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子教案新
《渔歌子》教学设计
《渔歌子》教学设计(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渔歌子》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13篇)《渔歌子》教学设计篇1设计意图在学习《渔歌子》(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23课)以前,通过《忆江南》(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第八册1课)的教学,学生已对词有了初步的了解,因此在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增加拓展性内容,以填词和唱词的形式,让学生对词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
小学四年级语文《渔歌子》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渔歌子》。
教学内容包括诗词的朗读、理解和赏析,详细内容为:1. 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 理解《渔歌子》的词语、句子及诗意境。
3. 分析《渔歌子》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渔歌子》。
2. 理解《渔歌子》的词语、句子,把握诗意境,感受诗词的韵味。
3. 了解《渔歌子》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渔歌子》,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意境。
2. 教学难点:把握《渔歌子》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回忆起春天的美景,激发学习兴趣。
2. 朗读指导:a. 自由朗读《渔歌子》,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b.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停顿、重音等。
3. 理解诗词:a. 学生自读,理解词语、句子。
b. 教师讲解,帮助学生把握诗意境。
4. 例题讲解:a. 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分析诗词的写作手法。
b. 讲解答案,引导学生学习诗词赏析。
5. 随堂练习:a.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b. 教师批改,及时反馈。
6. 课堂小结:b. 教师强调重点,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布置:a. 抄写《渔歌子》,加强记忆。
b. 赏析诗词,尝试仿写。
六、板书设计1. 诗词《渔歌子》2. 诗词内容:逐句展示诗词内容。
3. 诗词韵律:标注停顿、重音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渔歌子》。
b. 结合所学,赏析诗词,尝试仿写。
2. 答案:a. 抄写正确无误。
b. 赏析内容合理,仿写诗词具有一定的文学韵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a. 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其他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b. 组织诗词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渔歌子》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优质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这首古诗文,属于教材中“宋词欣赏”章节。
教学内容包括:词牌介绍、词的创作背景、词的朗读与解析、词意的理解、艺术特色分析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朗读《渔歌子》,理解词意,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学会运用现代文翻译古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体会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之情,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词意的理解,艺术特色分析。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渔歌子》,掌握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纠正发音和语调。
3. 解析:分析词牌、作者、创作背景,讲解词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结构。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首类似的古诗词进行对比分析,讲解艺术特色。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翻译《渔歌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7. 课后作业布置:见第七部分。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内容:a. 词牌:渔歌子b. 作者:张志和c. 创作背景:宋代d. 重点词汇:渔歌、西塞山、白鹭、桃花、鳜鱼e. 句式结构:七言绝句f. 艺术特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翻译《渔歌子》。
b. 请比较《渔歌子》与《静夜思》的异同点。
2. 答案:a. 略b. 《渔歌子》与《静夜思》都是古诗,都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作者的情感。
不同之处在于,《渔歌子》以山水为背景,赞美自然风光;而《静夜思》则以月夜为背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渔歌子》省级优秀教学设计4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知识教学点1、学习“塞”、“箬”、“笠”、‘蓑”等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渔歌子》。
能力训练点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
2、通过描绘词中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1、通过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词的品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教学过程】一、温故引题:1、联系旧知a、同学们,还记得白居易的《忆江南》吗?一起来回忆一下。
(学生齐背。
)b、谁来说说白居易《忆江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引导。
2、出示《渔歌子》是的,同学们,白居易带给我们的是“江花红胜火”的江南,是“江水绿如蓝”的江南,是“风和日丽”下的江南。
这江南不止是让白居易忘不了,让我们也忘不了。
今天,唐代的另一位词人给我们带来了“和风细雨”中的江南。
所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相信这“斜风细雨”中的江南一定另有一番风味。
出示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走近作者:同学们知道张志和吗?以师生谈话的形式简介作者。
(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4、诗、词的区别:同学们,《渔歌子》它不是一首诗,而是一首词。
