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研究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_土地利用变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科研热词 高光谱 驱动力 遥感 磷 相对湿度 温湿指数 河岸带的结构指标 氮 气温 模型 植被覆盖度 怀柔水库流域 尘埃量反演 对照区 大叶黄杨 城市河岸带 土地利用变化 回归分析 南北河岸带 北京城区 农业污染 偏最小二乘法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科研热词 降尺度 门头沟区 遥感 耕地 累积降雨量 流向 模拟预测 模型 持续利用 官厅水库 复杂网络 土壤水分 土地覆盖类型 土地利用/覆被 土地利用 动态变化 关键变化地类 ca-markov模型
推荐指数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科研热词 预警体系 顺义区 耕地保护 综合预警 系统分析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泥沙量 沽源县 敏感性指数 径流量 密云水库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土地利用 单项预警 区域规划 swat模型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科研热词 北京市 高程 适应性管理 耕地利用集约度 绿色空间 经济发展水平 种植结构 水文模拟 比较研究 梯度分析 景观格局 序贯高斯模拟 序贯高斯协模拟 尺度变化 土壤有机质 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 北京市平谷区 动力学机制 农村居民点 内部用地结构 不确定性 不同区域 tm 影像 patch-dynamics模型 mikeshe水文模型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
1.2 基本概念
目录
第一节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LUCC的研究对象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的内容: ① 与全球环境变化有关的科学问题 ② 与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发展战略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LUCC研究计划以五个中心问题为导向 ① 近三百年来人类利用导致的土地覆盖的变化 ② 人类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③ 土地利用变化在今后50年如何影响土地覆盖 ④ 人类和生物物理的直接驱动力对特定类型土
地位。人类通过对与土地有关的自然资源的利用活动,改变地球陆地 表面的覆被状况,其环境影响不只局限于当地,而远至于全球。而土 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水循环、环境质量、生物多样性及陆地生态系统的 生产力和适应能力的影响则更为深刻。
• 2.地球系统科学、全球环境变化及可持续发展涉及到自然和人文多方面 的问题,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可以说是自 然与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在这方面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 学的综合研究,已成为两大学科领域众多学者的共识。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2.2 中国土地利用变化
(3) 近 20 年间, 尽管气候变化对北方地区的耕地变化有一定 的影响, 但政策调控和经济驱动仍然是导致我国土地利用变 化及其时空差异的主要原因。2000 年后的第一个 10年, 土 地利用格局变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已由单向国土开发为主, 转 变为开发与保护并重。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LUCC
目录
1 通论
1.1 背景及意义 1.2 基本概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 LUCC的环境影响 1.5 国际上的有关研究项目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挑战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城市发展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北京市的土地利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对城市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北京市经历了由农业为主的城市向现代化大都市的转变。
这个过程中,土地利用的变化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这种变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面积不断减少,这给食品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农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然而,由于城市的扩张,大片的农田被规划为城市建设用地,导致粮食种植面积不断减少。
这给北京市的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农田,确保粮食的供应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土地利用的变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挑战。
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口聚集在城区,交通压力急剧增加。
大量的私家车辆和交通拥堵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常态,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此外,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也导致了交通基础设施的不足,公共交通的发展滞后,致使城市内部和城市外部的交通出行变得十分困难。
因此,如何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升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成为了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三,土地利用的变化还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挑战。
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被大规模开发建设,这导致了植被的破坏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大量的水泥和沥青路面覆盖了原有的土地,阻碍了雨水的渗透,导致城市内部的排水不畅。
此外,城市建设过程中也产生了大量的垃圾和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因此,如何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环境保护,合理规划建设用地,保护生态系统,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最后,土地利用变化还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挑战。
城市化不仅意味着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也意味着社会的转型和面临的问题的增多。
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增加了城市的就业压力和社会保障的需求。
然而,由于土地有限,城市建设用地的增加与人口的增长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导致了住房和基础设施的不足。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时空信息分析方法及应用
第1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概述1.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随着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进步,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的消失、酸雨等现象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多地关注全球变化。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人类活动对地表影响的重要载体,从而成为研究地球地表化学过程、碳循环、生物多样性等全球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在全球环境变化研究中,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动态越来越被认为是一个关键而迫切的研究课题。
