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诗的密林中寻美——人教版《蜀道难》教学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版高中蜀道难教案设计3篇

最新人教版高中蜀道难教案设计3篇

最新高中蜀道难教案设计3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 ,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蜀道难教案,希望你们能喜欢.蜀道难教案一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一、说教材《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二、说学情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蜀道难》,再次感受李白诗歌的风格.(板书).(二)作者简介[学生演说](三)诵读感知1、第一遍,个别学生堂上朗读,读后师生议论不足之处.2、第二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学生圈点矫正.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4、第四遍,学生结合注释默读,疏通诗意,圈出难点,合作交流.(四)问题探究:1、《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2、蜀道难在哪里?三难:第一段从历史角度说开辟之难第二段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说攀越之难第三段从现实角度说安居之难3、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的不可逾越之险阻.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五)延伸拓展:本文主旨历来争议不定,你是怎么看?主旨探讨之一:送别友人主旨探讨之二:抒写心志主旨探讨之三:讽喻时政主旨探讨之四:倦于仕途(六)堂上总结这首诗想象奇特、丰富,气势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千古名篇.(七)说作业:背诵该诗.(八)板书设计:板书方面,我力争简洁明了,采用语词式板书,既点名本课的教学要点,又方便学生理解、识记,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蜀道难(李白)开辟之难攀越之难安居之难总之,在教学中,我会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力求将语言文字和情感教育结合起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让每一个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进步、有所收获.我的说课结束,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蜀道难教案二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一.教材分析和处理:《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一首诗歌.第二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目标重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的不同风格,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本单元的设置意图是在必修2古代诗歌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高考对诗歌鉴赏的考查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依据以上内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制如下:知识与技能方面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意,能够知人论诗把握全诗的行文脉络.反复诵读,鉴赏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品位其飘逸豪放、流转自然的语言,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我们知道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所以鉴赏一首诗歌首先要做的就是诵读.而要想透过语言表面读懂文字背后深层的意思,那就少不了问题探究,要想让学生真正学会鉴赏诗歌,就要给他们自主鉴赏的机会,给他们搭建展示自己文思的平台,因此,我将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定为:1.本诗教学按初步感知----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扩展升华的过程进行.2.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及自我感悟.采用诵读法、问题探究法、自主赏析法.(1)诵读法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2)探究法、点拨法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力;(3)赏析法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诵读诗歌,可以让我们从中获得审美感受,从而陶冶我们的情操,基于此,我将本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为:了解李白的放达,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这首诗之所以诗情勃发雄放,极具感染力,和它的艺术手法是分不开的,而且只有把握了艺术手法,才能进行深层次的探讨与拓展,所以我把教学重点确立为: 感受本诗的宏大气势和奔放的感情,品味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学习本诗的艺术手法.古代诗歌距离我们年代久远,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对我们的学生来说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我把教学难点确立为: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得到审美享受,感受诗歌的艺术性.怎样突破重点、难点,有效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呢?我决定从学情出发,我以情感自我体验,唤起学生诵读兴趣,使他们爱学.开放自主协作,激发学生探讨钻研,使他们会学.联想探索实践,激活学生思维,使他们善于学习.依据教学媒体优化组合原则、直观性与抽象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我采取如下教学方法和手段:诵读法,讨论法,启发、点拨法,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第一,诵读法.,诗歌的语言是独物的、精练的,诵读有助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美学价值,通过诵读容易将学生带人诗境,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唤醒他们沉寂的真情,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第二、讨论法.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意思,甚至能够生发出自己的个性见解.第三、启发、点拨法.当学生陷入迷途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该发挥了,教师的适时的启发、点拨,就会点铁成金.第四、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上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媒体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教学设想:一课时完成.一、教学过程:我本着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依据认知规律安排了如下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幻灯片主页面展示蜀地山势巍峨峭拨的图片,加上清幽的音乐,学生马上有了追求壮美的感觉,学习兴趣也被激发了出来.让学生从视觉上对课文有一定的感知,帮助理解诗人豪放飘逸的风格.(二)解题(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蜀道难》是乐府旧题,了解这种题目的一般内容,为把握本诗的内容和思想作铺垫)(三)教师范读课文(设计目的在于:1、正音;2、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四)学生初读课文我要求大家拿起笔来,在结合书_释思考之后,还觉得有困惑的地方的,就把他勾划出来,争取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自读,圈点勾划,教师巡视辅导.(这种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问学生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五)探讨初读疑惑学生互相交流初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适时点拨.(设计目的在于:解决初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便进一步鉴赏诗歌)(六)吟诵诗文诵读是诗歌鉴赏的重要环节,是对语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语言的手段,它所获得的不仅仅是语言表层的东西.找学生吟诵诗文,并对学生提出三点诵读要求:第一,在诵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当中;第二,读出诗歌的抑扬起伏,注意古典诗歌的节奏;第三,读出与现代文的区别来,也就是要读出诗歌的韵味来.(设计目的在于:整体感受诗歌之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审美情趣)(七)精读课文,自主鉴赏诗歌1、要求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作鉴赏,然后与同学们交流.2、对自己喜欢的部分,借助李白的诗句做一下自己的想象,在你的想象中,这样的场景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互相交流.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给几分钟,学生思考,勾画自己喜欢的句子,自主赏析,然后拿出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作补充.(设计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主鉴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歌鉴赏的兴趣,激活他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能力)(八)教师小结同学们看看在这篇诗文当中有那艺术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学生回答,并一一举例,谈谈自己的感受,对我们写作有什么帮助)1、总结本诗的艺术技巧.(1)善用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主旨句三现,形成行文线索,贯穿始终,使内容层层深入.