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or血管内治疗

合集下载

2024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及质控指标

2024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及质控指标

2024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再灌注治疗方法及质控指标对于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早期血管再灌注是有效降低卒中致残率、致死率的关键。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2024年国家医疗质量安全改进目标》中,第一个目标即为提高急性脑梗死再灌注治疗率。

AIS再灌注治疗方法从静脉溶栓到取栓治疗,再到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AlS的早期再灌注治疗手段不断更新。

(一)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通过外周静脉滴注或注射溶栓药物经过血液循环溶解动脉血栓的治疗方法,可快速溶解血栓,迅速改善脑灌注。

静脉溶栓是在时间窗内治疗AIS的有效方法,也是国内外指南的首选治疗方式。

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经过多模影像学评估后,静脉溶栓时间窗再次被拉长,EXTEND研究团队将CT及磁共振灌注成像引入静脉溶栓,该研究对发病4.5~9.0h或醒后卒中(从睡眠中点开始算起9.0h内)存在核心/灌注不匹配的AIS患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表现出良好的预后,因此也更新了2021版《欧洲卒中组织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指南》,将静脉溶栓时间窗延长到9ho(二)血管内治疗大血管病变患者静脉溶栓后血管再通率较低,半暗带的恢复不尽如人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血管内治疗成为大血管病变的重要治疗手段。

1.动脉溶栓动脉溶栓是早期血管内治疗方法,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引导下将溶栓药物选择性地送至血管闭塞部位进行溶栓治疗,可用较小剂量的药物在局部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相较于静脉溶栓具有较高的再通率,同时在DSA下可动态观察血栓溶解情况。

但动脉溶栓治疗为有创操作,且总体费用较高,不利于推广,同时动脉溶栓治疗作用有限,多作为机械取栓的补充治疗。

2.机械取栓机械取栓指在DSA下将取栓装置送至血栓部位,通过支架锚定血栓及抽吸将血栓机械取出。

2015的几项研究均表明,在大动脉闭塞患者中,机械取栓具有高再通率及良好预后,但6h取栓时间窗较窄,患者获益有限,探索更长的有效时间窗成为广大学者的研究方向。

清除血管栓块的方法有几种

清除血管栓块的方法有几种

清除血管栓块的方法有几种清除血管栓块的方法有多种,包括药物治疗、内科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方法。

一、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清除血管栓块最常见的方法之一。

其中包括抗栓治疗和溶栓治疗两种。

1. 抗栓治疗:抗栓治疗通过抑制血栓形成的过程,减少血栓形成和生长的可能性,从而防止栓子形成。

常用的抗栓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等,以及抗凝药物如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等。

2.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指通过溶解或降解血栓来清除血管栓块。

常用的溶栓药物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UK)、重组链激酶(r-PA)等。

这些药物能够促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plasminogen)激活为纤维蛋白溶解酶(plasmin),从而溶解血栓。

二、内科治疗内科治疗是指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代谢状态,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液黏稠度等方式来清除血管栓块。

1. 利用药物调整代谢状态:内科医生可以通过给患者使用抗凝剂、降脂药物等来调整患者的代谢状态,促进血液的正常循环,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2. 促进血液循环:内科医生可以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按摩等方法来促进患者的血液循环,减少血管栓塞的风险。

三、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导管或血管内器械清除血管栓块的方法。

1. 血管内溶栓:介入医生通过经皮穿刺将导管插入血管,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内部,达到溶解血栓的效果。

这种治疗方式通常适用于血栓形成区域较小的血管。

2. 血管内机械取栓:介入医生通过经皮穿刺将器械插入血栓所在的血管内,利用旋转、摇头或显著膨胀等方法来破坏血栓,然后用抽吸器将血栓抽出,从而达到清除血管栓块的目的。

四、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指通过外科手术的方式来清除血管栓块。

1. 介入外科手术:包括开胸手术、开颅手术等,适用于血栓位于深部或较大的血管中无法通过介入治疗清除的情况。

2. 血管旁路手术:通过将健康的血管连接到关闭或堵塞的血管上,以改善血液循环,清除血管栓块。

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静脉溶栓治疗更新要点!

