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

合集下载

0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0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显著特征是儿童除了用身体和外部动作来 寻找新方法外,开始在头脑里用“内部联合” 方式解决新问题。
运用表象模仿别人做过的行为来解决眼前 的问题,标志着感知动作期的结束,新阶段的 开始。
(二)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 特点: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具有了符合功能;思维受 直觉表象的束缚;
教师资格认定辅导
《中学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 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种特征:
①连续性与阶段性; 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 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 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 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儿童身上,都是如此。
个体心理发展的八个阶段
依据: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 和主导活动
乳儿期:1岁以前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3 ~ 6、7岁 童年期:6、7岁~ 11、12岁 少年期:11、12岁~ 14、15岁 青年期:14、15岁~ 25岁
数目守恒(6~7岁)
基本原理:空间距离改变,数目保持不变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A
B
B
问儿童:两排珠子一样多?不一样多?
“B行多(不守恒)”
“一样多(守恒)”
物质守恒(7~8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11、12岁到14、15岁阶段,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11、12岁到14、15岁阶段 岁到14 岁阶段, • 特点:半成熟、半幼稚 特点:半成熟、
• 青年初期 :
• 14、15岁到17、18岁时期,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14、15岁到17、18岁时期, 岁到17 岁时期
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 (3)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同化与顺应的关系: • A:在人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的 在人在认知变化过程中,同化说明成长,是一种量 成长 发展, 变化;顺应说明发展 是一种质的变化。 变化;顺应说明发展,是一种质的变化 • B:同化与顺应之间既有不同,又相互补充。一个人的认 同化与顺应之间既有不同,又相互补充。 知发展,需要同化和顺应起作用。 知发展,需要同化和顺应起作用。如果同化和顺应的任何 一个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展, 一个的功能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势必会限制一个人智力发 展。 • C:儿童只有通过“同化”或“顺应”过程,完成认知体 儿童只有通过“同化” 顺应”过程, 系的建构,才能达到认知的平衡状态。 系的建构,才能达到认知的平衡状态。 • 考试:单选 考试: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一、人格的发展 (一)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P20 埃里克森的八阶段※※P20

艾里克森(Erik Erikson)(也译着“埃里克森 埃里克森”)是 埃里克森 美国当代著名的精神分析医师,作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他曾跟随安娜•弗洛伊德(弗洛伊德之 女)接受过系统的精神分析训练。 • 他继承了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结构理论 以及人格发展阶段论。但对弗洛伊德过份强调本我强调 性本能论的观点却并不赞同,他与安娜弗洛伊德一样, 更重视文化和社会以及自我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但他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考察自我对人格形成的影 响,提出了自己具有独到见解的人格发展渐成说 心 人格发展渐成说和心 人格发展渐成说 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理社会发展阶段论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是由“经历型〞上升为“理论型〞。初二是思维开展的关 键期,高一、高二,由“经历型〞上升为“理论型〞这种 转化初步完成。
三、中学生认知开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一〕中学生认知开展带来的影响及其教育措施 1、喜欢争论——正确那么承受,不对那么
讨论,不强加意见。 2、理想主义——正确引导,防止走向极端
和产生过激行为。
不一样。〔身高、言语、思维等婴儿、青春期开 展快〕 ➢ 4、个体差异性
➢ 二、中学生心理开展的阶段特征
➢ 〔一〕少年期〔11、12—14、15岁,初中〕: 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幼稚性错综的矛 盾。
➢ 〔二〕青年初期〔14、15—17、18,高中〕: 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向成人接近。开场出现辨 证思维。情感有了较深化的开展〔与人生观有 关〕。自我意识开展值得关注。
二、中学生认知过程的开展特点
〔一〕中学生观察开展的特点 自觉性逐步增强;初二年级是观察概括性开展的转折
点;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等顺序进展观察; 全面观察与重点观察的结合。
〔二〕中学生记忆开展的特点 有意识记、意义识记、抽象记忆开展迅速。
〔三〕中学生思维开展的特点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开展的突出特点
〔三〕、中学生自我意识开展指导
➢ 1、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 ➢ 〔1〕老师、家长应对其做出适当的评价与期望; ➢ 〔2〕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 2、帮助中学生获得积极的自我体验 ➢ 〔1〕尊重学生的独立性; ➢ 〔2〕帮助学生抑制闭锁性和自卑感。

