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章核酸
核酸基础
§3-2
核酸的结构
第三章 核酸
一、核酸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的多聚体,它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
化学组成:核酸→核苷酸→磷酸+戊糖+含氮碱
NH2 N N P OH2 C O N
NH2 N N N N H
碱基
N
OH
H
核苷酸
HOH2C
O
OH
H3PO4
磷酸 核 酸
OH
H
戊糖
第三章 核酸
1. 含氮碱:
N N H
磷含量及紫外吸收值然后算出摩尔磷吸光系数。
(P)=A/cL
=30.98A/WL 一般天然DNA的(P)为6600,RNA为7700~7800。由于 单链核苷酸的(P)比双链的要高,所以核酸发生变性时, (P)升高,故称增色效应;复性时(P)降低,称为减色 效应。
四、核酸的变性、复性与杂交
拖尾序列和尾巴
帽子 前导序列 编码序列 拖尾序列
尾巴
蛋白质
5′—端有帽子,其结构如图
A-A-A-A-A-A-AA ……
功能:保护作用,参与蛋白质合成起始
3′—端有尾巴(多聚A200左右个核苷酸)是转录后在经poly(A)聚合酶作用添加上 去的。 功能:保护作用;
O HN H2 N N
CH3 N+ O N O CH2O P OH OH OH O O P OH O O P OH O P OH2 C 碱基 O
、稀有碱基
见表13-2(解释)
HOH2C
O
OH
HOH2C
O
OH
OH
OH
OH
H
—D—核糖
—D—脱氧核糖
第三章 核酸
3.核苷酸
第三章核酸的化学
DNA特有
RNA特有
O
O
C
C
HN C CH3 HN CH
C CH ON
C CH ON
H
H
3、磷酸:DNA、RNA均有
HO OH
RNA(AMP)
HO OH
H
DNA(dAMP)
两类核酸的基本化学组成比较
组成成分 DNA
腺嘌呤(A) 嘌呤碱 鸟嘌呤(G)
碱基
嘧啶碱
胞嘧啶 (C) 胸腺嘧啶(T)
NH2
N
N
~ ~ O
O- P O-
O O- P
O-
O O- P
O-
NN OCH2 O
HH
H
H
OH OH 三磷酸腺苷 (ATP)
AMP ADP
ATP
1、腺苷三磷酸(ATP)
▪ 主要功能: 提供能量
能量储存
AMP
能量释放
能量储存
ADP
能量释放
AMP ADP ATP
ATP
2、环苷酸
▪ 主要功能:细胞内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重 要信息分子。
➢ 1952年,Hershey和Chase利用病毒完成更有说服力的“噬菌体” 实验。
➢ 1953年J.D.Watson和F.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20世纪自 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90年 美国启动人类基因组计划(HGP)
一、核酸的发现和研究简史
➢ 1953年J.D.Watson和F.Crick提出DNA的双螺旋结 构,20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RNA:NTP
三磷酸腺苷酸ATP 三磷酸鸟苷酸 GTP 三磷酸胞苷酸 CTP 三磷酸尿苷酸 UTP
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不对称比率 2碱基互补 3发
第三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一、名词解释1.不对称比率2.碱基互补3.发夹结构4.DNA的一级结构5.分子杂交6.增色效应7.减色效应8.核酸的变性9.核酸的复性10.DNA的熔解温度(Tm)11.假尿苷(Ψ)12.三叶草型结构13.snRNA 14 .回文序列15.拓扑异构体16.超螺旋结构17. H-DNA (tsDNA )18.单顺反子19.多顺反子二、填空题1.( )和( )提出DNA 的双螺旋模型,从而为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DNA 与RNA 的结构差别:DNA为( )链,RNA为( )链,DNA 中有( )和( ) ,而RNA 代之为( )和( )。
3.RNA 分为( )、( )和( ),其中以( )含量为最多,分子量( )为最小,( )含稀有碱基最多。
4.胸苷就是尿苷的( )位碳原子甲基化。
5.核酸按其所含糖不同而分为( )和( )两种,在真核生物中,前者主要分布在( )中,后者主要分布在( )中。
6.在核酸分子中由( )和( )组成核苷,由( )和( )组成核苷酸。
