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中国民法

合集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1. 引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重要法律,它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民事关系,规定了公民和法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本文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进行全面详细、完整深入的介绍。

2. 民法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的起草和出台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

在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了加强个人权利保护、推进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决定颁布一部全面的民法典,以规范和保护民事关系。

3. 民法的基本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以人民为中心,以保护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为核心,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平等原则:民法保障公民和法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地位,禁止任何形式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 自主意思原则:民法尊重公民和法人的自主意思,即当事人可以自由、平等地达成协议,合法合同不受侵犯。

- 诚实信用原则:民法倡导当事人诚实守信,禁止欺诈和恶意侵害他人合法权益。

- 公序良俗原则:民法要求合同和行为符合公序良俗,禁止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风俗习惯的行为。

- 公共利益原则:民法要求行使民事权利时考虑公共利益,禁止滥用权利损害他人合法权益。

4. 民法的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内容:4.1 人格权人格权是民法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包括了个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等。

民法保护公民的人格权不受侵犯,禁止侵害他人的人格权,同时,民法也规定了对人格权的保护方法和救济措施。

4.2 财产权财产权是民法的基本权利之一,它包括了财产所有权、合法占有权、合同权等。

民法保障公民和法人的财产权不受侵犯,同时规定了财产继承、赠与、买卖、租赁等各种财产行为的规范和限制。

4.3 婚姻家庭法律关系婚姻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民法规定了婚姻家庭的法律关系,包括了婚姻的成立条件、婚姻各方权利和义务、离婚、抚养子女等方面的规定。

民法旨在保护婚姻家庭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维护夫妻双方和子女的合法权益。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事业单位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第⼀节民法概述 ⼀、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通则》第2条规定:“中华⼈民共和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之间、公民和法⼈之间的财产关系和⼈⾝关系。

” 【真题实例】在我国,⽬前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渊源主要是()。

A.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B.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C.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D. 《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 【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C。

我国⽬前没有《中华⼈民共和国民法》、《中华⼈民共和国民法典》,⽬前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渊源主要是《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根据《民法通则》第3条⾄第7条的规定,我国民法有如下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在民事活动中,当事⼈的法律地位⼀律平等,任何⼀⽅只能根据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的约定⾏使权利,不得将⾃⼰的意志⾮法强加给对⽅。

在民事活动中,⽆论当事⼈的社会地位、财产状况等有⽆差异,法律地位都是平等的。

平等原则体现了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特点。

2.⾃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原则 ⾃愿,当事⼈在进⾏民事活动时应当充分⾃由地表达⾃⼰的真实意志,按照⾃⼰的意愿依法设⽴、变更、终⽌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禁⽌任何组织或个⼈⾮法⼲涉民事主体依法表达其⾃由意志或⾮法阻碍其实现民事权利。

公平,指民事主体应当本着公平的观念进⾏民事活动,正当⾏使民事权利和履⾏民事义务;兼顾他⼈利益和社会公平利益。

等价有偿,要求民事主体在财产流转关系中进⾏等价交换,取得财产权利应当⽀付对价。

⾄于民事主体之间⾃愿⽆偿赠与财产或者依法继承财产、履⾏家庭成员间的扶养义务则属于例外的情形。

诚实信⽤,指当事⼈应讲诚实、守信⽤,公平地考虑对⽅的正当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善意地⾏使权利、履⾏义务。

3.保护公民、法⼈合法民事权益原则 民事主体可以⽽且只能依法⾏使其合法民事权利并获取因此⽽带来的经济利益,当其受到不法侵害时,可依照法律程序寻求合法保护。

4.公序良俗原则 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国家经济计划,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民法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民法

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民法法律基本知识:什么是民法导言法律基本知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民法的基本概念、内容和作用,以帮助读者对民法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民法的定义民法是一门适用于个人和私人事务的法律分支。

它主要关注个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并规定了人们在合同、财产、婚姻、继承等方面的行为和关系。

民法的最大特点是其适用于私人关系,而不同于刑法和行政法等适用于公共利益和国家权力的法律。

二、民法的内容1. 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规定了个人之间订立、履行和解除合同的规则和原则。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法律约定,它保障了合同各方的权益,促进了经济交流和社会发展。

2. 财产法财产法是民法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涉及个人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分权以及财产之间的关系。

比如,财产继承、房地产买卖、借贷合同等都属于财产法的范畴。

3. 婚姻和家庭法婚姻和家庭法规定了婚姻关系、家庭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权利和义务。

它包括结婚登记、离婚、子女抚养、婚前财产约定等内容。

这些规定旨在保护个人的婚姻和家庭权益,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 继承法继承法是规定个人财产继承和遗嘱处理的法律规则。