(2)丰富而神奇的想象:文中所想象的蜀地与其山峦、山路的情形使人觉得怵目惊心,毛骨悚然,大有见蜀山而回转之意.(3)夸张到极致的技巧:(学生寻找出诗歌中的夸张语句,谈出感受)(4)多样的诗歌意境:为了表达主观感受与目的的需要,诗歌中构织不同的意境:高峻、宏伟、神奇、凄清、恐怖等各种意境均有描绘,而这些意境又统统表现一个难字.(5)神秘的传说:五丁开山太阳神回车子规哀啼等传说的出现,使全诗笼罩一种神秘气氛,也从另一个角度表现出了一个难字.2、明确诗歌的主旨和情感.这首诗以咏叹为基调,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蜀中战祸之烈,而战祸之烈是由于蜀道高险给割据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的缘故.因此,对军事叛乱的警惕正是诗人的主旨所在. 蜀地不可去,不可居是其表达的要义.(设计目的在于:1、全面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以便学生写作借鉴,掌握作文的技巧.2、把握诗歌主旨,更深刻理解诗人的情感)(九)学生齐读学生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和意境美.体悟浪漫主义诗歌的放达.(设计目的是:再次感受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培养学生对中华古典诗文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十)课堂练习判断下列诗句所用的艺术手法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2、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3、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5、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学生回答,教师明确.设计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检验学生理解的程度,测试教学效果.当发现学生对某个艺术手法掌握不好时,则及时地强化)(十一)布置作业背诵《蜀道难》(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深刻感受诗仙李白飞扬的人生.备战高考)本堂课教学设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努力体现诵读,品析,积累,运用等语文课堂的教学要素,在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课堂方面也作了一些尝试,尽量让他们动口动手,用心去感悟,并把感悟的内容用说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分享,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他们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他们的用武之地.我的说课结束,因水平有限,会有考虑不周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蜀道难教案三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特色.2.要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3.把握诗歌情感基调,走进诗歌神奇的艺术世界.4.运用诵读技巧,朗诵诗歌.(二)过程与方法1.讲授法:帮助学生疏通诗意.2.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3.合作探究:训练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4.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感悟力.5.借助教材和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诗人所描写的蜀道之难及其载负的情感.2.进一步领略李白诗歌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1.诗歌中新奇的意象及意境.2.多种艺术手法的分析,比如夸张、想象、比喻等.3.诗歌主旨的分析.三、课型新授课.四、课时1课时.五、课文概述《蜀道难》是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二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讲解作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魅力.六、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1.方法一: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视觉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接着共同赏析几篇描写蜀道难的诗作,看看它们的表现手法,进而引出李白的《蜀道难》.2.方法二:可结合课后练习第四题,借用李白谪仙人雅号的由来引出李白的成名之作《蜀道难》.【设计意图】主要是激发学生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课程导入部分是必须的,好的开端等于成功课堂的一半.(二)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1.作者生平.注:学生虽然熟知李白,但信息是零碎的,所以教师应梳理作者信息,让学生对李白的认知成系统.2.创作背景.注:可结合唐代文人壮游天下以求功名为大背景,特别要注意理解李白出蜀时的精神世界,然后引入贺知章对《蜀道难》的赏识.(三)乐府诗和乐府古题1.乐府诗相关知识.乐府 ,本是掌管音乐的机关名称,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南北朝也有乐府机关.其具体任务是制作乐谱,收集歌词和训练音乐人才.歌词的来源有二:一部分是文人专门创作的;一部分是从民间收集的.后来,人们将乐府机关采集的诗篇称为乐府,或称乐府诗、乐府歌词,于是乐府便由官府名称变成了诗体名称.乐府双璧为《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是收罗汉至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把乐府诗分为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相和歌辞等12大类;其中又分若干小类,如《横吹曲辞》又分汉横吹曲、梁鼓角横吹曲等类;相和歌辞又分为相和六引、相和曲、吟叹曲、平调曲、清调曲、瑟调曲、楚调曲和大曲等类;清商曲辞中又分为吴声歌与西曲歌等类.《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与人民生活,用犀利的言辞表现爱恨情感,较为倾向现实主义风格.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2.乐府古题常识.亦称乐府往题 ,乐府诗类别名.即拟古乐府 .汉乐府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足以观风俗,知薄厚 (《汉书?艺文志》),为汉末魏晋以来诗人所继承.如曹操等模仿其思想和艺术风格,并沿用其旧题写了许多不再入乐的乐府诗.唐诗人更大量借用乐府旧题抒写时事,从而赋予旧题以新生命.【设计意图】虽然必修二中学习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乐府古题《短歌行》,但必修三有必要再介绍一下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温故知新.(四)文本解析1.整体感知.(1)听朗读录音.注: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听: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2)学生齐读.注: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朗读技巧.2.细读文本,梳理文句(重点).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按字句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上要做适当的点拨,原因是《蜀道难》里的词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有难度,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作铺垫.3.小组合作,问题探究.(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参考要点: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注:一咏三叹是本诗的行文特点,也是让学生宏观把握诗歌的线索,结合第一部分的整体感知,通过此小题检查学生的理解力和概括力.(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参考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那么它的作用是什么?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出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巉岩不可攀 ,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参考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扬厉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老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参考:关于这首诗的立意,历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A.为忧虑房琯、杜甫而作,认为作者写此诗是担心身为剑南节度使的严武会危害在蜀的房琯和杜甫;B.讽刺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入蜀,首倡者为给李白集作分类补注的元人肖士;C.讽刺四川军阀章仇兼琼;D. 即事成篇,别无寓意 ,以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和顾炎武《日知录》为代表.经今人研究,前三种说法,或于史实不符,或于时间不对,都很难成立.所以我们以第四种说法为基础,认为本诗的主题是送友人入蜀 ,是沿袭乐府古题的即事成篇之作.(有关主旨的争议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有所了解,但应提醒学生注意主旨的理解应有理有据于文本,不可牵强附会.)【设计意图】古典诗歌解读应以文本为本位,进行细读,在学生整体感知后,由教师引导分层分析诗句,将诗歌压缩的内容展开,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淀和思考,只有理解了诗歌的字面意义,文本的深入才有了基础和前提,体会诗歌的方法精髓在于文本细读,所以在细读文本部分重点是梳理字句,析词解句是诗歌解读的最为基本的方法,但是它不是跳跃性地选取应试性的考点讲解,而是注重发掘诗歌的内涵和艺术,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会读诗,读懂诗,而不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整体感知到文本细读再到问题探究 ,三个模块重视的是基础,能力层级是提升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解诗的方法.4.反复诵读,读出韵味.可以欣赏不同的名家朗诵视频,帮助自己理解.【设计意图】李白作品,浑如天成,不可节解,所以要多多诵读,进行整体观照.通过反复诵读、美读,当能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妙处.。

