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工商政策与商品经济述略
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时期,它在经济发展方面也迅猛发展。
本文将从社会经济背景、经济制度和商品经济三个方面来探讨秦汉时期的经济体制和商品经济。
一、社会经济背景秦朝以后,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封建社会生产力逐渐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在秦汉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在农业方面,秦汉时期的土地制度主要是实行井田制,即把一块土地划分为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实行季节轮作,不同农民分别按比例拥有这些块地。
在手工业方面,各地的手工业和生产都得到发展。
同时,蚕桑业也开始兴起,并逐渐普及到全国各地。
汉朝时期,中国的纺织业技术比其他国家都要先进,黄河流域的棉纺织业成为国内外贸易中的重要商品。
在商业方面,秦汉时期的商业十分活跃。
由于交通的便利,汉朝时期的商品物流开始形成。
同时,各地的农副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也开始向全国流通。
二、经济制度秦朝时期实行过苛政,因此人民的财产和土地都被没收。
汉朝时期才开始逐渐调整各项经济政策。
在汉朝时期,最重要的经济制度是徭役制度。
徭役制度是一种劳动力征集制度,指农民为了纳税和为国家做贡献而被征集进行的各种劳动,包括耕田、运输和戍边等。
这种制度的实行,对于当时中国农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同时,汉朝还实行了赋税制度。
赋税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制度基础上的一种税收制度,与井田制相配合,按照税收比例来对人们进行征税。
此外,汉朝时期还开始实行国家垄断的方法,比如对盐铁业实行国营化,对于国家财政的有力保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商品经济在秦汉时期,商品经济开始进入发展阶段。
首先,各地手工业产品和农副产品得到了流通。
由于交通的便利,商品可以很快在短时间内到达各个地区。
同时,兵马仓的产生,也极大地方便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次,秦汉时期劳动力和资本增加,对商品经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好的生产力条件和丰富的资源,促进了劳动力的增长和工商业的发展。
工商管理论文范文:浅析东汉时期的工商管理政策及思想
其二,市政管理。东汉统治者重视对物价的管理。特别是对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价,更是关心。郡国上计吏参加"上陵"仪式时,要"当神轩占郡国谷价"(《后汉书?礼仪志》)。不仅如此,统治者甚至对知晓钱谷入出等的上计吏留在京师为郎,以示恩惠。如"永元十四年(102年),初复郡国上计补郎官"(《后汉书?和帝纪》)。东汉人郑农注《周礼?小宰》云:"质剂,谓市中平贾,今时月平是也。"可证东汉沿袭了西汉的做法,对市价以时贵贱,按月评定。另外,政府对市场的度量衡加强管理。第五伦曾领长安市,"平铨衡,正斗斛,市无阿枉,百姓悦服"(《后汉书?第五伦政策; 思想
东汉皇朝为西汉皇朝的延续与发展。无论是政治制度、社会经济结构、阶级关系,还是思想意识形态的演进发展等,都与西汉中后期的历史演变一脉相承。工商管理政策与工商管理思想亦然。不过,作为一个独立的封建皇朝,东汉又有诸多迥异于西汉之处,这在工商管理政策与工商管理思想方面有明显的表现。现拟就东汉时期的工商管理政策与工商管理思想等问题,简要论述如下。
古代经济汉朝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
古代经济汉朝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古代经济汉朝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汉朝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朝代,其繁荣的农业、手工业与商业发展为古代中国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将探讨汉朝时期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其对整个经济的影响与意义。
一、农业发展古代中国的农业一直是经济的基础。
汉朝时期,农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改善。
首先,汉朝对农业生产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例如,汉武帝实行均田制,通过平均分配土地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激发。
其次,汉朝还大力推行水利建设,修建了大量的灌溉工程,改善了农田的水土条件,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此外,汉朝还鼓励农民进行新的农业技术创新,例如引进新的作物品种和耕作工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汉朝农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农业的繁荣不仅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粮食和农产品,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
同时,农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手工业的兴起和壮大。
二、手工业发展汉朝时期,手工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汉朝在手工业的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汉朝鼓励手工业的发展,推崇工商业的地位,为手工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汉朝还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秩序,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同时,汉朝还大力发展工匠技艺,在冶铁、瓷器、纺织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汉朝手工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的繁荣起到了关键作用。
手工业产品的丰富和质量的提高,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求,也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激发了商业的发展。
三、商业发展汉朝商业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汉朝时期,商业得到了空前的繁荣。
首先,汉朝为商业活动提供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
例如,汉朝废除了商业购买贵重物品的税收,降低了商业经营的成本。
其次,汉朝修建了一系列的交通运输设施,如河道、运河和驿站等,极大地便利了商业活动的开展。
同时,汉朝还积极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扩大了市场范围,拉动了经济的发展。
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汉代兴衰 (2)
五、社会动荡不安,矛盾尖锐,农民起义
富商巨贾凭借财势横行地方,欺压百姓,与官府作 对。社会矛盾尖锐。爆发农民起义,国力衰退。
国贸(商务)200901小组成员列表 廖家培 20098177 易美玲 20098164 李娇 20098168 林青 20098160 明艳 20098162 谢林辉 20098179 汤勇 20098177 任伟骏 20098175 曹锟 20098244 罗春梅 20098161 王江宇 20098178
说明当时分工越来越细
从商业的发展看西汉代兴衰
西汉初商业发展状况及政策
商业百废待兴,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
畜牧、采矿、贩运等新兴产业壮大
致富新捷径,商业发展
(一)文景之治
西汉中期,惠帝、文、景之时, 实行开关梁, 驰 山泽之禁 , 大力推行休养生息 政策, 社会经济得 到迅速恢复发展, 商品经济亦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 史称“文景之治”。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景象 ,达到了鼎盛的国力。
(四)汉武帝后期商业发展状况及对商政策
1、由于长期战争国力衰退,所以汉武帝以武力 没收富商巨富的财产,破坏了财产积累。 2、抑制商业。把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导致大 量资本流向土地,发生土地兼并。 3国有经济高度集权,商人的投资渠道减少
商业萧条,国力下降
由于汉武帝的种种暴力政策及抑商政策打 击了工商业商人的投资积极性,商品经济衰退 ,由商业转为投资农业。国力下降。
THANKS!
