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课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一-天。

2.用日影来计时(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角度,人们就可以确定时刻。

3.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4)燃香时间记录表。

燃香的长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测量的时间15分钟. 30分钟45分钟. 60分钟我的发现同-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4.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1.观察水流的速度:把一个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

仔细观察发现:水流的速度不是均匀的。

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变慢。

但对同一个容器,我们控制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

2.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1)用瓶子(无底、瓶盖带孔)装200毫升水,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

测量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100 毫升、150 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2)实验记录水流量所需时间(秒) 水流量所需时间(秒) 50毫升)1 第1个50毫升91 100毫升198第2个50毫升107 150毫升327第3个50毫升129(3)实验结论:随着塑料瓶中水的减少,水流的速度越来越慢,流出一-样多的水(50毫升)时所用时间增加。

3.当容器中水位不变时,水以均匀的速度从容器底部流出。

4.古代水钟: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用水滴的好处是流速较慢,计时更准确,而且不用频繁地进行加水等操作。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人教版)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人教版)

第一单元认识我们自己单元知识点1.人体的呼吸器官由鼻腔、喉、气管、支气管、肺组成。

2.人体胸腔舒张时气体进入肺部,胸腔收缩时气体排出体外。

3.人体需要氧气,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

4.二氧化碳气体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一个人的肺活量。

6.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7.脉搏是血管有节奏搏动。

8.脉搏与心脏的跳动有关,脉搏的次数与心脏跳动的次数一样。

9.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动脉注射全身;心脏舒张时血液从静脉流回心脏。

10.心脏是人体的动力器官,它的有力跳动使得血液在我们全身循环。

11.人的大脑看上去像一团核桃仁状的豆腐脑,很柔软。

12.人的大脑皮层存在着不同的功能区,如听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等13.颅骨对大脑具有作用。

14.肺、气管、心脏、血管、脑等都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们之间和谐统一,共同完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各项任务。

15.生活中影响我们健康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睡眠不足问题、吸烟问题、噪声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

第三单元我们的家园——地球单元知识点1.古希腊人从进出港船只现象,提出了大地不是平的,而是一个大圆球的猜想。

2.公元前350年前后,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球上地形是一个圆形的事实,做出了“地球是个球体”的推测3.麦哲轮用环球航行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这一伟大猜想的。

4.2003年10月15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神州”五号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5.地球表面起伏的形态,就是地貌。

常见的地貌有沙漠、海洋、湿地、山地、平原、高原等。

6.地球的内部结构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它的构造就像一个煮熟了的鸡蛋。

7.地球仪是地球表面的模型。

建立模型是科研的重要方法。

8.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约占71%、陆地约占29%。

9.在地球仪表面,沿东西方向环境地球一周的线叫纬线。

10.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经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复习知识点1、壶是怎样传热的1.金属丝传热实验步骤:①把金属丝固定在铁架台上;②把涂有蜡(凡士林膏)的火柴粘在金属丝上;③用酒精灯给金属丝加热现象:距离火源最近的火柴最先掉落,然后中间的掉落,距离火源最远的最后掉落。

结论:热在金属中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传递。

2.将蜡均匀涂抹在铁皮上,加热看到的现象:中心加热:蜡从中心向四周融化一端加热:蜡从一端向四周融化。

3. 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什么是热传导?)答:在给金属加热时,热沿着金属从温度较高的部分传向温度较低的部分,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做热传导。

4. 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良导体。

(比如:铁片、铁棒、铁丝、铜丝等金属物)不容易传导热的物体,是热的不良导体。

(比如:木片、玻璃片、塑料片、瓷片、木棒、塑料棒等)5.锅、壶等用金属制成,原因:金属的导热性能强。

6. 锅铲勺子柄大多用橡胶、塑料、木材、陶瓷制成,原因是:橡胶、塑料、木材、陶瓷是热的不良导体,导热性能差,不会烫手。

7. 冬天用手摸金属制品比摸木制品感觉更凉,原因是:金属制品导热性能强,容易散热,当手触摸金属制品时,手上的热很容易被传递出去,所以感觉更凉。

2. 水是怎样热起来的1.水的传热实验:材料:烧杯、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黑芝麻(木屑)步骤:①将半杯装有黑芝麻(木屑)的水放在石棉网上②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现象:烧杯中的水上下不停地循环流动。