语文《蜀道难》的教案(精选5篇)

语文《蜀道难》的教案(精选5篇)

•••••••••••••••••语文《蜀道难》的教案(精选5篇)语文《蜀道难》的教案(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蜀道难》的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蜀道难》的教案篇1一、课文悟读《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本篇诗人袭用乐府古题而推陈出新,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由秦人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景色。

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全诗以强烈的咏叹凭空起事,继之以浩渺混茫的古代传说和高危险峻的山水景物。

大起大落的跳跃式的诗歌情感结构,给人以奔腾回旋的动感;流走于其中的气吞山河的宏伟气魄,给人以涤荡心灵的强烈震撼。

全诗气势磅礴,风格豪放,汪洋捭闽,变幻莫测,处处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诗的开首4句是全篇的总纲,以后按蜀道的由来、历史,蜀道沿途各处高峻、阴森、险恶和动荡不定的社会情况等内容次第写来,镜头一组比一组惊心动魄。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反复叠现吟唱,作者以酣畅淋漓的笔墨,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惊险、雄健开阔的高远境界,使全诗的情感始终处于高昂、澎湃之中,回旋激荡,余韵悠长。

二、亮点探究1.诗人是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探究学习: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作为一首经典的古诗,李白的《蜀道难》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作为《唐诗三百首》中的一首,它不仅仅在诗歌的形式和技巧上表现出色,在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方面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本人教授《蜀道难》的完整教案与大家分享。

一、教学目标1. 理解本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本文的语言技巧和韵律,增强诗歌欣赏能力。

3. 了解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本文的主题和情感。

2. 掌握本文的语言特点和韵律,加深诗歌欣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意义。

2. 理解李白的情感和文化背景对本文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内容1. 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a. 师生共同讨论文章的主题和情感体验。

b. 通过诗歌的字面和隐喻,引导学生探究人生苦难和坚韧不拔之间的关系。

c. 利用情感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历史上的挫折和困难,拓宽视野,共同找到积极向上的策略。

2. 学习赏析技巧和语言技巧。

a. 列出诗歌的韵律和特点,例如押韵和对句的运用等。

b. 分析语言的隐喻和象征含义,例如关于风景和人物描述中的象征意义。

c. 探究李白的语言技巧和诗歌艺术,了解其在唐代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3. 探究唐代交通运输的状况和文化交流的意义。

a. 分析文章中关于道路的描述,如路况和交通工具的使用。

b. 了解唐朝时期的路线和开发情况,以及路线如何影响了文化、军事和经济交流。

c. 通过唐朝时期的史书和文学作品,了解文化传承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手段1. 书面材料:《蜀道难》的诗歌文本和文化背景介绍。