2009国贸商务一班
主要内容
汉代商业发展原因
商业对汉代兴衰的影响
土地所有制对汉代国力的影响
一、汉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生产力发展 休养生息 人口增加 汉代大一统 社会分工 基础 安定 消费增加 安定团结 秦朝统一六国, 统一货币 促进商业发展,国力逐步 增强
两汉的经济政策
两汉的经济政策中国历史上的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
两汉时期数据跨越了从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是时间跨度相当长的一个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经济方面也是如此。
本文将主要论述两汉时期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两汉时期的经济状况在两汉时期,中国的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手工业、商贸业也有一定的发展。
其中,手工业的发展更为突出。
两汉时期的手工业以陶器制作、丝绸制作、制茶等为代表,这些手工业都有着较高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规模。
商贸业在此时期中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统治层对商业的支持更加积极,发展出了出口贸易,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此外,在两汉时期,也有不少的地方出现了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加工。
在汉国,冶炼技术逐渐成熟,铁器等制造逐渐普及。
此外,极北的代郡和匈奴的边境上面,也陆续发现和开采了历史上有关“丝绸之路”上的原材料,如锡、铜、铁、金、银等,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经济的发展。
经济主要的指标是人均GDP,两汉时期的人均GDP估计约是现汉朝时期的一半,还需考虑到300年前,社会经济水平和技术条件的限制。
然而,在此时期的历史背景下,两汉的经济成就足以让人们对其高度肯定。
二、两汉时期的经济政策两汉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是指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政策、计划和措施。
在这方面,两汉时期的经济政策有诸多的特征和亮点。
1、强调封建农业经济从两汉时期的历史行文记录来看,当时政府比较注重的是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通过纳粟法、义渠法、博望法、保甲法等一系列农业政策,扶持农业经济发展。
比如统治者发起过的“支农实施计划”能够使农民收获良好,也向农民学习了不少的良好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系统的立体经济方式。
2、促进工商业的发展两汉时期除了注重封建农业经济的发展外,还着重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至少在汉武帝时期,在加强国家综合实力的基础上,加强了工商业的扶持政策,并积极地发展出口贸易。
汉朝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汉朝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汉朝的经济繁荣:农业、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重要而辉煌的时期,汉朝的经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源自农业、手工业与商业三大领域的发展。
本文将依次介绍汉朝时期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以展现汉朝经济繁荣的基础和特点。
一、农业的发展汉朝时期,农业是国家经济的主导产业。
汉高祖刘邦奠定了推行农本主义政策的基础。
农本主义政策强调农业的重要性,通过减轻农民负担、鼓励耕种、规模经营等措施,促进农业的发展。
在农业技术方面,汉朝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如改良农具、推广水利灌溉等,使得农业产量不断提高。
此外,疆土扩张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土地资源,进一步促进了农业的繁荣。
二、手工业的兴盛汉朝时期,手工业的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各种手工业职业蓬勃发展,如陶瓷、纺织、铁器、铜器等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汉朝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手工业发展的政策,如降低税收、扩大市场、保护工匠等,为手工业的兴盛提供了保障。
手工业的兴盛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还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商业的繁荣汉朝时期,商业的繁荣是经济繁荣的重要表现。
汉朝政府鼓励商业活动,制定了一系列对商人有利的政策,如减免商税、开辟贸易路线等。
这些政策激发了商人的活力,推动了商业的繁荣发展。
同时,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商品生产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增加,商业交流也日益频繁。
商业的繁荣不仅为国家财政带来巨大收益,还促进了商品流通和资源配置,加强了各地经济联系。
汉朝的经济繁荣源自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的协调发展。
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人口资源,手工业的兴盛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产品和就业机会,商业的繁荣加强了资源流通和经济联系。
这三个领域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汉朝经济的整体繁荣。
同时,这种经济繁荣也为汉朝的政治稳定和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起来,汉朝的经济繁荣得益于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的繁荣。
两汉经济的发展
2、冶铁技术的进步
东汉杜诗: 铁器数量增多
水排
