广东省珠海四中:6.4《出师表》第2课时 教案(九年级人教版上册)
九年级语文上册《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出师表》教案(第2课时)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出师表(第2课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二课时[教学要点]精读课文,质疑问难,探究思考,突破难点;赏读课文,品味表文以情动人的特点;延伸拓展,培养比较阅读能力,展示个性。
[教学过程]一、师生齐背课文二、精读课文,探究思考,突破难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各组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关于第一个问题:表文开篇点明天下形势,“今天下三分”,尚不知鹿死谁手,复直言“益州疲弊”,自身条件很差,地少将寡,民穷地荒,进而大声疾呼:“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大有危在旦夕之势,如不救亡存国,将会出现国破身亡的惨局。
在凸显形势的情况下,垫以“侍卫之臣”“忠志之士”,他们不忘先帝遗德,不改对后主的忠心,转危为安是有希望的。
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三项治国主张。
表文将是否广开言路、执法严明、亲贤远佞从关系国家存亡的角度来谈,从关系忠于先帝的高度来说,使人闻之惊心,思之动心。
因此可以说,从蜀国形势谈起,这样的切入角度无疑是最佳的。
第二问应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相关资料如下:诸葛亮在这篇表文的开头就提到“益州疲弊”,却又要出师伐魏,这看起来是相互矛盾的,其实不然。
要弄清这一点,必须首先了解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和伐魏前的准备工作。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
他在初见刘备时就提出了两条进军路线:一条是从荆州出兵进攻宛(今河南南阳)、洛(今河南洛阳);一条是从益州进攻秦川(今陕西、甘肃两省秦岭以北地区)。
这个“钳形攻势”的设想本来是可行的。
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吴国在虎亭战役中夺走了荆州全部地区,益州的豪强和南方的夷族统治者也乘机发动叛乱。
这时,魏已牢固地控制着全国的中心地区即黄河流域,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吴控制了长江中下游,经济力量也比较雄厚;只有蜀偏安于西南一隅,处于不利地位。
所谓“益州疲弊”,就是指这种局面而言。
在这样的形势下,诸葛亮用了五年时间(223~227)来为伐魏作准备。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出师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课程目标1. 了解《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成书情况及其重要地位。
2. 通过《出师表》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品味和欣赏能力的提升,形成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基本认识。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出师表》的背景介绍和文本分析。
2. 《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探究。
3. 《出师表》的艺术欣赏与鉴赏。
三、教学过程1. 《出师表》的背景介绍和文本分析a. 课堂导入提问:什么是《出师表》?对于普通人来说,这个词汇是什么意思?b. 简要历史背景介绍介绍《出师表》的背景和出现的时代(230年,三国时期)。
c. 《出师表》文本分析和学生解析《出师表》文字的基本特征,包括“皆闻君之名,非晋之贼也”“言必称臣”“站者为王”等。
d. 学生分组分析分段讲解分组分析分段讲解《出师表》全文,让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
2. 《出师表》的文学价值探究a. 同学探究让同学们先写下对于《出师表》的第一感受,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相汇报结果。
b. 《出师表》的文学形式探究让学生通过对比《出师表》和《送别》这两篇文章,对《出师表》的文学形式进行分析和探究。
c. 《出师表》的文学思想探究阐述《出师表》中的文学思想和文学价值,让学生深入了解其中的道理和内涵。
3. 《出师表》的艺术欣赏与鉴赏a. 电子画册展示使用播放装置放映《出师表》的电子画册,让学生欣赏其中的艺术构思和意境。
b. 语言艺术欣赏通过学生口语的讲解和交流,让学生对《出师表》的语言艺术的构思和技巧有进一步的了解。
c. 名人名言鉴赏对于《出师表》中的名人名言进行鉴赏,以学生对于这些名言的理解和感悟为主,促进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和智慧寓言的深入了解和探究。
四、教学评价1. 让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2. 让学生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九年级语文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诸葛亮的忠君爱国思想和责任担当。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色。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忠君爱国思想和语言特色。
2.难点:文章结构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诵读法、文本分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重点。
2.忠君爱国思想分析
(1)再次体会诸葛亮的忠君爱国之情。
(2)探讨忠君爱国思想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3.结构分析
(1)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和逻辑关系。
(2)讨论文章结构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4.语言特色分析
(1)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如质朴恳切、感人至深等。
(2)探讨语言特色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5.讨论责任感
(1)组织学生讨论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6.总结归纳
总结忠君爱国思想、结构和语言特色。
7.作业布置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责任感的理解,结合诸葛亮的形象进行阐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出师表》教案2新人教版
