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查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基础性临床检验技术,它主要通过对血液成分和性质的检测,为临床医生提供血液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在本文中,我们将从血液检验的意义、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结果解读等方面,详细介绍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
一、血液检验的意义血液检验是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包括血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以及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形态学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血液病变情况,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二、血液检验的项目血液检验项目包括血常规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血型鉴定和免疫血清学检查。
其中,血常规检查是最常见的血液检查项目,它可以反映出血液成分和性质的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检测血液凝固机制的异常,血型鉴定可以确定患者的血型,免疫血清学检查可以检测与免疫系统相关的指标。
三、血液检验的方法1. 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形态学检查,包括白细胞分类、红细胞形态、血小板形态等。
2.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PT、APTT、FIB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凝血因子检测、纤溶酶原检测等。
3. 血型鉴定:血型鉴定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ABO血型、Rh血型等指标。
4. 免疫血清学检查:免疫血清学检查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然后将血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
常规检查项目包括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血型抗体等指标。
四、血液检验的结果解读血液检验结果的解读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
如果血常规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增高,可能表明患者有感染或炎症等疾病。
血液学一般检查
同HiCN法,不用剧毒试剂
不便于自动检测、氯化血红素纯度 达不到标准
准确度和精密度高,试剂毒性低 HbCO转化慢
溶血活力强,但不破坏白细胞, 精密度和准确性低 适合自动化分析
32
质量控制
1. 血标本:血清浊度增高可导致假阳性,如脂血
2.采血部位
3.方法:操作要准确
4.器材:仪器要校正
72
作为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
贫血分类 正细胞贫血
MCV 正常
大细胞贫血
增高
单纯小细胞贫血 减低
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减低
MCH 正常
增高 减低 减低
MCHC 贫血
正常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 失血性贫血、某些溶贫
正常 正常 减低
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 用不良的贫血
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 病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及铁利用不 良贫血,慢性失血性贫 血
58
(2)豪焦小体(H-J’s body):成熟红细胞或幼红细 胞的胞质内含有一个或多个直径为l~2μ m的暗紫红 色圆形小体。可见于巨幼细胞贫、血脾切除术后、 无脾症、脾萎缩、脾功能低下、红白血病和某些贫 血患者。
59
(3)卡波环(Cabotring):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的紫 红色细线圈状结构,呈环形或8字形。 可见于白血 病、巨细胞性贫血、增生性贫血、铅中毒或脾切除 后。
红细胞生成障碍、 造血原料缺乏和利用 障碍、红细胞破坏过 多和失血等
(2)红细胞增多
1)原发性红细胞增多 2年:男性(4~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 (6.0~7.0)×1012/L
20
医学决定水平
指该项目结果如高 于或低于某一个值时 就应该采取一定的措 施,为患者处理起提 供依据的作用。
血液一般检查
6.红细胞检查 –各种参数
(二)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对同一血液标本同时测定的RBC、HGB 、Hct三项测得值 经计算可得出RBC的三项平均值参数(如下表所示)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MCV MCH MCHC (平均RBC容积) (平均RBC的HGB量)(平均RBC的HGB浓度) 概 念 平均每个红细胞的 平均每个红细胞内含 平均每升红细胞所含 体积(fl) 血红蛋白量(pg) 血红蛋白浓度(g/L) 参考值 80~100 fl 26~32pg 310 ~ 350 g/L (31% ~ 35%)
【RBC基础理论】人体每小时要制造约5亿新红细胞。 1. RBC来源、生成、寿命和衰亡
珠蛋白 参与再造血 衰亡红细胞 铁 胆色素 参与胆红素代谢
EPO
红细胞的组要功能是通过HB实现的。RBC有交换和携带气体的功能。 HB:是微红色胶体样的呼吸载体 1. HB组成 = 珠蛋白(1分子) + 亚铁血红素(4分子) 2. RBC及HB生成调节的有关因素(重点了解) ■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肾脏和肝脏分泌的激素样物质 ■ 激素(睾丸酮)--男性比女性多 ■ 维生素B12 (VB12) 及叶酸—影响细胞分裂 ■ 铁(Fe ) ■ RBC自身调节
3.红细胞检查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临床意义)
■ 临床意义 RBC、HGB、Hct 三项指标对贫血的有无、程度、形态学分类等诊断有重要意义 1.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生理性↓: 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及妊娠中晚期 病理性↓: (1)红细胞生成不足 骨髓造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RBC及HB生成减少(缺铁贫及铁利用障碍的铁粒幼贫血) RBC分化成熟障碍(缺VB12及叶酸—DNA合成障碍) (2)红细胞破坏过多(各种溶血性贫血等) (3)红细胞丢失过多(失血性贫血,消化性溃疡,痔疮)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血液学知识点一、血液学概述血液学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血液的形态学、生理学和病理学变化,以及与其相关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学检验技术是血液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获得有关血液成分、功能及病理变化的重要信息。
二、血细胞计数与分类血液中的主要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细胞计数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基本的项目之一,通过计算单位体积内血细胞的数量,可以判断血细胞的增减情况。
