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菌种管理作业指导书2015
(完整)细菌革兰氏染色作业指导书
革兰氏染色
一、目的
更好的观察细菌形态,并可按染色反应加以分类鉴别.
二、原理
1、化学学说:碘液在菌体内与结晶紫结合后又和菌体内的核糖核酸镁盐-蛋白质
复合物结合,此结合物不易被95%乙醇脱掉,呈革兰氏染色阳性。因革兰氏阴性菌缺乏核糖核酸镁盐,故对碘与结晶紫结合物摄取少,且不牢固,易被乙醇脱色,而呈革兰氏染色阴性。
2、等电点学说: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在PH2-3,比阴性菌(PH4—5)更低。加
之碘为弱氧化剂,可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等电点,使两类菌的等电点差异扩大.
因此,阳性菌和碱性染料的结合力比阴性菌更强。
3、渗透性学说:阳性菌含粘肽多、糖多,酒精使其脱水而致细胞壁间隙缩小,通透
性降低,在菌体内保留了染料—碘复合物,故呈紫色。阴性菌胞壁含粘肽少,通透性不受影响,菌体内染料—碘复合物较易透出,失去紫色,被复染成为红色。
三、标本
痰涂片、分泌物涂片、细菌涂片等。
四、染液
第一液:结晶紫乙醇饱和液(2g结晶紫溶于95%乙醇20ml内)+10g/l草酸铵水溶液80ml混匀。
第二液:碘1g,碘化钾2g,加少许蒸馏水,充分振摇,溶解后加蒸馏水至300ml。
第三液:95%乙醇或乙醇、丙酮(7:3)混合液。
第四液:稀释碳酸复红或沙黄溶液(2。5%沙黄乙醇液10ml加蒸馏水90ml 混匀)(碱性复红8g溶于95%酒精100ml中制成饱和液,取10ml加入
5%碳酸水溶液90ml混匀)用时用蒸馏水稀释10倍即可。
五、质量控制措施
每周做一次革兰氏阴、阳性质控菌株染色对照(金葡菌、大肠杆菌).
六、操作步骤
1、已固定的细菌(或其它)涂片,滴加第一液染1分钟水洗。
菌种的使用和管理
法规要求
-Ch.P2015对菌种的要求
购置 应从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获得标准菌株,也可使用与标准菌
株等效的可以溯源的商业派生菌株。
保藏 应采用适宜的方法保藏菌种,保证菌种的生物学特性稳定一致。
复苏、复壮或培养物的制备 应按供应商提供的说明书或按照验证的方法
进行。从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标准菌株经过复活并在适宜的培养基中 生长后,即为标准储备菌株,标准储备菌株应进行纯度和特性确认。
菌种的保藏、传代
冷藏保藏法 2-8℃冰箱保藏,是一种短期、有效储藏方法。 工作菌悬液和稀释液均用此方法保藏,储藏时间需要进行相 关的验证,但必须符合法规要求。 保藏方式可以选择如下形式:肉汤、稀释液、斜面、平板、 冻干菌种。 肉汤---营养肉汤 、胨水等 ;穿刺--- 一般用于厌氧菌的保 藏; 斜面---营养琼脂 、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 分离平板--- 为了得到单颗菌落。
菌种使用和管理
马英英 陕西省食品药品检验所
2015年8月15日
1
主
菌种的相关术语与定义
要
法规要求
内
菌种的购买、接收、保藏、传代、
容
使用、废弃
生物实验室安全
菌种的相关术语与定义
标准菌株 从官方菌种保藏机构获得的并至少定义到属或种 水平的菌株,来源已知,性能稳定。定义为0代。 标准储备(存)菌株 标准菌株在实验室经过一次传代获得的 一套完全相同的独立菌株。 储备(存)菌株 从标准储备菌株 转接一代获得的培养物。
微生物培养基配制及菌种管理作业指导书草稿
**HB-CZ
******环境监测站
培养基配制及标准菌种的管理作业指导书
HB-CZ-085
制定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
实施日期:
培养基配制及标准菌种的管理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无菌实验室培养基配制和标准菌种、参照菌种的管理。
2内容
2.1培养基配制
2.1.1实验室中各种培养基按实验需要进行配制,每次配制应有记录。
2.1.2配制好的培养基,不宜存放过久,以少量勤配为宜,存放于0~4℃,可保存7天。
2.2标准菌种的管理
2.2.1实验室内保存的标准菌种必须从认可的收集途径获得。
2.2.2标准菌种必须进行确认试验。
2.2.3菌种传代