()是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
无论是DNA 还是RNA 都是有许许多多的()通过()键连接而成的。
7.核苷中,嘌呤碱基与核糖是通过( )位( )原子和( )位( )原子相连,嘧啶碱基与核糖是通过( )位( )原子和( )原子相连。
8.一条单链(+)DNA 的碱基组成为A21% ,G9%,C29%,T21%,用DNA聚合酶复制出互补的(-)链,然后用得到的双链DNA 做模板,用RNA聚合酶转录其中的(-)链,产物的碱基组成是( )。
9.常见的环化核苷酸是( )和( ),作用是( ),它们是通过核糖上( )位( )位的羟基与磷酸环化形成酯键。
10.生物体内有一些核苷酸衍生物可作为辅酶而起作用,如:( )、( )、( )和( )等。
11.某双链DNA 中含A为30%(按摩尔计) ,则含C 为( )%,含T 为( )%。
12.某双链DNA 的一段链上,已知碱基(按摩尔计) 组成A=30% ,G=24% ,则同一链中的T+C 是( )%,其互补链中的T 是( )%, C 为( )%,A+G 是( )%。
【生物化学简明教程】第四版03章 核酸
3 核酸1.①电泳分离四种核苷酸时,通常将缓冲液调到什么pH?此时它们是向哪极移动?移动的快慢顺序如何? ②将四种核苷酸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柱上时,应将溶液调到什么pH?③如果用逐渐降低pH的洗脱液对阴离子交换树脂上的四种核苷酸进行洗脱分离,其洗脱顺序如何?为什么?解答:①电泳分离4种核苷酸时应取pH3.5 的缓冲液,在该pH时,这4种单核苷酸之间所带负电荷差异较大,它们都向正极移动,但移动的速度不同,依次为:UMP>GMP>AMP>CMP;②应取pH8.0,这样可使核苷酸带较多负电荷,利于吸附于阴离子交换树脂柱。
虽然pH 11.4时核苷酸带有更多的负电荷,但pH过高对分离不利。
③当不考虑树脂的非极性吸附时,根据核苷酸负电荷的多少来决定洗脱速度,则洗脱顺序为CMP>AMP> GMP > UMP,但实际上核苷酸和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树脂之间存在着非极性吸附,嘌呤碱基的非极性吸附是嘧啶碱基的3倍。
静电吸附与非极性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使洗脱顺序为:CMP> AMP > UMP >GMP。
2.为什么DNA不易被碱水解,而RNA容易被碱水解?解答:因为RNA的核糖上有2'-OH基,在碱作用下形成2',3'-环磷酸酯,继续水解产生2'-核苷酸和3'-核苷酸。
DNA的脱氧核糖上无2'-OH基,不能形成碱水解的中间产物,故对碱有一定抗性。
3.一个双螺旋DNA分子中有一条链的成分[A] = 0.30,[G] = 0.24,①请推测这一条链上的[T]和[C]的情况。
②互补链的[A],[G],[T]和[C]的情况。
解答:①[T] + [C] = 1–0.30–0.24 = 0.46;②[T] = 0.30,[C] = 0.24,[A] + [G] = 0.46。
4.对双链DNA而言,①若一条链中(A + G)/(T + C)= 0.7,则互补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A+G)/(T+C)分别等于多少?②若一条链中(A + T)/(G + C)= 0.7,则互补链中和整个DNA分子中(A + T)/(G + C)分别等于多少?解答:①设DNA的两条链分别为α和β则:Aα= Tβ,Tα= Aβ,Gα= Cβ,Cα= Gβ,因为:(Aα+ Gα)/(Tα+ Cα)= (Tβ+ Cβ)/(Aβ+ Gβ)= 0.7,所以互补链中(Aβ+ Gβ)/(Tβ+ Cβ)= 1/0.7 =1.43;在整个DNA分子中,因为A = T,G = C,所以,A + G = T + C,(A + G)/(T + C)= 1;②假设同(1),则Aα+ Tα= Tβ+ Aβ,Gα+ Cα= Cβ+ Gβ,所以,(Aα+ Tα)/(Gα+ Cα)=(Aβ+ Tβ)/(Gβ+ Cβ)= 0.7 ;在整个DNA分子中,(Aα+ Tα+ Aβ+ Tβ)/(Gα+Cα+ Gβ+Cβ)= 2(Aα+ Tα)/2(Gα+Cα)= 0.75.T7噬菌体DNA(双链B-DN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107,计算DNA链的长度(设核苷酸对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640)。
第三章 核酸化学
rRNA的功能 参与组成核蛋白体,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
思考题:
体内有哪些重要的核苷酸?各有何作用?
