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册第五单元25课《短文两篇 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课《短文两篇共工怒触不周山》同步
练习
一、基础知识训练
1.选出下列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伤仲永》选取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司马光的《临川先生文集》。

B.《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是法国作家都德所写,主要通过肖像、语言、行动等描写,刻画了莫泊桑、屠格涅夫、福楼拜和左拉的性格特点。

C.《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D.《社戏》选自鲁迅的《呐喊》,描写“我”幼时一段看社戏的往事,表现对童年生的回忆和留恋的心情。

答案:A
解析:这里A中《伤仲永》选取自北宋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临川先生文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的认知能力。

文学及名著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有关内容。

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些篇目做一个系统的梳理,可按朝代和国籍编序,列出每一篇目的出处、作者、文章内容要点以及相关的资料等。

2.下面的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淮南子》,《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B.《狼》选自《聊斋志异》,作者是清代的蒲松龄。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都选自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

D.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在《伟大的悲剧》一文中,记述了挪威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员在归途中的悲壮覆没。

答案:C
解析:《社戏》是小说。

点评:在鲁迅作品集中,《朝花夕拾》是散文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是小说集,《野草》是散文诗集。

3.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横线上应填的选项是()
葱岭脚下则是五颜六色的石头,紫红、黛青、黧黑、奶白、豆绿。

传说,这里是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地方,不周山就是葱岭。

这色彩缤纷的石头,就是女娲补天之石吗?。

在这块沧桑的大地上,今天,一代一代新中国的建设者们,远离家人,从内地来到边疆,润色葱岭、美化葱岭。

①唐朝在此设立了“葱岭守捉”,高僧玄奘经此讲经月余,然后去天竺国取经。

②当年周天子姬满曾驾着八骏到过这里。

③1876年左宗棠率军挺进新疆,驱除外寇,拱卫了这片神圣的国土。

④汉朝的都护曾到此驻守。

A.③①④②B.②④①③
C.①④②③D.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②④①③四句话按照时间顺序写出了从周朝——汉朝——唐朝——1876年这片土地的经历。

点评:该题要注意前后的语句,从中可以找到相关的衔接信息。

也可以把每个选择项放在语境中通读再根据语感进行判断。

(排列句子时,应首先整体感知一下语段的内容,并从中找到关键性的词语,根据这些有标志性的语句,确定哪个句子可以在最前,哪个句子不能在最前,哪几个句子必须相连。

另外,在初步排好句序后,要把语段通读一下,感知整个语段是否通顺,即再做一下检验。


4.下列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社戏》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本文有详有略,详写看社戏的全过程,略写乡间生活和社戏后的余波。

B.“卡拉玛和拉达还只是这棵大榕树上的两条柔枝。

”这句话选自《观舞记》,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的表现出两姐妹舞姿的柔美。

C.《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写的笔记体小说《虞初新志》,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点。

D.《共工怒触不周山》是一篇神话。

特点是:大胆的想象,艺术的夸张。

答案:C
解析:《口技》一文选自清代张潮所辑的《虞初新志》,作者:林嗣环
点评:考查古代应用公文类(含奏议、赠序、铭文、祭文等),《虞初新志》并非笔记体小说。

二、诗文原句填空。

5.①江山代有才人出,。

②,闲敲棋子落灯花。

③,青山独归远。

④正是江南好风景,。

⑤春潮带雨晚来急,。

⑥未至,道渴而死。

,。

⑦地不满东南,。

答案:各领风骚数百年|有约不来过夜半|荷笠带斜阳|落花时节又逢君|野渡无人舟自横|弃其杖,化为邓林|故水潦尘埃归焉。

解析:7个小题都是根据上下句的提示,写出相关句子即可。

小题1注意“风骚”的写法。

小题3注意“荷笠”的写法.小题7注意“水潦尘埃”的写法。

点评: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6.王湾在《次北固山下》用“?”来表达对故园的思念之情。

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归雁”的写法。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7.《夸父逐日》的结尾句“,”,使故事增添诗意,突出表现了夸父勇敢追求、甘为人类造福精神的可贵。

答案:弃其杖| 化为邓林
解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杖”“邓林”的写法。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8.《渡荆门送别》中表达诗人对故乡山水无限眷恋之情的句子是,。