2023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静脉溶栓治疗更新要点!
12)未接受静脉溶栓而计划进行血管内治疗的患者,手术前保持血压 ≤ 180/105 mmHg 可能是合理的(Ⅱb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13)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期间和治疗后 24 h 内血压应维持 < 180/105 mmHg(I 类推荐,B 级证据,修订)。
14)对于发病 < 4.5 h 且有静脉溶栓指征的患者,推荐使用标准剂量的 阿替普酶(0.9 mg/kg)静脉溶栓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新增)。
24)AIS 合并既往消化道或泌尿系统出血,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治疗可能获益(Ⅱb 类推荐,C 级证据)。
25)手术后 14 d 内可考虑 AIS 静脉溶栓治疗,但需要谨慎考 虑手术部位出血风险与溶栓带来的获益(Ⅱb 类推荐,C 级证 据)。
26)AIS 近期重大外伤史(14 d 内),而未影响头部,应谨慎 考虑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需要权衡伤口处出血风险以及卒 中的严重程度及致残程度(Ⅱb 类推荐,C 级证据)。
18)对于轻型致残性 AIS 患者,如在发病 4.5 h 内,推荐进行阿替 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Ⅱa 类推荐,B 级证据,新增)。
19)对于轻型非致残性(NIHSS 评分 0~5 分)的 AIS 患者,如在 发病 4.5 h 内,不常规推荐静脉溶栓治疗(Ⅲ 类推荐,B 级证据,新 增)。
20)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适用于 24 h 内曾使用过低分子肝素 的患者,不论是预防剂量还是治疗剂量(Ⅲ 类推荐,B 级证据)。
30)以惊厥发病的 AIS 患者,若有证据认为肢体功能障碍来自于卒中,而非癫痫 发作后麻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可能获益(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31)AIS 患者伴有已知或拟诊为颅外段颈动脉夹层,发病时间 < 4.5 h,可谨慎 选择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Ⅱa 类推荐,C 级证据)。

2024卒中急诊组织化管理指南推荐意见

2024卒中急诊组织化管理指南推荐意见

2024卒中急诊组织化管理指南推荐意见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给患者及社会发展带来了沉重负担。

组织化管理方法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卒中医疗质量。

关于卒中急诊的组织化管理,《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主要提出以下推荐意见。

快速收集临床资料1.急诊团队应快速识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有溶栓或血管内治疗可能时,立即启动溶栓流程(I类推荐,A级证据\2.急诊团队需为院前预通知的患者提前启动卒中诊治流程;急诊护士对到院就诊患者分诊后通知急诊医师接诊并启动诊治流程(I类推荐,B级证据I3.启动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流程后,急诊护士应快速送检患者的实验室样本,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和凝血谱等,该过程不得超过患者到达急诊后的30min (I类推荐,B级证据力4.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和有关实验室检查。

在病情和条件许可时,应进行必要检查以明确病因(I类推荐,C级证据\5.突发剧烈头痛伴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诊断(I类推荐,B级证据X6.脑静脉窦血栓(CVST)的病因和危险因素复杂多样,建议积极查找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液淤滞的原因(I类推荐,C级证据1卒中症状的初步评估和分类1.急诊医师/溶栓小组需对患者询问病史、核实发病时间,进行体格检查,依据NIHSS对患者症状评分。

推荐在送往影像科的途中进行上述步骤(I 类推荐,B级证据X2.对疑似卒中患者应尽快行CT或MRI检查以明确诊断AlS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进行治疗(工类推荐,A级证据\3.突发剧烈头痛和脑膜刺激征阳性高度提示SAH可能,患者应该尽快分诊至神经外科(I类推荐,A级证据X4.对于临床上不明原因的头痛、视盘水肿和颅内压增高,应考虑CVST的可能(11类推荐,C级证据15.患者一旦确诊为脑出血,应立即分流至卒中单元或神经重症监护病房(口类推荐,B级证据\快速影像扫描1.拟行溶栓或血管内治疗时,须在患者到院25min内开始头颅CT/MRI扫描,并在患者到院45min内完成对影像扫描的后处理及解读(I类推荐,B 级证据力2.应避免在卒中诊治流程中选择易造成时间延误的影像检查。

脑梗死血栓形成与血管再通治疗的进展

脑梗死血栓形成与血管再通治疗的进展

脑梗死血栓形成与血管再通治疗的进展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严重程度和后果取决于患者脑血管的再通情况。

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梗死的治疗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本文将探讨脑梗死血栓形成与血管再通治疗的创新方法。

血栓是导致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会阻塞脑部的血管,导致血液供应不足。

尽早溶栓是脑梗死治疗的关键。

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射至血管内可以有效地将血栓溶解,恢复血流。

然而,溶栓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患者,特别是在某些高危患者中,溶栓可能会引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种新的血管再通治疗方法——机械取栓术逐渐引起了注重。

