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主要内容1.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在历史长河中出现!想想看啊,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不平等,不就像一堆干柴等待着烈火点燃吗?马克思和恩格斯站出来,用他们深刻的思想给迷茫的人们指明了方向。
比如在工业革命时期,工人们遭受着残酷剥削,这时候马克思主义挺身而出,为他们发声!2.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不是一帆风顺的呀!那简直就是在狂风暴雨中前行。
它不断受到各种质疑和挑战,可就像顽强的小草,咋样都能扎根生长。
就如同在面对保守势力的打压时,马克思主义者们依然坚定地传播着真理,这是多么不容易啊!3.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的实践,那可真是丰富多彩!这就好比不同的花朵在各自的土壤里绽放出独特的美丽。
俄国的十月革命,不就是马克思主义开出的绚烂之花吗?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的震撼!4.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影响,那简直大了去了!它就像是一股汹涌的浪潮,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
看看那些曾经被压迫的人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争取到了自己的权益,这是多么伟大的力量啊!比如一些国家工人阶级地位的提升,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5.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那可是永不停歇的呀!就像一条奔流不息的江河,不断有新的源泉注入。
从列宁到毛泽东,再到后来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不都在为马克思主义注入新的活力吗?这是多么值得赞叹的传承啊!6. 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像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你会看到无数人为之奋斗的身影,听到他们激昂的呐喊。
这难道不让人热血沸腾吗?不信你去了解了解那些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故事,肯定会被深深打动。
7. 马克思主义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啊!它就像一轮初升的太阳,光芒会越来越耀眼。
尽管会有困难和挑战,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和意义永远不会磨灭。
想想未来,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呀!我的观点结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它充满了奋斗、创新和希望,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学习,去感受它的伟大魅力。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整理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整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整理专题⼀恩格斯晚年对唯物史观的新发展⼀、形成及主要内容马克思提出历史发展的根本动⼒是⽣产⼒与⽣产关系的⽭盾,《共的。
2两个“必然”不是两个“⾃然”,那如何实现两个“必然”,唯⼀途径就是暴⼒⾰命。
那么⽃争需要动⼒和⽃志,19世纪40年代,资产阶级很难维持统治,“三⼤⼯⼈起义”便可见,⽆产阶级如此有⾰命⽃志,⽆产阶级处境、待遇⾮常不好,没有保障,因此马恩断⾔⽆产阶级将不断⾰命,提出两个“必然”的理论。
但是19世纪50年代以后,出现了新的情况。
起义与⾰命越来越少,⽆产阶级待遇改善,资本家⼤幅提⾼⼯⼈待遇,实⾏⼋⼩时⼯作制,劳动环境改善,注重⼯⼈培训、发展的要求,注重⼯⼈在企业管理中的民主性,保障提⾼。
所以19世纪80年代,⾰命⼤量减少,如何看待⼯⼈阶级的历史地位与史命,迫使恩格斯第⼀,资本主义经济进⼊垄断发展阶段,但不会很快崩溃。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延缓了资本主义灭亡的步伐。
“资产阶级社会将于1898年崩溃,这是⼀个误会。
资本主义⼤厦即使倾覆,也需要数⼗年时间。
”这⾥的误会,是马恩误会了资本主义的⼒量,低估了资本主义的能⼒。
第⼆,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进⼀步发展,为⽆产阶级的和平合法⽃争准备了条件。
这是关于看待⽆产阶级⽃争⽅式的观点。
马恩起初认为,只有暴⼒⾰命才能获取⾰命的胜利。
但再19世纪80、90年代,⽆产阶级不愿⾰命,资产阶级也不再武⼒镇压,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明,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本国社会主义道路第三,恩格斯晚年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
A.从⽆产阶级夺取政权到社会主义建⽴要经历⼀个过渡时期。
B.重视发挥知识分⼦的作⽤(脑⼒劳动⽆产阶级体⼒劳动⽆产阶级)C.防⽌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蜕变(异化)恩格斯承认这种可能,提出三个设想(1)批判对国家的崇拜(2)加强民主选举和监督衍。
的⽀配。
”恩格斯正确理解两种⽣产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者是不可割裂的⼈⼝⽣产影响物质⽣产3.历史合⼒论是多个⼒量形成⼀个合⼒推动历史发展,经济、⼈⽂、政治、⽂化、宗教、哲学、法律都是重要的⼒量。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2)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1. 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的政治经济理论体系,涵盖了哲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始理论到今天的多样化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断适应和应对社会变革的需求。
2.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
他们的著作《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等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具有深远影响。
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探讨了资本主义及其对工人阶级的剥削,提出了阶级斗争的概念,并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要性。
3. 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经历了许多变革和分化。
其中最重要的是列宁主义、斯大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兴起。
这些思想强调了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性。
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冲突和战争,斯大林则进一步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4. 马克思主义的多样化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多种派系和流派,形成了多样化的发展。
其中包括托洛茨基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
这些派系在理论和实践上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拓展,为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5. 当代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中,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面对全球化、经济危机和社会不平等等挑战,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一个解释这些问题的框架。
同时,一些新的理论流派如后马克思主义和文化马克思主义也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探索。
6. 马克思主义的局限性和争议尽管马克思主义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批评和争议。
其中一些批评主要针对其经济理论的局限性,以及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此外,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过于理论化,无法与当今世界的复杂性相适应。
7. 结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推动了相关领域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历史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它仍然需要不断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1. 引言马克思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具有世界性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主要思想和理论、不同阶段的代表人物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
2.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的欧洲。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试图预测未来社会的发展。
随着马克思主义的提出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
3.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理论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包括阶级斗争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等。
