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合集下载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摘要】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通过对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历史、传承方式与困境、新时代的传承挑战、文化保护与传承政策以及创新发展路径的探索进行研究,探讨了文化保护与传承政策的重要性,分析了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展望与建议。

通过对岫岩东北大鼓传承与发展问题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其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文化保护工作向更深层次发展,为新时代的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岫岩东北大鼓、传承、发展、新时代、文化保护、挑战、创新、政策、历史、困境、关键因素、展望、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岫岩东北大鼓作为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岫岩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文化精神象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文化变革的影响,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和困境。

传统的传承方式受限于传统观念和机制,新一代年轻人对于大鼓文化的兴趣逐渐减弱,导致传承环境变得愈加严峻。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如何结合当代社会的需求,寻找新的传承模式和路径,成为当前研究的关键问题。

探讨相关的文化保护与传承政策,以及如何引入创新元素促进大鼓文化的发展,也是本研究的重要内容。

深入挖掘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历史,探讨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的呈现,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本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岫岩东北大鼓是鞍山市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经过多年的传承演变,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研究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种研究有助于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底蕴,推动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

通过对传承方式与困境的分析,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形式。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岫岩东北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自诞生以来一直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享有盛名。

作为鞍山市的一部分,岫岩东北大鼓在新时代下,如何传承和发展,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研究,并就传承与发展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一、传承与发展的历史背景岫岩东北大鼓起源于辽东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该剧种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形成,经过长期的发展和传承,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岫岩东北大鼓在传统时代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享誉海内外,被视为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瑰宝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岫岩东北大鼓面临着许多挑战。

传统戏曲在现代社会中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尤其是在年轻人中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如何在新时代下传承和发展岫岩东北大鼓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传承与发展现状分析1. 传承面临困难传统戏曲传承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岫岩东北大鼓也不例外。

随着时代的变迁,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逐渐淡化,导致传承面临困难。

剧种传承人越来越少,技艺传承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2. 发展需求亟待满足岫岩东北大鼓在传统时代曾经非常受欢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型娱乐方式的崛起,使得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如何创新传统,使岫岩东北大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三、传承与发展问题解决对策1. 强化传统戏曲教育为了更好地传承岫岩东北大鼓这样的传统文化,可以通过加强传统戏曲教育,提高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

可以通过学校、社区和机构等途径,开设传统戏曲课程,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技艺水平。

2.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传统戏曲在当前的新时代,现代科技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剧种如果能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宣传和推广,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戏曲。

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设备等渠道进行传统戏曲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参与增加传统戏曲的关注度。

东北大鼓的发展现状与保护传承措施-戏剧论文-艺术论文

东北大鼓的发展现状与保护传承措施-戏剧论文-艺术论文

东北大鼓的发展现状与保护传承措施-戏剧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东北大鼓是广泛流传在东北三省及其周边地区的曲艺形式,极具民间的地域特色,是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

在我国制定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明名单的时候,东北大鼓以其代表性和普及性得以入选,是文化部指定的重要保护对象。

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扶持,无法真正地将这项艺术传承下去,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学习和保护这门艺术。

艺术来源于生活,成长于创新,只有扎根基层,实实在在地从生活当中汲取营养,不断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将艺术的顽强生命力富于东北大鼓,使其成为不朽的艺术经典。

一、东北大鼓的发展现状东北大鼓在华北东北地区拥有广泛的受众,特别是在东北三省地区,备受当地群众推崇。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人们的业余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这使得东北大鼓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冲击,人们的生活似乎离东北大鼓越来越远了。

很多的年轻人甚至没有听说过这种艺术,更无从谈起欣赏和学习东北大鼓。

相关的从业者的生存环境愈发恶劣,导致更多的人才离开了这个行业,转而投向其他工作。

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

对于东北大鼓面临的窘境,国家给予了一系列的保护行动。

但是更重要的是艺术本身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缺少与时俱进的吸引力,这是导致艺术日渐衰微的主要原因。

在呼吁人们关注东北大鼓的同时,还要鼓励艺人们进行创作,重新从生活当中提取艺术的源泉,让东北大鼓焕发出新时代的活力,从而避免了被时代淘汰的命运。

二、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政府的主导和调控的作用仍然有着较大的发挥余地。

很多地区由于保护工作比较滞后,难以充分落实政府的各项指示和措施,导致保护工作的效果很不理想,部分地区甚至没有将保护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摆上正常的工作日程。

这都是政府方面缺少行之有效的规划,使得多项政策得不到有效推广落实,影响了保护工作的进展。

其次,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没有形成保护东北大鼓乃至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共识,人民群众无法承担起保护和监督的作用,保护工作失去了最起码的群众基础,也没有良好的宣传氛围和工作环境。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变革的发展,该艺术形式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重重压力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下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历史及特点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起源于明代,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它是岫岩地区民间戏曲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

在表演形式上,岫岩东北大鼓主要由唱、念、说、打、舞五个部分组成,其中以打和舞的表演为主体,以其独特的节奏感和舞蹈动作引人入胜,成为受众欣赏的焦点。

然而,随着现代文化的普及和市场经济的发展,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岫岩东北大鼓的表演场所成为短缺资源,很多原有的剧场被改造为商业中心和居民楼,表演者和观众的数量和规模受到限制,这对于艺术形式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其次,随着电视、网络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人们的文化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受众不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欣赏传统艺术表演,这就使得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观众基础日益萎缩。

