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8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冯翠
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单位:峄城区古邵镇曹庄小学姓名:冯翠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一、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定期召开座谈会。
学校或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在开学初就应该全面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清楚留守儿童的家庭住址,知道他们的家长在哪里打工,家庭情况如何,监护人的电话号码是多少……以便和家长沟通联系,教育时有的放矢。
长期与父母分离容易导致孩子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
因此,教师应提供给这些“问题学生”适当的宣泄空间,定期召开座谈会。
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梳理留守儿童的冷漠、自私、不合群的古怪性格。
小诺,是一个不善言语的留守儿童,有一次和同桌拌了几句嘴就用指甲抓破了同桌的脸。
经我了解,小诺说他同桌看不起她,她才打同桌的。
在班级座谈会上我引导她把想说的话说出来;鼓励、督促她把心里的苦闷、委屈倾诉在日记里。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导,小诺有了自己的朋友,成绩也逐渐提高了。
定期召开座谈会,给心理有问题的留守儿童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学生尽情谈自己的想法,对父母的思念、怨恨都可以在同龄人之间得到共鸣,并互相讨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二、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感恩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
如《只有一个地球》,可引导学生深入地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
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不再麻烦好妈妈》、《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
这样我们创设了一个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三、结合节日,开展感恩活动。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实践
一、引言留守儿童是我国农村地区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村儿童成为了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容易产生心理、行为和学习等方面的问题。
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加强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背景、实践措施和效果分析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背景1. 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感恩教育是指引导人们学会感恩、珍惜、回报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1)有助于培养留守儿童的健康心理。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
(2)有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
感恩教育可以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
(3)有助于改善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
感恩教育可以培养留守儿童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品质,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2. 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现状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存在以下问题:(1)家庭关爱缺失。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问题,影响感恩教育效果。
(2)学校教育不足。
部分学校对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缺乏系统的感恩教育课程和活动。
(3)社会关爱不足。
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高,缺乏对感恩教育的支持和投入。
三、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实践措施1. 家庭关爱(1)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
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让留守儿童与父母保持密切联系,传递亲情,增进感情。
(2)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组织专家为留守儿童家庭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父母提高教育水平,关注孩子的成长。
2. 学校教育(1)开设感恩教育课程。
将感恩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开展感恩主题班会、讲座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感恩意识。
(2)开展感恩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感恩。
3. 社会关爱(1)加强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2
二、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思考(一}留守儿童感恩教育面临的形势严峻,学校应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立足课堂,让课堂绽放光彩课堂是一个绚丽多彩的舞台,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主阵地。
教师应在课堂上为学生埋下感恩的种子,放飞感恩的思绪,将感恩教育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天在上课前让学生诵读一句感恩的名言,或一篇关于感恩的诗歌等,以荡涤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怀着感恩之情去学习,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教育,使感恩的种子得到充足的养分,迅速的生根发芽,结出累累硕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2.注重活动,践感恩之行感恩教育通过课堂内化于心,通过活动,彰显于外。
只有双管齐下,才能使感恩教育事半功倍,显示出勃勃生机。
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如:以“感谢捐资助学的爱心人士”为主题,在全校开展书信大赛;组织学生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DANCING WITHOUT MUSIC》等教育影片,要求学生书写心得体会;举办“我与凡卡做比较”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在“母亲节”时,为母亲亲手制作一份小礼物并献礼等。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强化认识,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自我展现兴趣。