它规定了个人的财产在死后如何分配以及继承人的权益和义务。

继承法旨在保障个人财产的合理继承,并解决继承中可能产生的纠纷和争议。

三、民法的作用1. 维护个人权益民法的核心目标是保护个人的权益和合法利益。

通过明确个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民法确保了个人在交往和合作过程中的公平和公正。

它提供了一种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合同纠纷、财产纠纷和其他私人权益纠纷。

2. 促进社会发展民法的规则和原则为商业和社会交往提供了可靠的法律基础。

合同法的存在使经济活动变得更加稳定和可预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合作的进行。

同时,民法为个人和家庭提供了一种安全感,鼓励人们更加积极地参与社会生活。

结论民法是个人之间相互关系的法律框架,它涉及合同、财产、婚姻、继承等多个领域,具有保障个人权益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讲义法律基础宪法民法商法

讲义法律基础宪法民法商法

讲义法律基础宪法民法商法对于学习法律的同学来说,讲义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材料。

它是教授法律知识的基础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法律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讨论讲义的法律基础,包括宪法、民法和商法。

一、宪法宪法是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的最高法律法规,也是国家政治权力的基本制度安排。

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权力机关的组织形式、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和行使方式等。

宪法的形成和修改一般都经过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批准,具有相对固定的级别。

在学习讲义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宪法的精神和内容。

宪法为人民群众赋予了基本权利和自由,保障了国家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学习宪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的根本法律制度,增强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

二、民法民法是一部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体系。

它规定了个人和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行为人应当遵循的规则和原则。

民法是一部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几乎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学习讲义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民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民法是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法律问题的重要依据,比如合同的签订与履行、侵权责任的认定和赔偿等。

了解民法可以帮助我们规避法律风险,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三、商法商法是一部专门调整商业活动的法律体系。

它主要包括公司法、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等相关法律规定。

商法是一门涉及商业运作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学科,对于企业家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习讲义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商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则。

学习商法可以帮助我们熟悉商业活动的法律环境,了解各种商业活动的法律要求和处理方式。

同时,学习商法也能够提高我们的商业素养,增加商业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总之,学习讲义中的法律基础包括宪法、民法和商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律制度,民法是调整个人和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商法是专门调整商业活动的法律体系。

通过学习这些法律基础,我们可以增加法律素养,提高法律意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中国民法中的效力与解释

中国民法中的效力与解释

中国民法中的效力与解释民法是维护公民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基础。

在中国的法律体系中,民法的效力与解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民法中效力与解释的相关问题。

一、效力效力是民法中一项关键概念,它指的是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效果。

在中国民法中,效力包括生效、失效和无效等不同形态。

1. 生效:生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具备法律效力的状态。

根据中国法律的规定,民法中的合同在当事人达成协议并履行合同条款后即生效。

此外,民法还规定了其他法律行为的生效条件,如遗嘱的生效需经过公证等。

2. 失效:失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由于某种原因不再具备法律效力的状态。

中国民法中对于合同的失效有着详细的规定,如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合同将被视为无效合同,无效合同即失效。

3. 无效:无效是指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从一开始就没有产生法律效力的状态。

中国民法明确规定了多种情况下可能导致合同无效,如当事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等。

二、解释解释是指对民法中条文含义的理解和应用。

中国民法中的解释依据法律原则、司法解释和合同意思自治原则。

1. 法律原则:法律原则是解释法律的基础,中国民法采用了多项法律原则来解释法律条文,如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等。

这些法律原则帮助人们理解和适用法律规定,维护公平、公正的法律关系。

2. 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是解释法律的重要途径,中国司法机关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常常发布司法解释,对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做出解释和解析。

这些司法解释为法律提供了更具体和实践性的解释指引。

3. 合同意思自治原则:合同是民法中常见的法律行为形式之一,合同的解释以当事人的真实意思为依据。

中国民法中充分体现了合同意思自治原则,在解释合同中强调尊重当事人的真实意图,保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总结起来,中国民法中的效力与解释是法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对于民法效力的理解和适用,可以帮助维护公平和公正的法律关系;而解释则为法律的适用提供了指引和依据。

法律基础简答题

法律基础简答题

1.民法学研究的范围是什么?,答:民法学研究的范围包括各项民事制度的内容、作用、特征及其产生、发展、变化的理论与实践及其规律。

当前要着重研究民法在建立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2.民法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1) 民法的概念;(2) 民事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 (3) 民事权利主体的基本理论; (4) 民事权利的基本理论; (5)民事责任的基本理论。