为了解决这些困境,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传承与发展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和策略。

首先,应该加强对岫岩东北大鼓的保护和传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其地位和影响力,保障其表演场所和资源,提高表演水平和质量,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其中。

其次,应该开拓新的表演市场和消费群体,结合现代媒体的传播力量,扩大岫岩东北大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推动艺术形式的时代更新和传承。

综上所述,岫岩东北大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新时代下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多困境和挑战,但是只要采取合适的策略和措施,就能够克服困难,保持其传统文化价值和表演艺术魅力,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我国有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近代,更是出现了“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昌盛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有近600百个曲种,唱类270多种。

可是现如今,有很多在几十年前风靡一时的优秀艺术形式几乎销声匿迹。

这之中的代表就是与“蹦蹦”――二人转齐名的“奉调”――东北大鼓。

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这类渐渐消亡的民族优秀艺术的代表。

一、东北大鼓“活态传承”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困境东北大鼓是沈阳的“本土文化”,是沈阳最具地域特色的曲艺形式之一。

最初产生在东北农村,以后逐渐流入城市约18世纪上半叶(清乾隆年间)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说唱曲种,至二三十年代处于鼎盛时期,也曾流布天津、北京、内蒙古等地。

东北大鼓因其故事情节曲折、曲调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艺人手提弦鼓,不论是田间地头、走街串巷、还是赶集庙会,不需要舞台、化妆、灯光、不拘服饰、道具,几个人围坐,鼓板一敲、弦子一响,说古论今、谈天论地,绘声绘色、妙趣横生。

那时就像今天的经典流行歌曲一样,上至张学良父子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不陶醉在这优美弦声、铿锵鼓声中。

“一场大鼓一台戏”一位大鼓演员演唱就能招引来一二百名听众,尤其在农村它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

在那个年代,没有空中舞台,电视和广播。

所以好多劳苦大众,没念那么多书,他们的许多知识就来自于听戏,听书,听大鼓。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东北大鼓似乎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传统以演唱东北大鼓作为职业的生存方式已经没有了吸引人才的魅力。

如今很少有人听东北大鼓了,很多年轻人东北大鼓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

东北大鼓艺人的表演机会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限制,东北大鼓的爱好者更是后继乏人,更没有人愿意学习这种艺术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把社会人口结构布局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组合,在失去了庞大的农村观众的同时,也失去了广阔的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平台。

小议东北大鼓的传承与保护

小议东北大鼓的传承与保护

人也 往往 藏身 于 民间 ,并不 为众 人所 知 。一 些老 艺 人达到 了相 当高 超 的艺术 水 准 ,在一
场 又 一场 的鼓 书演 唱 中 ,无 论 是 正 史 古 典 ,

不容 乐观 的发展 情 势
东北 大鼓 ,是 广泛流 行 于我 国东北 三 省
还是 野 史传奇 。不论边 关 沙场 、还 是花 前月
施 。共 同营造适 宜 东北 大鼓 发展演 进 的 良性 文化 生态 。
三 、相关 艺术研 究 需要进 一步 规 范
习这项 艺术 形式 。如 果不加 保 护 ,势必 面 临 消亡殆 尽 的危 险 。究 其原 因 ,笔者认 为 :东 北 大 鼓 的衰 微 ,既有 客 观 环境 带 来 的影 响 , 也有行 业 自身 的问题 。如 果缺 乏与 时俱 进 的 作 品 、靠 吃祖宗 的 老本过 日子 的情 形没 有得
少 ,仅把 它们 当成 文物 放入博 物 馆 .也不 在
于专 家 学 者 的学 术 研讨 和论 文 论 著 的多 少 , 而应 该是 对东 北大 鼓艺 人 的鼓 励 以及 他们 头 脑 中的宝 贵资 源 的抢 救 ,要 通过 各种 方式 让
艺术 重新 回到 观众 中去 ,让 艺术 原 汁原 味地
剧作 艺 漫 e rC c s 家I 林 话Ih t il T A r e
小 议 东 北 大 鼓 的 传 承 与 保 护
凰 高春 艳
东北 大鼓 是最 具东 北地 域特 色 的 民间 曲 艺形 式 之一 ,被列 入 《 第一 批 国家非 物 质文 化 遗产 保护 名 录》 l l l 为文 化部 门重 要扶 ,成 持 和保 护对 象 。传 承 与振 兴这 项 艺 术 形 式 . 除 了政 府 帮扶和 制度 保障 .更 重要 的是 相关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摘要】本文以为主题,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随后从岫岩东北大鼓的历史与传承、现状分析、存在问题、发展对策和推动措施等方面展开讨论。

文章指出岫岩东北大鼓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传统与现代文化碰撞的挑战,存在着传承人口老龄化、传统技艺流失等问题。

