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
中国过去20多年的货币超发之谜提醒我们,找到准确的通胀之锚至关重要,涉及民生与经济中国经济不断壮大,中国央行声名鹊起,货币政策广受关注。
今年初,国际刊物《央行杂志》(Central Banking Journal)颁发年度央行奖,中国央行第一次获此殊荣。
该刊认为,中国央行在独立性受限和中国金融体系不发达的环境下,在中国充满不确定性的新一轮改革中,顶住压力控制货币超发,积极推动金融自由化改革,表现出强大的领导力和专业度。
老实说,中国央行拿到这个奖项并不容易,因为每一家候选机构的表现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比如,美联储果断采用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帮助美国经济强劲复苏,英格兰银行和欧洲央行均出人意料地推动预期管理,日本央行大胆的量化宽松政策把日本拉出了通货紧缩的泥潭。
该刊的顾问委员会包括很多重量级的经济学家和多国央行行长。
毫无疑问,这个年度奖项是对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肯定。
与这份肯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流行了20多年的中国货币“超发之谜”:到了2013年底,中国广义货币供给(M2)为110.6万亿元;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即M2与GDP之比为1.95。
美国2013年的M2约为65万亿元人民币,M2与GDP的比率是0.65,是中国的三分之一。
M2 与GDP 之比是度量一个经济体货币化程度的通行指标,无论从货币发行总量还是每单位GDP所对应的货币来看,中国显然存在货币超发之嫌。
货币政策的框架主要包括目标、锚(即货币是否超发的政策基准)和传导机制。
要破解中国货币超发之谜,我们至少需要知道以往货币政策的框架和运行效果。
无论从国家到机构,对自身历史的准确认知和总结是进步的前提。
在过去20多年中,对中国货币政策基本共识的缺乏让人吃惊。
如果学界习惯以“谜”来形容中国的货币政策而无解,如果放任社会对政府通胀控制能力的怀疑和担忧而不加以管理,新的框架和传导机制又如何建立?央行赖以安身立命的独立性又从何谈起?如果中国货币当局始终无法摆脱这种“无力感”,再权威的年度大奖也会因此而失色。
中国央行超发货币总额43万亿?一场混淆常识概念的胡言
货币老虎怎样进笼货币老虎怎样进笼
喂肉喂肉
利率就是老虎的食物。加息就相当于加大食物供应量,存款利率提高后,等于银行给笼子里多扔了一块肉,老虎进笼子的意愿增强。贷款利率提高后,等于想把老虎带出笼子的人要增加食物供应,增加养虎开支,所以带走老虎的意愿减弱。利率就是老虎的食物。加息就相当于加大食物供应量,存款利率提高后,等于银行给笼子里多扔了一块肉,老虎进笼子的意愿增强。贷款利率提高后,等于想把老虎带出笼子的人要增加食物供应,增加养虎开支,所以带走老虎的意愿减弱。
捉放虎捉放虎
放虎的压力太大放虎的压力太大
抛开央行凭空发钱的情况不说,单说不停的有人拿来金子,就得不停的发纸币。货币老虎就会越放越多,但其实这不可怕,因为金子原来也是一种货币,也是老虎,所以相当于放出纸币老虎,收回金币老虎,老虎没有多。抛开央行凭空发钱的情况不说,单说不停的有人拿来金子,就得不停的发纸币。货币老虎就会越放越多,但其实这不可怕,因为金子原来也是一种货币,也是老虎,所以相当于放出纸币老虎,收回金币老虎,老虎没有多。
通过大面积的信息轰炸,普通人也知道通胀是因为“货币超发”了,但货币是怎样超发的,恐怕不仅一般网友答不上来,就连一些专业的财经媒体都可能迷糊。最近到处转发的“央行超发43万亿货币加剧通胀”就是一例。通过大面积的信息轰炸,普通人也知道通胀是因为“货币超发”了,但货币是怎样超发的,恐怕不仅一般网友答不上来,就连一些专业的财经媒体都可能迷糊。最近到处转发的“央行超发43万亿货币加剧通胀”就是一例。
对应现实,就是加息增加存款意愿,降低贷款意愿,从而使银行中的钱多了,外面的钱少了。如果商业银行嫌养虎开支太大,还可以把老虎借给央行,这就叫超额存款准备金。对应现实,就是加息增加存款意愿,降低贷款意愿,从而使银行中的钱多了,外面的钱少了。如果商业银行嫌养虎开支太大,还可以把老虎借给央行,这就叫超额存款准备金。
中国货币是否超发
1、我认为中国货币并没有超发,因为人们通常用“M2/GDP”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
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中国的M2为116万亿元。
按照汇率换算后,中国的M2是美国的1.5倍、日本的1.7倍,因此被很多人认为是严重的超发,但因为各国的发展阶段不同,货币流通速度不同,信用发达程度不同,不能用别国标准衡量本国的货币供应是否适当。
中国人使用现金较多,信用卡较少,这些不能不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
更重要的是,中国至今还处在经济货币化的过程之中。
改革前,中国的几乎所有生产要素和经济资源,都是没有价格或者人为压低的。
改革的过程,是市场化和货币化,特别是生产要素价格市场化的过程。
从放开消费品价格,到逐步放开要素市场价格,对货币的需求,就会大为增加,这当然需要增加货币供给。
2、货币超发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超发则会引发通货膨胀,但对国家经济发展,这也是一种刺激经济的手段。
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就是利用包括积极性的财政政策及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在经济学理论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到温和的货币超发完全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的积极增长。
但如果我国货币增发水平持续增高将会对国家实体经济及金融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包括产生巨大的资产泡沫、不良贷款率升高等等。
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
论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分析通货膨胀是在纸币流通条件下,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实际需要所引起的货币贬值,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积极现象。
近两年我国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了解使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可以有效缓解通胀压力和治理通货膨胀。
首先,就我国目前的通胀而言,产生的原因可以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内方面1.货币超发从通胀的定义出发(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不难得出,我国目前的通货膨胀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货币超发(流动性泛滥)。
2008年,为应对美国引起的金融危机,我国央行超发了43万亿的货币。
这大大的超出了实体经济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M2(广义货币)的发行量约为实体经济的需要的货币量的2倍。
而且,2011年央行的货币增幅依然维持在16%左右。
由此可以断言,通胀会成为我国最近一段时间内经济面的一种常态。
2.成本推进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教授统计,2003―2008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量以每年13.6%的速度减少,随着中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劳动力收入水平也必然发生变化。