DNA和RNA在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有何异同? 利用核酸的理化性质在临床实践中有何应用?
N O O
-
NH2 N N OCH2
-
O O
-
O O
-
N H H
P O
-
P O
-
P O
O
H H
OH OH 三磷酸腺苷 (AT P )
多磷酸核苷酸
5′-磷酯键
N N O -O O O O O
NH 2
N
N
P O-
P O-
P O-
O
CH 2 H H OH
O H H H
脱氧腺嘌呤核苷 脱氧腺嘌呤一磷酸 (dAMP) 脱氧腺嘌呤二磷酸 (dADP) 脱氧腺嘌呤三磷酸 (dATP)
NH
核苷
N N
2 N 9 N
糖苷键
CH O H O 2 1'
H H OH H 2' O H H
嘌呤N-9或嘧啶N-1与核糖C-1通过β-N-糖苷 键相连形成核苷。
核苷酸(ribonucleotide)
NH2
酯键
O
N N O
N
9 N
糖苷键
HO P O CH 2 O
-
H
H
OH
' 1 H H 2'
* tRNA的二级结构
——三叶草形
氨基酸臂 DHU环 反密码环
额外环
生物化学第三章核酸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RNA
• DNA和RNA的区别
不同点 戊糖 碱基 二级结构 碱基互补配对 种类 RNA 核糖 G C A U 单链 忠实性较低 多 (mRNA,rRNA, tRNA 等) DNA 脱氧核糖 G C A T 双链 忠实性高 少
碱基互补配对: 腺嘌呤/胸腺嘧啶(A-T)
4.双螺旋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
小沟
大沟
(二) DNA二级结构的多样性
• 三种DNA构型的比较
螺距 旋向 (nm) 每圈碱 基数 螺旋直径 (nm) 骨架 走行
存在条件
A型 右手 B型 右手
2.3 3.54
11 10.5
2.5 2.4
平滑 平滑
体外脱水 生理条件
(二)碱基
碱基(base)是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腺嘌呤
嘌呤 碱基 嘧啶 鸟嘌呤 存在于DNA和RNA中
胞嘧啶
尿嘧啶 胸腺嘧啶 仅存在于RNA中 仅存在于DNA中
NH2
嘌呤(purine,Pu)
N 7 8 9 NH
N
N
NH
5 4
6 3 N
1N 2
腺嘌呤(adenine, A)
O N
N
NH
NH
鸟嘌呤(guanine, G)
(二) 原核生物DNA的环状超螺旋结构
原核生物DNA多为环状,以负超螺旋的形 式存在,平均每200碱基就有一个超螺旋形成。
DNA超螺旋结构的电镜图象
(三) DNA在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组装
真核生物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
基本单位是核小体
DNA染色质呈现出的串珠样结构。 染色质的基本单位是核小体(nucleosome)。
第3章 多聚核苷酸与核酸
大沟与小沟
目录
大沟与小沟
目录
3. 疏水作用力和氢键共同维系着DNA 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 互补碱基对的氢键维系DNA横向结构的稳定。
➢相邻两个碱基对互相重叠产生的疏水作用, 称为碱基堆积力(base stacking interaction)。 维系DNA纵向结构的稳定
目录
目录
碱基堆积作用力
3´端
目录
核酸的一级结构: 核酸中核苷酸的排 列顺序
核苷酸间的差异主要是 碱基不同,也称为碱基 排列顺序。即碱基序列。
目录
书写方法
AGT GCT 5 P P P P P P OH 3
5 pApCpTpGpCpT-OH 3 5 A C T G C T 3
目录
核酸分子大小表示法:
单链DNA或RNA: 碱基数目, base, kilobase. 双链DNA或RNA: 碱基对数目, base pair (bp)
目录
(二)DNA双螺旋结构的多样性
目录
B型DNA: Watson和Crick, 右手螺旋(1953年) A型DNA: Wilkins (1953年) Z型DNA: Rich等, 左手螺旋,(1979年)
目录
三种DNA构型的比较
旋向 螺距 碱基数 螺旋直径 (nm) (每圈) (nm)
骨架 走行
第六章
多聚核苷酸和核酸
Polynucleotides and Nucleic Acids
目录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1962年获诺贝尔奖),分子生物学时期的标志。
目录
多聚核苷酸(Polynucleotides)