3.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环境对教育的成功起着一定的制约或促进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德形成至关重要,我们要大力塑造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并将其内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有了良好的校园文化,学生就会把自己的行为与之进行比较,从而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服从阶段;其次,学生通过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达到认同的目的,就能自觉地杜绝一些不良习气,即认同阶段;最后,通过潜移默化,将校园文化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形成具有个性的良好品质,即内化阶段。
因此,要在校园内张贴有关感恩教育的标语,悬挂横幅,并设置专栏,将在各种活动中的优秀案例展示出来,在教室的墙壁上布置专栏,将学生的成果张贴其中,让墙壁说话,从而起到宣传、激励的作用。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策略浅析
的爱心传递 给别人 。 周末组织学生 去敬老院陪老人聊 天 , 为他
们表演节 目, 用 自己节省的零花钱 为他 们买礼物 , 将 感恩之情
置家务 , 让 孩子们感受到家庭 的重要性 , 孩子们 可 以在劳 动的 过程 中加深 与长辈之间的交流 和 动 ,也 能够 体会到家 长工
作 的艰辛与不易 , 这样才有利 于培 养留守 儿童 的知 恩 、 感恩 品 质。 在今后 的生活 中遇 到事情 时会 帮助别 人 , 得 到帮助 的时候
也会懂得感恩 。 二、 学校重点培养感恩意识
传递给 同样需要关 心的孤寡 老人 。 感恩是人 与人 之间爱的纽带 ,它 既是 一种传统的道德思 想, 也是 一种回馈社会的生活理念 , 更是人们 为人处世的重要 准则 。 感 恩教育在农村 留守儿童 的教 育中还涉及不多 , 中 , 还是在学校 里, 教 师都应该教 会学生懂得感恩 , 从身边的事情做起 , 一步一个脚 印踏实地 向
极 的表现 。 教 师 作 为 学 生 感 恩 教 育 的 主要 执 行 者 , 对 这 ~ 方 面
不能忽视 , 必须适时 、 适 当地对 留守 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 从家庭感恩教 育做起
美好 的情感需要 生动地表 达 , 教师要 学会鼓 励学生 通过
恰 当的形式来 对他人表达 感恩之情 , 特 殊 的节 日就是教 育学
苦型 、 颓废 型” 四种类 型 。 而 不管是哪一种 类型 的孩 子 , 他 们的 感恩意识都 是值 得我们关注 的。 守儿童感 恩意识 的缺 失是 由多种原 因造成的 , 可 能是 忽略 了家庭感 恩教育 的培养 , 也可 能是学校没能 正确地进行疏导 。 此外 , 还有很 大一部分原 因即 是整个社会都将 注意力集 中到 了剥留守儿童单 方面 的关爱 当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感恩教育的建议: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感恩元素,如《慈母情深》等课文描绘了父母对子女的深情厚爱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教材资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感恩之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
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感恩教育相关的情境,如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感恩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经历过的感恩瞬间,从而增强他们的感恩情感。
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活动:教师可以利用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学生开展感恩主题的活动,如制作感恩卡片、写感恩信、进行感恩演讲等。
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将感恩之情付诸实践,培养他们的感恩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除了具体的感恩行为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感激他人的付出和帮助,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双方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同时,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的感恩教育活动,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以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和支持。
通过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创设感恩教育的情境、结合节日和纪念日开展感恩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以及家校合作共同推进感恩教育等措施,可以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受到感恩教育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是一个关于如何培养农村留守儿童感恩心态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研究课题。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那些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而被迫留在农村的儿童。
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照顾,留守儿童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研究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感恩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农村环境中,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留守儿童容易受到各种外界消极影响的影响,例如攀比心态和消极情绪。
通过感恩教育,留守儿童能够从小认识到生活的美好和人们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从而培养出正确的价值观。
感恩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寂寞和无助。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从内心感激那些关心和帮助他们的人,从而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和坚强。
感恩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更好地融入社会。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会遭受来自同龄人的排挤和孤立,缺乏社交能力。
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感谢和关爱他人,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好地融入社会。
