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解析

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答案】 C2.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知.也知:聪明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文雅C.民信.之矣信:信任D.逝者..如斯夫逝者:往者,过去的【解析】文:掩饰。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用法和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于.斯三者何先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君子之至于.斯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其余三项,古今同义。

【答案】 C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君子一言以为知.B.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②愿枉车骑过.之C.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D.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A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智慧,聪明。

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

C项,①通“蚀”;②粮食。

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如果。

【答案】 A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非道弘.人C.欲速.则不达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解析】例句中的“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完整word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解析

(完整word版)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答案】 C2.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知.也知:聪明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文雅C.民信.之矣信:信任D.逝者..如斯夫逝者:往者,过去的【解析】文:掩饰。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用法和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于.斯三者何先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君子之至于.斯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其余三项,古今同义。

【答案】 C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君子一言以为知.B.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②愿枉车骑过.之C.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D.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A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智慧,聪明。

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

C项,①通“蚀”;②粮食。

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如果。

【答案】 A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非道弘.人C.欲速.则不达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解析】例句中的“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含答案

释文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

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

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3)小人之过也必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练习+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论语+第3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练习+Word版含解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夯实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诲.(huǐ)女是知.(zhì)也更.(ɡēnɡ)也B.弘.(hónɡ)道薄.(báo)责莒.(jǔ)父C.无.(wú)欲速无车兒(ní)无车兀(yuè)D.后彫.(diāo)逝.者(shì)舍.(shè)昼夜【解析】A.诲:huì,B.薄:bó,D.舍:shě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C )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小人之过也必文。

D.无欲速,无见小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A.女通“汝”,B.食通“蚀”,D.无通“毋”,E.彫通“凋”3.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38( A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小人之过.也必文【解析】A.过错,其它都是犯过错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39( D )A.知之为.知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更.也,人皆仰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C.无欲速.,无见小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不舍.昼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解析】两个“舍”都是停止、放弃的意思。

A为:①是,②治理,B.更:①更正,②又,C.速:①快,②招致,动词。

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和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0 ( B )例:逝者如斯夫.A.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B.亡之,命也夫.C.夫.三子者之言何如?D.夫.战,勇气也【解析】都是语气词,可译为“啊”6.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1( C )①诲女知之乎②君子之过也③人皆见之④小人之过也必文⑤民信之矣⑥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⑦闻弦歌之声⑧是鲁孔丘之徒与A.①③⑤/②④⑥⑧/⑦B.①③⑤/②④⑦⑧/⑥C.①③⑤/②④⑥/⑦⑧D.①/③⑤/②④⑦⑧/⑥【解析】代词/取独/结构助词7.下列对科举制度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导学号 46924042( D )A.太学:古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

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同步练习

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word同步练习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听到一些耳熟能详、充满智慧、内涵丰富、脍炙人口的成语,如'欲速则不达''小不忍则乱大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哪儿吗?其实这些成语都出自几千年前的孔子之口。

孔子这位先哲圣人,给后人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宝库,从他身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些有关人生和生存的大智慧。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中,就有很多非常有启发性的人生格言。

一、本文的内容比较简单,同学们可以先看注释,掌握重要词语。

1、为下列加红词语注音。

莒父____________ 輗____________ 軏____________ 彫____________(提示:jǔ、fǔ、ní、yuè、diāo)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智也:____________。

(3)更也:____________。

(4)小人之过也必文:____________。

(5)人能弘道:____________。

(6)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子在川上曰:____________。

(8)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____________。

(提示:(1)教导;事物的道理(2)这(3)改变(4)掩饰(5)扩大、光大(6)自身、自己;远离(7)河(8)停止)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指出是通什么字。

(1)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无欲速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4)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提示:(1)'女'通'汝'(2)'食'通'蚀'(3)'无'通'毋'(4)'彫'通'凋')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句式。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版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诲女知之乎 B.如日月之食焉C。