从供应商处购买的冷冻干燥的菌种为第0代,冷冻干燥的原始菌种开启后转种后为第1代,直至到第3代为工作菌种。按菌种说明书要求复溶所转菌种并转接于适当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内,作为第一代。经菌种特性鉴定后,挑取纯菌落制成浓菌悬液用于制备甘油冷冻管,作为第二代。将第二代保存,另取1支第二代冷冻保存管转种于平板和斜面培养基上,平板上的菌种制成冷冻保存管(第三代);斜面养基适当温度培养后作为工作用菌种(第三代)。将(第三代)菌种冷冻或低温保存用于试验。应及时进行菌种传代,避免菌种失活老化。当工作菌种代数小于5时,可直接用上代工作菌种转接下代工作用菌种。转接第四代,直至四代转为五代。标准菌种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2.2.4菌种确认
每次传代中至少要对菌种进行形态学观察和革蓝染色检查,必要时应做菌种鉴定试验,所有被确认受到污染的菌种应及时销毁,不得用于常规实验。用于总大肠菌群和粪大肠菌群项目检验的大肠埃希菌的特性如下:
菌种保藏作业指导书
文件类型:操作指导书第01版第0次修改文件名称:菌种保藏作业指导书文件编码:
菌种保藏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微生物菌种是实验室十分宝贵的生物资源,是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能长期保持菌种优良的特性,不致衰老和断种,十分重要。
二、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微生物室的菌种保藏。
三、依据文件
SN/T1538.1-2005《培养基制备指南第1部分:实验室培养基制备质量保证通则》附录B。
四、菌种保藏操作步骤
采用斜面低温保藏法
1、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固体斜面培养基上,待菌充分生长后,棉塞部分用油纸包扎好,移至2~8℃的冰箱中保藏。
2、保藏时间依微生物的种类而有不同,霉菌、放线菌及有芽孢的细菌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两个月,细菌每月移种一次。
编制人:批准人:第 1 页共1页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标准菌株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微生物标准菌株的验收、复活、确认、转代、储存、使用、废弃等进行规定,确保标准菌株符合要求,保证检测结果。
2、职责:
2.1、检测中心主任负责标准菌株资源的配备。
2.2、微生物检测室工作人员负责标准菌株的有效储存和正确的使用。
3、要求:
3.1供应商的选择:选择有资质的标准菌株的合格供应商,每批标准菌株必须有附件的供应商的合格证或检测报告,来证明所采购的标准菌株是合格的。
3.2标准菌株和验收
菌株一到实验室,一定要记录好菌株号和标准菌株来源,确保溯源性清楚。同时,还应尽可能多的菌株信息,如:标准菌株名称和数量、生产日期、接收日期和有无破损等。
3.3冻干标准菌株的复活:
3.3.1、开启产品包装:先用70%酒精棉擦拭外包装,从凹口处撕开产品外包装,撕掉标签上的拉片,将其贴于菌株保藏管上。
3.3.2、复活: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根据生产商说明)进行复活。冻干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标准菌株保藏中心购买的冻干标准菌株为第F0代。捏管帽处安瓿瓶(仅一次)使其释放水合液体。垂直握住安瓿瓶并轻拍之,使液体流入含小球的管底。通过挤捏压碎小球使其与液体混合,立即将拭子浸于水合液体。挤压并旋转拭子,接种于初级培养平板,接种圈的直径约为25mm,用一无菌接种环在先前接种区域划线10-20次,促使分离出单菌落。同时吸出部分菌液接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管,副溶血性弧菌接种3%氯化钠胰蛋白胨大豆肉汤管。将接种好的平板和管立即进行培养。细菌培养温度通常为25℃或37℃。多数冻干菌株会在几天后长出,但是少数菌会表现出延滞期延长的现象,需要将正常培养时间加倍。复活后的菌株为F1代。
标准菌种管理程序
标准菌种管理程序
1.目的
为对微生物实验需要的标准菌株进行有效控制和规范管理,防止污染、变异、丢失或损坏,以保证溯源性和稳定性,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实验中标准菌种(原始标准菌种、标准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的申购、验收、保管、领用、使用、传代及存储等方面。