机械取栓术是通过导管将血管内的血栓捕捉并拖出,从而实现血管的再通。

与传统的溶栓治疗相比,机械取栓术在一些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首先,机械取栓术可以更加精确地定位和清除血栓,有效降低了治疗风险。

其次,机械取栓术的成功率较高,能够更快地实现血管再通,减少患者的病情恶化。

再次,机械取栓术对于一些溶栓治疗无效或禁忌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

然而,机械取栓术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

首先,机械取栓术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设备的支持。

其次,机械取栓术的治疗窗口较窄,只适用于脑梗死发病的早期阶段。

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机械取栓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最后,机械取栓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除了机械取栓术和溶栓治疗,还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正在不断涌现。

例如,光动力疗法是一种利用光能量照射溶栓药物,加速血栓溶解的方法。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光动力疗法在脑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此外,干细胞治疗、抗凝治疗、微创手术等新技术也正在积极探索中。

这些创新性的治疗方法有望为脑梗死患者提供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选择。

总之,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于血栓形成与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医学界正在不断探索与创新。

目前,溶栓治疗和机械取栓术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诊疗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诊疗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规范诊疗流程急性脑卒中的治疗窗口是非常有限的,时间就是大脑,脑梗死发生后的每一分钟都会导致许多脑细胞的坏死。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闭塞血管再通治疗是救治的核心环节,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

尽快使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恢复是关键所在,主要是溶栓和取栓治疗。

1. 卒中绿色通道任何可疑为脑卒中的患者,需立即进入医院卒中中心的绿色通道:可以先救治后缴费;优先安排检查、取药。

立即进行心电图、血糖、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和头CT检查。

对符合静脉溶栓或介入取栓标准的患者,应该以最简单有效且快速的方式与患者和/或家属进行沟通。

按照国家要求卒中中心从患者进入医院到静脉溶栓开始用药的时间(DNT)应控制在60 min以内,且越快越好;符合取栓的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动脉穿刺成功的时间(DPT)应该控制在90 min以内。

无溶栓或介入取栓条件的医院需尽快将患者转入有条件的卒中中心进行救治。

2. 静脉溶栓治疗静脉溶栓治疗是恢复脑血流灌注的有效治疗方法。

在发病4.5 h内有适应证的缺血性卒中患者可用阿替普酶(rTPA)或替奈普酶(TNK)、6 h内可用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欧洲卒中组织(ESO)2021年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指南建议将rt-PA静脉溶栓时间窗扩展为发病后4.5~9 h,但需先进行影像学筛查,CT或磁共振(MRI)证实核心/灌注区域失匹配。

3. 急诊血管内手术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后桥接、机械取栓、血管成形和支架术,用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通过血栓抽吸、支架取栓等方式实现血管再通恢复血供。

缺血性脑卒中在发病6 h内的患者,可行桥接(先溶栓后血管内介入治疗)或直接介入取栓治疗;如果发病在6~24 h的患者,需要经过多模影像评估,符合取栓适应证的患者可行介入取栓治疗。

4. 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其他治疗溶栓、取栓患者术后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按时间节点进行NIHSS评分,评估有无梗死区域变化或出血转化。

无论是否溶栓或取栓,都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预防和处理可能发生的进展性卒中。

溶栓药物介绍范文

溶栓药物介绍范文

溶栓药物介绍范文溶栓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血栓形成的药物。

血栓是由于血液凝固过程中的异常而形成的,它可以堵塞血管导致血液循环受阻,引发严重的疾病,如心肌梗死和脑卒中。

溶栓药物可以通过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减少组织缺血损伤,并避免或减少可能的并发症。

溶栓药物主要包括血管内溶栓药和血管外溶栓药两类。

血管内溶栓药是通过静脉注射,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的血栓,快速溶解血栓。

血管外溶栓药则是通过口服或皮下注射,间接作用于血栓,其药效较慢,但更适用于长期治疗。

常见的血管内溶栓药有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尿激酶和重组利钠激酶(Reteplase)。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是目前最常用的血管内溶栓药,它可以选择性地活化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有效降解血栓。

尿激酶属于非选择性溶栓药物,它通过激活纤溶酶原酶,间接溶解血栓。

重组利钠激酶是一种基因重组的溶栓蛋白,它可以激活纤溶酶原,溶解血栓。

血管内溶栓药有一定的治疗风险,可能引发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如颅内出血和消化道出血。

因此,使用血管内溶栓药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治疗过度或不足。

血管外溶栓药主要有抗血小板药物和抗凝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来防止血栓形成,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抗凝药物则通过抑制凝血因子的活化和血小板的聚集来预防血栓形成,如肝素和华法林。