为此,提出了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新一代传承人才、利用互联网平台推广东北大鼓等发展对策和推动措施。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研究成果,并展望了岫岩东北大鼓未来的发展前景,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和支持该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岫岩东北大鼓、传承、发展、研究、历史、现状、存在问题、发展对策、推动措施、总结成果、展望未来、鞍山市、新时代、文化传承1. 引言1.1 研究背景岫岩东北大鼓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鞍山市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岫岩东北大鼓承载着当地人民的情感与记忆,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在当下快节奏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岫岩东北大鼓面临着传承不易、发展困难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动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历史渊源、现状问题和发展对策,为其持续传承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本文将围绕岫岩东北大鼓这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文化进行深入调研与分析,探讨其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发展策略,旨在为岫岩东北大鼓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部分将从传统文化保护、地方戏曲传承、城市化进程等多个方面展开分析,以全面把握岫岩东北大鼓传承发展问题的研究背景及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岫岩东北大鼓是鞍山市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

对于研究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文化形式的起源和演变,也有助于挖掘和保护我国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资源。

通过深入探讨岫岩东北大鼓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推动该文化形式在当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东北大鼓传承之我见

东北大鼓传承之我见

东北大鼓传承之我见作者:胡晓旭来源:《北方音乐》2015年第19期【摘要】东北大鼓是流行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的一种曲艺艺术,它贴近生活,曲调丰富,唱腔流畅优美,表演形式通俗,表现力极强,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曾经盛极一时的东北大鼓,现在已面临无地演出,无人观看的窘境,现状令人十分担忧。

老一辈一人相继去世,新一辈无人接替,传承问题是东北大鼓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本文就东北大鼓的现状进行研究,对其传承工作的进行提出几点个人建议。

【关键词】东北大鼓;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北大鼓是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的一种汉族曲艺鼓书暨鼓曲形式,以说唱中、长篇书为主,内容大多取材于戏曲、小说和传奇故事,成了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

在沈阳地区盛行一时,清末在沈阳设置了奉天府,东北大鼓又叫做“奉天大鼓”。

2006年5月20日,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年来,东北大鼓缺乏适合表演的场地,大批听众的转移,造成东北大鼓无处传承的严峻形式。

新生代转行,老一辈过世,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面临后继无人的巨大挑战。

为这个独特的艺术形势延续香火,保护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在东北大鼓的传承过程中,我认为应该着重建设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东北大鼓曲艺的技巧精髓的保护保护一种艺术,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它的艺术精髓,我们可以通过录制视频,让德高望重,技艺娴熟的老前辈,将自己的一身本事,拍摄制作成教学视频或演出视频,利用先进的网络条件,广泛传播,让全国人民都有机会接触、学习东北大鼓这一门艺术。

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东北大鼓的文化内涵,只要资料在,这门艺术就不会失传。

东北大鼓的演奏已有很悠久的历史,随着演艺的地域越来越广,形成了风格各异的众多流派,这些流派拥有各自的历史、不同的演奏形式。

传承东北大鼓,也必须传承其深厚久远的内涵。

我们可以通过编撰书籍,将这些流派的起源,发展,特色等等文化内蕴写入书籍,保留东北大鼓最珍贵的文献资料,同时出版这些书籍,也是发展传承的一种重要途径。

东北大鼓传承的实践构想

东北大鼓传承的实践构想

东北大鼓传承的实践构想作者:胡晓旭来源:《音乐时空》2015年第18期摘要:在众多的文化形态当中,东北大鼓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份子,随着21世纪自媒体的发展,理应受到人们的保护、认识,并尽所能将这种曲艺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关键词:东北大鼓传承东北大鼓是广泛流传于黑、吉、辽地区具有东北地域特色的民间曲艺形式之一,并于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其传承和保护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东北大鼓是极具魅力的鼓曲形式之一,其内容丰富、曲调幽默,人们易接受,在东北地区盛极一时。

东北大鼓多为演员一人击鼓、板,配以一人或多人的乐队伴奏演唱,东北大鼓在长期的流传中,随着地域、人情、风情的不同,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流派。

一、重点:丰富东北大鼓的内容、形式,使行业自身与时俱进一个好的表演能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其造型服装是重要的突破点,视觉上的新感觉会抓住观众的品味,然而内容丰富才是其根本。

纵观以往的东北大鼓的表演舞台,演员在着装上过于老套,服装没有新起点,演员从表演开始就只局限于舞台中央,缺乏与观众的互动,缺乏表演前幽默诙谐的铺垫。

所以,改变这种形势,需从行业自身出发,真正改变其根本。

(一)演员自身作为一名优秀的东北大鼓的表演者,不仅自身有良好的东北大鼓表演的功底、唱腔、表情表演到位的各种专业素养,而且对其他表演形式的内容也应略知一二,表演加上形体动作,做到声形具备,学会与观众互动,找到属于自己仅有的独一无二的表演方式。

(二)表演内容东北大鼓的表演内容应做到与时俱进,切实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贴近群众,例如反映当下的反腐倡廉、中国梦的建造等时事热点话题,不再拘泥于以前样板戏的内容,融入时尚的元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表演内容。

(三)表演形式以往的东北大鼓的表演形式大多是演员自身集演唱、打板、鼓于一身,这种形式使演员无法在舞台上走动,不能很好的与群众互动,繁重的表演形式,会让演员分身乏力,偏离东北大鼓表演的形式轨道。

东北大鼓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东北大鼓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研究

108东北大鼓的保护与传承的策略研究文/徐家锋摘要:东北大鼓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主要说唱音乐艺术之一。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东北大鼓的发展却令人堪忧。