据统计,农民工实际工资每年增长率达10.2%。
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全国范围内的民工荒就是劳动力供给出现短缺的表现,劳动力短缺导致工资开始上涨。
工资上涨之后,劳动力成本提高了,产品的成本也提高了,产品价格的提高随即传递到CPI上。
(二)国际方面全球四大央行(美联储、日本央行、英国央行、欧洲央行)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性充裕。
美国走出金融危机靠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应对泡沫崩溃用的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
最新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2013年01月29日06:32 来源:环球网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
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中国占近一半。
21世纪网评估发现,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
流动性泛滥的洪水,不知何时会淹没世界。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推出超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无限制资产购买及上调通胀目标至2%。
而美国马不停蹄连推QE(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有无限制购债计划,新一轮货币战争又如箭在弦。
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考察一国的印钞额,国际上一般采用M2指标来度量。
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M2的计算公式是“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来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
其中,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
期间,每年全球新增的货币量逐渐扩大,2012年这一值达到最高峰,合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俄罗斯截止2012年末的货币供应量。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
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
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
货币超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CSH
货币超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货币超发的概念并不明确,许多专家学者也无法明确的计算中国货币超发的数量。
据报道而来的43万亿,是2011年第三季度的M2余额减去GDP量而来的,并没有依据。
但是中国的货币超发局势是显而易见,甚至从改革开放初期就没有停止过。
我国有货币存量统计数据的资料始于1952 年,当年的货币存量(M2 )101.3亿元。
81年到83年开始进入改革开放,新增货币增长量上了新台阶,每年平均新增货币400多亿元,货币增长速度为22%,也还算正常;从84年到89年突飞猛进,每年平均新增货币1500多亿元,89年货币存量达到12000亿元,第四次通货膨胀可以称为奔驰的通货膨胀。
从90年到93年,货币增长量每年都还控制在数千亿元之内,没有超过万亿元:90年与89年相比,新增5253亿元,91年比90年新增4100亿元,92年比91年新增6100亿元,93年比92年新增94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39%。
93年货币存量达到34879亿元。
94年开始货币增长量超过万亿:94年比93年新增12100亿元,环比增长速度为34.6%;95年比94年新增14000亿元,96年比95年新增16000亿元,97年比96年新增15000亿元,98年比97年新增13500亿元,99年比98年新增15400亿元,2000年比99年新增15600亿元,2001年比2000年新增182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152888亿元。
平均年增长量为15100亿元,平均增长速度在39%左右,可以称为第五次通货膨胀期。
2002年更不得了,货币增长量开始突破三万亿:2002年比2001年新增31000亿,2003年比2002年新增36000亿元,2004年比2003年新增34000亿元,货币存量达到253207亿元。
增长量加大了而同期的货币增长速度却降了下来: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3.3%。
这一阶段,我们可以称为“第六次比较平稳的通货膨胀期”。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及应对策略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及应对策略
李 明 郑 州 大 学 西亚 斯 国 际 学 院 河 南郑 州 4 5 1 1 5 0
摘要 : 通 货膨 胀的根 源是货 币超 发 , 治理通胀 的政 策应 坚决而稳妥 地货 币政 策 , 增 加生 产。稳 定物 价 、充分就 业、
5 1 . 9 3 万亿, 而作为全球最大 “ 印钞机 ”, 截至2 0 1 2 年年末 , 中国 尽管 我们货 币还 不是 国 际货 币, 可 是我们 的货 币存量其 中 的M2 / G DP 达到 1 . 8 8 0 J 下新高 。而同期美 国的M2 余额 为 1 0 . 0 4 包括 现金加 存款 已经是 世界第一 , 这 么高 的货 币存量 沉淀于 我 万亿美 元 , 截 至2 0 1 2 年3 季度 , G DP 为1 5 . 8 1 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 们银行 体系 , 到 目前为止为什 么还没有 闯祸 , 主要是 百姓 仍然坚 概念 ?等于是 中国一 块钱的货 币供应 , 只撬 动了五毛钱 的G D P; 信我 们金融 体系 , 银行 体系 是稳定 的。所 以并没有 把大量 的资 现 金拿 出来去投 资于各 种投资市 场 , 也没有 拿来 囤积食 品 , 而美 国 , 一美元拉 动最少 1 . 5 美元的GD P。加 之 1 2 月C P I 出现超 金 ,
促 进 经 济 增 长和 平 衡 国 际 收 支 。 关键词 : 货 币超 发 ; M 2 ; 通 货 膨 胀
考 察一 国的 印钞 额 , 国际上 一般 采用 M2 指标来 度量 。M2 品市场 , 那 会更加反作用于通涨 , 甚至使 通涨加码。 是指 “ 广义货 币” , 是货 币供 应量 的重要 指标 之一 , 国际上M2 中国在 经济货 币化提 高的过程 中埋下 了不少 隐患 。具体 表 的计算公 式是 “ 流通 中的现金+支票存款 + 储 蓄存款+政府债 现形 式有 经 济领域 泡沫 资产 存在 、运营 效率 低及 落后产 能 过 券” 。M2 不 仅反 映现实 的购 买力 ( 现金 + 支 票存 款) , 还 反映潜 多 、贫 富差 距越来越大 、房价与物价调控 陷入两难 、经济体 制 结构改革阵痛等 。 在 的购买力( 储蓄存款 + 政府债券) 。 2 0 0 8 —2 0 1 2 年M2 , 全球 货币供应量余额 已超过人 民币3 6 6 万 2 0 0 8 年 以来 , 为应对 全球金融危机 , 中国是用信贷急剧扩 张 亿 元 。其 中 , 超过 1 0 0 万亿 元人 民币即2 7 %左 右 , 是 在 金 融 危 机 的方式维系 了繁荣 。但 同时也埋下 了货 币快 速贬值 的隐患 。当 爆 发的2 0 0 8 年后5 年时 间里新增的货 币供 应量 。期 间 , 每年 全球 危机意 识成 为群体性 反应 的时候 , 货 币 的真 实购买力 就会 突然 新 增的货 币量 逐渐扩大 , 2 0 1 2 年这一值达 到最高峰 , 合计人 民币 呈 现 出 来 。 2 6 . 2 5 万亿元 。全球货 币的泛滥 , 已到 了十分严 重的地步 。而在 2 0 0 5 年 ̄2 0 0 7 年1 0 月 中国股市大涨 , 然后又从6 l 【 】 ( 】 点跌 到 这 股货 币超发洪 流中, 中国也已成 长为流动性 “ 巨人” 。 1 6 0 0 点, 这 或许 跟货币超发 到一 定程 度 , 而市场无力 吸纳大量 的 从存量上 看 , 中国货 币量 已领先 全球 。根据 中国央行 数据 , 货 币脱不 了干 系。当股市无法 吸 纳 时 , 楼市 自然成为 另一个吸 截至2 0 1 2 年末 , 中国M2 余额 达到人 民币9 7 . 4 2 万亿元 , 居世 界第 纳大量 货 币的 “ 海 绵” 。房价快 速上涨 , 调 控也 紧随而至 。但 接近全球 货 币供应总量 的四分之一 , 是美 国的1 . 5 倍, 比整个 国家一边调控 , 一边 却加大货 币投放 , 难 以真正抑制房价 。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
