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人口的迁移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1.1 地球与地球议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
②理解经纬线特征,重要经纬线含义,经纬度的划分。
③掌握经纬网的判读:地理坐标、方位、最短路径方位、距离、面积判断。
2、过程与方法:①掌握经纬网判读的一般方法。
②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训学生探索精神。
学习重点:理解理解经纬线特征,重要经纬线含义,经纬度的划分。
学习难点:掌握掌握经纬网的判读:地理坐标、方位、最短路径方位、距离、面积判断。
学法指导:小组探讨、读图分析。
学时安排:2学时课前预习:1、形状和大小:地球平均半径_________千米,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万千米,是一个两极_________,赤道_________的椭球体。
2、地轴、赤道、两极:地轴:地球_________的旋转轴。
两极:地轴和地表的交点,分南北两极,分别用字母_________和_________表示,其中正对________的为北极。
赤道:垂直于_________且经过_________的平面和地球表面的交线。
2、经线与纬线34、常见经纬网类型:(认识各种经纬网视图的经纬线特征)学习过程(合作探究):一、经纬线和经纬度(合作探究一) 1、经线圈和纬线圈差异:①______条纬线即为一个纬线圈;②两条______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其经度关系是______。
2、北半球某地对北极星仰角和当地纬度的关系:______ (在右图中,结合纬度的含义,用数学几何知识证明a=b ) 二、经纬网判读 1、地理坐标判定:(合作探究二)①判定上图(图1—2)中A 、B 、C 三点的地理坐标; ②判定A 、B 、C 三点的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位置关系; ③判定A 、B 、C 三点关于地心对称点的地理坐标; 方法点拨:①地理坐标判定: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经线、纬线间隔的经度、纬度相同;经纬度变化规律:向北递增为北纬,向南递增为南纬;向东递增为东经度,向西递增为西经度;在极地投影图中注意地球自转方向和经度变化的关系。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2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学习目标1.说出人口迁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的含义。
2.据相关资料,分析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对比分析、说明我国1949至改革开发前与改革开发后,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4.根据案例,分析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2.人口迁移的意义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内容安排知识结构:教学思路:学时建议:2学时教学资源建议1.本节教材中的表格数据、图像及文字资料;以及中图版教材、地图册、影像资料 2. 《人文地理学》王恩涌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中国文化地理概述》胡兆量等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4.相关网站:5.生活经验:1.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
2.调查本区(县)近几年人口迁移状况。
教法与学法策略1.人口的迁移(1)读图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图、相关图片,根据图说明人口的迁移状况,阅读教材,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出人口迁移的类型即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及其含义。
(2)社会调查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家族中每个人的出生地、迁移经历及原因,得出人口迁移的概念。
2.人口迁移的因素:(1)讲授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和图像,对比分析讲授国内及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意义。
(2)读图分析探究法:阅读相关历史资料及图像,分析、说明我国、美国各主要历史时期中,国内人口的迁移规模、特点、原因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影响,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评价建议:1.调查、收集并整理本市或本区(县)有关人口迁移的资料,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并写出调查报告或小论文。
2.根据视频资料讨论:“民工潮”讨论:民工流动的方向、原因。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一节 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4高中地理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理解天体概念、类型、天体系统。
2.掌握太阳系构成、行星特征。
3.理解地球生命出现的条件。
学习重难点:天体系统层次划分、地球的特殊性。
学法指导:阅读教材理解天体概念、天体系统划分;讨论地球的普通性和特殊性。
学习课时安排:1课时学习过程(或内容):课前预习1. 天体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天体系统:运动中的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成。
3.太阳系:(1)八大行星(由近及远):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星公转运动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行星分类:划分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类地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行星:________、_________;远日行星: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___________。
5.地球的特殊性: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__________的行星。
6.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二节 人口迁移教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 人口迁移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01长期或□02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人口机械增长:□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04自然增长和□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 (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 2.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 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 答案 C解析 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
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 不一定是。
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01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02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优美、□03气候宜人和□0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05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主导因素:□06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07政治、□08军事、□09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1.判断正误。
(1)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2)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01 L预习准备区精心准备夯实基础•、什么是人口迁移1 •概念:人口居住地发生口 S长期或举永久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 •人口机械增长:口03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这种人口数量变化称为人口机械增长。
3 •人口数量变化: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口04自然增长和匚05机械增长共同决定的。
1. 判断正误。
(1)全球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
(X)(2)人口迁移的正面影响大于负面影响。
(X)2. 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B. 由北京出发到欧洲旅游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D. 人口空间移动距离大于1 000千米答案C解析人口迁移通常涉及人口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长期或永久改变。
旅游、购物及出差等活动的地理位置变化是临时性的,不属于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也没有具体距离的界定。
3 .每年春节以后,有大批的劳动力去外地打工,这是不是人口迁移?提示不一定是。
要判断是不是人口迁移必须依据空间位移、时间限度、居住地的变更这三个条件进行具体分析。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推力(排斥力)与翌迁入地的拉力(吸引力)共同构成。