结论:水是通过热对流的方式来传递热的。

2. 将两个分别装有热水和冷水的小塑料袋同时放入室温水中,现象:热水上升,冷水下降。

3. 将两杯不同温度的水混合在一起,现象:②热水在上,冷水在下:没有明显变化②冷水在上,热水在下:热水上升冷水下降,最后两杯水混合在一起。

4.水是怎样传热的?(什么是热对流?)答:当水的温度上下分布不均匀时,下面较热的水和上面较冷的水之间会发生循环流动,使水的温度逐渐均匀。

这种热传递的方式叫作热对流。

6. 空气如果受热不均,下面较热部分和上面较冷部分也会产生相对流动。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汇总
本文档旨在汇总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帮助学生复和总结研究内容。

单元一:天旋地转
- 太阳、地球和月亮的特点和功能
- 昼夜、四季和月相的形成原因
- 地球运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单元二:生命之源
- 动物和植物的特征和生命规律
- 动物和植物的分类
- 动物和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发育过程
单元三:户外探索
- 地球表面的地貌和水文
- 地球上的气候和天气现象
- 风和水在地表的侵蚀和沉积过程
单元四:物质的形态变化- 物质的三态及其特点
- 物质的溶解和结晶过程
- 物质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单元五:力的作用
- 秤的使用和测量
- 各种力的作用和示意图
- 简单机械的构造和应用
单元六:声音的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
-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
- 声音的高低和响度的变化
单元七:光的传播
- 光是由光源发出的
-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 光的阴影和颜色的形成原理
单元八:电的使用
- 电是由电源产生的
- 电的导体和绝缘体
- 开关和电灯的使用原理
以上为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对学生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植物的特征和分类1. 植物的特征a. 具有细胞壁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 无法主动移动,靠根、茎和叶进行固定;c. 需要水、养分和阳光等条件才能生长繁殖。

2. 植物的分类a. 按生长形态分为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b. 按种子的特点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c. 被子植物根据叶子的特征可以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

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 动物的特征a. 具有多细胞和没有细胞壁的特点;b. 能够自由活动,并拥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c. 通过摄取食物获取能量以维持生命。

2. 动物的分类a. 按脊椎的有无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b. 无脊椎动物可以根据身体结构分为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三、物体与材料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a.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b.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c. 按物质的化学组成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a.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b.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流动;c.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四、光与影1. 光的传播和反射a. 光在直线上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b. 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入射角的对称角。

2. 光的折射a. 光传播到不同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b. 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由斯涅尔定律给出。

五、声音的传播和变化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b.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的支持,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变化a.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是描述声音强弱和高低的特性;b.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六、生活中的力1. 力的概念和产生a. 力是外界对物体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b. 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或距离产生的。

2. 重力和浮力a.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决定物体的重量;b.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向上支持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重点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规律的学科,通过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的重点内容有许多,包括天体运动、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水的循环等。

以下将依次介绍这些重点内容。

首先,天体运动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将学习到太阳系的组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四季交替的原因等知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理解地球自转引起的昼夜变化,公转引起的季节变化,从而认识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运动。

其次,光的传播也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一个重点。

学生将学习到光的传播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基本规律。

学生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光的直线传播,理解到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并学习到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

接下来,声音的传播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另一个重点。

学生将学习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性质等知识。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支持,理解到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因。

最后,水的循环也是五年级上册科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将学习到水的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蓄水等环节。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可以了解到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理解到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得以再生的重要过程。

除了上述重点内容,五年级上册科学课程还包括其他内容,如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动物的生长和繁殖、人体的呼吸和循环等。

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对自然界的规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总之,五年级上册科学的重点内容包括天体运动、光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水的循环等。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科学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然规律,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人教版.doc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人教版.doc

第一章生物与环境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如果一部分遭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失去平衡,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食物链通常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这种关系中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2.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依赖和相互影响的3.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里。

4.小草瓢虫螃虫是生产的是:小草5.种子发芽实验必须要的三个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水分,足够的氧气,种子萌发可以不需要阳光,但是种子生长必须要阳光。

农民伯伯种菜搭建大棚,这是为了控制植物生长所需的温度6.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主要是温度。

香蕉是阔叶生长在雨林。

仙人掌是刺叶生长在沙漠,松树是针叶生长在山地。

7.制作生态瓶时,放入的生物要保持生物数量和其生活环境平衡。

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提供更多的氧气8.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变化时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生物和环境是相互影响的。