3.职责
3.1采购部负责依据采购申请规定的名称、规格、数量执行原始标准菌种申购工作;3.2微生物检测人员负责菌种的验收、菌种的领用、、及传代与保存。
3.3生物安全责任人负责批准菌种的双人双锁保管管理\领用、使用及销毁,原始标准菌
种的接收工作,标准菌种采用双人双锁保管管理。
3.4生物安全责任人负责组织定期的生物安全检查活动。
4.工作程序
4.1标准菌种申购
本公司购买的原始标准菌种来源于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ATCC),英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NCTC),中国工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ICC),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CMCC),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所(IFFI)。综合部依据《外部服务和供应品采购程序》实施采购工作。菌种来源机构详见附件一: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名称和缩写。
4.2菌种分类
4.2.1本公司保存的菌种仅包括部分致病性细菌,不包括病毒、螺旋体、衣原体、立克
次氏体等菌种。本公司的标准菌株除了实验所用之外,还应包括应用于培养基(试
剂)验收/质量控制、方法确认/证实、阳性对照、阴性对照、人员培训考核和结
果质量的保证等所需的菌株。
4.2.2菌种的分类根据其危险性决定(包括实验室感染的可能性,感染后发病的可能性,
症状轻重及愈后情况,有无致命危险及有效的防止实验室感染方法,用一般的微
菌种的使用和管理
工作菌株 传代时避免交叉污染和菌株的退化。制备菌株应接 种到相应的非选择性的培养基中培养,以获得特性稳定的菌 株(对数生长期的菌,按照法规要求的培养基和菌种进行传 代和培养)。
NCIMB-----英国食品工业与海洋菌种保藏中心 NBRC-----日本技术评价研究所生物资源中心 CIP------法国巴斯德研究所菌种保藏中心
菌种的相关术语与定义-常用标准菌株
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CMCC(B)63 501]; [ATCC6633]
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种的保藏、传代
菌种保藏的基本原则
1. 应针对菌种的生物学性状选择适宜方法进行保藏。 2. 应使保藏的菌种不染杂菌,使退化和死亡降低到最低 限度。 3. 应保证菌种保藏的安全性,不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和危害。
菌种保藏、传代
标准菌株和标准商业派生菌株 要以原始的包装形式进行保 藏,复苏和使用应按照厂商提供的使用说明进行。
菌种的使用、废弃
• 储备菌株制备
将标准菌株在实验室转接一代后得到的一套完全相 同的独立菌株。标准储存菌株不应用来制备标准菌株。
用于性能测试的标准储存菌株,在保存和使用时应 注意避免交叉污染,减少菌株突变或发生典型的特性变 化;标准储备菌株应制备多份,并采用超低温(-70 ℃) 或冻干的形式 保存。在较高温度下贮存时间应缩短。
菌种管理规程
1。目的
规范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微生物实验用菌种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3。引用/参考文件
ChP2015
实用药品微生物检验检测技术指南
4. 职责
质量控制实验室负责菌种的申购、传代、使用、销毁等工作,QA负责监控和参与OOS调查。
5。程序
5.1术语和定义
5.1.1 标准菌株
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或者其他经认可的机构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5。1。2 传代菌株
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3代后的传代菌株在需要时可以作为工作菌株使用.
