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2016年中考历史(第02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7 清朝的闭关锁国

合集下载

2016中考历史热点

2016中考历史热点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洋务运动:△1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

△2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4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5代表人物:中央:奕诉;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6主要内容:○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前期重点);○2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后期重点);○3筹划海防,创建中国近代海军;○4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出国。

△7.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中国近代化开端。

△8结果: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9.评价:(1)主观目的:维护清政府统治,但未能使中国富强起来。

(2)客观作用:①引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

②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戊戌变法:△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加深。

△2开始: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

△3活动:创办报刊(万国公报),组织团体(强学会),培养人才,宣传变法。

△4百日维新:○1时间:1898年6月;○2内容:政治: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文化: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军队:训练新式军队;○3失败: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杀害“戊戌六君子”;○4性质:资产阶级改革运动;○5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辛亥革命:△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1894年创建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21905年创建中国同盟会(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3武昌起义:○1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之后,全国响应。

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5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含解析)

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5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含解析)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鸦片战争:1. (2016年东营卷)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上述内容出自下列哪一条约?()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2. (2016年盐城卷) 福州临近中国优质红茶的产地武夷山,近代是作为列强的原料榨取地而开港的.福州被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3. (2016年岳阳卷) 海防问题是一个战略问题,事关国家主权,事关国家发展,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材料二:《清时期全图》(图1)材料三: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历史,更是一部列强从海上侵略中国并频频得手的历史.﹣《海权与近代史中国的历史命运》材料四:《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图2)(1)材料一中,写下一豪迈诗句,并取得“海波平”最后胜利的民族英雄是?(2)根据材料二,为巩固海防,1684年清朝在图中A处设立的管理机构是什么?B处信息显示,清朝前期疆域的最南端包括了哪里?(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近代有海无防.1840年,英国第一次从“海上侵略中国”并“得手”的战争是什么?为了捍卫中国的海上主权,在黄海战役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谁?(4)新中国第一支海军部队成立于何时?综合材料三、四,中国海防力量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答案】(1)戚继光.(2)台湾府,南海诸岛.(3)鸦片战争,邓世昌.(4)1949年4月23日,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钢铁长城4. (2016年南宁卷) 17世纪以后,英、美等国的扩张促进了非西方社会的现代化,当时,这些社会的统治者对西方的影响作出了回应,拒绝、改良或接受,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清朝早期与西方的交往,实际上遵循了拒绝主义的路线,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请指出其主要表现,(指出一点即可)但是,中国的闭关自守最终在19世纪中期被西方的武力打破,请举出具体史实.(2)19世纪60年代,面对西方的强势冲击,清朝的部分统治者试图把现代化同中国社会本土文化的主要价值观和体制结合起来,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改良主义请写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名称.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这次改良运动?(3)日本的拒绝主义立场出于在1854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的压力下被迫开放门户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全面学习西方而告终.请任举明治维新中日本政府向西方学习的一项措施,并说明其在推动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过程中所起的作用.(4)比较中国的“改良”和日本的“接受”两种回应,他们的做法主要区别在哪里?【答案】(1)表现: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国门.(2)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3)在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在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任答一点即可);作用: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4)中国:仍然坚持原来的封建制度;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侵略与反抗·鸦片战争;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人教课标版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5. (2016年陕西卷)(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教育最新K122016年中考历史(第01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7 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教育最新K122016年中考历史(第01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7 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

专题07 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基础教育:1、基础教育发展的原因:(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有限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1)1986年我过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2)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3、历史意义: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不仅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解】此图是“中学生在校内的天文台观测天象”,反映了中国教育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批学校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新型人才的一个缩影。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1、建设成就:新中国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1)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明显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称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2科研成就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它们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1/3以上;获得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3、建立学位制度: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建立学位制是我国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中考历史2016专题