2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自然环境优美、坐气候宜人和卫4资源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 人文因素主导因素:£经济因素。
其他因素:凹政治、□§军事、肆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1.判断正误。
(1) 叙利亚局势动乱,对人口迁移产生了巨大的推力。
(V)(2) 海南省吸引了大量东北地区老年人定居,主要与气候因素有关。
(V)2 •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主要属于经济因素的是()A. 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D.深圳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答案D解析深圳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收入和更有前途的发展,而迁入深圳。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第2课时)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进一步理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
学习重点:掌握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特点。
学习难点:分析环境存载力与人口合理的区别以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所处阶段的判断。
课前预习预习自测:一、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特征:1、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二、人口增长模式的历史转变1、过程:原始型2、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发展、和等3、区域差异:成因:不同国家、地区的和差异的扩大表现:以为代表的发达地区已经进入型,大多数处于。
4、全世界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5、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人口增长过慢会带来哪些问题?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人口增长模式时间上的变化:学始于疑:人口增长模式如何转变?各国家各地区可有什么不同?质疑探究:1、案例1分析,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开始的。
2、组织讨论世界不同时期人口增长模式的不同原因,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当堂检测:1 .目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属于( )A .原始型B .传统型C .过渡型D .现代型2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 .遏制人口盲目流动B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C .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D .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右图表示0-14岁、15 -64 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段人数所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后回答 3 一5题。
3 .图中③比①国家 0-14 岁人口比重( )A 约高6%B 约低6%C 约高1%D 约低1%4 .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 ①B ②C .③D .④5.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图中②国应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 .计划生育B .鼓励生育C .采取移民政策D .鼓励人员出国6.世界每年的新增人口中,发展中国家占到了( ) 以上:A . 50 %B . 60 %C . 70 %D . 80 %7.读下面“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2014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第2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类别:新课年级:地理环境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1.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掌握在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了解我国区域地理学研究的成就,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分析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
教学重难点: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过程(或内容):课前基础知识(自学引导)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2.开发早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稠密的水系成为人们交通的阻隔,黏重的土壤使人们开垦困难。
这一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发展缓慢。
3.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桑蚕和棉花生产基地。
4.随着工商业的发展,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人口、城市密集,人均耕地较少,生产规模,商品率较低,农业生产在全国中的地位下降,作为全国“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和华北平原。
二、区域地理研究是中国地理学的伟大传统1.区域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的核心,它完美地反映了地理学特征和特征的结合。
2.我国关于区域分异的叙述最早出现在《》一类的书籍中。
3.时至今日,区域地理学以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征和为中心,引入了分析、地理信息技术和等研究方法,以谋求解决在区域发展中出现的关键性问题。
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材料】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示意图。
1.假若图示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在阶段Ⅰ时期,该地区具有怎样的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哪些影响?2.该地区从Ⅱ到Ⅲ阶段,自然社会经济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在该阶段哪些因素促进了农业的发展?3.图示地区从Ⅲ到Ⅳ阶段,农业结构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在该阶段社会经济部门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考例探究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3.以某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重点:1.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教学难点:1.区域的特征2.以两个区域为例,比较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等学习过程(或内容):课前基础知识(自学引导)一、区域的含义1.概念:人们在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
2.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形状和,其内部的特定性质。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人们生产、生活特点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2.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对比分析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地区的中部。
(2)气候:长江三角洲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松嫩平原属于气候,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
总体来说,的水热条件组合较好。
(3)土地条件:长江三角洲土壤以水稻土为主,松嫩平原分布较广泛。
长江三角洲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松嫩平原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多。
(4)矿产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而松嫩平原则有丰富的等矿产。
(5)农业: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下,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等粮食作物和油菜、棉花等经济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等粮食作物和大豆等经济作物,一年熟;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6)工业商贸:长江三角洲商业贸易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松嫩平原是我国主要的重化工业基地。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1.2 地图三要素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二节地图三要素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比例尺的概念、表示形式、大小与所示地区内容详略关系。