阶级斗争理论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
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剥削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所决定的。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独特思维方式,强调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4.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4.1 早期马克思主义早期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卡尔·马克思、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等。
他们主要从哲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并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
4.2 二国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二国革命时期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中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列宁、斯大林等。
他们根据各自国家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将其与革命实践相结合,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4.3 全球化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时期是指马克思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毛泽东、邓小平等。
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并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的理论。
5. 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考研知识点归纳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是一门重要的理论体系,对于理解社会历史和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作用。
在考研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归纳考研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知识点,帮助考生更好地准备考试。
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欧洲。
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许多社会学家开始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合作与思想交流,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起源。
他们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理论,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早期发展主要集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本人的著作中。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的纲领和目标,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
《资本论》则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无法持久的发展趋势。
三、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与发展在俄国,马克思主义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列宁是俄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俄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影响不断扩大,成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基石。
四、马克思主义的国际传播与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主义逐渐走向世界各地,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发展形态。
例如,在中国,毛泽东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在其他国家,亦有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本土实践相结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流派。
五、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在当代,马克思主义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在全球化、经济危机、社会变革等问题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仍然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方法论。
例如,在新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无产阶级解放的理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重点笔记)
绪论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1、资本主义时代对马克思产生提供了经济历史条件。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日趋激化,强烈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4、马克思参加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进行了理论创造。
二、马克思是科学与革命性的统一(基本内容、特点)1、马克思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马克思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为人民的根本利益服务。
3、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特点是科学性和革命性。
4、马克思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世界万物的两大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人类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第一章一、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包含两方面内容:1、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本质,谁决定谁,本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是世界本源,思维决定存在的标准是唯心的;反之是唯物的。
2、思维能否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否认识事物,本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认为思维能够反映存在或人类能够认识事物的观点是可知论,反之是不可知论。
一、哲学公式1、哲学=自然观(本质论、世界论)+社会历史观+认识论2、马哲=唯物论+辩证法=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论3、唯物论=物质论+意识论+运动论+时空论4、辩证法=两大特征+三大规律+n对范畴=(联系+发展)+(对立论+质变量变+肯定否定)+(原因结果+现象本质+形式内容+现实可能+必然偶然)5、唯物史论=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论=物主义的解释社会本质+结构+原因……唯物论(世界的本质、结构)一、世界的本质: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不是精神物质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二、判断存在即是被感知1、这是主观唯心主义者贝克莱的观点,他认为客观存在是主观感觉的产物,主观感觉是客观存在的根源。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马原相关书籍读书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中国共产党出版社编写的一本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材。
本书是中国大陆高校政治课程中的必修教材之一,涵盖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重要内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原理,加深对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本书首先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
从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发展规律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法则。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认识世界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政治经济学接下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详细解释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
书中详细讲解了商品、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剩余价值这些重要概念。
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矛盾和危机,这本书提出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科学社会主义最后,本书还介绍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和重要思想。
