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运输》导学案2
高中必修一生物《主动运输》教案
高中必修一生物《主动运输》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及其意义2. 掌握离子泵、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的概念以及机理3. 能够分析与细胞主动运输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决教学重点1. 离子泵的结构、作用和分类;2. 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的区别与联系;3. 细胞主动运输过程及其意义。
教学难点1. 离子泵的分子机理及其大量耗能的原因;2. 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物质的特点及相关疾病的防治;3. 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对物质的主动摄取及异常状态下如何纠正。
教学内容与方法1. 对离子泵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引出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问题,重点讲解Na+/K+离子泵的结构、作用和分类,并通过回答问题之类的形式让学生重点掌握离子泵的分子机理。
2. 分析单向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的区别,比较其运输物质的特性及重要性,强调拟交运输对精细调节的作用,介绍相关药物代谢,及其防治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
3. 深入讨论光合同化的主动吸收和内分泌腺的主动分泌,结合常见的典型例题,分析细胞在不同环境下对物质的主动摄取,并探究细胞异常状态下如何纠正。
4. 引导学生利用图表、实验数据及其他资料展开以下方面的解决思路:* 寻找常规检查项目无法诊断或治疗的疑难杂症,关注患者动态状态的变化。
深入研究细胞、组织、器官等各级生理特征与各系统功能的联系。
* 探究复杂病因不同治。
理论指导与检测技术的完善,将有助于微型细胞机器对患者病因的更精准化、有效治疗。
总结反思本节课通过PPT课件、教师讲解、学生讨论等方式,掌握了细胞主动运输过程的基本概念,了解了主动运输的意义和细胞内外离子分布的问题,掌握了离子泵、共运输和反向运输的概念及机理,并具备分析与细胞主动运输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解决的能力。
同时,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支持学生掌握具体分析应用的方法并对细胞主动运输过程的实际应用场景进行思考,从而更全面地理解细胞主动运输。
主动运输导学案2
主动运输导学案2《主动运输》导学案情景点击课程⽬标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性膜。
2.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式的类型及特点。
3.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式的异同点。
4.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活意义。
5.举例说出⼤分⼦跨膜运输的⽅式。
⾃主预习1.被动运输由于物质运动⽽产⽣的物质迁移现象,称为扩散,即⼀种物质从⾼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迁移的过程。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这样的扩散通常⼜被称为物质的被动运输。
1)(简单扩散:相对分⼦质量相对较⼩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如氧⽓、⼄醇、⽢油等,可以通过扩散进出细胞。
2)(易化扩散:另⼀类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称为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例如,葡萄糖就是通过载体蛋⽩运输进⼊红细胞的。
3)渗透:⽔分⼦从浓集区域通过细胞膜等结构,向⽔分⼦稀少的区域的扩散现象。
(渗透作⽤发⽣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梯度。
思考我们从外界吸收的氧⽓通过呼吸道进⼊肺泡,然后进⼊⾎液,通过⾎液循环运送到⼈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
整个过程共穿过的⽣物膜的层数是多少?其穿膜⽅式是什么?11层。
穿膜⽅式是简单扩散。
提⽰:共穿过的⽣物膜的层数是2.主动运输1)(概念:从低浓度⼀侧运输到⾼浓度⼀侧,需要载体蛋⽩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的能量。
植物根细胞对矿质离⼦吸收以主动运输为主,葡萄糖、氨基酸进⼊动物⼩肠绒⽑上⽪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的。
2)(功能: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考海带细胞中含有⼤量的碘,⽽海⽔中碘的含量很低,那么海带细胞是以什么⽅式吸收碘的?提⽰:主动运输。
3.内吞作⽤和外排作⽤1)内吞的过程(细胞外⼤分⼦和颗粒性物质→⼩囊→⼩囊泡→细胞内2)外排的过程(细胞内的有些物质→⼩囊泡→细胞膜→细胞外4.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即⽔分⼦⾃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或⼩分⼦也可以通过。
高中生物(新教材)《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导学案+课后练习题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阐明主动运输的特点以及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比较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不同。
2.说明“胞吞和胞吐”与生物膜流动性的关系。
1.生命观念:细胞膜的结构与物质运输功能的相适应;明确细胞物质交换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前提。
2.科学思维:归纳总结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3.科学探究:根据物质运输的差异,设计实验探究某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差异。
知识点一主动运输1.概念:物质□01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02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03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2.过程(1)K+、Na+和Ca2+等离子和其他物质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时,首先与□04载体蛋白的特定部位结合,一种载体蛋白通常只与□05一种或一类离子或分子结合。
(2)离子或分子与载体蛋白结合后,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06能量推动下,载体蛋白的□07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就将它所结合的离子或分子从细胞膜一侧□08转运到另一侧并□09释放出来。
(3)载体蛋白随后又□10恢复原状,又可以去转运□11同种物质的其他离子或分子。
3.特点(1)□12逆浓度梯度运输。
(2)□13需要能量。
(3)□14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4.实例: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对Na+、K+、葡萄糖、氨基酸等的吸收。
5.生理意义:通过主动运输来选择吸收所需要的□15物质,排出□16代谢废物和对细胞□17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活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6.影响因素(1)细胞外物质浓度。
(2)载体蛋白。
(3)能量。
易漏边角(课本P70)与社会的联系囊性纤维化发生的一种主要原因是,患者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18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