5。1.3 工作菌株
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5.1。4 菌种的代
将菌种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 代。
5.2 菌种来源
5.2。1 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MCC)或者其他经认可的机构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
5.2。2质量控制实验室涉及到的菌种种类、代码、保存方法及保存条件如下.
5。3。1菌种的申购
5.3。1.1 微生物室QC依据菌种的库存及菌种的使用情况,提出采购申请,申请需明确菌种的名称,标准编号以及申购数量等信息。
5。3。1。2 质量部经理对申购计划进行审批,审批后由公司的商务部按要求进行采购,采购过程执行《采购控制程序》。
011-菌种使用管理程序---检验科作业指导书
6 菌株使用、保存的注意事项 不能用含有可发酵糖的培养基保存菌种;不可从选择性培养基或从药敏试验平板培养基上留取菌 株;不可从干枯培养基上取菌保存,菌株保存容器需密封、安全;温度变化敏感的细菌,如淋病奈瑟 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可用快速冷冻法长期保存,不可连同培养基直接贮存于冰箱作短期保存;作为抗 菌药物敏感试验质控用的参考菌株,由保存状态取出后,不能连续使用一周以上,应定期传代,但一 般不超过 6 次;非干粉保存的菌株注意定时的转种。 7 菌种的销毁 7.1 销毁保存菌种须经科主任批准,在菌种记录表上注销,并在《 检验科菌株销毁登记表》写明 销毁原因与方式等。 7.2 用于室内质控的保存菌种传代、移种后,销毁原菌种之前应仔细检查新旧菌的标签是否正确。 7.3 菌种销毁时,应放置灭菌指示标志,以确认灭菌效果,必要时进行灭菌效果验证,如炭疽杆 菌、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和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等有较强抵抗力和强致病性的芽胞的菌种,应对其进行 间歇性消毒灭菌,杀死全部芽胞,方法是将第一次高压消毒灭菌处理物品放 37℃孵箱培养,使芽胞繁 育成繁殖体,再进行第二次高压消毒灭菌处理。 8 菌种的管理 8.1 菌种应经严格的检定合格后方可入库,菌种保存冰箱需上锁,实行双人共管,由微生物室组 长和科主任指派的人员两人共同保管,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对进出库的菌种必须清点与登记,不可 有差错;质控菌株的每年分装工作由菌株保管人完成,防止在传代过程中污染。所有需保存的菌株在 《 检验科菌株保存一览表》中记录标本编号和菌名,并输入电脑中以电子版形式存档,以便查找。 8.2 在菌种的保存盒上应有明显的标签,且标签应是耐水与耐低温的,不可因字迹模糊而导致菌 种的错误。保存菌株使用的进出库(指的是-70℃冰箱)需在《 检验科菌株出入库记录表》中登记。
06菌种保存、传代管理作业指导书.
06菌种保存、传代管理作业指导书.
菌种保存、传代管理制度
1.⽬的
为保证实验室标准菌株保藏及传代规范有效,保证⼯作菌株储存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2.适⽤范围
适⽤本实验室保藏具有菌种标准号的标准菌株及本实验室在检测中分离的已证明菌株。
3.来源
1.1微⽣物实验室使⽤的参照菌种来源有⼆:⼀是从标准菌株提供单位购买获得的标准菌株,⼆是从本实验室⽇常检测中分离到的阳性菌株。
1.2实验室如需购买某种标准菌株,则由微⽣物检测相关⼈员提出申请并填写《耗材采购申请单》,经技术负责⼈批后,从标准菌株提供单位购买具有标准号的有证标准菌株。
1.3实验室在⽇常检测中发现的阳性菌株如需留存,由⽣物安全员提出申请并填
写《菌种、毒种(株)阳性标本保管⽬录登记表》,经技术负责⼈审批后,进⾏存。
4.验收、验证
4.1购买的标准菌株到达实验室由试剂管理员与⽣物安全员共同进⾏验收,主要观察和核对其包装、名称、标识、编号、有⽆破损、污染以及瓶塞紧否等外观状态,并填写《物质验收⼊库登记表》与《菌种、毒种(株)阳性标本保管⽬录登记表》,验收合格的菌株存放于指定冰箱;验收不合格的菌株及时退货,并让发货单位重新发货。
4.2标准菌株验收后由⽣物安全员组织有关⼈员对购买的标准菌株进⾏复活传代后,验证确认鉴定,并填写《菌种、毒种(株)验证记录表》。验证合格菌株存放于指定冰箱;验证不合格菌株及时退货,并重新申请购买。
4.3实验室⾃留菌株因在检测过程中已经过确认,⽆需重新验证。
5.保存与传代
5.1经过确认的新菌种(包括购买的标准菌株、实验室⾃留的阳性菌株以及这⼆者传代后得到的⼦代菌株)保存在菌种室的专⽤冰箱,冰箱由⽣物安全员实⾏双⼈双锁管理。
2015版药典菌种传代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
2015版药典菌种传代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
说明书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
1.标准菌的来源
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hina Med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MCC)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0代)或由上级药检部门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黑曲霉的0代菌种为保存于含15%甘油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的孢子悬液冷存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的标签