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浅析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的关系【摘要】通过分析我国M0、M1、M2近三年的变化与我国的GDP变化,结合当年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等探讨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 的关系,得出我国货币供应量与GDP存在正相关关系,以此为基础给出相关货币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供应量 GDP变化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引⾔长期以来,货币供应量与总产出、价格之间的相互关系⼀直是货币经济学的核⼼问题,也是宏观经济学争论的焦点。
货币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两个基本⼯具之⼀。
⽽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在形式上的唯⼀中介⽬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货币供应量⽔平是⼀国货币政策调节的主要对象,其变化情况是⼀国制定货币政策的主要依据。
并且当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市场利率⽔平明显上升,货币政策如何在维护币值稳定、控制⾦融风险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是⼀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
⼆、M0近三年变化情况M0是指除银⾏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和居民的⼿持现⾦之和,即流通中现⾦,近三年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如图1所⽰,同⽐增长情况如图2所⽰1。
从图表可以看出,我国M0三年来同⽐稳定增长,趋势基本吻合,平均增长率约为9.365%,⽽我国近三年GDP的平均增长率为8.264% ,⼆者相差不⼤2。
M0的稳定增长是因为我国为应对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实⾏的“适度宽松”货币政策。
所谓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指降低银⾏利率,减轻企业融资成本负担,释放居民储备,⿎励和扩⼤消费,同时实⾏低存款准备⾦政策,向市场释放流动性,放开商业银⾏信贷规模控制,促进信贷资⾦,快捷、顺畅地⽀持经济发展。
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是我国⼗多年来在货币政策总称中⾸次使⽤“宽松”的说法。
此举意在增加货币供给,就是要在继续稳定价格⽔平的同时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
图1:我国近三年M0统计数据变化趋势单位:亿元⼈民币图2:我国近三年M0同⽐增长情况单位:亿元⼈民币1数据来源:中国⼈民银⾏调查统计司⽹页/doc/1c91d5360b1c59eef9c7b414.html/publish/diaochatongjisi/4034/index.html2受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变缓。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内部资料)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笔记目录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 (3)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3)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7)三、生产和成本理论 (10)四、市场结构理论 (14)五、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8)六、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 (19)七、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21)八、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26)九、价格总水平和就业、失业 (28)十、国际贸易理论 (31)第二部分财政 (34)十一、公共物品与财政职能 (34)十二、财政支出 (38)十三、财政收入 (41)十四、政府预算 (47)十五、财政管理体制 (51)十六、财政政策 (54)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57)十七、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57)十八、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60)十九、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63)二十、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66)二十一、对外金融关系与政策 (69)第四部分统计 (73)二十二、统计与统计数据 (73)二十三、描述统计 (75)二十四、抽样调查 (77)二十五、回归分析 (79)二十六、时间序列分析 (80)第五部分会计 (84)二十七、会计概论 (84)二十八、会计循环 (89)二十九、会计报表 (92)三十、财务报表分析 (96)三十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 (99)第六部分法律 (104)三十二、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 (104)三十三、物权法律制度 (105)3三十四、合同法律制度 (110)三十五、公司法律制度 (115)三十六、其他法律制度 (119)经济基础知识笔记(重点标识版)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市场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1、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欲望;二是支付能力。
2购买的数量。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3、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和影响①消费者的偏好。
消费者偏好支配着他在使用价值相同或接近的替代品之间的消费选择。
我国货币超发
我国货币超发严重吗?
