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2 中图版必修2
地理必修II中图版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
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转变观念传统观念向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转变将是根本的、深刻的,它会带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转变。
观念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观念①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增长,国民生产总值就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用经济增长代替发展是片面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的全面发展②资源观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要求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二、调整行业: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
三、加强国际合作:1.目标:实现由传统模式向新模式即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转变2.要求: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坚持《21世纪议程》中保护地球“共同的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减少以至于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新损害。
据此完成1~2题。
1.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包括可持续的、区别于传统观念的(A)①发展观②资源观③价值观④环境观⑤消费观⑥伦理道德观⑦生育观⑧世界观⑨健康观A.①②④⑤⑥B.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⑤⑦⑨2.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坚持(C)A.鼓励消费,刺激生产B.多投入,多产出C.多利用,少排放D.不投入,不产出2014年4月22日是世界第44个地球日。
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围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主要意图是倡导可持续消费,选择绿色生活,善待地球。
据此回答3~4题。
3.可持续消费意味着(C)①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资源②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护③绿色建筑、绿色食品、绿色照明④节水节能、垃圾分类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绿色生活可以包括(D)①救助物种,保护自然②节约资源,重复利用③绿色消费、环保选购④减少污染、垃圾分类⑤循环回收A.①②③B.②③④⑤C.③D.①②③④⑤3~4.解析:第3题,可持续消费指的是消费行为,①是生产行为,故C项正确。
高中地理 第四章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图版必修2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只关注煤、石油、铁等自然资
础,既体现在提供自然资源价值上, 环境观 源的价值,忽略自然环境的价
更体现在提供生存环境上,具有不 值
可估量的价值
伦理道 德观
既重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又 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
强调人与其他各种生物种群之间保 约束
持和谐与平衡
工业发展模式鼓励消费,以刺 提倡适度消费,生产时少投入,多
答案
返回
重点难点探究
探究点一 转变观念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漫画“乐在其中”。
材料二 环保宣传画:方便筷——沙尘暴。
重点难点 个个击破
材料三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 值观、道德观的变革,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公众既是消费者,又是生 产者,也是环境的管理者。因此,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 是实施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
答案
4.伦理道德观 (1)传统伦理道德观: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规范 和约束。 (2)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观: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是自然界食物链上 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 和谐与平衡 的关系。 5.消费观 (1)传统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产生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 态破坏现象。 (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生产时尽可能 少投入、多产出 ,在消费时尽可能
答案
2.资源观 (1)传统资源观:资源是无限的,资源的价格是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 的反映。 (2)可持续发展资源观: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 价值 , 并 在 经 济 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3.环境观 (1)传统环境观:忽略 自然环境 的价值。 (2)可持续发展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损失、杜绝浪费, 减少废物排放。
高中地理 4.3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 中图版必修2
课 物能开发与利用的良性循环,对环境的排废降到了最低程度,
时
栏 同时废物综合利用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实现了发展经济
目
开 与环境保护兼顾的可持续发展。
关
(4)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节约了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效 率;有利于减少废弃物排放,减轻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效 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 观 而且没有价值
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本 课 时 栏
环境 ④_自__然__环__境__的 观 价值被忽略
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 式,减少废物的排放,减轻 对环境的压力
目
开 关
伦理 只是⑤人__与__人__之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间的规范
道德 间关系的规范和 和约束;人类必须与其他生
开
关
自主学习区
第三节
思维活动
本 课
3.加强国际合作,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个原则?