你知道诗和词的区别吗?(出示一诗二词,让学生比较发现。
先让学生自由说,教师作适当补充)5、解题。
渔歌子,词牌名。
出示两首《渔歌子》让学生观察,初步了解什么是词牌。
二、初读感知1、初读新“词”:好,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节奏。
读到不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释。
生自由读,教师巡视。
2、反馈交流:重点:“鳜、箬、笠、蓑”3、指导朗读:同学们,读准字音还不够,还要读出词节奏、停顿。
三、细读品词:1、读词找景,想像画面。
a、同学们朗读得非常好。
在前面,我们提到过张志和不仅是个词人,还是个书画家。
所以他写的词就似一幅面。
里面有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
请你重新读这首词,划出词中藏着哪些景物,用了哪些色彩。
《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精选15篇)《渔歌子》篇1教学目标:1. 熟读并背诵这首词。
2.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3.感悟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体会到诗中画面的美丽,并从这美丽景色中体悟到作者自由、闲适的情感。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播放渔歌子的歌曲录像,让学生反复看和听。
一、由歌曲入手,走入《渔歌子》1.同学们刚才听了一首很优美的歌曲,和歌曲同时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很多画面,交流交流:在画面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如果让你用词语或者是句子来形容这些画面,你怎么说呢?2.刚才的歌好听么?我听到有的同学还跟着音乐唱呢。
这可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歌词中含蕴着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你知道是哪几句么?找学生念。
3.还有谁知道?也来念念。
4.真好,你们刚才念的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词《渔歌子》(板书二、读,读出词的味道(一)读出节奏1.(出示整首词)谁来读给大家听?2.指导。
诗词的读法和文章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来唱的,所以,词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再来试试。
3.指名读。
(二)读出味道1.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一幅美丽如画的景:(读出了美丽)作者描述的是一幅怎样美丽的画面呢?(景色很美)我们来看看画中都有什么?2.填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这山、这水、这白鹭、这桃花,你想填上什么呢?()西塞山()桃花()箬笠和蓑衣流水()鳜鱼()白鹭()()斜风()细雨3.把这首词中省略的词句补充出来,连起来说一说。
4. 好一幅江南的景色!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这里的景色?(美丽)5. 很恰当,但是少了点特色。
北国的大雪纷飞是美丽,中原一望无际的麦田是美丽,南国的满目的翠绿也是美丽。
春天有春天的美丽、夏天有夏天的美丽。
所以,美丽这个词有点空洞。
我们抓住这里景色的特点来说:6. 填空:——————的江南7.所以我们说,这真是美丽的江南!这青的山,白的鸟,粉红的桃花,青绿的流水,吹面不寒的微风,细如牛毛的细雨,真是让人感觉“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
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精选7篇)《渔歌子》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渔歌子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且背通出来。
2、认识“塞”、“笠”、“鹭”。
3、想象诗词画面,理解诗词含义。
4、通过诗句的拓展阅读,体会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想象诗词画面,理解诗词含义。
通过诗句的拓展阅读,体会诗人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情怀。
教学过程一、揭趣,引入课题1、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词,作者是张志和。
他的名字可不是爸妈爷爷取的,是皇帝给他取的。
16岁时,他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皇帝封他做官,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
今天,我们要学他的一首词,学生读课题。
2、渔歌子是词牌名,每一行有规定的字数。
文人再把词填进去,还有的被谱上曲子加以歌唱。
二、读词,学习生字(—)自由由读词1、请大家自由大声朗读《渔歌子》,一读字正腔圆。
2、二读,节奏鲜明。
3、三读,韵味十足。
(二)学习生字你们看,这首词里漏了几个字。
西()山前白()飞,桃花流水鳜(gui)鱼肥。
青箬(),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1、写“鹭”字漂亮的诀窍一一上面小一些,宽一些。
师板书。
2、多音字:塞阻塞(Se)塞西塞山(sai)塞车(Sai)3、形声字:笠4、生字障碍已扫除,现在我们齐读这首词,同时做到字正腔圆、节奏鲜明、韵味十足。
三、品诗,想象画面(一)说画面有一句话说得好,诗词中有画,画中有诗词。
张志和这首词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拿起笔,把它圈出来。
1、学生动笔圈画。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一个词语展开想象。
由“西塞山”这个词语,你会想到什么样的画面?老师的眼前出现了这样的西塞山:(1)西塞山上长满了树木,到处都是绿油油的。
(2)在云雾的笼罩下,朦朦胧胧。
(3)西塞山郁郁葱葱,如同披上了巨大的风衣。
2、这首诗中还有画面。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教材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对《渔歌子》的背景介绍、诗词解析、意境领略以及诗词背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深入理解《渔歌子》的艺术魅力,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渔歌子》的作者、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解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渔歌子》所表达的淡泊名利、热爱生活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渔歌子》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渔歌子》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闭眼想象古人垂钓的画面,引出《渔歌子》。
2. 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张志和,讲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3. 诗词解析:带领学生逐句解析《渔歌子》,领略诗词的意境美。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如“斜风细雨”、“青箬笠”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诗词中的画面。