2. 视觉材料:图片、地图和影片等展示唐代时期的文化特征和交通状况。

3. 情感教育材料:个人经历和经典书籍等,帮助学生体验人生的困难和挫折带来的成长和启迪。

六、教学效果的评估1.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以及学生对文化和历史的理解。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优秀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三)《蜀道难》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他在散逸行人途中,途经岷江沿途,经泸州、江油、绵竹、成都等,历尽艰难险阻,终于抵达目的地。

《蜀道难》以雄浑恢弘和苍凉壮美的艺术形象,结合自身经历和对南北文化的比较,表达了他的壮志豪情和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诗人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追求。

一、教学目标1.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内容、意义,并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情感。

2.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认识并学习诗歌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

4.鼓励学生涉猎更广泛的文化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和思想的力量。

二、教学重点1.对文本的感悟和分析。

2.对蕴藏在文本中的形象、节奏和情绪的理解。

3.掌握承接性句式“嗟乎”的意义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理解《蜀道难》的意象和情感。

2.承接性句式的学习运用。

四、教学方法1.情感阅读法:在阅读《蜀道难》时,老师可以提供足够的信息和背景知识,并引导学生倾听、体验和感悟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讲解法:通过讲解古代诗歌的基本解释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难点和精髓。

3.分析法:通过以句、词、字为单位的分析,提高学生对文本重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五、教学过程:1.导入先播放一段关于《蜀道难》的视频介绍,引起学生对文本的注意力。

2.阅读与讲解:在学生读完全文后,老师可以用以下步骤来讲解:(1)文本背景介绍诗人在西川,因庐山一别,即连日感慨,触景生情,通过对那些在蜀道上苦于辛酸、苦到痛不欲生的人的感叹,表达了自己的壮志和国家统一的心愿。

(2)重点句子分析在阅读诗歌过程中,人们不难发现,“嗟乎”的使用非常频繁。

例如,“嗟乎,前人误我,使我西来难此路”,这一句子可以看出,这道路并不是只为现在的读者苦难,古人也同样经历着这样的痛苦,如果不能直达意义,读者们借此诗也不一定就是赞叹《蜀道难》的历史长河,而是对于自己生活在当下的一种反思。

《蜀道难》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

《蜀道难》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共3篇《蜀道难》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三)1《蜀道难》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高一必修三)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此课文,学生能够做到:(1) 熟悉《蜀道难》的背景和情境,了解作者的思想和情感;(2) 掌握课文的基本词汇、语法结构及修辞手法;(3) 能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正确分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4)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

2. 教学内容(1) 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和情境,分析其意义和价值;(2) 分析课文的情感表达和文学风格,掌握其结构和语言特点;(3) 理解诗歌的主题及表现手法;(4) 通过学习此篇课文,了解中国文化中的诗歌创作和文艺思想。

3. 教学方法(1) 教师讲授与学生听讲相结合的授课方式;(2) 分组合作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3) 借助图示等比较多媒体素材,让学生更容易地理解课文的背景和情境;(4) 较多阅读和感悟式的教学评价方法。

4. 教学重难点(1) 课文背景及社会文化背景的阐释;(2) 课文中的文字表达和诗歌的结构及语言特点;(3) 课文情感表达和文学风格的分析及主题表现方式。

二、教学反思本人认为,在教学《蜀道难》时对于文化背景的讲解还是不够到位,这就导致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

其次,对于一些比较深奥难懂的词汇和文学语言,也需要更多的案例分析和比较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而在教学方法方面,还需要更注重合作学习和交流式的教学方式。

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更多地从交流中去理解和掌握课文。

同时,在教学评价时应该更注重从学生感受为主要考察要素,让学生更能自主学习和探究,提升自身语文素养。

最后,对于诗歌的教学,学生可以多读一些古典诗歌,增强对古代文化的认识,同时在学习时可以通过比较,加深自己对古代诗歌和现代文学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次的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针对不同主题的文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语文《蜀道难》教案(最新5篇)

语文《蜀道难》教案(最新5篇)

语文《蜀道难》教案(最新5篇)蜀道难教案篇一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那么,在正式内容开始之前,我要先谈一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蜀道难》选自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本篇课文是一首古风体裁的诗歌,诗人李白通过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以及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

从高险、惊险、凶险几个方面,将蜀道的抽象之“难”,以具体的物象形式表现出来,表达了诗人大胆、奇特瑰伟的联想力,正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飘逸的艺术特点。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课所面对的学生群体具有以下特点: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概括和归纳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本文是一首古风诗歌,因而重心在诵读上。

我将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采用诵读,感悟的方法进行文本分析。

三、说教学目标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2.通过听录音的方式,学生能够把握文章情感基调。

通过朗诵,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蜀道之难”难在何处?3.感受李白诗风的豪迈特点,体会祖国大好河山的奇险雄壮之美。

四、说教学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教学重点: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学习李白诗歌夸张、渲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蜀道“难”在何处,文章如何表现蜀道之难的。

五、说教学方法新课程教学中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

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基于此,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的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朗诵法;讨论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不但使学生了解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课题和内容,还要形成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通过诵读课文首句导入:“噫唏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难》教案(通用14篇)

《蜀道难》教案(通用14篇)

《蜀道难》教案《蜀道难》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蜀道难》教案8篇,欢迎大家分享。