这一发现给囊性纤维化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问题思考对主动运输有关曲线图的分析。
分析三组曲线图中P点前的影响因素分别是什么?P点后的影响因素又是什么?提示:图A中,P点之前运输速率主要受物质浓度影响,P点之后受膜上载体蛋白数量或能量的限制。
《第2节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和导学案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3.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难点:胞吞、胞吐过程的特点和意义。
【教学过程】一、教学策略: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解释原理→总结概念。
列举物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现象,提出这些物质为什么能够逆浓度梯度运输的问题,进行解释,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被动运输的概念也可在此对比总结),说明主动运输的意义。
最后可让学生列表总结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二、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问题探讨”中第3道讨论题,应该充分重视。
第1节“被动运输”中已说明离子和小分子有机物能通过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而本节“问题探讨”中的现象表明碘离子是逆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的,学生可以就此提出问题。
2.可以采用比喻或类比的方法,以便于学生理解,如“逆水行舟”等。
3.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与物质跨膜运输有关的疾病的研究进展,理解变形虫通过胞吞和胞吐过程的生活史,强化学生的个人卫生观念。
4.引导学生比较和总结三种物质运输方式的异同,进一步获得提升。
二、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可以看出,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不可能是通过被动运输实现的,被动运输的重要特征之一是顺浓度梯度运输。
2.提示:和逆水行舟一样,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碘需要细胞提供能量,来克服逆浓度梯度导致的浓度差。
3.提示:这种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并不是特例,它具有一定普遍性,因为某些特殊的细胞环境需要富集特定的物质。
(二)思考与讨论1.胞吞、胞吐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膜上蛋白质的参与,更离不开膜上磷脂双分子层的流动性,这些都与生物膜结构的特性有关。
2.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主要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需要通过内质网膜进入内质网腔,再穿过细胞膜在细胞外发挥作用,需要都有胞吞和胞吐过程参与运输。
2020-2021学年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学案2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掌握主动运输的特点和实例。
2.通过学习掌握胞吞和胞吐的特点和实例。
3.通过学习了解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结构之间的关系。
课堂探究一、知识回顾1.细胞膜的成分包括,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 就越多。
2.转运蛋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3.被动运输包括,二者的特点分别是。
二、主动运输阅读课本P69~70文本,完成相关内容。
(1)简述主动运输的过程:。
(2)主动运输的概念: 。
(3)主动运输的生理意义: 。
应用探究:(1)主动运输的特点:物质运输方向为,需要协助,消耗。
(2)人类有一种遗传病,叫囊性纤维病。
患病的主要原因是,患者肺部支气管上皮细胞表面转运Cl-的载体蛋白的功能发生异常,导致患者支气管中黏液增多,造成细菌感染。
Cl-运出细胞的过程是什么方式?思考下列问题:①Cl-的运输方向从到。
②需要协助,还需要消耗。
【例1】下图为氨基酸和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下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选项管腔中氨基酸→上皮细胞管腔中Na+→上皮细胞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组织液A主动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C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被动运输被动运输【例2】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培养瓶中的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能量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三、胞吞、胞吐阅读课本P70~71文本和图4-7、图4-8填完相关内容。
1.胞吞:大分子与膜上的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上分离下来,形成,进入细胞内部。
《主动运输》教学案
《主动运输》教学案教学重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分。
教具预备人消化系统消化吸取养分的课件,简洁集中、易化集中和主动运输的动画,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表,渗透试验所需材料用具等。
课时安排2三维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的被动运输。
2.举例说明物质的主动运输。
3.通过渗透试验教学,培育学生觉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
4.通过课题争论,连续探究活动,让学生尝试应用所学学问进展科学探究。
5.通过本节教材中课题争论、放眼社会的教学,使学生生疏生物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6.通过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膜构造之间的关系的分析,生疏细胞膜构造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第1课时被动运输、主动运输教学过程导入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显示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接着显示各类养分物质经消化后,主要在小肠处被吸取过程,动画显示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吸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情景。
师:这些养分物质是如何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呢?课件展现:我国运发动刘翔在奥运会上110米栏夺冠镜头,突显其骨骼肌的猛烈运动。
运发动猛烈运动时,其肌细胞需吸取利用大量O2,同时产生大量CO2,那么,O2和CO2是如何进出细胞的呢?学生阅读教材P40相关内容,分析答复:O2和CO推动课板书一、被动运输师:为什么O2和CO2能通过集中方式进出细胞呢?教师活动: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O2和CO2进出细胞的情景。
师:(1)细胞膜主要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根本骨架是什么?它有什么构造特点?(2)O2和CO2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是否具有极性?(3)组织细胞在陈代谢过程中要不断消耗O2,释放出CO2,那么组织细胞与四周环境之间O2和CO2的浓度如何?生:(1)细胞膜主要是由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等组成,细胞膜的根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具有肯定的流淌性。
(2)O2和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32和44,都是非极性分子。