时 栏
答案 共同性原则。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第三节
探究点一 调整市场行为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本 课
材料 清洁生产是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方式,下图是
时 栏
我国河南某酒精厂的清洁生产流程图。
目
开
关
互动探究区
观 约束
物保护⑥_和__谐__与__平__衡__的关系
消费 鼓励消费,刺激 生产时⑦_少__投__入__、__多__产__出__,
观 生产
消费时⑧_多__利__用__、__少__排__放_
自主学习区
第三节
思维活动
1.有的同学认为“赠送贺卡、使用一次性木筷或纸巾等不是
什么大事,我不用别人照样用,厂家照样生产,我们对此
高中地理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 中图版必修2
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三、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四、教学过程附录:案例1:(《绿色GDP》)GDP是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某一个国家的GDP值越高,代表其发展程度越高。
但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
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
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案例2:(《自来水的收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如自来水的价格只反映自来水的生产成本(也包括自来水厂的利润),而水本身的价值没有计算在内。
案例3:(《电影〈金刚〉的启示》)电影《金刚》播出后反响强烈,剧中的人们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将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大猩猩“金刚”设法捕获,并将他带到繁华的城市,并用粗大的铁链锁起来,供观众观赏。
案例4:(《在德国看环保》)消防演习:十分钟内处理管道泄漏风景优美的垃圾填埋厂大量污染物排放的化工区依旧蓝天白云环境政策:给环境造成损害的人要承担环境受损的费用德国公众严格的垃圾分类习惯德国小学生的环保记录本环保在德国已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板书设计:阅读材料吉林发生特大污染时,我正在德国“2005年拜耳青年环境特使”论坛上,这是拜耳公司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活动,我因一篇环境报道获奖受到邀请。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二4.3【教学课件】《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 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 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规划行 为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长远 而深刻的影响。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阅读活动
《中国21世纪议程》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新课讲授 市场的行为调整
市场行为的主体一般是企业, 而企业的生产活动一般会直接造
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
企业行为应是环境保护工作重点 关注的对象。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二节通向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案例探究 乐在其中
思考: 画中人物在做什么?这样做的 后果会怎样,他们意识到了吗?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新课讲授
通向可持续发展 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就是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 式,运行机制以及管理部门,生产部门的计划,决策,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 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 念的形式体现出来,也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 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求:观念转变;调整行为;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课堂小结
观念转变
发展观 资源观 环境观 伦理道德观 消费观 政府的行为调整
可持续发展公众的行为调整
加强国际合作
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 系 承担保护地球的“共同的但有区别”的 责任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案例研究 中国可持续发展15 年概略
《21世纪议程》
人们在生产时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多利用,少排
放。
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二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对比的方式,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在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方面与传统发展观的不同。
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采取的办法。
3.熟悉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个人应具有的态度和责任,自觉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转变观念1.发展观(1)传统发展观:发展就是①经济增加,国民生产总值(GNP)成了衡量发展的一个标志。
(2)可持续发展观:追求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②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的精神修养的提高、社会风尚的改善、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等。
2.资源观(1)传统资源观:资源是无穷的,资源的价钱是资源开发利用所花费的劳动的反映。
(2)可持续发展资源观:从头熟悉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③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3.环境观(1)传统环境观:忽略④自然环境的价值。
(2)可持续发展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利用方式,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减少废物排放。
4.伦理道德观(1)传统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⑤规范和约束。
(2)可持续发展伦理道德观: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是自然界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必需与其他生物维持⑥和谐与平衡的关系。
5.消费观(1)传统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产生了资源欠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现象。
(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生产时尽可能⑦少投入、多产出,在消费时尽可能⑧多利用、少排放。
二、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1)概念: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⑨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2)对环境影响:政府的⑩政策和计划行为,尤其是涉及⑪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计划行为,会对环境产生久远而深刻的影响。
2.市场行为(1)概念:指各类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⑫市场规律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互换的行为。
(2)全面推动⑬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高中地理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中图版必修2
河北省赞皇县许亭乡 刘家沟村村杜过秋老 人,三十年如一日在 深山,种下5万多棵树.
加强国际合作
据报道,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了《京都议定 书》,该议定书规定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限制了 温室气体排放量。该议定书已经已在2005年2月16 日生效。但最大的排放国--美国以影响经济增长 为由,拒绝签署。俄罗斯已经签署并批准了这一 文件。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那么我们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呢?
请举例:
你认为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 的破坏环境的事例有哪些?
案例:(《自来水的收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 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 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如自来 水的价格只反映自来水的生产成本(也包括自来水 厂的利润),而水本身的价值没有计算在内。
调整政府行为 调整市场行为 调整公众行为
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承担保护地球的“共同的但有 区别”的责任
1.在当今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类 最应该( ①享受消费 ②转变观念 ③调整行为 2.以下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中,最为合 理的是( A. B. C. D.
图为“长江源区环境恶化过程示意图”,试从 自然和人类活动两个方面概述长江源区环境恶 化的原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防治的建 议?
思想观念
社会行为
思想观念为什么重要?