《蜀道难》教案篇1【课标分析】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

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教材分析】《蜀道难》是李白借用乐府古题,展开奇伟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壮丽雄险的山川,诗中感慨丰富,诗意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

诗中的描绘,既是蜀道之景,又是作者心中的意象。

诗中的感慨有山川险阻之叹,又有人生坎坷、功业难成之慨。

《蜀道难》一课是一篇色彩绚丽、想象奇特的盛唐诗歌。

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诗歌的主旨,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所采用的艺术手法来鉴赏诗歌。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阅读的古体诗并不多,加上诗歌本身比较抽象难懂,学生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抓住重点,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

由于学生对诗歌的艺术手法分析有困难,所以,老师在讲时要注意循序渐进。

【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重点字音、字义、字形,整体感知全诗的内容,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学会鉴赏诗歌,并掌握一些常用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让学生走近李白的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体味其对待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诗歌的情感主旨,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感受“盛唐气象”。

2、难点:鉴赏诗歌,体会其艺术特色,探究李白豪迈、飘逸、浪漫的诗风的形成。

【教学方法】朗读法,点拨法,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多媒体影音一、导入上节课我们已经把诗歌中的字音、字义以及诗歌脉络都梳理清楚了,明白了诗歌先后写了蜀道之高、蜀道之险以及战祸之惨烈,大家快速地在脑海中回忆一遍。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蜀道难》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蜀道难》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注意文学史和作者的背景。

2. 分析并理解诗歌的结构特点、使用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 在诗歌中找到诗人对自然蕴含的深刻洞见和对人生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1.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歌《蜀道难》,该诗通过借荆轲遗民之事,表现了作者对长征之路的艰难和长征者无畏坚韧的赞颂,预示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人民的奋斗意志。

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怎么读一首诗,例如,先明确诗的题目、诗人及背景,再通读整首诗,标记关键词和疑难问题。

步骤二:阅读请学生朗读《蜀道难》,指导学生了解古文化和诗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人对大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步骤三:分析与理解请学生听老师介绍《蜀道难》的结构、修辞手法和意象。

结构上,该诗由七首诗组成,每首四句。

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等。

意象上,蜀道、山水、天气、白日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意象。

步骤四:提高请学生分析李白的诗歌风格和思想,比较和其它唐代大诗人的不同和联系,提高学生的文艺修养和创造能力。

步骤五:讲授请老师讲解唐代的文学时代背景和文学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可以更好地理解歌曲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特点。

步骤六:交流请学生在自己的思考、课堂讲解和讨论中,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体会赏析文学作品的愉悦和人文关怀。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1. 导入:运用情境导入法,引起学生兴趣。

2. 教材分析:通过多媒体演示,如图、音乐、视频、歌曲等,直观呈现李白和《蜀道难》的丰富形象和情感。

3. 阅读与分析:采用质疑式教学,使学生有条不紊地分析和解释诗歌,并自主思考和发表观点。

4. 提高:采用对比分析,将李白的风格和其他诗人的作品进行对比,让学生在品味中学会比较,提高对诗歌的感觉和创作能力。

5. 讲授:采用讲解和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代文学的文化背景、语言特点和文学特点,深化对蜀道难的理解和艺术欣赏。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精选8篇】

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下册《蜀道难》教案设计【精选8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蜀道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

2、了解七言诗、乐府诗、歌行题等文体常识。

3、领会诗歌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4、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背诵全诗。

5、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诗的意境、风格、章法、气象和基调等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对诗歌主旨及寓意的理解、探讨、评析。

【教学方法】合作与探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起诗歌大家酒会想到唐诗,说到唐诗大家就会想到李白。

请大家跟我一起回忆背诵高二学过的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中通篇记述梦境中的山水。

作者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神游八极,自由驰骋,像原野的马。

在他的诗里,在他的梦中,李白抖去凡世的尘埃,完全恢复了他仙人的姿态,上穷碧下黄泉。

他的神思在时空之中毫无拘束地畅游。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蜀道难》,领略一下作者为我们描绘的蜀道上的奇丽险峻的山水,感受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简介蜀道,图片、音乐欣赏蜀道北起陕西汉中宁强县,南到四川成都,全长450公里,入川经广元、剑阁、绵阳、德阳等地。

沿线地势险要,山峦叠翠,风光峻丽,关隘众多,唐代李白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形容。

栈道为无路可通之处,人工凿壁插以木枋,上铺木板而成的古代悬空通道。

远望仿佛悬空小阁,故称栈阁。

充分反映了古蜀道之险绝艰难与古人坚韧顽强的毅力。

剑门关,是蜀道上最重要的关隘。

这里山脉东西横亘百余公里,72峰绵延起伏,形若利剑,直插霄汉。

连山绝险,独路如门,素有“剑门天下雄”之说。

三、听录音朗读听其声、悟其情四、诗题解说:《蜀道难》是乐府旧题,内容多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蜀道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都是唐代诗歌,旨在让学生领略唐诗的魅力。