血细胞分类则是根据细胞的形态和功能特点,将白细胞分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不同类型。
三、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常用的项目之一,包括血红蛋白测定、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映贫血程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可以用于判断贫血类型;白细胞计数可以辅助诊断感染和炎症等疾病;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的异常。
四、血液凝固功能检查血液凝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项目。
这些项目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正常与否,对于判断出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五、血型与免疫检测血型与免疫检测主要包括ABO血型、Rh血型、免疫球蛋白测定、自身抗体检测等项目。
ABO血型和Rh血型是判断输血安全和妊娠期间防止溶血反应的重要指标;免疫球蛋白测定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自身抗体检测可以辅助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
六、造血功能检查造血功能检查主要包括骨髓象、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电泳等项目。
骨髓象可以评估骨髓中造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对于骨髓异常和造血功能障碍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网织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骨髓中红细胞生成的活跃程度;血红蛋白电泳可以判断血红蛋白异常和地中海贫血等遗传性疾病。
七、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血液肿瘤标志物检测主要针对血液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常见的标志物包括白细胞酯酶(WBC-esterase)、酸性磷酸酶(ACP)、髓过氧化物酶(MPO)等。
血液学检验(专科)
42
中性中幼粒(肾型)
43
中性晚幼粒
直径10-16μm,胞核占细胞的1/2以下,胞核 肾型,有凹陷,凹陷度小于假设圆形核的1/2。
44
45
中性杆状核
直径10-13μm,胞核如杆状、带状,胞核之凹 陷度大于假设圆核的1/2,染色质凝固块状。
46
47
中性分叶核
直径10-13μm,核呈分叶状,叶与叶之间有一 丝相连或完全断开, 中性粒细胞的核分为2-5叶
34
中性颗粒 中幼粒 晚幼粒 杆状核 分叶核
原始粒细胞
原粒I型:
1.细胞核圆居中或稍偏 2.染色质细致 3.核仁明显
淡紫红色细颗粒网状,均匀 平坦,无浓聚。 淡兰色小核仁3-5个,外 凸
4.胞浆中无颗粒
5.胞体圆形或椭圆行
淡蓝色,量少 。
直径12—20μm
35
36
原粒II型: 在I型基础上 胞浆有少数 细小颗粒 (无具体标准) 但无Golgi区
57
58
早幼红细胞
圆形,直径15---18μm 核圆形,略偏位,染色质开始凝聚,核仁消失或 不明显。 胞浆量增多,蓝色,核周明亮淡染区,无颗粒。 0.92-0.41%
59
60
中幼红细胞
胞体圆形,直径8—18μm 核圆形,居中,或偏位,染色质凝聚小块直至碎 墨块状,核周边出现透亮的缝隙。 核、浆各占半,浆灰兰色,淡兰色,嗜多色性 (碱性核糖体与橙红色血红蛋白混合所致)。 7.41-1.91%
37
早幼粒
1.核有偏位, 2.Golgi区发育 (核附近有 淡染区), 3.染色质聚集, 颗粒增多 4.胞体较原始细胞大
胞浆稍多 5.核仁1-4个或消失 占1.57±0.6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血液是人体生命活动中至关重要的液体之一,通过血液检查可以获取许多有关人体健康状况的信息。
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是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专业,本文将介绍临床血液学的基本概念、血液检查项目及其意义,以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一、临床血液学概述临床血液学是研究血液有关疾病、功能障碍以及治疗等问题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对血细胞、血浆及其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以及对血液形态学变化进行观察和研究。
临床血液学的发展使得临床医生能够通过血液检查结果来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
二、血液检查项目及其意义1. 血细胞计数血细胞计数是血液检查中最常见的项目之一,它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通过血细胞计数可以获得患者血液细胞类型和数量的信息,从而判断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出血等问题。
2.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重要成分,它携带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组织,同时也将二氧化碳带回肺部进行排出。
通过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患者贫血的程度,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3. 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碎片,起着止血和凝血的重要作用。
血小板计数及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从而判断是否存在出血病变或凝血功能异常。
4.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可以获得血液中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和比例,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感染、免疫系统疾病或其他炎症反应。
5.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血液生化指标检测常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等项目,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代谢状况、器官功能以及某些疾病的发展情况。
三、临床应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查在临床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诊断与鉴别诊断血液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例如,在感染性疾病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可以帮助判断炎症程度和感染程度;在血液肿瘤中,血液中的异常细胞计数和形态学可以帮助判断肿瘤类型和严重程度。
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