发展观 资源观 环境观
转变观念
伦理道德观
消费观
那么我们要怎样去转变这些观念呢?
发展观
资源观 环境观
由追求经济增长为全面和谐发展
由资源无限无价为资源有限有价 由忽略环境价值为环境无价之宝
伦理道德观 由人与人的规产出、 多利用少排放
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2教学教案第四章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
的生态效益。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置意图新授二、塞罕坝的变迁指导学生结合现阶段塞罕坝的森林优势,从旅游、风电、育苗、林下经济等方面发展经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强调: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
结合所学,思考如何把塞罕坝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完成问题6。
问题6:思考如何把塞罕坝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理解19大报告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归纳总结,现在的塞罕坝对区域带来的影响。
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方面。
学生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55年来塞罕坝变迁产生的积极影响,完成问题7。
问题7:从可持续发展角度阐述55年来塞罕坝变迁产生的积极影响。
小结梳理学习思路,明确本课的主干知识和重要地理思想。
强调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水发展。
指导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设计的特点一、渗透立德树人思想,落实地理核心素养。
本课教学选取了塞罕坝变迁的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分析塞罕坝近百年来的人类活动及对环境的不同影响,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思想”,深刻认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同时也能受那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绿水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的鼓舞,指导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二、抓住社会热点,选取真实学习情境,重组主干知识,突出综合性。
本课教学就选取了2017年获得“地球卫士奖”和2018年获得“感动中国团队”的塞罕坝三代人植树造林改天换地的这一社会热点案例,串联了高中地理必修1、2中地理环境整体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发生原因、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等多个课标点。
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突出社会信息的灌输以及课本知识与社会实际的结合,突出学习的综合性(地理学科内部的综合和跨学科史地政间的综合)。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一、教材第94页探索漫画中的人物在用木筏上的木材作燃料,其结果必然导致木筏越来越小,最终会使大家都沉入水中,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
漫画从深层次说明人类目前过度索取资源,损害环境,将会危及人类的生存。
因此,人类必须转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地恢复受损的环境,减少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地、和谐地发展下去。
二、教材第95页思考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态度和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三、教材第100~101页思考1.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经国务院颁布实施。
为了落实该议程,我国所做的主要工作和成就如下图所示:《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目标。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困难有: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
解决办法: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要实现的发展战略目标而言,中国今后不能再走只注重数量增长,而不考虑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必须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制定国家发展战略和相应的对策,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四、教材第101页复习题1.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污染、经济发展水平低等严峻的问题,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为实现所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减少过度包装,倡导简朴生活,节能节水,选购环保产品,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拒食野生动物,实行垃圾分类回收,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等。
3.通过互联网等形式查找案例即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公众参与。
[课堂小结][A级抓基础]读可持续发展示意图,完成1~2题。
1.E、F、G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B.第一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二产业可持续发展、第三产业可持续发展C.农业可持续发展、工业可持续发展、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D.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2.E1、F1、G1的内容可能分别是( )A.自然资源保护与利用、控制人口规模、提高生活质量B.健康与卫生、能源生产与消费、保护生物多样性C.农业与乡村的发展、保护大气层、荒漠化防治D.消除贫困、城市发展、防灾与减灾解析:第1题,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三部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件 中图版必修2
循环经济
①农业资源得以再生 ③实现良性循环
②综合效益突出
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能合 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 工业 实现循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生态农业
浙江省杭州浮山村地处杭州市西南城乡结合部,是一个以种
植、养殖业为主体,加工、销售相配套的综合性集团公司。
尝试探究:依据图示和材料,试述该工程的综合效益。 提示:通过对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开发和多层次利用,既制取 了优质气体燃料,用作村民生活用燃气和企业生产用能,节约了
少 损失 、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 废物 进入环境,以减轻对
环境造成的压力。
4.伦理道德观 (1)传统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 规范 和约束。 处理人类与 其他生物 之间关系的伦理 (2)可持续 道德也是必需的 发展观 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 和谐与平衡 的关系
5.消费观
鼓励 消费 ,以刺激生产 (1)传统消费观 环境污染 产生了资源短缺、 生产时少 (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 消费时多
(1)从生产流程图中可看出CO2回收率为60%,故该厂的气
体废弃物主要为CO2。(2)清洁生产也产生废弃物,生产的重点并
非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并且加强了工业联系。 答案 (1)B (2)D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在工业经济结构 中,实现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是清洁生产,在农业经济结构调 整中,我国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其具体内容表解如下: 项目 含 义
