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Word版含答案.doc

合集下载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 2、当仁,不让于师

2020高中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1单元 2、当仁,不让于师

二、当仁,不让于师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喟.(kuì)然 瞻.(zhān)之 莞.(wǎn)尔 偃.(yǎn) 一箪.(dān)食 哂.(shěn)之 铿.(kēnɡ)尔 舞雩.(yú) 牖.(yǒu) 哭之恸.(tòn ɡ) 绥.(suí)之斯来 以俟.(sì)君子 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1.一言以为不知(“知”,通“智”,聪明,智慧)2.道之斯行(“道”,通“导”)3.子路不说(“说”,通“悦”)4.夫子矢之曰(“矢”,通“誓”)5.毋吾以也(“以”,通“已”,停止)6.鼓瑟希,铿尔(“希”,通“稀”)7.莫春者,春服既成(“莫”,同“暮”)8.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知⎩⎨⎧多见其不知.量也(知道,了解,动词)君子一言以为知.(智慧,名词) 2.是⎩⎨⎧偃之言是.也(正确,形容词)是.鲁孔丘与(这,代词) 3.伤⎩⎨⎧其何伤.于日月乎(损伤,动词)何伤.乎(妨碍,动词)伤.春之作(哀痛,悲伤,动词)4.其⎩⎪⎨⎪⎧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他,代词)人不堪其.忧(这种,代词)如其.礼乐(那,代词)亦各言其.志也(自己的,代词)尔其.毋忘乃父之志(祈使语气,一定,副词) 5.于⎩⎪⎨⎪⎧仲尼岂贤于.子乎(比,介词)当仁,不让于.师(对于,介词)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在,介词)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被,介词)6.为⎩⎪⎨⎪⎧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为了,介词)为.国以礼(治理,动词)二三子以我为.隐乎(是,动词)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作为,动词)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做,动词)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前言..戏之耳 古义:前面的话。

今义:写在一本书或文章前面的话。

2.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古义:地位低的人。

今义:指人格卑下的人。

第5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1.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名词用作动词,攀着梯子) 2.闻弦歌.之声(名词用作动词,唱歌) 3.风.乎舞雩(名词用作动词,吹风) 4.如会同,端章甫...(端,名词用作动词,穿上礼服;章甫,名词用作动词,戴上礼帽)5.异乎三子者之撰.(动词用作名词,陈述)6.所谓立.之斯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立) 7.噫!天丧.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丧) 8.博.我以文(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知识广博) 9.赤也为之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相) 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1.2《当仁,不让于师》word同步练习

人教版选修之先秦诸子选读1.2《当仁,不让于师》word同步练习

二、当仁,不让于师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

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出名的有七十二人。

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对是如何评价他的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来了解这些问题。

通过学习,也可以让同学们对于孔子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知'通'智'道之斯行'道'通'导'夫子矢之曰'矢'通'誓'毋吾以也'以'通'已'鼓瑟希'希'通'稀'莫春者'莫'通'暮'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毁仲尼:诽谤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颜渊喟然叹曰:叹气的样子仰之弥高:更加循循然善诱人:一步一步有次序地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当仁:遇到,面对子之武城:往、去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予所否者:我饥馑:灾荒、荒年由也为之:治理比及三年:等到且知方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以俟君子:等到舍瑟而作:站起来异乎三子者之撰:陈述为国以礼:用其言不让:谦让是故哂之:因此4、注意如下特殊句式或用法。

博我以文:使动用法。

是丘也:判断句。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2、【原文】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二、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睦,重申师道尊严,学生不行违反老师。

这是在一般状况下。

可是,在仁德眼前,即即是老师,也不礼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权衡全部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美字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赏美文孔子的洒脱周国平我喜爱读闲书,即即是正经书,也不如当闲书读。

比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看作孔子的闲聊读,读出了很多风趣,这类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贤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

但是,作为儒家鼻祖的孔子,其实关于功利的态度很是淡泊,关于伦理的态度又很是灵巧。

这两个方面,能够用两句话来代表,即是“君子不器” 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念书人。

一般念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幸亏社会上混一个稳固的职业。

说一个人不行器,就等于是说他没前途,这是很禁忌的。

孔子却坦率地说,一个真实的人原来就是不行器的。

也的确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地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关于念书有他自己的见解。

他主张念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他还主张念书是为了完美自己,鄙视那种欺世盗名的俗气文人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

他再三重申,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才华横溢,而不必在意外在的名望和遭受,近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样的话,《论语》中起码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单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