【新教材】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导学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
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导学案生命观念:说明物质主动运输进入细胞的方式及特点科学思维:学会根据现象提出问题,分析原理,归纳概念的方法科学探究:提高学生对图表数据的解读能力,探索使用图表描述生理活动的方法社会责任:明确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及对细胞生活的意义:教学重点:1、小分子物质和离子主动运输的特点与过程。
2、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和胞吐。
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与过程预习填空:1、主动运输的条件是(1)(2)(3)2、进行主动运输的物质是3、4、胞吞与胞吞是进出细胞的方式习题:1、新生儿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通过消耗能量,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和半乳糖。
这两种物质分别被吸收到血液中的方式是()A.主动运输、主动运输B.胞吞、主动运输C.主动运输、胞吞D.被动运输、主动运输2、下图是胡萝卜在不同的含氧情况下从硝酸钾溶液中吸收K+和NO的曲线。
影响A、B两点和B、C两点吸收量不同的因素分别是A.载体数量、能量B.能量、载体数量C.载体数量、离子浓度D.能量、离子浓度3. 下列物质进入红细胞时,哪种是采用如图所示的形式()A.H2O B.甘油C.葡萄糖D.K+4.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B.细胞膜上的载体数量C.细胞中ATP(直接能源物质)的数量D.细胞膜上的某种载体数量5.如图所示在一定范围内细胞膜外某物质浓度变化与该物质进入细胞膜内速度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B.该物质通过膜时必须与载体蛋白结合C.该物质可能是水或甘油D.该物质能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6. 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分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或胞吐。
《主动运输》 导学案
《主动运输》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掌握主动运输的实例和意义。
3、学会分析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二、学习重点1、主动运输的特点和过程。
2、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比较。
三、学习难点1、理解主动运输中能量的利用。
2、分析主动运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四、知识链接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特点。
2、被动运输:包括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的特点和实例。
五、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
主动运输是指物质_____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_____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_____。
2、思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最大区别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以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为例,讨论主动运输的过程。
(1)小肠上皮细胞的细胞膜上有_____,能够与葡萄糖特异性结合。
(2)这种载体蛋白在与葡萄糖结合后会发生_____,将葡萄糖转运到细胞内。
(3)该过程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_____。
2、分析主动运输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主动运输能够保证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_____地吸收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
(2)对于一些在细胞内外浓度差异较大的物质,主动运输是其进出细胞的_____方式。
(三)拓展延伸1、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
运输方向:被动运输是_____浓度梯度,主动运输是_____浓度梯度。
是否需要载体: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需要_____,简单扩散不需要;主动运输需要_____。
是否消耗能量:被动运输_____,主动运输_____。
2、讨论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哪些实例体现了主动运输的原理?例如,_____。
(四)课堂练习1、以下哪种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A 氧气进入细胞B 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C 钠离子进入神经细胞D 二氧化碳排出细胞2、主动运输与协助扩散的共同点是()A 都需要消耗能量B 都需要载体蛋白C 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D 都发生在细胞膜上3、细胞主动运输物质的意义在于()A 维持细胞内物质的稳定B 保证细胞从外界环境中获取所需物质C 排出细胞内的代谢废物D 以上都是(五)总结归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实例和意义,掌握了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区别。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导学案
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一、主动运输1.概念物质_________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_________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_________,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条件(1)_________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2)需要_________的协助。
(3)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_________。
3.意义(1)主动运输普遍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中。
(2)通过主动运输来_________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从而保证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二、胞吞与胞吐1.运输的物质:__________________2.运输的过程(1)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这种现象叫胞吞。
(2)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____________________,将大分子排出细胞,这种现象叫胞吐。
3.运输的意义在物质的跨膜运输过程中,胞吞、胞吐是_________存在的现象,它们也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_________。
三、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1.功能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构基础细胞膜上转运蛋白的__________________,或转运蛋白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探究主题1主动运输1.说出Na+、K+和Ca2+等离子和其他物质在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时的过程。