目前,“3S”技术(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发展,为全球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提供了多尺度的信息源,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研究(田光进,2002)。
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
它是一个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具有多维空间信息的综合体,它反映“地球陆地表层和近地面层的自然状况”,是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Turner I B L et al,1994;Turner I B L et al,1995),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史培军等,2000;陈泮勤等,1999;Turner B.L.Ⅱ,1993)。
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作为地球表层系统最突出的景观标志,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图1-1)。
土地利用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它既是土地覆被变化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力,也是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
土地覆被则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它更多地是土地利用的结果表现。
土地覆被的特征如土壤、植被的特点是土地使用方式和目的的重要基础和影响因素。
现代土地覆被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利用土地的结果,最为明显的两种后果为:土地覆被类型的量变即渐变(modification)和质变即转换(conversion)(Turner I B L et al,1994)。
(最新)北京土地利用规划1997-2010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报告(1997—201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一九九九年八月目录专题报告之一: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4)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4)二、土地资源及其特点 (8)三、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 (10)四、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五、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 (23)专题报告之二: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24)一、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类型 (24)二、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总体特征 (25)四、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分区与利用模式 (27)五、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与对策分析 (28)专题报告之三:北京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29)一、前言 (29)二、北京市土地生态环境分区分类与现状特征 (29)三、北京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对土地生态环境变化影响 (36)四、北京市土地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分区 (39)专题报告之四:北京市城镇体系用地规划研究 (41)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41)二、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44)三、城镇体系用地发展规划 (46)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 (53)专题报告之五:北京市土地供需分析 (54)一、土地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析 (54)二、人口预测 (55)三、土地需求量预测 (56)四、土地供需分析 (58)专题报告之六:北京市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和控制指标协调衔接报告 (59)一、协调衔接指导思想和原则 (59)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的确定 (59)三、协调衔接情况分析 (60)四、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 (60)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报告之一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
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和科学管理,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
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北京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土地需求量大,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尤显重要。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LUCC)的主要表现形式及驱动力
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主要表现形式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特点,按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活动;主要表现为土地用途转移和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变化,侧重于土地的经济属性。
人类的土地利用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各种方式的耕作、放牧、伐木、聚落与城市、基础设施、自然保护、旅游休闲、军事等。
土地覆被是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
主要表现为土地质量与类型的变化和土地属性的转变,侧重于土地的自然属性。
土地覆被变化现象也是形形色色的,可归纳为三种:(1)是土地覆被的退化,即某种覆被类型虽未改变,但其质量已经降低,例如由于过度放牧引起草地退化,伐木引起森林覆被密度降低;(2)是土地覆被的转换,即某种覆被类型完全改变成另一种类型,例如耕地被城市或工业建设占用,林地被全部砍伐并开垦为牧草地或耕地;(3)是土地覆被的改良,指某种覆被得到维护、修复、更新,例如土壤改良、耕地梯化、草地改良、森林抚育、灌溉系统的建立与完善。
三种土地覆被变化中,转换和改良比较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也比较容易监测;而退化却较难观测,因而其记录最不完备。
土地利用是土地覆被变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土地覆被的变化反过来又作用于土地利用。
人类通过各种活动如土地利用、工业生产等有意无意地导致土地覆被的变化,但土地覆被状况及变化不完全受控于人类,人类活动只是导致土地覆被变化的许多因素之一。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表现极为复杂,其动因与广泛的人类活动及自然变化相关,其结果将影响全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其研究涉及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众多学科。