中考历史2016专题

二.合理安排好时间 教师应对后阶段还有多少节课可讲,每节 课讲什么、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 目标等要有明确细致的安排,并要持之以恒的 遵守安排,千万不能有太大的随意性。这样可 以保证复习工作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进行; 其次可以保证复习到点到位,没有疏漏;还可 以检测复习任务的达成情况,以便自己修正复 习的航向。建议将复习内容与复习时间列表管 理。。当然在时间的安排上应留一定的余地, 以备不时之需或作调整之用。
五.要体现复习课的特点,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抓主干知识的同时,重视学科内知识的综合, 抓好主题,选择好重点 形成专题复习课的基本模式①专题解读②考纲呈 现③知识梳理④重难解析⑤拓展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⑥试题讲解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但直观生动,更重要是可以
增加课堂容量。
六. 要加强审题和解题指导 中考的各类题型,都有一个审题问题。学生在审题 中的失误,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消灭或减少审题上的 失误,是比较常见的训练,也是提高学科成绩的重要 方面。因此,在平时复习、训练和测试讲评中,有意 识地加强审题指导,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非常 重要。评要点晴,评是考的继续、练的补充。试题评 析应科学正确,要评出试题的特征,要有利于学生开 阔视野,启发学生的思维;讲要升华,要讲思维,要 突出抓住关键字、句,找准突破口,使之逐渐升华为 技能方法,讲解题方法,探索过程,让学生从思维暴 露过程中学会思考,领悟思维方法,并不断积累,逐 渐内化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然后,针对个别学生还 要进行面评和学法指导。
三.回归工作要到位。 首先要回归书本。冲刺阶段则要将学生唤 回书本,使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将书越读越薄, 实现由繁到简的升华。其次回归到问题。会而不 对,对而不全,重复犯错,是练习与考试中普遍 存在的、反复出现的问题。最后复习阶段要引导 学生对自己以前存在的问题、疑点、模糊点等进 行清点、补正,防止死灰复燃。较可行的方法是 对已有的错误进行分类、反思,甚至重新做一遍。 只有真正找到了发生错误的根源,才可能使自己 不“两次踏进同一条河里”,不犯同样错误

2016年中考历史周年热点专题

2016年中考历史周年热点专题

1991 年
1876 1926 1936 1936 19461911 年 1921 年 1931 年 1951 年 1971 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文艺方针 60 周年 中国组建战略导弹部队 50 周年 “文化大革命”结束 40 “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的践踏; “文 周年 化大革命” 拉大了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从 “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深刻的教训 863 计划制定实施 863 计划涉及的领域; 联系实际认识 863 计划取得 的成就 《辛丑条约》签订的危害;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 《辛丑条约》 签订 115 周年 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三民主义的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 辛亥革命爆发 105 周年 命引起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 了解中共一大的基本史实,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 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 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光辉历程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85 周 了解基本史实,知道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年 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三 条通往西藏的公路,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 西藏和平解放 65 周年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 主的权利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意义 席位 45 周年
2016 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国史周年大事
时间 1856 历史事件 考查角度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60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沙俄在 周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 150 多万平方千米 土地 左宗棠进军新疆 140 周年 了解基本史实,知道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北伐战争开始 90 周年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80 周 年 西安事变爆发 80 周年 全面内战爆发 70 周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60 周 年; 中共八大召开 60 周年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就; 历史上国共两次合作对当今两岸关系的启示 了解长征途中的著名战役和会议, 体会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 了解基本史实,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人民解放战争三年取得胜利 的原因 三大改造的时间、目的、方式、意义 知道八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探索

2016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2016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2016届中考历史复习提纲中国古代史1、名称生活地点距今年代体质特征工具制造用火情况元谋人云南元谋县约170万年打制石器自然火北京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打制石器自然火山顶洞人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约18000年和现代人差不多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2、原始居民时间地点原始农耕家畜手工业房屋河姆渡距今6000多年长江下游水稻猎狗、水牛黑陶干栏式房屋半坡距今5000多年黄河中游粟和蔬菜猎狗、牛、马、羊、鸡彩陶半地穴式房屋第 1 页共46 页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和蔬菜的国家。