有一回,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说说自己的理想。

此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惟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上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下纳凉,一路唱歌回来。

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同样。

”贤人的这一叹,开朗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人,竟更名“圣叹”,以志纪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1.2当仁不让于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1.2当仁不让于师含答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lùn) 诋.毁(dǐ) 绥.之斯来(suí)B.喟.然(kuì) 弦.歌(xuán) 诲.人不倦(huì)C.莞.尔(wǎn) 饥馑.(jǐn) 偃.仰啸歌(yǎn)D.恸.哭(tònɡ) 户牖.(yǒu) 千乘.之国(chéng)项,“论”应读“Lún”;B项,“弦”应读“xián”;D项,“乘”应读“shèng”。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钻:钻研。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以为:认为。

B.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诸:诸位,各位。

小人..学道则易使小人:地位低的人。

C.予所否者,天厌.之厌:满足。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D.噫!天丧.予丧:使……丧。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君子:德行高的人。

项,以为:以,用;为,做。

“无以为”即“无用为此”。

B项,诸:之于。

C项,厌:厌弃。

3下列词类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B.博.我以文C.如会同,端.章甫D.风.乎舞雩项,使动用法,使……广博。

A、C、D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何伤于日月乎A.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B.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C.贤哉,回也D.亡之,命矣夫项与例句同为介词结构后置。

A、D两项是判断句,C项是主谓倒装句。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2018-2019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2018-2019学年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答案:1.名词作动词,踩梯子 2.名词作动词,穿上礼 服,戴上礼帽 3.名词作动词,吹风乘凉 4.名词作动 词,落在后面 词,大相 5.形容词作名词,小相 6.形容词作名
五、古今异义 1.加之以师旅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军队编制单位之一。 2.且知方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方向、对方、方法等。 3.如 五六十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如果,如同等。 4.无以为 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今义:认为。
二、通假字 1.君子一言以为知 ,一言以为不知 _________________ . . 2.子路不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夫子矢 之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道 之斯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鼓瑟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知”通“智”,聪明、智慧 2.“说”通 “悦”,高兴 3.“矢”通“誓”,发誓 4.“道”通 “导”,引导 5.“希”通“稀”,稀疏
13.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谓义。 ——韩愈 14.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义之法,在正我,不 在正人。 ——董仲舒
夯基础
一、字音 喟 然( . 饥馑 ( . ) ) 莞 尔( . 哂 笑( . ) ) )
铿 尔( ) . 浴乎沂 ( ) .
舞雩 ( ) . 自牖 执其手( .
子哭之恸 ( ) . 答案:kuì wǎn jǐn shěn kēnɡ yú yí yǒu tò nɡ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2)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各课原文(2)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论语》选读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1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

”从者见之。

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论语•八佾》2 长沮、桀溺耦而耕。

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

”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

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

”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

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3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论语•微子》)4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曰,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

”使子路反见之。

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微子》)5 子路宿于石门。

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

”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二、当仁,不让于师1 叔孙武叔毁仲尼。

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论语•子张》)2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先秦诸子选读》配套文档: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二、 Word版含答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释文题“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道之斯行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夫子矢之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毋吾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莫春者,春服既成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⑦鼓瑟希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智 聪明、智慧 ②导 引导 ③悦 高兴④誓 发誓 ⑤已 停止 ⑥暮 晚 ⑦稀 稀疏(2)一词多义①绝⎩⎪⎨⎪⎧ 人虽欲自绝:不如早与之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抢呼欲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②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弥天大罪: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③莫⎩⎪⎨⎪⎧莫春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莫须有: ④疾⎩⎪⎨⎪⎧ 伯牛有疾: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答案①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 ②越发,更加/满/满,整/弥补 ③同“暮”,晚/没有(谁)/表否定,不/表测度,或许 ④一般的病/忧,患/痛心/强,猛烈/锐利(3)古今异义①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高中语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高中语文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练习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二、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亲其师,信其道本课节选的这几章都是围绕孔子和弟子们的关系展开的,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爱,孔子和弟子们相处,不以师道尊严自居,而是平等对待弟子们,而且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

由于孔子悉心地教导、诚挚地关怀,以及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学生们尊敬他,爱戴他。

他得了病,子路为他祈祷(见《述而》)。

叔孙武叔等人诋毁他,子贡坚决为他辩护。

孔子死后,学生们为他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才挥泪而去。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谨记老师的教诲,终生实践着他的思想,传播着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学说——儒学,使孔子的思想光照千秋,使孔子名垂万代。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良好的师承传统。

