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预设

合集下载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教案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教案

《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复习)》教学预案(李鹏飞甘肃省嘉峪关市实验中学 735100)课题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复习)授课时间2016年5月31日(星期二)下午第一节(3:00——3:40)授课学校嘉峪关市第六中学授课地点实验楼录播教室4309室授课班级七年级(9)班教材版本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授课类型讲授式课时安排 2课时第一课时 (40分钟)教学方法启发、类比、转化、发现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导学案1、2.一、课标解读:(1)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二、教学理念在教学的建构中,我将努力执行新课程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新”地学习,我的课程将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宗旨实施,体现新的学生观和学习观.教学过程中我将把课堂还给学生,深入的发掘教材,重新整合教材,创设教学情境,适时激疑,让学生想问、敢问、善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作为平等中的首席,形成师生、生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帮助、共同发展的课堂氛围;通过有效地“教”与“学”,既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我将结合学情,预设目标,并体现学生的差异性,期望更多的课堂生成,及时评价,引导学生的互评,更关注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构建动态的课堂,师生、生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引发智慧和思维的碰撞,在碰撞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达成,在达成中分享,在分享中成长,最终实现“有效、高效、魅力”的课堂.三、教材分析本章位于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P113——133,主要内容包括: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其中,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基本技能.本章注重体现列不等式中蕴含的建模思想和解不等式中蕴含的化归思想.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迅速成长期,精力旺盛,接受新知识和独立学习能力有所增强,但数学学习能力还尚待培养,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趣味性与学科严谨性、科学性相融合,因此在本课学习中,主要通过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互动交流的模式,来让学生观察、类比、分析、归纳、总结第九章所学知识和数学思想.五、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不等式及其解集;(2)理解不等式的性质;(3)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4)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二)数学思考在本章注重体现列不等式中蕴含的建模思想和解不等式中蕴含的化归思想.(三)问题解决本章以不等式为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不等式的性质是基础知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解集的几何表示是基本技能.(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们体会协作式学习的好处,培养学生乐于了解数学,应用数学的态度,在小组交流中增加自信.六、教学重点及设置依据教学重点:不等式及其解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相关概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设置依据: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探索不等式的性质. 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七、教学难点及设置依据教学难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解集的几何表示,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设置依据:能解数字系数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 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行为预设设计意图活动一复习不等式及其解集1.引导学生观察知识树,知道本章所学知识有哪些.2.复习不等式及其解集的相关概念.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完成对重点知识的巩固记忆.(环节预设3分钟)设计本章内容的知识树,旨在激起学生复习本章内容的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达到对全章知识复习回顾的目的.活动二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1.下列各式哪些是不等式?2.下列各式哪些是一元一次不等式?3.解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在复习了不等式及其解集后,完成巩固练习第1、2、3题,由第2、3题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环节预设5分钟)设计问题巩固提高,激起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活动三复习不等式的性质及巩固训练1.不等式的性质1 不等式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2.不等式的性质2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不等式的性质3 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1.复习不等式及其解集、一元一次不等式.2.在完成巩固练习第3题后总结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步骤,对应复习所用到的不等式的性质.3.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完成巩固训练.(环节预设5分钟)引导学生对比等式的性质,复习不等式的性质.这样,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建构新知识,符合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发表观点之后,教师及时实施多元评价,总结类比思想,通过练习,让学生从练习中复习知识.活动四由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复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能够用数轴确定其解集七年级(9)班学生到阅览室读书,班长问老师要分成几个小组,老师风趣地说:假如我把63本书分给各个小组,若每组7本,还有剩余;若每组9本,却又不够.你知道该分几个小组吗?1.阅读实际问题,思考后,进行四人一组的小组讨论交流.2.小组为单位组织本组同学汇报讲解该实际问题,其他小组的同学负责点评,预设6分钟.3.根据得到的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集的办法完成巩采用合作探究这种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尝试“发现数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细致应用的良好习惯.固训练.(环节预设15分钟)活动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某电信公司采取两种方式收取电话费:第一种是每月缴纳月租费15元,每通话1分钟收话费0.20元;第二种是每通话1分钟收话费0.30元;请问:用哪种方式比较合算?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对于包含不等关系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环节预设8分钟)采用合作探究这种方式,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尝试“发现数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细致应用的良好习惯.活动六体验收获1.数学知识小结:知识树2.数学方法小结:数形结合、化归思想、类比思想、分类讨论思想3.情感态度小结(环节预设3分钟)教师在本环节先引导学生从知识层面对概念和性质进行梳理,深化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用到的数学方法做出小结.八、教学反思(一)备课反思1.兼顾四维目标.在确定重难点与教学环节时,我把知识与能力、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维目标合理安排,有效落实,做到目标明确、和谐统一.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做到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和应用.对于数学思考做到让学生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对于问题解决做到让学生经历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对于情感态度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有着克服困难的勇气,能主动与同伴和老师交流.2.兼顾《数学新课程标准》、学情、教材.我以《数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力争做到用教材教,在教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学情,灵活处理教材,能用不等式(组)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后反思(待完成课堂教学后见说课)。