血液学检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项不是全血细胞计数(CBC)的常规项目?A. 白细胞计数B. 红细胞计数C. 血小板计数D. 血糖水平答案:D2. 血红蛋白(Hb)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是多少?A. 70-100 g/LB. 110-160 g/LC. 170-200 g/LD. 210-250 g/L答案:B3. 以下哪项是血小板减少症的常见原因?A. 缺铁性贫血B.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 维生素B12缺乏D. 溶血性贫血答案:B4. 骨髓穿刺检查主要用于诊断以下哪种疾病?A. 糖尿病B. 甲状腺功能亢进C. 白血病D. 高血压答案:C5. 以下哪项是红细胞沉降率(ESR)增高的常见原因?A. 贫血B. 脱水C. 低蛋白血症D. 甲状腺功能减退答案:A二、填空题6. 血常规检查中,_________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的指标。
答案:红细胞平均体积(MCV)7. 血常规检查中,_________是反映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含量的指标。
答案: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8. 血常规检查中,_________是反映红细胞分布宽度的指标。
答案:红细胞分布宽度(RDW)9. 血常规检查中,_________是反映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指标。
答案: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10. 血常规检查中,_________是反映白细胞分类的指标。
答案:白细胞分类计数(WBC differential count)三、简答题11. 请简述血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
答案:血常规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患者的血液状况,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和形态,以及血红蛋白的含量,从而帮助诊断贫血、感染、炎症、凝血障碍等血液疾病。
12. 请简述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症。
答案:骨髓穿刺检查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某些遗传性血液疾病、不明原因的全血细胞减少症等。
四、论述题13. 论述血红蛋白减少的可能原因及其临床意义。
血液学检验重点
血液学检验重点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过检验血液样本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用于诊断、监测和评估疾病的状态。
血液学检验包括血细胞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和凝血功能检测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针对血液学检验的一些重点进行探讨和解析。
一、血细胞分析血细胞分析是血液学检验中最常见的一部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计数、形态学评估以及相关功能测试。
其中,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是评估贫血的关键指标。
白细胞计数与分类可以反映炎症、感染和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而血小板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和血小板分布宽度是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的指标。
二、血液生化指标血液生化指标是通过测定血浆或血清中的各种生化参数来评估机体的代谢功能和器官状态。
常见的血液生化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心肌酶谱、电解质和血糖等。
这些指标的异常可以提示肝炎、肾病、心肌损伤以及糖尿病等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例如,AST和ALT是常用的评估肝功能的指标,血尿素氮和肌酐则是评估肾功能的关键指标。
三、凝血功能检测凝血功能检测是评估机体出血和凝血功能的一种方法。
常见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判断出血和凝血异常的类型和原因。
例如,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凝血因子缺乏,而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增高可能与抗凝药物治疗相关。
四、其他血液学检验指标除了上述三个方面的检测,血液学检验还涉及其他一些指标的评估。
例如,C-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指标,血沉是评估非特异性炎症和感染的指标,血气分析可以评估氧合和酸碱平衡情况。
这些指标能提供更多关于疾病状态和机体功能的信息,对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总结起来,血液学检验涵盖了血细胞分析、血液生化指标、凝血功能检测和其他相关指标的评估。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依据。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血液学检验结果仅作为一个辅助诊断依据,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血液学检测指标
血液学检测指标人体的血液学检测指标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各项指标,可以了解到身体的器官功能、营养状况、炎症反应、免疫状态等方面的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的血液学检测指标。
1. 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血液中的一种蛋白质,负责携带氧气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通过检测血红蛋白水平,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贫血程度。
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含量降低,常见的原因有营养不良、失血、慢性疾病等。
2.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主要参与止血过程。
通过检测血小板计数,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凝血功能。
如果血小板计数过低,会导致出血倾向,而过高则容易形成血栓。
3.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是血液中的一种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了解到人体的免疫状态和炎症反应。
白细胞计数过高可能代表机体有感染或炎症反应,而过低则可能是免疫功能低下。
4. 血糖:血糖是血液中的一种重要指标,是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能量来源。
通过检测血糖水平,可以了解到人体的糖代谢情况。
血糖过高可能是糖尿病的表现,而过低则可能是胰岛素过量或胰岛功能异常。
5. 血脂:血脂是指血液中的脂肪物质,包括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
通过检测血脂水平,可以了解到人体的脂代谢情况。
血脂过高可能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6. 肝功能指标:肝功能是指肝脏正常运作的能力。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肝功能指标,如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等,可以了解到肝脏的功能状态。