3.我国民法调整哪些社会关系?其特征是什么?答:我国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其特征是: (1) 主体为公民或法人; (2) 内容为财产关系或人身关系; (3) 性质是平等主体之间财产、人身关系,即横向的财产、人身关系。

我国民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它具有主体地位平等,在自愿的基础上发生及多数为等价有偿等特征;另一部分是平等主体间的人身关系,它具有主体地位平等,以特定的精神利益为内容,与主体不可分离等特征。

4.民法与行政法有何不同?答:行政法是国家制定的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主要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之间及其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同其它国家机关、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间发生的社会关系。

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有的属于财产关系,但它所调整的财产关系的特征是: (1) 这种财产关系的主体之间存在着管理与被管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彼此处于隶属的地位而非平等的地位; (2) 这种财产关系是依据国家行政机关的命令或指令发生的,不决定于当事人自愿与否;(3) 这种财产关系往往按照无偿的原则进行,而不是等价有偿的。

例如,按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命令某些企业关闭、停产、合并或转产等等,由此发生的财产关系由行政法调整5.民事法律关系有何特征?答: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是: (1)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 (2)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3) 民事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实现的社会关系。

法律基础民法篇课件

法律基础民法篇课件
法律基础(民法篇)
监 护:对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
精神病人 未成年人
监护责任分配的特殊情形
(1)父母离婚后,对未成年人责任的分担 (2)行为人侵权时不满18周岁,诉讼时已满18周岁 (3)监护人不明时的责任承担 (4)学校是否应承担监护责任
法律基础(民法篇)

摄制权;改编权注释权; 翻译权;汇编权;

许可他人使用作品权、并由此获得报酬权。
法律基础(民法篇)
专利的客体

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分为产
品发明、方法发明和改进发明。

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
新的技术方案。也称“小发明”。

外观设计是指对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或者其结合所作出的富有
继承权是指依法将死者的个人的、合法的财产转
归有权接受此项财产的人所有的一种法律制度。
1、法定继承
范围及顺序:
第一顺序
公婆和岳父母尽了主要赡养义务 的丧偶儿媳和丧偶女婿可列入第 一顺序继承人。
配偶
子女
婚生

非婚生 继
父母
兄弟姐妹
第二顺序
法律基础(民法篇) 祖(外)父母
▪ 继承规则:
•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 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美感并适于工业上应用的新设计。
▪ 不授予专利权的情形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动物和植物品种,但其生产方法可授予专利权
(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此外,对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

法律基础知识宪法、刑法、民法经济法行政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第一章法理学法的定义: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以人的行为及行为关系为调整对象,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价值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法的特征:①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

②有国家专门机关制定、认可和解释,并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③以权利义务双向规定为调整机制。

④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法的渊源:A宪法(宪法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经由特殊程序制定和修改的,综合性的规定国家、社会和公民生活的根本问题,具有最高法的效力。

)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

B法律(法律是由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补充、废止的)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C行政法规(是由国务院制定的,是国家行政机关体系中最高的规范性文件。

)D地方性法规(在不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和颁布的在本行政区实施的规范性文件)E自治法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由自治区人大制定的与民族区域自治有关的规范新法律文件。

)F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照行政职权所制定、发布的针对一类事或一类人的一般性规定。

)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本级和下级政府)省、自治区政府的规章高于本区内市级政府规章。

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优先适用效力,经济特区法规的优先适用效力。

②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有同等的效力。

③特别规定有与一般规定,新的规定由于旧的规定。

法的效力:对象效力、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对象效力:①中国的公民法人、组织在国内受法律保护在国外同样受中国法的保护在中国的外国人一律使用我国法律,除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

②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对中国公民、法人犯罪,最低刑为3年以上的可使用中国刑法规定,但犯罪地的法不受处罚的除外。

民法基础知识

民法基础知识

民法基础知识1.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2.民法六项基本原则:平等、公平、自愿、诚信、公序良俗、绿色原则。

3.民法的帝王条款是:诚实信用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4.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是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5.胎儿在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问题时,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6.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

7.宣告失踪的法定期限:下落不明满2 年。

8.宣告失踪的公告期为:3 个月。

9.宣告失踪的法律效力:为失踪人设立财产代管人。

10.宣告死亡的法定期间:一般:4 年;意外事件:2 年;意外事件并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不受限。

11.申请宣告死亡的利害关系人无顺序限制。

12.宣告死亡的公告期为:一般:1 年;意外事件并经有关机关证明不可能生存:3 个月。

13.被宣告死亡人的死亡时间:一般:判决作出之日;因意外事件宣告死亡的:意外事件发生之日。

14.宣告死亡的法律效力:婚姻消灭、配偶可单方决定送养子女、债务清理继承开始(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15.死亡宣告被撤销,“离的妻”:未再婚自行恢复;再婚或书面声明不愿意恢复的,不得自行恢复。