公共逻辑课课件 第九章 证明和谬误

公共逻辑课课件 第九章 证明和谬误

2,演绎论证与归纳论证
演绎论证是从论据蕴涵论题,用演绎推理
确定论题是真实的方法。逻辑学和数学中 的证明都属于这种证明方法。 归纳论证就是运用归纳推理的方法,从个 别的论据的真证明个别的或一般的论证。
论证
直接和间接论证
演绎和归纳论证
直接论证
间接论证
演绎论证
归论纳证
反证法
选言证法
三,论证的规则与充足理由律
例如,所有的金属都导电,直接证明就是观察 实验铜、银、金…..等被成为金属的元素都有 导电的属性。
间接论证
间接论证是通过论题的假蕴涵逻辑矛盾或者从
其它命题的否定推出论题真的论证方法。前者 叫反正法,后者叫选言证法。 反证法的特点是假设论题为假必然蕴涵逻辑矛 盾,从而证明论题是真实的。 选言证法是一个复杂的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 定式推理,(如果结论是一个普遍命题就是消 除归纳推理方法)。具体的论证过程是:“P 或Q或…或R,非(Q且…且R),所以P”。P就 是需要证明为真的论题。
一,论证的结构
在结构上,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
是论证的三要素。 论题是需要确定真实性的命题。 论据是被用来说明论题的真实性的 命题。 论证方式是论题与论据的联系形式。
二,论证的种类,
1,直接论证和间接论证 直接论证是从论据的真实推出论题真实的论证.
直接论证主要和观察、实验的经验证据相联系。
⑶,苏格拉底在审判中为自己这样辩护
到:“朋友,我是一个人,和其他人一 样,是血肉之躯,不是草木,如荷马所 说;我有家。对了,还有儿子,都是雅 典人,三个,一个已几乎成人,其他两 个还小。”
⑷,墨家的主张有《明鬼》一篇,
意思说鬼是存在的,因为你入一乡 一里而问之,鬼神问众人所同见。 并且在《春秋》史书中有记载。 ⑸,王安石之子王元泽自幼聪明, 数岁时,有客人用一只笼子装一只 獐(鹿科动物、无教)于一只鹿。 客人问王元泽:“你说那一只是獐, 那一只是鹿?”王元泽不认识,想了 一下说:“獐旁边的是鹿,鹿旁边的 是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第九章幼儿科学游戏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科学》第九章幼儿科学游戏活动

二、科学游戏的特点
I.科学游戏完全是幼儿自己参与的活动。 2 .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自己决定游戏进行
的内容、方式和游戏中止的时间。
3.幼儿在科学游戏中始终伴随着快乐的情绪体 验。
4.幼儿在科学游戏中不断重复动作。
(一)根据科学游戏的材料分
1.利用实物或天然材料进行的游戏 这种游戏可以让幼儿直接与自然物体接触,从而更
例如,在“水果店”游戏中,教师要起到引导、支持的作 用,当幼儿不会描述某种水果时,教师应给予鼓励或引导启 发,帮助幼儿克服困难,使游戏富有生机地进行下去,从而 达到游戏与学习的目的。
四、结束游戏活动,教师小结
游戏结束时,教师结合幼儿完成游戏活动情况进行 评价小结。一方面要对游戏活动的质量予以评价,表扬 积极的行为,鼓励新玩法、新创意等;另一方面要对幼 儿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作小结,对完成较好的幼儿给予 肯定;最后,对幼儿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
蒙台梭利认为:学前阶段的儿童各种感觉特别敏感, 处在各种感觉的敏感期,在这一时期如果不进行充 分的感觉活动,长大以后不仅难以弥补,而且还会 使其整个精神发展受到损伤,因此,在幼儿时期进 行各种感官教育显得至为重要。同时她认为,感官 是心灵的窗户,感官对智力发展具有头等重要性, 感觉训练与智力培养密切相关。
小火车等。
(3)电动玩具 (4)声控玩具 (5)遥控玩具 玩具上有一根天线,拨动开关,靠手中的遥控器
控制玩具行动。 (6)电子玩具
(二)根据科学游戏的作用分 1.感知游戏 2. 操作游戏 3.情境游戏 4.运动性游戏 5.竞赛性游戏
1、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教师要满足幼儿科学游戏的需要, 体现选择的自由度,创设一种可选择的环境。
一、幼儿科学游戏的含义
幼儿科学游戏是在幼儿园老师的指导、启发与组