感恩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学会分享与回报。
由于父母的离开,留守儿童经常经历生活困难,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财物和资源产生重视和保护的心态。
通过感恩教育,他们可以学会分享自己的东西和时间,回报那些关心和帮助他们的人,从而培养出乐于助人的品质。
要实施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的研究,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
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亲身体验到他人的帮助和关心。
组织一次爱心活动,让留守儿童为社区老人做一次简单的义务劳动。
可以通过课堂教育,向留守儿童传授感恩的知识和道德,培养他们的感恩心态。
需要重视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和支持。
在进行感恩教育的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关怀,提供他们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这可以通过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或开设家庭教育培训班等方式实现。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学会分享与回报。
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047Email :jiaoyuluntan@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留守儿童群体不断庞大,我校709名学生中就有351名是留守儿童。
因此,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重。
我近年来的观察发现:一些留守儿童感恩知识的缺陷较为严重。
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一些留守儿童的心目中大打折扣,甚至淡薄到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处处以“我”为中心。
所以,我认为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已急不可待。
古语曰:“人之初,性本善。
”面对留守儿童的种种人格缺陷,我从“感恩教育”入手,重塑他们的人格。
下面是我在教育过程的一些体会:一、学会“知恩” 留守儿童失去的东西太多,因为父母不在身边,代理家长会比较溺爱他们。
家长虽然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却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我们对留守儿童施了恩,还应该让他们知恩,让他们在知恩中改变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从开展感恩教育系列活动开始,召开“留守儿童”班会,如:以“父母为我们做了什么和我又为父母做了什么”为主题展开热烈讨论。
在会议上,我以我们班魏宁同学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被寄养在外婆家为事例,通过正面引导,帮助他们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辛以及监护人的精心呵护。
以写作文和给外地父母写一封信的形式,让他们把自己对父母的爱与思念表达出来,同时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使他们对家庭、学校和亲人充满归属感、依赖感。
在品德课上我也经常对孩子们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理解父爱母爱的伟大。
明白自己做事要对得起在外挣钱供他们读书的父母,对得爷爷奶奶,对得起关心他们的老师。
二、 学会感恩 我们让孩子知恩,目的就在于感恩。
首先要帮助孩子们在心中培植一种感恩的思想,其次是让他们学会“感恩”,让他们了解到心中不仅要有自己,还要有他人,让他们心中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善待他人,善待生活。
我以经典文化颂读为载体,组织浅谈如何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乔贤镇中心学校 韦 先学生读三字经、弟子规,并定期开展读书心得汇报活动,如 “演讲比赛”和制作“感恩贺卡”等等。
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任朝胜针对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怎样对留守儿童进行了感恩教育,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及措施:营造感恩的班级文化和气氛,把感恩教育作为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来呈现,如关于“孝”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感恩为主题的黑板报、写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等,使学生无时不受到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具体做法如下:1、感恩临时监护人。
留守儿童一般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作临时监护人。
这些老人辛苦一辈子好不容易把孩子拉扯大,本应尽享天年。
但为了孩子的长远利益,还得承担起对孙辈的监护和教育的重任,既要照看孩子,又要种责任田,还要处理家庭琐事,可以说是身心疲惫。
尽管如此,他们仍毫不保留地把爱献给了孙辈。
作为留守儿童,要能感受到祖辈们对自己的爱,要感谢祖辈们为此而作出的牺牲。
2、感恩父母。
调查表明:外出打工农民最大的愿望不仅是能赚更多的钱,更希望子女进城入学,受更好的教育,更有出息,而将子女留在家乡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诚然,多数在外务工的父母亲和天下父母的心是一样的,都渴望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不得不忍痛割受,背井离乡,外出务工。
一方面他们承受着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又饱受着思念的煎熬。
他们这么辛苦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改善家里的经济条件,为了赡养老人,为了养育子女。
作为留守儿童,要理解父母的艰辛,感谢父母为家庭所作出的牺牲,而不要认为他们是丢下孩子不管而只顾自己在外享清福。
3、感恩学校。
留守儿童大多数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付出了很多努力。
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设立了联系卡制度、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还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留守儿童与教师同学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教师和同学们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4、感恩社会。
留守儿童要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自己的关爱,因为社会各界的通力合作,为他们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各地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孩子的问题,他们协同教育主管部门,积极探索新的办学形式。
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
