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的生态建筑和城市规划_派尔_米盖尔_塞勒斯德洛姆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案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模式

城市规划案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模式

城市规划案例: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模式城市规划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涉及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

可持续发展是指能够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影响子孙后代满足其自身需求的发展方式。

在城市规划中,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可以帮助城市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些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案例,并探讨它们的成功之处。

1. 鹿特丹(Rotterdam)鹿特丹是荷兰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城市。

在鹿特丹的城市规划中,注重了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使用可再生和减少碳排放等方面的考虑。

例如,鹿特丹大学的Hollandia建筑是全球第一个零碳排放的大学校园。

此外,该城市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可持续的城市设计措施,如建设有机农田、推广可持续交通工具等。

2. 庞普萨尔默斯(Poppersdorf)庞普萨尔默斯是德国的一个小城市,被认为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在城市规划中,庞普萨尔默斯注重减少能源的消耗和废物的产生。

该城市利用太阳能发电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此外,庞普萨尔默斯还鼓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以减少废物的产生。

3. 吉隆坡(Kuala Lumpur)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也是一个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在城市规划中,吉隆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交通拥堵和减少空气污染。

例如,该城市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自行车。

此外,吉隆坡还建设了一个绿色城市公园,以提供更多的绿地和空气清新的环境。

4. 新加坡(Singapore)新加坡是一个被称为“花园城市”的地方,它在城市规划中注重保护生态和提高生活质量。

该城市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供水系统,通过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来满足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新加坡还采取了一些绿色建筑措施,如建设绿色屋顶和立面绿化。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城市的能耗,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

5. 波特兰(Portland)波特兰是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城市,在城市规划中注重可持续交通和环境保护。

哈默比湖案例

哈默比湖案例

图一 瑞典政府对于住宅热能和电能的使用效率规定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国家层面
瑞典建筑与房地产行业“生态循环委员会”制定的“2003—2010环境计划”:
A、节约能耗 环境目标1建筑物 2000年-2010年,每平方米建筑面积使用的购买能源应减少10%。 2000年-2010年,以采暖为目的的矿物燃料消耗应减少20%。 环境目标2市政工程 2004年-2010年,用于交通、建筑机械和市政工程的矿物燃料消耗应减少10%。 B、节约建筑材料 环境目标 2004年-2010年,将施工垃圾掩埋量减少一半。 C、减少有害物质 环境目标1 到2010年,建筑产业对于有害物质的使用应减到最少。 环境目标2 最迟到2006年在瑞典市场上的主要(>3/4)相关建筑产品必须具有建筑产品声明。 D、安全可靠的室内环境 环境目标 新建筑的设计、建造与维护应该确保一个安全可靠的室内环境。 导致健康问题的现有建筑必须得到鉴别,最迟到2010年完成整改。
待完善
国外生态城镇案例分析
减少气候影响; 清洁的空气;
消除非自然酸化; 无毒害环境; 保护臭氧层;
安全的辐射环境; 零富营养;
充满生命力的湖泊和河流; 高质量的地下水;
瑞典的16项环境质量目标
国家层面
平衡的海洋环境; 充满生命力的海岸区域与群岛; 茂盛的湿地; 可持续的森林; 多样的农业景观; 壮丽的山川景观; 优质的建筑环境; 丰富多样的动植物
3、200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之一——哈默比湖城
水是哈默比湖城整个项目的灵感源泉,其理念是要展示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围绕“水”的主 题扩展城市中心——瑞典政府为申办2004年奥运会,将一个老工业区和码头开发成一个环保的现代 化居住社区。到2015年项目建成是,将成为2万人口提供1万个居住单元,共有3万人再次工作生 活。