第九章 添加动画并放映9

第九章 添加动画并放映9

《怎样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九章添加动画并放映第九章添加动画并放映演示文稿是一种会"动"的文稿,为演示文稿添加了动画效果后,不仅可以增加演示文稿的生动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观众的阅读疲惫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O在PowerPoint 中,让演示文稿动起来主要可以通过设置动画效果和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两种方式来实现。

本章就将介绍灯片中插入J茹却高菌旷γN泣设4效果、放映幻灯片中和输出幻灯片等内容。

演示文稿是一种会“动”的文稿,为演示文稿添加了动画效果后,不仅可以增加演示文稿的生动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观众的阅读疲惫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在PowerPoint 2010中,让演示文稿动起来主要可以通过设置动画效果和设置幻灯片切换效果两种方式来实现、本章就将介绍在幻灯片中插入动画、设置动画效果、为幻灯片添加切换效果、放映幻灯片和输出幻灯片等内容。

9.1在幻灯片中插入动画幻灯片动画是指在幻灯片放映过程中,幻灯片和幻灯片中各对象进入屏幕时显示的动画效果。

在PowerPoint 2010中,不仅可设置各种对象的动画效果,还可以对动画的播放顺序进行设置。

9.1.1添加动画效果在PowerPoint 2010中,预设了进入动画、退出动画、强调动画和动作路径等多种动画效果,用户可根据需要对幻灯片中的对象添加不同的动画效果。

为文本框添加进入和退出动画效果下面将在"领导者能力培训.pptx"演示文稿中,为标题页幻灯片中的文本框添加"飞入"进入动画和"随机线条"退出动画。

1、打开"领导者能力培训.pptx"演示文稿,选择第1张幻灯片中的标题文本框,选择【动画】/【动画】组,单击"动画样式"列表框右下角的按钮,在打开的列表框中选择"进入"栏的"飞入"选项,如图9-1所示。

2、此时即可为该对象添加动画效果,且标题文本框前将出现一个数字,表示该对象的动画播放顺序。

第九章 游戏与课程

第九章  游戏与课程
生成的活动内容也就可能丌同。 2、“经验基础”的特点——由亍幼儿经验基础的丌同或经 验的缺乏,引发了幼儿对新事物或某种事物现象探索、了 解的求知欲而生成活动。丌同的生活经验会导致幼儿生成 活动的切入口不生成活动的路徂和归宿的丌同。
幼儿生成活动的特点:

3、“个体差异”的特点——幼儿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
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概述
二、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地位
1.“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首次提出 • 1989年《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第二十条首次明确 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亍各项活动之中”是 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之一。
第一节 游戏与幼儿园课程概述
• 第二十四条对幼儿园游戏作了具体的规定:“游戏是 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的
第九章 游戏与课程 2013.6
把沙装在漏斗中再装到瓶子里
当外国的小孩子用小铲子把沙装在漏斗中,因漏斗会
漏,沙装不满,小孩子便把手指头塞到漏斗底去堵住漏口,
当沙装满时便把它移到瓶子旁边,把手指放开将沙漏放进 瓶子中,但是沙漏的速度很快,从手指拿开到对准瓶口, 沙便漏的差不多了,这时孩子会锲而不舍,一点一点累积, 手指移开的速度也越来越快,突然之间,孩子开窍了,他
四、我国游戏与课程融合的几种形式 分离型 交叉型 融合型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开展
一、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 •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幼儿园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课程 只有贴近学前儿童生活、符合学前儿童年龄特征的幼儿 园课程,才能促进学前儿童发展。 • 游戏生成课程强调将游戏作为课程的生长点,丌断生成 新的课程网络。
年龄特点选择和指导游戏。应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
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应充分尊重幼儿选择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第九章 课堂调控技能 教学PPT课件