6. 诗词背诵:组织学生分组背诵,加强记忆。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作者:张志和3. 背景:唐朝,垂钓情趣4. 诗词内容:逐句解析5. 意境:淡泊名利,热爱生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渔歌子》的理解。
2. 答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注重情感真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渔歌子》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提高课堂互动性。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描绘自然风光的古典诗词,如《望庐山瀑布》、《钱塘湖春行》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解析过程中的意境领略;2. 作业设计中的学生个性化表达;3.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教学互动性。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时间:一课时课前准备:背诵课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词的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
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2、预习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
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
3、太好了,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
关于本课将要学习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二、初读,感知韵律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习这首词。
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师读词(配乐)。
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
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2、指名读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第二名读,请其它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哪种韵律?(其他同学修正)师指导,首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多读几个速度和停顿时间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
还要注意断词时要音断而意不绝。
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词再读一遍。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渔歌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一、回顾旧知,揭示词题我们已经学过《忆江南》这首词。
忆江南称这首词的词牌名。
今天,我们要又学习一首词,题目是《渔歌子》。
跟老师读,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疏通词句,感知词意现在,请每位同学,把这首词读上2分钟,注意做到两点要求:第一要准字音,做到读得字正腔圆;第二读通顺,读出节奏,试着读得有板有眼。
1、学生自由读诗2、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再请学生读出节奏(其他学生听,他哪里作了停顿)3、全体学生齐读一遍(读准音,读出节奏)4、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着这样的印象读一遍5、这首词在描写什么?让我们静静读这首词,联系课文中的注解,结合课文的插图,试着想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三、解读画面,品味词境(一)我来出个题目,了解你对这首词的掌握。
看到的——1、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2、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3、谁能根据这首词,把景物的特点读出来?4、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还有许多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吗?听到的——1、听到了什么?(听,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鱼儿跳跃的声音,仿佛还能到微风,细雨的声音)2、师小结3、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4、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个别)(二)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里的风景,你会怎么介绍吗?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
《渔歌子》教学设计(通用16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渔歌子》教学设计(通用16篇)《渔歌子》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读通读顺全词,理解大意,感受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诵读全词,背诵全词。
3、引导学生体会古典诗词的语言之美。
(二)教学重点:通过多种形式诵读体会词的意境之美和语言之美。
(三)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较为生动具体表达词中意境。
(四)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学,初探词意1、同学们,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古诗词中,有很多都是写钓鱼的。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唐代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板书课题)又叫《渔父乐》。
2、读题(强调子读zǐ);①这是一首词,你们知道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②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它就成了词牌名。
3、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10页,自由读词,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4、展示读,师正音①请你读(刚开始学,读通了,读准了,也不错)②谁还想再读?(虽然读得不怎么流畅,但相信学了以后,会读得更棒)③下面老师和大家对对读,好吗?(老师读一句,你们对一句,好不好?)④就这样,我们跟着感觉读。
(师读题目,朝代和作者,生读整首词)二、寻找词眼,质疑细学1、读着、读着,你们在词中看到词人的身影了吗?是从哪几句看到的?2、生读3~4句(1)认识箬笠,蓑衣:是什么工具?(你怎么知道的?你能借助注释读懂词语的方法真好。