16.死亡宣告被撤销,“散的子”:不得以未经本人同意为由主张收养关系无效。

17.死亡宣告被撤销,“破的家”:财产返还或补偿,恶意申请人还要赔偿损失。

18.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是依法独立进行民事活动的资格。

19.划分民事行为能力的标准是年龄与精神状态。

分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无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限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完人)。

20.“无人”包括:不满8 周岁;已满8 周岁但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

21.“无人”独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22.“限人”包括:已满8 周岁,不满18 周岁;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23.“限人”能够独立从事(有效)纯获利益、与其能力相适应的行为。

民法基础的原理

民法基础的原理

民法基础的原理民法基础原理包括权利主体原则、法人实体原则、自由意志原则、合同订立自由原则、平等原则、有偿原则、民法基本原则、法律效力原则等。

下面将对这些基础原理进行解释。

1.权利主体原则权利主体原则指的是只有自然人和法人才能拥有权利和承担义务。

法律规定的权利必须归属于自然人或法人,任何其他主体都不能拥有权利。

这个原则是民法的核心原则,并且服务于自由意志原则。

因为只有人才能有自由意志,在法律关系中才具有平等的地位。

2.法人实体原则法人实体原则指的是法人具有与自然人相同的权利和义务,其行为具有法律效力。

在民法中,个人和企业一样都有法人资格,可以以自己的名称与他人签订合同,参与诉讼等活动。

法人的存在充分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组织形态,同时也繁荣了民法市场。

3.自由意志原则自由意志原则是民法重要的原则之一,指的是人民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进行自己的选择,自由地决定其行为和生活。

在法律效力的范围内,人的意志是自由的,没有外部干预的限制。

同时,这个原则还体现了自由合同订立原则的重要内容。

4.合同订立自由原则合同订立自由原则是指自然人法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自由缔结合同,自由进行交易。

民法要求合同各方按照自由意志原则平等、自愿地达成协议,法律并不干预其内容,对其效力给予承认保护。

要想使合同成立,必须满足法定条件和合同形式的规定。

5.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法律中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法律对个人、法人予以平等的保护,并不允许因人的性别、种族、财产等差异而享有不平等的待遇。

民法中的平等原则就是要求各种经济主体在市场环境中享有平等权利,维护公正竞争的准则。

6.有偿原则有偿原则指的是合同一定要有对价,才能使其效力认可。

在经济关系中,商业交易通常都是在有偿的前提下进行的,没有对价就不存在合法的义务关系。

因此,当事人通过约定合同做出许多具有吸引力的条件,就是为了给对方提供一定的对价,从而让其满足合同义务。

7.民法基本原则在法律的体系中,民法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法律分支之一。

法律基本知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

法律基本知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法律基本知识: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法作为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承担着规范人们日常生活中各种民事行为的重要职责。

在民事法律的适用过程中,民法基本原则与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民法的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制度以及民法的运用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民法的基本原则1.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法律在规范民事关系时,不论人的种族、国籍、性别、财富状况、社会地位等差异,都应当如实、公平地对待各方当事人。

平等原则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和客观性,是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基石。

2. 自由意思自治原则自由意思自治原则强调个人的自由意志决定了其合法的民事行为。

这一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满足法律规定的前提下,有权自主地决定是否参与某项民事行为,以及在民事行为中的具体表达形式。

自由意思自治原则保障了个人的权利和自由。

3. 公益原则公益原则是民法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它强调当事人的民事行为应当符合社会公共利益,不得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方合法权益。

在民事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公益原则起着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

二、民法的基本制度1. 民事权利制度民事权利制度是民法中的核心制度,它规定了人们在民事关系中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民事权利制度包括财产权、人身权、人格权等各类权利,同时也将法律对这些权利的限制和保护进行了明确规定。

2. 合同制度合同制度是民法中的另一个重要制度,它规范了当事人的民事行为,并约束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制度要求当事人基于平等自愿和公平公正原则达成协议,同时对违约行为进行相应的法律制裁。

合同制度是保障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和维护合同当事人权益的基石。

3. 责任制度责任制度是民法中的重要制度,它规定了民事主体因违反法律规定而造成损害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责任制度包括侵权责任、合同违约责任、无过错责任等。

责任制度的健全与完善,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三、民法的运用方法在实际运用中,民法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以保障其正确有效地适用于各种具体情况。

民法基础知识

民法基础知识

民法基础知识一、引言民法,作为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民法的基础知识,包括民事主体、民事行为、民事责任以及民法的适用等方面,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民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二、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和组织。