1
CMCC(B)代表细菌(bacteria),CMCC(F)代表真菌(fungi)每种菌具有固定的代号。
2.标准菌的验收
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的原始菌种管是玻璃安瓿装的冻干菌,接收同时应检查是否有随菌种附有的相关资料。接收菌种时应检查安瓿的数量和名称,和每一支安瓿的完整性。在相应的菌种接收记录上记上所有的关于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在菌种安瓿及菌种管上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接收日期、接收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新购入的0代原始菌种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从上级药检部门购买的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应检查菌种管是否完好。储存于2, 8 ?,有效期为3个月。
3. 标准菌的复苏、复壮及标准储备菌株的制备
3.1物品及试剂:接种针、酒精灯、移液管、75%酒精及75%酒精棉球
菌种管理制度
1 目的
规范检验室用菌种的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工作的管理,以确保菌种和检验人员的安全。
2 范围
适用于质量部菌种的管理。
3 责任人
3.1QC负责菌种的日常管理工作。
3.2QC主管负责对菌种使用管理进行监督检查。
4 内容
4.1 菌种的定义
4.1.1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4.1.2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4.1.3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4.1.4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如无特殊说明)一般为第0代。
4.2菌种的购买
微生物检验员根据检验需要量,提出购买计划,填写《采购申请单》,报质量部部长、管理者代表及副总审核,经总经理批准,由物流部购买。
4.3菌种的接收
4.3.1菌种买回后,由微生物检验员负责与物流部交接,检查其名称和数量是否与采购申请一致,包装是否完好、封口是否严密、标签是否清晰、文字完整、易于辨认。
4.3.2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菌种接收记录》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代数、来源、接收人、接收日期等。
4.4菌种的贮存
4.4.1标准菌种保存在-20℃的冰箱中,2年内使用即可(或者按照说明书要求贮存)。
4.4.2传代菌种采用甘油冷冻管保藏法或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保存在-20℃的冰箱中,1年内使用即可。
4.4.3工作用菌种采用斜面低温保存法,将菌种接种在适宜的斜面培养基上,待菌生长充分后,转移至2~8℃冰箱保存,一个月内有效。
2015版药典菌种传代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
2015版药典菌种传代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
说明书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依据: 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及菌种使用说明书
1.标准菌的来源
标准菌株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菌种保藏中心(China Medical culture collection ,CMCC)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0代)或由上级药检部门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黑曲霉的0代菌种为保存于含15%甘油的0.9%无菌氯化钠溶液中的孢子悬液冷存管。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种的标签
1
CMCC(B)代表细菌(bacteria),CMCC(F)代表真菌(fungi)每种菌具有固定的代号。
2.标准菌的验收
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的原始菌种管是玻璃安瓿装的冻干菌,接收同时应检查是否有随菌种附有的相关资料。接收菌种时应检查安瓿的数量和名称,和每一支安瓿的完整性。在相应的菌种接收记录上记上所有的关于菌种的信息,如名称、数量和接收日期等。在菌种安瓿及菌种管上粘贴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代号、代次、接收日期、接收人、贮存条件、有效期至。新购入的0代原始菌种储存于,20?,有效期为三年。从上级药检部门购买的已接种好的菌种斜面(3代)应检查菌种管是否完好。储存于2, 8 ?,有效期为3个月。
3. 标准菌的复苏、复壮及标准储备菌株的制备