《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之一,以其奔放的情感、奇特的想象和雄奇的意境著称。

这首诗通过描绘蜀道的艰险,抒发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人生的感慨。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但对于唐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对于李白的诗歌风格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蜀道难》这样具有较高难度的作品,可能在理解诗意和把握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分析意象等方法来深入理解诗歌。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读并背诵全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分析意象、探讨诗歌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如夸张、比喻、想象等,以及探讨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深层含义。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古诗《蜀道难》教案:从古诗中感受中国山水之美

古诗《蜀道难》教案:从古诗中感受中国山水之美

古诗《蜀道难》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唐代诗人李白险隘艰辛的蜀道之旅。

这首诗既是一种感性表达,也是一种理性的感受,它不仅展现了自然的美丽,还体现了人文的精神。

通过学习、欣赏和理解这首古诗,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验中国山水之美,和其所蕴含的深远文化内涵。

一、教材分析《蜀道难》是一首形式多样、意境深刻、富有感染力的诗歌作品,它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抒发了诗人在艰苦蜀道中所体会到的感受,同时也展现了生命的美好与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蜀道难》的历史背景和诗歌语言的艺术特点。

2、通过诗歌赏析以及图文并茂的丰富资料,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国山水之美,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3、通过分析《蜀道难》中所蕴含的思想和精神内涵,启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增强其心灵上的成长。

4、通过朗读、演讲、写作等综合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资料,分析诗歌结构、词语、意境等因素,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含义和艺术手法。

2、阅读法:通过学习、欣赏和朗读这首诗歌,深入感悟诗歌所表达的中国山水之美。

3、图文并茂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蜀道的艰苦和美丽,进一步了解中国山水之美。

4、互动法:通过讨论、小组活动、写作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了解古诗《蜀道难》1、介绍《蜀道难》的作者李白的生平及作品精神。

2、让学生朗读《蜀道难》,感受其文学艺术之美。

3、分析古诗的主题、情感和韵律。

第二节:感受中国山水之美1、通过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中国蜀道的美丽和艰苦。

2、让学生走出教室,到户外感受自然风光,借鉴自然景观中的美感元素。

3、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自然景观的认识和感受。

第三节:分析诗歌的思想内涵1、分析《蜀道难》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和人文精神。

2、让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了解诗歌中的品质和精神。

3、让学生写一篇文章,概括《蜀道难》所蕴涵的思想内涵和文化价值。

《蜀道难》高中教案:汲取阅读技巧与写作素养的灵感

《蜀道难》高中教案:汲取阅读技巧与写作素养的灵感

《蜀道难》高中教案:汲取阅读技巧与写作素养的灵感《蜀道难》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描写的是他游历川西时经过蜀道面对高山险路、天气恶劣、不断遭遇艰难险阻,还是能够坚持到达终点。

这首诗的结构、语言和意境都非常优美,是经典中的经典,也是学生阅读和学习的重要材料。

如何更好地教授《蜀道难》这篇诗歌,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汲取阅读技巧与写作素养呢?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高中教案来探讨这个问题。

第一部分:导入活动在讲解精华内容之前,我们需要先进行一个简单的导入活动,以便让学生对这首诗产生兴趣,建立起与之相关联的知识框架。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讲解方式。

例如:1.展示蜀道的图片、资料等,引导学生猜测蜀道的意思和特点。

2.播放有关蜀道情节的视频,带领学生进入情境。

3.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挑战欲望。

第二部分:阅读课文学生在理解和掌握课文的基础上,需要进行课堂讨论,以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对这首诗的观点和态度。

特别是,需要让学生知道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了一条路,更是表达了人生不易,历磨难而成长,坚强、不服输的意志。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每个词句的精髓所在,同时不忘让他们理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如“初唐四杰”所发明的七言律诗。

学生需要知道这首七言律诗共226个字,分别由两个上联、一个下联和两个额外的尾联组成。

第三部分:分角色朗读在课文阅读完之后,教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同学分角色朗读诗歌。

例如,有的同学朗诵前两句,由下一个同学接着朗诵下一句话。

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语音表达和抒情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第四部分:分析诗歌的诗意和意境带领学生进入深入的阅读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诗意和意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从结构到语言到意象,都是重要的分析维度,这个部分可以作为详细解读和注释,让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诗歌的含义。

还可以引导学生探究李白诗歌所表达的哲理,如追求真实、人生多艰辛、自然至美、志向高妙等等。

《蜀道难》人教版教学设计4篇

《蜀道难》人教版教学设计4篇

《蜀道难》教学设计《蜀道难》人教版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蜀道难》人教版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蜀道难》人教版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整体感知诗的寓意。

2、思想教育目标:了解李白的放达。

3、能力培养目标:结合诗歌内容讲解诵读要求。

【教学重点】诵读。

【教学难点】学习这首诗,要在反复吟诵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热情奔放的感情和豪放飘逸的艺术风格。

【教学时数】三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教法〗讲解。

〖教学步骤〗一、导入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最高峰,唐诗是中华艺术园地的瑰宝,历经朝朝代代,至今仍以她丰富而又深刻的内涵,绚丽多彩的艺术风格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二、关于唐诗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