➢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大部分国家为刺激经济复苏而推行了宽松货币政策, 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尤其是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更是大开印钞机,造 成市场流动性极度泛滥,而这些国家持续大规模的量化宽松举措也越来越多 地受到市场人士及经济学家的诟病。只是,相对于美、日、欧等发达经济体, 中国是否也已经出现了货币严重超发的问题呢?
货币超发的影响
➢ 国家经济发展 ➢ 保持适度的货币超发,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遭遇到08年罕
见的金融危机的时候,国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利用包括积极性的财政政策及 宽松的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学理论中,我们也可以了 解到,温和的货币超发完全可以有效的推动经济的积极增长。 • 什么是温和的货币超发? • 在新兴市场国家由于市场化改革等原因,资源商品化过程加剧,广义货币 供应量适度高于经济发展GDP增长也是合理的。这点,通过纵向的对比很 多的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可以找到答案,如日本、韩国在经济高速增长 阶段新增货币年均增速分别为20%(1967-1973年)和34%(1966-1988 年),明显高于中国21.59%(1991-至今)的水平。但不同的是,日本 韩国的货币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只有大概20年左右,而我们国家的 货币供应量已经快速增长了20年,未来经济的增长还需保持高速10年已上。 也就是说,温和的货币超发是指在的相对不长的时间内,通过货币超发, 促进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
货币超发
刘 陈逸伦
货币超发的定义
•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 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 按照货币学基本原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每增长出1元价 值,作为货币发行机构的中央银行也应该供给货币1元,超 出1元的货币供应则视为超发。
M2世界第一:中国的钱最多吗?
“ 事 实上,没有任何经济 学理论 认为, 元, 而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自2 0 0 9年起, M2 必须与 G D P存在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 ” M2余额每年跨越~个 “ 1 0 万亿 ”台阶, 4
清华 大学 中国与世界 经济 研 究中心主任 李稻 年问增 长了近 一倍 。
8 0 % , 日 本达到 2 4 0 % , 我 国 被 放大许多倍。 ” 但经过一定的时间和手续后也能转变为现 中,欧元 区接 近 1
实购买力, 因此, M2 既反映比较活跃的需求, 香 港超 过 3 0 0 % , 新 加坡 也一 度高 达 1 5 0 % 。 也反映潜在的需求。
由于我国其他融资渠道 不发达,信贷
主要发达经济体中唯一例外的是美国, 需求始终非常旺盛,银行只要有钱就可以
/ G D P长 期位 于 6 0 %至 8 0 %之 间, 迅速 贷出去,从而使这个 多倍 创造货币的 “ 简单说 M2 就 是个 人、企事业单位、 其 M2 政府机构及社会组织等持有的现金和放在 但 这 并 不 能 说 明美 国 严 控 了货 币发 行 。凭 功能不断发挥作甩 令 M2 存量几何式扩张。 银行里的存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 借 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 大 量美元充斥于 “ 可见, M2存量增加的最原始动力是信贷 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需求。如果没有这种需求,M2 不可能凭空 平说 “ 随着现代银行业和支付结算电子化 全球的金融市场, 的发展, 现金在货币中的比重越来越/ J \银 美联储实施了四轮量化宽松以及扭曲操作, 高速 增长 。因此 , M2存 量 不 是 央 行随 意 印 行存款已成为 M2 的主要部分o "
我们的钱多不多?
作 为 一 个 存 量 指标 , 反 映的是 一 于 是,有观 点 认 为,M2 存 量 过 高 是由 以更科学的金融总资产 /国内 生产总值 葵 说。M2 个国家累积下来的货币供应量, G D ?则是一 于政府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超发货币造 ( G D P )指标 来衡量 中国不仅远低 于发 个增量指标 反映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中生 成的, 央 行印了很多钱, 用 M2 的快速增加 达国家 甚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而 这 刺激经济的快速增长。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我国, 货币供应量 “ 家族”包括 “ 三 产、投 资、消费 创 造的附 加价 值 部 分 , 兄弟 ” :
我国M2首超百万亿居世界第一 2020年或超200万亿
我国M2首超百万亿居世界第一2020年或超200万亿摘自:宏观经济华夏时报[微博按现有增速,2020年或超200万亿毫无意外,M2突破百万亿关口如水到渠成。
有趣的是,受经济复苏乏力、主权债务飙升、全球贸易增长低迷等因素影响,世界主要国家纷纷祭出了“量化宽松”大旗。
尽管我国并没有采取主动增发货币的措施,除了在金融危机肆虐时“疯狂”了一下,而M2余额却稳稳地达到了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M2存量和增量均居世界第一。
从1999年的12万亿,到一举跃过百万亿,仅用了不到15年的时间。
火热的货币数据却无法与尚不乐观的实体经济相匹配,这也重新激起了对M2/GDP过高、货币超发的质疑,认为中国货币和信贷体系的过快增长,是造成当下一些经济困境的原因之一。
指责的初衷无非是督促矫枉过正,而从一系列的举动来看,中国央行越发慎重,中性的政策到底会是什么尺度?因为,若仅仅按照每年10%的增速,M2余额则到2020年就会超过200万亿。
破百万亿之忧4月11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末,M2余额103.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7%,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末高0.5个和1.9个百分点。
同样“火热”的还包括:当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6 万亿元,同比多增486 亿元。
当月新增社会融资总量2.54 万亿元,同比多增6696亿元。
3月新增存款4.22万亿元,创单月增量最大纪录。
由此可见,M2增速回升,主要受新增人民币贷款和外汇占款增加的推动。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2.76万亿元,同比多增2949亿元,3月份更是达到103万亿元。