A.小农经营 C.商品率高
B.集约化程度低 D.科技水平低
答案
(1)D
(2)C
【练习】下图为某酒精厂清洁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读图回答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习目标1.通过对比的方法,理解可持续发展观在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方面与传统发展观的不同。
2.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所采取的措施。
3.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自觉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一.转变观念传统观念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只是发展的一部分,还包括环境质量的改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等资源观资源是无限的,而且没有价值人类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环境观自然环境的价值被忽略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减少废物的排放,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伦理道德观只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是地球上所有生物间的规范和约束;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的关系消费观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生产时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多利用.少排放二.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1概念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诸如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2对环境的影响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尤其是涉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往往会对环境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2.市场行为1概念指各种市场主体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2全面推进清洁生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3.公众行为1概念指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诸如消费.居家休闲.旅游等方面的行为。
2对环境的影响随着人口的增长,特别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公众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在环境问题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3倡议思考清洁生产是否有废弃物的产生答案清洁生产并不是完全没有污染物和废弃物排出,其基本思想是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控制和治理,由终端处理转变为对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处理,从而尽可能少地产生环境污染。
三.加强国际合作1.目的建立真正的全球伙伴关系。
高中地理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 中图版 必修2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购买汽车,一些人认为中国政府应该限制个人购买小汽车,而也有一些人那么认为应积极引导城市居民的购车欲望。
汽车是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嘛。
拓宽路面、修建停车场,需要大量资金。
公共汽车上的人太多,空气也不新鲜。
我支持了政府发展汽车产业的政策。
发展汽车制造和相关产业,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这些小汽车随处停放,占用非机动车道!学者妇女行人政府官员车主汽车厂商 问题:你赞同哪种观点?简述理由。
解答思路:本讨论的设置,主要是引导学生分析消费模式的选择问题。
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之一。
《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应以合理的消费模式为基础。
也就是要根据国情,正视西方现代化消费模式对中国的严重误导,逐步形成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
在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墨西哥,拥有私人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
这些机动车辆大多集中在少数大城市,有些车辆保养很差,它们是有毒污染物的主要来源。
很多人在露天活动和生活,因此更多地暴露在汽车污染之中。
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得城市交通更加拥挤,也降低了经济效率和人们的舒适感。
对于城市交通发展的方向,我们不应当像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完全搬用西方模式,如普及个人轿车等,而需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交通发展道路。
除了宣传和引导外,也应采取一些其他措施,如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加快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城市规划和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使用公共交通、以税收形式促进使用较清洁的燃料和技术改进等。
思考过程合作的变化上。
目前,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次上的原因,即思想观念层次和社会行为层次上。
因此,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这些观念包括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和消费观等。
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有可能指导其具有正确的行为,即观念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
根据社会的行为主体,社会行为可以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共22张PPT)
学习目标: 1、理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途径。 2、理解走向可持续发展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调整。 3、学会探究,学会自主学习。新Biblioteka 中学 蔡朝学请看下列两组图片
第一组
辽阔的原野
灵动的植物
自然的旋律
关爱生命
可爱….
亲密….
团结….
渴望….
家庭….
第二组
前后对比上面的两组图片,你的感受是 什么?
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不但要在观念上 转变,更要落实在行动上;教材把社会行为 主体分为三种,即: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 公众行为。
调整行为
1、政府行为
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环保法律、规划、税收,资源管理、 环境监督、环境发展决策、鼓励扶持环保产业等
2、市场行为:企业和个人进行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行为 清洁生产、科学管理、企业兼顾经济、社会、环境协调
探索 中国21世纪议程属于哪种行为?
工业文明时期,黄河流域工厂林立,经济发展迅速。 为何有些地区的人们发出这样的乞求?
分组讨论
请大家观看视频,——《难治的水污 染》,作为政府工作人员,生产的企业 及公众应该分别采取什么行为?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必须从自己 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结 合自己的实际,你可以做些什么?