溶栓药物的使用需要根据病情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等病情危急的患者,血管内溶栓药可以迅速恢复血流,减少死亡和后遗症。

对于非急性的血栓形成疾病,如静脉血栓栓塞症,血管外溶栓药可用于预防血栓再发和减少并发症。

然而,溶栓药物并非适用于所有血栓患者。

有些患者存在溶栓治疗的禁忌症,如活动性出血、近期手术、中风合并高危因素等。

此外,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也需要考虑。

因此,使用溶栓药物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和确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总之,溶栓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血栓治疗药物,可以迅速溶解血栓,恢复血流,并减少组织损伤和并发症。

脑梗塞治疗最新方法

脑梗塞治疗最新方法

脑梗塞治疗最新方法脑梗塞是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引发的一种疾病。

它是很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严重时可能导致中风甚至致死。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针对脑梗塞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不断改进和完善。

首先,脑梗塞的治疗包括早期诊断和紧急治疗。

早期诊断是尤为关键的,早期发现症状并迅速就医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突然出现的头痛、眩晕、意识模糊、言语不清、肢体乏力等。

紧急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快速复通病变血管,恢复脑部的正常血液供应。

以下是目前较为常用的脑梗塞治疗方法。

1. 静脉溶栓治疗(IVT):这是最常用的脑梗塞急诊治疗方法之一,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血管内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目前广泛应用的溶栓药物是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它能够有效溶解血栓并恢复梗塞区域脑组织的血液供应。

但是,静脉溶栓治疗也存在一些风险,如出血等副作用。

因此,适应证的选择和严格的治疗时间窗口很重要。

2. 血管内溶栓治疗(IVT):对于部分无法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或静脉溶栓治疗失败的患者,血管内溶栓治疗是另一种选择。

这种治疗方式通过经导管将溶栓药物直接送入梗塞血管内部,局部溶解血栓。

相较于静脉溶栓,血管内溶栓能够更直接地作用于梗塞血管,提高溶栓成功的概率。

但是,血管内溶栓治疗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医疗团队和设备,并且存在较高的操作风险。

3. 血管成形术(PTA)和支架植入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梗塞血管可能由于局部狭窄或完全闭塞而无法进行溶栓治疗。

对于这类患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术可以是一种选择。

血管成形术通过导管在狭窄的血管段内打开通道,恢复血流。

支架植入术则是在狭窄的血管段内植入支架,维持血管的通畅性。

这些治疗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流供应,但并不能彻底溶解血栓,因此通常会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4. 外科手术治疗:对于一些严重的脑梗塞病例,外科手术可能是必要的。

常见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内颈动脉-脑动脉旁路术、颅脑血管重建术等。

脑血栓最佳治疗方法

脑血栓最佳治疗方法

脑血栓最佳治疗方法脑血栓是指由血液凝块导致的大脑血管堵塞,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短暂偏瘫、言语和认知障碍等。

病情的不同程度和个体差异决定了治疗方法的选择。

以下将综合介绍脑血栓的最佳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抗凝血药物:抗凝药物有助于阻止血液凝块的进一步形成,并可以促进血栓溶解。

常用的抗凝药物包括肝素、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

-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可以防止血小板黏附和凝块形成,常用的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双嘧达莫和氯吡格雷。

- 溶栓治疗:对于急性大脑血栓的患者,溶栓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溶栓药物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可以直接作用于血栓,溶解血栓并恢复血流。

2. 手术治疗:- 血管成形术:常用的血管成形术有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和支架植入术。

这些手术可以恢复血流,减轻或消除脑缺血症状,并预防再次发生血栓堵塞。

- 血管旁路手术:对于严重的大脑血供不足情况下,可考虑进行血管旁路手术。

血管旁路手术将血流绕过堵塞的血管,通过组织或血管移植连接新的血管,从而恢复脑部血液供应。

3. 脑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溶栓:血管内溶栓是将药物直接注入血栓的堵塞血管,恢复血液流动。

这种治疗方法需要通过导管将药物送入到血栓部位。

- 血管内机械取栓:也被称为血栓取栓术。

这种方法通过导管将器械送入血栓内,将血栓固定后通过拉拔的方式将血栓取出。

需要指出的是,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并且需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确定。

此外,脑血栓的治疗主要考虑到时间的重要性,越早开始治疗,恢复的机会越大。

因此,在出现脑血栓症状后应尽早就医,以便进行及时的诊断和治疗。

除了治疗的方法外,预防脑血栓的发生也是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 饮食均衡,减少高胆固醇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 不吸烟,限制饮酒。

