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册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教案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乘法结合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教案]乘法结合律滕州市实验小学新校(东区)任伟教学内容:北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探索与发现(二)教学目标:1.经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教案。

2.在理解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点:探索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它简便计算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发现并总结乘法结合律教学过程:2.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前段时间,我们期盼已久的全运会跆拳道比赛在滕州奥体中心体育场顺利举行了。

同学们去过奥体中心吗?想不想一起去看看?漂亮吗?是啊,这里面不止建筑景色非常美丽,设施也是一流的。

看,这是为运动员专门准备的坐区。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谁还有不同的发现?(你观察得真仔细。

一看就是个细心的小家伙。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真会动脑筋,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老师把它记下来。

谁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大家先想一想,有了方法的同学请坐好。

(看来同学们都找到了解决办法。

谁愿意给大家说说你的做法?)学生回答(同学们听懂了吗?他是先求的什么?很不错的方法,老师把它记录下来。

板书。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先求什么?( 学生作答,老师板书)(同学们真厉害,这么快就找到了不同的解决方法。

你能口算出他们的结果吗?找同学口算。

这两个算式结果相同,可不可以一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4.探索发现,总结规律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思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请大家先独立思考,然后将你的发现说给小组同学听,教案《乘法结合律教案》。

学生汇报(那位同学愿意将你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谁能具体说说它们各自的运算顺序?)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这两个算式虽然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这里面是否蕴藏着一个数学规律呢?(停顿5秒)请大家也试着写出像这样的一组算式(指着)先想一想,然后将你想到的一组算式记录下来说给同位听听。

课题:探索与发现二——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探索与发现二——小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探索与发现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主备教师:刘宏凌使用教师:教学内容:四年级北师大版数学上册书45-46页。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过程,推导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会用字母表示。

2、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探索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初步理解运用、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推导过程与运用。

教具准备:PPT课件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操作体验:PPT课件出示书45页的长方体图,算一算打这个长方体一共用了几个小正方体?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导学提要:①从上面看,每层有几个小正方体?有4层,一共多少个?②从前面看,每层有几个小正方体?有4层,一共多少个?③分析比较:上面两种不同的方法列出的算式,为什么计算结果都一样呢?是巧合还是蕴涵着规律?④学生提出假设,同桌学生可以随意举例,看看计算结果来验证是否相等?⑤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发现的规律吗?2、学习汇报:①学生汇报,教师板书:(3×5)×4=60 3×(5×4)=60②引导学生举例验证,教师用展示台出示算式:3、归纳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在乘法运算中,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与第三个数相乘;也可以把后两个数相乘,再把所得的积与第一个数相乘;结果不变。

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规律表示为:(a×b)×c=a×(b×c)三、反馈练习、实践应用:1、完成书46页“试一试”第1题:用课件出示,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书46页“试一试”第2题:此题可以指名3位学生上台板书,其他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集体订正。

3、乘法交换律的推导:①从“试一试”第2题中寻找规律,同桌交流,小组讨论。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数学教案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教案:乘法结合律四年级上数学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乘法结合律。

乘法结合律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无论怎样分组,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具体来说,假设有三个数a、b和c,那么a×b×c和a×(b×c)的结果是相等的。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桌子,提问:“如果每排有3个桌子,每列有4个桌子,那么教室里一共有多少个桌子?”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答案。

二、探究乘法结合律(10分钟)1. 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无论怎样分组,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2. 举例说明:假设有三个数3、4和5,那么3×4×5和3×(4×5)的结果是相等的。

3. 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验证乘法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7页的“做一做”题目。

2. 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并讲解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3分钟)2. 强调乘法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板书设计:乘法结合律a×b×c = a×(b×c)作业设计:(1)2×3×4(2)5×6×7(3)8×9×10答案:(1)2×3×4 = 2×(3×4)= 2×12 = 24(2)5×6×7 = 5×(6×7) = 5×42 = 210(3)8×9×10 = 8×(9×10) = 8×90 = 720小明有2个苹果,小华有3个苹果,小明和小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情景引入、探究乘法结合律、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乘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并证明乘法结合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运算规则,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并能通过实例发现规律。