作者通过阐述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强调了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作用和发展目标。
此外,这本书还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条件和阶段。
二、《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合作撰写的一份政治纲领。
这本书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奠基文献之一,对于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基本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共产党宣言》首先分析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以及无产阶级的痛苦和困境。
接着,书中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基本原则,强调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和历史使命。
此外,宣言中还提出了无产阶级组织和行动的具体目标和策略。
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我们可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目标和理想社会的构想。
它鼓舞人们为实现社会公平、解放人类劳动者而奋斗,并为建立共产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资本论》《资本论》是卡尔·马克思的一本重要著作,全面系统地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运行机制。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笔记
简明马克思主义史笔记第一章历史发展的必然成果第一节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所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体现它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二是资本主义生产在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危机所造成的严重破坏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无法解决其自身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容纳不下日益增长的生产力了。
第二节人类先进思想的发展与困惑●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其奠基者是康德,中经费希特、谢林,由黑格尔集其大成。
费尔巴哈则一反其先驱的唯心主义传统,高举反对和批判宗教神学的旗帜,直截了当地恢复了唯物主义的王座,至此,德国古典哲学也就划上了终结的句号。
德国古典哲学是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独特条件下的产物,德国资产阶级所具有的革命性和妥协性、软弱性在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
德国古典哲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辩证法思想,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所引起的社会巨大变化,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革命要求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而它所采取的唯心主义和抽象思辨的形式,又表现了德国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的一面。
康德的哲学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思想体系。
在基本哲学观点上,康德是一个二元论者。
他一方面承认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另一方面又认为“上帝”、“心灵”等精神实体同物质世界一样都是世界的本质或本原,亦即他所说的“自在之物”。
在认识论上,康德是近代哲学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之一。
他认为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度的,不可能达到对存在于经验之外的“自在之物”的把握;但他同时又竭力将主体,亦即人的主观能动性加以抽象的夸大,提出了“人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题,并建立了一个先验主义的逻辑学说体系。
最新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要点一、纲要(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2、马克思的基本信息(国籍、学历,主要看大学)——Who3、马克思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必然性——How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5、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组成与来源6、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贡献 What7、马克思、恩格斯的主要著作8、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1、关于战时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部分。
2、关于列宁“帝国主义理论”部分。
3、关于布哈林和斯大林的争论部分。
4、关于“苏联模式”部分。
5、关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特点部分。
6、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7、西方马克思主义关于“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
8、关于戈尔巴乔夫“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部分。
9、关于第二国际与伯恩斯坦部分。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结合马克思主义提出的理论3、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发展4、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基本理论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理论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7、1958年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失误8、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思想9、毛泽东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四)题型(分值*数目)1、单项选择:2*102、简答:6*53、辨析:10*34、论述:(3选1):20*1二、基本要点(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基本理论1、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意义:(1)这是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需要——据史立论;(2)这是科学理解和全面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要求——理论定位;(3)这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改革的需要——适应形势;(4)这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所必须的——专业所需。
(百度文库版)2、马克思其人:(1)马克思(1818—1883),生于德意志联邦普鲁士国莱茵省。
(2)1830年10月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论文是《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3)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主修法律,受到青年黑格尔运动的影响,政治观点上是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哲学观点上是热烈的黑格尔唯心主义者;(4)18岁后转入柏林大学,对哲学与历史产生兴趣,期间,马克思转向黑格尔,从黑格尔深刻的思想海洋中汲取智慧;(5)取得耶拿大学博士学位,申请论文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6)到了《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则转向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者,从社会实践中汲取思想材料。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笔记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一、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叶产生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创立的。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欧洲的社会运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之一。
马克思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迅速传播开来,很快成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在马克思逝世后的一段时间里,恩格斯继续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的理论,将其系统化地整理成了《资本论》等重要著作。