3、朝代建立时间建都建立者最后一位君主阳城禹桀夏公元前2070年商公元前1600亳汤纣牛4、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结束时间最后君主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前771年周幽王东周前770年周平王洛邑5、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随后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先后称霸,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成为春秋最后一位霸主。

6、战国七雄是齐(东)、楚(南)、秦(西)、燕(北)、赵、魏、韩(中间)。

(可自己对照课本看图)7、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1)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各国变法中最彻底的)(2)主要内容:①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土地;②奖励耕战;(体现了以第 2 页共46 页农为本)③推行县制。

(3)影响: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的一次地主阶级改革运动;它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8、朝代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结束时间最后君主西周前1046年周武王镐京前771年周幽王东周前770年周平王洛邑9、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10、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南到南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

10、评价秦始皇(1)秦始皇先后灭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局面。

2016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二

2016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二

2016届中考历史复习资料二“一带一路”专题2016.5.51、“一带一路”全称: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一带一路”宗旨: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秉承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与之相关的知识梳理一、西汉:丝绸之路1、形成时期及相关人物:西汉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逐渐形成了丝绸之路。

2、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大秦(欧洲)3、公元前60年(西汉时期),设置西域都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的班超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做出了贡献。

4、这条商路输出、输入的物品:(只作了解,不需识记)(1)中国输出的有——丝织品、漆器、铁器(古代四大发明沿着丝绸之路传到欧洲)(2)外国输入的有——中亚的葡萄、黄瓜,罗马的玻璃、杂技(印度的佛教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5、作用:在古代,丝绸之路一直是中西方交通的要道,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6、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推动作用的两个重大史实: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二、海外贸易——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形成于两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1、两汉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汉朝和东南亚、南亚等国也有海上的交通和贸易往来,有人把它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2、隋唐——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时期(1)隋唐时期,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中国与西方的交通以陆路为主转向以海陆并举,海上丝绸之路进入大发展时期。

广州成为唐朝最大的海外贸易中心。

(2)原因:(重点识记)①隋唐经济发展,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②政府设立市舶使,专门管理海外贸易;③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开放和奖励外商来华贸易的开明政策;④隋唐造船技术发达。

(3)作用: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对隋唐代社会的发展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和发展起到了相当的重要的作用。

2016年中考历史(第02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1-10(打包10套)-8

2016年中考历史(第02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1-10(打包10套)-8

专题04 戊戌变法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二、序幕: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三、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四、时间:1898年6月到9月。

五、报刊:《万国公报》,后改为《中外纪闻》。

六、政治团体:北京的强学会七、简单经过:1.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请求变法的“公车上书”,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2. 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

变法开始的标志。

3. 1898年9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前后103天(所以称“百日维新”),变法最终失败。

4. 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八、内容:1.政治上: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员,任用维新人士。

2.经济上: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军事上:训练新式军队。

4.思想文化上: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九、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十、影响:戊戌变法不可能实现救亡图存的愿望,不可能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道路。

但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基础。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

变法内容有些被保留下来,如京师大学堂。

十一、启示:在中国,即使有进步意义的改良运动也是行不通的。

【知识拓展】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掌握军队,也没有发动群众。

戊戌六君子【图解】戊戌政变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派大肆捕杀维新党人,维新志士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类型一、戊戌变法的序幕【例1】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在国内直接引发的事件是()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B.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公车上书C.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D.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的准确识记。

中考政治(第02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0 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中考政治(第02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10 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政治试题

专题10 深化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教材重点回顾:1、改革开放的基础知识:改革开放的地位和作用: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的内容: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

改革的历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改革开放的标志: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改革的相关知识: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革的目的:为了更好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改革的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改革是全面的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2、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

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通过改革,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4、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