➢ 3、帮助中学生进步自我控制力
内部语言〞的道路。 ➢ 3、提出“最近开展区〞理论 ➢ 两种程度:〔1〕现有程度;〔2〕即将到达的程度。 ➢ 两种程度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开展区〞,即:学生在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主要内容:●§2.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2.2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2.3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2.4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学习目标:1.识记心理发展、自我同一性、学习准备、最近发展区和关键期等概念。

2.理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与教学的关系,自我意识及其发展。

3.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方式的差异,智商的含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4.评价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的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2.1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心理发展的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少年期:这一时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特点: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二)青年期:●这是指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特点: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1.定义: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D:同化不是导致一个原有“图式”变化。它更多的是给“原有 图式”增添更丰富的内容。让“原有图式”认知更全面、丰富。 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人的知识更渊博。“同化”很大程度上建 构的是更“精深”的知识体系。知识渊博,往往说的“顺化”。
• (2)顺应:指的是当儿童遇见了的“新事物”或“新刺激”不 能与儿童原有的“图式”(原有的知识经验)配合时,儿童就 会采取 顺应的方式来完成知识或经验的重组。
• 青年初期 :
• 14、15岁到17、18岁时期,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三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 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 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关键期(劳伦兹) 个体在此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
(理解把握,再认,有可能出判断题)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儿童认知发展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 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四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前运算阶段 2-7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15岁
• 2、课程专家根据皮亚杰的发展设计各级学校的课程。
• A:既然个体经历4个不同的认知阶段,课程设计与安排应配置 符合儿童各阶段认知和思维特征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 生(儿童)依照自己认知方式将课程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或 图式。
• B:对儿童的教育内容要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也就是说: 学生只能同化他们能“同化”的课程与教材(新知识)。过高 地提高儿童的学习内容,很容易照成儿童“心智灼伤”
• 考试:单选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分期(重点)

2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2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 • • • • • • • • • • • • • 1.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历程中一系列 变化。 A. 生理 B. 智力 C. 人格 D. 心理 2. 个体在11、12~14、15岁阶段被称为 ,一般正处于初中阶段。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初期 D. 青年期 3. 个体在14、15~17、18岁阶段被称为 ,一般正处于高中阶段。 A. 童年期 B. 少年期 C. 青年初期 D. 青年期 4. 少年期的 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 A. 动作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抽象逻辑思维 D. 辩证思维 5. 个体在 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向成人过渡,开始出现辩 证思维。 A.少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期 D. 成年期 6. 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小学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阶段。 A. 感觉运动 B. 前运算 C. 具体运算 D. 形式运算 7.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 提出来的。 A. 布鲁纳 B. 桑代克 C. 皮亚杰 D. 维果茨基
“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1905); “斯坦福—比奈智力测验量表”;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量表”;
比奈
西蒙
韦克斯勒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智力等级分布表 智力等级 智力超常 优秀 IQ的范围 ≧130 120-129 人群中的理论分 布比率(%) 2.2 6.7
中上
中等 中下 临界 智力低常
110-119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 (一)少年期(初中阶段) • 1.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 期。 • 2.总体特点:半成熟与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 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 3.主要特点:
–认知方面: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出现反省思维, 当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 –情感方面: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意志方面: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增强,能随意调节自 己的行动,道德行为更加自觉。 –自我意识方面:成人感产生;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 心世界。但自我控制力不强,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 的行为。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里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一)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死亡的过程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

(二)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的心里特征1、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2、具有方向性与顺序性3、具有不平衡性4、具有个体差异性二、中学生发展的阶段特征①乳儿期(0~1岁);②婴儿期(1~3岁);③幼儿期(3~6、7岁);④童年期(6、7~11、12岁);⑤少年期(11、12~14、15岁);⑥青年期(14、15~25岁);⑦成年期(25~65岁);⑧老年期(65岁以后)中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主要包括少年期和青年初期(一)少年期:主要指初中阶段(11、12~14、15岁)这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度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交织的矛盾。

其抽象思维已经占主导地位,但仍要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开始出现了反省思维。

思维的独立性、判断性也有所发展,不过仍有不少片面性和主观性。

随着身体的急剧变化,成人感产生,独立意识强烈,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道德行为更加自觉,能自己概括出一般伦理原则,并以此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但自我控制力不是很强,经常出现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