我国民法规定,具有完全民事权利能力的公民年满十八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人具有限制民事权利能力;精神病人和其他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人没有民事权利能力。

除了个人,还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组织。

法人是指能够独立行使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如公司、社团等;非法人组织则是指没有独立法人地位但能够作为民事主体进行法律行为的组织,如家庭、社区等。

三、民事行为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依法行使民事权利和履行民事义务的活动。

根据民法规定,民事行为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

民事行为可以分为有偿和无偿两种。

有偿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为了取得财产利益,在相互勾销的基础上实现价值交换;无偿民事行为是指当事人基于义务、亲情等非经济利益的考虑进行的行为。

民事行为应当具备合法目的、合法形式,并且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四、民事责任民事责任是指民事主体因违反民事法律规定而应当负担的法律后果。

根据民法规定,民事责任包括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和无因管理责任。

合同责任是指当事人在合同关系中履行或者违反合同义务所产生的责任;侵权责任是指侵害他人民事权益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无因管理责任是指对他人的财产进行管理、监护等行为时应当承担的责任。

对于民事责任的认定和赔偿,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和标准。

五、民法的适用民法的适用是指根据民法规定,确定适用哪个法律法规。

根据我国民法的规定,民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民事活动。

在适用民法时,应当根据当事人的民事主体资格、实施地、合同关系、权利义务关系等因素进行判断。

此外,在涉及涉外民事关系时,还需要考虑国际民事法律和双边、多边条约的适用。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民法典主要条款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民法典主要条款

法律基础知识汇总民法典主要条款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的基石,是规范民事关系的总章程。

其主要条款涵盖了婚姻家庭、财产权益、合同权利等方面。

本文将对民法典主要条款进行汇总,帮助读者了解我国民法典的基本内容和规定。

一、婚姻家庭1. 结婚民法典规定,男女双方应达到结婚法定年龄,自愿结婚并取得结婚证书。

婚姻应建立在平等、自愿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

2. 夫妻权利夫妻双方应平等享有基本的权利和义务。

婚姻关系中夫妻之间应相互帮助、忠实、互相尊重和维护家庭的福祉。

3. 子女权益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保护的义务。

未成年子女享有受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并应当尊重父母的合理教育。

二、财产权益1. 所有权民法典规定,所有权是合法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物权的基本权利。

所有权可以通过合法手段转让或者设定质押、抵押等权利。

2. 遗产继承遗产继承是法律规定的个人财产在死后的分配方式。

民法典规定了继承人的顺序,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

遗嘱是个人在生前确定财产分配的有效方式。

3. 合同权利合同是民事活动的重要形式,是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下达成的协议。

合同双方有权根据协议内容进行履行,如有违约,受损害方可以要求赔偿。

三、人身权益1. 生命权和健康权民法典规定,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是法律保护的基本权益。

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

2. 人格权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等。

他人不得侵犯他人的人格权,否则应承担法律责任。

3. 隐私权个人的隐私权受到法律保护,他人不得非法窥视、公开或者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

四、责任承担1. 违约责任当一方未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时,应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方可能需要支付违约金或者赔偿对方的损失。

2. 侵权责任侵权行为可能给他人造成损害,侵权方应承担侵权责任,包括赔偿损失、恢复受损的名誉等。

3. 危险责任危险行为可能导致他人遭受损害,行为人应承担危险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和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中国民法典下的法规定自由意志与公平交易的法律基础

中国民法典下的法规定自由意志与公平交易的法律基础

中国民法典下的法规定自由意志与公平交易的法律基础在中国民法典的规定下,自由意志和公平交易被确立为法律的基础,以保障市民和企业之间的权益平等和合理交易。

本文将探讨自由意志和公平交易的法律基础,并分析其在现实中的应用。

一、自由意志的法律基础1.1 概念和要素自由意志是指主体在自己的意志下,根据自己的思考、判断和选择,自由地决定自己的行为。

法律基础是指法律对自由意志的约束和保护所依据的法律原则和规定。

在中国民法典中,自由意志是市民及企业从事合同行为的前提和基础。

合同是市民和企业通过自由意志达成的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

1.2 法律保护根据中国民法典的规定,自由意志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限制。

法律保护自由意志的核心是尊重合同自由原则,即允许市民和企业依据自己的意愿自由约定合同的内容和条款。

同时,法律也对市民和企业的自由意志做出了一定的限制,防止欺诈、威胁等不正当行为。

二、公平交易的法律基础2.1 概念和要素公平交易是指市民和企业在平等地位下进行交易,彼此遵循诚实信用原则,维护交易伙伴的合法权益。

公平交易的法律基础是法律对交易行为的要求和规范。

在中国民法典中,公平交易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法律要求市民和企业在交易中遵守合同精神、平等自愿、公平交易、诚实信用和诚实信任的原则。