多聚核苷酸是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 键连接的聚合物,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形式。
第三章 核酸化学
反向平行是指一条链是 5’
一条链必为3’ 5’端。
3’ 端,则另
(二)DNA的二级结构
•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要点
(2)磷酸与核糖彼此通过3’,5’-磷酸 二酯键相连接位于双螺旋外侧,形成 DNA分子的骨架。碱基位于内侧。碱 基平面与螺旋轴基本垂直,糖环平面 与螺旋轴基本平行。
(二)DNA的二级结构
3.多磷酸核苷酸
A
P ~ P ~ P
O
腺苷一磷酸 (AMP) 二磷酸腺苷(ADP) 三磷酸腺苷(ATP) ATP参与多种物质代谢,为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NMP NDP
dNMP
RNA
AU U C G
dNDP dNTP
DNA
A T C G
NTP
AMP UDP CTP
dGMP dADP dTTP
( TTP )
功能: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核蛋白体,是蛋白质
生物合成场所。
结构: 核蛋白体有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特点:
数量最多。
(三)mRNA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帽子结构” 的作用:
防止mRNA被降解。 蛋白质生物合成时被起始因子识别的标志。
Poly A的作用:引导mRNA由胞核转移到胞质。
点滴积累
1. DNA的一级结构实质是指碱基的排列顺序。 2. 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型,其要点包括:由两条反向 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中心轴形成;磷酸和脱氧核糖位 于螺旋外侧,碱基位于螺旋内侧;碱基配对具有一定的 规律性,即A与T配对,G与C配对。 3.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及稳定因素。 4. 3种RNA的空间结构决定了它们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中的不同作用。
E.S
• • • • • •
生物化学第三章核酸化学
核糖核酸酶类
牛胰核糖核酸酶:存在于牛胰中,简称为 RNaseⅠ,只作用于RNA,十分耐热,是具 有极高专一性的内切酶。 核糖核酸酶T1:从米曲霉中获得的,耐热, 耐酸,专一性更强。 核糖核酸酶T2:来源同T1,核酸酶:也叫做DNaseⅠ, 需要镁离子参与,切断双链DNA或者单链 DNA为寡聚核苷酸,平均长度为4个核苷酸。 ② 牛脾脱氧核糖核酸酶:也叫做DNaseⅡ, 需要钠离子激活,镁离子抑制活性。 ③ 限制性内切酶:主要降解外源性DNA,目 前发现有数千种,是基因工程最重要的工 具酶。
RNA功能的多样性
① ② ③ ④ ⑤ 控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作用于RNA转录后的加工与修饰; 基因表达与细胞功能调节; 生物催化与其他的细胞功能 遗传信息的加工与进化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 核酸中核苷酸的连 接方式 二. DNA的分子结构 三. RNA的分子结构
核酸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
1. 核苷酸可以被酸、碱 和酶水解,水解后产 生寡核苷酸、核苷酸、 核苷和碱基。 2. 实验证明,核苷酸是 通过磷酸二酯键彼此 相连,并且形成的是 3’-5’磷酸二酯键(后 面核酸降解中详细说 明)。
tRNA的一级结构特点
① 一般由73-78个核苷酸组成; ② 碱基中有较多的稀有碱基; ③ 3’末端均有CCA-OH结构,用以携带氨基 酸,5’多为pG或者pC。
tRNA的二级结构特点
① 氨基酸臂,由3’和5’末端的7对互补碱基构 成,携带氨基酸,富含G,形成双螺旋; ② 二氢尿嘧啶环,8-12个核苷酸组成,由34对碱基构成双螺旋; ③ 反密码子环,7个核苷酸组成,其中3个组 成反密码子环; ④ 额外环,是tRNA分类的重要标志 ⑤ TψC环,是tRNA中起连接作用的。
第三章 核酸(3)核酸的理化性质
5、变性后其它理化性质变化:OD260增高;粘
度下降;比旋度下降;浮力密度升高;酸碱滴定 曲线改变。
6、DNA的热变性和熔解温度(Tm)