肝功能异常可能是肝炎、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表现。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血液学检测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了解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定期进行血液学检测是维护健康的重要一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起来,并提高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度。
血液检验名词解释
血液学检验名词解释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及血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以血红蛋白为标准,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110g/L,即可以为贫血。
2.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正常时外周血中杆状核与分叶核之间的正常比值为1:13,如比值增大,即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杆状核以前更幼稚阶段的粒细胞称为核左移。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感染,亦可见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
3.Auer小体:在瑞氏或吉姆萨的血或骨髓涂片中,白细胞胞质中出现染红色细杆状物质,1条或数条不等,长1~6um,称为Auer小体(棒状小体),这种Auer小体仅出现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中,故Auer小体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及分型有一定参考价值。
4.类白血病反应: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升高,并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引起类白反应的常见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失血等。
去除病因后,类白血病反应也消失。
5.网织红细胞反应: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贫血病人相应给予铁剂或叶酸/viB12治疗后,网织红细胞升高,见于红细胞恢复,用药3~5天后,网织红细胞即开始上升,7~10天达高峰一般增至6~8%,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渐下降,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才渐升高。
这一现象升为网织红细胞反应,可作为贫血治疗时早期判断疗效的指标。
也可用此现象作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细胞贫血的诊断性治疗。
6.原位溶血:幼红细胞未成熟未释放到外周血中之前就在骨髓中破坏,这种现象叫原位溶血。
又称为红细胞无效性生成。
7.代偿性溶血病:当溶血程度较轻,骨髓代偿能力足以补偿红细胞的损耗时,可不出现贫血,称为代偿性溶血病。
8.骨髓组织:是指由网状组织、基质、血管系统和神经构成的造血微环境以及充满其间的发育过程中的血细胞所组成、分布在骨小梁之间的腔隙中的组织。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
临床血液学检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项:
1. 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生成动力学、形态学和细胞化学等的检验。
2. 止血功能、血栓栓塞、抗凝和纤溶功能的检验。
3. 溶血的检验。
4.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等。
5. 造血功能、免疫系统、肝脏代谢等放置的状况。
6. 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这些指标能够体现人体是否处于炎症状态,如感染、疾病反应等。
7. 血液凝集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指标,评估人体止血机制是否合理、血液流变学是否正常。
8. 病毒感染指标,如各种病毒的血清学指标,如HIV、乙肝病毒、C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等。
9. 肝功能相关检查,如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胆红素等指标,了解人体肝脏的代谢功能,如肝功能是否正常、肝脏是否受损等。
这些检验可以提供关于人体生理状态和健康状况的信息,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
血液学检验教学大纲一、引言血液学检验是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血液样本的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患者体内血细胞、血红蛋白、凝血功能等方面的信息。
本教学大纲旨在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原理、操作技术和结果解读,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 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实验操作技术;3. 熟悉血液学检验的常用仪器和试剂;4. 掌握血液学检验结果的解读方法;5.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血液学检验的基础知识(1) 血液学检验的定义和分类(2) 血液学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2. 血液学检验的常用方法和技术(1) 血常规检验(2) 凝血功能检验(3) 血型与配型检验(4) 血清学检验(5) 骨髓学检验3. 血液学检验的常见仪器和试剂(1) 血细胞分析仪(2) 凝血分析仪(3) 免疫染色仪(4) 血清学试剂盒(5) 骨髓穿刺针4. 血液学检验结果的解读方法(1) 正常值范围的理解(2) 异常结果的分析(3) 结果的报告和记录5.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1) 血液样本的采集和保存(2) 实验步骤的规范操作(3) 实验室安全规范和操作注意事项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讲授血液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血液学检验的整体认识和了解。
2. 实验操作演示通过实验操作演示,向学生展示血液学检验的基本技术和操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实验报告分析结合学生实验操作与结果报告,引导学生分析结果、解读结果并提出合理的临床诊断建议。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操作规范程度。
2. 结果解读评价学生对于实验结果的正确解读和临床意义的理解。
3. 综合考核包括实验报告撰写、理论知识笔试、实验操作技能考核等。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提供相关的血液学检验教材,供学生参考学习。
2. 仪器设备:提供血细胞分析仪、凝血分析仪、免疫染色仪等仪器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
异常形态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为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由于胞质中残存核糖体和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故染色后红细胞全部或其一部分呈灰蓝色.