瑞典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分析

瑞典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分析

3.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
垃圾处理: 整个马尔默城区的很多公寓的厨房都配备了废物
处理装置,住宅区则有专门的垃圾回收站,在社区规划 时,就已经考虑到要让所有居民都能就近使用垃圾回收 站。马尔默人会将垃圾分类投入到不同的垃圾桶内。与 垃圾桶相连的是四通八达的真空垃圾槽处理系统。这些 垃圾经由地下管道输送至郊区的垃圾站。这样,垃圾车 便无需进入住宅区,减少了废气排放和噪声污染的同时, 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更安全的交通环境。
立法先行是瑞典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显著特点。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瑞典颁布了一系列强制性的有 关能源合理化使用和节能的法律、法规,并随着技术的 发 展不断进行修订完善,以此来指导、规范企业的行 为。为了保证所制定的法规得以执行,政府还制定了许 多具体可行的监督措施和必须执行的行业标准,体系完 备。
3.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
政府还对住宅墙体的保温隔热和门窗的节能都提 出了明确的要求,建筑师必须按国家相关规定进行设计 和选用材料,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的材料被 严格禁止。它涉及到住宅的各部分,如浴室设备、厨房 水槽、窗框、窗扇等。住宅门窗的质量都要做得牢固精细: 三层固定玻璃扇中间带百叶,可在关闭的情况下通风; 卫生器具大多采用节水排水装置,座便器水箱的配置都 是3升或6升排水量,水箱封闭不易打开。除此之外, 室内新风系统、热量回收系统、中央吸尘系统、防火门 电磁阀控制系统和户内消防软管系统的配置都需要通过 瑞典国家环境、节能使用标准。
3.马尔默生态城市建设
定下建设环保生态城市的目标后,马尔默城 里一片被称为西港区的老造船厂区域,被改造 成瑞典的第一个“零碳社区”。从1996年开始, 20多家建筑公司、30家设计公司共同参与设计, 意在建设一座“未来之城”,这个项目被称作 “Bo01”,西港区成为绿色环保城市建设的 “大实验室”。

两种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的研究——以哈默比湖城和生态村为例

两种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的研究——以哈默比湖城和生态村为例

两种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的研究——以哈默比湖城和生态村为例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中新区的建设成为了许多国家的重点工作之一。

而瑞典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已经开始在城市的规划和设计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本文将研究两种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哈默比湖城和生态村,并探讨它们的设计原则和实践。

1.哈默比湖城哈默比湖城是位于瑞典斯德哥尔摩郊区的一个新区,该地区的规划和设计始于20 世纪90 年代。

该项目由瑞典工程公司Sweco AB 担任总体设计师,其目的是打造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以容纳约20000 名居民和39000 个工作岗位。

哈默比湖城的主要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住宅与办公楼的混合使用哈默比湖城的规划将住宅和办公楼混合在一起,这有利于减少居民和商业区之间的交通流量。

住宅和商业设施丰富多样,可满足各种不同需求的人们。

2)可持续的交通方式该项目鼓励居民使用可持续的交通方式,如自行车、公共汽车和轻轨等。

此外,城市规划还包括方便的步行和自行车道,以减少车辆出行。

3)绿色空间哈默比湖城设计了广阔的绿地和公园,以增加城市居民的精神和身体健康。

这些空间还可以提供各种户外休闲活动,增加社交互动而不需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4)立体楼宇结构哈默比湖城由许多高层建筑组成,这种立体结构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人均用地面积和生活质量。

5)可再生能源互补哈默比湖城采用多种可再生能源,如地源热泵和太阳能电池板,以减少城市的碳排放量。

2.生态村生态村是瑞典可持续住区模式的另一种典型案例。

该项目于20 世纪90 年代开始启动,定位是一个集住宅、商业和社会服务为一体的可持续住区。

生态村的主要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绿色建筑生态村中的所有建筑都使用环保材料和技术建造,并集成了多种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源热泵、风能等。

2)积极绿化生态村中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30%,并且采用了多样的绿地和植被。

这些绿色空间不仅可以提供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地减少空气污染和城市的热岛效应。

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

瑞典哈马碧滨水新城

瑞典在生态城建设领域的经验值得中国借鉴作者:索鹏来源:《市长参考》添加日期:09年04月10日一、关于“生态城市”的起源和定义197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人与生物圈(MAB)”计划。