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2016中考历史事件时间整理最新

2016中考历史事件时间整理最新

中国历史时间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清帝退位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24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1925年孙中山逝世1925年五卅惨案、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爆发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国民革命失败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1927年8月7日八七会议1927年8月湘赣边秋收起义1927年8月秋收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1927年底广州起义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1935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第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会宁等地,长征结束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1937年八一三事变1937年平型关大捷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1940年3月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1940年百团大战1941年皖南事变1945年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谈代表毛泽东等飞抵重庆,重庆谈判开始1945年双十协定签字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8年9月辽沈战役开始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1948年11月平津战役开始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展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土地改革法》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结束,彻底废除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抗美援朝胜利1955年万隆会议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颁布第一部宪法1956年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58年党中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1961年春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1月全国各地掀起夺取党政各级领导权"一月风暴"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9年11月12日刘少奇逝世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1971年10月25日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恢复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2年发表《联合公报》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中美建交1980年中共中央为刘少奇恢复名誉,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世界历史时间表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印度产生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公元一世纪基督教产生395年罗马分裂为东西两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奴隶制度崩溃六世纪初法兰克王国建立622年穆罕默德从麦加出走麦地拉,伊斯兰教纪元八世纪中叶阿拉伯帝国形成646年日本大化改新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14-15世纪欧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87-1488迪亚士远航到达非洲南部沿海1492哥伦布远航到达美洲1497-1498达伽马远航到达印度1519-152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1600英国东印度公司建立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英国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确立1689俄国彼得一世开始改革17世纪后半期法国路易十四开始改革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1775-1783北美独立战争1776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1789.7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792.9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1793.6-1794. 7法国雅各宾派专政1794法国热月政变1799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1804拿破仑称帝,法兰西第一帝国开始1836-1848英国宪章运动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义1848.2《共产党宣言》发表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义1861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美国内战1868日本明治维新开始1871.3-5巴黎公社1882德意奥三国同盟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帝国主义过渡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11.7(俄历10月25日)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1919.1-6巴黎和会1921.11-1922.2华盛顿会议1922.12苏联成立1929-193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931.9.18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九一八事变1933.3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行新政1938.9慕尼黑会议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6法国投降1940秋不列颠之战1940.9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1941.6苏德战争爆发1941.12太平洋战争爆发1942 初《联合国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1942 莫斯科保卫战1942.6中途岛战役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战役1943.11-12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1944.6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1945.2苏美英举行雅尔塔会议1945.5.8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1945.9.2苏美英举行波茨坦会议日本签订无条件投降书1947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1948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1949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1955亚非国家召开的万隆会议华沙条约组织成立1967欧洲共同体成立197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1991苏联解体1993欧洲联盟建立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第三次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016年历史中考知识点

2016年历史中考知识点

中考历史知识点: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1.背景:19世纪中期,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维护贵族地主利益,巩固沙皇统治。

3.领导者:沙皇亚历山大二世4.内容:(1)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高价)钱赎买这块份地。

(体现了这次改革的实质:是对农民的一场剥削与掠夺)5.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

7.局限性: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二、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日本面临幕府统治危机和严重的民族危机(外国入侵)(内忧和外患)2.时间:1868年开始3.领导者:明治天皇4.内容:(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2)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3)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

5.性质:是明治天皇政府实施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6.意义:明治维新使日本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b.但日本强大起来以后,很快就走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7.局限性:这次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中考历史知识点:秦始皇的历史作用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

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016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1:侵略、反抗、探索

2016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1:侵略、反抗、探索

2016届滕州育才中学中考历史第二轮复习专题一:侵略、反抗、探索史【列强侵华战争---中国近代五次侵华战争】备注:1、北京城两次被洗劫分别发生在:①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②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2、沙俄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3.近代史上侵略中国最残忍的国家就是日本,例子:旅顺大屠杀和南京大屠杀。

同时日本也是近代史上获得中国赔款最多的国家。

4.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此条款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

【中国人民的抗争—中国各阶层救国之路】(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①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②鸦片战争中,关天培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③甲午战争中,黄海大战邓世昌壮烈殉国。