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驱动力以往的驱动力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前者是对区域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政策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了定性描述,它是土地利用驱动力研究的基础;后者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理论,通过建立社会经济因素与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之间的数学函数关系进行定量化分析的方法。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
影响植被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的研究综述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植被覆盖的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碳循环、水循环、土壤保持等产生重要影响。
对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规律,还对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地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综合分析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驱动因子。
一、自然驱动因子1. 气候因子气候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最主要的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气候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主要包括温度、降水和光照等因素。
气候变化会影响植被的生理活动和生态位的适宜度,从而影响植被的分布和覆盖范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全球范围内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北半球的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的植被分布范围扩大,而南半球的南极地区和高山地带的植被分布范围收缩。
气候因子还会影响植被的生态位适宜度,从而引发植被的演替和转移,如气候变暖导致品质植被向北和向高海拔地区移动。
2. 土壤因子土壤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土壤对植被生长有重要影响,主要包括土壤类型、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等因素。
不同类型的土壤对植被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而土壤养分和土壤水分则是植被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
土壤养分的缺乏和土壤水分的过量或不足都会导致植被生长的受限和植被的变化。
土壤因子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驱动因子之一。
3.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也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自然驱动因子之一。
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风灾、地震等会对植被的分布和覆盖范围产生重要影响。
火灾会对植被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洪水和风灾则会对植被的分布和覆盖产生重要影响。
自然灾害会改变植被的生态环境和生态位,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和分布。
二、人类活动驱动因子1. 土地利用变化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植被覆盖变化的重要人类活动驱动因子之一。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
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及驱动力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摘要】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利用1996,2002,2009年3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统计和调查数据,综合运用Mapgis6.5,Arcview3.3空间分析工具,SPSSl1.5中空间聚类(Hierarchical Spatial Cluster)等方法,分两个时段研究建设用地扩展分异特征及驱动力因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城镇、交通及特殊用地扩展速度加快,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扩展速度趋缓;而新增建设用地来源涉及所有其他地类,其中耕地贡献最高,达61.40%.1996-2009年建设用地扩展形成了潮白河沿岸及以西向中高水平扩展,而东部扩展缓慢,其鲜明对比格局形成3个建设用地高水平扩展空间连续的集聚中心,分别是以西南部天竺、后沙峪、南法信为主的空港经济圈;西北部高丽营、赵全营为主正在迅速崛起的重点镇区域;以及潮白河上游北小营、南彩为中心的奥运商圈.高水平扩展区域的首要驱动力依次为人均纯收入、村镇企业地均产值、城乡收入差异;中水平扩展区域驱动力依次为城乡收入差异、人口密度;而低水平扩展区域的驱动力集中于村镇企业地均产值.【期刊名称】《浙江农业学报》【年(卷),期】2013(025)003【总页数】7页(P548-554)【关键词】大城市近郊;建设用地;扩展;空间分异;驱动力【作者】赵婷婷;张凤荣;杜颖;姜广辉【作者单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农林医药学院,北京100031;中国农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系,北京100094;北京中地华源土地规划设计中心,北京100089;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01.2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与改变日益深刻[1-3]。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集聚地,其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是引发和改变周边土地资源环境的主要动力[4]。
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1)
3)成功的开展了一些具体工作
应用卫星图像进行土地利用/覆盖 动态检测目前在两种区域尺度的范 围展开。一是全球和洲际尺度,二 是区域尺度。
2.LUCC信息的处理——土地利用/覆盖变 化制图与土地覆盖空间数据库的建设
1)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制图
2)全球和区域尺度土地覆盖数据库的建设 与应用
由于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机制对解释土地覆盖的 空间变化和建立土地覆盖变化的预测模型起关键 作用,是整个全球变化研究计划对土地利用/覆盖 变化项目要求,因而是LUCC研究的焦点。但在 进行区域性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时,由于驱 动力因子——土地利用覆盖系统变化机制是极为 复杂的,因而变化的空间和时间尺度难以把握, 是研究遇到困难,因而结合土地利用的地面调查, 建立区域性的驱动因子——土地利用覆盖变化诊 断模型。
5.结论与讨论
1)LUCC计划提出后,得到许多国家和科研组织的积极响应,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LUCC信息的获取、处理等方面取得 了进展,但由于LUCC本身的复杂性,对于全球与区域综 合模型的建立等方面仍需巨大的努力。 2)要解决LUCC研究中的尺度和数据问题,应该结合社会科 学、自然科学、遥感和GIS技术,开展多学科综合研究。 3)LUCC计划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人地相互作用机 制的认识,对地理学以及资源与环境科学基础理论体系的 建立起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4)LUCC计划的进行,使得地理学的“二元论”受到冲击。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整合,已成为当前地理学理论发展 中的一大挑战,对当前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等问题开 展深入研究。与此同时全力推进中国地理学的国际化进程。
土地利用/覆盖变 化
主讲人:斯琴朝克图
第一章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研究进展
我国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现状与展望