增色效应 (hyperchromic effect) : DNA 变性 时其溶液OD260增高的现象。
DNA的解链曲线
连续加热 DNA 的过 程中以温度相对于A260 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 为解链曲线。
(3)溶液的pH值和变性剂
(二)核酸的复性
1、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两条彼
此分开的单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结构的
过程
退火:将热变性的 DNA 骤然冷却至低温时,
DNA 不可能复性。但是将变性的 DNA 缓慢
冷却时,可以复性,又称“退火”。
(二)核酸的复性
2、复性表现:许多理化性质可恢复,生物活 性得以部分恢复。
1、酸或碱水解
(2)酸水解
酸性条件下,磷酸二酯键比糖苷键稳定,嘌 呤与脱氧核糖之间的糖苷键稳定性最差。 若对核酸进行酸水解,首先生成的是无嘌呤 酸。因此对核酸进行部分水解时,很少采用酸水
解。
3、酶水解
核酸酶分类
根据底物不同:DNA水解酶(DNase) RNA水解酶(RNase)
根据作用方式:核酸外切酶 (限制性和非限制性)
核酸的杂交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 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核酸分子杂交
六、核酸序列测定——Sanger法
应用最广。 原理: 碱基配对; 聚合酶可催化在试管内 合成与模板互补的 DNA新链; 双脱氧核苷酸无3’-OH, 合成到此终止; 可电泳分离随机得到的 大小不等的片段。
双 脱 氧 法
三、核酸的酸碱性质及等电点
核酸化学2011
基本碱基结构和命名
嘌呤
嘧啶
Adenine
(A)
Guanine
(G)
Cytosine
(C)
Uracil Thymine
(U) (T)
OD260的应用
1. DNA或RNA的定量 OD260=1.0相当于 50μg/ml双链DNA 40μg/ml单链DNA(或RNA) 20μg/ml寡核苷酸
2.判断核酸样品的纯度 DNA纯品: OD260/OD280 = 1.8 RNA纯品: OD260/OD280 = 2.0
例:变性引起紫外吸收值的改变
DNA的紫外吸收光谱 增色效应:DNA变性时其溶液OD260增高的现象。
热变性
解链曲线:如果在连续加热DNA的过程中以
温度对A260(absorbance,A,A260代表溶液在 260nm处的吸光率)值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解 链曲线。
Tm:变性是在一个相当窄的温度范围内完成, 在这一范围内,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 50%时的温度称为DNA的解链温度,又称融解 温 度 (melting temperature, Tm) 。 其 大 小 与 G+C含量成正比。
碱基和核糖(脱氧核糖)通过糖
NH2
苷键连接形成核苷(脱氧核苷)。
N
核苷:AR, GR, UR, CR
1
HO CH2 O N O
1´
脱氧核苷:dAR, dGR, dTR, dCR OH OH
核苷酸(ribonucleotide)的结构与命名
核苷(脱氧核苷)和磷酸以磷酸酯键
连接形成核苷酸(脱氧核苷酸)。
二、DNA的变性(denaturation)
定义: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DNA双链解开 成两条单链的过程。
核苷酸
第三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核酸(nucleic acid)是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它的构件分子是核苷酸(nucleotide),天然存在的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和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两类。
DNA贮存细胞所有的遗传信息,是物种保持进化和世代繁衍的物质基础。
RNA 中参与蛋白质合成的有三类:转移RNA(transfer RNA,tRNA),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RNA)和信使RNA(messenger RNA,mRNA)。
20世纪末,发现许多新的具有特殊功能的RNA,几乎涉及细胞功能的各个方面。