正常人血片中不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时常易见到,尤其是溶血性贫血时最多见
镰状红细胞:
镰形红细胞:
主要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HbS病)。由于红细胞内存在着异常血红蛋白S(HbS),在缺氧情况下,HbS分子易于聚合成长形或尖形的螺旋状结晶体,使细胞膜发生变形,红细胞变成镰形。这种变化是可逆的,当HbS与氧结合时,镰变的红细胞又恢复正常形状。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与ESR
急性炎症、组织破坏、经期、妊娠、急性风湿热、肺结核 血浆纤维蛋白原 ESR
魏氏法(Westergren)法: male:0 ~ 15 mm/h female:0 ~ 20 mm/h
概念: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影响因素: 白蛋白 ESR 球蛋白、纤维蛋白ESR
红细胞计数的原理
用等渗稀释液将全血稀释至一定倍数,充入血细胞计数池,在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一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氰结合形成稳定的棕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HiCN在规定的波长和液层厚度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消光系数,据此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
正常形态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为双凹圆盘形,大小一较致,直径6-9um,染色后四周着色深,中央呈着色浅的苍白区。
异常形态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横经/长经<0.78, 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约1%).椭圆形红细胞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严重贫血时可达15%以上,一般高于25%-50%才有诊断价值。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也可见到。
临床血液学检验
演讲人
目录
01. 血液学检验概述 02. 血液学检验项目 03. 血液学检验方法 04. 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
血液学检验概述
血液学检验的定义
血液学检验是对血 液成分、功能和疾
病的检查和分析 1
血液学检验是临床 4
医学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疾病诊断和 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包括血常规、血型、 血液生化、血液免
血程度
02
原理:利用血液分 析仪,通过光电原 理计数红细胞数量
03
正常值:男性(4
04
临床意义:贫血、 红细胞增多症等疾 病诊断和治疗评估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是血 液学检验的重要 功能
白细胞计数异常可 能提示感染、炎症 等疾病
白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成人 (4
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浆粘度、 红细胞变形性等
THANK YOU
差、操作失误、样本
污染等
03
异常值处理:重新检
测、排除干扰因素、
对比参考值等
04
异常值意义:提示疾
病、诊断依据、监测
治疗效果等
诊断依据
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 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
血液生化检查:血浆蛋白、 电解质、血糖等
血液凝固检查:凝血因子、 抗凝血因子等
血液免疫学检查:抗体、补 体等
血液遗传学检查:基因突变、 染色体异常等
02
应用: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系统疾病的诊 断和分型
03
优点:快速、准确、可同时检测多个抗原
04
局限性:对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效果较好, 对细胞内部抗原的检测效果较差
血液学检验结果分析
正常值范围
01
红细胞计数: 男性(4
血液学检验常考知识点
血液学检验常考知识点一、造血检验1、血液学主要研究血液和造血组织,包括细胞形态学、细胞生物学;血液流变学、细胞和体液免疫、血液遗传学、血液生化学。
2、临床血液学检验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检验学实验方法为手段,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阐述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协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学科。
(一)造血器官与造血微环境1、胚胎期造血分为中胚层造血、肝脏造血和骨髓造血。
①中胚叶造血期:在人胚发育第2周末开始,到人胚第9周时止。
卵黄囊是最早的造血器官,卵黄囊壁上的血岛是人类最早的造血中心。
②肝脏造血期:始于胚胎第6周,3~6个月的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
③骨髓造血期:第14周时开始造血,胚胎第5个月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2、人出生后骨髓是在正常情况下是唯一能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也产生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3、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各约占50%。
脂肪化的骨髓称为黄骨髓,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黄骨髓仍然保持有造血的潜能。
正常情况下,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较强。
成年后,红骨髓仅存在于扁骨、短骨及长管状骨的近心端。
红骨髓有丰富的血管系统,血窦是最突出的结构。
4、各类血细胞产生的顺序依次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生理情况下,出生2个月后,婴儿的肝、脾、淋巴结等已不再制造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
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这些组织又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
6、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称为造血微环境,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基质、基质细胞及基质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等。
骨髓基质细胞包括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脂肪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二)造血干细胞及分化调控▲20世纪60年代初,Till和McCulloch用小鼠脾集落生成实验及体外培养方法证实了造血干细胞的存在。