型的耦合还不常见ꎬ 这是一个未来可发展的空间ꎮ
是基于栅格数据ꎬ 提出的一种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
究的发展趋势ꎬ 目前的研究中 CLUE - S 模型与其他模
间计算智能实验室 ( HPSCIL) 所开发的ꎮ PLUS 模型
2 3 GeoSOS
模 拟 模 型 ( Patch - 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ꎬ
速发展、 水体污染加重、 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和环境污
染向农村蔓延等ꎮ 因此ꎬ 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是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要求ꎬ 同时在地理国情监测、 国土空间规
划方面也有着重要意义ꎮ 在此背景下ꎬ 借鉴地理模拟
和优化ꎬ 结合大数据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土
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乡规划等研究上的优势ꎬ 使新形
势下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更加科学化ꎮ 本文根据现有的
PLUS) ꎬ 其能够灵活的处理多类土地利用斑块变化ꎮ
础上进行改造和传承提出的ꎬ 目前的研究中利用此模
型发表的文章还较少ꎮ 李琛等 [12] 基于 PLUS 模型模拟
预测了山地重点开发区景观生态风险变化趋势ꎮ 已有
的研究倾向于将 PLUS 模型用于生态环境方面的研究ꎬ
如土地利用及生境质量时空变化及预测、 土地利用模
展ꎬ 与 GIS 能够进行很好的耦合ꎬ 并且这种耦合能使
此模型是 2021 年在已有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基
地理模拟优化系统 ( GeoSOS) 是 GIS 的重要拓
各自的缺陷相互弥补ꎮ GeoSOS 系统平台逻辑设计中
的逻辑层系统是最重要的层次ꎮ GeoSOS 主要包括 CA
模拟、 多智能 体 模 拟 和 地 理 优 化 3 个 部 分ꎮ GeoSOS
义转换规则是 CA 的核心ꎬ 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为了满
北京市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关键 词 : 支持向量机 ; 土地 利用变化 ; 城市建设
中图分 类号 : S 1 2 7
随着人 口、 资源和环境问题的 日 益突出, 土地利 用 和土地覆 盖 变化研 究 已成 为全球 环境 变化研 究 的 前沿和热点领域 - 1 一 】 。城市作为人类生存的主要聚 集地 , 其土地利用变化较 为频繁 , 随着经济的发展 , 城市人 口不断增加 , 城市 中人地关 系更为紧张。如 何实现土地资源 的合 理利用 做到耕地资源的 占补 平衡 , 是众多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和焦点 , 而研究城市 的土地利用变化规律是实现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前
区面积 1 2 8 9 . 3 k m , 城 区 内包 含 东 城 区、 西 城 区、 海 淀区、 朝 阳 区、 丰 台区 、 石 景 山 区。
1 . 2 数 据介 绍 . 图 1 技 术流 程
2 试验过程
2 . 1 S V M 分类 方法 介绍
本次试验采用 的是 1 9 9 9年 、 2 0 0 3 年 以及 2 0 1 0 年的北京市近城 区 L a n d S a t T M( 影像数据 由国际科 学数据服务平 台免 费提供 ) , 数据采集时 间分别为 1 9 9 9年 7月 1日、 2 0 0 3年 5月 2 5 日以及 2 0 l 0年 6
月 5日, 该时间段 内, 植被生长状态 良好 , 数据采集 月份接近 , 很大程度上减少 了光谱信息差异带来 的 分类结果的差异 , 本次试验中采用 7 , 4 , 2波段进行 融合研究。
1 . 3 此次试 验 的流程 ( 如 图 l所示 )
遥感影像收集
J r
大气校正 、几何配准
1 0 0个左 右 的像 元 作 为 评 价 因子 , 得 出 如 下 评 价 结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Vol.39,No.1 2021年1月中国资源综合利用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综合利用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崔雪梅崔贵玉2(1.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063200; 2.阳原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河北张家口075800)摘要:1949年以来,北京的城市化管理与发展有着非同一般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特色。
本文使用ENVI软件对2009年、2013年、2017年的北京遥感影像图进行处理,同时采用ArcMap来进行辅助制图,进行土地产出量的分析制图。
通过分析分类结果可知,北京市最近十年来耕地逐年减少,建筑用地却在逐年增加;同时,水域面积逐年增加,林地总体趋势也表现为逐年增加。
通过北京土地产出率图分析得出,北京近郊土地产出量最大,山区次之,市区最小。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提出保护耕地妥全、加强土地审批制度、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等措施。
关键词:北京市;遥感影像;GIS;ENVI中图分类号:F301.2;TU9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500(2021)01-0079-04DOI:10.3969/j.issn.1008-9500.2021.01.024Research on Land Use Change in BeijingCUIXuemei,CUI Guiyu(1.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angshan063200,China;2.Natural Resources and Planning Bureau of Yuanyang County,Zhangjiakou075800,China)Abstract:Since1949,Beijing's urb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have developed at an extraordinary speed and hav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eras.This paper uses ENVI software to process the2009,2013,and2017 Beijing remote sensing image maps,at the same time,ArcMap is used for auxiliary mapping and analysis and mapping of land output.By analyzing 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s,it can be seen that in the past ten years,Beijing's cultivated land has decreased year by year,while construction land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at the same time,the water area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and the overall trend of forest land has also increased year by year.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Beijing*s land output rate map,it is found that the output of land in the suburbs of Beijing is the largest,followed by mountainous areas and the smallest in urban areas.Based on the above analysis results,measures such as protecting the security of cultivated land, strengthening the land approval system,and making full use of underground space are proposed.Keywords:Beijing;remote sensing image;GIS;ENVI在我国首都确定为北京之后的短短几十年中,其逐渐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都市,城市化行政管理稳步加速,并再次创造了中国的步伐。
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6 % 。从未利用地来 看 , 2 北京市 的土地利 用率偏低 , 仍然 有较 高 的土地 开发利 土地