- 积极进行体育锻炼,保持适度的体重和身体健康。

- 避免长时间久坐,定期活动肢体,避免血液淤积。

总之,脑血栓的最佳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脑血管内治疗。

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治疗措施

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治疗措施

脑梗死住院患者的治疗措施1. 急性期溶栓治疗血栓形成或栓塞实质是颅内动脉堵塞而发生脑梗死,即使在早期,脑梗死的中心部位也已是不可逆损害。

应及时恢复脑血流、改善组织代谢,避免梗死灶周围的半暗带组织缺血,逆转其功能改变进而转变为器质性病变。

理论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重点是及时挽救缺血的半暗带,在缺血脑组织坏死之前使血管再通,脑组织早期获得血流再灌注,避免神经元损害的加重,缩小梗死灶的范围。

近年来,国内外的临床研究认为,治疗急性脑梗死最理想的方法是血管扩张及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时间窗的选择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动物实验表明,最佳时间窗大鼠为4小时左右、猴为3小时,发病6小时后的疗效明显不佳。

已有确切证据表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3小时内应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可显著降低病死率,明显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据随机双盲研究结果显示,对脑CT 低密度无明显改变,意识清楚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6小时之内可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也是比较安全、有效的。

(1)溶栓适应证:①尽早开始溶栓治疗。

发病4.5小时以内(rt-PA)或6小时内(尿激酶)。

②年龄18 ~80 岁。

③脑功能损害的体征持续存在超过1小时,且比较严重,或症状持续性加重。

④脑CT 扫描排除脑出血,且无早期大面积脑梗死影像学改变。

⑤基底动脉系统的脑梗死,因病死率极高,溶栓治疗的时间窗和适应证可以适当放宽,患者或家属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2)溶栓禁忌证:①既往有脑出血或出血性脑梗死;3 个月内有头颅外伤史;3 周内有活动性出血(如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2 周内进行过大的外科手术;1 周内有不可压迫部位的动脉穿刺。

②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很快减轻或恢复。

③活动性内出血或出血性体质和出血性疾病、凝血障碍性疾病;月经期、妊娠期或产后10 天以内;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或严重糖尿病患者;急性、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

④口服抗凝药物及凝血酶原时间>15 秒者,且国际标准化比值>1.5;48 小时内接受过肝素治疗(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超出正常范围)。

脑梗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技术与进展

脑梗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技术与进展

脑梗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技术与进展脑梗塞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导致患者发生中风和神经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

为了尽早恢复脑功能,医学界一直在不断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血管内溶栓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为脑梗塞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一、血管内溶栓治疗的原理血管内溶栓治疗是指利用药物将阻塞血管的血栓溶解掉,以恢复正常的血液流动。

这种治疗方法可以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内部,针对性地溶解血栓,减少患者的损伤和病情恶化。

二、血管内溶栓治疗的技术目前,常用的血管内溶栓治疗技术主要包括经导管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术。

(一)经导管静脉溶栓经导管静脉溶栓是通过导管插入血液循环系统,将溶栓药物直接引入到堵塞血管的位置。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对患者的心肺功能要求低,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常用的溶栓药物有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

(二)机械取栓术机械取栓术是通过导管及特殊介入器械将血栓夹取并彻底清除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血管内溶栓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的患者,操作时间较长且技术要求较高。

常用的机械器械有血栓抓取器、血栓切割器等。

三、血管内溶栓治疗的进展近年来,脑梗塞的血管内溶栓治疗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方面,治疗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提高了溶栓药物的导入效率和病灶清除能力;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的操作经验逐渐丰富,技术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一)新一代药物的应用近年来,随着对脑血管病理生理过程的深入研究,一批新型药物逐渐进入临床应用。

这些药物在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可达凡(Defibrase)和尿激酶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溶解血栓,为溶栓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二)新型器械的研发除了药物的不断革新,新型器械的研发也为血管内溶栓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随着科技的进步,一些具有创新性的器械相继问世,如可调节的导管、多功能特殊知识器械等。

这些器械在治疗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适应血管形态的复杂变化,提高治疗的成功率和安全性。

四、血管内溶栓治疗的展望血管内溶栓治疗作为一项重要的脑梗塞治疗手段,未来在技术和器械的不断革新下,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

血管内血栓治疗流程

血管内血栓治疗流程

血管内血栓治疗流程1. 引言血栓形成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血管内血栓治疗是一种通过内窥镜技术将药物直接投放到血管内,溶解血栓并恢复血流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介绍血管内血栓治疗的流程。