在这一计划的研究过程中,首次提出“生态城市(Eco—cit—y)”这一概念,并逐渐受到全球的广泛关注。

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理查德·雷吉斯特(Richard Registe~‘)教授在其《为健康的未来建造城市》一书中也提到了“生态城市”的概念。

尽管“生态城市”的概念尚处于不断拓展的阶段,但相关专家、学者和城市实践者对“生态城市”做出了如下定义:经济、社会、环境、文化和谐统一的城市,是自然、城市与人有机融合、整体互惠的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对内着眼于使城市居住环境更加安全、和谐与舒适,对外把城市所消耗的自然资源、能源、二氧化碳气体排放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减少到最低限度。

生态城市被认为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最强有力的武器之一。

瑞典对生态城市的定义基于“可持续发展城市”或“共生城市”的概念,主要由斯维可公司等提出并发展形成。

瑞典的定义认为,较传统城市而言,一座生态城市必须拥有相当低的生态印记,同时必须使现在和下一代的居住者在生活质量、健康水平、舒适程度和安全性等方面维持高于传统城市的水准。

在生态城市中,经济增长和环境改善相互耦合,城市与其依赖的周边环境的关系必须被考虑在内。

总之,环境目标、社会文化目标、经济目标以及空间目标必须得到履行,使生态城市既有足够的吸引力,又在碳排放方面保持低水平。

瑞典将生态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整体规划、综合利用应是一座生态城市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特征。

也就是说,在空间、社会文化、经济和生态等总体框架下,城市中所有的子系统,包括能源、水、污水、交通、绿地、城市功能、建筑等,需要整合在一起,通过全面、综合的方法得以协调应用。

20世纪90年代开始规划设计的瑞典斯德哥尔摩“哈马碧(:Hammarby)”滨水新城在其规划、设计、招标、建设和运营等各个环节均采用了全面、综合的方法,大多数环境指标得以实现,用户的满意度也很高,可以说完全具备了瑞典生态城市的显著特征。

瑞典的城市规划

瑞典的城市规划

瑞典的城市规划
陶小兰
【期刊名称】《规划师》
【年(卷),期】2003(019)010
【摘要】@@ 2002年8月,我有幸到瑞典北部的Umea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学习,期间阅读了许多有关瑞典地理、社会、经济、政治的资料,并与Stockholm、Lond 大学城市规划方面的教授进行了交流,对瑞典城市规划有了初步的了解.
【总页数】2页(P123-124)
【作者】陶小兰
【作者单位】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2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3/.7(532)
【相关文献】
1.拥有世界第二大高科技园区的瑞典,正在积极向中国敞开大门。

为此瑞典工业和贸易副大臣索德先生向媒体公开表示——欢迎中国企业去瑞典投资瑞典是个好地方 [J], 杨云龙
2.瑞典的生态建筑和城市规划 [J], 派尔·米盖尔·塞勒斯德洛姆;赵丹
3.投资瑞典的吸引力——访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署长贺凯瑞、瑞典政府投资促进署驻华机构首席代表陈永岚 [J], 龚艳
4.斯德哥尔摩城市规划印象:访瑞典随记 [J], 徐巨洲
5.今日“瑞典病”研究的新成果——评《瑞典“福利国家”的实践与理论—“瑞典病”研究》一书 [J], 杨德明;刘义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1.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应对全球环境挑战的重要举措,许多国家在此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文将对国外生态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经验和借鉴。

2.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在生态城市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首先,斯德哥尔摩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目前有超过90%的电力来自于可再生能源。

其次,该市实施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实现了垃圾“零填埋”。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自行车出行,以减少汽车使用量。

这些措施使得斯德哥尔摩成为一个环境友好型城市,并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改善效果。

3.案例二: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城市国家,其生态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首先,新加坡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

由于缺乏自然水源,新加坡实施了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海水淡化等技术手段。

其次,新加坡注重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通过建设公园、保护自然湿地等方式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

此外,新加坡还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和鼓励低碳出行,以减少交通排放。

这些措施使得新加坡成为一个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4.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芬兰赫尔辛基是北欧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一个具有鲜明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

赫尔辛基在能源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包括发展地热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并建设了智能电网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此外,赫尔辛基还注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通过绿色建筑和城市绿化来改善城市环境。