你是看插图读懂的,非常直接的一个方法。
)(2)(出插图)你看到了怎样的词人?(他在干什么?)(生①他头戴箬笠,身穿蓑衣,手握鱼竿,在钓鱼呢?)你又看到了怎样的词人?(生②在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在河边钓鱼。
生③在桃花丛中,生④刮小风,下小雨时,词人坐在小船上。
)(3)在怎样的日子里,词人在钓鱼呢?A起风:这是怎样的风?你从哪个词语读出风很小?这样的风,我们可以叫什么风?(和风、微风、轻风、习习凉风)B下雨:那这雨呢?(生①很细很细;生②像牛毛,像绣花;生③像发丝)让我们想起了哪些词语?C这样的风,这样的雨叫什么?(斜风细雨)D还可以叫?(微风细雨,和风细雨)F春天: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4、起风了,下雨了,词人回家了吗?(没有)你怎么知道的?(板书理解:不须归)为什么不想回家?答案就藏在词的27个字中。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
《渔歌子》教案及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这首古诗,位于教材第七单元《宋词精选》的第一课。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诗句解析、背景介绍、意境领略、词牌格律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特点,理解诗句的含义,领会诗人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牌格律的理解,诗句意境的领悟。
重点:诗句解析,词牌特点分析,诗人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幅山水画,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张志和及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 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含义,体会诗人情感。
4. 意境领略: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5. 词牌格律分析:讲解《渔歌子》的词牌特点,帮助学生了解古典诗词的格律。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类似的词作,分析其词牌、诗句意境等,巩固所学知识。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渔歌子》的词牌,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词。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渔歌子》2. 板书内容:诗句解析意境领略词牌格律分析诗人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渔歌子》的词牌,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物的短词。
2. 答案示例:渔歌子·春景绿波荡漾,轻舟泛波,风轻云淡。
桃花映日,柳絮随风,鸟语花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渔歌子》的诗句、意境及词牌特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节奏。
2. 拓展延伸:课后可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他宋代词人的作品,了解不同词人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鉴赏能力。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渔歌子》教案(精选1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渔歌子》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歌子》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体会诗词内容,通过想象,由词到画,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3、学生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通过此课,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
结合课文,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了解本首词的词牌名。
二、指导朗读,初步感知。
1、要注意把词读通顺。
2、再读词语,理解词义——“西塞山、鳜鱼、箬笠、蓑衣、不须归”等。
3、诗词在古时候是用来唱的。
读的时候很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谁再来念念?读出它的节奏,读出它的韵味。
三、走进文本,想象画面。
1、默读这首词,看看词中为我们描画了哪些景物?拿上笔,做上记号。
2、学生圈画,交流。
你找到了几种景物?3、一起看九种景物,看着看着,这九种景物仿佛成了一副画,就成了一首渔歌子,我们一起看这九种景物诵读这首词。
4、张志和把江南写得多美啊!其实不仅张志和写江南,还有许多写江南的诗词。
作者仅用27个字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有声有色的画面,老师不仅看到了春天的美景,还听到了悦耳的声音,感受到了春的气息了,你们感受到了吗?请听老师读这首词,然后告诉我,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闻到什么?你又想到什么?词人向远方望去,他看到了什么?怎样的西塞山?怎样的白鹭?西塞山:郁郁葱葱,不是墨线勾勒,而是绿色渲染的山水画。
白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渔歌子》教案(精选15篇)
《渔歌子》教案(精选15篇)《渔歌子》篇1教学目标:1、认识“箬、笠、蓑”,会写“塞、鹭、笠”,正确读写“箬笠、蓑衣”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词。
3、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会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体会作者蕴涵在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感知形象,释题入情。
1. 屏幕出示多幅图片,请学生选择其中的一幅用几句话来描写一下看到的景象。
2. 这些画面跟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词很有关系,出示《渔歌子》。
3. 自由读词,指名读,教师范读(什么地方值得你借鉴?)。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
(字音方面重点指导“箬”;书写方面重点指导“箬”和“蓑”的写法;节奏方面重点指导“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停顿。
)4. 释题。
你对“渔歌子”是怎么理解的?(词牌名,这首词内容刚好与词牌吻合,所以也可算是题目。
)5. 简介作者张志和。
二、探究诗意,以知促情。
1. 根据你的直觉,你觉得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2. 再读这首词, 能不能借助注释理解词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
3. 释疑。
(重点指导“箬笠”、“蓑衣”、“肥”、“归”的意思)。
交流读懂了多少。
4.你们读懂的是不是就是这样一幅画面?出示“垂钓图”。
用自己的话描写这幅画并结合自己的想象,说给同桌听一听,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说。