于斯三者何先D。

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选C A项,女—汝;B项,食—蚀;D项,彫—凋。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错误!B、错误!C、错误!D、错误!解析:选C A项,代词,代车子;加强反问语气的副词。

B项,音节助词;代词,代子路。

C项,均为动词,担任。

D项,一定;假使。

3.下列加点的词的用法,和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浴乎沂,风.乎舞雩A。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D.欲速.则不达解析:选B A项,使动用法;C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D项,形容词作动词,“快速完成”;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4.下列句式与“其何以行之哉”相同的一项是()A。

以吾一日长乎尔B.贤哉,回也C。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D。

不吾知也解析:选D D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片段,完成5~8题.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子张》)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A。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B.过也,人皆见之.C。

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D.更也,人皆仰之.解析:选A例句与B、C、D三项中的“之”是代词。

A项中的“之”为结构助词。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答案

2018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答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释文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语出《论语·为政》,意思是说,懂了就是懂了,不懂就是不懂。

这句话充分体现了孔子的生存智慧,他告诉我们要正视自己的无知,要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从孔子身上,我们感受到一种生存的大智慧。

庄子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位文化巨人。

他曾经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养生主》)对所有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事实。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每一个人都注定要用有限的生命,来面对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相对于自己的无知而言,每一个人的知识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无知呢?孔子告诫我们,一个人的聪明不在于他比别人知道得多,而在于他坦然地承认自己的无知。

从孔子的告诫中,我们应该学会如何对待自己的无知。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集中反映了孔子生存的大智慧,孔子的很多观点,诸如要正视自己的无知,并想方设法改变自己的无知;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地改正错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以诚信为本,取信于人;要坚守自己的志向节操,经得起各种考验;要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等,都闪耀着理性的光辉,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教会我们如何立身处世。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由,诲女.知之乎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知之为知.之……是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无.欲速,无见小利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词多义①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可乐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②过⎩⎪⎪⎨⎪⎪⎧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君子之过.也: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愿枉车骑过.之: 裘马过.世家焉:③舍⎩⎪⎨⎪⎧shè⎩⎨⎧ 南北百里,东西一舍.: 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 shě⎩⎨⎧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3)古今异义 ①是.知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判断动词,表肯定。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答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语基落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诲.女(huǐ) 是知.也(zhì) 更.也(ɡēnɡ)B.弘.道(hónɡ) 薄.责(báo) 莒.父(Jǔ)C.无.欲速(wú) 无(ní) 无(yuè)D.后彫.(diāo) 逝.者(shì) 不舍.昼夜(shè)项,“诲”应读“huì”;B项,“薄”应读“bó”;D项,“舍”应读“shě”。

2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小人之过也必文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要求。

B.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扩大、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舍弃。

项,舍:止息。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B.小人之.过也必文C.子之.武城D.如日月之.食焉项与例句同,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代词,他;C项,动词,往;D项,结构助词,的。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夫子莞尔..而笑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项,“然后”在句中指“这样以后”。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后精练 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更.也,人皆仰之(ɡēnɡ)(2)人能弘.道(hónɡ)(3)莒父..(Jǔ fǔ)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B)A.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C.由,诲女知之乎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解析A项第三个“知”通“智”。

C项“女”通“汝”。

D项“食”通“蚀”。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A.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通“纹”C.人能弘.道弘:扩大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信用解析文:动词,掩饰。

4.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知而.不争,不可谓忠D.知文而.不知武,知一而不知二解析B项“而”,如果;其余各项均作“却”讲。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A.人能弘道,非道弘人B.比及三年,可使足民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解析B项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丰足。

C项厚,形容词作动词,严格要求;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远离。

D项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6.下列句式与“其何以行之哉”相同的一项是(D)A.以吾一日长乎尔B.贤哉,回也C.他人之贤者,丘陵也D.不吾知也解析D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二、阅读与鉴赏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3题。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答案)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含答案)

双基限时练(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旋律天籁协奏曲休止符余音缭绕不绝如缕B.文采脚本座右铭俱乐部鸿篇巨制异曲同功C.履职禀报亲合力传帮带弊绝风清惠民工程D.机率调剂孺子牛气垫船顾名思义一如既往解析B.功—工;C.合—和;D.机—几。