但在当今时代,也出现了许多师生之间的不和谐现象。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爱生如子、放下架子、尊重学生,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经常表扬与鼓励学生,那么学生就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兼容并蓄,鼓励个性。

西哲有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评价考查学生时,切不可以己度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更不可死抠条条框框,对学生求全责备,要有一种兼容并蓄、百川纳海的恢宏气度,尊重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接纳并理解种种个性差异,通过科学引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赤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标准,但孔子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更不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或偏私喜好来评判学生,而是宽容接纳,积极肯定,并给予赞扬、鼓励。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系列一)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2课当仁,不让于师(系列一)

课前达标
1.注字音
加点字
绥. 喟.然 莞.尔 偃. 箪. 皙.
读音 suí kuì wǎn yǎn dān xī
加点字
饥馑. 哂. 俟. 舞雩. 牖. 恸.
读音 jǐn shěn sì yú yǒu tònɡ
2.识通假 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知”通“智”,聪明、智慧。 道.之斯行 “道”通“导”,引导。 夫子矢.之曰 “矢”通“誓”,发誓。 鼓瑟希. “希”通“稀”,稀疏。 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同“暮”,晚。
点评:面对有些人对孔子的毁谤贬低,子贡做了这样的答复。子 贡对孔子十分敬重,认为他的贤德如同日月,高不可及。这种评价 已经远远超过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评价,这是一位智者对先贤至圣 的评价,所流露出的敬重也远远超过了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 戴,表现出对孔子这位历史巨人的赞颂。
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师也不必谦 让。” 点评: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 背老师。这是在一般情况下。而在仁德面前,即使对老师,也不必 谦让。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 的最高准则。
6.析成语 循循善诱: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 欲罢不能:想停止却不能停止。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 主动去做,不退让。 割鸡焉用牛刀:杀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做小事情不值得用 大的力量。
7.明句式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判断句 偃之言是也 判断句 贤哉,回也 主谓倒装句 不吾知也 宾语前置句 求,尔何如 宾语前置句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宾语前置句 其何伤于日月乎 介词结构后置句 仲尼岂贤于子乎 介词结构后置句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介词结构后置句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学案: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释文题“当仁,不让于师”是《论语·卫灵公》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面对仁德之事,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从这句话里,我们能感受得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尊重,对仁义的重视,我们也能体会到孔子与弟子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

尽管绝大多数弟子都比孔子年轻很多,但他从不阻止弟子表达自己的意愿,而是鼓励他们畅所欲言。

孔子的这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很值得我们深思,尽管他生活在2 500年前的人类文明发祥时期。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分别是从弟子对孔子的态度和评价、孔子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及孔子对待弟子的态度和评价三个方面来刻画孔子形象的,既展现了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师生关系,又表现了孔子对仁德的高度重视和执著追求。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道.之斯行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④夫子矢.之曰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⑤毋吾以.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⑥莫.春者,春服既成同“________”,____________⑦鼓瑟希.通“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词多义①绝⎩⎪⎨⎪⎧ 人虽欲自绝.: 不如早与之绝.: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抢呼欲绝.: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②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弥.天大罪: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 ③莫⎩⎪⎨⎪⎧ 莫.春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莫.须有: ④疾⎩⎪⎨⎪⎧ 伯牛有疾.: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3)古今异义①君子学道则爱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丈夫或妻子;指恋爱中男女的一方。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训练: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训练:第一单元 二、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巩固提训练
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孙武叔毁.仲尼毁:诽谤
B.人虽欲自绝
..自绝:自杀
C.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D.当.仁,不让于师当:遇到
解析:选B。

自绝:自行断绝跟对方的关系。

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
B.夫子矢之曰
C.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D.鼓瑟希,铿尔
解析:选C。

A.“知”通“智”;B.“矢”通“誓”;D.“希”通“稀”。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
B.夫子莞尔而.笑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C.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加之以.师旅
D.其何伤于.日月乎仲尼岂贤于.子乎
解析:选A。

A.均为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介词,“认为”;介词,“用”。

D.介词,“对。

《论语之当仁不让》

《论语之当仁不让》

【原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 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 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 也已。”
【注释】 卓尔:高大的样子。末:没有。由:途 径。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 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 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 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 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 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 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 向!”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
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 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把 全文可以根据内容划分三个段落:
握 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

写孔子问志。
意 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
划 也”):