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有效策略作为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重要一环,感恩教育在农村小学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小学学生接触的生活环境相对简朴,因此,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生活的不易,培养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恩之情。
为了有效地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以下是几个策略供参考:首先,建立感恩教育的理念。
校长和教师应具备正确的感恩理念,并将其融入到学校的教育理念中。
他们要自己身体力行,树立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感恩。
同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在课堂上和日常教育活动中穿插感恩元素,引导学生培养感恩之心。
其次,将感恩教育与课程融合。
感恩教育可以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学知识背后的贡献者,如教育者、科学家、工人等。
同时,可以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收获和努力的意义,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第三,进行感恩主题教育活动。
开展集体感恩日、感恩礼仪培训、感恩大赛等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对父母、老师、朋友等的感恩之情。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写感恩信、亲手制作礼物等方式向他们表示感激,并帮助学生意识到感恩的力量和重要性。
第四,与社区、家庭合作。
学校可以与社区合作,开展与感恩相关的社区服务活动,如为社区的老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让学生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意义。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父母参与感恩教育活动,组织家庭感恩夜、亲子感恩营等,让家长们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思考感恩的重要性。
最后,评估感恩教育的效果。
学校可以定期进行感恩教育的评估和改进,了解教育活动的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教育的研讨会、进行经验交流等方式,让教师们相互学习和分享感恩教育的经验。
总之,农村小学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价值观和道德意识的有效策略。
通过建立感恩教育的理念、融入课程、开展活动、与社区、家庭合作以及评估改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活的不易,培养他们对他人和社会的感恩之情,提升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人们对于他人、对于生活所怀有的一种感激之情。
在当今社会,感恩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它对于培养孩子们健康成长、健全人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小学生的感恩情怀培养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因为农村孩子们往往生活环境相对简单,缺乏物质上的丰富,需要通过感恩教育来塑造积极健康的心态。
那么,如何在农村小学中培养孩子们的感恩情怀呢?下面,我们将就此话题展开一些讨论。
一、引导感恩的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对于感恩情怀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农村,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孩子们往往接触不到高档的玩具、衣物等物质产品,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学会感恩。
家长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微之处来引导孩子们感恩,比如帮助父母做家务、照顾弟弟妹妹、节约用水用电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的重要方法。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感恩情感的第一课堂,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们的感恩情怀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树立感恩榜样在农村小学中,教师是对学生影响最大的人群之一。
教师在校园中树立感恩榜样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时刻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感恩的重要性。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校教育实践,邀请一些来自农村的优秀人士来为学生们讲述自己的感恩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
通过树立感恩榜样,可以在学生身上激发他们的感恩情怀,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懂得感恩,体会感恩,培养出一颗感恩的心。
三、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农村小学中,开展一些感恩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组织学生们到孤寡老人家中去看望、慰问,或者到贫困地区去捐助一些爱心物品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感恩情怀的教育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亲身体验到感恩的美好,感受到帮助他人、关爱他人的价值和意义,从而培养出健康积极的感恩情怀。
四、加强思想教育在农村小学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也是培养感恩情怀的重要途径。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感恩教育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离婚等原因,留在家乡由亲戚或祖辈抚养的儿童。
他们面临着来自亲情、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种种困难。
而感恩教育则是一种教育理念,旨在引导孩子从心底感恩父母、感恩社会、感恩生活。
如何通过感恩教育帮助留守儿童缓解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发展困境,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感恩父母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最根本的问题即为缺乏亲情关爱。
家长长时间不在家,无法为孩子提供生活和学习方面上的指导和支持,这使得孩子的成长既很孤独、又很困难。
因此,在感恩教育中,我们首先要引导孩子认识到父母的重要性,并在感恩的基础上尝试体会父母的付出和爱。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方法:1. 引导孩子去记录每天的成长历程,回忆自己与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尝试通过文字、图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 引导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及其付出,并帮助他们意识到,父母为了能让自己有更好的未来,不得不离家外出打工,这也就为家庭提供了稳定的经济来源。
