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背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制度(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的制度体系独具特色,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留下了丰富的历史知识点。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和经济制度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制度进行探讨。

一、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多种多样,但最为著名的是封建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是中国古代最长久、最为典型的政治制度,由君主、贵族和百姓构成。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贵族享有特权,而百姓则从属于君主和贵族。

1. 朝廷制度:中国古代政权的核心机构是朝廷。

朝廷由君主领导,设立诸如丞相、大臣、御史等职位。

这些职位分工明确,负责管理国家的政务、司法和军事。

朝廷制度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但基本框架相似。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制度,用于选拔官员。

科举考试分为殿试和乡试,殿试是在皇帝面前的考试,乡试则是在地方上进行的考试。

科举制度有效地选拔了大量的人才,为官员选拔提供了公正的渠道。

二、社会制度中国古代的社会制度基于封建家族和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呈现出严格的等级划分和封建等级制度。

1. 家族制度:家族制度是古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组织形式。

家族是由同一血统的人组成的基本单位,具有强大的家族观念和约束力。

在家族制度下,血脉关系和亲属关系非常重要。

2. 等级制度:等级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等级制度,社会被分为不同的等级,如贵族、士人、农民和奴隶等。

等级制度限制了不同阶层的交流和流动,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

三、经济制度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主要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经济体系。

农业在古代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财富主要来源于土地和农业生产。

1. 土地制度:古代中国的土地归属主要有皇权、官府、贵族和农民土地四种形式。

土地往往是由贵族和官府所有,而农民则以租佃的形式使用土地。

土地制度限制了农民阶层的发展,并为贵族和官府垄断了大量资源。

2. 募役制度:募役制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征兵制度,在国家需要时,向农民征召士兵。

这一制度为农民提供了劳动力,同时也增加了国家的军事实力。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第1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前771年(周幽王);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东周: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二、西周的分封制1.起源:夏商的分封制度。

2.目的:主要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根本目的:维护奴隶制度。

3.内容:(1)两个主要分封诸侯者:周武王、周公旦。

(2)受封者、并举例(结合图例):由王族成员建立的诸侯国有晋、卫、燕、鲁、吴;(同姓不婚、秦晋之好)由功臣建立的诸侯国是:齐。

由先代贵族建立的诸侯国有:许、楚、陈、杞、宋。

成为现在省简称的诸侯国有:晋、鲁(3)诸侯的权利:获得封地:土地、人民;诸侯继续往下分封,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_武装__、征派_赋役__等;诸侯的权利可以世袭。

(4)诸侯的义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国家政权逐渐由松散趋向严密。

消极影响(补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是贵族的联合专政;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较大的独立性,易形成地方割据;未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继承上矛盾。

(由宗法制解决)5.瓦解(1)原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铁犁牛耕)导致井田制崩溃。

主要原因:王室衰落、诸侯崛起。

(2)表现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诸侯纷争、诸侯争霸;楚王问鼎;地方设立郡县;礼乐制度遭到破坏等。

三、西周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特点:最重要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大宗与小宗有家族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家与国密切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保证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

作者:一气贯长空高中历史干货 |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梳理,建议收藏~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作用。

(1)含义:又叫封邦建国,是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的制度。

(2)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3)内容①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②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还分封功臣、姻亲、殷商降族。

③被封的诸侯必须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并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4)影响①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

②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

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的目的、含义、内容和影响。

(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内容①核心特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

②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3)作用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结合。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

(3)最高政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4.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表现、内容和影响。

(1)背景: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

(2)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首先表现为皇权至上;另一体现是“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

(3)内容①中央官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

初中历政治知识点总结一、中国古代政治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朝采用王室世袭制,商朝以堯舜禪让制度为基础,周朝推行封建制度。

2.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特征,主要的特点是以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经济为基础,实行以天子为中心的等级制度。

3.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制度是指天子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权力实行严格的控制。

4. 制衡思想: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曾出现“封建制度”的增补和削弱以制约一方的强盛,维持或恢复平衡的制衡思想。

5.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中国古代政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融合的政治制度的变动。

6. 国家建设:在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对立发展有利于中国古代的国家建设。

7. 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等级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的影响非常深远,它成为中国古代的一个基本制度。