④左宗棠带兵打败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从沙俄手中通过谈判收复伊犁。

(二)农民阶级反侵略斗争①太平天国运动:抗击洋枪队,击毙美国人华尔②义和团运动:抗击八国联军侵华③结果:都失败。

④失败原因: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中国经济近代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衰】1、萌芽阶段: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

2、初步发展:著名的民族实业家是(张謇),他的主张是(实业救国),他的企业是(大生纱厂)。

辛亥革命后冲击了冲击了封建制度,中国资产阶级深受鼓舞。

3、黄金时期:一战期间发展最快;原因是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掠夺。

4、日益萎缩: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原因:民族工业面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①总体比较落后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地区发展不平衡6、获得新生:新中国成立初期7、进行改造:1953-1956年三大改造从此,民族工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教育最新K122016年中考历史(第02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5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教育最新K122016年中考历史(第02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5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专题05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鸦片战争:1. 原因:(1)英国侵略中国的根本原因(根本目的):英国为推销工业产品和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打开中国市场。

(2)直接原因:英国政府为保护罪恶的鸦片走私活动,借口中国禁烟,发动侵华战争。

2.经过:(1)开始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

(2)1841年英军占领香港岛。

(3)结束标志: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3.条约:《南京条约》(1)内容:①割让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①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完整②财政更加困难③便于英国商品出入,开始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状态④严重影响中国民族经济发展,关税主权开始丧失,便于英国倾销商品。

这也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

4.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原因):这次战争和鸦片战争的目的相同,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 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者:英国,法国3. 第二次鸦片战争帮凶:俄国,美国4.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罪行:1860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最多,60多万平方千米)等条约,割去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5.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背景:1900年,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3.经过:1900年,英、美、俄、日、法、德、意、奥组成八国联军,由西摩尔率领进犯北京,8月中旬,攻占北京,到处烧杀抢掠。

4.结果: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5.条约: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内容:(1)经济: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

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资料要点1一列强侵华史(1840—1953)一、列强侵华史实(一)列强侵华手段包括军事侵略、政2治侵略、经济侵略和文化侵略。

(1)军事侵略----中国近代六次侵华战争:①鸦片战争:1840.6—1842.8 ,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程度进一步加深。

③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⑤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局部侵华战争。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⑥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2)政治侵略------三大不平等条约:①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②中日《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突出特征的条约:①中俄《爱珲条约》割地最多③中日《马关条约》最能反映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特点④《辛丑条约》中国赔款最多《南京条约》: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⑤《二十一条》:灭亡中国的条约。

(3)、经济侵略①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以商品输出为主②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方法:开设银行、强迫贷款、投资铁路、开矿设厂。

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抢劫银行、滥发纸币、掠夺炼铁资源、掠夺土地、农产品和劳动力。

(抗日战争时期,了解)(4)、文化侵略-------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

(了解)1二、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农民阶级)①、太平天国运动(反帝反封) 1851-1864年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配套K12】2016年中考历史(第01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4 近代化的探索

【配套K12】2016年中考历史(第01期)考点总动员系列 专题04 近代化的探索

专题04 近代化的探索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洋务运动:1、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实现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

【知识拓展】(1)洋务:又称“夷务”,泛指当时一切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务。

诸如外事交涉、签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2)洋务派: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官僚集团。

(3)洋务运动:是指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标榜“自强”、“求富”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工业,掀起的一场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宗旨的自救运动。

因它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正处于同治和光绪年间,所以又称“同光新政”或“自强新政”。

2、目的:大力发展和利用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以此达到维护清朝统治的目的。

【知识拓展】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而引进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只是维护统治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5、主要代表人物:在中央以恭亲王奕訢为代表,在地方上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二、洋务运动的概况:(1)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的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图解】江南制造总局是由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在当时主要制造的是枪支、大炮、弹药等。

(2)创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后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又以“求富”为口号,兴办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等。