9.做绿豆种子发芽的对比实验时,对比组与实验组至少用2粒种子,最好是20粒种子。

问答题:1.草原上生活着原狐,猫头鹰,蛇,兔子,田鼠,鸟,青蛙,蜘蛛,蚱蠕,草,庄稼等生物写出三条不同的食物链草蚱蠕鸟田鼠猫头鹰庄稼田鼠猫头鹰原狐庄稼田鼠蛇猫头鹰原狐2.草原上生活着鼠野兔鹰几种动物,他们能组成几条食物链草鼠鹰草野兔鹰第二章光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从太阳发出的光达到地球约8分钟,太阳光在没有碰到任何物体前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皮影戏和手影都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收缩。

2.把红色、黑色、白色三个相同的纸筒放在阳光下,温度上升最快的是:黑色,冬天人们喜欢穿浅色的衣服,夏天人们喜欢穿深色的衣服,这说明阳光带着热量,物体的颜色对于吸收阳光起着一定的作用。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
元知识点小结
1. 科学的定义
科学是一门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2. 科学实践的过程
科学实践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等步骤。

3. 实验的基本要素
实验的基本要素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材料和实验记录。

4. 物体的性质
物体的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大小、质量、透明度等。

5. 物体的变化
物体可以发生形状变化、颜色变化、状态变化等。

6. 水的状态变化
水可以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相互转变。

7. 空气的存在
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的物质,可以通过一些实验进行
观察和验证。

8. 空气的重要性
空气对于生物的呼吸、飞行、传声等都非常重要。

9. 光的传播
光可以直线传播,也可以经过反射、折射等现象改变传播方向。

10. 光与物体的相互作用
光可以被物体吸收、反射、折射或透过。

11. 水和光的相互作用
水可以折射光线,形成彩虹等现象。

12. 科学实践的意义
科学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获得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小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3.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2.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4.日食: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2.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3.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4.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折射现象)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4.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5.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人教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下册复习资料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群落。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14.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草、兔、蝗虫、鸟、蛇、鹰1、草→兔→鹰2、草→兔→蛇→鹰3、草→蝗虫→鹰4、草→蝗虫→蛇→鹰5、草→鸟→蛇6、草→鸟—→蛇→鹰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4. 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6.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科学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五年级上册的科学知识点涵盖了多个方面,如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等。

为了帮助孩子们巩固这些知识点,下面我们将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复习梳理。

1. 植物生长与繁殖在五年级上册的植物生长与繁殖单元中,我们学习了植物的不同部分及其功能。

植物的根系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支撑植物身体并输送物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以产生能量。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分株繁殖等。

2. 动物的生存与适应在动物的生存与适应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分类、结构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动物根据其骨骼结构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不同的动物还有不同的皮肤、毛发、羽毛等特征使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3. 物体的构造与性质物体的构造与性质单元帮助我们了解了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物体的构造。

例如,我们学习了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我们还讨论了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以及它们与力的关系。

4. 平衡与运动在平衡与运动单元中,我们研究了物体的平衡和运动定律。

我们了解到力的作用会影响物体的平衡状态,同时学习了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5. 天文地理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天文和地理方面的知识。

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了解了四季变化的原因。

我们还学习了地球的不同地理特征,如地球表面的山脉、河流、湖泊等。

6. 健康与生命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身体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保持健康的方法。

我们了解了人体的器官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保持身体健康,如饮食均衡、锻炼身体等方法。

通过对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进行复习,我们可以巩固对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生存与适应、物体的构造与性质、平衡与运动、天文地理、健康与生命等多个方面的理解。

这些知识点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还对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希望通过这篇文档的复习,同学们能够更加熟练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的核心知识点,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主要由根、茎和叶构成。

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茎提供支持,把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子;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二、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分别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递和受精,形成种子;无性繁殖则通过植物的茎、叶等部分生长出新的植物体。

三、动物的基本分类动物根据身体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可以分成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如鱼、鸟和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如昆虫、贝壳类动物等。

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动物通过生长和发育不断变化。

生长是指动物体积的增加,发育是指从幼体到成体的变化过程。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人体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

我们的身体由头、躯干和四肢构成,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头部有大脑控制思考和感觉,心脏负责泵血,肺部进行呼吸等。

六、食物与营养食物是我们生活所需的能量来源,食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组成。

人体需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才能保持健康。

七、力和能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能量是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所需的资源,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形式。

八、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能量,它可以直线传播。

当光线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

反射是光线从物体表面弹回的现象,折射是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偏折。

九、天文知识太阳、地球和月亮是我们熟悉的天体,它们之间存在引力和旋转运动。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月亮则绕着地球旋转。

十、物质的变化和分类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通过熔化、沸腾等方式发生物理变化;而通过燃烧、腐烂等方式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以上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部分科学知识点整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提高科学素养,并且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四单元《地壳》1.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地球外壳,地壳厚薄并不均匀。