发展、环境行为奖惩机制等
3. 公众行为的调整
倡导俭朴管生活、积极参与环保活动、普及环 保知识、实行垃圾分装、选用环保产品
结合图片,思考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 大炼钢”是1957年至 1958年期间,为了达到由 毛泽东提出的“赶英超美” 开展的一项全民炼钢运动. 结果造成大面积的森林破 坏,生态环境恶化,社会 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高中地理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4.3 通向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教学目标:
1.利用“人与环境关系”示意图和“人口与资源”、“人口与污染排放的关系”数据图表,阐述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依据不同问题情境,做出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行为选择。
3.依据图表说出加强国际合作的原则和意义。
二、教学重点
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
学生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等已有知识基础,欠缺的是对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应采取的措施和途径。
三、教学难点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调整自身行为。
自身行为的调整受到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知识水平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往往会在处理具体问题时,采取错误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
探究式(分析法、讨论法、问卷调查法)
“人类与环境关系”虽不是课标要求的内容,但它是本单元的核心和理论支撑点。
透过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分析,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对具体问题进行正确的社会行为选择和评价,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社会责
六、板书设计:。
高中地理第四章第3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导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课程标准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学习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应具有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认识公众在可持续发展中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联系当前人类生产、生活的实际,运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
(重点)[基础知识梳理]教材梳理1 转变观念阅读教材P 94~P 96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1.发展观(1)传统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长。
(2)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全面发展2.资源观(1)传统资源观⎩⎪⎨⎪⎧ 资源是无限的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2)可持续发展资源观:重新认识和评价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3.环境观(1)传统环境观:忽略自然环境的价值。
(2)可持续发展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以求减少损失、杜绝浪费,并尽量不让废物进入环境,以减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
4.伦理道德观(1)传统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约束。
(2)可持续发展观⎩⎪⎨⎪⎧ 处理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关系的伦理 道德也是必需的人类必须与其他生物保持和谐与平衡 的关系5.消费观(1)传统消费观⎩⎪⎨⎪⎧ 鼓励消费,以刺激生产产生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可持续发展消费观⎩⎪⎨⎪⎧ 生产时少投入,多产出消费时多利用,少排放 图表解读 读教材图4-3-2人类对环境造成的压力,据图分析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提示 本图展示了在传统观念影响下,人类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大量排放生产和生活垃圾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和水污染等;使用手机、电脑等造成电磁辐射污染;工矿企业、汽车等排放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乱砍滥伐森林,造成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
教材梳理2 调整行为和加强国际合作阅读教材P 96~P 100第一自然段,填写下列知识。
高中地理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案中图版必修2