小学语文教学技能 第九章 课堂调控技能 教学PPT课件
语文教学主体信息的输出主要体现在对教学重难点的处理过程中。 如果整体审视课堂,那些重难点密集的时段,也是学生接受心理紧张的时期,如同 一个个峰点;反之,则出现一个个谷点。而信息输出的密疏波状线与学生接受心理的张 弛波状线是一致的。 因此,在课堂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力图使那些集教学重难点于一体的内容凸显出一 个个学习的“波峰”,其他内容则相机疏散在“峰谷”之间,使学生的接受心理亦呈张 弛相间的“峰谷状态”。
2. 变化教学节奏,调适学生的学习状态
始终保持一种教学节奏,在心理上称为“单调刺激物”,容易造成枯燥、涣散的教 学气氛,而张弛有度、疏密有致、快慢适中的对话有利于调适学生的学习节奏,调动学 生的学习热情。
3. 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
教师应有意识地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生理等的变化,灵活 选择方式、方法。
2. 结合学生某课时中不同时段的心理接受状态变化,安排教学环节,调 整教学信息输出的疏密变化
一般说来,40分钟里,前15-20分钟学生的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易于接受教学 信息;
中间5-10分钟可作为缓冲、过渡时段; 后10-15分钟由于学生精力恢复,注意力重新集中,又可作为易于接受信息的时段。 在教学重难点密度较大时,进度宜缓,空间放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节 奏,去充分地理解、感悟、表达。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调控课堂教学的氛围、节奏、行为、情感、突发 事件等,促使课堂在正常的轨道上顺利展开,进而为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重要保障。
另外,师范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常常陷于牵着学生走或被学生牵着走的局面,预设 与生成之间的落差大,这主要是课堂调控能力不足所致。
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调控技巧,培养有效的课堂调控能力,对师范生顺利完成自 己的教学、提高试讲的成功率也具有重要作用。

第9章-企业工资管理(课件)

第9章-企业工资管理(课件)

第九章企业工资管理(课件)企业工资管理案例分析小李是创艺公司的会计,负责管理公司员工的工资,每个月要计算出公司员工的基本工资、奖金和个人所得税。

以前她都是用手工操作,由于基本工资、奖金以及个人所得税的计算繁琐、复杂,所以很容易出错。

最近公司对员工进行了一次Office办公软件培训,通过学习她希望能用Excel对公司员工的工资进行管理、统计。

任务一为“员工信息"工作表设置格式✈要求如下:1.合并A1:G1单元格并居中,字体设置为“楷体、14号、加粗",行高为“30",浅绿色底纹:2.设置A2:G2单元格格式为:对齐方式为“水平居中",浅黄色底纹;3.设置A3:G167单元格格式为:对齐方式为“水平居中”,外部和内部边框均为实线。

任务二用YEAR函数和TODAY函数计算员工的工龄在“员工信息"工作表中用YEAR函数和TODAY函数计算员工的工龄✈操作如下:1.用YEAR函数计算“员工信息"工作表中的“工龄”,算法如下:工龄=当前年份-参加工作年份= YEAR(TODAY())—YEAR(工作日期)。

2.将“员工信息”工作表中的“工龄"列的单元格“数字”格式设置为“数值".任务三用VLOOKUP函数,查找出“工龄"在“基本工资及考核奖金"工作表中由员工编号,利用VLOOKUP函数查找出“工龄”✈操作如下:1.在“员工信息”工作表中定义“员工信息”的区域.2.在“基本工资及考核奖金”工作表中根据员工编号,用VLOOKUP函数在上面定义的“员工信息"数据区中查找员工编号对应的工龄.任务四用IF函数嵌套,计算“基本工资及考核奖金”工作表中的“工龄工资”✈操作如下:根据“工资、奖金对照表”工作表给出的“工龄”与“工龄工资"对照表,用IF函数嵌套在“基本工资及考核奖金”工作表中计算员工的“工龄工资"。

9形式逻辑-第九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9形式逻辑-第九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2.逻辑基本规律在实际思维中的应用。
(1)在论证和表达思想的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词项、 命题和推理都要严格地运用逻辑基本规律来加以检验 和规范;对所建构的每一个论证都要自觉地遵循逻辑 基本规律。这样的论证和表达思想一定是清晰的、自 洽的、有强烈的逻辑说服力量的。
(2)在解析有关逻辑智力问题中,综合应用逻辑基
第九章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
一、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概述
1.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含义 形式逻辑是以思维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
因此,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就是指在各种思维形式中 普遍起作用的逻辑规则。
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是指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2.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根据 首先,这三条规律体现了逻辑思维的一般特点,即 逻辑思维的确定性、不矛盾性和明确性;由此决定了 逻辑思维的一系列特点。 其次,这三条规律较之形式逻辑的其他规律在思维 形式中具有较广泛的适用范围
3.正确理解排中律 排中律只在传统的二值逻辑中是有效的。在多值
逻辑中讨论命题除了真、假二值外,还允许真假不定 等其他值存在。所以,对于预设中的无意义命题或问 句都加以否定,并不违反排中律的要求。
五、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的整体理解和应用
1.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都是关于保证思维确定 性的规律 (“A→A”和“﹁(A∧﹁A)”和“A∨﹁A” 都是等值关系)。它们分别从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去表 述思维的确定性。但同样从否定方面着手的矛盾律和 排中律又有明显的区别,这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适 用范围不同、逻辑要求不同、错误形式不同和作用不 同。
三、矛盾律
1.矛盾律的基本内容和逻辑要求
矛盾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相互 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而须指出其中必 有一假。因此,实际上应称“不矛盾律” 。