进入21世纪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不断倡导和我国政府的重视下,东北大鼓于2006年5月,被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为东北的大鼓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

本文将从东北大鼓的现状出发,从不同视角来关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东北大鼓。

关键词:东北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东北大鼓,亦称奉天大鼓,辽宁大鼓,是流传于我国东北三省以及京津、内蒙古等地区的说唱曲种之一。

东北大鼓约发端于清代中期,并一度盛行于沈阳,是东北地区代表性曲种。

但是,随着社会发展,包括东北大鼓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正面临着现代化、全球化、城市化以及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等因素的冲击而日益被破坏,民族民间艺术等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民族文化不仅承载着历史,也关照着未来,而民族文化中的“非遗”,不仅是我们寻找自身的一把钥匙,也是唤醒民族记忆,激发创造力的动力源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东北大鼓呢?本文将不揣浅陋,以求教于方家学者。

一、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立法先行在“非遗”保护方面,很多先进国家如法、意、德、荷、日、韩等都通过立法保护。

我国在总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其他各国“非遗”法律法规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出适合国情的立法模式,如《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法(草案)》(2003年)、《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5年)以及2011年颁布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从我国的保护机制和目前的立法情况来看,“非遗”保护的法律制度采取以行政保护为主、民事保护为辅,两者并行的模式。

二、政府主导,政策落实2001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政府的主导下开始起步,2004年,我国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遗”保护工作由此全面展开。

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与传承研究

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与传承研究

文史研究8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与传承研究王春玲(吉林省榆树市第七小学校吉林榆树130400)ʌ摘要ɔ东北大鼓作为我国重要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一种历史悠久㊁具有广泛传播和影响范围的地方曲艺曲种,它的传承与发展,在学术研究与艺术研究领域中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㊂因此,本文追本溯源,对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进行了介绍,并对东北大鼓的传承困境及传承㊁发展策略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东北大鼓这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 的保护与传承做出贡献㊂ʌ关键词ɔ东北大鼓;历史渊源;传承困境;传承发展策略ʌ中图分类号ɔJ826ʌ文献标识码ɔA ʌ文章编号ɔ1003-9619(2019)26-0008-011引言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其中一些是通过口传心授㊁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㊂但是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理念㊁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我国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这就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甚至出现了灭绝的现象㊂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进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㊂其中东北大鼓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形式,被列为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同样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㊂因此,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它的历史渊源和艺术价值,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其的传承与发展㊂2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东北大鼓作为一种广泛流传于辽宁㊁吉林㊁黑龙江及内蒙古等地区的曲艺形式,发展至今已有了近300年的历史㊂它在本身拥有一套完整唱腔的基础上,又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了东北民歌㊁京韵大鼓㊁京剧的唱腔,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流派㊂东北大鼓最早产生于清末,在后续的发展中,产生了众多的流派,有奉派㊁西城派㊁南城派㊁下江派及东城派等五大流派㊂3东北大鼓在传承过程中的困境分析东北大鼓作为一种集中体现东北地区历史人文环境及自然地理条件的艺术形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生态环境的变迁㊁多元文化意识的选择及音乐价值的错位,使其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遇到了传承的困境㊂3.1东北大鼓本身的艺术形式具有局限性㊂东北大鼓唱腔优美㊁曲调丰富,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东北大鼓艺术形式方面就出现了一定的局限性,如:节奏缓慢㊁行腔冗长拖沓㊁唱词晦涩难懂等,这都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主流文化相背离,使其发展进程受到影响㊂3.2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重要影响㊂艺术形式是对某个时期历史背景和文化土壤的体现,同时也是当时文化意识的重要载体㊂东北大鼓发展了近300年,我国的社会㊁经济㊁文化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艺术审美的理念也更加的多元化,这就使东北大鼓的生存空间受到了排挤,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无人问津㊂3.3缺乏进行传承的人才㊂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过程中,后继无人是最大㊁最为显著的传承困境,直接影响着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递与延续㊂东北大鼓较早的传承方式都是通过口口相传,接触到这门曲艺的专业人士数量较少,而且文化程度㊁专业素养都普遍偏低,对其今后的传承造成影响㊂同时,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转变,很少有人愿意从事东北大鼓的传承事业,这都对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不良的影响㊂4东北大鼓的传承㊁发展策略4.1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㊁传承意识㊂在对东北大鼓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传承意识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㊂因此,这就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发挥自身的功能,通过导向及宣传的方式对东北大鼓这一艺术形式进行有效的保护与传承㊂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通过开办学习班㊁开展东北大鼓的宣传㊁表现等活动,使更多的人认识㊁了解东北大鼓㊂其次,相关政府部门还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东北大鼓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㊁传承工作的开展与监督,并通过吸引更多的专家㊁学者等专业人士的参与,来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东北大鼓的发展策略㊁传承措施的制定与实施㊂4.2加强对东北大鼓的艺术创新与发展㊂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其进行创新,赋予其时代感,使其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得到良好的发展与传承㊂因此,这就需要专业人士对东北大鼓的艺术形式在保持其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融入时代气息,进行积极创新㊂如:在词㊁曲的创作方面更加贴近时代的发展,在表演形式及传播手段方面应结合现代形式,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欢㊂4.3拓展东北大鼓传承的途径,实现对传承人的有效培养㊂在东北大鼓的传承过程中,以往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落后㊁缺乏有效性㊂因此,这就需要在现阶段的东北大鼓传承中,应进行积极的创新,积极的拓展进行传承的途径,实现传承人的有效培养㊂如,可以借助高校的科研优势和传承优势,通过在音乐高校中开设东北大鼓的教学专业,从更加专业的角度进行东北大鼓的教学与传承,以此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推动东北大鼓的发展与传承㊂5结语综上所述,东北大鼓以其巨大的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被列为我国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㊂因此,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树立良好的传承与保护意识,通过对东北大鼓进行艺术创新㊁拓宽传承人的培养途径等方式,实现东北大鼓的良好发展和有效传承㊂参考文献[1]胡晓旭.东北大鼓发展之思考[J].戏剧文学.2013(04)[2]齐向军.东北大鼓音乐源流发展浅析[J].才智.2013(06)[3]王辉.东北大鼓兴盛考之女大鼓的繁荣[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4)。