第三节通向可连续发展的道路学习目标明目标、知要点认识实现可连续发展要转变的看法,理解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经过实例掌握实现可连续发展目标的门路。
建立可连续发展的看法。
一、转变看法1.环境问题造成人地关系紧张的原由及人地和睦发展的举措(1)原由:主要包含思想看法层面和社会行为层面双方面的原由。
(2)举措:创立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花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规则和新的发展方式。
2.转变看法(1)发展观①传统的发展观:发展就是经济增加。
环境质量的改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睦② 可连续发展的发展观人的精神涵养的提高社会风俗的改良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2)资源观①传统的资源观:资源是无穷的,资源价钱是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资劳动的表现。
②可连续发展的资源观:人类从头认识和评论自然界对人类的价值,并在经济核算系统中加以考虑。
(3)环境观①传统的环境观:忽视自然环境的价值。
②可连续发展的环境观:重视能源和原料的使用方式,减少损失、根绝浪费、减少废物排放。
(4)伦理道德观①传统的伦理道德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和拘束。
②可连续发展的伦理道德观:人类不是自然界的中心,而是自然界食品链上的一个环节,人类一定与其余生物保持和睦与均衡的关系。
(5)花费观①传统的花费观:鼓舞花费,以刺激生产。
产生了资源欠缺、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坏现象。
二、调整行为与增强国际合作1.调整行为(1)调整范围:依照社会的行为主体,社会行为可分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和公众行为三种。
①政府行为:国家的管理行为,政府的政策和规划行为,特别是波及资源开发利用或经济发展的规划行为,常常会对环境产生长久而深刻的影响。
②市场行为:主体一般是公司,是环境保护工作中关注的要点。
全面推动洁净生产,是实行可连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门路。
③公众行为:公众在平时生活中诸如花费、居家休闲、旅行等方面的行为。
如采用环保产品、推行垃圾分装、普及环保知识等。
(2)保护环境的举措:节俭资源,减少污染;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绿色花费,选购环保产品;爱惜生灵,万物共存。
4.3【教学设计】《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图版)
《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课是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四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第三节《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内容,本课主要内容有以下几大构建:1、观念转变;2、调整行为;3、加强国际合作。
本课是第四章第三节,介绍了通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三个要求。
本课内容丰富,知识点难易适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端正学生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行为准则。
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可持续发展需要转变的观念。
2、了解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三种调整行为。
3、了解加强国际合作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通过理解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能够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去分析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现象,端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行为准则。
【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行为,并用可持续发展观念评价行为;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学生领悟个人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态度、责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重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三个要求。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多媒体课件;2、做好预习和导学案。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导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国家或政府的责任,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尽的义务。
[阅读]探索活动,乐在其中。
[问题]画中人物在做什么?这样做的后果会怎样,他们意识到了吗?(破坏环境;自取灭亡,没有。
)不顾生态环境的发展最终只能自取灭亡。
想要长久的和谐的发展就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讲授新课】环境问题之所以造成人地关系的紧张,归结起来有两个层面上的原因。