2. 治疗前准备在进行血管内血栓治疗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患者评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的适应症,确定治疗的可行性。

- 检查: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确定血栓的位置和程度。

- 血液检查:包括凝血功能、D-二聚体等指标,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

- 设备准备:准备血管内治疗所需的导管、导丝、球囊和药物等设备。

3. 治疗过程血管内血栓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麻醉与导管置入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生会给予适当的麻醉,以保证患者的舒适度。

然后,通过皮肤切口,将导管引入血管,导航到血栓所在的位置。

步骤二:碎栓术导航到血栓所在的位置后,医生会将药物导入导管,将其送至血栓部位。

药物可以是溶栓剂,也可以是抗凝剂。

溶栓剂进入血栓后,通过溶解栓子表面的纤维蛋白,促使血栓溶解。

步骤三:机械取栓术如果溶栓剂效果不佳或血栓较大,医生会选择机械取栓术。

通过导丝和球囊等器械,医生将血栓夹取并取出,恢复血管的通畅。

步骤四:治疗后观察治疗结束后,医生会观察患者的血液循环情况,包括血流恢复情况、患者症状改善程度等。

如果需要,还会进行定期复查,以评估治疗效果。

4. 治疗后护理治疗后的护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等。

- 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如瞳孔反应、肢体运动等。

-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出血等。

- 维持患者的血液循环平稳,如补液、控制血压等。

5. 结论血管内血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快速恢复血管通畅,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在进行治疗前,需要进行充分的评估和准备工作;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技术操作的准确性和药物选择的合理性;治疗后,护理工作同样重要,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脑卒中的脑血管再灌注与溶栓治疗

脑卒中的脑血管再灌注与溶栓治疗

脑卒中的脑血管再灌注与溶栓治疗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早期恢复脑血流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脑血管再灌注和溶栓治疗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以尽早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减少患者病情的恶化,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脑血管再灌注是一种通过恢复脑血流来改善梗死区域供血的治疗方法。

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比如通过血管内手术介入或动脉内溶栓等。

在脑卒中发病的早期阶段,再灌注治疗能够有效地限制梗死区的脑损伤,提高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然而,获得合适的再灌注窗口和治疗时机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一旦超过了治疗的时间窗口,治疗效果将会大打折扣。

溶栓治疗是一种能够通过溶解血栓,恢复被阻断的脑血流的方法。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溶栓或动脉内溶栓来实现,一般使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等药物。

相比于脑血管再灌注,溶栓治疗可以更快速地实现血流的恢复。

它具有创伤性小、有效性高等优点,因此在脑卒中急性期的治疗中被广泛采用。

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引发出血等并发症,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

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脑血管再灌注和溶栓治疗是可以相互补充的。

脑血管再灌注治疗可以对梗死区域进行血管扩张、再通血管等操作,为溶栓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条件。

而溶栓治疗则可以在脑血管再灌注治疗之后,通过溶解残留血栓来进一步恢复血流情况。

因此,在脑卒中的治疗中,两种治疗方法可以相互协同,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除了脑血管再灌注和溶栓治疗,还有其他一些辅助治疗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

比如抗血小板治疗、神经保护治疗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因此,在临床实践中,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将能够更好地满足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需求。

综上所述,脑血管再灌注和溶栓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手段。

两者能够通过恢复或溶解血栓,恢复梗死区域的血流,减少脑损伤,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

二、现场处理及运送
现场急救人员应尽快进行简要评估和必要的急救处理,主要包括:①处理气 道、呼吸和循环问题;②心脏监护;③建立静脉通道;④吸氧;⑤评估有无 低血糖
应避免:①非低血糖患者输含糖液体;②过度降低血压;③大量静脉输液
应迅速获取简要病史,包括:①症状开始时间;②近期患病史; ③既往病 史; ④近期用药史
缺血性脑卒中(ICD-11):有神经影像学显示责任缺血病灶时,无论症状/ 体征持续时间长短都可诊断缺血性脑卒中,但在无法得到影像学责任病灶证 据时,仍以症状/体征持续超过24h为时间界限诊断缺血性脑卒中(应注意 多数TIA患者症状不超过0.5-1h)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 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二)脑病变与血管病变检查
1. 脑病变检查: (1)平扫CT:急诊平扫CT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与不可逆性缺血改变,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对指导急性脑梗 死溶栓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 (3)常规及多模式MRI: CT灌注及MR灌注和弥散成像可为选择适合再灌注治疗的患者提供更多信息,AHA/ASA不推荐对发病 6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灌注检查来选择适于机械取栓的患者,推荐对于距最后正常时间6-24h的 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患者,进行包括CT灌注、MRI-DWI或MRI灌注成像在内的多模影像辅助患者的评估、 筛选是否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 2. 血管病变检查:在起病早期,应注意避免因此类检查而延误溶栓或血管内取栓治疗时机
卒中患者应尽早、尽可能收入卒中单元接受治疗(I级推荐,A级证据)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分级诊疗18个常见病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分级诊疗18个常见病分级诊疗流程(2019年版)