答案: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解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仍怜”的写法。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9.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对饱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
,。


答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解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婵娟”的写法,尤其“婵”不能写成“蝉”。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10.《曹刿论战》中能够体现“取信于民”的观点的句子是:“,
,。


答案: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解析:理解性默写,要注意“狱”“察”字的写法。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名句的背诵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翻译下列句子。

1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夸父与太阳竞跑,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口很渴,想要喝水,(于是)来到黄河、渭水边喝水;黄河、渭水中的水不够,又到北方的大湖里去喝水。

解析:日:太阳;逐:竞跑;欲:想;足:够。

点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先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然后采用字字落实的方法,译成现代汉语。

12.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没有走到,在路途中因太渴就死了。

扔下他的手杖,(于是)手杖化为一片森林。

解析:至:到达;道:在路途中;弃:扔下;杖:手杖;邓林:森林。

点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先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然后采用字字落实的方法,译成现代汉语。

13.怒而触不周之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共工)一怒之下撞倒了不周山。

解析:触:撞倒;省略句,省略主语“共工”。

点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先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然后采用字字落实的方法,译成现代汉语。

14.天柱折,地维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支撑天的柱子断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解析:天柱:支撑天的柱子;折:断;地维:系挂地的绳子;绝:断。

点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先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然后采用字字落实的方法,译成现代汉语。

15.故水潦尘埃归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以江湖流水混着泥沙东归大海了。

解析:故:所以;水潦尘埃:江湖流水混着泥沙。

点评:翻译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常见题型,先正确理解句子含义,然后采用字字落实的方法,译成现代汉语。

二、阅读题。

(一)《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16.“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案:“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解析:“怒”的基本义是“生气,愤怒”,文中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点评:考查人物性格特点,要抓住人物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怒”就展现了共工性格上的暴躁、刚烈。

17.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答案:古代人民不了解自然现象,把各种自然现象归结于神的支配与作为。

本文中用神话解释的自然现象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

解析:结尾两句“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是当时的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而产生的一种理解,这是一种神话。

点评:古人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时,都认为是神在支配,都是神在主宰。

(二)一处弛则百处懈
李拯
①读罢韩愈的《劝学解》,脑海中常常浮现当年场景:国子先生韩愈晨入太学,正欲对学生传道授业,言未毕而遭学生反问,“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不知虑此,反教人为?”然而,正是在这命与仇谋的艰难境遇中,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信念,才更显珍贵。

②如冬梅,因寒风来袭而愈显其幽香;如煅剑,因用力敲打而益增其锋芒。

在韩愈身上,勤奋是逆境的坚守,是日常的修炼,有着夸父逐日的执着,蕴含水滴石穿的坚忍。

就此而言,稍有懈怠,略有迟缓,则不可谓之勤矣。

曾国藩曾说,“百种弊病,皆从懒生。

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

一处弛则百处懈矣”。

③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青年毛泽东常常以此自警自励。

心勤而身懒,则无非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口勤而手懒,则不过是眼高手低、口惠而实不至;昨勤而今懒,则必然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懈怠的病菌一旦侵入,就会四处扩散,不断摧营拔寨,直到腐蚀整个肌体、攻陷精神城堡,矢志勤奋又怎能不慎独慎微?
④观历史兴亡之变,察古今成败之理,功败垂成也好,功亏一篑也罢,失败往往是走过了90步,却不能坚持走完剩下的10步。

一部二十四史,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南朝梁开国皇帝萧衍,年轻时底定江南、雄姿英发,在位日久而锐气渐消、惰气益长,晚年沉迷佛法,终至身死国灭,感叹:“自我得之,自我失之,亦复何恨!”以史为镜,懒惰之害,懈怠之危,于斯见矣!
⑤晚清洋务大臣曾国藩,既是书斋里的饱学之士,也是疆场上的建功之将,而最令后人称道的,还是他的修身功夫与勤奋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国藩坚持每天记日记,某天晚上梦到别人得到一笔额外好处,自己很羡慕,醒来之后对自己痛加指责;中午到朋友家吃饭,席间得知某人获得一项分外收入,心里又是羡慕。