第一节核苷酸核苷酸可分为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两类,核糖核苷酸是RNA的构件分子,而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构件分子。
细胞内还有各种游离的核苷酸和核苷酸衍生物,它们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核苷酸由核苷(nucleoside)和磷酸组成。
而核苷则由碱基(base)和戊糖构成(图3-1)。
一、碱基构成核苷酸中的碱基是含氮杂环化合物,有嘧啶(pyrimidine)和嘌呤(purine)两类。
核酸中嘌呤碱主要是腺嘌呤和鸟嘌呤,嘧啶碱主要是胞嘧啶、胸腺嘧啶和尿嘧啶。
DNA 和RNA中均含有腺嘌呤、鸟嘌呤和胞嘧啶,而尿嘧啶主要存在于RNA中,胸腺嘧啶主要存在于DNA中。
在某些tRNA分子中也有胸腺嘧啶,少数几种噬菌体的DNA含尿嘧啶而不是胸腺嘧啶。
这五种碱基受介质pH的影响出现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体。
在DNA和RNA中,尤其是tRNA中还有一些含量甚少的碱基,称为稀有碱基(rare bases)稀有碱基种类很多,大多数是甲基化碱基。
tRNA中含稀有碱基高达10%。
二、戊糖核酸中有两种戊糖DNA中为D-2-脱氧核糖(D-2-deoxyribose),RNA中则为D-核糖(D-ribose)(图3-5)。
在核苷酸中,为了与碱基中的碳原子编号相区别核糖或脱氧核糖中碳原子标以C-1’,C-2’等。
中职生物化学课件第3-4章
核苷和脱氧核苷的化学结构式
2.核苷酸(脱氧核苷酸):核苷(脱氧核苷)戊糖C -5´与磷酸通过磷酸酯键相连形成。
DNA和RNA分子组成的区别、核苷酸的命名及缩写
组成 磷酸 戊糖 碱基 核苷酸
DNA
RNA
无差别
脱氧核糖
核糖
A、G、C、T
A、G、C、U
脱氧腺苷一磷酸(dAMP) 脱氧鸟苷一磷酸(dGMP) 脱氧胞苷一磷酸(dCMP) 脱氧胸苷一磷酸(dTMP)
三、DNA的高级结构
DNA的高级结构
原核生物DNA分子 多数是封闭的环状 双螺旋分子,在此 基础上进一步盘曲 形成超螺旋结构贮 存于细胞内。
真核生物DNA为线性 分子,由DNA和组蛋 白形成核小体后,以 此为基本单位形成染 色质细丝,进一步盘 曲形成螺线管,再盘 曲折叠形成超螺丝管 ,最终压缩成染色单 体。
二、酶的结构
酶的结构
必需基团: 酶分子中, 与酶活性相 关的化学基 团称为酶的 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必
需基团在酶的空 间结构上彼此靠 近,形成具有一 定空间构象的区 域,能与底物特 异性地结合并将 底物转化为产物 ,这一区域称为 酶的活性中心。
活性中心内 的必需基团 必需基团
活性中心外 的必需基团
有较强 的酸性 极性化合
物,微溶
于水,不溶 线性大分子,有机溶剂 在溶液中粘
度很大
二、核酸的紫外吸收
原理 嘌呤碱和嘧啶碱中都 含有共轭双键
最大吸 260nm
收峰
应用 可用于核酸的定性和 定量分析
三、DNA的变性与复性
(一)DNA的变性
❖ 概念: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常用高温变性, 称热变性),使DNA分子双链间的氢键断裂, DNA双链解开形成单链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吸收
0.7 0.6 0.5 0.4 0.3 0.2 0.1 220 240 260 280 300 320 340
总吸收值 变性DNA 天然DNA
波长
DNA紫外吸收光谱
增色效应:
核酸变性后,紫外吸收值增加的现象。
A/260
细菌
病毒
Tm
Tm T/℃
DNA的熔点
G-C对含量
75
80
85
90
6、额外环 7、T臂 8、TC环
5
tRNA三叶草二级结构图
三、RNA的三级结构 很像倒写的字母L
酵母苯丙氨酸tRNA的三级结构
第五节 核酸及核苷酸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核酸及核苷酸既有碱基,又有磷酸基,都是两性电解质。 DNA为白色纤维状固体,RNA为白色粉末。都微溶于 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DNA溶液粘度较高,而RNA溶液粘度较小。 RNA在室温下被稀碱水解,而DNA在此条件下对碱稳定。
OH
OH
浓HCl H C 3H2O
O
地衣酚
O
HO OH
深绿色化合物
糠醛 核糖 2、脱氧核糖的二苯胺反应
CHO CH2 浓H2SO4 CH -H2O CHO CH2OH
CHO CH2 CH2 C O CH2OH
放大激素作用信号
缩小激素作用信号
第三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 一、DNA的一级结构 5´端