出师表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初中语文《出师表》第二课时 教案
板书
设计
出师表
诸葛亮
开张痛恨卑鄙感激
教学反思:
亲:形容词用为动词,亲近。亲贤臣。
远:形容词用为动词,疏远。远小人。
奸凶:形容词用为名词,奸邪凶顽的人。攘除奸凶。
慢:形容词用为动词,怠慢。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
4.虚词(“以”)
介词,把。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介词,因。先帝不以臣卑鄙。
连词,表目的,来,用来。以光先帝遗德。
连词,表结果,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也。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3、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4、重新认识诸葛亮,了解其政治主张,并学习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重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结构特点。
2、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教学难点
【难点】1、领会文章融议论、记叙、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2、重新认识诸葛亮,了解其政治主张,并学习其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方法
批注阅读法,圈点勾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内容
学生的学
教师的导
二次备课
一、朗读课文
二、疏通文意
1.重点词语:
2.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10.出师表(2)
主备人:授课人:
班级
初三1、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出师表》是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由诸葛亮亲自写作的《出师表》,是这位两朝老臣出师北伐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忠心和决心的表文,情词恳切,意味深长,打动了古往今来众多忠志之士,字里行间有很多值得品味揣摩的地方。学习本文可继续积累文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章内容和词句,有条有理的将文章读出深度,读出情味。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word文档资料
《出师表》第二课时教案出师表第二课时教学要点一、研读3—5段并归纳第一大部分内容。
二、研读6、7段。
三、讲清“寓情于议”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检查巩固情况:⑴ 1、检查背诵1、2段。
⑵ 2、这两段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二、研读3—5段。
1 指导朗读3—5段,要求有层次感。
2 补充如下注释: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装。
痛恨:痛心,遗憾,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所以:表原因连词,要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
良实: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良诚实之人。
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
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阙:通“缺”,缺点。
3 结合注释,弄清语意,思考3、4、5各段意思。
4 分析并讨论:“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⑴这句话是诸葛亮希望后主刘禅干什么?⑵这样做有什么重大意义?⒌这三小节作者又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什么建议?(亲贤远佞)三、小结第一部分。
四、研读第二部分。
1 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层次感。
2 补充如下注释:躬耕,亲自耕种。
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
闻达:声名远扬。
庶竭:希望竭尽。
庶,读shù,连词,表希望。
驱驰: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走效劳。
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
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托付的事情。
尔来:从那时到现在。
3 翻译6、7段(以叙事为主,可直译)4 思考,回答问题: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叙述的对象以及叙述的内容是什么?(要求学生扣课文中句子回答)5 归纳大意:借分析句子含义,讲“寓情于叙”。
6 背诵第二部分。
五、布置作业。
⒈课后默写3-7段内容。
⒉ 完成“辨析·比较”题三、四。
⒊预习第三部分。
广东省珠海市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教案 新人教版
出师表教学目标1 了解奏表的特点。
2 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 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设想“表”即奏表,是臣下给君王的上书。
臣下上书奏事,陈述己见,提出建议,有所谏诤。
诸葛亮在出征时,以深怀托孤之情、肩负丞相重任忧虑国事的心意给后主X禅进此表,其情其辞自有其特点。
“表以陈情”(X勰《文心雕龙·章表》),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疏通文字,懂得词句,是理解古文的基础。
教学中要把这个基础打扎实。
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1 介绍文章的背景。
2 正音、诵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
诸葛亮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大家比较熟悉。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文,我先把诸葛亮的情况,主要是诸葛亮写《出师表》时的情况,简略地介绍一下。