②不同类型地图方位识别的方法。
③识别常见图例。
2、过程与方法:①利用比例尺进行距离计算、大小比较、图幅缩放。
②掌握方位的表示方法。
③在地图上,结合图例描绘地理事物的分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论学习联系生活中地图的运用实际。
学习重点:理解比例尺进行距离计算、大小比较、图幅缩放。
学习难点:掌握不同类型地图方位识别的方法。
学法指导: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联系生活地图知识的运用。
学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地图三要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①表示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大小比较:比例尺是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_________。
(比例尺无单位)③距离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注意单位转换)④比例尺大小和内容详略关系:若图幅大小相同,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______,表示的内容越______,精确度越______。
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______,内容越_______,精确度越_______。
3、方向:地图上方位的判定有三种常见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例:注意常见图例符号:煤:______;铁:______;石油:______;天然气:______;铜矿:______;铁路:______;公路:______;河湖:______;城市:______。
学习过程:(合作探究)一、比例尺(合作探究一)1、比例尺计算、大小比较例1、下列各种不同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1:4000000B、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3千米C、1:20000000D、例2、下面四幅图,按比例尺由大到小,正确的排列顺序应是。
例3、绘一张岳池一中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合适()A、1:10000B、1/3000000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D、例4、如右图所示,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为:。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学案:1.3地球运动(1)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运动基本形式)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特征(方向、周期、速度、轨道).2、理解自转和公转的关系.3、理解地球公转轨道特征和影响。
学习重点1、自转和公转的规律。
2、黄赤交角的形成。
学习难点1、黄赤交角的形成。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依据课前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画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完成预习自测题目。
3、将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预习自测1、地球自转:①地轴:地球绕转的旋转中心轴,其空间指向______________;地轴与地表的两个交点为南北两极,正对______________的为北极,另一端为南极.②方向:自西向东,侧面看___________,北极上空__________,南极上空___________。
③周期:T=23时56分4秒为___________.T=24小时为___________.④速度:角速度=___________,南北两极为___________。
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大,南北两极为___________。
2、地球公转:①轨道:地球绕___________运动线路称公转轨道,其为一个近似正圆的___________,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___________,并不在椭圆中心.因此,日地距离在椭圆轨道不同的地方不相同,其中1月初为___________,7月初为___________。
②速度:随着地球的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发生变化,地球公转的速度也不断改变.公转平均角速度=______度/天;公转平均线速度=_________千米/秒;开普列定律:行星绕太阳公转时,相同时间内行星半径扫过的_________相等。
③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
④周期:T=365天6时9分10秒为_________.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①黄赤交角:过地心并与地轴垂直的平面(即地球自转所在平面)叫_________,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叫_________,二者存在一个交角叫_________,目前为_________。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2.1 位置、疆域和行政区划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篇中国地理第一章中国地理概况第一节位置和行政区划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疆域范围;②掌握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位置;2、过程与方法:①掌握空间记忆法进行中国政区的识记;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点: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难点:掌握我国的省级行政区简称、位置;学法指导:多看图、建立心理地图、抓住重要经纬线识记事物的空间分布学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位置:①半球位置:我国位于_________半球,__________ 半球;②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位于________ 带,南部小部分位于__________ ;③海陆位置:我国位于_________东部,__________ 西岸。
④四至点:最北端(54°N)_______________;最南端(4°N)_________;最东端(135°E)_________;最西端(73°E)_________2、疆域:①面积为_________万平方千米,在世界上居_________ 位。
②陆界长_______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_______多千米,北起_______南至_______河口。
③临四海,从北向南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④领海:海岸基线至海上12海里的海域;内海: ________ 和_________;⑤三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三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⑥陆上邻国_________个,隔海相望国家有_________个;3、行政区划:①三级行政区: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②省级行政单位34个,包括_________个省,_________ 个自治区,_________个直辖市,_________个特别行政区。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2章第1节(第1课时)
学习目标:1.明确城市不同功能区的分化;2、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形成原因。
学习重点:运用实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难点: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题,教材助读:1、 城市指具有一定的人口和建筑、绿化、交通和用地规模,第二、第三产业高度集聚的、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点;2、 城市形态取决于地形等自然条件以及城市规模、城市用地功能组织和道路网结构等因素,其基础框架是交通线和水系,空间轴线对城市形态的规划也具有重要影响。
预习自测: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____________、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____________、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
2.城市功能区(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________。
(2)特点: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________。
(3)常见功能区①住宅区⎩⎪⎨⎪⎧ 形态:城市中 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特征: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分化②商业区⎩⎪⎨⎪⎧ 位置:多位于 、交通干线的两侧或街角路口形状:呈点状或中心商务区:商业中心和服务中心③工业区⎩⎪⎨⎪⎧ 形成: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 而形成分布:交通比较 的地带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城市主要功能区及特点阅读教材及图2.1 图2.2 图2.3 图2.4分析1、城市功能区是如何形成的?质疑探究:读图2. 5完成活动题:1、分析香港有哪些功能区?2、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归纳空间分布特点或者不同功能区的位置关系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
据图回答1~2题。