(二)青年初期:主要指高中阶段(14、15~17、18岁)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年人接近的时期。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成为占主要地位的情感,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且能比较客观的看待自我,明确的表现自我,敏感的防卫自我,珍重自我。

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仍面临分裂的危机,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一)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又可以称为“准备状态”或学习的“准备性”,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

★美国格赛尔双生子爬梯实验实验表明,个体的成长是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的,认为的刻意提前训练,会给一个人在生理和心理上造成负担。

心理学知识指导: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知识指导: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知识指导: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一)中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1、中学生的认知结构体系基本形成,2、中学生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3、认知与情意、个性得到协调发展。

(二)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目的更明确,2、持久性明显发展,3、精确性提高,4、概括性更强。

(三)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有意记忆占主导地位。

2、理解记忆成主要的识记方法。

3、抽象记忆占优势。

(四)情感发展特点:1、初中生的情感发展特点(1)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产生了与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关的情感。

(2)自相矛盾的情感(3)少年的热情与冲动(4)选择性友谊的建立(5)情感的社会性更加明朗。

2、高中生:(1)个性化的情感(2)浪漫主义的热情(五)中学生社会性发展特点:1、中学生的心理比小学生有更大的社会性,在很大程度上则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和环境以及伙伴关系的影响。

2、中学阶段是理想、动机和兴趣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世界观从萌芽到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品德发展和行为选择的重要阶段。

3、易走向极端。

4、是一个过渡时期,希望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当成社会的一员。

第二节:认知发展与教育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与教育: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考&试大$在20世纪60年代初创立了“发生认识论”。

(一)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建构主义的发展观:皮亚杰认为,发展是一种建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内部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的量的变化,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三、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一)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 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 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格塞尔(A. Gesell)“成熟优势论”:认为 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
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未达到准备状态时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 •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 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 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自我监控。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 1.生理自我 • 2.社会自我 • 3.心理自我
自我意识的发展
完善 发展 形成 萌芽
1- 3岁
3岁—青 春期前
青春期后
第三节 中学生的人格发展
• 一、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 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 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面对同样的半杯水四个人有不同的反应 (1)看图之后,你的思考是什么? (2)面对同样的事件,为什么人们的情感 或行为有如此之大的反应差异? (3)人的行为由什么因素决定? (4)什么使你与别人不同?
劳伦兹的“印刻”实验
据研究认为,小鸡的母亲印刻的关键期是出生后
的10-16小时,小狗的关键期约在生后3-7周。
第二节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
认知:感知觉、注意力、记忆、想象、思维等 发展:个体在成长过程中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 建构过程 运算:心理上进行的、内化了的动作 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 段、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瑞士人,他的认知理论 是发展理论中最重要、最详尽和 最有争议的理论。1907年,他发 表在杂志上的第一篇文章时年仅 10岁。4年后他又发表了一些关 于软体动物的文章。这使他萌发 了在日内瓦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 软体动物的部门供职的愿望,但 是博物馆主任知道他还是一个中 学生时就拒绝了他的要求。皮亚 杰对生物学的研究一直很有兴趣 ,到1920年,他开始注意到生物 学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随后的 20年中,他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儿 童智力的著作。到他84岁逝世那 年,皮亚杰已出版40多部著作、 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造性: 兴趣广泛、思想活跃、敏感、少保守性,常有丰 富奇特的幻想,喜欢别出心裁和标新立异等。
批判性: 在不愿意轻易地接受别人的意见,对别人的思想、 态度及意见要进行审查,并对此持怀疑和批判态; 开始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能有意识地 调节、支配、检查和论证自己的思想。
(二)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再者 即使是内部的、稳定的、持久的变化,也不能 一概称为发展。
一个三岁儿童会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这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序列。一个四岁儿童 会背乘法口诀,也并不说明这孩子懂得了数的组成。 所有这些内部的、持久的、稳定的变化,只是靠模 仿和强化,一种机械的学习积累,并没有进入意义 的理解水平。只有当儿童把所学习的知识与头脑中 原有的知识体系相互联系起来,才能说这种变化导 致了结构变化,才可称的上是发展。
其次,不是所有的内部变化都可以称为发展。
例如,当你从明处走入暗处,使视觉感受 性大大提高了,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暗适应。 反之,从暗处走入明处,才会发生过程相 反的明适应。这种内部变化是为了重建机 体的正常平衡,其最终结果是恢复到原来 的状态。类似的情况还有激素变化等。这 些也不能称之为发展,尽管它是内部变化 过程。
(二)心理上成人感与幼稚性的矛盾
1、反抗性与依赖性 2、闭锁性与开放性 3、勇敢和怯懦 4、高傲和自卑 5、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三)青春期容易出现的心理及行为的偏差
1、心理生物性紊乱 主要表现在:主体对自己身体机能 的异常关注以及对某些正常疾患的 过分夸大。
2、自杀的倾向及行为 自杀行为从青春期开始呈上升趋势
(一)生理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对心理活动的冲击
首先,由于初中生身体外形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 成人感。
在心理上他们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 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 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 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 其次,由于性的成熟,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 兴趣,但又不能公开表现这种愿望和情绪,所以,体会 到一种强烈的冲击和压抑。
3、青春期精神分裂症 症状主要表现为,思维紊乱、歪曲 现实或脱离与现实的联系、不能控 制情绪以及人格混乱等。
*初中生的智力发展*
一、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抽象逻辑性
(一)运用假设
例如,有“地球是平的”和“地球是圆的”两个命题,要 儿童做出是非判断。
小学儿童思维受具体事物或知觉资料的支配,他们所看到的 地球是平面的,因而无法理解为什么地球是圆的。
人的社会发展的年龄特征。(兴趣、动机、情 感、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等,尤其 是人格的年龄特征)
社会认知
如何理解发展的概念
首先,发展是一种变化,是一种连续的、稳定的 变化。这种变化是在个体内部进行的,发生在个 体之外的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
•例如,当你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空间位置和房间里的家具肯定变化了,但 你本人并没有得到发展。因为空间变化纯 粹是外部的。即使是非空间变化,凡属于 外部的关系也不够成发展。例如,当儿童 入学后,他们的父母成了学生家长。我们 并不认为这些家长发展了
片面性:
在思想的偏激与极端,不能全面、辩证地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而是抓住一点不计其余。具体表现为:狂 热的明星崇拜;分析问题常钻牛角尖,经常陷入思想 的死潭而不能自拔;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 1、身高;2、体重;3、第二性征的出现;
青 胎 乳婴 幼 小 春 儿 儿儿 儿 学 发 期 期期 期 期 育