证实了每一个脾集落是由一个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
1、造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高度自我更新能力,并有多向分化能力的最早的造血细胞。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名词解释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评估人体血液成分和功能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监测。
首先,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细胞以及血清等液体成分组成的复杂体系。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通过分析血液的各种成分和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其中,红细胞检查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输送氧气到身体各个部位,因此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质量与氧气的运输密切相关。
通过检查红细胞的形态、数量和分布,可以了解患者的贫血、出血等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白细胞检查也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它们可以识别和攻击体内的病原体,帮助身体抵御感染和疾病。
通过检查白细胞的种类、数量和功能,可以了解患者的免疫系统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此外,血小板检查也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血液凝固,防止出血。
通过检查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可以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血液学检验技术,如血液流变学检查、血液生化学检查等。
这些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总之,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医学诊断方法,它通过分析血液的各种成分和功能,为医生提供关于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血液学检查实习报告
为了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我选择了血液学检查作为实习科室。
血液学检查是临床医学中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通过对血液成分的检测,可以诊断和监测多种疾病。
在实习期间,我跟随科室老师学习了血液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以下是我实习期间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二、实习内容1. 血液学检查的基本原理血液学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型鉴定、凝血功能检查、溶血性贫血检查等。
这些检查项目的原理如下:(1)血常规:通过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指标,以了解患者的血液状况。
(2)血型鉴定:通过抗原-抗体反应,确定患者的血型,为输血治疗提供依据。
(3)凝血功能检查:检测血液凝固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以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4)溶血性贫血检查:检测血液中的溶血物质和红细胞破坏程度,以诊断溶血性贫血。
2. 血液学检查的操作流程(1)采集血液标本:采集静脉血或末梢血,注意无菌操作。
(2)标本处理:将血液标本送至检验室,进行离心、分离等处理。
(3)检测:根据检查项目,使用相应的检测仪器和方法进行检测。
(4)结果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3. 血液学检查的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交叉感染。
(2)采集血液标本时,注意患者的隐私保护。
(3)血液标本采集后,尽快送至检验室,避免标本变质。
(4)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突发状况。
1. 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通过实习,我掌握了血液学检查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提高了自己的临床技能。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正确采集血液标本、使用检测仪器、分析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2.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血液学检查需要多个科室的紧密配合,我在实习期间与医生、护士等医护人员进行了良好的沟通与协作,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了严谨的工作态度血液学检查对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极高,我在实习过程中养成了严谨的工作态度,注重细节,确保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学一般检查
血液学一般检查血液学一般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通过采集血液样本来评估人体的健康状况。
该检查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疾病类型、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介绍血液学一般检查的意义、常用的检查项目和结果解读。
意义血液学一般检查可以提供关于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信息,可用于评估和监测许多常见疾病的进展,如贫血、感染、炎症和免疫系统问题等。
这些检查结果可以提供医生诊断的线索,并帮助确定治疗方案或监测治疗效果。
常用检查项目1. 血红蛋白(Hb)测定: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负责将氧气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测定可以评估贫血的程度,判断氧气的输送是否正常。
2. 红细胞计数(RBC)和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是携带氧气的主要细胞,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以评估身体的供氧能力。
3.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成分,可以评估身体对感染的反应能力。
4. 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参与止血过程,血小板计数可以评估出血和凝血问题。
5.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有关红细胞的大小、形态和含铁量的信息,有助于诊断贫血的类型。