1.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 )A.住宅区 B.商业区 C.绿化带 D.工业区2.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流向是( )A.西北风、向北流 B.东北风、向南流C.东南风、向南流 D.西南风、向北流读下面“某大城市功能分区分布简图” ,回答3~5题。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 第1章第1节(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第1章第1节(第1课时)人口的自然增长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的地区差异。
2、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影响。
学习重点:理解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
学习难点: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预习教材,按要求完成预习自测题。
教材助读:1、一个区域人口年龄的年轻化或者老龄化,可用平均年龄的中位数来表示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但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的真正实现,要通过生育率下降来完成预习自测:课内探究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学始于疑:以岳池或者广安近百年来人口数量变化情况对比分析10万年以来人口的变化情况以及为什么世界70亿人口日备受重视。
质疑探究:1、活动分析:引起人口数量增加的因素有哪些?图1.4读柱状图分析各大洲人口不平衡的原因,阅读材料,加深对人口数量变化地区差异的理解,明确世界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哪一类型国家?2、表1.5分析,思考如果要实现人呢口与环境,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共同目标,各国或各地区能否采取相同的人口政策或措施?为什么?3、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读图1.6,分组讨论:人口增长模式的判断方法是什么?(提示:从特征上和数值上区分)当堂检测:单项选择题1 .目前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与最低的大洲分别是 ( )A .亚洲与欧洲B .非洲与欧洲C .欧洲与拉丁美洲D .亚洲与大洋洲2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处于( )A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B .由现代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C .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的转变过程D .由原始型向现代型的转变过程3 .人口增长模式类型属传统型的是( )A .美国B .日本C .法国D .埃及4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以哪种类型为主? ( )A .现代型、原始型B .原始型、原始型C .现代型、传统型D .现代型、现代型5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 ( )A .人口死亡率与发达国家基本持平B .人口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得多C .人口出生率比发达国家低D .人口自然增长率比发达国家低6 .从全球范围看,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是 ( )A .出生率B .死亡率C .自然增长率D .人口迁移量读城市化进程和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两幅图,完成7—8题。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第二节人口迁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二节人口迁移课标要求学习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运用综合思维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运用综合思维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描述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培养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人们总是不断地进行空间移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人口移动有时数量少,有时却是成批的大规模移动。
我们把涉及人口________发生________或________改变的人口移动,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人口迁移和________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取决于人口的________增长和机械增长。
人口迁移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变化称为人口________增长。
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区。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动力机制:人口迁移的动力由迁出地的________(排斥力)与迁入地的________(吸引力)共同构成。
迁出地的一种或多种不利因素所产生的________,迫使人们迁出;迁入地的一种或多种有利因素所形成的________,促使人们迁入。
2.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________,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
________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丰富的地区是人们向往的定居地。
3.影响人口迁移的人文因素(1)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
各地区之间普遍存在着________的差异,人们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更高的________和更有前途的发展,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就业机会________的地区。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第1章第2节人口迁移教案2
其次节 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人口迁移的影响。
(重点)2.运用案例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重难点)3.把握不同时期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
(重点)一 、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是指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永久转变的人口移动。
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名师点拨人口迁移的推断方法一是必需转变居住地,二是转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三是必需超越肯定的行政界线。
3.影响(1)影响某一区域人口机械增长。
(2)对迁出地、迁入地和迁移者本身产生不同影响。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推拉力理论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美丽、气候宜人和资源丰富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拉力。
②环境问题、自然灾难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主导作用。
受其影响,人们经常迁往经济兴旺或就业时机多的地区。
②政治、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特殊提示]任何一个地区都同时存在某些促使人口迁出的推力因素和某些吸引人口迁入的拉力因素,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都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或拉力因素,人口迁移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然而,人们做出迁移决策时,往往重点考虑某种因素。
三、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1.国际人口迁移19世纪以前其次次世界以后方向从欧洲到美洲、大洋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特点以集团性、大规模的移民为主从开展中国家流向兴旺国家;外籍工人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2.国内人口迁移(1)工业化前:大规模的垦荒、严峻的自然灾难,战乱等往往引发国内人口迁移潮。
(2)工业化后:人口主要从农村迁往城镇。
(3)中国的人口迁移开放前开放后缘由实施方案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动表现有方案、有组织地进行人口迁移流量增大;从经济落后地区流向经济兴旺地区,从农村迁往城市(1)小明去留学不属于人口迁移。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导学案:第1章第2节(第1课时)
学习目标: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学习重点: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流向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学习难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前预习预习自测: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转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_______并转变住宅达到_______(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时期19世纪以前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特点(2)国内人口迁移①概念:在__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________的现象。