赫尔辛基还大力发展可持续交通系统,包括自行车道、电动汽车充电桩等设施,以鼓励低碳出行。

这些措施使得赫尔辛基成为一个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

5.案例四:澳大利亚墨尔本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城市。

墨尔本在水资源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包括雨水收集和再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等措施。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瑞典斯德哥尔摩是一个令人赞叹的城市,因其独特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与发展而闻名于世。

作为北欧最大的城市之一,斯德哥尔摩不仅是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也是一个融合了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的宜居之地。

斯德哥尔摩在城市规划方面的成功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城市官员和规划师们就开始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致力于保护和改善斯德哥尔摩的环境质量。

他们注重保护城市周围的自然资源,为城市居民创造了一个绿色和谐的生活环境。

斯德哥尔摩的城市规划中,重点关注了城市交通和能源的可持续性。

城市里存在着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巴士和轻轨等,这些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并且以高效和环保的方式运行。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骑自行车和步行,提供了许多优质的自行车道和行人街区,以便人们能够方便地到达目的地。

在能源领域,斯德哥尔摩采用了许多创新的技术和解决方案。

城市以可再生能源为主要能源来源,特别是利用众多水体和太阳能发电。

此外,斯德哥尔摩还鼓励居民在家中安装太阳能电池板,以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除了交通和能源,斯德哥尔摩还注重建筑和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师们制定了严格的建筑标准,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要求使用可再生材料,并提供高效的能源系统。

此外,他们计划了大片的绿地和公园空间,以增加斯德哥尔摩的空气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瑞典斯德哥尔摩还在水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由于城市四周环绕着湖泊和海洋,水资源的管理对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官员和规划师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净化城市污水、保护湖泊和海洋生态系统等,以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从环境保护到资源管理,瑞典斯德哥尔摩以其全面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不仅如此,斯德哥尔摩还通过城市规划和发展,为人们创造了一个宜居的环境和优质的生活体验。

然而,斯德哥尔摩的可持续城市规划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的快速发展导致撤销农田和被砍伐的森林,这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BIM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BIM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BIM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案例研究绿色建筑是当今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得以通过使用环境友好的材料和技术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能源消耗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建筑信息模型(BIM)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工具,为设计团队提供了准确、综合和协同的信息,帮助他们在项目的不同阶段做出明智的决策。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应用BIM的绿色建筑设计案例,探讨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的关键作用。

案例一:瑞典斯德哥尔摩绿色城市区项目瑞典斯德哥尔摩绿色城市区项目(Stockholm Royal Seaport)是一个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绿色城市区的项目。

在该项目中,BIM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能源分析和施工阶段。

通过BIM,设计团队能够更好地可视化绿色建筑设计的潜力,比如减少能源消耗、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优化建筑材料的选择。

此外,BIM还协助了项目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使得设计团队能够更好地评估每个设计决策对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影响,从而实现更高的环境性能。

案例二:中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中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是一个标志性的绿色建筑项目,其中BIM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BIM,设计团队能够精确模拟建筑的能量流动,预测建筑能源消耗,并优化建筑外立面、供暖、通风和照明系统等。

此外,BIM还协助了项目与供应商和施工队之间的协作,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以减少环境影响。

通过BIM的应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成为了一个高效且环境友好的建筑,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树立了榜样。

案例三: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教育建筑群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教育建筑群是一组以绿色建筑为目标的教育设施,该项目中BIM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BIM帮助设计团队模拟建筑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能耗情况,提前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优化建筑的节能效果。

此外,BIM还协助了建筑团队选择环境友好的材料,并确保材料的供应链和使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典型案例分析报告一、引言生态城市建设是指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设计,以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和高品质生活的城市。

本报告旨在通过分析国外典型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为我国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案例一:斯德哥尔摩,瑞典1. 基本情况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具生态城市特色的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斯德哥尔摩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并建设了完善的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使用环保交通方式。

(2)清洁能源:该城市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绿色建筑:斯德哥尔摩鼓励采用绿色建筑技术,提倡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4)生态保护:城市中的绿地和湖泊得到有效保护,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系统。