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预设和生成的关系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预设是必要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

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

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效率性。

但是,过分强调预设和教案,必然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生成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离开或超越了原有的思路和教案;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非预期的发展。

生成性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亮点,它解放了教师、解放了学生、解放了教材,照亮了课堂,它体现了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开放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激发了师生的创造性和智慧潜能,从而使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活力。

生成的误区缺乏深度的思考.将悟读变误读。

误读表现为随心所欲,胡乱猜想,囫囵吞枣,失之偏颇,失之公允,如果教师刻意追求生成,违背生成的规律,缺乏有效引领,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

生成性也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难点,课堂开放了,生成了,就会出现“无序”的状态,从而对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

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

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初中数学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图形的相似 3 相似多边形》教材教案

初中数学鲁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九章  图形的相似 3 相似多边形》教材教案

相似多边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相似多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明确对应角、对应边的概念,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含义以及相似比。

2.学会从多角度考虑问题,感受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既是最它基本、最重要的判定,也是它最本质、最重要的性质。

3. 进一步发展归纳、类比、反思、交流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数学思维水平,体会反例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相似多边形的含义以及相似比。

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概念的探究过程。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课题是《相似多边形》,选自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图形的相似》第三节。

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形状相同的图形”,对“形状相同的图形”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但对于相似多边形的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应深入浅出的分析。

《相似多边形》是第九章相似图形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习了“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基础上, 本章学生一开始从观察生活中的图案到观察几何图形,要求找出形状相同的图形,继而回答问题:这些形状相同的图形有什么不同?认识了线段的比。

接着,借助方格纸上形状相同的图形,探索对应线段的比,引出成比例线段;在此基础上,进而研究比例的性质,然后探讨“相似多边形”。

对形状相同的图形做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又为学习“相似三角形”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相似图形的工具性内容,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样设计突出以“形”为载体,努力克服就“数”论“数”的局限,既有利学生通过“形”直观感知,加深对“数”的认识,又进一步渗透了“数”与“形”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一)情景导入(2分钟)在生活中存在大量形状相同的物体或图案,你能举出实例吗?(学生畅所欲言)嗯,其实在几何图形中也有大量形状相同的,例如咱们之前学习过的全等三角形。

考考大家的眼力,这是大小不同的两幅中国地图,选取相同位置画出两个六边形,它们形状相同吗?我们就地取材,教室黑板长3m,宽1.5m,外围木质边框宽0.75cm ,内外边框两个矩形形状相同吗?我预设学生大多会猜测形状相同,所以制作了课件,通过演示发现按一定比例放大后,形状并不相同。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九章

教育学原理,讲义 第九章

教育原理(课程代码: 00405)第九章教育方法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第二节教育方法第三节德育方法第一节教育方法的指导思想一、启发式与注入式(一)启发式1.基本含义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的一种教育指导思想。

2.主要思想第一,在教师观上,教师更多的是一位“引”师,引导学生去思考。

第二,在学生观上,学生是有待唤醒的独立个体。

第三,在教学效果上,居发式能够促进学习者的自我成长能力。

(二)注入式1.基本含义注入式就是教育过程中以教师讲解为主,向学生传递所要学习的内容,学生以听讲、记忆为主,“注入”是形象的比喻,比喻教师给学生传递知识就像一个注入容器的过程,学生是一个被接受的容器。

2.主要思想第一,在教师观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

第二,在学生观上,把学生当作教学对象和教学活动的客体。

第三,在教学目的和效果上,注入式方法没有协调处理好教育活动中主体和客体、教和学等关系,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教学活动变成单向的灌输,在某种意义上,算不得真正完成了教育过程。

二、接受式与发现式(一)接受式1.基本含义接受式教学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以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为主,以理解、掌握等思维活动为主。

接受学习理论最大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奥苏贝尔。

2.主要思想第一,教师观上,教师既是讲授者,又是辅助者。

第二,学生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三,教学目的和效果上,接受学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形成学生的良好认知结构,更好地促进学习迁移。

(二)发现式1.基本含义发现式教学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学生自身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来获得知识。

发现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杜威和布鲁纳,发现式教育方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提出。

2.主要思想第一,学生观上,学生是一个主动发现的人,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关于教学中的预设