农 业 商业
手工业
三、商业的兴盛
1、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
五铢钱和盐铁官营
2、城市的繁荣
长安、洛阳
西 汉 五 铢 钱
两汉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
1、汉武帝经济大一统: 把盐铁铸币权收回中央, 统一铸五铢钱。 2、东西二京繁华,有专 门的商业区 ,叫做市。
犁
壁
汉代牛耕图(二牛抬杠)
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耧
车
汉(前 206 一 公元 220 年) 播种工具。
由种子箱和三脚 耧管组成。以人或 畜为牵引动力,一 人扶耧播种。据王 土祯《农书》和山 西平陆汉墓壁画, 并参考南阳地区早 期三脚耧车制作。
素纱衣
这是1972年在湖 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 中出土的素纱衣;它 精制的罗纹绢制成, 因其没有颜色,因此 而得名“素纱禅衣”。 这件禅衣长128厘米, 重约49克折叠后可 以握在手中,可谓薄 如蝉翼,轻如鸿毛, 由此可见,汉代纺织 业已经达到了极高的 水平。
第 13 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两 汉 经 济 的 发 展
农业的进步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兴盛
一 、农业的进步
1. 治理黄河 汉武帝、汉明帝 2. 农具的进步 犁壁出现 二牛抬杠 耧 车 3. 农作物的种植 南水稻、北小麦
二、手工业的发展
1、丝织业的发展 工具先进:提花机 织技高超:花纹精美 染技非凡:色彩多样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 黄河在下游(今河南濮阳附近)决口, 泛滥16个郡,20多年都没能堵住…… 西汉后期,水利长期失修黄河又泛滥成灾。”
假如你是汉武帝,面对此情此景你将 怎样办??
两汉的商品生产和商业
关于商品生产和商业的产生,及其在前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发展的程度、性质和作用等问题,是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学上的复杂问题之一。
在中国的历史上,这些问题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只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这里需要事先说明的,就是汉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还是一个争论的问题。
有人认为是封建社会的早期,有的认为已进入成熟期,还有人认为尚是奴隶社会。
虽然对商品生产和商业的研究有助于对汉代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和特点的了解,然而研究商品生产和商业的先决条件却是要确定该社会经济的性质,因为商品生产和商业不可能是孤立的社会现象,它的性质、特征是以周围经济条件为转移的。
本文是以假定汉代是奴隶社会为研究的出发点的。
全文包括四部分:①两汉商品生产的发展;②两汉商业的性质与历史;③两汉的对外贸易;④两汉城市的特点。
第一节两汉商品生产的发展商品生产的产生是以社会分工、各个生产者生产不同的产品以及私有制的确立为前提的。
商品生产比资本主义生产的资格更老。
它在奴隶制下就存在,并且替奴隶制度服务过。
它也存在于封建制度内,并且替封建制度服务过。
问题在于:“决不能把商品生产看作是某种不依赖周围经济条件而独立自在的东西”。
①它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是不同的生产关系的体现,有着不同的社会性质和作用。
而且,即使在同一社会形态里,在不同的生产部门中及不同的时期,也有着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一、农业汉代的基本生产部门是农业。
在农业中,存在着多种经济形式:自耕小农,佃农,奴隶制农业。
为了分析农业中商品生产的情形,首先要依次分析这几种经济的生产性质及其与市场的联系。
自耕农民占农户大多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力量。
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土地(包括份地),经营生活中所必需的各种农作物;同时又用全家的劳动力生产各种必需的手工制造品,其中最主要的是纺织品。
“耕田而食,桑麻而衣”,男耕女织是他们劳动与牛活的基本形式因为小农生产力很低,国家的赋税和商人、高利贷者的剥削加在一起,颇为沉重,农民自己不纺织而仅靠农业是不能维持生活的。
汉代经济政策与商业繁荣
汉代经济政策与商业繁荣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由刘邦建立,历时四百余年。
在此期间,汉朝的经济政策不仅为商业繁荣奠定了基础,还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
一、农业发展与税收政策汉代重视农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推动农业生产。
首先是土地制度改革,通过减轻农民负担,鼓励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同时,还进行水利工程建设,修筑了大量的水利设施,增加了农田灌溉面积,使农业生产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与此同时,汉朝也实行了一套相对公平的税收政策。
在农业收益方面,实行田租制和赋税制,征收一定比例的农田产出。
但是,汉代的税收政策相对温和,统治者尊重农民的合法利益,也适度减免了税收,以保证农民的生活水平。
这些措施的实施,一方面激励了农民的生产热情,提高了农业产量;另一方面也为国家提供了丰富的财政收入,为汉代的商业繁荣提供了强大的后盾。
二、贸易政策与商业繁荣在汉代,贸易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国内贸易繁荣,与外国的商业交往也日益频繁。
在国内贸易方面,汉朝制定了一系列的贸易政策,鼓励商业的发展。
首先是设立市集,汉朝的都城长安就设立了一个有规划的大型市场。
这个市场集中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品,吸引了大量商人和买卖者,成为了商业活动的中心。
其次,汉朝还开辟了一些重要贸易路线,如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使得商品交流更加便捷。
同时,汉朝在对外贸易的政策上也相对开放,接纳了一些外来商人和商品,为内外贸易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此外,汉代还发行了铜钱和纸币等货币形式,进一步便利了商品流通。