答案 A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比/对;B.这/就;C.都是“如果”之意;D.用/因为。

答案 C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解析A.信用/信任;B.犯了错误/错误;C.通“蚀”/粮;D.看见。

答案 D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我们单位职工上下班或步行,或骑车,为的是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尤其可喜的是,始作俑者....是我们新来的局长。

B.几年前,学界几乎没有人不对他的学说大加挞伐,可现在当他被尊奉为大师之后,移樽就教....的人简直要踏破他家的门槛。

C.他是当今少数几位声名卓着的电视剧编剧之一,这不光是因为他善于编故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写的剧本声情并茂....,情节曲折。

D.旁边一位中学生模样的青年诚恳地说:“叔叔,这些都是名人的字画,您就买一幅吧,挂在客厅里不仅美观大方,还可附庸风雅....。

”解析A.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不合句意。

B.移樽就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符合句意。

C.声情并茂:指演唱的音乐、唱腔和表达的感情都很动人。

D.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答案 B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编队参谋长在“连云港”号指挥现场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这是中国海军首次组织和指挥这么多国家进行海上联合搜救任务,整个搜救计划由中方拟定。

B.人民币升息可能会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

一般来说,如果利率上涨,持有货币的意愿会增加,汇率也会相应走高。

C.美国在捷克部署导弹防御雷达设备的计划3月17日遭遇挫折,原因是计划部署雷达的军事基地附近一个村庄的居民通过“公决”的形式否决了这一会给身体健康带来危害的行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诲.(huì)女莒父..(Jǔ fǔ)(ní)(yuè)彫.(diāo)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诲女知之乎(“女”,通“汝”)(2)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食”,通“蚀”)(3)无欲速,无见小利(“无”,通“毋”,不要)(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通“凋”,衰落)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过君子之过.也(犯错误,动词)过.犹不及(超过、越过,动词)愿枉车骑过.之(拜访,动词)(2)知诲汝知.之乎(懂得、明白,动词)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懂得,了解,动词)是知.也(聪明,形容词)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智慧,名词)(3)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用、诚信,名词)烟涛微茫信.难求(实在、确实,副词)忌不自信.(相信,动词)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物、凭证,名词)低眉信.手续续弹(任意、随意,副词)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承接连词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名词用作动词,犯过错)(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要求) (3)欲速.则不达(形容词用作动词,快速完成) (4)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使动用法,使……足够、充足) (5)小人之过也必文.(名词作动词,掩饰) (6)则远.怨矣(使动用法,使……远离)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判断句) 译文: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聪明。

(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判断句) 译文:犯了错误不改正,这就是错误啊!(3)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宾语前置) 译文:严于要求自己,而少要求别人。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求知为人(1则-5则)-实事求是、知 错能改
2、处世(第7则)--严以律己,宽以待

3、从政(第8则)--切记“欲速则不达”
4、治国处事(第9-10则)----要讲诚信
5、为人处事(第11-12则)---要有骨 气和远大志向且要珍惜时间。
一、选文—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 无末如之何也已矣。” 3、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 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 之。” 5、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流利诵读12则选文;能够串 释选文;能用流畅的语言清晰表达自己的见解。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多角度思 考、探讨,以领会选文的深刻内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文中格言闪耀着生存的智 慧之光,引领学生体会其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使学生获得生存的智慧。
三、选文---9、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10、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 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角度: 为人治国--- 要讲诚信
二是正视错误很重要,而改正错误更重要。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三要学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不 在同一个地方两次跌倒。
二、选文--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 人,则远怨矣."
角度:与人相处-------严以律
己,宽以待人

最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选修高中语文《先秦诸子散文》达标习题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及答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D.无欲速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无,通“毋”,不要。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见小利则大事..不成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其他三项,古今同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君子一言以为知B.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②愿枉车骑过之C.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D.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低眉信手续续弹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形容词,智慧、聪明。