8. 封建经济:中国封建经济是中国古代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特点是地方分权,占有土地。

二、中国古代的税收制度1. 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赋税是当时的一种税收制度,以收取地租和赋税为基本目标。

2. 中国古代的税收历史:在中国古代,税收是国家的重要经济资源,也是封建时代的国家经济的基础。

3. 赋税制与封建制:赋税制度是封建制中经济基础的一部分,赋税制度的实行带给了封建国家以丰富物质财富。

4. 赋税制度各个问题:在实行赋税制度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赋税制度对农民太过苛刻,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5. 赋税制度变迁:赋税制度在中国古代有过一系列变迁,尤其是在宋代的实施。

6. 赋税制度的利弊:赋税制度的实行既有着一定的好处,也存在着一些不利之处,因此必须要不断地进行调整改革。

三、周朝政治制度1. 周朝的中央集权制:周朝时的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最为严格的一个制度。

2. 周朝的君主制度:周朝实行的君主制度,将江山权柄一手掌握,全国各地归属他的统治权。

3. 周朝的奴隶制度:周朝以奴隶制度为基础,使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都受到了粗制滥造的制约。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归纳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1. 了解先秦时期政权的更迭(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221年)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

(1) 夏朝(约前21世纪约前16世纪)。

(2)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

(3)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年,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4)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2. 理解分封制、宗法制的基本内容和影响(1) 分封制①原因: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②内容:周武王将广大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在领地里诸侯享有很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③特点:以血缘关系为主要纽带,形成森严的等级: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④影响:扩大疆域,稳固统治。

后来诸侯争霸,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

(2) 宗法制①原因和目的:为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定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③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

④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以血缘为依据),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嫡长子继承)。

(注意: 中国人的团聚、族谱、祠堂、辈分、正统等文化现象都与此有关)3.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征(1) 神权与王权结合。

(2)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不能称为中央集权)。

二、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 了解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建立。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遗产的国家,其政治制度也非常独特。

本文将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知识点总结,以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演变过程。

一、封建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制为主。

在封建制度中,君主是社会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通过授予诸侯王侯爵位的方式来维系统治秩序。

诸侯藩国作为君主的下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但必须向君主效忠并支付赋税。

二、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的某些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这种制度下,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他们通过设立官僚机构来管理国家事务,并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管治。

这种制度的代表是秦朝的郡县制和汉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儒家思想与政治体制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儒家思想强调君主与臣民之间的亲密关系和和谐共处,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以仁德治理国家。

这种思想在封建社会中推崇,并与中央集权制度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体制。

四、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特有的选拔官员的制度,它在隋唐时期得到了大规模的推行。

按照科举制度,士人们需要通过一系列的考试来晋升官职。

这种制度对于士人阶级的晋升具有重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官员的公正和能力。

五、地方官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还包括地方官制,即设立各级地方政府来管理地方事务。

根据历史时期的不同,地方官的名称和职权也有所差异,但基本上都是由中央政府任命的。

六、丞相制度与宰相制度丞相制度和宰相制度都是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中与君主关系最为密切的职位。

丞相是负责辅助君主处理政务的高级官员,而宰相则是负责处理国家重大决策的首席官员。

丞相制度在秦朝开始,宰相制度则在汉朝时期成为主流,并延续到明清时期。

七、军事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也与军事制度密切相关。

在封建制度下,各地的武装力量由地方官员控制,并向中央政府纳贡。

另外,高士争相为各地提供安全保障,形成了以地方势力为基础的地方军事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特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论述题高一历史学习方法策略高一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重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①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②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③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的长官均由皇帝直接任免。

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

历史必修一国家制度详细介绍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1)从禅让到王位世袭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夏王将国家事务统归一人管理,这是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开始。

(2)从分封制到郡县制西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地方官员由贵族世袭。

春秋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逐渐瓦解,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九卿”指太仆、廷尉、典客、奉常、郎中、常侍、少府、治粟内史和宗正。

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初沿用秦朝的郡县制和封国制(也称郡国并行制),导致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