从外汇占款来看,今年1、2月份分别增加6836亿和2954亿元,创出新高。
这对经济增长显然功不可没。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分析师谢亚轩认为,M2同比增幅较高,而3月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量也显著增加,M1同比增速再度重回双位数,一方面是满足企业对流动性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企业投资意愿继续回暖。
不可忽视,近年来中国经济取得的巨大成绩离不开M2的高增长。
唐志军:中国货币超发“恶果”“潜因”
唐志军:中国货币超发“恶果”“潜因”中国货币超发的“盛况”当前,货币超发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和热点话题。
货币超发是指货币发行增长速度超过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即货币发行量超过了维持经济正常运行所需要的货币量。
过去二十年,M2和M1都维持着18%左右的年均增速,远远超过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
1990年,广义货币M2、狭义货币M1和流通中现金M0的余额分别为1.53万亿、6950亿和2644亿,到2012年将分别超过100万亿、32万亿和5.5万亿,短短20多年,分别增长了65倍、46倍和21倍。
因此,有文章说中国已成为了世界上钱最多的国家。
截至2012年10月末,中国广义货币M2余额为93.64万亿元。
而同期的美国,其M2折合人民币则不超过60万亿元人民币,比中国少很多。
就M2与GDP之比来说,中国恐怕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相比美国和日本而言,中国的M2/GDP将达到2.5,美国只有0.6到0.7,日本只有1。
中国货币超发的恶果货币长时间里超发给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货币超发会引发较严重通货膨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货膨胀的唯一原因是货币数量的增加。
”因此,货币超发必然会带来通货膨胀。
2003年-2011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1.2%、3.90%、1.8%、1.5%、4.80%、5.90%、-0.7%、3.3%、5.4%。
平均值远高于美国同期。
尤其是,2008-2009年,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推出了大规模的信贷计划和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货币超发程度快速提高。
结果就是2010年、2011年,中国陷入了通货膨胀漩涡。
而且,考虑到中国的统计数据,中国的真实通货膨胀率要比公布的数据高的多!更重要的是,由于货币连年超发,多数经济学家预测未来中国很可能发生较严重的通货膨胀。
第二,会导致严重的资产泡沫。
货币超发对民生影响有多大
货币超发对民生影响有多大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
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超26万亿元人民币,中国继续“巨量印钞”,新增M2达12.26万亿元,在全球新增M2中占比仍高达46.7%。
从存量看,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
其中,人民币占27%左右。
从各国对比看,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
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从M2与GDP对比比较看,中国全年GDP达到51.93万亿,中国M2与GDP的比例再度创下历史新高——1.88倍。
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的M2/GDP均低于1倍,特别是美国只有0.635倍。
无论如何这十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中国货币都存在严重超发的状况。
造成人民币严重超发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导致的,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大投资的经济拉动方式导致货币信贷疯狂投放,这是这几年货币超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导致贸易顺差巨大,从而外汇占款激增,货币被动发行巨大。
需要指出的是,人民币超发与美元、欧元和日元对本国带来的影响有很大区别。
美元、欧元和日元是世界三大储备货币,特别是美元超发和放水,冲击的是世界各个国家,买单的是全球各国。
对本国有影响,但其影响并不是太大,况且与GDP比较还不存在超发的情况。
而人民币一旦严重超发带来的影响可以说全部由国内百姓买单。
人民币谈不上国际化,人民币几乎全部发行在国内。
这就使得所谓的人民币升值只是对国外货币特别是美元的升值,并不是国内购买力增强,并不是相对于国内商品而升值。
这是人民币这几年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原因,这是这几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而在国内购买力越来越弱的原因。
货币超发说有失偏颇
作者: 石青仪
作者机构: 南昌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昌330031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导刊
页码: 228-229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23期
主题词: 货币超发;货币供应量;M2;GDP;影响因素
摘要:2013年初在网上掀起了关于中国货币是否超发的全民大讨论浪潮,不少人都指责央行货币严重超发,但依据仅仅是M2数量庞大及与GDP比值偏高。
这种“确诊”过于简单和片面,没有考虑各国货币供应统计口径差异、融资结构区别和经济发展阶段特点等因素。
通过对比2008—2012年我国货币供给量与全球其他经济体货币供给量,再结合我国货币发行原因及近年来
M2/GDP增长原因,最后联系CPI的增长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的现状,认为我国货币没有超发。
余永定:不能简单认定中国货币超发
余永定:不能简单认定中国货币超发摘自:宏观经济小康财智[微博]2013-08-21 07:29对于中国M2对GDP的比比较高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项:第一,居民储蓄率比较高;第二,资本市场不够发达,间接融资比例比较高;第三,金融效率比较低。
所以,不能轻易地得出央行货币超发的事实,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
原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社科院学部委员文|余永定中国是否存在货币超发是目前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最主要的一个根据就是,中国现在的M2对GDP的比是世界第一。