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逐渐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学习。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20世纪初,随着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高潮,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俄国革命的爆发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使其成为世界革命的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俄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列宁的领导,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传入并得到了广泛传播。
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领导了中国的革命斗争,并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的影响和发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仍然不可忽视。
尽管一些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但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当代世界的各个国家,马克思主义仍然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和反思的重要工具。
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政党仍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推动社会的公平与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尽管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影响力,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快速发展,社会形态不断变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s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庄福龄主编导言一、世纪之交的启迪与呼唤马克思主义不是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般原理的原则的整体是正确的�但是它的实际运用要依据历史条件而转移。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挥作用�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得到发展�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中的启蒙运动而实现的�也是通过毛泽东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开辟道路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的历史�总是同中国革命和中国过程发展的历史结合在一起的�也是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开拓创新的历史结合在一起的。
中国近百年的历史清晰地表明�凡是马克思主义在同中国的实践的结合上有所成就之日�就是中国革命航向拨正之时�凡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历史性飞跃之日�就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真正活跃和兴旺之时�马克思主义总是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品质是与时俱进�是理论上永不停顿和创新�党在指导思想上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与发展创新�总是同党所经历的从领导人民夺取政权到长期执政、从领导国家建设所经历的从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到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的历史经验表明�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是理论上不能停顿。
因此�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续发展和开拓新的境界�也是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直接决定着中国的发展前途和命运。
坚持与时俱进�就要尊重历史潮流�尊重实践。
尊重历史就是要坚持经过历史检验的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基本原理�不能丢掉老祖宗�而尊重实践就要适应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能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在思想理论上搞僵化。
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与时俱进就要作到四个一定�一是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一百五十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二是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三是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四是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简言之,马克思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发展的产物)。
1、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尖锐化(客观条件)从17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英国和法国等西欧主要国家相继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从18世纪60年代首先在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法国、德国也相继发生了工业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和工业革命的发生,使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大大发展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带来了物质财富的空前增长;另一方面,又导致了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尖锐化。
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趋势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必然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2为三大工人运动: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先后两次举行武装起义,明确提出了“建立共和国”的口号;1836年,在英国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标志着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马克思主义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内在矛盾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了条件;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为可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科学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的合理思想,彻底批判了它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对它进行了根本改造,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弃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简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笔记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所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体现。
具体表现为:1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在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三次革命运动:a:1831年11月在里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b:1834年4月在里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它是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是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资产阶级的起义c:1836年起,英国工人发动力全国性的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并成立第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宪章党。
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起义是德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意识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1它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3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1他们从抽象的永恒的理论原则出发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做是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从而否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暂时性和历史性2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支配或购买到的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即耗费劳动并进而引申出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李嘉图只是从量的方面来考察价值并把价值看做是非历史的东西3将利润和剩余价值混同起来从而掩盖了地租的剥削性质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奠基者。