但部分学生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理解仍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乘法结合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和证明乘法结合律。

3.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教案、练习题。

2.准备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

3.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在计算三个数相乘时,可以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结果是一样的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结合律。

”呈现(10分钟)1.教师通过PPT展示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示例,让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操练(10分钟)1.教师出示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讲解和评价。

巩固(10分钟)1.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计算过程中运用乘法结合律的心得。

2.教师出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案(word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案(word版)

乘法结合律。

(教材第54~55页)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会运用乘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结合律。

难点:通过探索乘法的结合律,培养强烈的学习兴趣。

课件。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们迅速口算下面的算式。

23×3=70×5=13×100=25×4=125×8=师:有谁愿意试一试,直接告诉我答案?生1:69;350;1300;100;1000。

师:好!请坐,太棒了!同学们再看这题,淘气和笑笑给我们带来了两组式题,分别如下: (2×4)×32×(4×3) 7×4×257×(4×25)=8×3=2×12=28×25=7×100=24 =24 =700 =700观察式子,我们发现(2×4)×3=2×(4×3),7×4×25=7×(4×25)。

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设计意图:以轻松的口算引入课堂,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简便计算的观念。

通过观察一系列的计算过程,激发学生寻找规律的兴趣。

】师:观察这两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可能说:含有相同的乘数,积相等;都用乘法计算,但运算顺序不同。

师:任意三个数连乘,改变运算顺序,积都不会变吗?我们来找出三个数,算算看。

先独立举例子,再在小组内交流,说说想法。

为了节省时间,遇到较大的数可以借用计算器。

生汇报列举的等式。

先展示,再板书。

师:刚才大家列举了那么多的算式,三个数相乘,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结果怎样?(不变)师:同学们来观察这些算式(课件出示:教材第54页例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这些算式的意义吗?学生尝试回答。

师:其实把大家刚才说的共同点总结起来,就是数学中的乘法结合律。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乘法教案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测量、猜想等学习活动,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2、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说出小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并正确能读写小数;3、在合作与交流中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教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为完成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组合。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尝试法、引导发现法、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引导他们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

小数的含义是属概念教学,较为抽象、凝炼,根据学生对概念的认知,一般遵循:感知——表象——抽象概括——形成概念的这一规律。

1、从生活中了解小数,明确要用小数表示的必要性。

2、从已有的生活经验中,理解、抽象小数的意义。

3、通过观察、测量,让学生充分感受、体验小数产生于生活,从而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4、了解小数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及广泛运用,体验数学在身边,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和乐趣。

教学学法:1、学会通过观察、测量、归纳,可以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小数。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通过指导独立看书,汇报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创设“5.1”假期情景,使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念相吻合1、在假期里你买了什么物品?花了多少钱?2、老师买了一本书,同学们猜一猜要多少元?从同学们的回答中归纳出不能用整元数表示的这种数,要用小数表示。

引入课题。

这样的设计,旨在把枯燥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发起学主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究新知识聚集动力。

二、明确目标探索新知同学们都知道小数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那么同学们想了解小数的什么?我预设学生的提问(预设)1、小数是怎么来的。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结合律》说课稿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乘法结合律》说课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乘法结合律》,教材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P54—P55.这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研究的内容。

教材的呈现方式与加法结合律的呈现方式基本一致,而且与本单元其他几节有关运算律的内容安排类似。

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索和发现乘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能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来简便计算乘法算式。

同时,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感受探索研究的乐趣,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乘法运算定律的价值所在。

教学重点是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及运用规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还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难以从表象性思维中解脱出来,所以难以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因此,教学难点是乘法结合律的描述及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来简便计算乘法算式。

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启发诱导法、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层层设问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

自主探究法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合作交流法能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研究,取长补短。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要初步掌握的研究方法有:观察算式,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问题;举出事例解释所发现的运算律;用字母表示所发现的乘法结合律;根据运算律进行简便、合理的运算。

教师既要管教,又要管学,教学重点是把教落实到学上,使学生会学、乐学。

1、探索研究法:当发现一个问题时,要勇敢提出猜想,并经历以下科学探索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归纳总结规律——应用规律。