商人通过货币的介入,使交换更为方便,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三、手工业和工匠文化在汉代,手工业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政府鼓励手工业的发展,制定了一些相关政策,如奖励优秀工匠、设立工艺学校等。
这些政策的推行,提高了手工业的水平和质量,也为产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动力。
工匠文化的兴盛,促进了技术的进步。
在冶铁、陶瓷、纺织等领域,汉代工匠们不断改进工艺,提高产品的质量和装饰艺术性,使得手工制品的需求量大增,推动了商业的繁荣。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商业发展
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商业发展汉武帝(前156年-前87年)是中国汉朝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皇帝。
在汉武帝的统治下,中国经历了一段繁荣的时期,商业发展成为经济的重要支柱。
本文将探讨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商业发展。
汉武帝一直致力于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他提出了“要务在外,政在中”的经济政策,即注重对外侵略与对内治理的相互关系,这为商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首先,在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的重点之一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
通过加强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事建设,汉武帝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和稳定,为商业活动提供了安全的环境。
同时,他还鼓励汉朝农民移民到边疆地区开垦土地,增加粮食和资源供给。
这一政策不仅为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还为商业活动提供了更多的原材料和市场。
其次,汉武帝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对外贸易的政策。
他派遣使节到西域和南海等地与各国进行贸易。
不仅为中国带来了丰富的外来商品,还推动了中国商品的出口。
汉朝还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贸易网络。
这种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也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此外,汉武帝还积极推动铁路建设,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
他下令修建了大量的道路和运河,便于商品的运输和交流。
通过建设交通基础设施,汉武帝打破了地域壁垒,促进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使商业活动更加活跃。
在商业发展的同时,汉武帝也实施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以保护商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他推行了一套货币制度,并规定了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标准。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市场的公平竞争,促进了商业的健康发展。
总体而言,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商业发展密切相关,并在推动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注重边疆地区的开发和管理,鼓励对外贸易,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商人和消费者权益的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为商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使商业活动得以蓬勃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汉代的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
汉代的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汉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
在这一时期,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为之后的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 汉代经济的发展汉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体现在农业、手工业和贸易方面。
在农业方面,汉代采取了科学的农业技术,推广了新的耕种方法,广泛使用斩耕技术,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同时,汉代还实行了重农政策,保障了农民的权益,壮大了农业基础。
在手工业方面,汉代选才举贤,推行科技创新,加强对手工业的管理,逐步形成了技术复杂、品种齐全的手工业体系。
中国丝绸的生产技术、钢铁冶炼技术、器物制作技术等都在这一时期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在贸易方面,汉代因地制宜,实行多元化的贸易政策。
推广了舟车交通,开拓了海上贸易。
汉代的西域贸易和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贸易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汉代,还加强了税收、货币、市场等方面的管理。
二. 汉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汉代是中国古代市场经济的奠基时期,市场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货币、交通和贸易方面。
在货币方面,汉代的货币体系已较为完备,流通的主要硬币是“五铢钱”,加强了货币的管理,使得贸易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汉代还发行了代表价值的“金质银质汉印”,为商业交易提供了保障。