评述唐代的诗歌,一般都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评为“初唐四杰”,诗风健康,活泼。

盛唐的代表人物就是我们这一单元涉及到的两位著名诗人李白和杜甫。

除此以外,盛唐还出了了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作。

中唐的代表人物是白居易,他的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广为传诵。

晚唐时被称为“小李杜”的李商隐和杜牧,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

三、关于李白1、生平: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

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少有大志,自诩“怀经济之才”,能“济苍生”。

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

高中语文_《蜀道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蜀道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蜀道难李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人论世,感悟诗歌的风格。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品鉴,体会想象、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

3.情感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知人论世,了解背景、注释、诗句,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教学难点: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1.朗读法2.点拨法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4.多媒体影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生:展示预习练笔《我读李白》。

师:(PPT展示)图片。

生:根据图片猜诗句,从诗句感知李白诗歌中常用的艺术手法,感受他的浪漫主义风格。

师:今天我们再跟随这位浪漫主义诗人一起神游《蜀道难》,感受他诗歌的奇特之处。

师:(PPT展示)《蜀道难》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活动一]生:自由诵读,读准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诗歌风格。

生:质疑问难读不准的字音、节奏,生生解决,老师点拨。

[活动二]请大家听音频名家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提问一]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有怎样的风格?[明确]雄浑.豪放(PPT展示)[提问二]主旋律是哪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PPT展示)[明确]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活动三]诵读诗歌主旋律诗句,再次感悟诗歌雄浑豪放的风格。

[活动四]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①“噫吁……难于上青天”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

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

蜀道难说课稿人教版蜀道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背诵《蜀道难》全文,掌握李白浪漫主义诗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修辞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命挑战的勇气,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蜀道难》的意境理解与诗歌背诵。

2. 教学难点:诗歌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分析,以及对李白浪漫主义精神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资源:《蜀道难》原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李白生平介绍、多媒体课件。

2. 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确保音视频设备正常运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播放与蜀道相关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 简要介绍蜀道的历史背景和李白的生平,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2. 诗歌朗读- 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 学生跟读,教师指导正确的语音语调和停顿。

3. 诗歌解析- 分析诗歌的结构,如起兴、承转、合等。

-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夸张、对比等。

- 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蜀道”象征着什么,诗人的情感变化等。

4. 深入讨论- 分组讨论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在《蜀道难》中的体现。

- 探讨诗歌对现代人的启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5. 背诵与表演- 学生尝试背诵全文,教师给予反馈和指导。

- 选取几名学生或小组进行诗歌朗诵表演,其他学生评价。

6. 作业布置- 完成《蜀道难》的背诵。

- 写一篇短文,分析《蜀道难》的艺术特色或诗人的情感表达。

五、板书设计- 蜀道难- 作者:李白- 背景:历史、地理- 结构:起兴、承转、合- 意象:高山、深谷、飞瀑- 修辞:夸张、对比- 象征:生命挑战、勇气六、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如学生参与度、理解深度等。