提示:首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后,在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推动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将它所结合的离子或分子从细胞膜一侧转运到__________________,载体蛋白随后____________,又可以去转运同种物质的其他离子或分子。
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案
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案版新教材高中生物第9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学案本学案旨在帮助高中生理解和掌握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的概念、原理和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细胞内物质的运输过程,以及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
本学案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一、主动运输的概念和原理1.1 主动运输的定义主动运输是一种细胞内物质运输方式,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离子泵,耗费能量将物质从浓度低的区域转运到浓度高的区域。
1.2 主动运输的原理主动运输依赖于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或离子泵,在ATP的供能下,使物质与载体蛋白结合,并通过膜蛋白的构象变化将物质跨越细胞膜。
二、主动运输的类型2.1 离子泵离子泵是一种通过ATP供能,将某些离子由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的载体蛋白。
常见的离子泵有钠钾泵和钙泵。
2.2 运输蛋白运输蛋白是一类通过ATP供能,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运到高浓度区域的载体蛋白。
例子包括葡萄糖转运蛋白和氨基酸转运蛋白。
2.3 胞吞和胞吐胞吞和胞吐是一种细胞对大分子物质或其他细胞的摄取和排出过程。
胞吞是通过细胞膜的外围形成一个液泡,将外界物质包裹进去;胞吐则是液泡和细胞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
三、主动运输的重要性和应用3.1 细胞内物质运输主动运输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重要手段。
它维持了细胞内外物质的浓度梯度平衡,确保细胞正常的代谢和生命活动。
3.2 胞吞胞吐在免疫系统中的应用胞吞和胞吐是免疫系统中重要的细胞互动方式,通过吞噬外来病原体或死亡细胞,清除有害物质,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四、实验设计与操作4.1 原理演示实验:观察细胞对色素颗粒的胞吞作用通过将色素颗粒加入细胞培养液中,观察细胞膜的胞吞作用,通过显微镜观察和分析,探究胞吞现象的原理与重要性。
4.2 操作实验:测定细胞膜上Na+/K+离子泵的活性利用荧光染料和分光光度计等实验器材,测定细胞膜上钠离子和钾离子的浓度变化,推测细胞膜上Na+/K+离子泵的活性。
主动运输教案 -回复
主动运输教案-回复什么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一种运输方式,通过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主动地将货物从一地运输到另一地。
相比被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具有更高的效率和灵活性。
它可以根据需求和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决策,以最小化成本并保证货物的高效交付。
主动运输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主动运输的优势和挑战。
3. 理解并学会应对主动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
2. 主动运输的优势和挑战。
3. 主动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4. 实际案例分析和讨论。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是如何去学校的?”的问题。
2. 提示学生思考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区别。
步骤二: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15分钟)1. 讲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与学生共同整理和理解。
2.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对主动运输的概念和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步骤三:探讨主动运输的优势和挑战(20分钟)1.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列举主动运输的优势和挑战。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根据不同意见讨论。
步骤四:解决主动运输中的问题(20分钟)1. 教师提供主动运输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例如交通拥堵、天气突变、货物需求变动等。
2. 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并提出应对方法,并分享给其他小组。
步骤五:案例分析和讨论(30分钟)1. 教师提供实际主动运输案例,例如快递行业的物流管理。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讨论案例中涉及的问题、挑战和解决方法。
3.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并进行全班讨论和点评。
步骤六:总结和小结(10分钟)1. 教师总结主动运输的概念、特点、优势和挑战。
2. 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和小结。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引导和讨论,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2. 合作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分工合作,促进团队合作和集体智慧。
4.2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导学案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第2节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阐明主动运输的过程、特点和意义。
2.举例说明胞吞、胞吐的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三种方式。
2.主动运输的特点和意义。
难点:区分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知识回顾:被动运输自由扩散是指物质通过简单的作用进出细胞,(填“顺”或“逆”)浓度梯度,(填“需要”或“不需要”)载体蛋白,(填“消耗”或“不消耗”)能量。
协助扩散是指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蛋白的扩散,(填“顺”或“逆”)浓度梯度,(填“需要”或“不需要”)转运蛋白,(填“消耗”或“不消耗”)能量。
概念:物质梯度进行跨膜运输,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物质运输方向:物质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条件:需要细胞膜上相应协助;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
意义:保证了活细胞和个体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排出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跨膜方式与相关曲线:胞吞:当细胞摄取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附着在________表面,这部分内陷形成________,包围着大分子。
然后小囊从____________上分离下来,形成________,进入细胞内部。