他在日记里写道,好利之心形诸梦寐,“真可谓下流”。

⑥有这种自省,才能不为懈怠所缚、不为成绩所惑;有这种自律,才能不为诱惑所动、不为声色所扰。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即便是天才,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就是一首好诗。

没有“千磨万击还坚劲”的坚忍,没有“吾日三省吾身”的修炼,哪能轻易见到彩虹?
⑦韩非子阐述竞马的要诀,其一就是“不耻最后”。

不怕梦想太遥远,就怕不能坚持到底;不怕目标太远大,就怕懒惰磨损了斗志。

追逐梦想的人应该坚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坚持勤奋、驰而不息,纵然山重水复,也必会柳暗花明,在险峰之上收获无限风光。

18.文章开头举韩愈的事例有何作用?
答案:作为事实论据;引出文章论述的话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本文写的是韩愈的例子,作用就是作为事实论据,为的是引出文章论述的话题;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点评:此题考查议论文中开头段的作用。

做好此题此题关键是知道开头段写的是什么?然后按照积累的开头段的作用来答。

19.请简要概括③节的论证思路。

答案:先鲜明提出观点人“贵有恒”;再举青年毛泽东以此自警自励,终成伟人的事例从正面论证该观点;最后运用道理论证从反面论述懒惰、松懈的危害。

解析:答题思路是首先提出……的观点,接着……然后……最后(得出……结论)。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理解综合能力。

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答题。

20.文章第⑦段作者为什么引用韩非子阐述竞马的要诀“不耻最后”?
答案:运用引用论证,论述“只要坚持勤奋,终会成功”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号召人们“不耻最后”,坚持勤奋,终会成功,收束全文。

解析:引用“韩非子阐述竞马的要诀“不耻最后”,论述“只要坚持勤奋,终会成功”的观点。

点评:此题考查论证方法及作用。

引用名家名言等作为论据,就是引用论证,引用论证作用:可以增强文章说服力或文采,使论证更有力或更有吸引力,进一步说明文章论点。

21.结合文章内容,再举一例,论述我们如何能使自己不“一处弛则百处懈”?
答案:①内容:有恒、自省、自律、“不耻最后”。

②举例:李时珍几十年如一日的采集整理,才有《本草纲目》的诞生;曹雪芹十载披阅,增删数次的呕心沥血,才有了鸿篇巨制《红楼梦》的问世。

③论述: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做好此题首先是结合文章内容,其次是围绕“一处弛则百处懈”来举例,论述言之成理
即可。

点评:此题是为本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论据要真实,典型。

(三)李世民畏魏征
魏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人主意,每犯颜苦谏。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之霁①威。

尝.谒告上冢,还,言于上曰:“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②已毕,而竟不行,何也?”上笑曰:“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上尝得佳鹞③,自臂④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霁(jì)威:息怒。

霁:收敛。

②严装:装备整齐。

③鹞:猛禽。

④臂:手臂,这里为动词,意思是用手臂架着。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或.逢上怒甚或
答案:有时
②尝.谒告上冢尝
答案:曾经
解析: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注意“尝”是“曾经”的意思。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23.与“而有胆略”中“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道渴而死《夸父逐日》B.怒而触不周之山《夸父逐日》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D.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
答案:C
解析:例句中“而”是“可是,却”的意思,A项“而”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B项是连词,表修饰,一般译为“地”“着”,也可不译,D项表并列。

点评: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

24.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

答案:起初确实有这样的打算,但是担心爱卿你责怪,所以半路停下了。

解析:“初”:起初;“实”:确实;“畏”: 担心;“嗔”:责怪;“辍”:停。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
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拿满分了。

25.这篇文章写了哪两件李世民害怕魏征的事?
答案:李世民害怕魏征责怪而取消出游;魏征故意拖延时间使得皇上藏于袖中的鹞被活活闷死。

解析:从“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故中辍耳”“上尝得佳鹞,自臂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久不已,鹞竟死怀中”两句话可以知道答案。

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通读短文,疏通文意,然后概括写出李世民害怕魏征的两件事即可。

26.看完全文,你觉得李世民是个怎样的人?
答案:广开言路,知错能改,堪称一世明君。

解析:“善回人主意”可看出他“广开言路”,“故中辍耳” 可看出他“知错能改”。

点评:仔细阅读短文,联系历史上对李世民的评价,总结出李世民的形象特征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