写弟子述志。
层 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

写孔子评志。
如果分两层,将一、二合为一部分也可以。
1、 用原文说说四个弟子的“志”,即政治理想有何不 同?
子路 ——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 (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
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 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 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 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 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跟踪检测(二) 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 当仁,不让于师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仲尼岂贤于子乎B.道之斯行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D.亡之,命矣夫解析:选B B项中的“道”通“导”。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夫子哂.之(微笑)比.及三年(等到)因.之以饥馑(继)B.摄乎..大国之间(整顿)立之斯.立(就)子之.武城(往,去)C.童子..六七人(未成年的男子)当仁,不让.于师(谦让)夫子矢.之(通“誓”)D.仰之弥.高(越发、更加)子哭之恸.(极度悲痛)多.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解析:选B B项,摄乎:夹在。

3.下列句子中,虚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夫三子者之言何如..(怎么样)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果)C.愿为.小相焉(做)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解析:选B B项中的“如”,意为“或者”。

4.与“以吾一日长乎尔”的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当仁,不让于师B.约我以礼C.仲尼岂贤于子乎D.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解析:选D A、B、C三项与例句均为状语后置句,D为判断句。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1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二 当仁不让于师 教案1Word版含解析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节重要字词和其他相关文言知识,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孔子作为万事师表的风范、人格魅力。

3、了解孔门弟子对老师的态度、孔子在弟子心中的地位。

教学重点:1、积累重要字词,丰富自身语库。

2、孔子与弟子间的相互态度、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对孔子在道德、学问诸境界的概括、评价。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与合作结合法。

课时安排:2—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作为学生,一年到头几乎天天都要跟老师打交道。

相信大家都非常关注自己的老师。

大家应该也一定非常关心:孔子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们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呢?二、通读全文13章,把这些内容作一简单分类。

一)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第1、2、3节。

二)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第4、5、6、7、8节。

三)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第9、10、11、12、13节。

三、学习第一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和推崇类”。

1、自读第1、2则,结合注释,自行疏通。

(1)重要实词:毁、逾、伤、知、阶、邦家。

(2)虚词及若干句式的翻译:无以为也(无以:犹言“无用”,不要。

“以”不易作确解,就不必解释了。

)其何伤于日月乎?仲尼岂贤于子乎(于:比)如之何其可及也(如之:像这样,或不译。

其:副词,加强语气,无实义。

)(3)评价: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

有两个方面: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说明出类拔萃的才德,是常人不可及的,以及对孔子无限敬仰的感情;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子贡的“日月”之比,把孔子推向了最高处,把孔子的影响力说到了极致。

似可说启发了朱熹“天不生仲尼,万古常如夜”的评价思路。

(诋毁其实是无能和妒忌的表现)第2则是当别人比较子贡和老师时,子贡的回答。

子贡先说一个人的言语是体现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和道德素养的,说话要慎重;然后把孔子比作高不可及的上天;接下来再说孔子为什么高不可及:如果孔子有邦或家之封,则孔子就可以大展宏图,他活着是人类的荣耀,他逝世则人类永远哀恸。

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Word含答案

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Word含答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情感和理智人是情感动物,也是理智动物,二者不可缺一。

在人类一切事业中,情感都是原动力,而理智则有时是制动器,有时是执行者。

或者说,情感提供原材料,理智则做出取舍,进行加工。

世上决不存在单凭理智就能够成就的事业。

所以,无论哪一领域的天才,都必是具有某种强烈情感的人。

区别只在于,由于理智加工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对那作为原材料的情感,我们从其产品上或者容易认出,或者不容易认出罢了。

情感和理智是一对合作伙伴,如同一切合作伙伴一样,它们之间可能发生冲突。

有几种不同情况:其一,两者都弱,冲突也就弱,其表现是平庸。

其二,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情感强烈而理智薄弱,或理智发达而情感贫乏。

在这两种情形下,冲突都不会严重,因为一方稳占支配地位。

这样的人可能一事无成,也可能成为杰出的偏才。

其三,两者皆强,因而冲突异常激烈。

然而,倘若深邃的理智终于能驾驭磅礴的情感,从最激烈的冲突中便能产生最伟大的成就。

这就是大天才的情形。

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赏读: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师的。

孔子在这里强调的是,每个人的身上都会有长处值得学习,而短处又可引以借鉴。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读: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表现的是一种豁达淡然的心灵境界。