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限制诸侯王权力,大大削弱王国势力。

又设立刺史制度,监察地方官吏和豪强。

(2)唐朝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三省六部制提高了各级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3)北宋通过杯酒释兵权,削弱了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削弱相权;派文官做知州,并设通判监督;派转运使到各地管理财政。

(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在中央设中书省,掌握全国行政和军政大权。

行省制度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官员处理政务的效率。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初废丞相,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雍正帝时增设军机处,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反映了封建制度的没落趋势。

二、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 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伯里克利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代”。

其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等。

XX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细化整理(人民版)

XX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细化整理(人民版)

XX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细化整理(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分封制P6(1)含义: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的制度。

(2)受封者义务权利:义务:①定期朝见和贡献财物②提贡军赋和力役,随从作战权利:①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②独立管辖领地上的人民、征收租赋、设置军队,内政基本自主2西周宗法制P6-7(1)含义宗法制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

(2)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由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P4前提示二(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2)以血源关系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8(1)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①称号:始皇帝,自称“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皇帝独尊)②总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中央和地方重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权至上)③皇位终身且世袭(皇位世袭)(2)中央机构:实行三公诸卿制。

①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全国军事。

②诸卿:丞相之下,分管各项具体政务,是中央政府职能部门特点:③特点:分工明确,家国同治,皇帝总揽,公卿朝议,减少失误(3)地方机构:全面推行郡县制。

①最高地方行政机构:郡长官有郡守郡尉郡监(或监御史)等②郡的下级机构:县道③基层:设计乡、里(行政)、亭(治安、传递)等(4)特点:①郡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②郡县长官皆由中央调动任免,不得世袭;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1)当时积极作用: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使秦朝国力增强,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考点1 分封制(理解):1、目的:实行有效的统治。

2、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以镇守疆土,拱卫王室。

3、义务:服从周王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各种义务。

4、获得的权利: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特点:层层分封,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确立了等级秩序。

6、作用: 巩固统治、扩大疆域7、局限:地方诸候独立性强考点2 宗法制(理解)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与分封制关系:互为表里。

3、内容:①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②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4、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5、作用: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考点3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综合应用)1、秦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

(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割据混战局面。

.2、内容:皇帝制度:秦始皇创立。

特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中央官制:(1)中央:三公九卿制:①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

②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

地方实行郡县制:设置:郡——县——乡——里。

长官由皇帝任命,向中央负责,管理地方事务。

3、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4、.影响(1)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2)有利于保护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3)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4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理解)1.背景: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严重的王国问题2.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规定诸候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为列候,归郡统辖3.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考点5 唐朝三省六部制(理解):1.内容(1)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部编版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部编版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王位由父传子,形成家族统治。

- 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对周王有朝贡义务。

- 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维护家族和国家秩序。

2.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三公九卿制:汉朝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明确各级官员职责。

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 世族制度: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上占据重要地位。

- 均田制:北魏时期实行,旨在稳定农民生产,加强国家税收。

4. 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 科举制:隋唐开始实行,选拔官员的方式,打破世族垄断。

- 三省六部制:唐朝中央政府设立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和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形成完善的行政管理体系。

5. 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 宋朝的两府三司制: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行政和军事,三司负责财政。

- 元朝的一省制:中央设立中书省,下设六部,加强中央集权。

- 明清的内阁制:明朝设立内阁,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清朝内阁成为实际的最高行政机关。

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 精耕细作:古代中国农业以精耕细作为主,提高土地利用率。

- 农具与灌溉:铁犁、牛耕普及,水利工程如都江堰、灵渠等促进农业生产。

2. 手工业与商业- 手工业:丝织、陶瓷、冶金等行业发达,产品精美。

- 商业:市场经济逐渐发展,商帮如晋商、徽商兴起,货币经济逐步取代实物交换。

3. 社会结构- 士农工商:士为四民之首,农为国之根本,工商业者地位相对较低。

- 世家大族: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上具有较大影响力。

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诸子百家- 儒家:孔子提倡仁、礼,孟子主张仁政,荀子强调法治。