关于教学中的预设

预设的实例:数学教学中的预设
认知预设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公式的掌握情况,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 例如,在教学二次函数时,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对一次函数和二次方程的掌握情况,以便更好地引入二次函数 的概念和性质。
情感预设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情感变化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 出对数学缺乏兴趣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讲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数学的历史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方法预设:这种预设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以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教 师可以在教学前预设一些学习方法或技巧,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这些方法或技巧来解决问题。
• 评价预设:这种预设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表现,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并调整学习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考试成绩等进行评价预设,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 思。
关于教学中的预设
2023-11-07
contents
目录
• 预设的定义与重要性 • 预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 预设的类型与实例 • 预设的优点与局限性 • 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及实践意义 • 教学案例分析与应用
01 预设的定义与重 要性
什么是预设?
预设指的是在课前对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安排的一种行为 。它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方面 的规划和设定。
02 预设在课堂教学 中的应用
预设在教学计划中的作用
明确教学目标
预设在教学计划中有助于明确 教学目标,使教师对要达到的
教学效果有清晰的认识。
规划教学内容
预设在教学计划中可以帮助教 师规划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合理安

有关预设与生成

有关预设与生成

有关预设与生成一、预设与生成并重,让课堂更加精彩廖秋玲预设,顾名思义,是预测与设计的意思。

是教师课前根据教材情况、学生情况以及实际对一节课教学的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和安排。

生成,含有生长与建构的意思,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互动,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

它往往是不可预测的,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

课堂教学中“生成”是永恒的。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师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在学习、交流过程中,不可能按老师设计好的方案一成不变的进行。

教学过程不应该成为无视学生存在、教师单纯执行教案的过程,而应该是在预设与生成中交互发展的过程。

正如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所以,当今的课堂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师生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主体。

这样的教学过程会因为教师的教案被打破,带来了师生认知上的不平衡,这时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节外生枝”加以引导,巧妙利用、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寻求教学的新的平衡,使整个教学过程从有序(预设),到无序(生成),再到有序(采取相应的对策)。

俄国教育家乌申基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的确,“教学就是即席创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具备教学机智这种能力。

只有如此教师面对生成的课堂才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否则纵然有高超的专业学识、丰富的教学经历,也难实现课堂生成。

所以教师如何适时敏锐地捕捉,并对学生生成的资源进行恰当地处理更值得我们去关注。

及时捕捉,实现学科价值我们应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及时捕捉能够对接教材学习内容、有利于知识技能掌握的信息。

还要捕捉能展现学生独特思维和良好学习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的信息。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

对蕴含创新意识的思维火花,对学生自己创造的良好学习方法,教师要及时捕捉闪动的亮点并加以“放大”,转化成新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注入新鲜的血液。

分数的意义(预设教案)

分数的意义(预设教案)

分数的意义教学目标:1. 理解分数的概念和意义。

2. 学会如何读写分数和比较分数的大小。

3. 掌握分数的基本运算规则。

4. 能够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1. 分数卡片2. 实物模型3. 黑板4. 粉笔教学过程:第一章:分数的定义1.1 引入分数的概念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如苹果、糖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如果我们把这些实物平均分成几份,每份的数量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入分数的概念。

1.2 讲解分数的组成教师解释分数由分子、分母和分数线组成,并用一个苹果的例子来说明: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可以表示为3/4。

1.3 练习读写分数学生练习读写分数,如1/2、3/4、5/6等,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写法上的错误。

第二章:分数的比较2.1 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师用分数卡片展示几个分数,如2/5、3/5、4/5,让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并解释为什么2/5<3/5<4/5。

2.2 规则: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2.3 练习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大小比较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第三章:分数的加减法3.1 分数加法的规则3.2 分数减法的规则3.3 练习分数的加减法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章:分数的乘除法4.1 分数乘法的规则4.2 分数除法的规则4.3 练习分数的乘除法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乘除法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第五章:应用题5.1 应用题的类型教师通过一些简单的应用题,如“小明有2个苹果,他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每份有多少个苹果?”让学生练习解答。

5.2 解题步骤教师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步骤:理解题意,列出方程,化简方程,求解。

5.3 练习解答应用题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应用题,教师巡回指导并解答疑难问题。

第六章:分数的简化6.1 分数简化的概念教师解释分数简化的重要性,即约分,让学生明白简化分数可以得到最简形式。

《认知地震的危害》教学设计

《认知地震的危害》教学设计

《认知地震的危害》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本课是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四年级《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中的第九章《认知地震的危害》。

本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防震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避震等知识。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防震减灾知识,在地震中能进行一些有效举措,保护自己。

【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危害有哪些,知道防震需要做哪些准备,如何避震。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防震减灾的相关知识,在地震中能进行一些有效举措,保护自己。

3.通过防震演练,形成一定的求生技能。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关于地震的相关视频【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公共安全教育课。