如果单从数据上看,根据央行最新数字,注入的流动性是25万亿,相当于差不多4万亿美元,居全球之首。
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的货币政策应该说是世界上最宽松的。
中国的M2对GDP的比例确实非常高,而且越来越高,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一,达180%以上。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点恰恰和泰国M2对GDP的比最高点对应,对于这样的时间点我们应该抱有极大关注,应该小心。
但是我不认为从这里就能简单得出一个结论——央行货币超发了,因为实际问题比这复杂得多。
大家为什么认为它超发了呢?这里面有个问题,人们往往忽视了货币作为价值贮存手段的特殊功能,只是把货币作为一种流通手段,流通手段的货币越多,可能就会追逐商品,产生通货膨胀。
但不要忘记,货币还有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贮存手段。
在中国的特定情况下,M2中有相当大的一块货币起到的是价值贮存手段的功能,并不追逐商品,或者并不直接造成通胀压力。
如果没有储蓄和投资这样一种关系,如果没有储蓄者把钱放在银行里,中国在流通中的货币就不会这么大。
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的是什么呢?如果在一个发达国家,储蓄者对他的钱,一方面可以存入银行,一方面可以进入资本市场,他可以直接买东西。
当他把钱用来进入资本市场买东西的时候,他在银行中的储蓄存款就会相对减少,相对于资本市场发达的国家来讲,资本市场不太发达的国家储蓄存款就会多一些。
因此,不能简单的因为中国M2对GDP的比比较高就说央行货币超发。
中国货币供应量十年扩大450
中国货币供应量十年扩大450% 专家担心引发危机随着9月份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69.64万亿元,引发了业内对于未来货币泛滥的担心。
经济学家们认为,过去十年M2已增长450%,继续的话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人民币大幅贬值、泡沫升腾,甚至严重的金融危机。
据悉,目前我国的M2是GDP的1.8倍,而美国只有0.6倍,日本、韩国不过是1倍左右。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近日在《求是》撰文指出,就中国而言,目前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大都保持着弹性和余地,可以做到松紧有度。
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中国在未来仍有很大的操作空间,能够从容应对危机。
(证券日报)搜狐编者注: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通俗讲就是发行的钞票。
可以说,近年来中国物价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就是央行发行了过多的钞票,造成通货膨胀。
央行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太高了。
这是近十年来的广义货币供应量:1999年为11.76万亿,2000年为13.24万亿,2001年为15.28万亿,2002年为18.32万亿,2003年为21.92万亿,2004年为25.01万亿,2005年为29.6万亿,2006年为34.55万亿,2007年为40.34万亿,2008年为47.51万亿,2009年达到了惊人的60.62万亿。
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货币供应量增加到了原来的3倍。
中国央行为什么要发行这么多人民币呢?是不是政府财政收入太少,所以不得不加印钞票?历史上的许多通货膨胀确实都是这样,但这次不同。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都不错,但货币依然不断超发,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在实行一种类似于“联系汇率”的货币发行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有多少美元进入中国,中国央行就发行相应数量的人民币出来。
假如汇率是在1比6.8的话,那当有1美元进入中国,那中国央行就会发行6.8元的人民币。
而这几年美元确实在大量涌入中国,所以更多的人民币也就被源源不断的印刷出来了。
通货膨胀之我见
通货膨胀之我见“猪肉、鸡蛋和菜的价格太贵了,今年的物价怎么涨的这么快?”年过七旬的奶奶开始关注CPI了。
同时也让我们每个人开始用审慎的眼光来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中国新一轮的通货膨胀越演越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七月份CPI再创新高达到6.5% ,并未出现先前普遍预测的通货膨胀的拐点,恰恰相反,物价仿佛以难以遏制之势上涨。
统计局公布数据,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4.6%面对愈涨愈高的食品价格,公众对于通货膨胀的预期再一次推高。
通货膨胀按照货币主义的观点就是一种货币现象,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商品。
随着此次通货膨胀的持久延续,似乎货币主义这一简单的原理又一次得到了印证,货币的持续增发,使得货币供给大于需求导致此次通胀。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物价迎来了新一轮的全国范围的增长,小至居民日常生活、大至国家经济运行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般认为,当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增幅超过3%时即被认为出现了通货膨胀,超过5%则被认为发生了严重通货膨胀。
而今年以来,CPI上涨势头愈演愈烈,其中6月——9月的CPI增幅同比都在6%以上水平运行,人们普遍感受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是什么导致通货膨胀来的如此猛烈?为此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分析。
综合来看,货币超发引发的流动性过剩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主因,而国内产品成本增加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流动性过剩与通货膨胀关系在一般的宏观经济分析中,流动性过剩被用来特指一种货币现象。
关于流动性过剩传统的定义是:商业银行所拥有的超过法定要求的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和库存现金。
欧洲中央银行(ECB)的就把流动性过剩定义为实际货币存量对预期均衡水平的偏离。
对通货膨胀的一般定义是:一般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普遍地、持续地上涨。
其中定义中的普遍和持续这两个概念将通货膨胀和其他的物价上涨现象区分开来。