- 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庄子倡导自然无为。

- 法家:韩非子等主张以法治国,强调君权至上。

2. 科技与发明- 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我国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禹死后,其子启即位,原始社会的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2.夏商时期的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相、卿士等,地方设侯、伯。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目的: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①分封对象——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于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被封诸侯的义务——要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③被封诸侯的权利——职位世袭、对卿大夫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3.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

②扩大了统治区域;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4.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根本原因在于封建经济生产方式的产生,这一生产方式使诸侯势力日益壮大)。

战国末年,分封制瓦解。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定义: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内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4.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总结:中国早期(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

二、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过程1.采用皇帝称号,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2.从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到地方郡县官吏(由皇帝直接任免),建立了一整套官僚体系。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商代政治的特点: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神权和王权相结合。

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4、郡县制度:中国古代继宗法分封制度之后出现的以郡统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制度。

盛行于秦汉。

郡县制是古代中央集权制在地方政权上的体现,它形成于战国时期。

郡县制于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郡守、县令和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影响: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使君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希腊罗马,西方各国,近代中国,现代中国,当今世界)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中央:#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地方:侯、伯夏商政治制度的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2影响: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积极作用:#1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2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化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汇总目录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知识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特征●古代中国政治制度超全知识点一.基本制度——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萌芽于战国内容:①理论上,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

②实践上,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规定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建立于秦朝内容: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3、巩固于西汉内容:实行刺史制度,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解决王国问题。

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特点:重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于隋唐内容:实行三省六部制,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完整严密的体系,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创立和完善科举制,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特点:①用分权的办法来加强君权;②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5、加强于北宋内容:集中军权——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设三衙统领禁军并与枢密院互相牵制。

集中行政权——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政、军、财权;派文官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

集中财权——在各路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集中司法权——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司法人员。

通过以上措施,皇帝掌握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军事、行政、财政和司法等大权,铲除了封建藩镇割据的基础。

特点:强干弱枝,在中央分权的基础上地方分权。

6、发展于元朝内容:在中央,健全了中央官制,设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

特点:地方行政体系有了重大发展;建立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理制度。

7、强化于明清内容: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实行三司分权,改大都督府为五军都督府,分离统兵权和调兵权,制定《大明律》,设厂卫特务机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重要知识点
了解汉朝郡国并行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
郡国并行制:汉初刘邦实行的是郡国并行制(即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汉武帝时,逐步削弱王国势力。
行省制度:元朝为改变宋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了解郡县制的建立
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县令或由朝廷(皇帝)任命。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5)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集团的不断强化,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欢迎大家阅读。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必考知识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了解宗法制的基本内容:
性质: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内容:是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用规定宗族内部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在宗族中的地位,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总结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历史中考常考知识点

历史中考常考知识点

历史中考常考知识点历史中考常考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夏商周三代分别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个、第二个和第三个朝代。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分别为奴隶制、封建制和分封制。

2.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实行郡县制。

3.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制度的变化:这一时期,中国政局动荡,政治制度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南北朝时期,南北方政权各自发展,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文化1. 农业经济的发展:自古以来,农业一直是中国经济的基础。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的出现和耕作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逐渐繁荣起来。

2.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也逐渐兴起。

在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同时也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3. 科技文化的成就: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

这些发明不仅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近现代中国的变革与发展1. 清朝末期的变革:鸦片战争后,清朝政府开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试图振兴中华。

然而,这些改革未能挽救清朝的命运。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开创了民主政治的新纪元。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

此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1. 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被称为“文艺复兴”的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人类文明的重生和发展。

2. 工业革命:18-19世纪,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随后欧洲各国纷纷效仿,这场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高三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

这一制度不仅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从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入手,详细分析其特点、演变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特点1. 家族制度与宗法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以家族制度和宗法制度为基础。

家族制度强调血缘关系的重要性,以家长为核心,家族成员之间存在着严格的等级关系。

宗法制度则规定了世袭制度,权力和地位的继承必须遵循血缘关系。

这种制度特点使得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家族和宗族手中。

2. 封建制度封建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核心。

封建制度将国家划分为若干封建领地,由诸侯王公统治。

诸侯王公必须服从中央政权的领导,向中央政权交纳贡品,并参与中央政权的决策。

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政权与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紧密相连。