1他从各种劳动形式中抽象出了一般劳动从而正确地将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的社会劳动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得出了一般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的科学结论,但由于不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因此当他进一步考察究竟什么是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时就陷入了混乱和矛盾中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支配或购买到的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即耗费劳动并进而引申出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复习笔记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复习笔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复习笔记一、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1、分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可能性:客观条件:(1)经济条件: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3)思想理论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组织条件: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成立;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进行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必要性:工人运动的实践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选择: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创建科学革命理论,主要在于:把社会实践和理论研究结合;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基本前提是: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的发展)2、指出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地点、基本特征,其根源是什么?1825年、英国基本特征:生产相对过剩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或者答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时间?(1857年)表明了什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这一因素决定工人运动日益走向(国际化)3、早期工人运动的斗争形式和斗争目标是什么?表明了什么?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其中“独立”的含义是什么?早期斗争形式是自发的破坏工厂的机器(人们把这种破坏机器的运动成为卢德运动);斗争目标主要是争取改善经济待遇(进行经济斗争),也有政治斗争表明:工人阶级并没有认识到造成自己灾难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
欧洲无产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历史舞台的时间和标志: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即19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织工起义“独立”指:无产阶级开始提出自己独立的经济和政治要求,不再追随资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复习重点
(1)马克思有哪些主要理论贡献。
主要有两大理论贡献:一是创立唯物史观,发现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是创立剩余价值学说,发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2)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的关系。
(3)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是否具有必然性。
是,从时代背景、理论基础、主观条件回答时代背景:1.经济发展: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这为科学揭示社会形态的物质基础及其发展动力提供了可能。
工业革命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革。
急剧变革的社会发展为人们打破形而上学观念,确立唯物主义的辩证发展观提供了可能,促使人们认识到社会历史的发展进步性,及任何一个社会制度在历史长河中都是短暂的、暂时的、相对的和有条件的。
这为认识和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回答历史向何处去的时代课题奠定了基础。
2.社会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的暴露。
3.阶级关系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不仅带来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而且引起了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
工业革命不仅创造了一个大工业资本家阶级,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与大工业相联系的近代无产阶级。
4.无产阶级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思想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的新成就。
主观条件: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的发展(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理解)2、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
(5)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马概笔记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单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中期。
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多选)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取得三大发现新成就以及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已经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弃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多选)马克思主义作为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是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统一整体。
二、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多选)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的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它们代表了19世纪上半叶人类思想的最高成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单选)黑格尔最卓越的贡献是辩证法,他是哲学史上第一个以唯心主义的形式系统地有意识地叙述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哲学家。
(单选)费尔马哈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是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间环节。
(单选)马克思和恩格斯从来没有完全赞同和接受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只是吸收了他的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同时摒充了他的抽象的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清除了他的理论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杂质。
(单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欧洲哲学的全部积极内容,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多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哲学存在两个分离:一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二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相分离。
(单选)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后半期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后的19世纪初,创始人是威廉。
配第,中间经济亚当。
斯密的发展,到大卫。
李嘉图结束。
(多选)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指19世纪上半叶以对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理论-笔记