利用集约 的长江三角洲城市 区域的土地利用潜力。 ( ) 二 土地利用 变化 态势描述 从细分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来看 , 19 从 9 3年到 20 0 5年数量 变化较大 的农用地主要是耕地 、 牧草 地 , 分别从 19 93年的 4 8 . 02
公共管理学院土地管理系博士生 , 主要研究方 向为城市土地利 用与管理。
随着 近 年 来 全 球 对 环 境 变 化 以及 可 持 续 发 展 问题 的 日益 重
处, 即市区周边有 大面积的山区 , 山区面积 约 占北京市总 面积 的
视。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 变化 ( U C 及 其驱动 机制研 究也 成为 LC)
数量变化的指标之一就是土地利用 动态度 ( U I , L D ) 单一土地利
用类型动态度 , 究 区某一 时 间范围 内某种 土地利用类 型面积 研
1.5 , 2 9 % 农用地 的比重 比较大 。具体的土地利用结构见表 1 :
张 飞虎
( 国人 民大学 中
彭 慧
107 ) 082
公 共管理 学 院 , 北京
[ 摘要 】 文章首先分析 了北 京市快速发展 的 19 - 20 9 3 0 5年 间的土地利 用变化情 况, 发现数 量的变化 主要是耕地 、 牧草地面积 的
大幅减 少和居 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显著增加 , 持续减 少的耕地和持续增加 的居 民点及 工矿 用地的 土地 利用动 态均较 为显著 , 但在
制: 经济规模扩大及产业结构优化 、 就业结构演进及生活条件 改善 直接推 动着以耕地 为代表 的农用地减 少、 建设用地增加 。
基于stirpat模型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目录第1章绪论 (1)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1研究背景 (1)1.1.2研究意义 (3)1.2研究思路和内容 (3)1.2.1研究思路 (3)1.2.2研究内容 (4)1.3研究方法 (5)1.4论文的创新点 (6)1.5本章小结 (6)第2章研究概述 (7)2.1碳排放研究现状 (7)2.1.1关于碳排放研究方法的研究 (7)2.1.2关于不同区域和部门的碳排放研究 (9)2.2关于交通碳排放的研究 (10)2.2.1城市交通能源消耗和排放的研究类型 (10)2.2.2关于运输特定模式和方法的研究 (12)2.2.3关于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研究 (13)2.3相关文献评述 (15)2.4本章小结 (16)第3章北京市交通碳排放及相关因素发展现状 (17)3.1能源消耗现状 (17)3.1.1能源消耗总量 (17)3.1.2能源强度 (18)3.2交通影响因素现状 (20)3.2.1经济水平 (20)3.2.2人口规模 (21)3.2.3客运货运周转量 (22)3.2.4民用汽车拥有量 (23)3.3碳排放状况 (24)3.3.1碳排放测算 (24)3.4本章小结 (25)第4章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27)4.1STIRPAT模型构建 (27)4.2数据来源与检验 (29)4.2.1数据来源 (29)4.2.2多重共线性检验 (29)4.3实证结果与分析 (31)4.3.1偏最小二乘回归(PLS) (31)4.3.2实证结果分析 (32)4.4本章小结 (37)第5章结论与政策建议 (39)5.1结论 (39)5.2政策建议 (40)5.2.1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40)5.2.2促进公共交通发展 (40)5.2.3调整产业结构 (41)5.2.4控制人口规模 (41)5.3本章小结 (41)5.4不足与展望 (42)参考文献 (43)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51)致谢 (53)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研究背景全球变暖和能源危机问题对人类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大的挑战。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
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作者:张律夏建国陈丽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第06期摘要:文章以屏山县一调和二调土地利用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GIS技术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对屏山县土地利用空间变化信息进行分析并得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表明,自然、人口、经济、政策在土地利用变化中起关键作用。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驱动因素;屏山县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社会生产得以发展的物质基础。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兴起,人口的增长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使得对土地不断增长的社会需求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土地利用的逆转性之间的矛盾日益显著,严重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因此研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是研究一个地区自然条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区域结构及其优化配制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区域产业布局、土地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本文以屏山县两次土地利用调查作为研究区,分析屏山县土地利用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旨在为屏山县的土地管理与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一、资料来源第一,全国土地第一次调查(简称一调)的各类土地利用数据,由屏山县国土局提供。
第二,全国土地第二次调查(简称二调)表格数据和图像资料均来自屏山县农村土地利用数据库成果包括: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以及分类面积、农村土地利用现状二级分类面积、耕地坡度分级面积汇总表、基本农田情况统计表、变更平衡表、土地利用现状图等。
第三,统计年鉴来自屏山县人民政府主办的屏山年鉴扫描资料。
二、研究方法以二调为依据,将土地利用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8大类。
第一,引入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度来进行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
土地利用变化的动态度公式:K=(Ub-Ua)/Ua×(1/T)×100%式中:K—研究时段内某一土地利用类型动态度;Ua、Ub——研究期初及研究期末某一种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T——研究时段,当T的时段设定为1996-2009年时,T=13。
旧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调控及动因——以北京市中心城储备用地的规划调整为例
如 :部分学者采用轨道交通站点影 响范 围内房地
B in n e i ewe n 1 9 n 0 6 ti ej gin rct b t e 9a d2 0 . hs i y 9
【 中图分类号l F 9 一 23 【 文献标识码】A p p rc n u t il td n ter sr e a d a e o d csafed su y o h ee v d ln ao n 1 rI isain Th e u1 n1 howsm e ru dmital t tt s o e r s to v s
旧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调控及动因
— —
以北京市 中心城储备用地 的规划调整 为例
L AND USE CONTROLAROUND RAI AN T S1 TI N OL L TR SI A ON I D URB AN DI TRI A S C CA TUDY OF RE SE S SER VED L AND P AN ADJ TM E I I L US NT I BE J NG’ N SI NNE Cn R
尤其是历史风貌保护要求高 、原有基础设 施配备
相 对不足的区域 是否有普适性 .却值得探讨 过 往 ,轨 道 交 通 站 点 对 土 地 利 用影 响 的
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两 类 :一是 单点 局部 性 研究 如 :一些学者开展不 同地段 、不 同车 站类型的划
分 ,及 其 周 边 地 块 不 同 开 发 强 度 的研 究 (h-sn C i e
Ling a
.