人力资本视域下的黑龙江“东北大鼓”传承机制研究

人力资本视域下的黑龙江“东北大鼓”传承机制研究

艺术研究I跨文化表达丨2020・6人力资本视域下的黑龙江“东北犬鼓”专承机制研究上海音乐出版社/李煞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文化工程,行之有效的保护举措不仅是对相关文字记录、史料实物、音像等物质性的资料数据进行保存,更重要的是使之以鲜活样态生存于民间。

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使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东北大鼓日渐萧条,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也为东北大鼓的传播带来了可选择性的生存路径。

本文以黑龙江的“东北大鼓”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探讨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地方性保护的传承管理机制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策略。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献留存人力资本传承机制近些年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制的建设日趋成熟,行之有效的举措相继出台,为传统音乐文化的复兴带来了契机。

然而,真正有效的保护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仅仅是对相关文字、史料、音像等物质性的资料数据的保存,真正意义上的保护是使之以鲜活样态生存于民间。

"东北大鼓”为关东百姓喜闻乐见,极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东北地区的文化名片,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文化工程,那么黑龙江东北大鼓目前留存状态如何?对于东北大鼓的传承与保护目前在黑龙江采取怎样的文化保护策略?当地政府具体的管理机制是怎样的?这些都是笔者在相关课题研究中直面关注,并加以研究、思考的问题。

一、文献留存保护以人为本在信息科技、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与运用的今天,对黑龙江东北大鼓的保护需要建立在本真性、系统性、可解读性的基础上。

挖掘收集东北大鼓的相关文献资料,尊重它的原始样态,挖掘其文化内涵,弘扬其内在价值,使其传承发展达到真正的保护目的。

由于黑龙江东北大鼓的资料分布零散、内容模糊,真实、完整地保存它的文献记载,是一项首要的根本措施。

可见,第一步需要相关部门切实做好东北大鼓文献资料的采集、整理与留存,这是非遗保护工作的基本做法。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引言岫岩东北大鼓是辽宁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种传统民间艺术,它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是满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正面临着日渐严重的挑战。

研究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对丰富当地文化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岫岩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岫岩东北大鼓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发展至今已有300年的历史。

它在音乐、舞蹈、戏曲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成为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形式。

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岫岩东北大鼓一直在当地群众中得到传承和发展,成为了岫岩地区文化的一大亮点。

二、传承问题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导致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面临严峻的挑战。

目前,仍然在从事这一传统艺术的人大多是老年人,年轻一代对其了解较少,更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发展。

这就使得传统艺术日益失传,甚至有些表演队伍已经面临着解散的危机。

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中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培养新人才为了保护和传承岫岩东北大鼓,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

可以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开设岫岩东北大鼓的传统文化课程,让学生们通过学习、表演等多种方式了解和参与进来。

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推广活动,提升岫岩东北大鼓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

通过这些举措,将有效地扩大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人群,为其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停留在复制和模仿上,更需要注重创新和发展。

岫岩东北大鼓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也要结合当代的时代特点,进行创新表达。

可以引进一些现代元素和表现手法,使其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同时还可以将其与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相结合,让更多的人能够从中感受到家乡的魅力和独特性。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传承与发展方面面临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旨在研究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传承问题。

由于岫岩东北大鼓的传统传承方式主要是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生活导致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不高,传统艺术继承者的培养变得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录像、网络直播等,将东北大鼓的表演和教学资源制作成电子版本,使更多的人可以接触和学习。

发展问题。

岫岩东北大鼓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临着市场需求的不足和商业化导向的艺术表演的侵蚀。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演出和宣传推广,增加岫岩东北大鼓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赞助商支持。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和扶持措施,提供场地、经费等支持,为岫岩东北大鼓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教育问题。

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需要有专业的老师和学校进行培训和教育,但目前缺乏相关的教育机构和专业人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成立专门的学校或机构,对有意向学习岫岩东北大鼓的人进行培训和教育,同时引入专业化的管理和运营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包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传承、开展多样化的演出和宣传推广、创新与融合、加强教育培训等措施。

只有通过多方位的努力,才能使岫岩东北大鼓得到有效传承和发展,保持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中国传统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岫岩东北大鼓作为中国戏曲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艺术内涵。