在交通方面,舟车交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市场经济的交流和交易。
在汉代,河流交通日益通畅,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
同时,随着道路的铺设和货车的普及,使得土特产和商品的流通得以更广泛和快捷的。
据记载,山西平遥商铺、陕西长安的郑城市场等都成为汉代发达的商业中心。
在贸易方面,汉代实行了“赋税”、“市舶”等多种经济独特政策,使得贸易成为一个强有力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汉代开辟了悬红市、交易铺、贸易驿等专门的市场、街道和驿站,为实现商品的交换和贸易提供了便利。
总之,汉代作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时期之一,经济与市场经济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和贸易等方面获得了快速而稳定的发展,使得汉代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重要时期。
两汉经济的发展
目录
CONTENTS
• 两汉农业的发展 • 两汉手工业的发展 • 两汉商业的发展 • 两汉经济政策的影响 • 两汉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局限
01 两汉农业的发展
CHAPTER
农业技术的进步
铁犁牛耕的普及
施肥技术的提高
两汉时期,铁犁牛耕的耕作方式逐渐 普及,提高了土地的耕作效率和农作 物的产量。
瓷器初现
两汉时期,瓷器开始出现并逐渐发展。瓷器的制作工艺较为复杂,但质地细腻,光泽度好 ,逐渐取代了陶器成为高档日用品和艺术品。
技术传承
两汉时期的制陶业不仅在产品种类和品质上有所提升,还在技术传承和创新方面取得了重 要进展。当时的制陶工匠已经掌握了高超的制陶技艺,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
03 两汉商业的发展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两汉时期的农 民开始掌握科学的施肥技术,通过施 用农家肥和绿肥,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轮作制的推广
为了保持土壤肥力,两汉时期开始推 广轮作制,即不同农作物轮换种植, 有效改善了土壤条件。
农具的改进
铁农具的广泛应用
两汉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广泛应 用于农业生产,如铁犁、铁锄等 ,这些农具的锋利度和耐用度更 高。
04 两汉经济政策的影响
CHAPTER
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农业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 业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农业生产 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商业限制
该政策限制了商业活动的发展, 阻碍了商品流通和市场扩大,导 致商业活动受到抑制,商业利益 受到损害。
社会经济结构
重农抑商政策导致了社会经济结 构的僵化,限制了社会分工和专 业化发展,不利于经济的多样化 和创新。
货币经济的发展
汉代的市场经济发展
汉代的市场经济发展汉代的市场经济发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私人财产的产生和发展、市场交易活动的开展、商品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等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汉代的市场经济发展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汉代的市场经济发展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密不可分。
汉代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在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和发展,农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明显的增长,这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农产品的产量增加使得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各种农产品也能够在更广泛的区域内进行交流和流通。
其次,汉代的市场经济发展与手工业的繁荣密切相关。
在汉代,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陶瓷、纺织、铁器等手工业产品大量生产,并逐渐形成了生产规模较大的手工业生产单位。
这些手工业产品在市场上的需求量大,生产的规模也从而得以扩大。
手工业生产的发展拉动了市场需求,同时也刺激了商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此外,汉代的市场经济发展还受到了对外贸易的影响。
汉代的中国与西域、中亚等地区进行了频繁的商贸交流,进出口贸易逐渐兴盛起来。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汉代的经济更加开放,也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物品开始出口到西方国家,同时西域、中亚等地也向中国输入了大量珍贵的商品和新兴的工艺品,推动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总的来说,汉代的市场经济发展是中国古代经济史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它的形成和发展对中国古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汉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中国古代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这一时期,商业活动兴旺,商品和货币的流通频繁,私人财产得到保护,这些都为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语文两汉经济》课件
02
农业经济
农业发展
农业地位
两汉时期,农业作为国家经济的 支柱产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为当时社会经济的繁荣奠定了
基础。
土地制度