一个是思想观念层面上的,一个是社会行为层面上的。
因此,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的恢复被损害了的环境,减少以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新的损害,这样才能保证人类与环境持久的,和谐的发展下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高中地理 4.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教案2 中图版必修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2)过程与方法:在案例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案例分析,关注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学会分析生活中环境问题产生的各种原因,并思考解决这些环境问题的对策。
二、教学重点怎样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转变观念和调整行为三、教学难点可持续发展中观念的调整四、教学过程附录:案例1:(《绿色GDP》)GDP是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某一个国家的GDP值越高,代表其发展程度越高。
但例如,发生了洪灾,就要修堤坝,这就造成投资的增加和堤坝修建人员收入的增加,GDP数据也随之增加。
再例如,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发展。
中国在20多年来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但这“增长”又是通过多少自然资本损失和生态赤字换来的呢?案例2:(《自来水的收费问题》)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资源的价格只是反映了人们对这种资源开发利用所耗费的劳动,如自来水的价格只反映自来水的生产成本(也包括自来水厂的利润),而水本身的价值没有计算在内。
案例3:(《电影〈金刚〉的启示》)电影《金刚》播出后反响强烈,剧中的人们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将生活在热带雨林的大猩猩“金刚”设法捕获,并将他带到繁华的城市,并用粗大的铁链锁起来,供观众观赏。
案例4:(《在德国看环保》)消防演习:十分钟内处理管道泄漏风景优美的垃圾填埋厂大量污染物排放的化工区依旧蓝天白云环境政策:给环境造成损害的人要承担环境受损的费用德国公众严格的垃圾分类习惯德国小学生的环保记录本环保在德国已催生出一个庞大的产业板书设计:阅读材料吉林发生特大污染时,我正在德国“2005年拜耳青年环境特使”论坛上,这是拜耳公司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活动,我因一篇环境报道获奖受到邀请。
来自德国北莱茵州的一位女环保官员发言时展示出的图片,是刚刚爆炸后的事故现场上空,黑色和黄褐色的浓烟遮天蔽日,令人瞠目。
没想到,在异国上的一课,竟是自己国家刚刚发生的一起严重污染。
当天,来自世界4大洲14个国家的40多位青年环境特使,刚刚参观了位于德国勒沃库森的拜耳公司总部。
这个方圆超过17平方公里的化工区,位于德国重工业区鲁尔区。
“忽然,某处管道发生了泄漏,监测中心在接到警报1分钟内,专业危机处理人员全部到位,载有精密仪器的空气测量车立即对现场空气进行分析,并将数据即时上报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迅速确定处理方案,发出指令,消防人员进入现场急救。
从接到事故警告到处理结束,整个过程只用了10分钟。
”当然,这并非我们遭遇到的一幕,而是拜耳向我们播放的一段消防演习录像。
事后,来自中国的几位青年环境特使私下议论,如果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有这样完备的防范机制,或许不会酿成现在这样的灾难。
作物科学是拜耳几大支柱业务之一,研究新型农药,是科学家们的重要工作。
为了更科学地采集数据,在每一块实验用地下面,都埋上了防渗漏设施,并且设计了精密的取样口,随时采集土壤、地下水样本,一旦发现某种试验品会对土壤和水造成污染,将被立刻中止。
实验室的出口安置着一台机器,每个人离开时,都要把手放到仪器里,触摸探头,电脑进行自动分析,看人身上有没有污染物和辐射。
来德国前,以为此次赴德会是一次轻松的休闲之旅,没想到日程满满,所有的安排都与控制污染有关,不是参观垃圾处理厂就是参观垃圾填埋厂,简直就跟垃圾干上了。
想到在国内经过垃圾场的情景,让人发怵:沿线几里范围内,树上挂满了各种颜色的垃圾袋,空气中散发着腐臭和说不清的味道,令人窒息。
后悔出国前为自己新购了一件白色大衣。
汽车在化工区的一座小山上停下,山上没有大树,紧贴地表生长的是一种褐色和黄色叶子的小植物。
向导说,这里就是化工区的垃圾填埋厂了。
看得出,所有的参观者都有些惊讶,几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风景优美,清溪环绕的小山是垃圾场。
我使劲做了几个深呼吸,没有闻到任何异味。
据介绍,这里填埋的是化工区的工业废料,经过无害处理和压缩,再与沙土等混和填埋。
风从远方带来植物的种子,在地表生根发芽,形成了自然的植被。
小山已有几十米高,并将继续向上增长,据说还可以使用70年。
拜耳化工区的工业废料是通过管道输送到垃圾处理厂的,全程密闭,只能在终端看到从大烟囱里冒出的白烟。
爬到十几层楼高的厂房顶端,发现那些白烟其实是水蒸气。
工业废料经过处理产生的热能和某些材料,可以被重新使用,通过管道输送到相应的工厂去。
确实不能分解的垃圾,无害化处理后才送去填埋厂。
由于使用了环保和新的循环利用技术,从1992年到现在,拜耳集团垃圾生产量减少了一半,有害废料减少了23,能源消耗节省了20%。
废水从1992年到2002年减少了将近80%。
在垃圾处理厂的高处远眺整个化工区,蓝天白云,有鸟儿在飞翔,不远处是波光粼粼的莱茵河。
同行的一位中国化工报的记者赞叹道:“美丽的工厂!”事实上,四五十年前,这里远谈不上美丽,城市上空笼罩着“大锅盖”,小区门口垃圾遍地,汽车尾气熏得路人纷纷戴上口罩……莱茵河被冠以“欧洲下水道”的恶名。
当时一位总统候选人的竞选纲领之一就是要使这里实现蓝天白云,选民们根本不相信。
如今,重工业区鲁尔区已经成为全德绿化最好的地区之一。
一个要排放大量污染物的化工区,维持“美丽”,需要多少钱呢?从1990年~2002年期间,拜耳集团在全球花费了约160亿欧元用于环境保护。