(3)筹划海防:从19世纪70年代起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开始兴办新式学堂。

【初中历史】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清朝

【初中历史】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清朝

【初中历史】中考历史知识点总结之清朝【—
高中入学考试
清朝(鸦片战争前)
一、清朝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和收复台湾、雅克萨战争的主要措施(第三卷p1-11)<回忆录>
清朝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主要措施:
向内:
(1)西南(西藏地区):①顺治帝接见五世达赖,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②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③雍正帝时(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2)西北(新疆):① 乾隆年间,回族贵族和卓氏兄弟的叛乱得到平息,成立伊犁将军以加强对西北的管辖。

② 乾隆年间(1771年),图尔胡特人(蒙古西部的一个分支)在领袖沃巴希(民族英雄)的领导下回归祖国。

对外:
(3)收复台湾(东南地区):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了台湾。

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年(康熙时期),台湾政府成立,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发展,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4)雅克萨之战(东北地区):1685、1686年康熙帝亲征,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广大地区,是中国的领土。

(解决了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专题01 辛亥革命(第02期)-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总动员系列(原卷版)

专题01 辛亥革命(第02期)-2016年中考历史考点总动员系列(原卷版)

2016年中考备考历史考点总动员考点一辛亥革命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组织准备: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东京召开,选举孙中山为总理,通过了推翻清朝统治,废除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二、指导思想: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辛亥革命的过程:1.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

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占领武昌城。

接着,起义军攻占汉口和汉阳,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2.中华民国成立:(1)时间:1912年1月1日(民国元年)(2)地点:南京。

(3)人物: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4)民国纪年和公元纪年换算: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四、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五、辛亥革命的最终结果: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六、辛亥革命的性质: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七、启示: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说明资产阶级共和之路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

【知识拓展】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从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辛亥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从这一点来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

总的来说,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图解】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发生在1911年的武昌起义中。

楚望台军械库是湖北军队的军备储存地。

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11)

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11)

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必备知识点(11)1.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五世赐予“****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

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

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

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1.清朝的闭关锁国:原因:清朝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政策,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当时西方的殖民统治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表现: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

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评价: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当时的西方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

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第1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07 清朝的闭关锁国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清朝实行闭关锁国的原因:1. 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统治。

二、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1.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

3.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地限制。

三、清朝闭关锁国的影响: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

2.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造成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从根本上说,是一种消极防御的政策,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政策,最终导致清朝脱离世界潮流.进一步导致了闭塞、停滞、倒退。

四、启示: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这也是中国近代落后的重要原因。

我们今天一定要吸取教训,实行对外开放。

【知识拓展】清朝闭关锁国18世纪,由于中外贸易往来日趋频繁和人民反清起义不断发生,清朝统治者担心外人和汉人会结合起来反对清朝。

1717年,清政府下令不许中国商船到欧洲人控制下的南洋地区进行贸易。

清政府在对贸易范围实行限制同时实行禁教,减少中外之间的往来。

17世纪末,清政府允许天主教在中国传播。

随着教会在中国影响的扩大,它开始直接干涉中国的内政。

尤其是1704年罗马教皇克雷芒十一世订立“禁约”,禁止中国教徒尊孔祭祖。

康熙严辞拒绝了这项要求。

1720年清政府开始实行禁教政策。

1727年又明确规定外国商船只能到广东的虎门和福建的厦门两处。

1757年正式实行闭关的政策,乾隆皇帝宣布西洋商船只准在广东的虎门一处停泊贸易。

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奏准皇帝颁布了《防范外夷条规》,根据这一文件建立了“公行”机构。

公行是由官方特许的商人组成的垄断性外贸组织。

外国人来广州做买卖必须经由公行,其行动也由公行的行商负责约束。

外国商人只准在规定的时间,即每年的5月至10月间来广州进行贸易,期满必须离去。

在广州期间他们只能住在由公行所设的“夷馆”内。

外商在华只能雇用翻译和买办,不能雇人向内地传递信件。

中国人不准向外商借贷资本。

条规还规定要加强河防,监视外国船舶的活动。

这些规定在以后的嘉庆和道光年间屡被重申。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防范西方殖民主义者。