各级医疗机构医院分级诊疗常见病分级诊疗流程(18个)目录一、脑梗死 (2)二、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3)三、糖尿病 (4)四、高血压 (9)五、癫痫 (10)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七、冠心病 (14)八、泌尿系结石 (15)九、支气管炎 (17)十、腰椎间盘突出症 (24)十一、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成人) (25)十二、肝和肝内胆管肿瘤 (40)十三、子宫平滑肌瘤 (41)十四、消化性溃疡 (42)十五、乳腺疾病 (43)十六、肠梗阻 (44)十七、甲状腺癌 (45)十八、地中海贫血 (48)一、脑梗死TIA/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TIA)为局部性缺血造成的短暂性脑或视网膜神经功能缺陷,临床表现为缺血部位的相应症状和体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1小时;可反复发作;无任何急性梗死的证据发现。

脑梗死TIA 不是良性疾病,它预示患者处于发生脑梗死的高度危险中,应予积极处理,以减少发生脑梗死的机率。

脑梗死是指脑部供血中断,又无充分侧支循环代偿供血时导致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产生的神经系统症候群,不包括全脑性缺血和缺氧性坏死,如窒息和心跳、呼吸暂停引起的全脑病损。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一级医院疑诊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应优先就近转卒中急救地图中的卒中定点救治医院。

二级医院1.脑血管病初步诊断;2.二级预防治疗方案的调整;3.定期随访及评估的患者;4.急性期TIA/脑梗死患者;5.应进行血管评估,应尽量查明病因及发病机制;6.符合以下条件患者,转诊至三级医院:(1)不能进行血管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不明的患者;(2)无条件进行溶栓或血管内治疗;(3)有严重合并症,当地医院无法良好控制,病情许可时。