诸葛亮辅佐X备,历尽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终于建立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
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X备病逝,后主X禅继位,时年16岁。
诸葛亮受遗诏辅佐X 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
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某某(今某某南X县),准备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X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之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X禅,恳切劝谏,要X禅继承X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
这就是《出师表》。
“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注意领会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
二、教师X读课文。
三、正音。
殂(cú)陛(bì)以塞(sè)忠谏陟(zhì)臧否(zāngpǐ)攸(yōu)祎(yī)以遗(wèi)陛下咨(zī)裨(bì)阙(quē)漏颓(tuí)桓(huán)闻(wèn)达猥(wěi)危难(nàn)二十有(yòu)一年夙(sù)驽(nú)攘(rǎng)彰(zhāng)咎(jiù)诹(zōu)涕(tì)四、朗读。
第24课《出师表》教案2(人教新课标初三上)doc初中语文
第24课《出师表》教案2(人教新课标初三上)doc初中语文出师表·教案例如〔之一〕教案例如〔之一〕教学目的一、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二、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三、学习本文融议论、表达、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四、了解〝表〞的一样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教学设想一、古文忠君与爱国是一致的,故对诸葛亮忠于刘氏政权并为之鞠躬尽瘁的思想行为不求全批判。
二、学习本文,难点不在讲解而在背诵。
老师要鼓舞学生经历、背诵的热情,在明白得的基础上加强背诵。
三、生字新词较多,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结合课文注释、提示,明白得文意。
第一课教学要点一、解题、作者、背景、出师表。
二、老师指导阅读、分段。
三、研读1、2段。
教学过程一、解题,导入新课。
«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
诸葛亮,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同学们听讲过〝三顾茅庐〞那个故事吗?它讲的是诸葛亮与刘备的故事。
刘备是汉朝皇室的后代,他为兴复汉室,与北方的曹操、江东的孙权抗争,在兵败失利的情形下,曾三次屈尊到诸葛亮隐居的隆中〔湖北襄阳〕茅屋中拜望他。
诸葛亮感其〝三顾茅庐〞之恩,就承诺随其出山,接着确实是奉命出使东吴,完成了联吴抗曹的使命。
在赢得赤壁大战胜利之后,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后来,他又同意刘备临崩托孤的重任,扶持后主刘禅。
因此诸葛亮对刘禅既有臣下对皇上的尊敬与忠诚,又有长辈对下一代的关怀与期望。
刘禅是个糊涂皇帝,诸葛亮对他专门不放心,在自己亲领大军出师伐魏之前,写了一个〝表〞规劝和警告刘禅。
那个〝表〞,后人称之为〝出师表〞,确实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文章。
«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
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珠海四中:6.4《出师表》第1课时教案(九年级人教版上册)
教学目标
1 了解奏表的特点。
2 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 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设想
“表”即奏表,是臣下给君王的上书。
臣下上书奏事,陈述己见,提出建议,有所谏诤。
诸葛亮在出征时,以深怀托孤之情、肩负丞相重任忧虑国事的心意给后主刘禅进此表,其情其辞自有其特点。
“表以陈情”(刘勰《文心雕龙·章表》),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这点。
疏通文字,懂得词句,是理解古文的基础。
教学中要把这个基础打扎实。
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
加强诵读、背诵练习。
教学安排三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1 理解段意,明了诸葛亮提出了哪些谏言。
2 练习诵读。
教学过程
讲解文章第1—5段
第1段
一、全班齐读。
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
二、词句。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先帝”:当朝帝王已死的父亲,这里指刘备;“先“,称已死的人为先,多用于尊长。
“创业”:指创立统一天下的大业。
“而”:却。
“中道”:中途,半路。
“崩殂”:古代帝王死叫崩或殂。
“三分”:指分成蜀、魏、吴三国。
“益州”:汉代州名,现在四川省一带,当时蜀的疆域基本上是汉的益州,因称蜀为益州。
“疲弊”:困苦穷乏。
“诚”:确实,的确。
“之”:的。
“秋”:时机,时刻。
“然”:但是。
“侍卫”:侍从护卫。
“于”:在。
内”:指朝廷中。
“忠志之士”:忠诚有志的将士。
“身”:自身,自己。
“者”:表语中停顿。
“盖”:连词,承上文申说原因。
“追”:追念。
“殊遇”:特别的待遇,多指恩宠、信任。
“报”:报答。
“之”:代先帝的殊遇。
“于”:及于,给。
“陛下”:对帝王的尊称;“陛”,宫殿的台阶。
“宜”:应当。
“开张”:开扩。
“圣听”:皇帝的听闻;“圣”,对皇帝的尊称。
“以”:而。
“光”:光大。
“遗德”:遗留下的美德。
“恢弘”:发扬,扩张;“恢”,扩大;“弘”,又作“宏”。
“气”:这里指昂扬的精神状态。
“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过分地看轻自己。
“引喻失义”:说话不符合道理;“引”,引证;“喻”,比喻;“义”,
合理、适宜的事称义。
“以”:因而。
“塞”:堵,阻隔。
“忠谏”:忠诚的劝谏。
三、内容。
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
讲解:诸葛亮首先规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广开言路,采纳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之路。
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励刘禅?