通货膨胀在国外还有信用膨胀、物价暴涨的含义,从这些字意上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货币过多和信用膨胀,物价持续普遍上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天涯头条〗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第4页)
〖天涯头条〗你所不知道的冰冷的经济真相(第4页)这个坑是什么?这个坑就是建立货币蓄水池来容纳超发的货币。
好了,这里兄弟就可以完整的描述一下管理层的执政思路:即保增长的前提下,建立货币蓄水池缓解通货膨胀压力,通过空间换时间,最终实现结构调整,产业的升级的目标。
嗯,很完美的思路。
但是,必须提醒文盲们的是,货币蓄水池只能缓解通货膨胀,不能解决通货膨胀,是治标不是治本。
中国通货膨胀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2位数的CPI将在未来10年内悄悄偷走我们大部分财富。
如果我们想保护好自己几十年的劳动果实,就必须学会投资与理财。
其中存银行与买股票是最不赞成的投资理财模式。
(提示:别相信统计局的数据与主流权威媒介报道)所以通胀时代最紧迫任务是:保卫我们的财富——这个话题我在后面展开,现在,先让我们梳理一下,这个货币蓄水池是怎么建立的?通俗的说,就是过去管理层怎么挖坑,现在在挖什么坑,未来会挖什么坑,不把这些非常重要的问题搞清楚,文盲们就很难理解经济的发展脉络,更谈不上预测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或者怎样保卫我们的财富。
中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是92年(同比增长31.3%),93年(同比增长37.3%),94年(同比增长34.5%),由于缺乏吸纳货币的蓄水池,很快在94年出现极为严重的通货膨胀,国家公布的CPI数据就已经接近25%。
所以94年后,国家管理层痛定思痛,开始了宏观建“坑”的历程。
第一个阶段货币蓄水池(1994年—2000年)就是让民生产业市场化(教育、医疗、房子)。
这个坑但是确实是效果显著,不但飞快吸纳了超发的货币,控制了通货膨胀,还启动了内需。
但是,用绑架民生产业市场化来拉动内需或者是建立吸纳超发货币的后果是极其恶劣的,短短10几年时间,普通老百姓很快就发现自己看不起病、上不起学、买不起房,于是民怨沸腾消费愈加低迷,拉动经济越来越依赖投资和出口,形成经济上的恶性循环。
第二个阶段货币蓄水池(2000年—2011年),是股市与房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货币超发严重去年新增货币占全球近一半2013年01月29日06:32 来源:环球网2009年以来,中国已成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钞机"。
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中国占近一半。
21世纪网评估发现,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中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高居全球前列。
5年前的次贷危机之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印钞机一直马达轰鸣。
流动性泛滥的洪水,不知何时会淹没世界。
2013年1月22日,日本央行推出超量化宽松政策,包括无限制资产购买及上调通胀目标至2%。
而美国马不停蹄连推QE(量化宽松政策),欧洲央行有无限制购债计划,新一轮货币战争又如箭在弦。
中国去年新增货币供应占全球近半考察一国的印钞额,国际上一般采用M2指标来度量。
M2是指“广义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国际上M2的计算公式是“流通中的现金+支票存款+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M2不仅反映现实的购买力(现金+支票存款),还反映潜在的购买力(储蓄存款+政府债券)。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来自全球主要央行的2008-2012年M2数据得出,截至2012年末,全球货币供应量余额已超过人民币366万亿元。
其中,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即27%左右,是在金融危机爆发的2008年后5年时间里新增的货币供应量。
期间,每年全球新增的货币量逐渐扩大,2012年这一值达到最高峰,合计人民币26.25万亿元,足以抵上5个俄罗斯截止2012年末的货币供应量。
全球货币的泛滥,已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而在这股货币超发洪流中,中国也已成长为流动性“巨人”。
从存量上看,中国货币量已领先全球。
根据中国央行数据,截至2012年末,中国M2余额达到人民币97.42万亿元,居世界第一,接近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四分之一,是美国的1.5倍,比整个欧元区的货币供应量(约75.25万亿元人民币)多出不只一个英国全年的供应量(2012年为19.97万亿元人民币)。
回顾2010年,中国的M2余额才刚与欧元区旗鼓相当;2008年,中国的M2余额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后日本、美国,可见中国货币存量增长之快。
( 137 )从增量上看,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也让美国、日本、欧元区、英国望尘莫及。
根据21世纪网数据部的统计,2008年中国、美国、欧元区新增的货币供应量分别折合为人民币7.17万亿元、5.08万亿元、5.70万亿元,基本在一个水平线上浮动。
2009年,美、日、英、欧同时大幅减少新增M2,但中国的新增货币供应量却一下子蹿到13.51万亿元人民币。
随后每年中国M2增量均保持在12万亿左右的水平。
只用了4年,中国货币供应量就激增50万亿元,存量翻番。
( 109 )全球范围来看,在新增的货币供应量上,中国已连续4年贡献约一半。
根据渣打银行2012年的报告,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的2009-2011年间,全球新增的M2中,人民币贡献了48%;在2011年贡献率更是达到52%。
这样的增长规模和态势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史上都是少有的。
2012年,中国继续“巨量印钞”,新增M2达12.26万亿元,在全球新增M2中占比仍高达46.7%。
( 87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全球2012年新增货币量再度创新高,但事实上,多数国家在新增货币供应量上比2011年有所控制。
21世纪网数据部统计,美国2011年新增8713亿美元M2,2012年新增M2下滑12.17%至7653亿美元;日本2011年新增25.3万亿日元M2,2012年新增21.6万亿日元M2,下滑速度达 16.19%,更甚于美国。
2012年全球新增货币供应量之所以高出2011年,主要源于欧元区2012年新增货币供应量扩大2174亿欧元,约1.82万亿元人民币。
欧元区比全球任何一个国家都急需释放流动性来刺激经济复苏。
作为全球最大的“印钞机”,中国虽然对货币供应量也有所控制,但无论从绝对水平还是相对水平来看,都未太放松马力。