3.1物品及试剂:接种针、酒精灯、移液管、75%酒精及75%酒精棉球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标准菌种管理规程
目的:规范药品微生物学检定用菌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职责:QC主管负责菌种的申购、接受、保存、分发,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检定用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内容:
1 术语
标准菌种是指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提供的冷冻干燥菌。
传代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用菌种。
工作用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传代用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干燥菌种为第0代。
2.标准:
检定菌的申购
QC主管每年根据检定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交由质量管理部部长审批后,向中检所菌种保藏中心或省(市)药检
所购买冻干菌种(标准菌种);也可以直接向省(市)药检所购买传代用菌种,购买时,需询问与确定菌种的代数,以便传代时控制代数。
检定菌的接收
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QC主管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检定菌接收记录》(附表1)上,内容包括:名称、数量、编号(无编号者按检定菌种的编号原则编号)、代数、来源、接收日期、接收人等,贴好标签并储存于2-8C直到需要使用时。储存期最长不超过5年。
ATCC菌种管理作业指导书
ATCC cultures have been cited in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for many years. Examples include the standards promulgated by th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s (NCCLS) for the healthcare community and the 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 (USP) for the pharmaceutical and bio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 Cultures are used in performance testing of products, as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trols, as indica-tor organisms, and as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Though the use of microbiological standards is widely accepted there is still some confusion as to specific labora-
tory guidelines, especially when determining the number of subcultures allowed beyond the reference strain. As recently as January and June 2003 discussions about passages took place on the Pharmaceutical Microbiological Mail List (PMFLIST) (1-3). This article will attempt to clear up some of this confusion and provide some defini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菌种管理操作规程
菌种管理操作规程
1.目的
规范本中心标准菌种和野生菌种的管理。
2.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标准菌种和实验过程中分离纯化的野生菌种的管理。
3.职责
3.1菌种管理员:负责菌种的申购、接收、保存、分发。
3.2微生物检验员:负责菌种的确认、传代、使用及销毁。
3.3科室负责人:负责指导、监督检验员和管理员对菌种的管理。
4.术语
4.1标准菌种(冻干菌种):由国内或国际菌种保藏机构保藏的,遗传学特性得到确认和保证并可追溯的菌种。
4.2标准储备菌种:又称传代用菌种,由标准菌种经一次传代得到的培养物,是指用标准菌种制备的采用特定保存方法长期固定保存的菌种,用于传代及制备工作菌种。
4.3工作菌种:工作菌种是指用标准菌种或标准储备菌种接种至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后,作为日常工作使用的菌种。
4.4代:菌种的代是指将其接种至一新鲜培养基上或培养基内,每萌发一次即称为一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冷冻菌种为第0代(G0)。
5.程序
5.1菌种的申购