但这种自卫措施是非常被动的。

广州十三行【图解】广州十三行是清代专做对外贸易的牙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

又叫“洋行”或“洋货行”。

明清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全属官营,而以牙行经纪这些事情,所以开设牙行的多半都能获厚利,赚大洋。

清初的诗人屈大均在《广州竹枝词》中有云:“洋船争出是官商,十字门开向三洋;五丝八丝广段好,银钱堆满十三行。

”足见当年十三行的兴隆旺景。

[1]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清廷分别在广东、福建、浙江和江南四省设立海关,粤海关设立。

它名义上专管对外贸易和征收关税事宜,实际上税收营生都是由十三行出面主持,承接包揽的项目,其中包括代办报关纳税,商品同购销买卖等业务。

粤海关设立通商的当年,广州商人经营华洋贸易二者不分,开放海禁之处,并没有设置专营外贸商行。

次年四月间,两广总督吴兴祚、广东巡抚李士祯和粤海关监督宜尔格图共同商议,将国内商税和海关贸易货税分为住税和行税两类。

住税征收对象是本省内陆交易一切落地货物,由税课司征收;行税征收对象是外洋贩来货物及出海贸易货物,由粤海关征收。

为此,建立相应的两类商行,以分别经理贸易税饷。

前者称金丝行,后者称洋货行即十三行。

名义上虽称“十三”,其实并无定数。

名师点睛☆典例分类类型一、闭关锁国的含义【例1】18世纪英王使者马嘎尔尼来华时,提出在中国建立商馆、自由贸易的要求。

乾隆皇帝回答:“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这反映出乾隆实行的是()A.闭关锁国政策B.重农仰商政策C.对外开放政策D.休养生息政策【答案】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点睛】此题属于难度较大的理解型选择题,在准确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才能选择正确答案。

【举一反三】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工商业发达B.天朝物产丰富C.外国人滋扰生事D.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由此可以推断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占主导地位。

故选D。

AB选项是错误的,故排除。

C选项是外因,不是根本原因,故排除。

考点:“闭关锁国”政策的理解。

类型二、闭关锁国的影响【例2】清初,曾厉行海禁,规定“片板不准下海”,这种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包括:()①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②限制了中外正当的经济文化交流③不利于我国人民接触外国的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④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弊端。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并没有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

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点睛】本题属于难度较大的分析型选择题,需识记基础知识,在理解“闭关锁国”政策不是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分析。

【举一反三】下列关于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是()①闭关政策是指严格禁止对外贸易②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一面③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④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A.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答案】B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闭关锁国课时作业☆能力提升1.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是最终造成中国在近代落伍的主要原因。

那在清朝后期规定外国商船只准在哪里进行通商贸易A.澳门B.香港C.广州D.上海【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

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并没有完全隔断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

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2.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则“选择了陆地”。

“选择了陆地”是指中国()A.加快发展陆路交通 B. 重视塞防忽视海防C. 奉行“闭关锁国”政策D. 积极培育国内市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闭关锁国”有关知识的识记。

18世纪中后期正是清朝统治中国的时期,18世纪中后期的西方“选择了海洋”,纷纷进行海外贸易,中国则实行“闭关锁国”,严厉限制海外贸易,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闭关锁国3.清朝中期以后,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导致其落伍的主要原因是()A.闭关锁国B.倭寇入侵C.八股取士D.文字狱【答案】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4.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

”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 )A.友好邦交B.鼓励贸易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题文史料主要介绍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海外贸易的做法,这体现了清朝的政策是闭关锁国。

故答案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5.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历史现象出现在哪个朝代?( )A. 明朝中后期B. 明朝前期C. 清朝前期D. 清朝中后期【答案】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