3. 利用表扬的力量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让他们在自信的前提下,更加感恩父母给予的爱与关怀。
二、感恩社会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环境的特殊性,与普通儿童相比,更容易感受到社会的不公。
因而,通过感恩教育,让留守儿童认识到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并从中得到启示和支持,有助于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增加其自我价值的意识。
1. 带领孩子一起参与社区或学校的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帮助,体验到参与其中的乐趣。
2. 让孩子了解一些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这些故事体现了人们之间的真情实感,有助于引导孩子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关怀,更好地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和作用。
3. 教育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及时求助于老师、朋友、大人等,这样不仅有助于解决困难,也有助于培养他们在人群之间的沟通能力。
三、感恩生活由于生长环境相对贫困,留守儿童可能会陷入自卑情绪,从而导致成长的困难。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农村小学生是社会中最脆弱的群体之一,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城市孩子有着巨大的差距,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是十分重要的。
下文将从多方面入手,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策略。
家庭教育是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关键。
在农村,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给孩子们树立榜样。
他们应该教育孩子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心怀感恩之情,教给孩子知足常乐,珍惜所拥有的一切。
父母也可以通过家庭活动,如一起种地、一起做家务等,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感恩精神。
学校教育对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至关重要。
学校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地方,承担着教育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育、组织感恩教育活动等途径培养学生的感恩心理。
他们可以向学生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如何来之不易的;举办一些志愿者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安排农村学生互访交流,让他们互相了解并学会珍惜。
社会教育也可以为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提供帮助。
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可以通过社会实践、社区参与等方式拓宽农村小学生的视野,增加他们对社会的认知和理解。
学生们可以参观城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地,了解到城市生活的不易;可以参加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如为老人送温暖、为留守儿童捐赠物品等,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这样的经历能够让农村小学生更加感悟到他们所拥有的一切,并培养出感恩他人的情感。
媒体也是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重要渠道。
媒体是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正能量的影视作品、慈善活动的报道等渠道,传递感恩的理念。
农村小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了解到社会中的不平等,了解到有些人生活的困难和贫困。
这样的了解能够帮助他们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并培养出感恩之心。
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和媒体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让农村小学生在各种环境下都能明白自己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懂得感恩他人,才能让他们更加快乐地成长。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在当今社会,感恩教育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尤其是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感恩情怀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农村小学生成长环境中,他们往往面临着物质条件不足、学习资源匮乏等问题,这些困难也使他们更需要感恩教育的引导。
如何在农村小学生中培养感恩情怀,成为了各方面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讨论在农村小学生中培养感恩情怀的策略,以期能够在感恩教育中有所启发。
一、培养爱心和关怀意识在农村小学生中培养感恩情怀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关怀意识。
爱心是感恩的源泉,只有懂得去关心他人,才能体会到被爱的幸福和快乐。
针对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一些关爱行动,比如到村里的孤寡老人家中去看望,或者到附近的农田里帮助父母干活。
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让他们了解到他人的困境和需要,还能激发他们内心的爱心和关怀意识。
学校和家长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观摩节目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关怀意识,让他们明白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老师和家长也要多加关心关爱学生,给予他们关注和支持,让他们在关怀中体会到感恩的心情。
二、关注家庭教育农村小学生的家庭环境对于感恩情怀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注家庭教育是培养感恩情怀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引导他们懂得感恩。
尤其是在农村家庭中,由于物质条件的相对欠缺,家长更需要通过教育和引导来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
在农村家庭中,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引导孩子学会感恩。
比如在吃饭的时候,要教会孩子珍惜食物,不浪费粮食;在农村家庭里,孩子可以参与到种田、养鸡等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辛苦和收获的甜美,从而懂得感恩父母的辛勤劳动。
家长也可以通过给孩子讲述感恩的故事、教育孩子感恩的重要性等方式来关注家庭教育,让孩子从小就懂得感恩。
