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性知识与编码知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性知识存在于人的大脑中,是人在长期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与个人经验密切相关的知识,往往是一些技巧,不易用语言表达,也不易被他人学习。

编码知识,人们可以通过口头传授、教科书、参考资料、期刊杂志、专利文献、视听媒体、软件和数据库等方式获取,也可以通过语言、书籍、文字、数据库等编码方式传播,也容易被人们学习。

编码知识有三大特点:一、严密的逻辑上的表达,;第二、可以脱离人而存在;第三可以在后天获得,以及可以交流,可以共享。

学校教育主要就是教授编码知识。

隐性知识的特点:第一,没法用严密的逻辑知识来表达;第二,隐性知识没法脱离人而产生。

第三,隐性知识由来的途径有两点:第一,与生俱来。

另一种,通过在漫长的生活道路上慢慢的学会。

这两者是什么关系?客观的隐性知识是编码知识的原料,工人,农民,工匠的经验,科学家把它逐渐的慢慢的提炼成编码知识,把人类历史上和不断积累的客观的隐性知识编码化。

那么主观的隐性知识呢,对编码知识进行操作。

所以,编码知识对大家都是公平的,人与人的区别根本的就在于主观的隐性知识。

这是人的能力的体现。

在大学里面,老师教编码知识,根本上说是通过教编码知识,来教隐性知识,来教学习的能力,判断的能力,教隐性知识背后的东西。

隐性知识是自足的,而编码必须依靠隐性知识才能够理解,运用和创新。

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如此漫长的学习过程,实际上还有研究生……,不仅学编码知识,而且是培育主观的隐性知识。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这是我党对人才培养的一个新的提法,尤其是将“拔尖人才”的培养定位在“创新”层面上,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思想的体现。

创新型人才指富于开拓性,具有创造能力,能开创新局面,对社会发展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具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具体有以下几个特征:(1)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2)有很强的自我学习与探索的能力;(3)在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拥有广博而扎实的知识,有较高的专业水平;(4)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能够与他人合作或共处;(5)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承担艰苦的工作。

需要具备人格、智能和身心三方面基本要素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围绕要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论述了人的才能与使用的因果关系:“我们把劳动力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马克思这一论断有两层含义:(1)劳动能力是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能力;(2)人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体现了人的价值。

因此,“用人为本”的价值性,体现了人才本身的价值和人才创造的价值两个方面。

从这一点讲,“用人为本”是一种制度的创新,一个重大意义在于通过提高人才效能,提高人才贡献度,来提升人和社会的新价值,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7],也是解放人才的真正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