三、案例二:温哥华,加拿大1. 基本情况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最大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生态系统。

2. 成功经验(1)水资源管理:温哥华注重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采用先进的水处理技术,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2)垃圾处理:该城市实行严格的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和对环境的影响。

(3)可持续建筑:温哥华鼓励建设绿色建筑,采用可再生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建筑对能源的消耗。

(4)城市绿化:城市中广泛种植各类植物,建设了大量的公园和绿地,提升了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四、案例三:芬兰赫尔辛基1. 基本情况赫尔辛基是芬兰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欧洲重要的生态城市之一。

该城市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清澈的湖泊。

2. 成功经验(1)可持续交通:赫尔辛基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并推广电动汽车和自行车的使用,减少机动车污染。

(2)可再生能源:该城市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生态规划:赫尔辛基注重生态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建设,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瑞典:生态经济的王国

瑞典:生态经济的王国

瑞典:生态经济的王国作者:连希蕊来源:《财经界》2012年第11期对于绿色城市的规划更是具有革命意义。

近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获得了我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其颁奖地就在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的出身地瑞典斯德哥尔摩。

瑞典王国作为北欧面积最大的高福利国家,不仅有闻名于世的诺贝尔奖,更有IKEA,H&M,Volvo,Electrolux,Absolute Vodka等众多在全球知名的品牌。

一直在政治立场上和重大冲突问题上保持中立的瑞典,在服装、电器、生物技术、运输等方面却颇具设计冲击力和前瞻性,而对于绿色城市的规划更是具有革命意义。

很早就开始关注生态示范村镇建设的瑞典,积极探索对城市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保等方面进行统筹设计,如今已俨然成为一个全球瞩目的绿色生态国。

面对瑞典驻华大使罗睿德,记者就对于瑞典这个绿色国度的发展历程做了更多的了解。

环保公共意识深入人心早在30年前,1972年6月5日,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就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作为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此次会议就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简称《人类环境宣言》或《斯德哥尔摩宣言》)和《行动计划》,宣告了人类对环境的传统观念的终结,“只有一个地球”的共识也由此诞生。

瑞典也从此走上了人类与自然共生发展的生态经济道路,30年后的今天,瑞典人已经生活在了一个自己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当中。

罗睿德大使回忆说,在1980年代,瑞典的政党会为了争取更多的选票去拟定一些“绿色”政策来迎合选民,从这点能看出瑞典人民对于环保的公共意识的形成在全球看来是非常早期的。

谈到当下瑞典政府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进度时,罗睿德大使饶有兴趣地说在环保方面,瑞典政府鼓励人民进行了全方位的创新和发展。

首先,瑞典制定了明确的环境质量指标,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只有一些关于自然保护的单项法律,如1918年的《水法》,1938年的《狩猎法》,1942年的《名胜古迹法》和1950年的《捕鱼法》。

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

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欧洲是世界上最具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的大陆之一,其城市景观建筑的风格独特多样,同时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也成为其独特之处。

欧洲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均极为注重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这种追求和实践给欧洲城市带来了独特而美丽的面貌。

本文将探讨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并以几个具体城市的案例加以说明。

首先,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在城市规划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欧洲的城市中,绿地和公园被广泛用于城市规划。

这些绿色空间既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城市空气流通和水渗透的关键设施。

举个例子,在巴黎,有许多知名的公园和花园,如凡尔赛宫的花园、图尔奈公园等,这些绿地为巴黎市区带来了清新和自然的气息,与城市中的建筑相得益彰。

其次,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还表现在建筑设计中。

许多欧洲城市的建筑物采用了独特的设计理念,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例如,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有着世界上最有名的运河区,这里的建筑物与河流之间相互交织,景色优美。

另外,挪威的卑尔根也因其独特的彩色木屋而闻名,这些建筑物与挪威壮丽的峡湾和峰峦相映成趣。

此外,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也得益于欧洲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

欧洲国家对环境的保护意识较强,许多城市通过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和环境保护措施来保护自然资源。