胞吐:细胞需要外排的大分子,先在细胞内形成________,然后移动到细胞膜处,并与之________,将大分子排出细胞。
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不能利用载体蛋白进出细胞,只能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的方式进出细胞。
这两种方式的存在证明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的特点。
特点:不需要载体,需要消耗_______ 。
实例:胞吞:变形虫吞食食物颗粒、人的白细胞吞噬细菌等。
胞吐:消化腺细胞分泌消化酶、免疫细胞分泌抗体、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等。
判断对错1. 消耗能量的运输方式只有主动运输()2. 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3. 影响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的因素相同()4. 分泌蛋白主要以胞吐的方式排出细胞外()5.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同一种载体蛋白()6. 较大的分子,如葡萄糖等,只有通过主动运输才能进入细胞()7.氧气浓度的高低对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物质不造成影响。
《主动运输》教学案2
《主动运输》教学案课题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2、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重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难点主动运输教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内容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导入:多媒体展示:“人工合成的无蛋白质的脂双层膜对不同分子的通透性”图,这是科学家做的模拟实验,请同学们参照课本上的图观察——什么样的分子能够通过脂双层?什么样的分子不能通过?提示:观察结论——氧气、二氧化碳、氮气、苯、水、甘油、乙醇等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氨基酸、葡萄糖和离子等则不能通过合成的脂双层。
师:氧气、水等物质能自由通过合成的脂双层,水又通过细胞膜,那么,氧气能否通过细胞膜而进出细胞呢?你是依据什么作出此判断的?水分子从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扩散,与氧分子从相对高浓度的地方向低浓度的地方扩散的实质一样吗?(教师提示水作为溶剂,溶液浓度越低,单位体积内的水分子数越多。
)提示:一样,因为水作为溶剂,溶液浓度越高水的相对含量越低。
师:像这样,氧气、水、甘油、乙醇等物质,分子从溶液浓度低的地方向溶液浓度高的地方扩散,这样进出细胞的方式,叫做自由扩散。
板书:自由扩散(1) 条件:浓度差(从高浓度向低浓度)(2)例如:氧气、甘油等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膜师:我们知道氧气、水、甘油、乙醇等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但象葡萄糖分子不能自由通过人工合成的脂双层,我们知道细胞生命活动是离不开葡萄糖,葡萄糖是肯定可以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
这应如何解释?如果你是科学家,你对此会作出什么大胆的推测呢?展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图引导讨论:葡萄糖分子怎样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是不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师:科学家用实验进行了证明(展示)提示:葡萄糖分子可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质扩散到细胞内师:葡萄糖的运输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借助载体蛋白质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板书:协助扩散(1)条件:载体蛋白质和浓度差(从高浓度向低浓度)(2)例如:葡萄糖通过红细胞膜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的多媒体动画。
高一生物必修4.2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 导学案人教版(2019)
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说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并能举出实例2.进行图标数据的解读并能利用坐标图展示实验数据3.比较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4.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重点难点】1.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2.主动运输一、自主学习(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主动运输:既需要协助,又需要消耗,如K+、Na+、Ca+2、氨基酸等。
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大分子物质以和方式进入细胞,这些过程与细胞膜的有关.①胞吞:附着内陷囊泡②胞吐:囊泡膜融合排出二、合作探究1.合作探究:填写表格被动运输主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细胞膜内外物质浓度的高低是否需要载体是否需要能量图例举例阅读教材“主动运输”文本内容,观察教材图(图4-8中的ATP是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K+以被动运输方式进入红细胞能出现这种现象吗?(2)人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高30倍,这是怎样实现的?(3)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有什么不同?[自主总结](1)主动运输:物质从一侧透过细胞膜运输到一侧,需要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这种方式叫作主动运输。
(2)主动运输的意义:普遍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中,保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的需要,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比较:探究胞吞与胞吐[合作探究]阅读教材P72“胞吞与胞吐”教材内容和图示,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通过什么方式进出细胞?(2)胞吞和胞吐体现了膜具有怎样的结构特点?需要消耗能量吗?[自主总结]细胞摄入和排出特定大分子的方式分别叫作和,其主要依赖于细胞膜的,同时(填“需要”或“不需要”)细胞内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
参考答案: 蛋白质 能量胞吞 胞吐 流动性[合作探究](1)不能,K +如果通过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进入红细胞,最终只能出现红细胞内外K +的浓度相同。
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 导学案 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1
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导学案
【课前自学】
认真阅读教材,在书上标记出重要概念语句。
【课堂深化】
1.进行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比较,并完成以下内容。
(1)影响被动运输运输速率的因素有:。
(2)影响主动运输运输速率的因素有:。
【情景探究】
柽柳是强耐盐植物,它的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
柽柳根部可从土壤中吸收Ca2+,但不能确定吸收Ca2+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
为此,某研究人员设计了两组实验:
甲组:柽柳+培养液,给予根系正常的细胞呼吸
乙组:柽柳+培养液,并用呼吸抑制剂抑制根系细胞呼吸
1.研究人员为什么设计一组用呼吸抑制剂抑制根系细胞呼吸的实验?