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

C项,①通“蚀”,亏耗;②名词,粮食。

D项,①名词,信用;②副词,随便。

4.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50730006)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于.斯三者何先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比;②介词,对于;③和④都是介词,对于。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其何以行之哉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B项都是判断句。

A项,省略句,“问政”后省略了“于孔子”;C 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省略句。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7题。

(5073000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2018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含答案 精品

2018版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三、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含答案 精品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自己坐个对面你是自己人生历史的作者,更是自己的读者,你是自己社会角色的演员,更是自己的观众,也许你做读者的境界深些,你的历史才会更有档次,也许你做观众的水准高些,你的角色才会更见功力,而我们有时常常不在意这些,于是我们学会了自我标榜,而很不乐意自我批判,学会了自我掩饰而很难主动自我曝光。

和自己坐个对面,不妨把自己当个陌生人,冷眼看看自己的梦想是不是妄想,不带偏见地听听自己的誓言是不是谎言,甚至还可能站起来和自己掰掰腕子较较劲,感觉感觉自己的把式是不是把戏。

不能站在对面换个角度推敲自己反驳自己,那他永远无法完善自己。

和自己坐个对面,尤其是在自己得意的时候和平安无事的时候,这样你才保持了赢家的姿态,你才不愧为自己心灵最忠实的朋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篇》赏读:人家不了解自己而不怨怒,不也算得是君子的风范吗?专责己者,兼可成人之善;专责人者,适以长己之恶。

——清·李惺《西沤外集·药言剩稿》赏读:一心责备自己,自己进步的同时还可以给别人做出榜样,培养别人的优点;一味地责备别人,则正好滋长自己的骄横恶习。

1.通假字①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________________③无.欲速,无见小利________________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女”通“汝”,你②“食”通“蚀”③“无”通“毋”,不要④“彫”通“凋”,衰落2.一词多义①过⎩⎪⎨⎪⎧过.而不改 君子之过.也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愿枉车骑过.之 由也好勇过.我 ②信⎩⎪⎨⎪⎧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信.可乐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欲信.大义于天下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③食⎩⎪⎨⎪⎧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先实公仓,收余以食.亲 ④而⎩⎪⎨⎪⎧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必不得已而.去答案 ①犯错误/过失,错误/路过,经过/拜访,访问/胜过,超越 ②信用,诚信/相信/实在/信物/通“伸”,伸张/使者,指媒人 ③通“蚀”/粮食/给……东西吃 ④连词,表转折/连词,表假设/连词,表因果3.古今异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今义: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解析 (2).doc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3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解析 (2).doc

课时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基础巩固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解析】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答案】 C2.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是知.也知:聪明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文雅C.民信.之矣信:信任D.逝者..如斯夫逝者:往者,过去的【解析】文:掩饰。

【答案】 B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用法和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于.斯三者何先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君子之至于.斯也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解析】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到。

【答案】 C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其余三项,古今同义。

【答案】 C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君子一言以为知.B.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②愿枉车骑过.之C.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D.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解析】A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智慧,聪明。

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

C项,①通“蚀”;②粮食。

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如果。

【答案】 A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B.非道弘.人C.欲速.则不达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解析】例句中的“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诲女知之乎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无,通“毋”,不要。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B.见小利则大事..不成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其他三项,古今同义。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②君子一言以为知B.{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②愿枉车骑过之C.{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D.{①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②低眉信手续续弹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形容词,智慧、聪明。

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

C项,①通“蚀”,亏耗;②名词,粮食。

D项,①名词,信用;②副词,随便。

4.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50730006)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于.斯三者何先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吾十有五而志于.学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介词,比;②介词,对于;③和④都是介词,对于。

5.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C.其何以行之哉B项都是判断句。

A项,省略句,“问政”后省略了“于孔子”;C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省略句。

二、课内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7题。

(导学号5073000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已矣!”(《论语·卫灵公》)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时演练: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课时演练: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Word版含解析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责:要求。