在新时代下,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解决。

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问题是当前急需解决的。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文化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于传统艺术的兴趣和认同度下降。

许多岫岩东北大鼓传承人已经年事已高,他们的离世或者退出演艺界让岫岩东北大鼓面临失传的危险。

应该加强对年轻一代的传统艺术教育,通过培养他们对岫岩东北大鼓的兴趣和热爱,让传统艺术得到有效传承。

岫岩东北大鼓的发展问题也需要关注。

在现代社会,观众的审美需求和观看习惯发生了改变,传统戏曲面临着观众群体减少的问题。

为了推动岫岩东北大鼓的发展,应该积极创新演出形式和内容,融入现代元素和时代背景,使之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和重视。

政府应该加大对传统戏曲的扶持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出台资助措施,为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障。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岫岩东北大鼓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保护传统戏曲的纯正性和高品质。

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级文化部门、艺术机构、传媒等都应该积极承担起岫岩东北大鼓传承发展的责任,互相合作,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和喜爱岫岩东北大鼓。

传承人也需要加强自身的技艺修养和专业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准,为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

新时代下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解决。

通过加强传统艺术教育、创新演出形式、政府支持和全社会合作,可以保护和传承好岫岩东北大鼓这一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使之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如何促进东北地方戏曲的创新路径

如何促进东北地方戏曲的创新路径

如何促进东北地方戏曲的创新路径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她所拥有的锣鼓喧天、唱腔悠扬、动作激烈、表演热烈等特点,深受人们的喜欢和欣赏,然而,在戏曲文化异军突起的当下,东北戏曲也面临着不少困境和挑战,为了推动东北戏曲的发展,必须探索创新路径。

一、挖掘潜力,发掘优秀的传统剧目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底蕴,不仅有《红楼梦》、《西游记》等大型史诗剧目,还拥有一批鲜活、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剧目,如《女杨参战》、《杨乃武与小白菜》、《黑猫警长》等,这些剧目的特点是演员宽松随意,不拘一格,单口快板,节奏轻快,具有强烈的俄罗斯文化特色,这些地方文化积淀为东北传统戏曲的特色与风格,此时要想推动东北戏曲的创新,就要深入了解东北戏曲历史文化和传承背景,发掘优秀的传统剧目,挖掘其中蕴藏的创新潜力,从中提炼、提高、发掘,并加以整理、提升、传承,使传统与创新相得益彰。

二、聚焦年轻,培育优秀的人才队伍年轻一代是东北戏曲的信仰,他们有成为优秀演员的潜力,有创新和开拓的精神追求,加上新时代的特殊要求,更应重视培养和引进优秀青年人才。

在培养方面,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加强东北传统戏曲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内容,提高师生之间互动和沟通的机会,创造有利于参与和展示的平台。

对于青年演员,可以给予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欢迎他们的创造性,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艺术认知,开拓人才的视野,使优秀演员得以脱颖而出。

三、现代文化植入,培养现代观众在当代的社会背景下,戏曲作为民间传统艺术,必须开发现代文化的话题,紧紧围绕社会现实问题发掘演出内容,注重剧情流畅紧凑,演员表演与观众的接触更为亲身。

如何让东北戏曲更能吸引现代观众,是创新的关键点,需要从演出形式、演员个性、舞美布景、音乐制作等各个方面进行探索,丰富东北地方戏曲的形式与内容,让更多的青年观众能够欣赏和参与其中,推动东北戏曲的传承与发展。

总之,东北地方戏曲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地域特色,前途无量,如何推动它的发展,需要我们深入探索,不断创新,挖掘优秀的剧目和演员,坚持引进现代文化和植入社会现实话题,以专业化的角度去推动东北地方戏曲的创新和突破,让这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更加绚烂多彩!。

东北大鼓传承之构想的开题报告

东北大鼓传承之构想的开题报告

东北大鼓传承之构想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东北大鼓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之一,起源于中国东北地区,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但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许多鼓乐乐曲、唱腔已经失传或只留下残篇,许多鼓舞人员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一代传承者愈来愈少。

因此,探究东北大鼓的传承问题,提出新的传承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东北大鼓的传承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传承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东北大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3、东北大鼓传承的问题与原因。

4、现有传承方案的评价和反思。

5、提出可行的传承方案。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采访法,实地调研等方法开展。

1、文献资料法。

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史书、民间传说、文献记载、学术研究等。

2、采访法。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等方式,采访和了解东北大鼓传承方面的资料。

3、实地调研。

走访东北地区的各个大鼓社,了解社团的现状和传承情况,以及民间大鼓传承的生态环境。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认识和了解东北大鼓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深入了解东北大鼓的传承现状和问题,找出其中的矛盾和不足。

3、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可行的传承方案,促进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

五、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分为以下阶段:1、资料收集和整理:收集和整理有关东北大鼓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文章、书籍、电子资料等,同时采访和调查有关大鼓社的相关知识。

2、现有传承方案的评价和反思:对现有的传承方案进行评价和反思,找出其中的优点和缺点,并分析其原因。

3、提出可行的传承方案:根据现有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可行的传承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

4、撰写研究报告:总结分析研究结果,撰写研究报告。

六、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问题,对于继承和传承东北大鼓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东北大鼓的传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提出可行的传承方案,促进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有助于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传承的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