3.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科举制度强调才能和学识的重要性,通过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的特点是公平竞争、选拔人才,使得社会底层人民也有机会进入官僚体系。

这一制度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起源阶段。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采用了封建制度,由夏王统治。

商朝和周朝继承了夏朝的封建制度,并逐渐形成了家族制度和宗法制度。

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以家族和宗族为基础,权力高度集中在统治家族手中。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变革阶段。

这一时期,诸侯割据,战争频繁,封建制度开始出现瓦解。

各国纷纷进行改革,试图建立更加稳定和有效的政治制度。

齐国的齐桓公、楚国的楚庄王等诸侯王公成为了实际的统治者,政治权力逐渐从家族和宗族手中转移到诸侯王公手中。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制度的统一阶段。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 必背知识点 古代政治制度

第一部分必背知识点古代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禅让制:是我国原始社会后期一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王位世袭制:是指阶级社会中,帝位(或王位)世代沿袭的制度。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从“禅让”到“世袭”,从“公天下”到“家天下”,是生产力发展和阶级对立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夏商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在中央:实行王位世袭制;还设相、卿士等,协助国王处理政务。

在地方:封侯、伯,有臣属的方国。

3、西周政权的建立与灭亡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西部少数民族来犯,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4、西周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含义(基本内容):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2)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理解“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意思)(3)对象: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即:先代贵族)(4)受封者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世袭统治权,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5)受封者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派兵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等义务。

(6)评价:①积极: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巩固了西周奴隶主的统治;②消极:但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东周出现了诸侯分裂割据、争霸的混乱局面。

5、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3)宗法等级: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

(4)大宗与小宗:它规定,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必背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 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世袭制的确立- 宗法制的影响- 分封制的实施与意义2.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郡县制的推行- 法家思想的应用- 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3. 汉朝的治理- 推恩令与罢黜百家- 汉武帝时期的政治改革- 东汉时期的宦官专权二、古代中国的经济与社会1. 农业经济的特点- 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土地制度的演变(井田制、均田制)2.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 唐代市坊制度- 宋代商业的繁荣3. 社会结构与阶层- 士农工商的四民等级- 门阀士族与科举制度三、古代中国的思想与文化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孔子与《春秋》- 孟子与仁政思想- 儒家经典的编纂2. 法家、道家及其他学派- 韩非子与法家思想- 老子与庄子的道家哲学- 墨家、阴阳家等学派3. 科技与艺术成就- 四大发明- 唐代诗歌与宋代绘画- 古代建筑(如长城、大运河)四、古代中国与世界1. 对外交流- 张骞出使西域- 郑和下西洋- 唐朝的国际地位2. 外来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佛教的传入与汉化-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 西方科技的引入五、历史人物与事件1. 重要历史人物-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 汉武帝的开疆拓土-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 重大历史事件- 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与合并- 三国鼎立与南北朝的分裂- 隋唐统一与五代十国的割据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概要,具体编写时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并确保每个知识点都有充分的解释和例证。

此外,文档应使用规范的字体和字号,清晰的标题层级,以及适当的段落分隔,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知识点
第一课
1、分封制
①概念: 封邦建国
②目的:巩固西周统治.
③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内容: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服役
⑤影响:扩大疆域,巩固统治,后期出现了诸侯的争霸战争
2、宗法制
①概念:按照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方式。

②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③作用: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第二课
1、皇帝制度的创立:①皇帝独尊②皇权至上(核心,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③皇位世袭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 中央: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下达诏令、监察事务)、太尉(全国军务)
3、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①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②巩固国家的统一③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第三课
1、汉朝:中央:内外朝制度,
地方: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设刺史监察郡国
2、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尚书省执行政令
3、宋朝:设中书门下为最高行政机构。

增设参知政事(行政)、枢密使(军权)、
三司使(财权)分割相权。

4、元朝: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行省制——中国省制的开端
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
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

第四课
1、明朝内阁:
①明太祖废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②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③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內侍机构。

④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

2、清朝军机处——标志封建社会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跪奏笔录
④特点:机构简单、人员精干、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

⑤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

3、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2)消极作用:绝对专制的君主权利和日益腐败的官僚系统,严重地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