mo e c mme c a ie , a g ri i e a d at n a e r o r il d l r e n sz n t u t d z e i n e st y dit n e n i t n i b s a c .Ho v r h u e r y we e ,t e r l s a e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土地覆盖变化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科研热词 遥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土地覆盖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覆盖 植被覆盖 景观格局 城市化 土地利用变化 人类活动 间接环境影响 遥感监测 直接环境影响 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 气候变化 变化检测 区域道路交通系统 东北地区 黄河三角洲 黄土高原 马尔柯夫过程 露井联采矿区 陕北黄土高原 降雨变化 降水利用效率 陆面蒸散发量 长期水文效应 重建 鄂尔多斯 遥感物候学 遥感分类 遥感与gis 遗传算法 道路系统 退耕还林(草) 过去300年 转移概率 观测资料 西苕溪 西北干旱区 藏北高寒生态 蒸散发 荒漠-绿洲交错带 草地 花都区 耕地自然生产潜力 耕地 缓冲区分析 综合治理 红水河梯级电站 精度评价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ndvi 7 土地利用 6 遥感 5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4 植被覆盖 4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4 土地利用变化 3 modis 3 驱动力 2 生态环境 2 环境效应 2 深圳市 2 植被 2 时间序列 2 城市化 2 土地覆盖 2 土地利用/覆盖 2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2 动态监测 2 dem 2 黄河三角洲 1 高寒草原区 1 驱动因素 1 驱动因子 1 风沙活动 1 额济纳绿洲 1 非监督变化检测 1 非喀斯特丘原区 1 降雨 1 陆源污染 1 鄱阳湖区 1 遥感数据 1 遥感影像 1 资源环境 1 贵州 1 调控 1 装置 1 统计关系 1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1 红水河流域 1 红壤丘陵区 1 系统动力学模型 1 空间结构 1 空间格局 1 空间尺度效应 1 空间叠合分析 1 离散傅立叶变换 1 福建省 1 社会经济学模式 1 研究现状 1 相对辐射归一化 1 相关关系 1
文献综述样板(4000字左右)
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文献综述当今世界,随着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改变着自身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全球环境变化问题。
在人类活动导致的全球环境变化中,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和工业化过程起着决定性作用[1]。
1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国内外研究进展1.1国外主要研究进展国外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研究按照时间顺序,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主要开展自然资源的持续不间断调查,多个国家和地区相继建立多种土地利用监测体系。
①20世纪60年代美国开始运用制图自动化技术和遥感技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
1971年采用部门协同合作的方式编制了全美国1:10万和1:25万土地利用现状图。
②20世纪60年代瑞士开展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并定期绘制监测图。
20世纪70年代监测主体开始以航空照片为主进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2]。
(2)20世纪80年代,环境问题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问题。
这一时期由人类活动引发的大量环境问题涌现出来,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国际社会也日益关注环境问题。
这一时期研究重点在于土地类型的分析和光谱特征的分析上,缺乏对于宏观机制的调查研究[3]。
(3)20世纪90年代,随着1995年LUCC计划的实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研究又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国外这一时期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1995年欧洲由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发起了―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项目,主要研究分析欧洲和北亚1990年至1995年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空间演变特征、环境效应和时间动态特征。
②20世纪90年代日本由日本环境署主持开展了―全球环境保护的土地利用研究(LU/GEC)项目‖,③国际应用系统研究所(IIASA)于1995年启动了―欧洲和北亚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模拟‖的3年期项目[4]。
旨在分析1900年欧洲和北亚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空间特征、时间动态和环境效应,并预测在全球环境、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及政治等因素变化的背景下,该区域未来50年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关对策服务。
北京地理小样带之通量统计
北京地理小样带之通量统计研究报告小组成员:徐小黎刘莹侯进锋喻锋2001年6月7日前言2001年4月,我们选修了乡土地理课课程,并参加了北京地理小样带课题,进行了通量指标的调查和研究。
从资料的收集、野外考察、数据整理到总结报告,总共经历了两个月时间。
在工作中,我们体会和收获颇多。
现将工作报告整理如下。
一、北京地理小样带研究背景1978年开始经济改革以来,中国在人口爆炸大背景下,经历了令世人瞩目的工业化和呈直线上升的能源消费。
伴随着工业化而来的是急剧的城市化,特别是在从广州到上海被称为东南沿海“新月形”地区。
自1980年以来,居住在城市的人口的比例大约上升了50%。
现在住在城市的人口约3.7亿,到本世纪末下世纪初,这个数目有望达到4.4亿。
世界银行一个模型预测,到2020年,将有42%的中国人,也就是6亿以上的人住在主要集中于东部和南海沿海省份中的城市地区。
伴随着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增长,中国的环境质量和公众健康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日益恶化的环境成为破坏成就的威胁,收入增加会产生其他的后果。
在本世纪末,中国又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另一个与西部大开发并重的,是城市化战略。
这在发展中国的经济和城市化的同时,势必对中国的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
对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问题等的深入研究,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
同时,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LUCC)也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之一,而研究全球、区域和局地不同空间尺度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变化的不同驱动力之间的联系是LUCC的研究重点。