(初春,远山蒙上了一层绿色,白鹭在西塞山前自由地翱翔,桃花盛开了,粉红色的花瓣漂落在春水碧波之上。
淡黄色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显得十分肥美。
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停舟在春江之上,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钓着鱼。
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5. 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理解的意思,我们不要逐字逐句地去理解,要用自己的语言,还要加上自己的联想。
让我们再回到词中,出示《渔歌子》,在这幅“垂钓图”中,如果仔细地去品读,还会发现里面的色彩非常丰富,轻轻地读读这首词,找一找有哪些色彩藏在里面?(显性的:白、青、绿;隐性的:西塞山青绿色、桃花粉红……)三、品词赏句,感悟诗情。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
《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渔歌子》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渔歌子》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渔歌子》教学设计1教材解读:《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作品,词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悠然自得的渔翁形象,体现了渔家生活别有情趣的一面。
词人将文字和画面完美地结合,青山、白鹭、红桃、碧水、青箬笠、绿蓑衣, 色调明丽和谐,既让人感到幽远宁静,又不失生动活泼,正符合作者“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惬意,真乃“词中极品”。
同时,词的字里行间也体现出作者追求无为、随遇而安的平和心境,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教学思路:古诗词的教学如果只停留在内容的理解上,那是浅层次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作品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渔歌子》一词,基于词作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的特点,应围绕“读诗——感诗——赏境——拓展——升华”这条主线来展开,通过朗读感悟引导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化成有声有色的画面,从而明诗情、入诗境,理解诗人为何不归,感悟出“钓美景、钓心情、钓生活”的诗情。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词作《渔歌子》。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3、诵读想象,感受词所描绘的画面,联系背景走近词人,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重点:借助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的意思。
教学难点:感受次所描绘的画面,领悟词人的言外之意。
教学流程:一、温习旧知巧引新1、请学生吟诵自己积累过的词,要求做到声情并茂。
2、简单说说诗与词的区别。
3、了解词牌《渔歌子》。
(1)读词名《渔歌子》。
(2)理解其字面意思:渔夫所唱的渔歌(3)“渔歌子”又叫“渔父”, 是一种词牌名。
【设计意图: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接触的词比较少,因此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渔歌子教案(通用14篇)
渔歌子教案(通用14篇)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学,理解诗意.2,想象诗的意境,化诗为画.3,吟诗成诵.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音乐)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江南风景一直被文人墨客所钟爱,许多诗词佳作流传至今.还记得吗白居易曾在《忆江南》中写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朝阳映照下的江景令诗人如此魂牵梦绕,那么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听(歌曲).你发现了吗对了,许多诗词当时就是被谱上曲子传唱开来的.歌中唱到的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词:张志和的《渔歌子》.二, 整体把握古诗:首先请听周老师把这首诗读一遍.我读得怎么样指名上台划节奏.下面,请大家把这首诗试读几遍.谁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报名读齐读.读完整首诗,你认为他主要写了什么你从这首词中,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情绪三,细细品味古诗.下面,让我们细细地品味这首诗.首先,请女孩子齐读前两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你知道这两句中哪些字词的意思谁能连起来说说这两句的意思读了这两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者听到了什么多美啊,谁来美美地读一读报名读,齐读.如此美景,无人问津启不可惜后两句又写了什么呢男孩子来齐读.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读了这两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斜风细雨不须归,读到这儿,你心中没有疑惑吗渔人为什么不肯归去1,钓鱼2,观景(可谓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山水之乐也!)张志和有个别称叫烟波钓叟,晚唐时期,朝廷昏庸,社会动荡,做官的张志和被小人诬陷,遭到削职贬官,从此他归隐山林自得其乐,词中的渔人可能指谁如果说词中的渔人就是张志和自己,那我们细细品味一下,这首词表达了他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板: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多么开朗,豁达的个性!让我们尽情地读一读.同样是江边垂钓,同样遭遇陷害,贬官,老师这儿带来了另一首诗《江雪》,谁来读一读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聪明的孩子们,这首诗表达的还是高兴的心情吗处事寒江独钓图,诗人将冰冷的心融入了这一片冰冷苍茫的天地间,多凄凉啊!下面我们来玩个变魔术的游戏好吗怎样使这副图摇身一变,变成这首词所描绘的意境呢大家出出注意吧!小结: 多奇妙啊!同样的江边垂钓,同样的遭遇,但由于诗人的性格不同,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所表达的意境也就截然不同了!你们看,烟雨迷蒙间,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彩明丽却不失柔和,看似宁静却又充满活力.这是一首清丽婉转的词,更是一幅意境淡远的山水画!如果我们今天不美美地来吟诵一番,启不辜负了它的诗情画意谁来试试可以.....齐诵.四,作业根据词作一幅画或写一篇散文.渔歌子教案篇2[教学内容]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古诗词三首渔歌子》。
2024年《渔歌子》教案及反思