三、引导多角度的感恩在农村小学生中培养感恩情怀,还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感恩,不仅仅是对家庭和周围的人,还要懂得感恩社会和国家。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是当前教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农村小学生生活环境相对困苦,学习资源有限,容易陷入消极情绪,缺乏对生活、师长、父母和社会的感恩之情。
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几种有效的培养策略。
家庭教育是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基础。
农村家庭教育要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习惯。
家长可以借助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灌输孩子们感恩的理念,如教育他们对家人的付出表示感谢,教育他们学会珍惜每一餐饭,教育他们理解父母的心情和付出等等。
通过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养成感恩的习惯,将感恩之情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
学校教育是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活动组织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学校可以设置相关的课程,如道德与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他们所受到的恩惠是多么的重要。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感恩主题的班级活动,如感恩母亲节、感恩教师节等,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社会教育是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重要环节。
农村小学生一般缺乏接触外界的机会,很难了解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组织参观、实践等形式,让学生走出农村,了解到社会对他们的扶持和帮助。
也可以通过社会教育让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捐款、献爱心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培养他们的感恩情怀。
教师的示范行为对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作为学生的楷模和指导者,他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教师要具备感恩之心,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传身教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感恩的故事、引导学生做感恩日记等方式,让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学会感恩。
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工作。
通过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教师的示范行为等多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和情感。
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农村小学生的感恩情怀定能够得到积极的培养和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是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普遍存在着功利主义思想、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很容易让孩子们失去对生活中的一切恩情的感知与珍惜。
而农村小学生由于成长环境的特殊性,更需要加强感恩教育,提高他们的感恩情怀和人文素养。
本文将就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的策略进行浅谈。
要通过课堂教学加强感恩教育。
教师可以在生活常识、社会实践等方面进行布置作业和安排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所受到的恩惠,从而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可以在课堂上介绍一些感人的故事或现实案例,让学生通过这些故事和案例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恩情,从而激发出感恩的情感。
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走进社区、接触社会,亲身体验他人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恩情的认知和理解。
要注重与家庭的互动和沟通。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培养感恩情怀的任务主要由家长来完成。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引导他们关注他人对自己的恩情,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家长还可以利用一些亲子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感恩情怀,比如带孩子去看望老人、关心患病的邻居,让孩子从小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
家庭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明白他人的恩情是无私的付出,而且不应该抱有索求回报的心态,培养他们真正懂得感恩、懂得回报的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一些感恩教育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加深对感恩的认识。
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为老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准备感恩礼物或者写感谢信,让他们亲自体验到感恩的喜悦和满足。
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感恩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园,服务社会,帮助他人,让他们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来体会他人的恩情,从而真正懂得感恩。
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农村小学生提供有效的感恩示范。
学校可以邀请一些爱心人士或者社会事业单位来开展感恩主题的讲座或者活动,让学生从那些具有感恩情怀的人身上学习,受到他们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培养策略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物质充裕、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感恩情怀显得尤为重要,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自我修养,增强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下面,将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来探讨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策略。
家庭是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第一环节,家长是孩子最早接触到的人,也是他们学习感恩的榜样。