师:我们生活在哪个城市?预设:唐山市师:认识这个吗?(课件出示唐山抗震纪念碑照片)预设:抗震纪念碑师:这是为了纪念43年前发生在唐山的那一场大地震而建造的。

师:关于唐山大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从哪里知道的?预设:发生在夏天、死了好多人、塌了好多房子……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当时的惨烈情况。

(课件播放《唐山大地震》电影片段)师:在视频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预设:很多房屋和高楼坍塌都坍塌了、人员死伤很多、很多人无家可归、心情沉重、当时的人们真可怜……师:是的,地震的危害是巨大的,是惨烈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知一下地震的危害。

(板书课题:认知地震的危害)二、了解地震的危害及成因1.地震的危害师:你知道地震都有哪些危害吗?预设:危害生命、摧毁房屋建筑、使地面出现裂缝、引发海啸……师:同学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回答得都很好。

地震的次生灾害大致可分为两大类:(课件出示)一是社会层面的,如道路破坏导致交通瘫痪、煤气管道破裂形成的火灾、下水道损坏对饮用水源的污染、电讯设施破坏造成的通讯中断,还有瘟疫流行、工厂毒气污染、医院细菌污染或放射性污染等。

二是自然层面的,如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砂土液化等次生地质灾害和水灾,发生在深海地区的强烈地震还可引起海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四、徐盛桓对语义预设的界定与分类 1.预设
预设是在句义中体现出或暗含着的某些客观
事态、情况,作为句子所表述的整个事态、情况
的事实基础。
25
从预设同原句的条件关系来看, 以A表示原句所表述的事态、情况,
以P表示预设所表述的事态、情况,则
P不存在,A一定不存在。 P存在,A可能不存在,也可能存在。
15
例如: 有一个新秘书将来厂上任,大家都没见过他 (她) 。 张三:新来的秘书一定是个很迷人的妇女。 李四:对,她的丈夫一定很喜欢她。
张三和李四的交谈中有个预设(新来的秘书是个女 的)
可见,Stalnaker的语用预设主要是指人作出一 个命题时的命题态度。
16
语用预设就是从语用上分析出的预设,或称
小红下午也去了。 Would you like another cup of tea? The flying saucer came again.
41
6. 状态变化动词 如begin, stop等。
Jane began planting tomatoes.
她开始学习做饭。
Has John stopped beating his wife? 他停下了手头儿的工作。
(3)My father is at home.
(4)I have a father.
11
三、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
1. 语义预设
“一个命题S预设一个命题S’,当且仅当S’是S有
真假的必要条件。” 侧重于从命题的真值条件出发研究预设,侧重对 语句之间关系进行逻辑分析。 它面对的是一种不变的关系,即如果S在语义上 预设S’,则S总是在语义上预设S’。
(1)张三买了一辆车。
(2)一辆车被人买了。
(3)张三买了一件东西。
(4)有人买了一辆车。
(5)有人买了一件东西。
9
(1)小张的哥哥考上北京大学了。
(2)小张存在。
(3)小张有个哥哥。
10
(1)That person is a bachelor.
(2) That person is a man.
张三的哥哥以前买过桌子。(相对预设) 绝对预设,既在原句中被表述,又作为其他 一些事态的前提条件。 相对预设,纯粹作为其他被表述事态的前提 条件,但在原句中没有直接表述。
29
3. 存在性预设和事态性的预设
存在性预设是原句所表达的事态存在的根源。
因为有事态的主体存在。(对应绝对预设)
具体情况:
(1)张三的哥哥昨天又买了一张桌子
6
(1)法国国王是贤明的
(2)有一位法国国王
(1)和(2)之间有一种特殊关系,(2)是 (1)或真或假的先决条件。斯特劳森把这种关系 称为“预设”。 “一个命题S预设一个命题S’,当且仅当S’是S 有真假的必要条件。” Strawson Introduction to Logical Theory, 1952
26
例如:张三的哥哥昨天又买了一张桌子。
存在张三。
张三有哥哥。 张三的哥哥以前买过桌子。
27
再如:请把张三家的后门关上。 张三家的后门原是开着的。
张三家(指房子)有后门。
张三有房子。 有一位张三。
28
2.绝对预设和相对预设
张三的哥哥昨天又买了一张桌子。
存在张三。 张三有哥哥。 (绝对预设) (绝对预设)
5
3.斯特劳森
《论指示》,1956年
斯区分了语句、语句的使用和语句的表达。 他认国,我们都不可能谈到语句本身的真或假, 而只能谈到使用语句做了一个真论断或假论断。
法国国王是贤明的 一个人在路易十四当政时期说出它(T) 另一个人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说出它(F) 在法国不存在君主制时说出它(不真也不假)
b. John is married.
a的后半句以b为预设,a的前半句为条件从句, 把后半句的预设给取消了。
45
3.通启式词语
事实性谓词、单向或双向蕴涵、内部否定等.
a. If Bill is away, then Bill’s children are away, too.