②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缘由特点缘由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月中期有________、________地进行实行方案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20世纪80年月中期后流量增大,________发生明显变化__ ___的影响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读教材图1.8分析,以时间和距离两个要素分析分析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时期19世纪以前其次次世界大战以后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缘由意义学始于疑:1、到外地上学、外出务工、出差、移民那些属于人口迁移?2、中国历史时期可有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质疑探究:当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
1.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行政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1→b1B.a1→a2 C.b1→b2 D.c1→c22.假如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 A.a1→a2 B.a1→b1 C.b1→b2 D.c1→c23.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C.从进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定居移民削减,短期流淌工人增加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斗引起的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5.与我国20世纪50~80年月中期相比,80年月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淌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淌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淌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淌的人数已大大削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6.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缘由之一是由于东北地区(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课后反思:。
版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变化第二节人口空间变化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 1.认识人口迁徙的看法、种类,以及我国人口迁徙的特色。
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由,归纳影响人口迁徙的主要要素。
一、人口的迁徙1.人口数目的变化人口自然增减;人口迁徙。
2.人口迁徙的看法: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徙的种类国际人口迁徙①看法: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处达到一准时间(平时为1年)的迁徙活动。
②阶段和特色。
阶段19世纪从前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方向从欧洲到美洲、大洋洲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到西欧、北美、西亚、北非特色以企业性、大量的移民为主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添意义开发了新大陆,流传了工业文明,调整了劳动力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国内人口迁徙①看法: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②阶段和特色。
a.古代:受纤弱的农业经济、屡次的战争、自然灾祸的影响而迁徙。
b.新中国建立以来期间特色原由20世纪80年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计划经济系统和严格的户籍管理代中期前制度20世纪80年流量增大,流向发生显然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代中期后变化二、影响人口迁徙的要素1.自然环境要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差异,以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对人口迁徙有重要的影响,此中天气、土壤、水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
自然灾祸有时也会促发人口的迁徙。
2.经济要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讯等是主要的要素。
在影响人口迁徙的诸多要素中,经济要素常常起着主导作用。
3.社会要素:政策、社会改革、战争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要素。
研究点人口迁徙2017年3月2日,《天津市推进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工作方案》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形式印发执行。
该方案全面松开户籍人口迁徙限制,加大人材引进力度,一致城乡户口登记制度,促使了地区间的人口迁徙。
读“1949年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徙的主要流向图”,思虑以下问题。
(1)1949~1986年期间的人口迁徙主要有哪两大方向?人口迁徙的原由是什么?(2)20世纪80年代后期人口流向是如何的?人口迁入数目许多的地区有哪些?这些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由是什么?为何好多华侨总想“落叶归根”?答案(1)一是从东部和中部流向西部,二是流向东北部地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岳池县第一中学高中地理第1章第2节(第1课时)人口的
迁移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学习目标:
明确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学习重点:
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流向及人口迁移的意义。
学习难点: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前预习
预习自测:
人口的迁移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________。
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3.人口迁移的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
①概念:人口跨_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特点
时期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2)国内人口迁移
①概念:在________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________的现象。
②我国的人口迁移特点和原因
特点原因
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________、________地进行
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
的户籍管理制度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流量增大,________发生明显变化__ ___的影响
我的疑问:请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写下来,待课堂解决。
课内探究
读教材图1.8分析,以时间和距离两个要素分析分析不同时期的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特点
迁出地区
迁入地区
原因
意义
学始于疑:
1、到外地上学、外出务工、出差、移民那些属于人口迁移?
2、中国历史时期可有发生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质疑探究:
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行政区界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
图中A、B、C是三
个不同的行政区。
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
A.a1→b1B.a1→a2 C.b1→b2 D.c1→c2
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
的是( )
A.a1→a2 B.a1→b1 C.b1→b2 D.c1→c2
3.19世纪以前,国际人口迁移的总特点是( )
A.从新大陆移向旧大陆 B.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
C.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D.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增加
4.“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是( )
①受东北部工业区的吸引产生的②因南北战争引起的
③因气候等环境因素引起的④受新兴产业的吸引产生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与我国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
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清代,华北饥民大批“闯关东”,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东北地区( )
A.制造业高度发达 B.有大量可开垦的土地 C.大量征兵抗战 D.畜牧业水平高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