青 春 晚 期
成 年 期
壮 老 年 期
(二)生理机能的变化 脑成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
(三)性的发育和成熟
二、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特点(4点)
身体上的成人感和心理上的半成熟是矛盾产生的根源.
初中学生不受眼前具体事物的支配,可依据假设进行推理。 他们可能会这样思考:
如果地球是平的,那么太阳就不可能每天都从东方升起,在 西边降落,只有是圆形的,才能解释这一现象。由这一假设演 绎的过程,得出了地球是圆的这一结论。
(二)逻辑推理
(三)运用逻辑法则:矛盾律、同一律、排中律
二、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一)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
第一节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1、什么是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 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 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与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从出生到死亡的年龄划分阶段
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划分: 0~1岁:乳儿期; 1~3岁:婴儿期; 3~6、7岁:幼儿期; 6、7岁~11、12岁:童年期; 11、12岁~14、15岁:少年期; 14、15岁~25岁:青年期; 25岁~65岁:成年期; 65岁以后:老年期。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 教育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发展心理学是以个体从出生到衰亡一生全 程的心理发展现象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心 理发展的规律。
广义
种系 比较心理学(动物心理学) 种族 民族心理学 个体 个体发展心理学(从出生到衰亡)
狭义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以年龄为主线的两部分
人的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感觉、知觉、 记忆、思维、想象等)
二、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少年期: 1、是指11、12岁~14、15岁年龄阶段的个体。 2、这一时期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3、主要特点: 半成熟与半幼稚、半独立与半依赖并存。 (二)青年初期: 1、是指14、15岁~17、18岁年龄阶段的个体。 2、是个体在生理、心理、社会化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主要特点: 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和人类的高级情感得到
高度发展、自我意识水平高,个性趋于稳定。
*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危机*
生理发育高峰;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
11.12——14.15岁,是生理发展的又一个显著加速期 身心发展中有种种矛盾和一些特殊表现,面临心理危机。 少年期是一个半幼稚与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
性与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一、 生理发育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