2、通过操作练法,巩固学生在这节课研究的知识。

3、迁移法:能够借助之前学过的知识,参考类似的研究方法进行迁移,研究本课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一)复铺垫:准备了两道练,为后面研究乘法结合律作好铺垫。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乘法结合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乘法结合律是数学中的一个基本性质,它指出在乘法运算中,无论怎样分组,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具体来说,对于任意三个数a、b和c,有(a×b)×c = a×(b×c)。

这一性质在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中非常重要,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运算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他们已经学习了乘法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他们对乘法运算有一定的理解,但可能还没有完全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因此,在进行《乘法结合律》的教学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理解程度,以及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乘法结合律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推理和证明来说明乘法结合律的规律,能够灵活运用乘法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2.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和发现乘法结合律的规律。

3.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引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2. 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2.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分配律的内容,举例说明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2)创设情境教师出示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探究新知(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结合律的特点。

(2)乘法结合律的运用教师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并进行练习。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个别辅导。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运用。

5.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主动思考问题。

3.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能够独立完成乘法结合律的计算题目。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别辅导,确保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3.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学习效果。

详细的补充和说明:1. 乘法结合律的概念乘法结合律是指在进行乘法运算时,无论先将哪两个数相乘,其结果都是相同的。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2012)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能够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及其应用;
2.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
1. 教学内容
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教学方法
1.案例分析法;
2.课堂讲授法;
3.教材呈现法;
4.学生讨论法。

3. 教学流程
时间内容方法
第一课时概念讲解和分析课堂讲授法
第二课时应用乘法结合律案例分析法
第三课时习题练习学生讨论法
第四课时课堂小测验教材呈现法
四、教学评价
1.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学生讨论等教学方法,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应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2.课堂小测验、习题练习的形式,有效地检测了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

3.教学评价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知识的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4.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身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教案:乘法结合律年级:四年级上册学科:数学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能够用语言描述乘法结合律。

2. 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在进行乘法计算时,我们是否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为什么?二、探究(1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以下等式:(a × b) × c = a × (b × c)(2 × 3) × 4 = 2 × (3 × 4)(5 × 6) × 7 = 5 × (6 × 7)2. 提问:这些等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 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三、讲解(5分钟)1. 解释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在进行乘法计算时,可以改变乘数的顺序,不改变乘积的结果。

2. 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四、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简便计算方法。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强调乘法结合律在简便计算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等式,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并通过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探究环节中,引导学生观察等式并总结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乘法结合律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理解它对于学生掌握乘法运算和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完成乘加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对于数学运算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本次教学所需的教具为:教科书、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
1. 概念讲解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加法结合律,然后引出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在一串乘法式中,只要不改变因数的先后顺序,任意两个数的积相等。

比如说,2×3×4,它也可以写成(2×3)×4或者2×(3×4),它们的结果都是24。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有什么区别?可以和学生们一起讨论,也可以适当地给予提示。

2. 练习
•给学生出一些需要使用乘法结合律的题目,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这个概念。

比如说,2×4×5应该如何简化。

•可以在黑板上写下下面的习题,让学生上台解答,检验掌握情况:
–3×5×2×4
–7×9×2×5
–4×3×5×12
–6×9×4×10
3.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乘法结合律有哪些应用?比如说,做菜的烹调时间应该如何计算,如果同时要做好几样菜应该怎样合理规划时间等等。

教学总结
通过这次教学,相信同学们已经对于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数学思维来进行一些规划,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乘法结合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2.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好乘法结合律的示意图,用于讲解2.学生准备好笔和纸,在课堂上进行乘法结合律的实际运用3.教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游戏和练习,以便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方法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备在课前,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练习与乘法相关的小问题,如5x3=?, 4x2=?等等,以检验学生对乘法的掌握程度。

2. 乘法结合律的解释老师在板书上绘制一个简单的乘法结合示意图,如 a x b x c = a x (b x c),并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乘法结合律的定义和性质。

3. 实战演练老师为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在黑板前进行实战演练,通过绘制示意图等方式,把复杂的乘法问题转化成更简单的形式,使学生深入领悟乘法结合律的本质。