三级医院1.脑血管病初步诊断;2.二级预防治疗方案的调整;3.定期随访及评估的患者;4.急性期TIA/脑梗死(初发与复发)患者;5.未进行血管评估,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的患者;6.需要进行血管介入检查或治疗患者;7.门诊治疗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8.原有疾病基础上再次加重,需重新评估的患者;9.符合以下条件患者,可转下级医院:(1)已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诊断,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3)有合并症,甚至需要长期高级生命支持患者,但生命体征相对稳定,下级医院具有生命支持条件,需要长期康复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给我们的问题 血管内治疗是否可以替代静脉溶栓治疗? 未来卒中的救治流程可能是静脉溶栓与血管内治 疗的桥接过程。当怀疑卒中发作时,需要尽快送 到初级卒中诊疗中心,静脉溶栓仍然是一线治疗 方案;所有符合血管内治疗标准的患者应该考虑 在进行rtPA溶栓基础上实施血管内治疗,符合标 准的患者应转送到高级卒中中心。静脉溶栓与机 械取栓不应相互妨碍。
该研究主要是证明先进的多模式半暗带成像能够 选择最有可能从晚期血管内治疗获益的患者。次 要目的是希望证明血管内治疗可改善这些患者的 临床转归。本研究没有显示基于影像半暗带的策 略可以获得更好的血管内治疗的效果;也不能显 示取栓治疗优于标准治疗。
SYNTHESIS扩展试验
研究目的在于直接比较缺血性卒中急性期血管内 治疗和静脉 t-PA 溶栓治疗的疗效和预后;试验 结果证实,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 并不优于静脉 t-PA 治疗。
血管内治疗
圈套器 抽吸导管 Penumbra 其他取栓装置 Alligator 、Merci 可回收支架 Solitare FR 、Trevo
然而
2013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三篇血管内介入 治疗的文章,都得出了阴性结果,分别是 IMSIII、MR RESCUE、SYNTHESIS 扩展试验。
急性脑血管病介入治疗的寒冬
但是 “MR CLEAN”迎来急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的春 天
结论:对于前循环颅内动脉闭塞引起的急性缺血 性卒中病人,6 小时内动脉内治疗是安全且有效 的。 MR CLEAN 的成功,与广泛的 CTA 筛选病人、 更快的治疗速度、采用新的血管内治疗方式 (81.5% 的病人应用了可回收支架)是分不开 的。
留给我们的问题
后循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尚无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出现,对于时间窗的把握也仅仅停留在专家共识 的层面上。 目前,普遍的专家共识还是把后循环主干闭塞的 时间窗延长到24小时。
指南更新小结
r-TPA仍是一线治疗,符合条件者尽快血管内治 疗。 血管良好再通是关键。 ICA、M1是主要目标血管,不排除M2、M3、 ACA、VA、BA、PCA闭塞。 机械取栓优先考虑可回收支架。 尚无理想动脉内溶栓药物,可回收支架血管内治 疗仍是一线治疗。 尽快无创血管检查,但不能延迟r-TPA治疗。 时间窗外的患者可应用多模影像评估是否可获益 。
溶栓or血管内治疗
威海市经区医院 神经内科 杨增升
溶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获益风险比
变量
年龄 基础卒中严重程度 发病时间 入院血糖 入院舒张压 基线CT显示早期低密度 侧支 血管堵塞部位 血栓长度 颅外ICA堵塞 0-90min 正常 正常 无或轻度 好/中度 M2MCA <5mm 无
高获益风险比
自此开始
急性前循环梗死伴有近段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在 静脉溶栓的基础上应用支架取栓装置进行血管内 治疗将成为主流治疗方式。
2015ASA血管内治疗指南 1. 符合静脉 rtPA 溶栓的患者应接受静脉 rtPA 治疗,即使正在考虑血管内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同 2013 版指南)
2. 满足下列条件的患者应接受支架取栓器血管内 治疗(I 类推荐;A 级证据,新推荐): (a)卒中前 mRS 评分为 0 分或 1 分; (b)急性缺血性卒中,发病 4.5 小时内根据专 业医学协会指南接受了 rtPA 溶栓治疗; (c)梗死是由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 M1 段闭 塞所致; (d)年龄 ≥ 18 岁; (e)NIHSS 评分 ≥ 6 分; (f)ASPECTS 评分 ≥ 6 分; (g)可在 6 小时内起始治疗(腹股沟穿刺)。
2013年,各国指南明确指出,在时间窗内进行静 脉溶栓治疗是唯一被证实的可以降低缺血性脑卒 中致残率的有效方法。然而,静脉溶栓治疗在血 管再通方面面临一些遗憾:
时间窗“单纯”而“严格”,从中获益的患者<3%; 静脉溶栓后3~6月死亡率未明显降低,仍高达 17.9%,2/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残疾; 大血管闭塞/病情严重者效果差,大血管闭塞再通 率仅13~18%。
IMS-III
评估动脉内治疗对于静脉内注射 tPA 的辅助效益, 即当静脉溶栓治疗无效时,需不需要再进行血管 内治疗,也即溶栓后桥接血管内介入治疗较单纯 静脉注射 tPA 溶栓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最后得 出的结果是两种干预措施对主要终点(90 天 mRS 评分)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
MR RESCUE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正如静脉 rtPA 治疗,缩短从出现症状到血管 内治疗的时间与改善预后明显相关;为确保获益 ,应尽早达到再灌注 TICI 2b/3 级并在发病 6 小时内给予血管内治疗(I 类推荐;B-R 级证据 ,对 2013 版指南进行了修订)
4. 对于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 M1 段闭塞的急性 缺血性卒中患者,在发病 6 小时之后进行血管内 治疗的获益尚不明确(IIb 类推荐;C 级证据, 新推荐)

低获益风险比
所有年龄 所有NIHSS评分 181-270min 很高 很高 广泛性 差/缺乏 终末ICA >=8mm 有
rtPA治疗缺血性卒中——ASA2013
3小时 3-4.5小时
1.诊断为缺血性卒中,有可测的神 入选标准 经功能缺损。 1.诊断为缺血性卒中,有可测的神 2.在开始治疗之前症状发生<3小时。 经功能缺损。 3.年龄>=18岁。 2.在开始治疗之前症状发生在34.5小时。 相对排除标准 1.年龄>80岁。 2.严重卒中(NIHSS>25)。 3.口服抗凝剂无论INR数值为何。 4.同时具有糖尿病史和缺血性卒中 史。
2015国际卒中大会 ESCAPE、EXTEND-IA、SWIFTPRIME 这四项随机对照多中心研究尽管设计有所不同, 但无一例外的阳性结果均显示对于急性前循环梗 死伴有近段大血管闭塞的患者,血管内治疗可显 著改善预后。 随后公布的REVASCAT同样证实血管内治疗可显 著改善功能预后,且颅内出血风险和对照组相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