两汉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制,国家掌 握大量土地资源,并通过土地分配 和调整,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 展。
农业生产方式
两汉时期以个体农户为基本生产单 位,农户根据市场需求和自身条件 选择种植作物,采用精耕细作的方 式提高产量。
加强政府宏观干预
两汉时期的经济政策对于市场有一定的干预和调节作用,这对于 当今的市场经济也有一定的启示。
注重民族团结与融合
两汉时期的民族融合经验表明,民族团结对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至关重要。
感谢您的观看
T两汉时期对传统农具进行了改进 和创新,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水利建设
两汉时期重视水利建设,修建了 许多水利工程,改善了农田灌溉
条件,提高了抗旱抗涝能力。
作物品种改良
两汉时期注重作物品种的改良和 引进,培育出许多适应本地生长 的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
量和质量。
03
商业贸易
商业发展
社会流动
汉代社会流动比较频繁,一些农民通过努力和才干进入城 市成为商人或工匠,也有一些城市居民因各种原因回到乡 村务农或经商。
文化交流
汉代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比较频繁,城市向乡村传播先 进的文化和技术,同时乡村也向城市提供优秀的传统文化 和民间艺术。
05
经济思想与政策
经济思想
经济思想概述
介绍两汉时期的经济思想,包 括其形成背景、主要流派及其
农民生活
汉代农民的生活比较艰苦,他们居住在简陋的房 屋里,穿着粗布衣服,饮食简单,生活条件较为 落后。
了解两汉时期的商业与贸易——姜慧静10月教案
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间商业与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和繁荣。
在这里,我将给大家介绍相关的内容。
1.商业的兴起早在春秋时期,商业就已经开始萌芽了,这是因为当时的国家政治制度比较宽松,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需要更多的商品和贸易来满足其需求。
商人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里,但当时的城市比较小,商业活动相对有限。
到了两汉时期,商业活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郑国渠、都江堰等大型的水利工程修建,使得农业生产大量增加,物产得到了大力发展。
同时,随着钱币经济的发展,人们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交易,并且可以存取货币。
这极大地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到了西汉末期,商业活动已经逐渐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时,商业成了一种职业,不再是一种非常辛苦、低劣的职业。
2.贸易的繁荣贸易是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繁荣推动了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两汉时期,贸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据史书记载,在汉代永元十一年(公元90年),在莒县有一位商人,每天可以运送长达数万斤的货物,这就足以说明当时贸易的繁荣程度。
另外,商队的壮大也是贸易繁荣的表现。
交通系统的建设大大改善了商贸活动的运作。
汉武帝时期,修建了一条东西横跨中国的大运河,这无疑大大增强了贸易的连通性。
3.商业与政治在两汉时期,商业与政治关系密切。
当时,商人的地位逐渐上升,成为了一支重要的群体,并且参与国家政治之中。
商人们在政治上的表现,往往是在提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建议,包括税法、妇女教育、地方行政等等。
当时商界中并不乏有意识地在平价、契约、信誉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的大商人或商会,他们不仅对生产、贸易、佣金、贷款等活动有着很多的规定,而且还可以在各级官员、军队以及各种场合上,进行社交活动和交流,他们筹措征兵、提供军需品等大大支撑了中央的政治决策。
4.商业与文化两汉时期的商业和文化也紧密相连。
早期的散文中,往往可以看到商业与贸易的影子。
“商羊纥方”,“五倍子”,“海物流禽”等诸多传统商业领域的客体,并成为了文化、科技、信仰、民间习俗的重要话题。
两汉经济的发展范文
两汉经济的发展范文两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
从秦朝的统一到西汉的繁荣,再到东汉的复兴,经济在这个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以下是关于两汉经济发展的讨论,详细探讨了两汉经济的特点、主要产业、商业和贸易等内容。
一、两汉经济的特点1.以农业为主导:在两汉时期,中国的经济仍然以农业为主导,农业生产是经济的基础。
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和养殖业为主,种植业包括粮食、蔬菜、果树等作物的种植,养殖业则主要是牛、羊、马等畜禽的饲养。
两汉时期实行的封建制度中,土地由地主拥有,农民为地主耕种土地,地主从中抽取一定比例的税收或租金,这种土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手工业和手工业发达:在两汉时期,手工业和手工业是主要的生产方式。
中国的手工业主要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金属加工业等,这些手工业在两汉时期有了长足的发展。
纺织业是中国最重要的手工业之一,在两汉时期,中国的丝绸制造业已经相当发达,尤其是汉朝时期的丝绸制作技术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陶瓷业也是两汉时期的主要手工业之一,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在这个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成为中国的一大特色产业。
3.商业和贸易的兴起:在两汉时期,商业和贸易逐渐兴起起。
在秦朝统一中国后,国内的市场逐渐统一,贸易和交通发展起来。
随着国家的繁荣和商业的兴起,商业贸易日渐繁荣起来。
商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开展贸易,将中国的丝绸、茶叶、陶瓷等产品出口到欧洲、中东等地区,也引入了外国的商品和文化,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二、两汉主要产业1.农业:农业是两汉时期的主要产业,中国的经济以农业为基础。