为了防止对莱茵河的污染,拜耳在过去的10年间耗资1亿欧元,在整个化工区的地下,建起了一个巨大的防漏层。
所有管线都装有电脑监测系统,进行实时监控。
拜耳(中国)公关传媒部安妮特(Anneter Wiedenbach)女士说,德国的环境政策有一条原则:给环境造成影响或损害的人要负责承担环境受损的费用。
因为发生事故后再治理,其费用远比预防的投入要大得多,企业宁愿把钱投在预防上。
访问北莱茵州的垃圾处理厂时,天下着雨,没有想像中污水遍地的场景,也没有任何不愉快的味道。
一个一个的集装箱上标着垃圾的不同种类:旧洗衣机、旧电脑显示器、建筑垃圾……一共30多种类别。
一位60多岁的德国老汉,开着私家车来扔旧打印机。
两个年轻人来扔一些装修垃圾。
我们觉得很新鲜,询问后才知道,在德国,像旧家具、旧家电之类的,不能随意乱扔,必须送到垃圾处理厂。
如果这些东西对环境有污染,还要额外缴纳费用。
在火车上,我面对着4种不同颜色、仅有德文标识的垃圾箱作难了,不知该怎么处理手中的垃圾。
幸遇一位中国留学生帮我解决了难题,就此攀谈起来。
他初到德国,房东教的第一件事就是分垃圾。
果皮、蛋壳等生物垃圾放在褐色桶里;烟灰、灯泡、猫沙、皮革等放在灰色桶里;报纸、杂志等放在可回收桶里;铝盖、饮料罐、饮料和牛奶纸包装等放到黄色塑料袋中。
政府每半个月收集一次黄色垃圾袋,具体日期在年初向居民公布。
每户人家根据使用垃圾袋的大小,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费用,如果垃圾超过了塑料袋的容量,还要额外交费。
他见过一位德国老太太不依不饶去敲隔壁邻居的门,就因为邻居没有把垃圾分对,因为当地的垃圾袋是半透明的,一目了然。
相较之下,他父母在国内的一段经历耐人寻味。
这位留学生的父母住在北京,小区里也有两种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两位老人好容易打听清楚了什么叫可回收、什么叫不可回收,每次倒垃圾的时候,小心翼翼把废纸和其他垃圾分开。
这种认真建立起来的习惯,在一次亲眼目睹的倒垃圾过程中被彻底摧毁。
他们看到开车来收垃圾的人,将小区居民认真分倒的垃圾重新混在一起,扔上车拉走了。
从此,两位老人再也不给垃圾分类了。
我很好奇,在德国,公众是如何养成垃圾分类习惯的?德国大学生告诉我,从他们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做的。
学校会给小学生发一个本子,专门记录他们在环保方面做的事情和一点一滴的进步,如:和家人一起把落叶埋在自家的花园;提醒父母多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现在购物则要自带布袋,使用塑料袋要花0.2~0.3欧元另购,这些钱足可买0.5升牛奶。
在超市购买瓶装饮料要付押金,好回收瓶子,循环使用。
据说,不久以后,国家还将采取更严厉的环保措施:所有的厂商都必须回收自己制造的产品。
环保在德国已经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北莱茵州有4200个公司从事和环境相关的工作,雇员超过12万人。
而在整个德国,垃圾处理和回收占到了GDP的8%。
结束德国的访问时,有机会顺道前往维也纳,翻看地图中,意外发现居然也有参观垃圾处理厂的项目,当即决定前往。
奥地利这家垃圾处理厂位于维也纳两条地铁线的换乘站,是一个用色彩和曲线堆积出来的童话世界,还有植物从建筑里生长出来。
这座让人叫绝的设计出自奥地利著名设计师百水(Hundertwasser)之手。
他认为大地是不平的,所以建筑表面也做得凹凸不平,甚至地上的停车位,也是用波浪般的曲线划成的。
参观本来是需要预约的,听说我来自中国,工厂公关部的负责人爽快地把我安排进当天的参观者名单。
于是,我便有幸看到了被装饰得如同艺术品一般的垃圾处理厂,看到了厂区内那些用处理过的废物制作的精美的模型。
因为这个参观,我放弃了很多想去的地方,但还是觉得很值。
那两周,我一直穿着白色的大衣出入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回来的时候,大衣洁净如初。
作为此行的纪念,一叠再生纸便签、一个小小的塑料垃圾桶,摆上了我的书桌。
巩固练习夯基达标1.在当今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人类最应该()①享受消费②转变观念③调整行为④治理污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思路解析:要保障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改变一系列违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改变损害环境的各种行为,尽快恢复被破坏的环境,减少以至消除新的发展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新损害。
答案:B2.下列做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是()A.垃圾分类投放,研制在自然界可降解的包装袋B.自备菜篮子或布袋子外出购物C.过日子,多子多孙多福寿D.改寄贺卡拜年为电话拜年思路解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是节约资源、对废品回收利用、绿色消费、控制人口的增长等。
答案:C3.以下解决“白色污染”的方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集中焚烧并用来做路基B.集中回收后再生产C.集中回收处理后二次使用D.采用纸制品替代塑料制品思路解析:所谓“白色污染”,是指废弃的不可降解的塑料对环境的污染,还包括塑料袋、塑料快餐盒等,在自然界很难消解,掩埋、焚烧也后患无穷,特别是焚烧,不但会产生大量黑烟及氯化氢气体,而且还会产生目前被认为毒性最强的二NF750英类物质,因此采用纸制品替代塑料制品。
答案:D4.关于循环经济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B.以环境无害化技术为手段C.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D.是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思路解析:循环经济是新世纪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实践模式,以提高生态效益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