6. 血液沉降率(ESR):ESR可以反映体内是否存在炎症或感染。
结果解读血液学一般检查的结果需要结合临床情况和其他相关检查来进行解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结果及其可能的意义:1. 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指示贫血,贫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营养不良、出血、慢性疾病或遗传因素。
2. 高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可能与血液浓缩有关,比如脱水或某些疾病。
3. 异常白细胞计数:高白细胞计数可能表示感染、炎症或某些白血病。
低白细胞计数可能是由药物副作用、病毒感染或骨髓问题引起。
4. 异常血小板计数:高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血液凝块形成的风险增加,低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风险增加。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
检验科血液学常见检测项目解读血液学是临床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专业,它主要关注人体血液的有关疾病及异常的检测和诊断。
在血液学中,常见的检测项目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解读一下这些常见的检测项目。
一、红细胞计数与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测项目之一。
通过对这两个指标的测量,可以判断患者的贫血程度和血液的氧合能力。
正常情况下,成年男性的红细胞计数应在4.5-5.5 × 10^12/L之间,血红蛋白浓度应在130-175g/L之间;而成年女性的红细胞计数应在4.0-5.0 ×10^12/L之间,血红蛋白浓度应在115-150g/L之间。
二、血小板计数与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血液检测项目。
血小板计数反映了血液凝血系统的功能状态,凝血功能则评估了血液的凝血能力。
一般而言,正常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应在150-400×10^9/L之间;而血液的凝血功能可以通过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等指标来评估。
三、白细胞计数与分类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是检测血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手段。
白细胞的数量和类型可以反映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以及是否存在感染等问题。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应在4-10 × 10^9/L之间。
白细胞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细胞类型,如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等来进行。
四、红细胞沉降速率红细胞沉降速率(简称ESR)是评估炎症反应和疾病活动的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ESR增高可能与感染、炎症、风湿免疫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等有关。
正常情况下,男性的ESR应在0-15mm/h之间,女性的ESR应在0-20mm/h之间。
五、血液电解质测定血液电解质测定是评估体内电解质平衡的重要检测项目。
其中常见的电解质有钠、钾、氯离子等。
这些电解质对于维持正常的细胞功能和生理活动非常关键。
异常的电解质浓度可能与肾脏功能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细胞分类计数(leukocyte differential count)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iculocyte count)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参考范围】
MCV :80~100fl MCH :27~34pg MCHC:320~360g/L
MCV/MCH/MCHC临床意义
贫血的分类
形态学类型
重视红细胞 形态学检查
MCV(fl)
MCH(pg) 27~34 <27 <27
MCHC 320~360 <320 320~360
病因
急性失血,再障,骨髓病 性贫血,溶贫 缺铁性贫血,慢性失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慢性炎症、尿毒症
退行性左移:指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者。
2)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者超
过3% ,常伴白细胞总数减低。 见于 巨幼细胞性贫血 炎症恢复期
应用抗代谢药物
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表示预后不良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异常增生性增多
粒细胞性白血病
白细胞参数 WBC(白细胞计数)
红细胞参数
淋巴细胞百分比、计数 单核细胞百分比、计数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计数
血小板参数 血小板计数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比积 血 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RBC 红细胞计数 HGB 血红蛋白浓度 HCT 血细胞比容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年龄:出生一周后增加到40%以上,6个月时可达 60%,6岁降至成人水平
日间变化:清晨较低 体力活动影响:短时间低强度体力活动可增加
病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某些细菌感染如百日咳杆菌,结核
杆菌,布鲁菌等感染。
淋巴细胞系统恶性肿瘤
其它: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移植后的排斥反应等。再生障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一、白细胞计数(WBC)
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 。
【参考范围】 成人:4~l0 ×109/L 新生儿: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differential count,DC) 【参考范围】 成人白细胞分类参考值
HGB
120~160g/L 110~150g/L 170~200g/L
三、 HCT(血细胞比容)
定义:
单位体积血液中红细胞占的体积比例(L/L)
参考值: 男性:0.40-0.50 女性:0.37-0.48
RBC/HGB/HCT临床意义-减低
贫血(anemia): 多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液在单位体
积中的血红蛋白(HGB)浓度,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细胞性 80~100 贫血
小细胞低色 <80 素性贫血 单纯小细胞 <80 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 >100 血
>34
320~360