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感恩的重要性。
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参观贫困山区,了解农村生活的艰辛,让孩子能够亲眼见到不幸的一面,从而引起他们对幸福生活的重视和感恩的情感。
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劳动,亲身体验家务劳动的辛苦,培养他们珍惜劳动成果、感恩父母和他人的意识。
学校教育在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感恩主题的教育活动,如感恩日、感恩周等,提高孩子对感恩的认识和理解。
学校还可以组织孩子参观社会公益机构,了解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和他人的无私奉献,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可以通过讲授优秀人物事迹、感恩故事等方式,引导孩子感受他人的关爱和付出,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社会教育在培养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社区组织、媒体等渠道,向孩子传递感恩的理念和价值观。
社区组织可以定期组织义务劳动活动,让孩子亲身参与感受社会的温暖和互助精神。
媒体可以通过栏目、节目等形式,宣传感恩的重要性和意义。
社会教育还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培训机会,培养孩子的社会公德和道德情操。
农村小学生感恩情怀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过程,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
家长要以身作则,学校要设置相关的教育活动,社会要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共同塑造孩子的感恩情怀。
通过这些培养策略的实施,相信农村小学生的感恩情怀会不断提高,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
课堂内外如何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感恩教育陆芳丽(广西省南宁市上林县白圩镇狮螺小学,广西南宁530507)摘要: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村生活质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很多孩子在生活中的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一些孩子不知道体恤父母,感恩老师,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对学习和生活也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语文的学科优势,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与感恩教育有关的资源,在语文教学中深入开展感恩教育,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感恩教育;对策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认识到了在感恩教育渗透的重要性,但是以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仍然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涉及面非常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将感恩教育渗透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教学方式下,感恩意识才能进一步深入到学生的心目中,才能够使农村小学生的感恩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很多感恩教育的内容,作为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些资源的重要性,按照不同的种类和题材,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进行感恩教育。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到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面五星红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圆明园的毁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一些有关爱国主题题材的文章,教师可以在这些文章的教学过程中让着重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以及祖国的盛衰历史,激发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让小学生初步建立感恩祖国的意识;除此之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还会涉及到很多与父母、老师有关的文章和内容,教师同样可以以此为契机,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感恩教育的相关内容,逐渐培养小学生的感恩观念和感恩意识,这对于小学生的情感健全以及素质的全面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浅析如何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浅析如何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发布时间:2021-09-22T08:03:36.432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8月总第387期作者:莫小玲[导读] 感恩教育是增强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当今社会一项必须而又紧迫的任务。
封开县金装镇中心小学广东肇庆526532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其中孩子所表现出来最严重的是感恩思想的缺失,缺失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父母不在身体,缺少家庭感恩教育的培养;可能是由于学校没有进行正确的引导造成的。
除此之外,社会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单方面的关爱中,没有对留守儿童得到单方面的关爱之后会有怎样的反应没有给予关注。
因此,在农村教育中,班主任要以感恩教育作为一个突破口,合理运用方式方法,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
关键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感恩教育是增强留守儿童感恩意识的培养,是当今社会一项必须而又紧迫的任务。
如今,感恩教育已然成为农村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班级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阵地,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也要不容忽视的。
班主任要合理运用各种主体班会或者其他形式将感恩教育很好的融入其中,促进留守儿童更加健康的成长。
一、当前留守儿童现状根据全国妇联2021年5月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
在过去5年的时间里,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增加了约242万人。
他们与父母长期分离,只能够与其他亲人住在一起,导致了留守儿童对于与父母之间、亲人之间的感情淡漠。
而近年来,社会上也发生过由于留守儿童的偏激行为所造成的惨案。
因此,要求家长、学校和社会要重视并针对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