B.更.也,人皆仰之更:改正。

C.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弘:弘扬,光大。

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舍弃。

解析:D项,舍:止,息。

答案: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B.C.D.解析:D项,停止、放弃。

A项,动词,是/动词,治理。

B项,动词,更正,改正/副词,又。

C项,形容词,快/动词,招致。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所给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A.吾末如之.何也已矣B.小人之.过也必文C.夫子之.得邦家者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解析:B、C、D三项与例句同,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之:代词,他。

答案:A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2)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参考答案:(1)做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

(2)如果迫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那么在这三项中先去掉什么呢?二、阅读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小车无,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曰:去兵.兵:士兵。

B.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信:信任。

C.必不得已而去.去:离开。

D.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立:富足。

解析:A项,兵:武器装备。

C项,去:去掉。

D项,立:立足。

答案:B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所给例句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A.杀鸡为黍而.食之B.舍生而.取义者也C.必不得已而.去D.夫子莞尔而.笑解析:B项与例句同,均为连词,表并列。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试: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试: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高二语文《先秦诸子选读》试: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者:————————————————————————————————日期:第1单元第3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诲.(huǐ)女是知.(zhì)也更.(ɡēnɡ)也B.弘.(hónɡ)道薄.(báo)责莒.(jǔ)父C.无.(wú)欲速无车兒(ní) 无车兀(yuè)D.后彫.(diāo) 逝.者(shì) 舍.(shè)昼夜【答案】C(A.诲:huì,B.薄:bó,D.舍:shě)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是谓.(叫做)过矣更.(改正)也必文.(掩饰)B.弘.(大)道躬自..(亲自)无欲速.(快)C.不达.(通达)薄责.(要求)去.(除掉)兵D.岁寒.(寒冷)然.(这)后子在川.(山岗)上【答案】A(B.弘:扩大,光大,躬自:自己,C.达:达到目的,D.川:河)3.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小人之过也必文。

D.无欲速,无见小利。

E.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答案】C(A.女通“汝”,B.食通“蚀”,D.无通“毋”,E.彫通“凋”)4.下列句子中的“过”字,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C.过.也,人皆见之D.小人之过.也必文【答案】A(A.过错,其它都是犯过错)5.下列句子中的“如”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A.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C.如或知尔,则何以哉D.如有所立卓尔【答案】AD(AD当“像”讲,B.至于,C如果)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知之为.知之为.国以礼,其言不让B.更.也,人皆仰之更.那堪,冷落清秋节C.无欲速.,无见小利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D.不舍.昼夜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答案】D(两个“舍”都是停止、放弃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基础巩固
1.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诲女知之乎
B.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C.过也,人皆见之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解析】A项,“女”通“汝”;B项,“食”通“蚀”;D项,“彫”通“凋”。

【答案】 C
2.下面加点实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知.也知:聪明
B.小人之过也必文.文:文雅
C.民信.之矣信:信任
D.逝者
..如斯夫逝者:往者,过去的
【解析】文:掩饰。

【答案】 B
3.下列句中加点的“于”用法和意义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①仲尼岂贤于.子乎②于.斯三者何先③躬自厚而薄责于.人④君子之至于.斯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解析】①介词,比;②介词,对于;③介词,对于;④介词,到。

【答案】 C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B.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岁寒,然后
..知松柏之后彫也
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
..之食焉
【解析】C项中的“然后”,古义:这样以后。

今义:承接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

其余三项,古今同义。

【答案】 C
5.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君子一言以为知.
B.①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②愿枉车骑过.之
C.①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②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D.①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解析】A项,①②两个“知”都通“智”,智慧,聪明。

B项,①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②动词,拜访,探问。

C项,①通“蚀”;②粮食。

D项,①连词,表并列;②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如果。

【答案】 A
6.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A.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B.非道弘.人
C.欲速.则不达
D.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解析】例句中的“足”,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充足。

A项,形容词用作动词,严格要求;B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扬;C项,形容词,快速;D项,名词用作动词,犯错误。