1.通假字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________________②道.之斯行________________③子路不说.________________④夫子矢.之曰________________⑤毋吾以.也________________⑥鼓瑟希.,铿尔________________⑦莫.春者,春服既成________________⑧唯求则非邦也与.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知”通“智”,聪明、智慧 ②“道”通“导”,引导③“说”通“悦”,高兴 ④“矢”通“誓”,发誓 ⑤“以”通“已”,停止⑥“希”通“稀”,稀疏 ⑦“莫”同“暮”,晚 ⑧“与”同“欤”,吗2.一词多义①绝⎩⎪⎨⎪⎧ 人虽欲自绝.不如早与之绝.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抢呼欲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②弥⎩⎪⎨⎪⎧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弥.天大罪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敢拜子之弥.缝敝邑,寡君有望矣③莫⎩⎪⎨⎪⎧莫.春者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莫.须有④疾⎩⎪⎨⎪⎧ 伯牛有疾.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⑤为⎩⎪⎨⎪⎧ 为.国以礼 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吾属今为.之虏矣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⑥其⎩⎪⎨⎪⎧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人不堪其.忧 如其.礼乐 亦各言其.志也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答案 ①断绝/绝交/停止/绝命/横渡/陡峭的 ②越发、更加/满/整/弥补 ③同“暮”/没有(谁)/表否定,不/表测度,或许 ④病、重病、恶疾/忧患/痛心/强、猛烈/锐利⑤治理/作为/做/给、替/因为/被/句末语气词,表反问 ⑥代词,他/代词,那样的/代词,那/代词,自己的/语气副词,表祈使语气3.词类活用(1)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①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________________ ②闻弦歌.之声________________ ③如会同,端.章甫________________ ④异乎三子者之撰.________________ ⑤风.乎舞雩________________ (2)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⑥博.我以文________________形容词作名词⑦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攀着梯子②唱歌③穿上礼服④陈述⑤吹风⑥使……广博⑦小相4.文言句式①他人之贤者,丘陵也________________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________________③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________________④小人学道则易使也________________⑤如之何其可及也________________⑥不吾知也________________⑦贤哉,回也________________⑧仲尼岂贤于子乎________________⑨博我以文,约我以礼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判断句②省略句,“使”后省略宾语“之”③省略句,“舍瑟”前省略主语“曾点”④被动句⑤宾语前置句⑥宾语前置句⑦主谓倒装句⑧状语后置句⑨状语后置句5.文白对照叔孙武叔毁仲尼。

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Word版含答案

语文同步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第一单元应用体验之旅第二节、当仁不让于师Word版含答案

1 ( )A BCBD B2() A()B( )C()DD ()yD3()A()B()C()DB()B4( ) ABCDA B C DD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 .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

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 .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sh tig,四马一车为一乘)B. 因之以饥馑(接着)C .夫子哂.之(微笑)D .舍瑟而作(住舍)解析:D项中“舍”读sh e放下。

答案:D6 •下列加点词与“端章甫”中“章甫”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驴不胜怒,蹄.之B.皆共目.之C .沛公欲王.关中D .殚其地之出.解析:例句中的“章甫”是古代的一种礼帽,这里是名词作动词,戴礼帽。

A、B、C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D项为动词作名词,出产的东西。

答案:D7 .下列各句中与“不吾知也”句式不一致的是()A BC DA BC DB8 ( )ABCDCC9()10 1110答:解析:本题考查对《论语》的分析评价。

本题考查了《论语》的仁爱观,两个断句的差别在于,前者“不问马”为一句,后者将“不问马”标断。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素养检测 1.2 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解析

人教版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素养检测 1.2 当仁不让于师 Word版含解析

课时素养检测二当仁,不让于师(45分钟,54分)一、基础应用(32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仰之弥高,钻.之弥坚钻:钻研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以为:认为B.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诸:诸位,各位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小人:地位低的人C.予所否者,天厌.之厌:满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一步一步有次序地D.噫!天丧.予丧:使……丧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君子:德行高的人【解析】选D。

A项,以为:以,用;为,做。

“无以为”即“无用为此”;B项,诸:之于;C项,厌:厌弃。

2.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②夫子矢之曰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④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⑦莫春者,春服既成⑧道之斯行⑨斯人也而有斯疾也A.①②⑤B.③④⑥C.⑦⑧⑨D.③⑤⑨【解析】选D。

①“知”,通“智”;②“矢”,通“誓”;⑥“希”,通“稀”;⑦“莫”,通“暮”;⑧“道”,通“导”。

3.下列句子中的“尔”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有所立卓尔②夫子莞尔而笑③吾无隐乎尔④以吾一日长乎尔⑤如或知尔,则何以哉⑥子路率尔而对⑦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⑧作计乃尔立A.①③⑥/②④⑤/⑦⑧B.①②④⑥/③⑤/⑦⑧C.①②⑥/③④⑤/⑦⑧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解析】选C。