新时代鞍山市岫岩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研究鞍山市岫岩县是东北大鼓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在当今社会,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遇到了许多问题。

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岫岩东北大鼓的调查和研究,探讨东北大鼓传承与发展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传承问题东北大鼓是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剧目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在传承方面却遇到了重重困难。

首先,东北大鼓的传承需要传承人能够掌握一定的音乐基础,而如今许多年轻人更加喜欢流行音乐,在这种背景下,东北大鼓很难被年轻人所接受。

其次,由于现代化的影响,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失去了兴趣,东北大鼓也难以得到传承。

此外,随着时代的变迁,东北大鼓剧目的演出场所逐渐减少,传承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

2.发展问题东北大鼓的发展也遇到了很多问题。

首先,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代人的娱乐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越来越少关注东北大鼓。

其次,舞台技术和装备的更新对于传统表演产生了很大的冲击,让传统的东北大鼓愈加难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需求。

此外,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工作压力也让人们难以抽出时间去欣赏东北大鼓。

3.解决方案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如下解决方案:一是引导年轻人重新认识和了解东北大鼓,让他们重拾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为其提供学习和演出的机会。

二是探究适合东北大鼓表演的新型演出场所,比如可以让东北大鼓与现代舞台技术相结合,吸引更多年轻人去欣赏,从而提高其传播的效率。

三是推广东北大鼓文化,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比如可以将其作为文艺活动之一列入常规宣传和推广范畴。

四是加强文化保护,确保东北大鼓的传承和发展,比如可以成立专门的东北大鼓保护协会,加强对东北大鼓所涉及的遗产、文化和艺术等方面的保护和传承。

总之,东北大鼓是一项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保护和传承下去。

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东北大鼓的传承与发展出一份力,让其流传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面临的困境与对策
我国有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尤其是近代,更是出现了“百家齐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昌盛的局面。

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有近600百个曲种,唱类270多种。

可是现如今,有很多在几十年前风靡一时的优秀艺术形式几乎销声匿迹。

这之中的代表就是与“蹦蹦”――二人转齐名的“奉调”――东北大鼓。

2006年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这类渐渐消亡的民族优秀艺术的代表。

一、东北大鼓“活态传承”模式面临的挑战及困境
东北大鼓是沈阳的“本土文化”,是沈阳最具地域特色的曲艺形式之一。

最初产生在东北农村,以后逐渐流入城市约18世纪上半叶(清乾隆年间)经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说唱曲种,至二三十年代处于鼎盛时期,也曾流布天津、北京、内蒙古等地。

东北大鼓因其故事情节曲折、曲调诙谐幽默、富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和乡土气息。

艺人手提弦鼓,不论是田间地头、走街串巷、还是赶集庙会,不需要舞台、化妆、灯光、不拘服饰、道具,几个人围坐,鼓板一敲、弦子一响,说古论今、谈天论地,绘声绘色、妙趣横生。

那时就像今天的经典流行歌曲一样,上至张学良父子达官显贵、下至贩夫走卒,无不陶醉在这优美弦声、铿锵鼓声中。

“一场大鼓一台戏”一位大鼓演员演
唱就能招引来一二百名听众,尤其在农村它一直是最受欢迎的文化娱乐形式。

在那个年代,没有空中舞台,电视和广播。

所以好多劳苦大众,没念那么多书,他们的许多知识就来自于听戏,听书,听大鼓。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受多种文化形式的冲击,东北大鼓似乎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传统以演唱东北大鼓作为职业的生存方式已经没有了吸引人才的魅力。

如今很少有人听东北大鼓了,很多年轻人东北大鼓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

东北大鼓艺人的表演机会和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限制,东北大鼓的爱好者更是后继乏人,更没有人愿意学习这种艺术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大潮使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农村的进城务工人员一下子把社会人口结构布局进行了重新的排列组合,在失去了庞大的农村观众的同时,也失去了广阔的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的平台。

随着东北大鼓长期在田间地头、走街串巷演出的农村市场渐行渐远,过去听它的人文化比较低,你怎么唱他们就怎么听,现在他们通过电视、广播,网络平台等媒体了解外面的世界。

他们看到的都是艺术名家名段,所以他们对它的艺术审美要求无论是词曲作者还是演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要求演员“生旦净末丑,摔打眉毛皱,唇舌齿鼻喉,喜怒哀乐忧”的基本功。

“一人一台戏”,不但要说什么像什么,唱什么是什么角色,还要求演员一手拿鼓槌、一手拿简版伴奏、演唱,有时甚至还
要自己创腔。

“三年出演员,十年出琴师”这句话对于东北大鼓演员来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可见想学成东北大鼓却不是一件易事。

一个东北大鼓演员要想登台演出,哪怕是演一个几分钟的说唱小段,没有扎实的功夫是不行的,当今演员对那些传统的技艺都已经有些难以招架,然而现实生活中,各门类艺术的竞相比拼对东北大鼓演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
和能力的要求。

相对于东北大鼓演员来说,琴师的境遇则更加惨淡。

对于东北大鼓来说,唱的部分要多于说的部分。

韵律特性五大流派风格都是通过唱腔和伴奏乐器来体现的。

比如说东北大鼓,有奉派、南城调、西城调、东城调、江北派等不同流派,而它们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各自代表流派的唱腔有所不同。