2.我们可以通过检测哪些指标确定Ca2+的吸收方式?
3.请你完善这位研究人员的预期实验结果与结论。
(1)若甲乙两组植株根对Ca2+,的吸收速率(相同或不同),则柽柳的根部吸收无机盐离子是被动运输;
(2)若甲组植株根对Ca2+,的吸收速率甲组(大于或小于或等于)乙组。
则柽柳的根部吸收无机盐离子是主动运输
【核心归纳】巧用呼吸抑制剂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能力提升】请借助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探究实例,写出探究某种物质的运输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的实验思路。
(辅助试剂:蛋白酶或蛋白抑制剂)
【课堂合作】
阅读教材71页胞吞、胞吐的相关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胞吞的实例及其基本过程
2.胞吐的实例及其基本过程
实例:实例:
过程:过程:
3.总结胞吞、胞吐运输的物质,特点,及其结构基础。
【核心归纳】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找出主动运输、胞吞胞吐的意义。
主动运输教案
主动运输教案主题:主动运输教学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理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和原理;2.掌握主动运输的分类及常见例子;3.能够解释主动运输对植物的重要性;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视频资料、实验装置等;2.实验材料:塑料袋、水、植物样本等。
三、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颗大树和一堵连绵的山,让学生描述这张图片,引出一棵高大的树是如何从树根吸取营养的。
2.引导学生思考,是否植物的水分能够自己运输到各个部分,为什么水分能够自动“上山下山”?概念讲解:1.通过PPT展示和讲解主动运输的概念,即植物通过自身的活动力量向上或向下输送水分、营养物质和有机物的过程。
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植物的根吸水、植物叶片的蒸腾作用等,让学生理解主动运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类及例子:1.通过PPT展示并讲解主动运输的分类,如根的主动吸收、茎的主动导水和葉的主动蒸腾运输。
2.以根的主动吸收为例,通过视频资料展示根吸水的实际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3.以茎的主动导水为例,通过实验展示水分从根部到茎、叶的运输过程。
首先,将一株植物样本装置于一塑料袋内,并在袋中加入一些水;然后,将装置好的植物样本放在阳光下放置数小时,观察植物的叶片是否有水分减少的迹象,引导学生思考水分是如何从根部经过茎输送到叶片的。
探究植物的重要性:1.引导学生回顾根的主动吸收和茎的主动导水,思考这些主动运输的过程对植物的重要性。
2.让学生思考植物对人类的重要性,如提供氧气、食物、药材等。
并与学生一起探讨如何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实验总结:1.引导学生对茎的主动导水进行总结,并用自己的话进行解释;2.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主动运输;3.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强调主动运输对植物及人类的重要性。
四、课堂延伸: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莲花叶片为何能在水面上浮起;2.通过实际观察室内植物的叶片、茎部,让学生找出有关主动运输的例子,并写下观察与发现。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学案
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复习学案
一、目标导学
1、被动运输的方式和特点(重点)
2、主动运输的特点(重点)
3、主动运输的意义
4、影响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的因素(难点)
二、自主学习
1、影响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的因素分别有哪些?
单纯扩散:
协助扩散:①②
主动运输:①②
2、用以下模型(学案)分别表示三种运输方式
单纯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3、以下曲线可以表示那种运输方式,为什么?