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是个很好的例子,这座城市采用了许多低碳环保的技术和设施,如大规模的自行车道网络、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等,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最后,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也使城市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许多欧洲城市因其与自然环境的完美融合而成为旅游胜地。

比如,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市区的建筑物建于水中,与运河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浪漫和神秘的感觉。

同样,希腊的圣托里尼岛以其白色的房屋和蔚蓝的天空相映成趣,成为了世人向往的度假圣地。

总之,欧洲城市景观建筑与自然的融合体现了欧洲人对环境的尊重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独特的建筑设计和环境保护措施,欧洲城市将自然与建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令人叹为观止的景观。

乌托邦建筑事务所提出建设瑞典斯德哥尔摩室内公园的方案

乌托邦建筑事务所提出建设瑞典斯德哥尔摩室内公园的方案

饮 业 的 兴 旺使 得 城 市 l } 1 越 来 越 多 的 上 地 转化 为 以经 济 利 为主 导的 内公 共 空 间 ,尤其 是 像 斯 德 哥 尔 摩 ( S t o c k h o l m )这样 的城 市,一年 中黑 夜和 低温持续 的时 间较 长 ,受制1 - 经
座建 筑以木结构 作为 支撑 ,建筑外 表 公 园, 兀疑 它 将推动 和促进 人们
据a r c h d a i l y . c o n 讯 r r o p i o 7建 筑
感性 间 结构 没汁、 、没汁师 改造 的
以用 封l 造埘 门 _ I 或" 敞n 勺
方 案 存 1
设计 公司 日前公 布了他1 ' f l l ' l ' , j r } 1 标规划 过 程 中有 意识地保 场地 原有景观 ,
设计师将 这些改造 予法作 为创建生 态
尽 符 这里 曾开 采 过煤 矿 ,似 该 域 走廊的基 础 ,具体 定佗每一 个空 ,
1 8万 h m! 的土地 上仍 保 荇较好 的自 然景观。 在T o p i o 7建筑设 汁公训 的中标 方 以 此来 展 现 生 态廊 道 的公 共 导 向作
此机会寻 求建 以非商、 【 J / 模
的 公共 空 间 ,室 内公 园 的 方 案 山此
诞 生。
营 管理 『 f ( J
.收 入- 哽来源 于出租
给剧 院 、艺术画
表 演场地或 永
该 公 园位丁 晕埃 罩克广场 ( S a n k t 廊 、露 火 电 院f ¨ 音乐表敞 一设计 E i f k s p l a n) , 此处人流密架 , 交旭便利 , 青 旨在打造 一‘ 个受 『 f 民欢趔 、具有北

简评瑞典绿色建筑

简评瑞典绿色建筑

简评瑞典绿色建筑一、概况瑞典位于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东部,它西邻挪威,东北与芬兰接壤,西南濒临斯卡格拉克海峡和卡特加特海峡,东边为波罗的海与波的尼亚湾,与丹麦、德国、波兰、俄罗斯、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隔海相望;面积449,964 平方公里,人口875 万,是一个高度国际化的国家,经济发达,电子和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生命科学、环境技术等诸多领域长期位居世界领先水平。

瑞典绿色建筑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其经验和做法值得借鉴。

二、绿色建筑框架瑞典绿色建筑主要框架比较完善。

建有比较完善的绿色建筑法律、法规体系:1967年瑞典就发布了第一部住宅标准法规。

2005 年11 月3 日,瑞典住宅建筑规划委员会又公布了修订后的建筑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建议性法规,包括节能的条款。

瑞典政府对住宅墙体和门窗的保温隔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除此之外,室内新风系统、热量回收系统、中央吸尘系统、防火门电磁阀控制系统和户内消防软管系统的配置都需要符合瑞典国家环境、节能使用标准。