2024年《渔歌子》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渔歌子》的诗歌意境,感受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解读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背诵,诗歌意境的理解,意象的把握。
2.教学难点: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诗歌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古诗《渔歌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渔家生活的诗歌,希望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2.诗歌朗读师:请大家跟着我一起朗读《渔歌子》,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生:(跟读)3.诗歌解读师:下面我们来解读诗歌,请大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歌的内容。
生1:诗歌描绘了一个渔夫在江上捕鱼,江水清澈,山色美丽,渔夫悠闲自在。
生2:诗中还提到了桃花和鳜鱼,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师:很好,同学们都抓住了诗歌的主要内容。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诗歌中的意象。
4.意象分析师:诗歌中出现了许多意象,如江水、桃花、鳜鱼等,请大家谈谈对这些意象的理解。
生1:江水清澈,象征着渔家生活的纯洁和美好。
生2:桃花代表着春天的美好,与渔家生活相互映衬。
生3:鳜鱼是渔家的生活来源,也体现了渔夫的勤劳和智慧。
师:同学们的分析很到位,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优美的画面。
5.修辞手法分析师:诗歌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大家举例说明。
生1:诗歌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如“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生2:诗中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如“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很好,这些修辞手法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6.诗歌背诵师:现在请大家尝试背诵《渔歌子》,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生:(背诵)7.课堂小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渔歌子》的诗歌意境,感受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渔家生活的向往。
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运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渔歌子》微课教案:唱出你的心情,融入文学的怀抱
《渔歌子》微课教案:唱出你的心情,融入文学的怀抱。
一、教学目标1.了解《渔歌子》的创作背景,认识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形式;2.学会分析《渔歌子》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并对其中的隐含思想进行深入剖析;3.学会用朗诵的方式来表达这首诗歌,加强对其语言韵律的把握;4.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古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国文学深厚的情感和思想内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古诗赏析教师介绍《渔歌子》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身世、创作动机和文学特色。
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和意义,引导学生探讨《渔歌子》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以及与中国古典文学传统的关系。
2.经典诵读在学习了《渔歌子》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经典诵读,让学生感受这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朗诵,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渔歌子》的语言韵律和意义,从而达到更深入的理解。
3.文化浸润除了诗歌的学习和朗诵,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传统文化内涵,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艺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知。
三、教学方法1.研读诗歌:通过对《渔歌子》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义和情感,以及与中国文学传统的联系。
2.经典诵读:通过朗读和诵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渔歌子》的音韵美感和内涵,提高学生作为表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3.文化交流:通过文化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了解与《渔歌子》相关的文学和艺术传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认知。
四、教学流程1.导入:带领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让学生了解《渔歌子》的创作背景和文艺特色。
2.理解:让学生集中精力,通过认真读懂诗歌内容和语言,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分析:通过对《渔歌子》的分析和解释,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
4.诵读:通过诵读和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渔歌子》的音韵美感和内涵,让诗歌立体化呈现。
5.互动交流: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渔歌子》教案设计
《渔歌子》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渔歌子》教材的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词牌《渔歌子》的背景知识、词牌的结构特点、韵律美以及词意的理解和赏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渔歌子》的背景知识,了解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地位。
2. 掌握《渔歌子》的词牌结构,能够背诵并运用到创作中。
3. 领悟词中的意境美,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词牌的结构特点和韵律美的理解。
重点:《渔歌子》的背景知识、词意的理解和赏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古风音乐,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渔歌子》。