4. 小游戏练习老师运用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运用乘法结合律的能力,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给出符合乘法结合律规则的结果等。

5. 习题训练老师将多个练习题给出,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集体讨论和解答,以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乘法结合律。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和习题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能够更加熟练地进行乘法运算和解答复杂的数学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练习等方式,也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体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乘法结合律北师大版 (1)

《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②、能熟练地运用乘法的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②、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发现能力和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一些数学规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一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二、探索交流,发现规律(教师)出示课件---探索与发现(二)。

(学生)计算(9×25)×4 和 9×(25×4)、(12×8)×125 和12×(8×125)两组算式。

(教师)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师生活动)比较算式特点,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9×25)×4=9×(25×4)、(12×8)×125=12×(8×125)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教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学生反思)(教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能写出表示乘法结合律的式子吗?(学生)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生归纳)(a×b) ×c=a× (b×c)。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教师)出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用。

(教师激疑)你能运用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1、37×5×2;2、17×25×4(学生活动)(教师)上面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学生)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发现乘法结合律,并会⽤字母表⽰。

②、能熟练地运⽤乘法的结合律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法①、通过探索活动,使学⽣进⼀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法。

②、运⽤乘法结合律巧算乘法的过程和⽅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的探索能⼒、发现能⼒和运⽤能⼒。

【教学重点】指导学⽣探索和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总结规律。

【教学过程】⼀、谈话导⼊(教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我们已经发现了⼀些数学规律。

这节课我们继续去探索,看⼀看还能发现什么规律?⼆、探索交流,发现规律(教师)出⽰课件---探索与发现(⼆)。

(学⽣)计算(9×25)×4 和 9×(25×4)、(12×8)×125 和12×(8×125)两组算式。

(教师)两组算式的结果都相等吗?(师⽣活动)⽐较算式特点,通过⽐较使学⽣明⽩:(9×25)×4=9×(25×4)、(12×8)×125=12×(8×125)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个数,积不变。

(教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

(学⽣反思)(教师)如果⽤a、b、c表⽰三个数,你能写出表⽰乘法结合律的式⼦吗?(学⽣)尝试书写关系式,并反馈尝试的结果。

(师⽣归纳)(a×b) ×c=a× (b×c)。

三、应⽤规律,解决问题(教师)出⽰课件---乘法结合律的运⽤。

(教师激疑)你能运⽤乘法结合律巧算下列各题吗?1、37×5×2;2、17×25×4(学⽣活动)(教师)上⾯两题为什么要把5×2和25×4结合起来计算?(学⽣)观察、讨论,然后反馈结果。

(师⽣归纳)因为分别把这两个数结合起来相乘,所得的乘积是整⼗、整百数,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在今后的乘法计算中,我们要尽可能地运⽤。

探索乘法结合律.doc

探索乘法结合律.doc

探索乘法结合律榆林市神木县第一小学折慧芬【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丄册第三单元第五节的探索与发现(二)的乘法结合律。

【设计思想】〈一〉葢材分析:木节的重点是指导学牛探索乘法的结合律,教材所呈现的探索过程是: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举例验证一建立模型。

教学时可以搭一个长方体(如果有条件也可以让学牛自己搭长方体),并让学牛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几个小正方体,随后鼓励学牛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学牛在验证屮,可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无论用什么方法计算,其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时,应引导学牛讨论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这其小是否蕴涵着某些规律。

然后让学牛观察这些算式的特点,并举例来验证刚才的发现是否适合其他数据。

由于有计算器的帮助,学牛所举数的范围nJ以大一些,以便进一步说明这个规律的适用性。

在每个学生举例的基础上,全班可以进行交流,从屮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学生在学习本内容吋,不必出现乘法结合律的文字叙述,只要学牛能理解字母表示的含义,知道它的来龙去脉就可以了。

〈二〉学情背景、教学指导思想及设计理念:四年级的学牛,经历四年的课改实验,已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之间能够较好地合作交流与倾听。

能比较主动地探究新知,运用己有的知识经验来学习新知。

知识技能上:在学习本课前,学牛已经知道:25X4=100 , 125X8=1000以及整十整百整千数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经过对学牛的课前调查,发现优牛通过预习能初步掌握乘法结合律,屮等牛经过指导能较快掌握, 学困牛需要多次合作交流,练习指导能拿握。