最近,瑞典政府向议会提交了一份有关高能效、能源智能化建筑的综合性国家项目的议案。

它涉及工业领域、公共领域、建筑领域的高能效措施,涉及如何传播这些高能效措施的方法等。

为保持建筑节能持续发展,瑞典规划了节能的长期目标。

以1995 年的建筑能耗为起点,那么2020 年的目标是将建筑能耗降低20%,2050 年降低50%。

在建筑项目审批过程中,瑞典政府将建筑节能作为重点审批内容。

实施绿色建筑激励机制,促进绿色建筑发展: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瑞典政府已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建立了市场机制和财政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提高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的积极性。

对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投资者、消费者实行优惠政策,采取经济补贴,低息贷款,税收减免等激励措施,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发展。

官民密切合作,促进绿色建筑发展:瑞典政府、建筑协会、建筑企业密切合作,以市场化手段推广建筑节能技术,取得较好成效。

瑞典的生态建筑和城市规划

瑞典的生态建筑和城市规划

瑞典的生态建筑和城市规划
派尔·米盖尔·塞勒斯德洛姆;赵丹
【期刊名称】《城市建筑》
【年(卷),期】2013(000)015
【摘要】由于气候以及环境的变化,全世界对生态建筑和城市化越来越重视.瑞典20世纪60年代已经研究可持续生态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70年代建立环境保护体系,逐渐发展可用的生态建设模式.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承认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同时考虑社会需求、生态容量和经济落实手段,才能实现完美的生态建设.本文从技术性的角度介绍瑞典近年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标准和法制, 以期为中国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土地规划结合体系的操作提供参考.
【总页数】10页(P16-25)
【作者】派尔·米盖尔·塞勒斯德洛姆;赵丹
【作者单位】瑞典皇家建筑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北欧四国城市规划及生态建筑考察——2006年6月19日-7月2日体验北欧风情,聚焦生态建筑 [J], 无
2.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田鑫; 赵彬
3.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田鑫; 赵彬
4.绿色生态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J], 尹佳佳
5.生态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J], 施媛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生态建筑生态建筑和城市规划并不仅仅指建筑和城市的品质,更重要的是与建筑及城市结构对整个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建筑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误解常常产生重要影响。

生态学者通常容易低估建筑环境具有通过精妙的技术来支持自身生态系统的能力。

建筑师和规划师一方面更习惯于以主观的定性分析代替科学分析,另一方面他们容易误解环境要求的性质和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生态建筑要求的品质不仅包括人的感官(如建筑师训练有素的眼睛)所能感觉到的部分,更多的是通过建筑特定物理性能(如温度和湿度)的测量来验证的抽象部分。

为了有组织地将我们的城市发展为一个美丽的生态城市,我们必须考虑建筑和城市发展之间的空间关系、生态系统整合这些变化的承载力,而且以设计的人造物本身便能够提供生态服务的方式。

这意味着建筑师除了掌握通过专业教育获得的建筑和技术细节的知识,还必须通晓建筑物理学,甚至生物物理学。

但是,这并不表示建筑师就应该忘记美学。

相反,新的对生态负责的建筑师一定在瑞典的生态建筑和城市规划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IN SWEDEN派尔 ・ 米盖尔 ・ 塞勒斯德洛姆 | Pehr Mikael Sllstr m翻译:赵丹 | Translated by Zhao Dan 校审:邱志勇 | Proofed by Qiu Zhiyong摘要 由于气候以及环境的变化,全世界对生态建筑和城市化越来越重视。