事实上,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之间有着相当大的交叉。
一方面,土地利用和覆盖是城市化的表现之一:城市建成区用地的增加。
城市化指标之一“城市土地比重测度法”就是用城市建成区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来反映城市化水平。
另一方面,城市化引起人口的数量和密度、技术、富裕程度、政治、经济(如所有权或交换体系、认识和价值观)等的变化,这些恰恰是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
论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
论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陆化普(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北京 100084)文 摘: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规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
本文从城市和城市可持续交通的角度,对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需求特性的关系和交通供求关系动态演化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形态与交通系统的理想模式,指出实现合理的城市结构、高密度的土地利用和就业岗位与居住布局协调一致的用地形态,保留适当的绿地、公共空间和城市有机体生长发展的余地至关重要;论文同时论述了提供与交通需求特性相一致的综合交通系统,并对城市结构和用地形态进行反馈和引导,是城市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一体化;交通供求关系动态演化机理;理想模式;城市可持续交通中图分类号: U4911.城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是经济活动的集中地,是实现美好生活的载体和场所,城市发展是现代文明的集中体现。
正因为如此,城市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现小康、建立和谐社会的关键。
城市可持续交通系统是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较小的环境代价、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提高所产生的交通需求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该系统应该具有如下主要特征:安全、畅通、舒适、环保、节能、高效率性、高选择性、高可达性。
交通运输系统的高效率和高可达性是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障国家安全的关键。
这里的高效率是指各种交通方式合理分工、无缝衔接、无效出行少、行程时间短。
高效率的交通运输系统,能够大大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区域经济圈、经济带发展战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
高选择性是指对于交通参与者的不同群体,均能具有交通的权利和机会,在此基础上,有更多的交通方式选择的可能性。
这里的高选择性包括了交通的公平性。
高可达性是指综合交通系统的覆盖率高、利用方便。
城市可持续交通的发展目标如图1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l卷第5期环境科学研究ResearchofEnvironmentalSciencesV01.21。
No.5。
2008北京市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研究刀谓,周丰,郭怀成。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摘要:为探讨北京市1996—20(0年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驱动因子,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角度提出交通LUCC驱动因子的概念模型;采用相关分析、因子分析、多元逐步回归相耦合的模型对社会经济技术及政策行为和城市环境污染状况等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其中入选的各社会经济指标与交通土地利用的相关系数接近或大于0.9,通过因子分析得到的3个公因子,第三产业回归系数最大(为6.132);直接采用多元回归法对其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其回归模型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回归系数最大(为o.99);采用定性分析法对城市生态承载力状况驱动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市交通LUCC的驱动因子分别是社会经济技术及政策行为、城市环境污染状况、其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和城市生态承载力.关键词: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城市交通;驱动因子;多元分析;生态环境;北京中图分类号:X2l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6929(2008)05一0207—07DrivingForcesAnalysisofTransportationLandUse|LandCoverChangeinBeijing.DAOXu,ZHOUFeng,GUOHuai—chengCollegeofEndronmenta]SciencesandEngineering,PekingUniversity。
Beijing100871,ChinaAbstrsct:Thelandnse/landcoverchange(LUCC)drivingfactorsoftramcinBeijingfrom1996to2004wereinvestigated.Firstly,basedONthetheoryoftlrbfltnintegratedecosystem,aconceptualmoddoftrafficLUCCdrivingfactorsWaSestablished.Then,theapproachofcorrelationanalysis,factoranalysisandmultivariatelinearregressionwereusedfortheanalysisofsocio-economiefactoroftechnologyandpolicyfactorsandcityenvironmentalconditionsdrivingfactors.Theresultsshowthatthecorrelationcoefficientsbetweenselectedsocio-economicindicatorsandtrsmclandu∞wereclosetOorgreaterthan0.9.Threecommonfactorswereobtainedfromfactoranalysis;theregressioncoefficientforthete币a巧industryisthel口,'sestregressioncoefficient(6.132).ThemultipleregressionmethodwasusedfordifferenttypesoflandUSe.Theresultsshowthattheregressioncoefficientofresidentsandmining蝴isla增够t(0.99).Theeculogieslcapacitydrivingfactoradoptedqualitativeanalysis.TheresultsshowthatBeijingmunicipal咖cLUCCdrivingfactorsarethesocio-economictechnologyandpolicy.cityenvironmentalconditions,conditionsofotherlandusetypes,andcityecologicalcarryingcapacity.Keywords:LUCC;urbanLransportation;drivingforce;multivariateanalyses;ecologicalenvironment;Beijing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日趋成为全球变化的重要问题,而其驱动因子分析(又称LUCC机制研究)是研究热点之一¨o.目前,国际LUCC驱动因子研究包括全球和区域2个层次幢o,且研究尺度逐步从全球转向区域¨1;国内也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如耕地、喀斯特地形区、沙漠化地区和发达城市)进行了LUCC驱动因子研究h纠,而对于城市交通的收稿日期:2007—12一18修订日期:2008—01—17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05CB724205)作者简介:刀诵(1984一),女(傣族),云南景东人,硕士研究生,dsoxul984@163.coin.*责任作者。