C
核苷酸之间以 磷酸二酯键连接形
A
成多核苷酸链,即
核酸。
G
3´端
5ˊ
3ˊ
A
C
G
T
3′
线 条 式 P
5′
A
C
G
U
3′
P
P
DNA
P
OH
P
5′
P
P
RNA
P
OH
左P为5′ 右P为3′ 文 5′pdApdCpdGpdTpdOH3′ 字 或5′ACGTGCGT 3′ 式 或 ACGTGCGT 5′pApCpGpUOH3′ 或5′ACGUAUGU 3′ 或 ACGUAUGU
H OH OH (H) 尿苷
3′
2′
1′
相垂直。
RNA中的四种核苷
NH2 N N HOCH2 H H OH O H H OH 腺嘌呤核苷 N N N H2N N N HOCH2 O H H H OH H OH OH N HO HOCH2 H H OH O H H OH 胞嘧啶核苷 H OH N N HOCH2 H HO O H H OH 尿嘧啶核苷 NH2 N N OH
转化现象发生。
Oswald Avery (1877-1955)
提取S型细菌的多糖荚膜、蛋白质、DNA, 分别与R型活菌混合培养。
多糖荚膜 未分离出S菌 蛋白质 未分离出S菌 DNA 分离出S菌
蛋白酶消化
的DNA
分离出S菌 DNA酶消化 的DNA 未分离出S菌
结果:只有DNA被酶解而遭到破坏的抽提物无转化作用。
直径nm 2.3 2.0 1.8
螺距 nm
2.8 3.4 4.5
每转碱基 对数目 11 10 12
每对碱基 间距nm 0.255 0.34 0.37
螺旋 表面
大小沟 大小沟 小沟深
大沟 在细胞 的生理 条件下, DNA构 象接近 于B型。
小沟
A型与B型DNA示意图
A型、B型与Z型DNA的比较
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因素: 1、氢键 (互补碱基之间) 2、碱基堆积力 (碱基的 电子之间相互作用)
加温
缓慢 降温
核酸分子杂交 技术,是在1968年 由华盛顿卡内基学 院的Roy Britten 及其同事发明的。
(分子杂交)
DNA与DNA
DNA
DNA与RNA RNA与RNA
RNA和DNA杂合链
RNA
RNA DNA
五、核酸的显色反应
1、核糖的地衣酚(3,5-二羟基甲苯)反应
CH3
HO CH2 O OH
说明: 转化因子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二、核酸的类别、分布和功能 脱氧核糖核酸(DNA) (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 核酸
核糖核酸(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二节 核酸的组成 一、核酸的完全水解产物 磷酸 嘌呤 碱基
核酸 → 核苷酸
核苷
嘧啶 核糖 脱氧核糖
戊糖
核糖和脱氧核糖
HOH2C
O
2
OH
1
HOH2C
C G m2 AG G G C 2 GD GC 3 U C C 1、氨基酸臂 2、D臂 3、D环 C U m1 UI C I G 4、AC臂 5、反密码环
DG AU UCG
PG G G C G U m1 G GU G
A OH C C A 实际由 C C 四臂四 U G1 环组成 C U 7 C GG C U A C UA 8 G UC CGG TC CD G AG 6 G A G 4 G G
6倍 7倍
40倍
5倍
8400倍
双螺旋 核小体 DNA
螺线筒
套环链
染色单体
染色体
真核染色体的结构模型
双螺旋 核小体 纤丝 突环 玫瑰花结
染色体 从DNA到染色体
第四节 RNA的结构 一、RNA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40% 核 糖 1.rRNA (核糖体RNA) 体 RNA 60% rRNA约占细胞RNA总量的80%。 2.tRNA (转运RNA) 碱基配对 约占细胞RNA总量的15%。 A=U G C tRNA一般由70-90个核苷酸组成。 3.mRNA (信使RNA) mRNA约占细胞RNA总量的5%。 RNA的结构特征
鸟嘌呤核苷
O
假 HN 尿 O 嘧 啶 HOCH2 O 核 苷
OH
NH
51 OH假尿嘧啶核苷 Nhomakorabea核糖不是与尿嘧啶 的N1相连接,而是与嘧啶环的C5相 连接
2.核苷酸 核苷酸是核苷的磷酸酯。
核 苷 酸
核糖核苷酸 2′、3′、5′核糖核苷酸
脱氧 核糖核苷酸 3′、5′脱氧核糖核苷酸
生物体内 游离存在 的主要是 5 -核苷酸
N H
嘌呤
N
N
NH2
N
O H N3 H
2 1 6 4 5
H
N H O H
胞嘧啶(C)
H H
HN O N H O HN
H
H
尿嘧啶(U)
N 嘧啶
CH3 N H
H
胸腺嘧啶(T)
O
tRNA稀有碱基含量可达碱基总量的10%以上.