本教材是在学牛已经常握了乘法的意义并且对乘法交换律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力求突出以学牛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整个教学过程要求以学牛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为主,通过学牛的观察、验证、归纳、运用等数学学习形式,让学牛去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学牛在认知的过程屮可能对于在使用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丄乂运用乘法交换律有冲突,老师在其屮只是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学牛把前面一节课所学知识与今天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简便计算,达到灵活运用的H的与效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经历几个有趣的探索乘法结合律的活动,发现“乘法结合律”。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乘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乘法结合律教学目标:1.经历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会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进一步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积累数学果冻经验。

2.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运算,体会数学方法的多样化,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引导概括出乘法结合律,并运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前面我们共同探索与发现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

这些运算定律能使我们的计算变得快捷、简便。

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再次走进探索与发现的旅程,本节课我们要探索的新的运算定律是:乘法结合律(板书课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主题图(1)要求一共要浇多少桶水需要哪些数学信息?生(一共25个小组;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

)(2)请同学们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2.自学交流师:同砚们解答的怎样样了,请把你的解答办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组织全班交流(1)教师组织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各组的表述办法,重点讲解自己的解题思绪,先算甚么,再算甚么,结果怎样。

办法一:先求一共种多少棵树,再求一共浇多少桶水。

(25×5)×2 = 125×2 = 250(桶)方法二:先求一个小组浇多少桶水,再求25个小组共浇多少桶水。

25×(5×2)= 25×10 = 250(桶)(2)比较上面两个算式,想一想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由两种算法的结果相同,可以看出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这种关系可以怎样表示?(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个算式的干系?4.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师:从上面两个算式我们可以看出,三个数相乘,总是先算前面的两个,所得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现在我们先算后两个数相乘,所得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而它们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发现的这个问题是不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呢?咱们来共同考证一下好吗?看一看这个规律对其他的算式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砚们列举一些这样的算式,看看它们的结果是不是相等。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案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课堂口号:上好每一节课,就有收获;做好每一件事,就能成功。

你行,他行,我更行。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探索与发现(二)》。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通过探索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体会探索过程和方法。

2、使学生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3、感受数学探索的乐趣,培养他们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索、发现、理解和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师: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接触,老师对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都特别喜欢数学,对吧?那你认为学习数学最重要的是什么?老师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敢想,会想,世界上不少数学家的成功都遵循了这样一条规律:猜想—验证—结论。

今天我们这些未来的数学家也来走一走:猜想—验证—结论之路。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加法的一些运算定律,现在让我们迈出通向成功的第一步:猜一猜乘法可能会有哪些运算定律呢?3、乘法是否具有大家所说的这些运算定律呢,老师说了也不算,让我们一起走出迈向第二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验证猜想一:请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三、验证猜想二:请大家打开课本45页1.一共用了多少个个小正方体?2.计算小正方体的个数,并且在小组内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将自己及小组成员的计算方法都整理出来,书写在上面。

(计算方法不止一种呀)方法一:方法一: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上面:(3×5)×4正面:(4×5)×3师:老师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

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3×(5×4)3.比一比(3×5)×4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教学内容]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探索活动,发现乘法的结合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

3、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探索活动,进一步体会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发现乘法的结合律。

2、在理解结合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图,让学生估计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2、用不同方法验证结果。

让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并引导讨论为什么方法不同结果却一样,这其中是否蕴含着某些规律。

二、提出假设、举例验证、建立模型
1、根据上题的规律提出假设
2、验证提出的假设是否适合其它数据
小组内举一些数据来验证,可借助计算器,用一些较大的数据验证。

全班交流,并用字母表示结合律。

三、运用乘法结合律的简算。

1、试一试第1题:
让学生尝试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然后进行交流,概括出简算的方法。

2、进一步尝试用用乘法结合律解决连乘运算中的简算问题。

[板书设计]
乘法结合律
×(5×4)=60 15×25×4=1500
(3×5)×4=60 15×(25×4)=1500
乘法结合律:(a×b)×c=a×(b×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