在两汉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避免了过户,积极发展了流转的土地制度。
这促进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生产率的提高,农业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手工业:手工业是两汉时期的另一个重要产业,中国的手工业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金属加工业、木器业等等。
这些手工业在两汉时期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丝绸业和陶瓷业在这个时期发展的最为昌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0卷第2期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0No.2 1997年5月Journal of Jiangx 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May1997两汉工商政策与商品经济述略黄今言黄素平摘要两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西汉前期,国家工商政策较为宽松,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西汉中、后期,由于对私人工商业实行某些打击、限制政策,使商品经济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即由它的/间歇期0走向官、商结合,官僚地主兼营工商业的情况增多;刘秀建立东汉后,工商业在政府的放纵、保护政策下,商品经济仍以不可遏止的势头向前推进,成为又一个转折。
由此表明,在一定时期内的工商政策对商品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关键词西汉东汉工商政策商品经济商品经济有其自身发展规律,但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政策对它有着很大影响。
两汉400余年中,由于国家工商政策的递变,使商品经济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
这里拟就西汉前期、武帝至西汉末和东汉几个阶段,分别做些粗略论述。
一西汉建国之初,经济凋敝,百废待兴。
为恢复生产,稳定统治秩序,/扫除烦苛,与民休息0[1]。
当时,在认定工商与农皆/贫富之道莫之夺予0的道理时,/无为而治0被认为是最好的指导思想。
因此,西汉前期在扭转/百业萧条0局面的过程中,对工商业也采取了较为宽松、优惠的政策。
(1)/弛商贾之律0。
刘邦即位之初,曾颁布/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0的法令,并规定商人及其子孙不得/仕宦为吏0。
但这个/贱商令0,为时不长。
在惠帝、吕后当政时,以/天下初定0为由,断然下诏/复弛商贾之律0[2]。
这一政策,不仅改变了商贾的某些社会地位,而且也为商贾经济力量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弛山泽之禁0,对山林川泽实行开放经营[3]。
汉高祖刘邦之时,已将冶铁、采矿、煮盐等山泽之源下放给私人经营,听民自由开采。
吕后在位期间,虽然一度对盐铁私营有过/禁令0,但文帝即位后,仍/纵民冶铁、煮盐0[4],继续放任私人对盐铁的产销。
当时/豪强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铁石、鼓铸、煮盐,一家聚众,或至千余人0[5]。
这种大规模的纵民冶煮,使工商主势力得到了很大发展。
(3)/通关去塞0,任民周流。
汉初,/除苛解娆,宽大爱人,,通关去塞0[6]。
为便利往返商旅,曾采取措施,/开关梁0,疏通关塞。
至文帝前元十二年(前168年)又诏:/除关,无用传0[7],即取消进出关卡检查/符传0的规定。
景帝时虽曾考虑到/七国新反0,而/复置传0,但关塞仍然开放,而且免征关税,以利商贾。
(4)开放关市。
/边塞开斥,与民无禁0[8],对关市实行开放政策,允许边关自由贸易。
当4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时/与匈奴和亲,通关市0,和南越也有/关市0。
高后时,/有司请禁南越关市铁器0,一度限制的主要是铁器,其他关市贸易照常进行。
通关市,不仅对周边少数民族贸易提供了条件,也有助于汉族商贾出关经商,加强了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物资交流。
史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0[9]西汉的统一,特别是当时的惠商政策,使商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一派商品经济发展的繁荣景象。
首先一个表现是市场兴旺,商品种类很多。
司马迁说:当时的/通邑大都0,有酒、醯酱、浆、马、牛、羊、彘、谷、薪稿、船、木、竹、轺车、牛车、漆器、铜器、素木铁器、僮、筋角丹沙、帛絮细布、文采、榻布皮革、漆、曲盐豉、鲐、鲰、鲍、枣、栗、狐貂裘、羔羊裘、旃席、佗果菜等[10]。
此外,还有犀、玳瑁、珠玑、玉石等各种奢侈品和养生送终之具。
举凡人民日常生活所需的生活、生产资料在市场上几乎皆有。
不仅商品种类繁多,而且营业额也甚大,动辄以千数。
参与市场交易的人,既有普通百姓,也有行商、坐贾、中介商(节阻侩),还有不少贩运商、囤积商等。
市场吵吵嚷嚷,热闹非凡。
再一突出表现是商业城市繁荣。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全国形成了不少商业城市。
其中京师长安既是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全国的商业贸易中心。
/四方辐凑0,交通发达。
其规模之大,超过罗马三倍以上。
全城共有12个门道,每个门道可容纳4辆大车并行。
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有八街、九陌之称。
人口达24万以上。
城内除宫殿区外,有商业区、手工业作坊等。
设有九市,/其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0[11]。
每个市有各种店铺,按商品种类排列,称为/列肆0、/市肆0或/市列0。
史云:/九市开场,货别隧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
阗城溢都,旁流百廛,红尘四合,烟云相连。
0[12]各个市场都设有/市长0或/市令0,负责/察商贾货财贸易之事0[13]。
协助市令、市长具体管理市政的有/市吏0、/市椽0、/市啬夫0,他们分管登记市籍,征收商税,检查物价、度量衡,维持治安等。