2.2 法律保护中国民法典通过一系列法律规定对公平交易进行保护。

其中包括禁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禁止垄断行为、规范广告宣传等规定,以维护交易的公平性和诚信性。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市民和企业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例如,当交易一方有违约行为时,另一方可以请求法院解除合同、要求赔偿等。

三、自由意志和公平交易的应用3.1 合同自由原则的应用根据中国民法典的规定,市民和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自由约定合同的内容和条款,这为各方提供了充分的权利和自主性。

在实际应用中,市民和企业应遵守法律法规的限制,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公平性和有效性。

3.2 诚实信用原则的应用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之一。

中国法律基础知识

中国法律基础知识

中国法律基础知识一、法律的定义和种类法律是一种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行为规范,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法律通常由法律文件或法典来规定和体现。

根据其内容和性质的不同,法律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民法是调整个人和私人关系的法律;刑法是规范犯罪行为和惩罚的法律;行政法则管辖行政机关和公共事务行为;宪法则规定了国家政权机构和基本权益的法律。

二、中国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律体系主要由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等构成。

其中,宪法是最高法律文件,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法律和行政法规是对各种具体事项进行规定的法律文件。

在中国法律体系中,还有特别规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这两个基本法保障了香港和澳门的高度自治权利。

三、法律的权威和适用范围法律具有普遍适用和强制力的特点。

法律的权威来自于国家或政府的授权,所有人都应当遵守法律。

在中国,法律适用范围广泛,包括公民和法人,无论国籍、性别、种族、宗教等都适用。

法律的适用还涵盖了国内和国际事务,包括国内民事、刑事纠纷,以及对外经济合作、国际交往等。

四、法律责任和法律程序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

根据不同的违法行为,法律责任可以是经济赔偿、行政处罚、刑事处罚等。

法律程序主要是指适用法律的过程和程序。

在中国,法律程序包括刑事诉讼程序、民事诉讼程序、行政诉讼程序等。

这些程序确保了法律的公正和权威。

五、法律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法律也需要不断发展和改革。

中国的法律体系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多次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国内外的发展需求。

近年来,中国法律的改革重点主要放在司法改革和法治建设上。

通过加强司法独立、提高法官素质、完善诉讼程序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结论中国的法律基础知识是了解和遵守法律的基本要求。

法律的定义和种类、中国法律体系、法律的权威和适用范围、法律责任和法律程序以及法律的发展和改革等方面的内容,都是理解和掌握中国法律基础知识的重要内容。

民法(思品与法基)

民法(思品与法基)
民法(思品与法基)

CONTENCT

• 民法概述 • 民事法律关系 • 民事主体 • 物权法 • 债权法 • 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
01
民法概述
民法的定义与性质
定义
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 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性质
民法是私法,具有平等性、自愿性和公平性,旨在保护个人自由 和权利,促进社会公正和和谐。
物权特征
物权具有绝对性、排他性、直 接支配性、保护方法的绝对性 等特征。
物权的种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物权可以划 分为动产物权和不动产物权、 主物权和从物权、有期限物权 和无期限物权等。
物权的种类
主物权
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权,如所有权、地上权等。
动产物权
指在动产上设立的物权,如动产所有权、留置权 等。
从物权
合同的变更、解除与终止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由于客观情况的变化或者当事人的协商一致,可以对合同进行 变更。
当出现法定或者约定的情况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以终止合同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终止后,当事人应当进行清算,清理债权债务,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 施。
侵权责任法概述
侵权责任法是调整因侵害民事权 益产生的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
判例法
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形成的具有 法律约束力的案例,对后来的 审判具有指导意义。
习惯法
长期形成的、被社会普遍认可 的习惯规则,经过立法程序可 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则。
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国家之间签订的关于民事关系 的条约和惯例,经过国内立法 程序可成为国内法的组成部分 。
02
民事法律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

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

法律基础知识知识点整理一、民法民法是法律中最为基础且广泛适用的一部分,主要调整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在民法中,一般涵盖了私法、民事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规定。

下面将就民法的若干知识点进行整理阐述。

1.人格权人格权,指的是自然人在人身、姓名、名誉、荣誉、隐私等方面享有的权利。

法律规定人格权是不可侵犯的,任何人不得非法侵害他人的人格权。

人格权的侵害行为一般可以通过侵权责任的方式追究责任。

2.合同法合同法是民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调整合同关系的基本规范。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合同法则规定了合同的成立、履行和解除等细则。

根据合同的不同类型,有房屋租赁合同、婚姻合同、劳动合同等。

3.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法是民法中的另一重要内容,主要用于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