( 69 ) 中国M2/GDP创新高:危险信号“M2/GDP”通常被用来度量一国的货币超发程度,一般而言,该比值越大,货币超发越严重。
M2和GDP数据的单位都是当年本地货币,对中国来说即当年人民币的名义值,两者相除的比率则冲销了通胀影响。
随着2012年12月M2余额逼近百万亿大关,全年GDP达到51.93万亿,中国M2与GDP的比例再度创下历史新高1.88倍。
加之12月CPI出现超预期反弹,关于“中国货币严重超发”的质疑之声再次甚嚣尘上。
也有券商分析师以“M2总量超过GDP已是全球普遍现象,且M2/GDP排名靠前的多数是世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为由,认为中国不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
从世界银行提供的截至2011年的数据来看,该比例全球平均为126%,中国处于世界第10;从绝对水平看,中国虽处于世界前列,但不是最高。
世界第一的卢森堡,达到489%,比中国高出一倍还不止。
排名前25的经济体,既有“欧猪四国”(葡萄牙(Portugal)、意大利(Italy)、希腊(Greece)、西班牙(Spain)),也有货币政策最稳健的德国,多数都是世界人均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
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的M2/GDP均低于1,不在前25名。
( 55 )但是否就能因此认为中国不存在严重的货币超发现象?进一步思考,如果在M2/GDP的比值上,进一步剔除人均收入影响,将会出现怎样一个排名?21世纪网数据部按比值法,给出一个计算公式:各国的M2/GDP评估系数=(M2/GDP)÷人均GDP*1000。
其含义是,均衡人均收入差异后的各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
GDP采用世界银行提供的2010年人均GDP数值(2011年数据暂未公布,而2010年的数据并不妨碍观察结果)。
计算得出,在M2/GDP超世界平均水平的25个国家中,中国的评估系数最高,瑞士最低。
将M2/GDP处于较低水平的美国、俄罗斯、巴西、印度4国也考虑进去,则印度的M2/GDP评估系数最高,美国最低。
就各大洲情况来看,亚洲整体的评估系数最高,欧洲次之。
( 44 )由此可见,当一国的经济货币化程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人均收入与之越不匹配,就会使得这个系数扩大。
我们将各国的M2/GDP及其评估系数与2012年各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这一对数字放在一起,可以评估一个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经济形态,有一定的警示作用。
欧债危机的发生,与欧洲各国大肆印钞、M2/GDP比值过高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
事实上,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是财政赤字压力。
葡萄牙、塞浦路斯、西班牙这几个2012年的欧洲重债国,早在2011年,M2/GDP就已超过200%,同时评估系数也属于欧洲的最高梯队。
如果观察更早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货币供应量,我们会发现它们不约而同出现两位数的陡增。
时至今日,这些国家的经济仍未走出低谷。
2013年1月欧媒调查显示,西班牙、希腊和葡萄牙的2013年前景比原先设想更加严峻。
这充分显示出,如果危机发生在一个M2/GDP超过200%的经济体,其危害与修复的时间将是长期的。
进一步与评估系数结合,我们发现,评估系数排名较后的爱尔兰、德国、奥地利、法国、比利时、瑞士虽然M2/GDP比值也高达150%,但人均收入高帮助消化了很大一部分压力,而这些国家也刚好是2012年欧元区的经济亮点。
美国的评估系数最低。
美国虽然是2008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很快能够恢复,最近两个月的失业率已降至近4年低位,其中实体经济与M2/GDP指标稳健帮助甚大。
印度虽然2011年M2/GDP只有0.68,但评估系数高达50.75,位居名单第一位。
有经济学家将印度看作“新兴经济体中第一个会崩溃的国家”。
去年以来,印度GDP增长大幅下滑,国内通胀严重,同时面临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的困扰。
总的来看,M2/GDP占比过大的国家,金融危机与经济危机杀伤力更大,只是累积效应的产生威力,需要提高人均收入来帮助消化压力。
而作为全球最大“印钞机”,中国情况如何?过去4年,中国货币供应量激增50万亿元,几乎翻番。
其与GDP之比,也是一路水涨船高。
如果货币总量的扩张节奏跟随实体经济同步变化,即M2与GDP之比大致维持在1.5倍的水平,那么目前75万亿的货币总量就完全足够。
但现在,货币总量已足足高出22万亿。
截至2012年年末,中国的M2/GDP达到1.88创下新高。
而同期美国的M2余额为10.04万亿美元,截至2012年3季度,GDP为15.81万亿美元。
这是什么概念?等于是中国一块钱的货币供应,只撬动了五毛钱的GDP;而美国,一美元拉动最少1.5美元的GDP。
中国评估系数为42.25,仅低于印度,或能说明,中国在经济货币化提高的过程中埋下了不少隐患。
具体表现形式有经济领域泡沫资产存在、运营效率低及落后产能过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房价与物价调控陷入两难、经济体制结构改革阵痛等。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的货币化速度也过快。
根据世界银行的M2/GDP数据显示,美国货币化走势曲折向下,巴西、俄罗斯这些新兴经济体虽然总体趋势向上,但也不如中国货币化率走势陡峭。
同花顺数据显示,M2/GDP 从1978年的0.32增长到2012年的1.88,在34年间扩大了近6倍。
此指标也显示中国的货币政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难以放松。
2008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国是用信贷急剧扩张的方式维系了繁荣。
但同时也埋下了货币快速贬值的隐患。
当危机意识成为群体性反应的时候,货币的真实购买力就会突然呈现出来,犹如一张美丽的画皮在刹那间脱落而露出狰狞的面容,令人猝不及防。
2005年到2007年10月中国股市大涨,然后又从6100点跌到1600点,这或许跟货币超发到一定程度,而市场无力吸纳大量的货币脱不了干系。
当股市无法吸纳时,楼市自然成为另一个吸纳大量货币的“海绵”。
房价快速上涨,调控也紧随而至。
但国家一边调控,一边却加大货币投放,难以真正抑制房价。
央行数据显示,去年中国的新增信贷8.2万亿创出了史上第二峰值。
汹涌的货币总要找到出路口。
2012年中国央行已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即使在CPI下降过程中,央行几次意外地没有采取降息、降准行动。
2012年末, M2同比增长13.8%,低于2012年央行制定的14%目标。
但现实看来,此前流动性泛滥加之超预期宽松货币政策影响下,2013年的通胀风险仍在不断提升,这也增加物价调控的难度。
最近,日本推出无限量宽松措施无疑是给全球流动性泛滥火上浇油。
由于全球处于经济低迷期,日本这一举措可能引发各国进行汇率竞争,中国也面临更大的长期通胀压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