除京师长安外,地区性的商业城市还有/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韩之荥阳,齐之临淄,楚之宛丘,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天下,皆为天下名都0[14]。
如洛阳,居天下之中,/东贾齐鲁,南贾楚梁0[15]。
临淄是东方的经济中心,齐地所产的鱼、盐、漆、帛,特别是丝织品通过此地畅销全国。
早在战国之时,就有人口10万户, /市租千金0[16],此时进一步得到发展。
商业城市的发展,为商贾追逐/货殖0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条件。
西汉前期涌现出了众多的富商大贾。
当时很多人亦工亦商,工商兼营。
他们靠经营冶铁、煮盐等,/财累万金0。
如鲁人曹邴氏,/以铁冶起,富至巨万0。
齐之刁间,役使奴仆,/使之逐渔盐商贾之利0,/起数千万0[17]。
蜀的卓氏、程郑,南阳孔氏,也是由于/大鼓铸0,又/通商贾之利0,而富至巨万,腰缠万贯的。
此外,还有一批囤积商、贩运商和高利贷商人。
例如:宣曲任氏,在秦末群雄角逐之时,/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仓粟0。
后来,/米石至万0,/任氏以此起富0[18],靠屯积粮食,成为巨万富翁。
洛阳师史是个贩运商,他/转毂以百数,贾郡国,无所不至0,财富积累到七千万[19]。
无盐氏是一个/其息十倍0,/富埒关中0[20]的高利贷商人。
司马迁在5货殖列传6重点介绍的巨富中,有产业家、商业家,也有子钱家。
这些富商大贾,俨然是商业资本的化身。
他们所获的利润相当丰厚,/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0[21]。
所谓/息0,就是利润,/率0即通常、一般之意,/岁万息二千0,即十分之二的年利息。
若有百万资本投入经营,则每年可收利息二十万。
这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数字。
西汉前期百万之家的商人很多,反映了当时商业资本的大量存在。
货币经济在西汉前期也相当活跃,金属货币使用的范围很广。
用于财政收入方面,除田租是征实物外,其他如算赋、口钱、更赋、訾算等几乎全是收敛铜钱;而用于财政支出方面,诸如军费、官俸等也主要是铜钱,赏赐则多用黄金。
金属货币不仅广泛使用于国家财政收支,用于劳务报酬、公私借贷,而且更大量用于市场上的商品流通、商品计价。
在频繁的商品交换中,货币起了非常重要的中介作用。
由于商业货币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冲击到了社会的各个侧面,经济结构、生活方式、传统观念等无不随着变化,而受冲击最大的是广大农村。
这就是商人兼并农民严重,/背本趋末0者多。
晁错说:一个五口之家的农户,两个劳动力,耕田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
春夏秋冬,/四时之间,无日休息0。
除去国家的赋敛开支,还要受商人的中间剥削,使得他们只好/卖田宅,鬻子孙0,到处流亡[22]。
又由于/农不如工,工不如商0,所以,当时/背本趋末,浮食者众0[23]。
他们或为了生存,或为了求利,纷纷弃农经商,离开农业生产第一线。
小农的分化破产,直接影响着国家的赋役来源和社会秩序,故贾谊提出要/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0。
但并未收到应有效果。
由此可见,西汉前期社会经济一度富庶的表现,掩盖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二汉武帝即位后,面临着复杂的民族矛盾和社会问题,/黄老之学0已难于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了。
当时,/征伐四夷,国用不足0[24],长期的战争,加之自然灾害,使国家财政陷于极端窘困地步。
所谓/赋税既竭,不足以奉战士0,/县官大空0,/无以尽赡0。
但另一方面,则/商贾滋众0,富商大贾的势力恶性膨胀。
他们或/积贮倍息0,/以利相倾0;或/乘上所急,所卖必倍0;或/财累万金0,/不佐国家之急0。
他们不仅掌握了相当一部分的经济命脉,甚至俨然成了一股与中央政权相抗衡的社会势力。
因此,汉武帝为了从财政上支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巩固与发展,对当时的工商业部门,尤其是富商大贾采取了限制、打击政策。
(1)盐铁酒类专卖。
过去对盐铁实行包商制,听任民间开发,实际上多为豪商大家所经营。
从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开始,便调整政策,由私营改为官营。
当时规定:/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0;/敢私铸铁器煮盐者,左趾,没入其器物0;并/除故盐铁家富者为吏0[25]。
在大司农下设盐铁官,由国家直接经办盐铁和产品的运销,以保证盐铁官营政策的贯彻执行。
武帝天汉三年(前98年),又/初榷酒酤0[26],由政府实行酒类官酿、专卖。
这些官营政策的实行,基本上达到了既/排富商大贾0,又收/盐铁之利0的目的。
(2)算缗、告缗。
所谓/算缗0,实际上是对工商主所征课的一种特殊性税收。
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的算缗令规定:/诸贾人末作贳贷买卖,居邑贮积诸物,及商以取利者,虽无市籍,各以其物自占,率缗钱二千而一算;诸作有租及铸,率缗钱四千一算。
0此外,商贾的轺车、船只得加倍出算。
如果/匿不自占,占不悉,戍边一岁,没入缗钱。
有能告者,以其半畀之。
0[27]但这道算缗令下达后,大工商主和豪富们并未听令守法,他们/皆争匿财0,/终莫分财佐县官0[28],对政府政策采取了公开对抗的态度。
于是汉武帝在元狩六年(前117年),又颁布/告缗令0,由杨可主持其事。
史载:/杨可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氐皆遇告0。
/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也如之。
0[29]使得中产以上商贾大都破产,而政府却充实了财政,/用益饶矣0[30]。
(3)收归铸币权。
汉初/纵民0自由铸造货币,由于豪商富民操纵了铸币权,币质差,币制乱。
汉武帝为打击富商、控制货币,于元狩四年,/更请诸郡铸五铢钱0。
元鼎四年(前113年),5第2期 黄今言等 两汉工商政策与商品经济述略6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0;/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0[31]。
这一方面,固然是为了/摧浮淫并兼之徒0[32],但同时也为了有效地控制金融市场,增加财政收入。
(4)均输平准。
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桑弘羊/乃请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令远方各以其物如异时商贾所转贩者为赋,而相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