但老艺人相继离去,新人又难以为继的现象俨然成为当前所面临的最大难题。

没有好的弦师,弹不出好曲子,就不可能让东北大鼓这一曲种枝繁叶茂,多姿多彩。

所以说“活态传承”弦师对东北大鼓的发展至关重要。

东北大鼓的传承方式至今还坚持着较为单一的以家族式或者以师授徒,口传心授的传承模式。

这种传承方式已经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成为东北大鼓“活态传承”队伍建设的障碍。

就拿著名东北大鼓艺人霍树棠来说,一生只带三个徒弟(其中一个是正式拜师的,其她二位刘兰芳、霍桂兰跟他学习没举行拜师仪式),且条条框框特别多。

这种传承方式本身就让多数的爱好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家族式或者以师授徒方式可行,
但普及性传承对人才队伍建设尤其重要。

当今社会已经到了网络平台及微博时代,是教育资源、人才共享的时代。

东北大鼓还坐在家门口,等着人上门拜师授徒,会有多少人自觉自愿加入这支队伍?
无数的困难考验着东北大鼓“活态传承”工作,一方面圈内的有名望的艺人大多谢世,最年轻的也年近花甲,弦师更是缺乏,几近销声匿迹,面临濒危。

一方面更多的新人不知道也不愿意进到这个相对封闭的“圈儿”里来。

再加上传播方式狭小单一,观众层面更加萎缩。

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进行东北大鼓的“活态传承”要想把东北大鼓传承下去,复兴还有很多难题需要破解。

二、东北大鼓“活态传承”模式创新与对策
1.加大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传承人培训体系和平台。

东北大鼓是关东地区的一朵奇葩,人们常说:“一个大鼓一台戏”,虽然这句话有些片面,但是也体现了演员在传承中的重要地位,演员与东北大鼓艺术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一个好演员救活一个曲种。

东北大鼓在二十世纪之所以繁荣就是因为有刘问霞、朱玺珍、霍树棠等一大批好演员。

同时,一个好作品,优秀的唱腔没有琴师的帮衬,再好的演员也不可能成功。

努力加大人才培养,建立传承人培训体系乃是当务之急,东北大鼓这项文化遗产薪火相传,保存和传承传统表演技艺和传统曲目,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在活态传承中,
传承人的作用尤为重要。

邀请辽宁省代表性传承人、专家学者进行东北大鼓培训班、艺术讲座。

在大班授课的同时对重点学员一对一授课培养后续人才。

传统的口传心授教育模式并不能完全解决人才的培养问题。

事实上东北大鼓人才的濒危,不仅体现在词曲创作和表演人才方面,理论研究专业人才都要由高等院校来教育培养。

让东北大鼓进入学校课堂使学生受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

也是一条人才培养的重要的途径。

2.坚守地域特色在“活态传承”中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东北大鼓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是东北大鼓的起源和发展与地域文化密不可分,如果舍弃地方特色,就会失去它固有的艺术魅力,因此在“活态传承”中,一定要把握它的特点,原汁原味的培养传承人,在有一定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创新。

二是音乐唱腔“活态传承”中一定要保持它的特点,比如五大流派的唱腔各有特点,地方特色鲜明,如奉派男唱腔高亢铿锵有力,女唱腔婉转缠绵余味无穷也是其独特魅力。

三是东北大鼓五大流派的独特韵味要靠传承人一代代传承,这也是不同流派之间的区别,在传承发展中传承人起决定性作用,在吸收借鉴其他流派曲种的同时,决不能丢弃曲种的特色,因此传承人是东北大鼓传承的关键。

3.深入挖掘整合资料,为“活态传承”奠定基础。

保留
东北大鼓的音像资料,是一个曲种发展的关键,如刘问霞、朱玺珍、霍树棠《忆真妃》《黛玉悲秋》《宝玉哭黛玉》《草船借箭》《糜氏托孤》等建立健全音像资料,积极开展“音配像”工作。

4.拓宽渠道、扩大宣传让东北大鼓“活态传承”走进群众走进社会。

许多青少年不知道什么是东北大鼓,是这一曲种面临的最大困境,没有观众就没有东北大鼓,东北大鼓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传承人也从未间断一代代的传承,观众也一代代的培养,当前怎样培养东北大鼓的观众:第一,复兴东北大鼓,要从基础做起,要从娃娃抓起。

和京剧一样,东北大鼓也应进入中小学课堂,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它、了解它。

第二,任何一门表演艺术,都要靠“人”来传承和发扬。

有了继承者,再加上好本子,东北大鼓艺术才会薪火相传。

现在在沈阳活跃着一些民间鼓曲表演队,这些表演队利用惠民演出经常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学校、文化下乡等培养了一些喜欢鼓曲的观众,如果文化部门加大对他们的扶持,充实和壮大这些鼓曲队伍,就会培养更多的听众。

第三,成立东北大鼓传习所,让东北大鼓上春晚,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平台加大宣传力度,经常播放东北大鼓名家名段、名家轶事,都是复兴东北大鼓的一种办法。

但东北大鼓复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参与和努力,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东北大鼓经过抢救与保护,定
能让东北大鼓再度枝繁叶茂,重放异彩。

(作者单位:辽宁省沈阳市群众艺术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