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励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竭力,志士效命这个好条件。
第2段
一、叫一名同学朗读。
读毕、酌情讲评。
二、词句。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宫中”:皇宫中,指皇宫中的官员。
“府中”:丞相府中,意指朝廷中的官员。
刘禅即位,诸葛亮开府治事。
“俱为一体”:都是一个整体,意即内廷处廷要协同一致;“为”,是。
“陟”:升进。
“臧”:善。
“否”(pǐ):恶。
“异同”:复词偏义,意思在“异”上。
“奸”:邪恶不正。
“科”:法令。
“为”:做,行。
“有司”:专管其事的官员。
“论””评判。
“刑”:处罚。
“以”:用来。
“昭”:显示,表明。
“平明”:公正明察。
“理”:治理。
“偏私”:出于私情,偏袒一方。
“内外”:内廷外府。
三、内容。
提问: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
讲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分明,对内廷和外廷的官员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
第3、4段
一、叫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这两段。
读毕,酌情讲评。
二、词句。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待中”:官名,侍从皇帝左右,出入宫廷,应对顾问。
“侍郎”:或称黄门侍郎,近侍官,管理皇帝车驾,并充侍卫。
“良”:贤能。
“实”:诚实,老实。
“志虑”:志向心思。
“是以”:因此。
“简拔”:选拔;“简”,选择。
“以”:用,把。
“遗”:交付,给予。
“愚”:自称的谦词。
“以”:认为。
“为”:是。
“无”:不论。
“悉”:全,都。
“以”:拿,把。
“咨”:征询,商量。
“必”:一定。
“裨补”:增益补阙。
“阙”:同“缺”,欠缺,不足。
“广益”:使获得更多的好处;“广”,扩大;“益”,益处。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性行”:品性行为。
“淑”:善良。
“均”:公平,公正。
“晓畅”:明了通达,精通。
“试用”:在正式任用前先行试用。
“于”:在。
“称”:称赞。
“举”:推荐。
“为”:作,担任。
“督”:谓大将。
向宠曾
为中部督。
“营”:军营。
“行(háng)阵”:军队行列,这里指军中将士。
“所”:处所。
三、内容。
提问:这两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
讲解:其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
第5段
一、全班齐读。
读毕,酌情讲评。
二、词句。
“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亲”:接近。
“远”:疏远,离去。
“小人”:奸邪无德之人。
“所以”:……的原因。
“兴隆”:昌盛。
“倾颓”:衰败。
“论”:议论。
“未尝”:未曾。
“痛恨”:极不满意;“痛”:极,非常;“恨”,遗憾,不满意。
“于”:对。
“桓、灵”:东汉末桓帝、灵帝。
他们在位时宠幸宦官外戚,捕杀贤能,朝政腐败。
“侍中”:指郭攸之、费祎、“尚书”:主管朝廷政事,指陈震。
“长(zhǎng)史”:丞相府主管文书、簿籍的官,指张裔。
诸葛亮出征,张裔统管丞相府事。
“参(cān)军”:官名,参谋军务,指蒋琬。
诸葛亮出征,他和张裔一起管理丞相府事。
“悉”:全。
“贞”:正直。
“良”:贤能。
“死节”:守节义而死。
“愿”:希望。
“信”:信任。
“隆”:势盛。
“计日而待”:以日来计算就能等待其实现,意即不要多久时间。
三、内容。
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
讲解:在这段中,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
布置作业
1 背诵第1—5段。
2 整理这几段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之、于、以”等的用法。
3 思考第6—9段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