O H N O N H H H
OH
稀有碱基:
O
H N H N N H N H
+2H
HN HO N H
H H
-2H
(U)
酮式
烯醇式
次黄嘌呤 (I)
NH2 N CH3 N H H
含氧碱基有 互变异构体
O
5-甲基胞嘧啶
在生理pH条件下,主要以酮式为主。
两类 核酸在分子组成上的异同点
组分 磷酸 RNA 磷酸
DNA
戊糖 碱 基
嘌呤
核糖
A U G
脱氧核糖
嘧啶
C
T
二、核苷和核苷酸
•1.核苷 戊糖+碱基 •糖与碱基之间的C-N键,称为 C-N糖苷键 β-
DNA
分子
X射线
衍射
照片
Rosalind Franklin
1.DNA双螺旋模型要点
⑴DNA分子是两条反平行的多核苷 酸链,绕同一中心轴盘旋而形成右 手双螺旋结构。
⑵每条主链由磷酸和脱氧核糖相间 连接而成,位于螺旋外侧,碱基位 于螺旋内侧,碱基平面与螺旋中心 轴垂直,螺旋表面有一条大沟和一 条小沟。 ⑶双螺旋的直径是2nm,沿中心轴 每个螺旋周期有10个核苷酸对,螺 距为3.4nm,碱基对之间的距离为 0.34nm。 ⑷两链间的碱基以氢键互相配对。 A=T G≡C 碱基互补原则
第 3 章
核酸的化学
内容提要
概述 概 述 核酸的组成 分 类 DNA的结构 RNA的结构 核酸及核苷酸的性质
理化性质 生物功能 分析分离
核酸的分离提取和纯化
第一节 概述 一、核酸的发现和发展
DNA
温育
无荚膜, 不致病
有荚膜,致病
有荚膜,致病 传代 传代
Griffith 的“肺炎双球菌转 化”实验证明DNA是有机 体的遗传物质。
请思考: 出现减色效应的原因?
四、核酸的变性、复性和分子杂交
1.变性
指核酸分子中双螺旋区氢键断裂,空间结构 破坏,变成单链无规线团的过程。
加热
双螺旋 DNA
想一想: 变性后,核酸的分子组成、 分子量有无变化? 变性后其它理化性质变化:
部分解 链 DNA
OD260增高
粘度下降
比旋度下降
浮力密度升高
酸碱滴定曲线改变 生物活性丧失
连接方式:核糖或脱氧核糖的C1半缩醛羟基与 嘧啶碱N1上的H 嘌呤碱N9上的H 分别脱水相 连接,形成糖苷或脱氧糖苷。 O NH2 H N HN N H 1 H 9 O 核苷中的碱基 H N N N 与糖环平面互 HOH2C5′ O HOH2C5′ O
4′
H OH OH (H) 腺 苷
3′
2′
1′
4′
2.0 nm
小 沟
大 沟
5 ˊ
P5
3
O
O
3
T O
3
ˊ 3
5
A
P
P 5
3
P5
3
O
O
G
P 5
3
C
O
O
A
ˊ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