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发展的若干问题:马哲基本原理对发展问题的看法,一、什么是发展?怎样理解发展?1、发展主要是指人和社会的发展?(自然界只有变化,没有发展)2、个人的发展是个体生命延续中的进步,社会发展是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完善;发展是好的质变,通过好的量变表现出来;(追求发展,好的变化)3、发展是一个曲折的过程,是过程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曲折性的原因:天灾和人祸;个人原因:无知、轻信、能力、追求完美;追求完美等于断送。
-雨果这就要求人们具备批判精神和历史眼光,把宏观和微观,当前和长远相结合,尤其要重视阶段性目标和设定和实现4、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社会和国家要关注和扶持个人发展,个人要把自己放在国家和社会当中来研究自己的发展问题二、发展的条件性1、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条件:国家要求正确的领导者;领导者要有正确的思想路线和发展观;要有高素质的人民;要有和谐的社会状态;要有和平的国际环境和朋友;2、个人发展的条件:生理条件——生命和健康心理条件——良好的心理状态经济条件——资本文化条件——知识社会国家条件三、发展的矛盾性1、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内部矛盾:过去、现在、将来,经济、政治、文化,各领域内部矛盾和朴素之间的矛盾,人与自然的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中央和地方矛盾,管理与被管理2、个人发展中的矛盾:个人与自我的矛盾:欲望和能力,理想和现实,自我、本我、超我,生理和心理,选择的困惑……(调整欲望、发展能力)个人与他人的矛盾:亲人之间,朋友,同事,上下级,个人以某种角色与其他角色之间的矛盾;个人与国家和社会的矛盾:社会需要与个人能力矛盾个人理想与社会制度和政策的矛盾;个人想法和行为与社会风俗传统习惯矛盾四、发展的原因、动力、目的和标准1、原因和动力:国家和社会:在于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科学技术,利益的驱动,生产力是最终决定力量;个人发展的原因动力:主观追求与客观压力,生存的需要,竞争的逼迫,好奇心,自尊心,欲望、贪婪,好胜心,攀比心2、目的国家和社会: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增强国际竞争力个人:完善自我,优化生存条件,提高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增强社会竞争力,报效国家,奉献社会3、表现或衡量的标准国家和社会:统一、自由、公平、尊严、安全、幸福,保护自己,援助别国个人:内在:知识、品德、善良、自信、坚毅、自制;外在:财富、社会地位、责任感、本事能力、宽容、乐观、他人认可度五、发展的代价国家和社会:社会转型引起的动荡,精神的困惑,部分社会成员得奖受损,一段时间内社会失序,其他国家误解;个人:比别人多支出的时间、精力、财力、物力、健康和他人的误解;代价:合理的与不合理,该付出的,不该付出的科学方法的创新及其价值:宏观科技微观科学思维方法一、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及特点1、加速化的趋势及特点表现:当代的科技文献增长的速度加快;知识更新、观念更新的周期在缩短;当代新产品、新技术老化的程度越加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所造成的生产下降和经济衰退。
根本原因: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集中体现。
具体表现为:1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在剩余价值规律支配下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广大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
三次革命运动:a:1831年11月在里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b:1834年4月在里昂爆发了大规模的工人起义,它是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是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资产阶级的起义c:1836年起,英国工人发动力全国性的争取政治权利的宪章运动并成立第一个独立的工人政党宪章党。
1844年6月德国西里西亚起义是德国无产阶级觉醒的标志,具有理论性和自觉性意识到了无产阶级的本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1它第一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初步探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2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3在地租利润和利息等具体形式上研究了剩余价值在一定意义上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起源4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局限:1他们从抽象的永恒的理论原则出发将资本主义经济规律看做是不变的永恒的自然规律从而否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暂时性和历史性2斯密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支配或购买到的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即耗费劳动并进而引申出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李嘉图只是从量的方面来考察价值并把价值看做是非历史的东西3将利润和剩余价值混同起来从而掩盖了地租的剥削性质亚当·斯密:劳动价值论的真正奠基者。
1他从各种劳动形式中抽象出了一般劳动从而正确地将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归结为一般的社会劳动明确区分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得出了一般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的科学结论,但由于不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的性质因此当他进一步考察究竟什么是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时就陷入了混乱和矛盾中了,他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支配或购买到的劳动量所决定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时所投下的劳动即耗费劳动并进而引申出价值是工资利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构成的错误结论。
2从劳动决定价值和工资是劳动生产的价值的一部分的观点出发,明确指出利润是工人劳动生产物的扣除部分3地租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无偿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生产物中的余额,但他将剩余价值和利润混为一谈还认为除了工资和利润外地租也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样就将土地所有制与劳动一样视为价值的源泉从而掩盖了地租的剥削性质4首次通过对社会收入形式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作为土地和劳动所形成的价值可分解为地租工资和利润三部分于此相应以地租收入为生的地主以工资收入为生的工人以利润为生的资本家构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三个主要阶级空想社会主义者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划分:1圣西蒙:认为人类历史是由一系列发展阶段所构成的过程,他将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人类开化时期即原始社会、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从15世纪开始的破坏神学和封建体系的时代以及未来的实业制度的社会等若干阶段,资本主义社会只是由封建制度向实业制度即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短暂时期2傅里叶: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区分为童年、成年、衰落、凋谢四个阶段32个时期。
合理的内容:1提出并初步论证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2深入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3看到并肯定了阶级斗争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和作用4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设想中包含着许多天才的设想《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深入地分析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黑格尔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阐明了一系列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特别是他将异化问题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异化论证了共产主义条件下异化的克服并由此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意义:1马克思自觉地将哲学研究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结合起来从针对副本的批判进到了针对原本的批判形成了探索和创立唯物史观过程中具有重大意义的异化劳动理论朝着发现历史一般规律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2异化劳动理论由于深刻地揭示了劳动是人的本质把社会历史看成是劳动异化和扬弃这种异化的历史这就把生产劳动看成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异化劳动理论将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活动这就为马克思后来全面系统地创立唯物辩证的实践观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性理论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科学地揭示人的本质奠定了基础4从异化劳动理论出发通过对社会与自然相互关系的分析不仅说明了生产实践在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还进一步分析了生产劳动的内在矛盾涉及到了生产劳动过程中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为揭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奠定了基础5通过对异化劳动的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历史暂时性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大大深化了关于阶级斗争和共产主义的理论异化:《手稿》中异化作为一个哲学概念指主体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然后这个对立面又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反对主体自身,他用异化概念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异化的种种表现形式但他的着眼点主要是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劳动活动。