- 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去打开诗人心灵的秘境 , 通过拓展延伸深入古诗意境中。这样才能创设摇曳生姿 、 多元开放的理想语文课 堂。
关键 词 : 课外活水 ; 自主探索 ; 拓展延伸
都说语文教学要 注重有创意 、 有个性 的阅读 , 高 中古诗教学 ( 3 ) 浪漫 主义作 品有什么特点呢? 语文课堂 中的问题设计 应该 有弹性 , 包 容性大 , 如此 , 才能充 亦然 。 很 多古诗或浪漫或现实 , 或沉郁或飘逸 , 或振拔或淡远 , 都蕴 含着沉甸甸的语文素养 和人文素养。 面对这样厚重的文化遗产 , 对 分调 动学生 自主探索的积极性 。 正所谓 : “ 与文本多重对话 , 与作者 遥遥 神交 , 与世 界深度对接。 ” 上例中的第二 问, 如果充分地让学生 她 的解读不是一个线性 的过程 , 其间有诸多说不尽 的话题 。 对于高 很有可能学生会总结出浪漫主义的多种特点 , 在此基础 中学 生来说 , 必须有一些新 的凭借和抓手 , 比如通过更多佐证或资 自主探索 , 师 生共 同归纳 出《 蜀道难》 的写法 : 神话 、 想象 和夸张结合在一 料去触摸诗人心 中的涟漪 , 通过 自主探索去打开诗人心灵的秘境 , 上, 还可以通过拓展延伸深入古诗意境 的更深处…… 起, 三者相辅相成 , 融为一体 。 关于《 蜀道难》 的寓意 , 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 教师若能引导学 也许能打开更多窗 口, 看得更清 , 走得更远 。 的代表作品。 诗 中诸多的画面险之又险 , 奇之又奇 , 无论是 山之高 , 生从多方面拓展探 究 , 水之急 , 河山之概观 , 林木之荒寂 , 连峰绝壁之 险 , 皆有逼人 之势 , 1 . 送友说 。 阴铿《 蜀道难》 云: “ 蜀道难如此 , 功名讵可要。 ” 认为 蜀道难》 是李 白在长 安送 友人人蜀之作 , 在渲染蜀地奇 丽惊 险的 其气象之宏伟 , 其境界之阔大 , 确非他人可及 。为了引导学生体验 《 这种 “ 奇” 和“ 险” , 教师应该 多方 面扩充资料 , 引用课外“ 活水 ” 滋补 山川和环境险恶之时 , 希望友人不要久 留蜀地。 于课 堂 教 学 。 2 . 咏景说 。仅仅是写景诗 , 作者展开丰富 的想象 , 艺术地再现
设一个厚重 、 坚实和多彩的课堂 。 二、 在 寻 美 中多 一 点 自主 探 索
的语文课堂 , 永远不是“ 完稿” , 不是谢 幕 , 即便是下课 之后 , 也 留给 学生更多的“ 余音袅袅” 。 引导学生 多一些课外活水 , 多一些 自主探
好的语文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充分打开 自己的过程。 这其 中, 学 索 , 多一些 延伸拓展 , 必将创设高远静美 、 摇曳生姿 、 多元开放 的理 生 的自主探索不可或缺 。 如何在教学 的多个时段内丰富 自己的“ 内 想 语 文 课 堂 。
环境 ” , 同时扩充 自己的“ 外环境 ” , 这除了作品本身 的内涵和魅力 的召唤外 , 在文本的细节处 自我建构 、 自我解读和 自我探索也更 为 参考文献 : 权 文芳. 古诗教学中的新思路.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 0 0 8 ( 1 9 ) .
重要 。例如 , 在《 蜀道难》 的学 习中, 可以设计 以下问题 : 作者简介 : 程丽 , 女, 生于 1 9 8 5 . 0 7 , 本科 , 山西省孝义市第三 中 ( 1 ) 你认为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从本诗 中能找到哪些佐证? 学, 研究方向 : 培养学生 自主学 习的能力。 ( 2 ) “ 蜀道之难 , 难于上青天 ” 在诗 中三次 出现 , 是不是简单 的 张冯萍 , 女, 生于 1 9 8 1 . 0 l , 本科 , 山西省孝义市第三 中学 , 研究 重复 , 为什 么? 方向: 诗歌鉴赏的语言表达能力。 S e e ki ng Be a u t y i n t he An c i e nt Chi ne s e Fo r e s t :“ S hu da o Na n”Te a c h i ng i n PEP
以下 是 三 位教 师在 执 教 本课 时 的 开场 白 : 了蜀道峥嵘 、 突兀 、 崎岖等奇丽惊险和磅礴气势 。 ( 1 ) 唐代诗评家殷瑶曾评价这首诗是“ 奇之又奇 , 自骚人 以还 , 3 . 仕途说 。郁贤皓在其《 李 白两 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辨 》 中认 在 寻 美 中 多 一 些课 外 活 水 人教版语文( 必修三 ) 第 四课 《 蜀道难》 , 是唐 代伟大诗人李 白
学科教学
新课 程 学 习 N E W C O U R S E S ’ S T U D Y
在古诗 的密林 中寻美
— —
人教版《 蜀道难》 教 学谈
程 丽 张冯萍
( 山西省孝义市第三 中学)

要: 在高 中古诗教 学中, 教 师要注重有创意、 有个性 、 有深度 的阅读, 要通过更 多佐 证或资料去触摸诗 人心 中的涟漪 , 通过 自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 在 寻 美 中多 一 点 拓展 延 伸
鲜有此体调” 。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 ?
为李 白首入长安遭受困顿蹭蹬 ,本诗是作者经历一番大幻灭 以后
( 2 ) “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 浪漫 主义大诗人总 谱出的血泪交织 的乐章。 是善用诸如“ 三千尺 ” “ 落九天” 这样的夸张手法 , 那么 , 《 蜀道难》 一 4 . 黑 暗现实说 。该诗 的主题应是 隐喻玄宗后期李林甫专权时 政治黑暗 、 仕途艰险的社会现实 。它正是唐帝 国由盛转衰的前夜 , 诗中有没有这样 的写法呢?找找看 , 认 真体会 。 ( 3 ) 杜甫说李 白“ 笔落惊风雨 , 诗成泣鬼神” , 《 蜀道难》 正是对 通过极力描写蜀道 的艰险 , 深刻地揭示出盛唐时代 的社会矛盾 , 表 杜甫此说 的最好诠释… … 达 自己的远见卓识和雄才大略。 好的教师不拘囿于教材 , 不固守于课堂 , 不局限于一时一事 , 5 . 多重寓 意说 。既是对友人 的劝 阻, 也是理想幻灭的抒发 , 既 总是在对 文本材料 的反复品味 、 揣摩和比较之后 , 选择那些能够补 是怀才不遇的隐喻 , 也是黑 暗现实 的讽喻…… 充于课堂的有价值 的课外资料。 或 比较作者的同类作 品, 或揣摩其 作为教师 , 不应该屏蔽课 堂的“ 不和谐音 ” 或者“ 杂音” , 而应该 他作家的同期作 品, 连接 古今 , 与古人对话 , 同世界对话 , 也许能创 在学生的多重解 读后 , 引导学生做 出正确的梳理 、 筛选和甄别。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