2. 背景知识介绍:讲解《渔歌子》的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其在古典诗词中的地位。
3. 词牌结构分析:详细讲解《渔歌子》的词牌结构,通过例词进行分析。
4. 词意赏析:带领学生逐句解读《渔歌子》的词意,分析其意境美。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一首《渔歌子》。
6.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渔歌子》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其结构、韵律和意境。
7.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分析其他《渔歌子》的词意和结构。
六、板书设计1. 《渔歌子》2. 内容:a. 背景:介绍《渔歌子》的背景知识b. 结构:展示《渔歌子》的词牌结构c. 赏析:列举《渔歌子》的词意赏析要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渔歌子》的词牌结构,创作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
2. 答案示例: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更多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古典诗词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2. 词牌结构分析和词意赏析的深度;3. 实践情景引入的适用性;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示例的提供;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渔歌子》教案
《渔歌⼦》教案 下⾯是店铺⼩编为⼤家整理的《渔歌⼦》教案,欢迎⼤家阅读。
更多《渔歌⼦》教案请关注店铺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教案栏⺫。
《渔歌⼦》教案【⼀】 教学⺫标: 1.认识词中的⽣字,会写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读诗,⾛进词的美 我们随着诗⼈那优美⽽凝练的诗句⼀路从“接天连夜⽆穷碧”的夏,“霜叶红于⼆⽉花”的秋,⾛进了银装素裹的冬,细⾬霏霏的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流连于江南美丽的春景,在张志和的《渔歌⼦》中观景、悟情。
⼆、读词,读出词的韵 1、板书:张志和。
张志和是唐代著名的词⼈,16岁就因才华出众⽽深得皇帝的赏识,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志平和”。
2、今天我们就将学习他写的⼀⾸词。
板书:渔歌⼦。
指名读。
渔歌⼦和如梦令⼀样,都是词牌名,是古⼈⽤来表⽰⾳乐的节拍和旋律,有⼀定的节奏和韵脚。
所以这⾥的“⼦”不能读轻声。
再读“渔歌⼦”。
3、同学们,请你拿好的书本,认认真真地读读这⾸词。
⽼师要求每个同学最少读三遍,第⼀遍,要读得⼀字不错,第⼆遍,要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第三遍,如果能读出点⼉词的韵味来,那你很了不起。
4、检查初读效果。
(指名读词,⻬读。
) a“鳜”注意读法和写法。
箬笠、蓑⾐⻅过吗?你知道箬笠是⽤什么编的?(⽵⼦)所以,是(⽵字头)。
“蓑⾐”是⽤草编的,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常⽤的避⾬⼯具。
(图⽚) 三、想象,品出词中画 1、张志和不仅词写的美,画也画得好。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就这样夸他:酒酣兴起,或击⿎,或吹笛,舞笔⻜墨。
词中有画,画中有词。
请你闭上眼睛,⽤⼼感受这词中画。
2、交流画⾯。
你听出来了吗?这⾸词中还藏了⼀幅美丽的画呢。
你在这画⾥看到了什么? (⻄塞⼭、⽩鹭,鳜⻥,箬笠,蓑⾐,斜⻛细⾬、桃花流⽔) ⽩鹭⻜:快读,带劲地⻜,慢读,悠闲地⻜,快活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渔歌子》
课前谈话:
师:今天同学们看上去精神真不错,相信大家上课时都会有精彩的表现。
老师也想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张志和。
(板书)你们猜猜他的名字是谁取的我来告诉大家,这个名字是皇帝唐肃宗给他取的,奇怪吧!张志和非常有才,他16岁的时候,就中了举人,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小小年纪的他列出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是希望做一个他心志平和的人。
什么叫心志平和呢?说的通俗点,其实就是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
(板书)他的原名叫做张龟龄,乌龟的龟,年龄的龄。
猜猜他父亲为什么给他取张龟龄?
一、交流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词——(教师板书课题:渔歌子)齐读。
课前我们已经对这首词进行了预习。
知道渔歌子的意思了吗?(生说:渔夫唱得曲子)不错,我们今天学的其实就是一首歌词。
词都有词牌名,你知道的词牌名有——那这首词的词牌名就是——非常好。
下面我们就来交流一下预习情况。
出示:
活动一:预习反馈。
(1)师:谁来读词语。
(随机加星)
就这些词语,在字音上你们有什么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提示:多音字,能用它的三个读音分别能组词吗?箬笠的箬翘舌音。
蓑衣的蓑字平舌音,鳜鱼的鳜是第四声。
记住刚才这些同学的提醒,一起读。
齐读词语。
出示:鳜鱼箬笠蓑衣斜风不须归
这些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拿出你的预习单,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一下。
请第·组来回答,从你先开始。
(随机)鳜鱼:难怪美食家苏东坡曾这样说:“席上有鳜鱼,熊掌可舍之。
”由此可见,鳜鱼之味美和名贵。
单独一个箬字呢?也是笠的意思。
同学们,我们再来看箬笠,蓑衣,就看字形,或是看看这里的插图,就知道意思吗?
师:看来分析字形,(或观察画面),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好方法。
斜风:简单吗?真的简单吗?既然斜风就是微风的意思,那为什么张志和不用微风而用斜风呢?在心里读读这两个词,可以连着后面的细雨一起想。
你能感觉到什么?(给学生想的时间)
把看不见的风变得形象了,这就叫化无形为有形。
我们以前学的“入竹万竿斜”中的“斜”也是这个意思。
瞧,一个简单的斜风我们都品味出不简单的味道。
以后我们在理解词语时多品味品味,就能感受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了!
说到不须归时,提示一下。
什么须,那不须归就是——
(3)看来词语难不大家,老师想再来欣赏一下你们朗读。
谁来读一读这首词。
读出节奏和韵律:
你读的不仅正确流利,还注意了词句内部的停顿,老师要表扬你!别看这停顿很简单,也是有很多学问的!下面我也来读一句,同学们仔细听。
西塞|山前|白鹭飞
有什么问题吗?
生答:西塞山前后面不能停,因为它是一个地名。
师:说的好,停顿时不能割裂一个词。
现在谁再来读一读。
评价:真了不起,你不仅注意了词语之间的停顿,还注意了同一句中词语停顿时间的长短,而且慢而不断。
听起来抑扬顿挫,有节奏。
师:哪个小组原意一起读。
读出韵律:
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关注最后一个字“归”,还记得什么意思吗?(回家)师:能不能换一个字(回,可以的。
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中的“还”就是回家的意思。
我们把归换成还读读看。
(生自由读)什么感觉(拗口,别扭,不押韵了。
)看来不能换成还。
不能。
这里押韵的字眼儿有——飞,肥,归(点击变色)有了押韵,诗词读起来更加琅琅上口。
诶,问题来了,,换成“回”不是一样押韵吗?那究竟能不能换成回呢?不忙,下面的活动我们再来关注。
现在谁再来读一读?