二、对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1.培养留守儿童健全的人格。
感恩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
感恩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学会让孩子正确面对负面情绪,懂得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来之不易,并且要学会对给予自己拥有的一切的人心存尊敬和感激,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健康的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
作者:韦琼
来源:《新课程·小学》2018年第05期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日渐淡漠,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感恩教育迫在眉睫。
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就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留守儿童如何开展感恩教育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本文作者所在的地区是国家级贫困县,所在的乡村小学共6个年级10个班436人,多半学生是留守儿童。
由于长期缺少父母亲情的关爱和完整的家庭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的感恩言行不尽如人意,感恩意识日渐冷漠,令人担忧。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感恩教育的主阵地,如何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感恩素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对留守儿童开展感恩教育?笔者结合20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挖掘教材内涵,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的前提是让留守儿童知“恩”、懂“恩”,明白“感谢谁的恩”“感谢什么恩”。
小学语文教材中蕴涵着大量有关对父母、对祖国、对社会、对自然的感恩教育素材。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蕴含在课内感恩教育素材,在对文章中关键字、词、句的解析中,对留守儿童潜移默化渗透感恩教育。
《师恩难忘》就是我们实施感恩教育的极好素材。
师恩难忘?那是因为老师对学生有恩。
所以我从“恩”入手,一开始就设置疑问,究竟什么是“恩”?“恩”在哪里?师恩为什么那么难忘呢?仅仅是讲故事?经过反复研读和讨论,最后让学生知道:“难忘”有两个层次:第一是田老师四年里讲了上千个引人入胜的故事;第二是田老师在作者“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
而这也正是“恩”之所在!听到这里,学生豁然大悟,怪不得作者对田老师如此充满感激,对这份师恩如此难以忘怀,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作者刘海棠对田老师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随后,让学生反复有感情地朗读该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用心感受文中的文字美、情感美。
通过领读、集体读、个人读,孩子们慢慢读出了节奏,读出了文中味,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尊敬和感激之情,潜移默化受到文章情感的熏陶,在心灵深处与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二、创设教学情境,体验感恩情怀
没有情感体验的感恩教育是肤浅的,难以刻骨铭心。
教师应紧扣课文主题,精心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唤起留守儿童如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触发其内心情感,激发其情感升华并固化为感恩的行动。
如,《七律·长征》虽短短8句话、56个字,其中却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饱含中国共产党人乐观主义的万般豪情壮志。
由于“长征”这一历史事件距今80多年,学生没有亲身体验,除了偶尔看过几集电视剧,对长征的产生原因、深远意义和具体经过缺乏了解,而且文章内容是以诗词的形式表现的,课堂上仅靠老师的口头讲解,学生很难准确理解诗中的思想情感。
如今,关于红军长征题材的电影、电视和研究资料非常丰富,在讲解时,我截取了《飞夺泸定桥》《大渡河》《长征》等影视片段,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有情有景地呈现出当年英勇的红军战士无数次击溃敌军的围追堵截,一路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最后胜利到达陕北的历史场景,将孩子们带入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唤醒孩子们的生活和情感体验,从中深刻体会红军战士在长征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激发起留守儿童强烈的爱国热情,感恩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感恩这个幸福的伟大时代,感恩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
三、开展实践活动,培养感恩情感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组织留守儿童开展故事会、朗诵会、古诗文背诵比赛等活动,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喜闻乐见的活动中,让留守儿童润物无声地感受到来自心灵的滋润,懂得知恩于心、感恩于行。
我班有46名学生,其中有32名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节前夕,为了让留守儿童体验成长快乐,更体验到未来的责任,我们举办了集体过十周岁生日活动。
同学们一起点燃蜡烛,闭上双眼,默默许下自己的美好愿望,一起唱《生日快乐》、吹蜡烛、吃蛋糕,笑着、乐着,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海洋里。
老师利用手机微信,让孩子们和远在他乡辛苦打工的爸爸、妈妈视频通话,接受爸爸、妈妈的真心祝福,暖暖的亲情让全班师生感动落泪,浓浓的亲情在孩子们的心中流淌。
一位女生在课后的作文中写道:“妈妈在外打工很辛苦,还记得我的生日,妈妈心里是想我的、爱我的!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向来沉默寡语的男孩也在作文中敞开了自己的心扉:“今天,一起过了十岁生日,我们被老师宠着,被同学们的爱包裹着,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欢喜!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的关怀。
”有人写道:“妈妈,您的儿子十岁了,是个小男子汉了,您放心,今后,我在家一定做个听话的乖孩子,好好学习、不断进步!”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元素,通过有效方法和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引导留守儿童学会知恩、感恩、报恩,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语文课堂教学盛开感恩之花。
参考文献:
[1]胡丹丹.让语文教学盛开感恩之花:小议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J].课文语文,2016(19):138.
[2]刘敏华.由浅入深,解读人物形象:《师恩难忘》教学心得[J].新课程学习,2014(3):37.
编辑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