侵权行为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犯他人权益的行为,例如人身伤害、损害财产等。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侵权方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

4.继承法继承法是指对于个人财产的继承与分配进行规范。

根据法律规定,公民可通过遗嘱继承、法定继承等方式进行财产的传承。

继承法不仅确保了合法继承人的权益,也保护了遗产的安全。

二、刑法刑法是调整社会生活秩序、规范公民行为的重要法律分支。

刑法主要涉及犯罪行为、刑罚、违法行为等内容,是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的基本法律。

以下将对刑法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整理。

1.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员根据法律规定承担的法律后果。

刑法规定了不同犯罪行为的刑罚种类及幅度,并根据犯罪人员的主观恶意和客观行为进行认定。

刑事责任是一种法律责任,涉及到公民的基本权益。

2.罪刑法定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之中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规定了犯罪与刑罚适用之间的关系。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任何人都不能因为一种行为受到刑罚,必须满足法律对该行为的明确规定,且不能以法外因素作为判罚的依据。

3.无罪推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是指被告人在未被法院判决有罪之前,被视为无罪的原则。

法律基础5

法律基础5
返回上层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
1. 民事法律行为的实质条件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 (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自愿 (3)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2.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指行为人内在意思表现于外 部行为的表现形式。 (1)书面形式 (2)口头形式 (3)其它形式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法律上所讲的死亡,包括自然死亡和宣告死亡两种。
返回上层
(二)公民的行为能力
1.公民的行为能力的概念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指公民通过自己的行为独立地行使民事权 利与承担民事义务,并对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和资格。
2.公民的行为能力的种类
以公民的年龄、智力和精神健康状况为标准,可将公民的民事行为 能力分为三种情况:
有以下四种形式:
1. 保证 2. 抵押 3. 定金 4. 质压 5. 留置
返回上层
四、人身权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二)人身权的种类
返回上层
(一)人身权的概念和特征
1. 人身权的概念
人身权是指法律赋予民事主体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没有直接 经济内容的民事权利。
返回上层
(二)所有权的内容
占有 使用 受益 处分
返回上层
(三)财产所有权的保护
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是指国家通过司法和行政程序保
障所有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对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 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利的制度。
对所有权的保护有以下特殊的方法:
1. 确认所有权; 2. 恢复原状; 3. 返回原物; 4. 排除妨碍、消除危险; 5. 赔偿损失
返回上层
第五节 民事权利
一、民事权利的含义和种类
二、财产所有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ection 4 Civil Juristic Acts and Agency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Ⅰ Civil Legal Acts 一、民事法律行为
Ⅱ Agency 二、代理
1. Concept and effective elements of civil juristic acts
下列属于民法调整的对象是( ) A、公司内部的工作隶属关系 B、国家与纳税人的税收关系 C、工厂排污超标收费关系 D、国家机关购买工作用品的买卖关系
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
平等原则 自愿原则 诚实信用原则
公平原则 等价有偿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
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甲与乙为邻居,素有矛盾,甲开设一露天排档后,乙遂将房 屋租给一小型垃圾处理所。乙的行为( ) A、违反公序良俗 B、违反自愿原则 C、违反诚信原则构成权利滥用 D、并无不当
下列事实中,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的是 () A、刘某将电脑送给好友 B、老张因病去世 C、小李每天坚持跑步 D、王某将许某打伤
甲杀害乙,乙的继承人因乙死亡而继承其遗产。引起 该继承关系的法律事实是( ) A、乙的死亡 B、甲的违法行为 C、甲的事实行为 D、乙的死亡和甲的违法行为
下列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 A、甲对所种果树之果实的收获行为 B、甲入乙果园擅自摘取果实的行为 C、甲为避免乙的果实受损而擅入乙果园所为的摘取 行为 D、甲与乙约定以一定报酬为条件由甲帮乙收果实的 行为
二、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合伙
个体工商户 公民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内,依法 经核准登记,从 事工商业经营的
个体工商户对所负债 务承担无限清偿责任
农村承包经营户
农村集体经济组 织的成员,在法 律允许的范围内, 按照承包合同规 定从事商品经营 的
以个人名义承包经营的,应以个人财产承担无限 责任;以家庭名义承包经营的,应以家庭共有财 产承担无限责任
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
开始
终止
出生
死亡
他们都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宣告死亡
指公民离开自己的住所下落不明达法定期 限,经利害关系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宣告 其死亡的法律制度。
宣告死亡的条件
须下落不明连续时间已满规定期限公 民离开住所下落不明满4年的;或因 为意外事故下落不明,从事故发生之 日起满2年的 须有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Ⅰ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ivil legal relationships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
指符合民事法律规 范的,当事人之间 形成的以民事权利 和民事义务为内容 的社会关系
特征
1、民事主体的地位完 全平等 2、以民事权利义务为
内容 3、以法律的形式确认 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将 社会道德观念法律化
合伙 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按照协议, 各自提供资金、实物、技术等, 共同经营,共同劳动
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 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
合伙的特征
必须有两个以上的公民所组成 必须订立书面合伙协议 合伙人须共同出资、共同经营、
共同劳动 合伙财产归合伙人共有 合伙人对外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类型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能够通过自己独立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 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18周岁以上的公民;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 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公民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是指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是不完整的,其享有 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是有条件的
10周岁以上的 未成年人;不 能完全辨认自 己行为的精神 病人
宣告余某死亡,最早能向法院提出申请的时 间是( )
A、2002年8月17日 B、2003年8月18日 C、2004年8月17日 D、2004年8月18日
3 Capacity for Civil Acts
(三)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概念 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
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公民正确识别事 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为基础
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 灭的客观现象
事件
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 民 事 无效民事行为 行 为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无因管理行为
人 的
事 实 行
侵权行为 遗失物的拾得行为