b. Bill has children.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预设日益成为哲学、
逻辑学和语言学共同关注的课题,成为语义学和
语用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在我国语言学界, presupposition通常被称为
“前提”,也有的称为“先设”。而在逻辑学界,
为了与推理中的前提(premise)相区别,一般都
称为“预设”。
8
二、蕴涵和预设的区别
38
It is odd that it is raining. It is not odd that it is raining. (预设没变)
John managed to solve the problem. John didn’t manage to solve the problem.(预设变 为肯定句预设的否定)
31
设项的传递性、包含性和归并性。 请把张三家的后门关上。 4 张三家的后门原是开着的。 3 张三家(指房子)有后门。 2 张三有房子的测试法 明天他再去北京。
明天他不再去北京。
明天他再去北京吗?
33
王二妮为自己在月赛中被淘汰而难过。
王二妮并不为自己在月赛中被淘汰而难过。
王二妮为自己在月赛中被淘汰而难过了吗?
34
问题:
我看见他出来了。
我没看见他出来。
35
六、预设的触发机制 1. 专有名词和限定摹状词
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
李娜是一名网球运动员。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Mary saw/didn’t see the horse with two heads.
36
概念的学者。他认为,单讲语义预设还不够,因
为预设关系实质上不能孤立地用语句的意义或内
容来解释,还必须联系语句的使用者--人的信
念、思想、希望等来说明预设。
14
Robert Stalnaker 的语用预设定义:
一个说话者在谈话中的一个给定的时间内预设 P,仅当在他的语言行为中,他倾向于这样行动: 好象他认为P当然真,也好象他假定了他的听众和 他一样地认为P当然真。
(3) 这台机器有故障;(p2)
(4)厂长知道员工有能力修理机器。(p3)
18
3. 语用预设的主要特征 (1)共识性 (2)隐前提 (3)话语的恰当性条件
19
(1)共识性
在言语交际中,为了实现有效的沟通,需要 双方都认同或相信的“无争议信息” ,这就是预 设的共识性。 例如:太阳距离地球1.5亿公里。 其预设是人所共知的信息。 例如: A:借到了吗?
37
3. 涵义动词(implicative verb) John managed to solve the problem. John hoped to solve the problem
John remembered to lock his door. John had in mind to lock his door. 把manage, remember这类动词称为涵义动词。 把hope, have in mind这类动词称为非涵义动词。
a的后半句以b为预设,整句话继承了这一预设。
46
八、预设对于话语表达与理解的作用 1. 利用预设表达或理解言外之意。
(1)九月九日如今又成为一个平常的日子。
(2)《西厢记》里有一出戏,说的是张生帮崔 夫人退了敌兵,她本该履行诺言,将莺莺嫁给张 生。但当她摆酒席答谢张生时却说:“小姐近前, 拜了哥哥者!” 张生:“呀,声息不好了也!” 莺莺:“呀,俺娘变了卦也”
语用前提,是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
人(人时包括说话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 关的前提关系。”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1997。
17
语用预设也可一般地表述为:一个语句S预设
命题p(或p是S的预设),当且仅当,p使得语句
S具有恰当性。 (1)请你把这台机器修理一下!(厂长对员工说) (S) (2) 该修理的机器是厂长和员工都明确的;(p1)
39
4. 强调结构 It was John who caught the thief. (someone caught the thief)
It was a computer that Bill bought. (Bill bought something)
40
5. 重复性副词 too, again, 又,再等。
B:没借到。
其预设是只为交际双方所知道的信息。
20
(2)隐前提 如果把句子直接表达于外的命题称为“显前 提”的话,那么预设就是蕴藏于内的“隐前提”。
孩子: 爸爸,今天天晴了。
爸爸: 那你准备一下,我们马上去动物园。
21
(3)话语的恰当性条件
许多语句需要有特定的文化条件和语境,为了 让说出来的话使人听懂(知道想表达的字面意义), 就应当满足这些条件。这些条件就叫语句的预设。 Keenan, Two Kinds of Presuppositions in Natural Language. a 请帮我把门打开。
而是: “开普勒没死于贫困之中,或‘开普勒’ 这个名字没有意谓”。
3
实际上,“开普勒”这个名字表示某物,这一点既 是
“开普勒死于贫困之中”
这个陈述的预设,也是其相反陈述的预设。
4
2.罗素
当今的法国国王是秃头。 至少有一个当今的法国国王,
至多有一个当今的法国国王, 谁是当今的法国国王,谁就是秃头。
42
七、预设投射问题(presupposition projections)
复合句中主句和从句预设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