瑞典20世纪60年代已经研究可持续生态发展模式及相关政策;70年代建立环境保护体系,逐渐发展可用的生态建设模式。

目前,国际上已经普遍承认这个模式的关键在于,同时考虑社会需求、 生态容量和经济落实手段,才能实现完美的生态建设。

本文从技术性的角度介绍瑞典近年新的建筑设计理念以及标准和法制, 以期为中国的环境保护规划与土地规划结合体系的操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生态 手段 法制 环保技术 被动房 节能Abstract Due to the climate and the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whole world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urbanization. Since the 1960s,Sweden has researched the sustainabl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model and the related policies. In the 1970s, it established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ystem and gradually developed the availabl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odel. So far, this model has already been recognized internationally because it considers the social needs, the ecological capacity and the economic implementment measuresso as to achieve the perfec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From the technical perspective,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cent new conceptions of the Sweden architecture design, as well as the standards and the laws,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the oper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land planning system in China.Keywords Ecology, Measures, Laws,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Passive house, Energy saving. Ecological Architecture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nd urbanism is not only about the quality of buildings and cities as such. Even more important is the structura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tecture of cities and the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However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uilt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system are paramount. Ecologists generally tend to under-estimate the capac-ity of the built-environment to uphold its own eco-system through ingenious technolo-gies. Architects and planners, being more accustomed to visual qualitative analysis than scientific, on the other hand tend to misunderstand the nature and consequences of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It is partly a matter of that the qualities required by an ecological architecture are not only qualities that can be perceived by the human senses, such as the architects trained eye, but more abstract qualities that can only be verified through meas-urement of specific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building such as insulation and humidity. To organiz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ities into a beautiful ecological civilisation we must consider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capacity of the ecological system to integrate such changes – and in what way the designed artefacts can supply ecological services in themselves.This means that architects have to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building physics, and even bio-physics, along with the established education on construction and technical details. But this doesn't mean that architects should forget about aesthetics. On the contrary, the new ecologically responsible architect must design with respect for people's needs, notonly of basic functions and health, but also of environments that reflect their ide-als, are dignified, can inspire their daily life and support their social life. There is an inalien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thical and the aesthetic aspects of architecture. Many architects believe they can be fused into one. The point with ecology is that the ethical dimension must be expanded to the future generation's right to our common earth and its resources. Conventional architectural ethics are only concerned with the living users.Another difference is that the criteria for the ethically good is no longer only depend-ent on the concrete facts about the building, the qualities that can be assessed with the bodily functions of a trained architect. To evaluate the ethical performance we rely on abstract measurable properties of the build environment, that are difficult to verify with the plain human senses. This is a new structural condition for architectur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ism.1. EnergyThe most popular building technological invention in Sweden in the latest years is the so called "passive house". Passive houses need no other energy for heating than that which is emitted from the sun, electrical equipment and the people living in the house. This means that the cost for insulation increases and the demands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ion rises. There must be no leakage of air. But with this building technique the cost for heating installations on the whole goes down. The only installation need-ed is a heat-exchange pump on the ventilation. This is a major advantage as cost for heating and ventilation installations in some cases amount to nearly 30% of building costs.The model housing where this technique was introduced is the Lindås residential area near Gothenburg in western Sweden. Such a family house reduces the total need for energy to maximum 45 kWh/(sqm, year) including electricity for lighting, equipment and the heat produced by the inhabitants, according to the recently adopted volun-tary national standard. This is a major reduction of energy needs from the present requirements of 120 kWh/(sqm, year), and even more compared to the standard of houses built before the oil crisis of the 1970s, which generally consumes above 240 kWh/(sqm, year).Sweden is a country in the cold northern hemisphere, which may explain why the en-ergy aspects of sustainability are emphasized. But the truth is that the cooling of of-fices and workplaces in the warmer parts of the world uses as much energy as heating today. Even in Sweden the cost for cooling is going up. The energy issues in ecologi-cal building are paramount all over the world.Sweden and China has collaborated on energy issues since many years. For instance the former professor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Bo Adamson at Lund university made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early 1990s. In his report he suggested a standard for pas-sive heating in the Nanjing area based on the assumptions that variations of indoor climate between 18 and 28 degrees would be tolerable. According to his research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insulating capacity of the roof – keeping heat out-side during the summer and inside during the winter.The issue of energy is also about whether the kind of energy which is used is harmful to the climate and produces CO2-gas. Sweden is world leader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at-pumps to use the solar energy stored in the ground. Combined with hydro- or wind-power electricity, this technique can entirely remove the need for oil, coal and bio-gas or any other CO2 producing fuels, for heating houses. This technology is very useful in houses with an older technical standard that are too expensive to insulate and convert to passive standard.To find the right balance between investment in insulation and technical equipment 设计时尊重人的需求,不仅是功能和健康方面的需求,还包括环境方面的需求,后者反映了他们的理想是高尚的,能够激发他们的日常生活,支持他们的社会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