A B C D
三、当堂训练
1.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膜,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质的磷脂双层膜。
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2.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吸收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胞吐
3.下图中正确表示水稻呼吸强度与K+吸收量关系的是( )
4.(2015·岳阳模拟)某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列四种曲线表示:
在研究肝细胞运输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③相符,试问:物质X的运输方式是( ) A.主动运输 B.自由扩散
C.胞吞和胞吐
D.协助扩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运输》导学案情景点击课程目标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性膜。
2.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3.指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4.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的生活意义。
5.举例说出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
自主预习1.被动运输由于物质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称为扩散,即一种物质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迁移的过程。
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消耗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这样的扩散通常又被称为物质的被动运输。
(1)简单扩散:相对分子质量相对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如氧气、乙醇、甘油等,可以通过扩散进出细胞。
(2)易化扩散:另一类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称为易化扩散或协助扩散。
例如,葡萄糖就是通过载体蛋白运输进入红细胞的。
(3)渗透:水分子从浓集区域通过细胞膜等结构,向水分子稀少的区域的扩散现象。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①具有半透膜;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梯度。
思考我们从外界吸收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送到人体各个部位的组织细胞,被线粒体利用。
整个过程共穿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多少?其穿膜方式是什么?提示:共穿过的生物膜的层数是11层。
穿膜方式是简单扩散。
2.主动运输(1)概念: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
植物根细胞对矿质离子吸收以主动运输为主,葡萄糖、氨基酸进入动物小肠绒毛上皮细胞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行的。
(2)功能:主动运输能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可见,主动运输对于活细胞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考海带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碘,而海水中碘的含量很低,那么海带细胞是以什么方式吸收碘的?提示:主动运输。
3.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1)内吞的过程细胞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小囊→小囊泡→细胞内(2)外排的过程细胞内的有些物质→小囊泡→细胞膜→细胞外4.细胞膜的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即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或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课堂互动知识点一被动运输1.简单扩散(1)概念: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或脂溶性强的物质通过扩散进出细胞的方式。
(2)特点:①顺浓度梯度扩散;②不消耗能量;③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3)举例:水、气体(如O2、CO2等)、脂溶性物质(如甘油、乙醇、苯)、尿素等。
这种运输过程不消耗新陈代谢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但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物质的运输是必定要消耗能量的。
简单扩散过程中分子运动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浓度差中所蕴藏的势能。
能够通过简单扩散方式完成跨膜运输的物质,一般都能溶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具有一定的脂溶性。
简单扩散是细胞膜的一种简单的运输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吸收是被动的,主要取决于膜两侧的浓度差(图甲)。
简单扩散的速率与膜两侧该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图乙)。
特别提醒大量实验事实说明,许多物质通过膜的扩散都和它们在脂质中的溶解度成正比。
溶解度越大,通过的速度就越快,所以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
2.易化扩散(又称协助扩散)(1)概念:需要载体蛋白参与的扩散。
(2)特点:①顺浓度梯度扩散;②不消耗能量;③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同时,还具有比简单扩散转运速率快、存在最大转运速率等特点。
(3)举例: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4)易化扩散的动力也来自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物质分子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
但简单扩散与易化扩散有所不同。
其原因是易化扩散是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它的运输速率还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3.渗透(1)概念:水分子从浓集区域向水分子稀少的区域的特殊的扩散现象称为渗透。
注意此时水分子的运动方向是双向的,即双向渗透,但在单位时间内两个方向的扩散量不等。
(2)实例:质壁分离现象。
如下图。
正常的细胞2~3发生了质壁分离的细胞4.影响被动运输的因素对于简单扩散,物质运输的速率主要取决于浓度差,也与该物质分子大小和脂溶性有关;易化扩散还与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如下图所示,简单扩散随外界物质浓度升高,运输速率可持续升高;而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当超过一定限度时,随着外界物质浓度增加,运输速率不再加快,这是由于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有限,即具有载体饱和效应。
【例1】下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解析:由题图知a为自由扩散(简单扩散),b为协助扩散(易化扩散)或主动运输。
脂溶性小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行运输,该过程不需要载体蛋白。
当载体蛋白达到饱和时,b过程达到最大速率。
细胞呼吸影响主动运输而不影响自由扩散。
答案:C反思领悟解决物质运输的相关问题,要记得哪些物质是通过什么方式进出细胞的,还要注意区别不同方式的差异和相同点。