形容词词尾/代词“你”/代词“这样”。

4.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 )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宗庙之事,如.会同【解析】选A、D。

A、D两项,连词,或者;B项,连词,如果;C项,介词,至于。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可使足.民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C.稍稍宾客..其父D.粪土..当年万户侯【解析】选A。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第一单元二、当仁不让于师

二、当仁,不让于师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何如:怎么样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果C.愿为.小相焉为:做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解析:B项,如:或者。

答案:B2.与“以吾一日长乎尔”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于师B.约我以礼C.仲尼岂贤于子乎D.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解析:例句与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仲尼岂贤于子乎B.道之斯行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D.亡之,命矣夫解析:B项中的“道”通“导”。

答案:B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伤.于日月乎伤:妨害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诱导C.夫子莞尔..而笑莞尔:微笑的样子D.吾与.点也与:和解析:D项,与:读yù,称赞。

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孔子名丘。

字仲尼。

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

已而...,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②,爵之大夫,起累绁③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2019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二 当仁 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

2019版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二 当仁 不让于师 Word版含答案

二当仁,不让于师[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绥.之斯来(suí) 2.喟.然(kuì) 3.瞻.之(zhān) 4.循.循然(xún) 5.莞.尔(wǎn) 6.偃.(yǎn) 7.一箪.食(dān) 8.饥馑.(jǐn) 9.哂.之(shěn) 10.以俟.君子(sì) 11.鼓瑟.(sè) 12.铿.尔(kēnɡ) 13.舞雩.(yú) 14.牖.(yǒu) 二、通假字1.君子一言以为知.通智,聪明,智慧 2.道.之斯行 通导,引导 3.子见南子,子路不说.通悦,高兴 4.夫子矢.之曰 通誓,发誓 5.鼓瑟希.通稀,稀疏 6.毋吾以.也 通已,停止 7.莫.春者,春服既成 同暮,晚 8.唯求则非邦也与.通欤,语气词 三、古今异义1.君子学道则爱人..古义:喜爱别人今义:丈夫或妻子2.君子一言以为..知 古义:可以表现出 今义:认为四、一词多义1.绝⎩⎪⎨⎪⎧ ①人虽欲自绝断绝②不如早与之绝绝交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停止④抢呼欲绝绝命⑤而绝江河 横渡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陡峭的2.弥⎩⎪⎨⎪⎧ 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更加②弥天大罪 满3.莫⎩⎪⎨⎪⎧ ①莫春者通“暮”②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没有谁③莫须有 或许4.疾⎩⎪⎨⎪⎧ ①伯牛有疾病②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忧、患③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这里指声音宏大④草枯鹰眼疾锐利5.非⎩⎪⎨⎪⎧ ①唯求则非邦也与不是②不辨是非错误 6.舍⎩⎪⎨⎪⎧ ①舍瑟而作放下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置7.如⎩⎪⎨⎪⎧ ①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②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如果8.为⎩⎪⎨⎪⎧ ①为国以礼动词,治理②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动词, 作为③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动词, 做9.其⎩⎪⎨⎪⎧ ①其生也荣,其死也哀代词,他②人不堪其忧 代词,那样的③如其礼乐 代词,那④亦各言其志也 代词,你们的⑤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一定10.焉⎩⎪⎨⎪⎧ ①割鸡焉用牛刀疑问代词,怎么②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形容词词尾③愿为小相焉句末语气词,啊④愿学焉兼词,在这方面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闻弦歌..之声弦歌:弹琴唱歌 2.端章甫...端章甫:穿上礼服,戴上礼帽 3.风.乎舞雩 风:吹风 4.曾皙后.后:落在后面 5.鼓.瑟希 鼓:弹奏(二)使动用法1.博.我以文博:使……广博2.可使足.民足:使……富足(三)意动用法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荣:以……为荣哀:以……为哀(四)动词作名词一箪食.,一瓢饮.食:饭;饮:水(五)形容词作名词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小相;大:大相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1.他人之贤者,丘陵也(“……者……也”表判断)2.亡之,命矣夫(语意上的判断句)(二)状语后置句1.其何伤于日月乎(“于日月”作状语,后置)2.仲尼岂贤于子乎(“于子”作状语,后置)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以文”“以礼”作状语,后置)(三)宾语前置句1.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夫人”和“谁”作“为”的宾语,前置) 2.不吾知也(代词“吾”作“知”的宾语,前置)(四)主谓倒装1.贤哉,回也(正常语序应为“回也,贤哉”)2.异乎三子者之撰(正常语序应为“三子者之撰异乎”)[课文·译注](1)叔孙武叔毁仲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当仁,不让于师孔子和儒家特别重视师生关系的和谐,强调师道尊严,学生不可违背老师。