巨幼细胞性贫血,MDS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红 细 胞 体 积 分 布 宽 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 RDW)由血液分析仪根据红细胞
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1~5
绝对值(×109/L)
0~0.7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50~70
0.5~5 0~1 20~40 3~8
1.8~7.0
0~0.45 0~0.2 1~4.8 0.1~0.8
1. 中性粒细胞变化的临床意义
生理变异 主要是由于边缘池粒细胞进入循环血液所致。 年龄:
RDW/MCV 分类法
贫血类型
大细胞均一性 大细胞不均一性
常见疾病
部分再障 巨幼细胞性贫血
正细胞均一性
正细胞不均一性 小细胞均一性 小细胞不均一性
急性失血
再障、部分溶贫 地中海贫血 缺铁性贫血
缺铁早期
缺铁进展期
Two peaks
铁剂治疗后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RET)计数
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红细胞间的过渡细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红细胞参数
RBC 红细胞计数 HGB 血红蛋白浓度 HCT 血细胞比容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BC、HGB的参考范围
RBC
成年男性 (4.0~5.5)×1012/L 成年女性 (3.5~5.0)×1012/L 初 生 儿 (6.0~7.0)×1012/L
和(或)血细胞比容(HCT)低于本地区相同年龄
和性别人群的参考值下限。
生理性减低:如妊娠中晚期、3个月至15岁的儿童、 老年人。 病理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贫、再障、溶贫等
成人贫血分级
Hb 轻度 中度 >90g/L 90~60g/L 症状 轻微 劳动时心慌气短
重度
极重度
59~30g/L
<30g/L
血液一般检查
怀化医专临检教研室 2010年12月
重点掌握内容
全血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小板检查的临床意义
了解内容
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血沉检查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血液一般检验
(general examination of blood)
红细胞
白细胞
monocyte
neutrophil
eosinophil
lymphocyte
basophil
血 细 胞 分 析 仪
血液分析仪,临床血液一般检查最常用仪器。50年代, 由库尔特(W.H.Coulter)发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
血液分析仪优势
检测项目多
速度快
精度高
易操作
全血细胞计数常用参数
休息时心慌气短
贫血性心脏病
RBC/HGB/HCT临床意义-增高
单位体积外周血液中高于参考范围上限 相对增高:因脱水血液浓缩所致,如剧烈呕吐、严重腹泻、 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等。 绝对增高:与组织缺氧有关。可引起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如 慢性肺源性心脏疾病、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疾病、高原适应不 全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体积的直方图导出,反映所测标本中红细胞体积大
小的异质性,常用变异系数(CV)表示。
【参考范围】 成人:<15%
【临床意义】 1. 贫血形态学分类:MCV、RDW 2. 缺铁性贫血的筛查诊断和疗效观察 隐性缺铁期 3. 鉴别诊断: 缺铁性贫血期 铁剂治疗
缺铁性贫血RDW与轻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
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 白蛋白带负电荷,细胞相互排斥
大分子蛋白(Fg、球蛋白、CRP等)能促进红细
胞缗钱状的形成
红细胞数量和形状
采血:时间、抗凝浓度等,避免溶血、脂血
温度
【血沉增快的临床意义】
常用,但缺乏特异性 生理性:女性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老年人, 高原居民 病理性
各种炎症:血液中急性时相反应蛋白(α1-AT、α2-M、CRP、 Fg等)增高。 风湿性疾病、结核病病变活动与否观察 组织损伤及坏死,如心肌梗塞与心绞痛。 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如MM、肝硬化、巨球蛋白血症等; 贫血
(granulocytopenia)
低于0.5×l09/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 (agranulocytosis)
中性粒细胞减低
1)某些感染:某些革兰阴性杆菌及部分病毒感染。 2)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低增生性白血病等。 3)慢性理化损伤
4)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5)其他:脾功亢进,肝硬化,恶性肿瘤骨转移,类脂质沉积
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中的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淋巴细胞减低(lymphopenia):计数<5×109/L 接触放射线 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多为T淋巴细胞 Downey将其按形态特征分为3型: I型(空泡型,浆细胞型) Ⅱ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 Ⅲ型(幼稚型)
2.作为贫血治疗的疗效观察指标 3.作为放疗、化疗的监测。
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红细胞沉降率 sedimentation rate, ESR 指离体抗凝血静置后,红细胞在一定条件 下,在血浆中沉降的速率。 【参考范围】魏氏法:
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影响因素】 影响红细胞缗钱状形成主要因素有:
6~9d: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
婴儿期:淋巴细胞数均较高
4~5岁:两者又基本相等
日间变化: 运动、疼痛和情绪,妊娠与分 娩、吸烟者高于非吸烟者30%
中性粒细胞增多
反应性增多
细菌感染: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
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
轻度感染\中等程度感染\严重全身性感染\感染过于严重
生理性增多:胎儿及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活动后。
病理性增多:原发性\继发性。
四、红细胞平均指数
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指每个红细胞平均体积的大小,以fl为单位
平 均 红 细 胞 血 红 蛋 白 含 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指每个红细胞内平均所含血红蛋 白的量,以pg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