2.在地球的表层是一层坚硬的岩石圈,地壳便属于岩石圈的一部分,位于其上部。

在岩石圈的下面还有一层软流层,深度在80-400千米之间,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4.5.地壳是地球外部的一层坚硬外壳,平均厚度大陆地壳约35千米,海底地壳约7千米。

6.地幔介于2900千米。

上地幔的顶部为坚硬的岩石,与地壳的岩石合称为岩石圈。

岩石圈之下的软流层也属于上地幔。

7.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厚度为34008.◆岩浆岩如黑曜岩、玄武岩、花岗岩等。

◆沉积岩如页岩、砂岩等。

◆变质岩如片麻岩、大理岩等。

9.整个地壳中的岩石以岩浆岩为主,其次是变质岩,沉积岩最少。

但是在地表的岩石中,沉积岩最多占了70%。

10.地壳运动构造着地球的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也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11.泥石流是山区特有的一种自然地质现象,是由于降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夹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突发性急流。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整体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12.不同地质灾害的特点和预防、应对措施:灾害名称灾害特点预防和应对措施地震大地摇晃、房屋倒塌不要惊慌,寻找安全性高的“避震空间”泥石流破坏或掩埋农田、房屋、道路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当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火山喷发岩浆喷出、升起烟灰、损坏房屋远离火山喷发区,保护口鼻、眼睛滑坡山体塌方、损坏交通、掩埋房屋加固边坡,疏水,增加斜坡植被:雨季远离沟谷或危岩,如遇滑坡,向两侧逃离第五单元《小小机械师》1.凡是能够通过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方式来节省我们的力量、方便2.杠杆是一种最简单的机械。

杠杆上有三个点,起支撑作用的固定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阻力点。

杠杆都可以在力的作用下绕着支点转动。

3.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格数X钩码数=(右边)格数X钩码数4.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动力臂);重点到支点的距离叫做(阻力臂)。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完整word版)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

草、兔、鸟、蛇、蝗虫、鹰1草→兔→鹰 2草→蝗虫→鹰3草→鸟→蛇4草→鸟→蛇→鹰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总结

1、根有直根和须根;直根的特点:有明显主根和侧根,须根的特点:没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都是不定根,根的粗细和长短相近,看上去像一把胡子;直根:白菜、大豆、蒲公英、芝麻,须根:稻、洋水仙。

2、根的作用:固定植物、汲取水分和养分。

根在土壤中的分布特点:深、广、多。

3、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和,就是一个根系,大豆、白菜等属于直根系,它们有一条较长的主根和很多短而细的侧根;玉米、水稻是须根系,它们没有明显的主根而是长了很多像胡须一样的根。

4、植物根系生长特点及环境有关:草原上的植物的根密密麻麻联成一个网状,既可以固定泥土,也可以使自己牢牢地固定在地面上;在沙漠中的植物的根系非常兴盛,有的尽可能往地下伸长,有的尽可能向四周扩大,既能较好固定自己,又利于自己汲取水分。

5、从根的顶端到生用根毛的一段,就是根尖。

根汲取水和无机盐的部分为根毛;根毛的功能:汲取水和无机盐、分泌酸类物质、溶解土中不易溶解的养分。

6、植物茎的作用:汲取地下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等。

茎的形态:a、按质地分:木质茎和草质茎;b、按生长状况分:直立茎、缠绕茎〔自身缠绕〕、攀援茎〔卷须攀援〕、匍匐茎。

茎的特点:有叶、节、芽。

7、为什么树怕剥皮:植物体叶子制造的养分要通过树皮中的筛管自上而下运输,切断树皮,养分运输通道中断,根部得不到养分就会“饿死〞,而茎和叶也因为得不到水分而不能生长,甚至死亡。

8、叶片有互不遮挡的规律,叫叶镶嵌,这样的规律有利于叶片尽可能汲取更多阳光。

9、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和氧气。

10、几乎全部的生物呼吸都须要氧气,并排放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除了要进展呼吸之外,它们的叶片在阳光照耀下,还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放出氧气。

11、植物为什么须要阳光?绿色植物能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和氧气,并放出二氧化碳;植物的绿叶可以把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和从气孔进入的二氧化碳,利用太阳光的能量,制成养料和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

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鹰
3草→鸟→蛇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奥运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有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注意:拉开的弓才有弹力,没有拉开的弓就没有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鞭炮、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7. 弾簧测力计在生活中常被称为弾簧秤,它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弾簧五部分组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