【答案】 B
7.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A.子夏为莒父宰,问政B.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C.其何以行之哉D.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解析】例句与B项都是判断句。

A项省略句,“问政”后省略了“于孔子”;C 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

【答案】 B
8.名句默写。

(1)由,________________?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2)过而不改,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非道弘人。

(4)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5)人而无信,________________。

大车无,________________,其何以行之哉?
(6)岁寒,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诲女知之乎不知为不知
(2)是谓过矣(3)人能弘道(4)躬自厚而薄责于人(5)不知其可也小车无(6)然
后知松柏之后彫也
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9~12题。

(甲)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敢问其次。

”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器量小而固执的样子)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今之从政者何知?”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论语·子路》)
(乙)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

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其为.
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
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

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

”斗甚疾。

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

”与之盟,出孔子东门。

孔子遂适.卫。

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
盟也,神不听。

” (《史记·孔子世家》)
9.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乡党称弟.
焉 弟:同“悌”。

敬爱兄长 B .要.
盟也,神不听 要:要挟,威胁 C .盟可负.
邪 负:承担 D .孔子遂适.
卫 适:到 【解析】 C 项“负”为“违背”的意思。

【答案】 C
10.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行己有耻,使于.四方②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 B.⎩⎪⎨⎪⎧ ①抑亦可以为.次矣②其为.
人长贤 C.⎩⎪⎨⎪⎧ ①会公叔氏以.蒲畔②以.
私车五乘从孔子 D.⎩⎪⎨⎪⎧
①宗族称孝焉.②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解析】 A 项①“于”意为“到”,②“于”意为“在”。

B 项①“为”意为“作为”,②“为”意为“做”。

C 项①“以”意为“凭借”,②“以”意为“带着”。

D 项“焉”都是句末语气词,可不译。

【答案】 D
11.对两段文字理解不.
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文中孔子说,一个人“言必信”,讲了话一定要兑现。

“行必果”,做事一定要坚决果断,有始有终。

B .孔子认为一个人“硁硁然”,不问是非曲直,在大事上糊涂,必然会陷入浅薄固执。

C .孔子强调“信”,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处世之本,但从(乙)文中来看,孔子并没有遵守诚信,是因为执政者是器量狭小的人,孔子背离了自己的原则。

D .从(甲)(乙)两段文字看,孔子并没有片面地、无条件地推崇“信”,而认为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说话不一定句句守信,行为不一定贯彻始终,只要合乎道义,按照道义行事便成。

【解析】 C 项不能说“孔子并没有遵守诚信”。

因为这条约是在胁迫下订的,神明都不会认可。

【答案】 C
12.翻译句子。

(1)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译文:
表示领有,代词。

D项,为语气词/表疑问,译为“哪里,怎么”。

【答案】 C
1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B.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C.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D.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解析】应根据重要词语“曰”“则”“矣”“如之何”等的提示断句。

画线部分的标点为: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

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答案】 D
1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可以相交的人就和他结交,不可以相交的人就拒绝他。

(2)能有始有终的,只有圣人了吧?
【参考译文】
子夏的学生向子张询问怎样与人交往的事。

子张说:“子夏是怎么说的?”答道:“子夏说:‘可以相交的就和他交朋友,不可以相交的就拒绝他。

’”子张说:“我所听到的和这不一样。

君子既尊重贤人,又能容纳众人;能够赞美善人,又能同情能力不够的人。

如果我是十分贤良的人,那我对别人有什么不能容纳的呢?我如果不贤良,那人家就会拒绝我,又怎么谈能拒绝人家呢?”
子游说:“子夏门下的学生,对于洒扫、应对和进退的礼节,还是可以的。

但这些不过是末节小事,根本的东西则没有,这怎么行呢?”子夏听了,说:“唉,言游错了!君子之道,哪些要先传授于弟子,哪些要后传授,而且有人会因此而疲倦了!这就像草和木一样,是要区别开来的。

君子之道怎能诬妄而论呢?能有始有终的,只有圣人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