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不仅具有创造性的一面而且还具有摧残人的一面由此他提出了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1劳动产品和工人相异化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其生产者相对立2劳动本身与工人相异化,如果劳动产品的异化是物的异化那么劳动的异化则是人的自我异化3人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
人的类本质就是指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本质4人与人的关系相异化,这是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劳动活动和人的类本质相异化的必然结果“共产主义……就是这种解答”马克思的这个结论表明他第一次在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历史发展规律的问题论证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虽然这个结论还带有费尔巴哈哲学影响的明显痕迹还不十分成熟但显然是他创立唯物史观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的新起点。
唯物史观创立的基本标志:《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创立标志1847年《哲学的贫困》是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次科学的公开阐述的重要文献。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创立过程中的重大意义:1马克思完全肯定并比较科学地阐述了劳动价值论2莫斯科市已经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第一次提到了“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第一种形式是绝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和出发点,没有它就没有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
剩余价值的第二种形式是相对剩余价值,它是通过缩小必要劳动来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的方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以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为前提无产阶级革命的最终目的: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对立,消灭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创造条件最近目的: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巴枯宁主义:是在极端革命词句的掩饰下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潮和机会主义政治派别,它的根本立足点是极端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观点:1从唯心史观出发认为任何权威和国家都是恶事都是扼杀自由反对人性的是一切祸害的根源因此要反对一切权威一切国家2国家是宗教意识的创造物任何国家都是地上的教会反对国家也就是向神权挑战3废除国家的途径只能通过全民暴动在一天之内消灭国家然后实现自由和无政府状态的理性社会1875年5月马克思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对纲领草案进行了逐字逐句的批判同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理特别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及其特征作了极为精辟的阐述。
《哥达纲领批判》第一次对拉萨尔机会主义做了全面系统的批判:1批判了拉萨尔主要的反动的一帮的理论2批判《哥达纲领批判》抛弃工人运动的国际主义原则鼓吹狭隘民族主义的立场3批判拉萨尔的铁的工资规律4批判拉萨尔的国家帮助工人建立合作社会的理论,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是拉萨尔主义的核心理论5批判拉萨尔自由国家的谬论《哥达纲领批判》完整而科学地阐述了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学说:1科学地阐述了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2提出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阶段及其特征的理论过渡时期的思想: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依据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原则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过程中必然要经历一个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渡时期。
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1852年马克思致安年科夫的信,马克思在《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法兰西内战》等著作中都涉及到对过渡时期的看法。
在《哥达纲领》中已充分认识到过渡时期的存在乃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这里的过渡时期指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个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
过渡时期必然存在的客观根据:社会主义制度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形成因此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建立自己的政权后如果不对整个社会进行彻底的革命改造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主义社会,而这一历史任务只能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来完成随着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这一过渡时期也就结束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基本阶段:特征:1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不是在它自身基础上已经发展的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分配原则即按劳分配原则,每个生产者在做了各项扣除以后从社会领回的正好是他给予社会的,按劳分配从实质上来说仍是一种资产阶级权利但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按资分配的原则又是根本对立的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分配原则2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消失,劳动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全面发展生产力增长区别:1它们的成熟程度和发展程度的不同2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同由此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程度上的巨大差别意义:他科学地说明了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因此无产阶级在完成过渡阶段之后的主义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按需分配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物质基础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1在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中经济是基础政治是被经济决定的2阶级和阶级奴役的出现也纯粹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利益是每个阶级的目的而政治只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手段暴力也仅仅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手段是必须以经济为前提和基础的政治的独立性和对经济的能动反作用:1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情况和方向是起着加速经济发展的作用2在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方向时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阻碍和延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