正当防卫行为
律 事 实

紧急避险行为
事件 不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行为
Ⅲ Legal persons 三、法人
法人的概念
具有民事权利和 民事行为能力,依法 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 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 组织。
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
依法成立 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的种类
企业法人
非企业法人
下列机构中,不具备法人资格的有 () A、中国法学会 B、某公司 C、某大学法律系 D、某市工商局
A、主要由丙承担,乙的监护人适当承担部分 B、主要由乙的监护人承担,丙适当承担部分 C、主要由甲承担,乙的监护人适当承担部分 D、主要由乙的监护人承担,甲适当承担部分
Ⅱ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ouseholds, Rural Contracting Households and Partner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Section 5 Right in Rem
第五节 物权
Section 6 Creditors’ Rights
第六节 债权
Section 7 Personal Rights
第七节 人身权
Section 8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第八节 知识产权
Section 9 Civil Liability
被监护人
监护人的设立
法定监护
指定监护
根据法律的直接 规定而发生的监 护
指没有法定监护人 或者对监护人有争 议的,由有关单位 指定监护人或由人 民法院裁决
刘某在十岁生日时,接受了海外亲戚赠送的 5000元人民币。刘某的独立接受行为 () A、虽未经父母同意但仍然有效 B、因未经父母同意而无效 C、因未经父母同意而部分无效 D、因未经公证而无效
Ⅱ Elements of civil legal relatio物ns、h行ip为s 、智力活 二、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动成果和一定的利

主体
在民事法 律关系中 享有民事 权利和承 担民事义 务的当事

内容
民事主体 依法享有 的民事权 利和承担 的民事义

客体
民事权利 和民事义 务所指向
的对象
Ⅲ facts of the Civil law 三、民事法律事实
第九节 民事责任
Section 10 Limitation of Action
第十节 诉讼时效
Section 1 Outline of the Civil Law 第一节 民法概述
Ⅰ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vil Law
一 民事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Section 2 Civil legal relationships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
Section 3 Bodies of the Civil Legal Relationships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Section 4 Civil Juristic Acts and Agency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须经民事诉讼特别程序
葛某携款外出做生意。途中,葛某所搭乘的
私人货船遇暴风雨翻船沉没。其利害关系人
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葛某死亡的,依法应在 ( )。
A、危难发生之日起满两年 B、危难发生次日起满两年 C、危难发生之日起满四年 D、危难发生次日起满四年
2000年8月17日余某离家出走,生死
不明,杳无音讯。六届人大 四次会议通过并 施行。
Ⅱ Concept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Civil Law 二、我国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民法的概念
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相互之 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 的总称
民法的调整对象 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
(2)民事行为依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的内容而发生效力;而 事实行为依法律规定而直接产生法律后果。
(3)民事行为的本质在于意思表示,而不在于事实构成; 而事实行为只有在行为人的客观行为符合法定构成要件时, 才发生法律规定的后果。
(4)民事行为以行为人具有民事行为能力为生效条件;而 事实行为的构成不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1 Concept of Citizen (一)公民的概念
我国公民在宪法上的概念是指具有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籍的人。 民法上的自然人包括:本国公民、在我 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2 Capacity for civil rights of citizens (二)公民的权利能力
概念
公民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的资格
Section 3 Bodies of the Civil Legal
Relationships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
Ⅰ Citizen( natural person ) 一、公民(自然人) Ⅱ Individual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Households, Rural Contracting Households
and Partnership Between Individuals 二、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和合伙 Ⅲ Legal person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