这是在一般情况下。

但是,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师,也不谦让。

这是把实现仁德摆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恶的最高准则。

也不妨当闲书读。

譬如说《论语》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

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课内挖掘】课内素材亲其师,信其道本课节选的这几章都是围绕孔子和弟子们的关系展开的,从选文中可以看出,孔子是凭着自己的学识和德行赢得了弟子们的敬爱,孔子和弟子们相处,不以师道尊严自居,而是平等对待弟子们,而且对弟子们充满了关爱。

由于孔子悉心地教导、诚挚地关怀,以及他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德,学生们尊敬他,爱戴他。

他得了病,子路为他祈祷(见《述而》)。

叔孙武叔等人诋毁他,子贡坚决为他辩护。

孔子死后,学生们为他守墓三年,子贡守墓六年,才挥泪而去。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谨记老师的教诲,终生实践着他的思想,传播着他的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学说——儒学,使孔子的思想光照千秋,使孔子名垂万代。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良好的师承传统。

但在当今时代,也出现了许多师生之间的不和谐现象。

其实,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爱生如子、放下架子、尊重学生,树立人文主义教育观,建立亦师亦友的新型的师生关系,经常表扬与鼓励学生,那么学生就一定会“亲其师,信其道”。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兼容并蓄,鼓励个性。

西哲有言“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不同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的人具有不同的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和理想操守,作为教书育人的老师在评价考查学生时,切不可以己度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更不可死抠条条框框,对学生求全责备,要有一种兼容并蓄、百川纳海的恢宏气度,尊重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接纳并理解种种个性差异,通过科学引导促使学生的个性朝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孔子就是这样教育学生的。

四个学生,可以说有四种理想,子路以勇治国,冉有以富治国,公西赤以礼治国,曾皙以美治国,这些想法不完全吻合孔子的理想标准,但孔子没有对他们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更不根据自己预设的标准或偏私喜好来评判学生,而是宽容接纳,积极肯定,并给予赞扬、鼓励。

从“子路率尔对曰”到“曾皙鼓瑟而谈”,我们分明看到了孔子对学生性格特征和兴趣爱好的理解和认同,接纳和鼓励。

这种尊重个性,包容个性,肯定个性的做法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一、基础达标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何如:怎么样B.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如:如果C.愿为.小相焉为:做D.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如:至于解析:B项,如:或者。

答案:B2.与“以吾一日长乎尔”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A.当仁,不让于师B.约我以礼C.仲尼岂贤于子乎D.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解析:例句与A、B、C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答案:D3.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仲尼岂贤于子乎B.道之斯行C.小人学道则易使也D.亡之,命矣夫解析:B项中的“道”通“导”。

答案:B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伤.于日月乎伤:妨害B.夫子循循然善诱.人诱:诱导C.夫子莞尔..而笑莞尔:微笑的样子D.吾与.点也与:和解析:D项,与:读yù,称赞。

答案:D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孔子名丘。

字仲尼。

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

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

”孔子贫且贱。

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①;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

由是为司空..。

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鲁复善待。

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

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

身举五羖②,爵之大夫,起累绁③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

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景公说。

孔子年三十五,鲁乱。

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

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

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

”孔子遂行,反乎鲁。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

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孔子曰:“有是言也。

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

与闻国政三月,粥④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乙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①料量平:账目清楚,收支平衡。

②羖:公羊。

③累绁:用绳索捆绑。

④粥:通“鬻”,卖。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B.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C.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D.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解析:可据文段中动词的含义进行断句。

答案:B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中国古代官名。

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

B.“季氏史”即委吏,掌管委藏工作,即后之司仓氏、司庚氏,掌保管、出纳。

C.“大司寇”先秦官职,西周时期的司寇。

周天子是最高裁判者。

中央设大司寇,负责实践法律法令,辅佐周王行使司法权,大司寇下设小司寇,辅佐大司寇审理具体案件。

D.《诗》,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解析:《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简称。