我们一齐像他这样读一读。
(4)听起来真是一首歌啊。
词读好了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在预习中,咱们已经初步了解这首词的意思了。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里先交流交流,然后推荐一位同学来说一说,注意要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哦!
你们组推荐的誰?
还有誰想来说说。
(有时候为了表达得更通顺些,词语的先后顺序可以换一换。
)(加星)
(5)过渡:看来课前大家预习的都很充分。
值得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加油!(直接加星)把词读正确,流利,了解它的意思还只是学习诗词的第一步。
我们再来读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这首词的画面和意境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进入活动二。
二、朗读想象
活动二:
1、画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借助插图,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2、小组合作,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感受词的画面美。
想象画面美
1师:同学们,好的诗词是一首歌;好的诗词啊,还是一幅画!张志和,他不仅词写得好,还是一位画师,我们看一看,张志和的词中,给我们画了什么?你从词中找出的景物有哪些?(生说)
课件出示:
西塞山白鹭
桃花流水鳜鱼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
师:我们来仔细看这四组词语,你能就这些词语,把它想象成一幅画面吗?有点难度,没关系,我们一起先来看第一组词语。
谁来说一说。
你觉得他说的好吗?好在哪?
师:同学们的想象好丰满!这里既有“山色空蒙雨亦奇”的宁静,又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悠闲。
说的真好!
还有誰想说,(停一下)咱不急,我们也像他们刚才那样,关注景物的颜色,形态或动态,借助插图,选择其中的任意一组词语,写一写好吗?相信你有了充分的准备一定会说的更好!
指名配乐读。
师:谢谢你们,你们就像高明的摄影师,带我们到画中游览了一番。
我们更要感谢张志和,是他由远及近地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烟波垂钓图”。
难怪好友颜真卿夸张志和写的词是“画中有词,词中有画”,刚才各小组准备好用什么形式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词的画面美了吗?展示一下。
品味“不须归。
”
1、师:同学们,景美,读的也美。
在刚才我们读的过程中,细心的孩子一定会发现,这首像画一样的词只有三个字与不是写景。
哪三个字?(不须归)师:读到这,你有什么疑问呢?
为什么不想回家?
谁来做回张志和的代言人,来回答这个问题。
提醒一下:别忘了,现在你就是张志和哦、
(景美,鱼肥,雨小,有准备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2、师:同学们,他仅仅是不想回家吗?(生说)(看来你课前已经进行了深入的预习。
)相信如果你对张志和有了更深的了解,你就会明白的。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张志和。
默读。
(幻灯出示:张志和)
现在你知道他还不想干什么?(不想做官),想想我们开始的问题,这里的“归”能换成“回”吗?
生答:不能!这里不须归不仅仅有不想回家的意思,可能还有一种不想再回到从前做官的日子,而不须回就是没有必要回家的意思了。
师:瞧,你也学会推敲了!我们又一次领会了我们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3、师:据颜真卿记载:张志和的鱼钩是没有鱼饵的,没有鱼饵,会钓到鱼吗?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到很多很多,他钓得是什么?静静的想一想。
(悠闲自在、清净、开心、自由等)(此处老师不评价,不重复学生的发言)。
同学们你们都是张志和的知音,其实,这就是他毕生的追求。
——生齐:(心志平和)在板书上画线
4、师:张志和厌倦了官场生活,只愿意陶醉在这优美的山水中。
因为这样,他才过的悠闲自在,心志平和。
同学们,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来,让我们来合作,随着张志和的一叶扁舟泛波湖上。
师:(音乐起)晨曦微亮的早上,鸟儿在枝头欢快的鸣唱,诗人张志和独自划着一条小船,顺着春水,绕过西塞山,慢慢地朝这片桃林移来,他在心里轻轻吟着——(个人读)
师:天色已经黄昏,岸上的人家已升起袅袅的炊烟,天空也渐渐飘起了细细的雨丝,但张志和依然坐在船头,望着远处的西塞山,他在心里默默地吟着——(女生齐读)
师;纵情山水,怡然自得,远离了尔虞我诈,远离了勾心斗角,远离了繁华喧嚣,即使斜风细雨,张志和也会大声的吟诵——一起读
师:(低慢)青箬笠,绿蓑衣——生齐后两句。
师:(更慢)斜风细雨不须归啊——不须归
师:是的,被贬的张志和在山水之间是这样的悠然自得,乐而忘归。
其实,同样在几十年后的唐代,也有这么一个人,他也被贬,他也常在江面垂钓,也是不愿归去,这首诗我们学过,就是——《江雪》,这个人他是——柳宗元。
课后作业:
再读《江雪》和《渔歌子》,比较两首词,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以从形式、内容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上去思考,下节课我们再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