郭怀成(1953一),男,北京人。
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环境规划与管理研究,,嘲;Ilo@u.edu.∞.LUCC驱动因子研究目前报道较少.以往对城市LUCC驱动因子的研究多关注于社会经济指标№J,忽视了城市生态环境和其他类型土地利用状况的重要影响"1,对驱动因子的识别更缺乏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的视角,也无法全面解析各种驱动因子的作用与环境变化的关系幅-.LUCC驱动因子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统计分析、系统分析和模型化4类.定性分析法有利于综合评判驱动因子与土地利用变化结果之间的联系,但难以清楚解释不同驱动因子在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中的贡献程度.统计分析法主要是从LUCC与所确定的影响因子数值间的统计关系来筛选主导驱动因子阳J,往往陷入数理特征分析,而对LUCC的内在机制缺乏合理解释¨叫41.系统分析法把各驱动因北京市交通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因子研究作者:刀谞, 周丰, 郭怀成, DAO Xu, ZHOU Feng, GUO Huai-cheng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0871刊名:环境科学研究英文刊名:RESEARCH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年,卷(期):2008,21(5)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25条)1.陈百明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因子研究 1997(2)mbin E F.Turner B L.Geist H J The causes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moving beyond the myths 2001mbin E F.Baulies X.Bockstael N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19994.张佳华.王长耀人类活动影响下科尔沁沙地沙漠化动态的敏感性分析及灰色预测[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1999(02)5.摆万奇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 2000(02)6.刘新卫.陈百明.史学正国内LUCC研究进展综述[期刊论文]-土壤 2004(02)7.黄继辉.张绍良.侯湖平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驱动力系统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 2007(05)8.摆万奇.赵士洞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期刊论文]-资源科学 2001(03)9.赵永华.何兴元.胡远满.常禹岷江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驱动力[期刊论文]-应用生态学报 2006(05)10.王兵.臧玲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近期进展[期刊论文]-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6(02)11.HE Chunyang.SHI Peijun.CHEN Jin.Li Xiaobing.PAN Yaozhong.LI Jing.LI Yuechen.LI Jinggang Developing land use scenario dynamics model by the integration of system dynamics model and cellular automata model[期刊论文]-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 2005(11)12.Syphand A D.Clarke K C.Franklin J Using a cellular automation model to forecast the effect of urban growth on habitat pattern In southern California 2005(2)13.段增强.P.H.Verburg.张凤荣.宇振荣土地利用动态模拟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期刊论文] -地理学报 2004(06)14.蔺卿.罗格平.陈曦LUCC驱动力模型研究综述[期刊论文]-地理科学进展 2005(05)15.李静.赵庚星.田素锋.张玉婷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期刊论文]-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04(01)16.北京市人民政府市政基础设施 200717.Turner B L.Skole D.Fisher G Lo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science/research plan 199518.肖宝玉我国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驱动力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01)19.彭文甫.何政伟.周介铭.周斌.赵银兵.陈刚1996-2002年成都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期刊论文]-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01)20.肖鹤亮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互动关系研究:以江西省广丰县为例 2007(1)21.余娟清.汤小华晋江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期刊论文]-福建地理 2003(04)22.商达.李磊.姚智胜对交通影响分析在城市土地利用变更中作用的探讨[期刊论文]-武警工程学院学报 2005(02)23.丁强基于CA模型的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的初探[期刊论文]-山西建筑 2005(16)24.杨本俊芜湖市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期刊论文]-皖西学院学报 2003(02)25.张永民.赵士洞.P.H.Verburg科尔沁沙地及其周围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的情景分析[期刊论文]-自然资源学报2004(01)相似文献(2条)1.学位论文彭征重庆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其对地表温度影响研究2009近年来,全球城市化引起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加剧,从而导致社会、经济与环境的进一步变化,进而对区域生态环境以累积的方式影响全球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