答案:D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是圣人的后代,他年少时就好礼,得到了鲁国大夫孟釐子的赞誉,孟釐子要求自己的儿子拜孔子为师,向他学习。

B.孔子一生中做过管理仓库、管理牧场等的小官,后来他由大司寇代理国相职务,他喜形于色,这说明孔子从内心来讲是很想做官的,只是生不逢时,没有尽早地得到重用。

C.孔子曾离开鲁国出游齐国,但受到了排斥;到了宋国、卫国,却被驱逐;在陈国、蔡国又遭受围困;政治主张受挫,无奈又回到鲁国,却没有受到善待。

D.孔子有辩才,他的施政策略深得齐景公的赏识;他对音乐的喜爱,对《韶》乐学习的热情和痴迷也得到齐国人的赞赏。

解析:原文中孔子得到了善待。

答案:C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孔丘,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这两句话的翻译中,重点是文言句式和实词。

“孔丘,圣人之后”是判断句,“虽”,第(1)句中是“虽然”,第(2)句中应为“即使”;“达”,显达;“王”,称王;“霸”,称霸。

答案:(1)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2)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

参考译文:孔子,名丘,字仲尼。

出生在鲁国昌平乡陬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

孔子十七岁那年,鲁国大夫孟釐子病危,临终前告诫儿子懿子说:“孔丘这个人,是圣人的后代,虽然不一定做国君执政,但必定会有才德显达的人出现。

如今孔子年少而好礼,他不就是才德显达的人吗?如果我死了,你一定要以他为师。

”孔子家境贫寒,又地位低下。

等到长大成人,曾经做过季氏手下的官吏,管理账目,清楚无误;又曾做过司职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

由此出任司空。

不久离开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挤,被宋人、卫人所驱逐,在陈国、蔡国之间受困,于是返回鲁国,鲁君又善待孔子。

鲁昭公二十年,这时孔子大约三十岁了。

齐景公带着晏婴来到鲁国,景公问孔子说:“从前秦穆公国家小而又处于偏僻的地方,他能够称霸,这是什么原因呢?”孔子回答说:“秦国虽小,志向却很大;所处地方虽然偏僻,但施政却很恰当。

秦穆公亲自提拔用五张黑公羊皮赎来的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官爵,把他从拘禁中解救出来,就与他一连谈了三天的话,随后就把执政大权交给他了。

用这种精神来治理国家,即使统治整个天下也是可以的,他当个霸主还算是小的呢。

”景公听了很高兴。

孔子三十五岁的时候,鲁国发生了变乱。

孔子来到齐国,做了高昭子的家臣,想借高昭子的关系接近景公。

孔子和齐国的太师谈论音乐,听到了舜时的《韶》乐,就学习起来,有三个月的时间竟尝不出肉的味道,齐国人都称赞他。

齐国的大夫中有人想害孔子,孔子听到了这个消息。

景公对孔子说:“我已年老了,不能任用你了。

”孔子于是就离开齐国,返回了鲁国。

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五十六岁,由大司寇代理国相事务,脸上露出喜悦神色。

他的弟子说:“听说君子大祸临头不恐惧,大福到来也不喜形于色。

”孔子说:“有这句话。

但不是还有一句‘乐在身居高位而礼贤下士’的话吗?”于是就把扰乱国政的大夫少正卯杀了。

孔子参与国政三个月,贩卖猪、羊的商人就不敢漫天要价了;在路上出行的男人和女人各走一边;掉在路上的东西没有人捡拾;各地的旅客来到鲁国的城邑,用不着向官员们求情送礼,都能得到满意的照顾,好像回到了家中一样。

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四月的乙丑日。

太史公说:《诗经》中有这样的话:“像高山一般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

”虽然我不能达到这种境地,但是心里却向往着它。

三、语言运用9.下列三幅劝阻吸烟的手势图,你认为哪一幅最好?请结合图像说明理由。

要求7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以图文转换的形式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的能力。

本题为开放型题目,三个图任选其一,说出理由即可。

第一幅图是一位女子做捂住鼻子的手势,旁边的三个字为“我介意”,意思是我介意别人在我面前抽烟,你抽烟已经影响到了我,意即请勿抽烟;第二幅图是一位女子手掌向前做制止的手势,旁边三个字为“不可以”,意思表达得更加直白有力,警示吸烟者,在我面前吸烟不可以,我不能接受;第三幅图是一位女子做停止手势,旁边三个字是“请停止”,意思是明确告诉吸烟者,请停止吸烟的行为,表达坚定。

答案:(示例)我认为第三幅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