知识点二主动运输1.概念:主动运输是指通过细胞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分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移向高浓度一侧的过程。
2.特点: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需要载体蛋白,具有选择性。
3.意义:主动运输能够按照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地有选择地吸收所需要的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是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
4.影响因素:首先是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它决定所运输的物质种类和数量;其次,由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所以凡是能够影响能量供应的因素,也都影响主动运输的速率,如温度、氧气浓度等。
它们的关系可以用图表示如下:扩展提升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比较(1)适应条件:离子、小分子通过膜的方式(2)区别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出入细胞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细胞膜外物质进入细胞的三种不同情况。
研究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癌细胞吸收赖氨酸的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由此可见癌细胞吸收赖氨酸的方式是( )A.① B.②C.③ D.均有可能解析:癌细胞吸收赖氨酸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搬运赖氨酸的载体和消耗能量。
在能量充足的情况下,随细胞外浓度的增大运输速率增大。
由于受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达一定值时,不再增加。
答案:B反思领悟物质运输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简单扩散,被选择的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直接穿膜进出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二是易化扩散,被选择的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消耗能量,但是需要载体的协助才能进出细胞;三是主动运输,被选择的物质一般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才能进出细胞。
规律总结1.确定某物质运输方式的方法(1)分析被运输的物质是否通过细胞膜。
(2)明确被运输物质的性质(离子、小分子、大分子、颗粒)。
(3)分析物质的转运方向(主动运输不一定是低→高)。
(4)分析是否需载体、能量。
2.影响物质运输速率的因素(1)影响自由扩散的因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
(2)影响协助扩散的因素:①细胞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②细胞膜上运载物质的载体数量。
(3)影响主动运输的因素:①载体(种类的差异性和数目的饱和性);②能量(如氧气浓度、温度等影响产能的因素)。
知识点三渗透作用原理和植物细胞渗透作用实例1.渗透作用的条件、原理(1)基本组成条件:具有半透膜(2)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分析①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水分子数,外观上表现为S1的溶液液面上升。
②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液面差Δ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
液柱的升高所形成的静水压,就是漏斗中溶液的渗透压,溶液越浓,渗透压就越高。
2.半透膜与选择透过性膜的比较(1)区别:半透膜是无生命的,是指某些物质可以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物质是否能通过取决于分子的大小。
选择透过性膜是有生命的生物膜,由于载体的存在,决定了对不同物质是否吸收的选择性。
细胞死亡后,其选择透过性丧失。
(2)共性:都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都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1)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2)实验原理成熟的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具有一定的浓度,能够渗透失水和吸水。
(3)实验流程图示。
(4)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原因:内因:原生质层具有半透性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表现:宏观上:植物坚挺微观上:质壁分离【例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过程中,某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生活着的洋葱表皮细胞正处于如下图所示状态。
a、b表示该部位的溶液浓度,由此可推测( )A.a>b,细胞渗透吸水B.a=b,渗透系统保持动态平衡C.a<b,细胞渗透失水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解析:图中所示的状态可能正处于质壁分离的过程中,也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中,也可能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浓度已经相等,而处于平衡状态。
答案:D随堂练习1.新鲜鱼、肉用盐渍后不易变质,其作用原理是( )A.食盐水有杀菌作用B.浓盐水中含水少,细菌无法生存C.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失水死亡D.食盐损坏了新鲜鱼、肉的营养成分解析:新鲜鱼、肉用盐渍后,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去大量水分,细菌等微生物无法正常生活因而不易变质。
答案:C2.红苋菜细胞的液泡中含有呈紫红色的花青素。
将红苋菜的叶片切成小块后放入水中,水的颜色无明显变化。
若进行加热,随着水温的升高,水的颜色逐渐变红。
其原因是( ) A.细胞壁在加温后受到破坏B.水温升高,花青素的溶解度加大C.加温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失去选择透过性D.加温使花青素分子的活性加大而容易透过细胞膜解析:高温会使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从而使细胞膜和液泡膜具有全透性,大分子的花青素进入水中,使水变红。
答案:C3.人体中,K+很容易穿过细胞膜,但许多细胞内部的K+比这些细胞外部的K+浓度要高,如人的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
这种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属于( )A.简单扩散B.易化扩散C.被动运输D.主动运输解析:包括人体各种细胞在内的所有动物细胞,其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中K+浓度都有很大的不同。
这是因为在各种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蛋白质载体,可被K+、Na+等激活,水解ATP以获得能量,并逆着浓度梯度将膜外的K+移入膜内,同时也将膜内的Na+移出膜外。
所以这种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D4.科学家在研究细胞膜运输物质时发现有下列四种关系,分别用下图中四条曲线表示,在研究具体的物质X时,发现与曲线②和④相符。
试问:细胞膜运输物质X的方式是( )A.简单(自由)扩散B.主动运输C.易化(协助)扩散D.胞吐解析:由曲线②和④可知,此物质的运输速率开始时随物质浓度、氧气浓度的升高加快,但当物质浓度、氧气浓度达到一定的值后,其运输速率不再增加,反映出此物质运输需要能量,需要载体协助,所以属于主动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