菌种管理员每年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提出购买计划,经批准后,向菌种保藏中心购买标准菌种(冻干菌种),采购执行《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程序》。
5.2菌种的接收
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菌种管理员接收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标准菌种接收记录表》,贴好标签并按照该菌适宜储存条件进行储存(储存期及储存条件见菌种说明书)。
5.3菌种的编号
5.3.1标准/标准储备菌种
采用字母加数字表示:英文缩写字母-来源编号-代次-传代日期-顺序号。菌种的英文缩写字母:大肠埃希菌(E.c)、金黄色葡萄球菌(S.a)、枯草芽孢杆菌(B.s)、黑曲霉菌(A.n)、白假丝酵母(C.a)等,来源以购进方编号为准;代数用一位带有下标数字的字母表示;标准/标准储备菌种用G表示;工作菌种用W表示;如G3表示标准菌种第3代;W3表示工作用菌种第3代。传代日期用6位数字表示:年份取最后两位数,月、日分别用两位数。如2012年1月12日传代的第一支来源于CICC编号为23657的大肠埃希菌作为传代用菌种的编号为:E.c-CICC23657-G3-120112-01。另外标准菌种编号为E.c-CICC23657-G0(无传代日期和顺序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菌种管理作业指导书
一、目的
规范微生物学标准菌种的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变异率,确保菌种的溯源性与稳定性,从而确保微生物学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
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微生物学标准菌种的管理,包括菌种的申购、保存(藏)、传代、使用及销毁等。
三、程序
1.菌种的申购
微生物主管根据菌种的使用情况(包括临时检验需要)按需要购买,填写《实验室设备、标准物质、消耗品采购登记表》提出购买申请,交由技术总监批准后,由行政办公室向有购买菌种资质的供应商购买原始标准菌种,购买时,须确定菌种的编号。
2. 菌种的接收和领用
菌种到达实验室后,由微生物主管与一名检验人员两人共同接收和领用菌种,检查其名称和数量,以及每一支的完整性,同时将菌种的所有信息,填写在《微生物标准菌种接收、领用、保藏、传代、使用和销毁记录表》上,内容包括:菌种名称、数量、菌种号、代数、来源、接收和领用日期、人员等,并将其暂贮存于菌种冰箱中,在一周内必须完成转种(即将原始标准菌种复苏传代成标准储存菌株)。
3. 菌种的保存(藏)
菌种保存(藏)必须由具备相应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操作,保存(藏)菌种的容器表面应贴有相应的标签,内容包括:菌种名称、菌种号、传代数、接种日期、人员等。标准储存菌株是由原始标准菌种经过一代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工作菌株是由标准储存菌株转接后获得的同种菌株。实验室根据该类微生物的特点和生存条件,结合实验室自身的情况,实验室的标准储存菌株采用甘油冻存保藏法,于-18℃以下菌种冰箱保存(藏),保存限期为1年;工作菌株采用液体石蜡保藏法,于2℃~8℃菌种冰箱保存(藏),弧菌为常温保存(藏),保存限期为1年。
4. 菌种的传代和确认
原始标准菌种、标准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每次传代的菌种都必须对其做关键诊断试验,可依据国家标准或行业内受各方公认的方法进行。每次试验的结果均应详细记录,具体内容包括标准菌种的名称、菌号、来源、菌种生长的培养基、孵育条件、生存条件、关键诊断试验及确认试验人等。经确认符合的菌种方可使用或继续留种,确认不符合的菌种必须遗弃并销毁。标准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的传代应根据菌种的特性、保存目的、保存方式、保存环境条件的不同而确定,标准储备菌株和工作菌株的传代培养次数不得超过5代,并作好传代记录。具体的实验操作必须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iosafety level 2, BSL-2)进行,不得造成环境污染和交叉污染。
5. 菌种的保管
实验室应指定专人负责菌种的保管,双人双锁,并建立所保管的
菌种名录清单,确保菌种安全,防止其丢失或损坏,确保其完整。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严格交接手续。所保管的菌种,不能随意转让其他单位和个人,需要时应按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执行。
6. 菌种的使用
微生物主管和检验人员根据日常检验或验证试验等情况,使用工作菌株后及时填写《微生物标准菌种接收、领用、保藏、传代、使用和销毁记录表》,以便追踪菌种使用历史。
7. 菌种(废弃)的销毁
下列情况的菌种或培养物或被污染的器具等,必须采用121℃、30分钟湿热灭活处理:
1)新一代菌种制备成功后的上一代菌种;
2)使用完后的菌种和带有标准菌种的器具和培养物;
3)菌种超过传代次数;
4)凡被污染、变异、可疑等异常情况菌种;
5)其他应废弃的菌种。
由微生物检验人员进行灭活处理,并有第二人在场监督,两人共同销毁,并记录好销毁方法、销毁日期及销毁人。
编制:批准:
日期: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