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中的学
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标题: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摘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地理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以及如何应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引言地理知识是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环境、气候、资源、人口等多个方面。
在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地理知识的迁移1.课堂内外结合: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理解地理原理。
2.知识串联:将不同章节的地理知识进行串联,形成知识网络,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3.案例分析: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候对农业的影响、资源开发与利用等。
三、地理知识的应用1.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城市规划、环境保护、资源开发等。
2.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地理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的应用,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运用地理知识解决新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案例分析以“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为例,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不同气候条件下农作物的种植种类和收获季节。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了解到地理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并认识到气候对农业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拓展,让学生分析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对农业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气候条件发展特色农业。
五、教学策略1.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通过阅读、观察、实践等方式获取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常常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将围绕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知识过于抽象地理学科内容繁杂,其中很多知识点过于抽象,难以理解。
学生对于地球的概念、地貌的形成机制等内容常常感到困惑。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一些具体、生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方法:1. 针对抽象知识加强实地考察。
带领学生去实地探寻,亲身感受地理现象,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2. 以图表等形象化方式展示知识。
通过地图、数据表、图片等形象化的展示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直观的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二、地理概念与实际生活脱节地理学科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常常存在较大脱节,学生往往难以将地理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
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结合。
解决方法:1. 引入案例教学。
通过真实的案例,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将地理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2. 进行地理实验。
通过亲自动手实施地理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地理原理,并将其与实际现象相联系。
三、地理教材的滞后性地理教材的更新相对较慢,无法及时反映现实地理情况的变化。
在信息时代,学生容易对教材的内容产生误解,需要及时更新教材,加强地理新知识的介绍。
解决方法:1. 教师要及时关注新闻、科技等领域的发展,引导学生了解最新的地理信息。
2. 引入多种资源。
通过引入PPT课件、网络资源等方式,以多样化的信息来源满足学生对地理知识的需求。
四、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地理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耐心阅读大量的地理材料,学习兴趣常常难以被激发。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决方法:1. 运用多媒体技术。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资料、动画等,增加视听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
组织学生到地理名胜区、地理博物馆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兴趣。
初中常见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
初中常见地理教学方法有哪些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面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科学,是学生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技能。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地理教学方法。
1.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地理教学中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现象的理解。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自然景观或人文景点进行考察,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和实地调查,从而增强他们的记忆和理解。
2.实验法:实验法是地理教学中的另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搭建实验场景,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地理规律和原理。
比如,可以通过实验来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的运动规律。
3.图像法:地理教学中,图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地图、图表等多媒体工具来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图像来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图像教学可以生动直观地展现地理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实际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实际的地理案例或事件来进行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从案例中深入了解地理知识,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分析思维。
5.互动教学法:互动教学是地理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置问题环节、讨论环节、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表达意见,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互动交流。
互动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参与度。
6.讨论演讲法: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地理课堂讨论和演讲,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互相交流意见,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主题演讲,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7.模拟游戏法:模拟游戏是地理教学中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通过设计一些地理知识、地理现象的模拟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应用地理知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地理知识教案
地理知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要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要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大地形和水系- 山脉、平原、高原的定义和特征- 河流、湖泊、海洋等水系的分类和分布2. 气候与气象- 气候和气象的区别和联系- 气象要素的观测和测量方法- 不同气候带的划分和特征3. 自然资源- 土壤、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不同地区的农业、能源、矿业资源开发利用情况4. 人口与城市- 人口的分布和迁移规律- 城市的定义和特征- 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的意义5. 文化与环境- 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和传统- 环境问题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通过观察、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地理知识的应用和意义。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地理问题的讨论和解决,促进合作与交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发学生对地理的好奇心,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
2. 概念讲解:通过多媒体展示、图片、图表等形式,介绍地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要点。
3. 探究式学习: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观察,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4. 案例分析:选取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
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地理问题的讨论和解决,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重点地理知识进行总结,梳理学生的思维脉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制定相关练习,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小组报告:要求学生形成小组报告,分享讨论成果,评价小组表现。
3. 个人作业:布置个人作业,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个别评估。
六、教学资源1. 多媒体展示设备:用于介绍地理知识的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
地理教学中的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
地理教学中的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球和环境的理解,更是为了帮助他们培养出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学中的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并分析其对教育效果的影响。
一、教师教法1.引发学生兴趣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通过多种手段来引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惊险刺激的照片或视频来吸引学生的视线,或者是通过有趣的案例和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只有在学生产生兴趣的前提下,他们才会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知识。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教师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比如,对于理论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讲解、演示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采用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亲身体验的方式。
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他们应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
可以通过启发性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同时,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他们有机会自由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二、学生学法1.理解概念与原理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应该注重对概念和原理的理解。
地理学作为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只有理解了概念和原理,才能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注重对地理概念的辨析和掌握,以及对原理的深入理解。
2.多角度观察与思考地理学习需要学生具备多角度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学生应该能够观察和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并且能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
例如,对于某一地理现象,学生可以从地质、气候、经济等多个方面进行思考,以达到全面理解的目的。
3.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地理学科注重实践,学生在地理学习中需要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地理教学论重点
地理教学论绪论1、地理教学论研究对象:地理教学活动中一切现象和问题。
【书:地理教学过程各构成要素相互关联的本质和规律。
】2、地理教学现象包含因素:①学生、②地理教学目的、③地理课程、④地理教师、⑤地理教学方法、⑥地理教学评价、⑦地理教学环境。
3、地理教学过程:地理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地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统一的活动过程。
【书:是以师生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为前提的,教学过程是一种运动发展的过程,教学主体和客体(师生在教学过程中互为主客体)以及教学得以进行的条件,都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的教学系统诸要素。
】4、地理教学论理论基础:①地理学理论②教育学理论③教育心理学理论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书P8-11】第一章1、地理教学目的的制约因素:(一)社会需要地理学科的产生是一定社会需要的产物,这种社会需要又往往集中表现在地理教学的目的上。
基于不同的社会需要,也就存在不同的教学目的。
(二)教学价值观教学价值观则是人们对教学的价值关系的认识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所确定的行为取向标准。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学价值的取向是不一样的;即使处于同一历史阶段,不同的阶级和民族对教学的价值取向也不一样。
由于人们所持有的教学价值观念不同,因此对地理教学目的的看法也不同。
(三)地理学科特点在制定中学地理教学目的时,必须紧密结合地理学科的实际情况,以发挥地理教学所具有的教育职能和作用。
(四)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地理教学目的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即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确定地理教学可能取得的结果。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阶段性,二是个别差异性。
2、地理教学目的的功能:(一)动机功能是指地理教学目的作为一种主动的积极的力量,引起或推动各类地理教学活动的进行,以达到预期结果的作用。
地理教学目的的制定,既包含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认识,也包含对学生未来发展的期望,这种认识与期望之间的矛盾正是推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的动因。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理念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教育理念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认识和运用能力的过程。
它涵盖了对地球的理解、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研究,并且通过地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地理教育理念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对学生特点和学科知识要求的认识,运用一定的教育原则和方法来指导和促进学生地理学习的指导思想。
一、地理教育的目标地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地理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地理教育应该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学习和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地理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和地球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2. 培养学生的地理地图阅读能力和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4. 增强学生的地理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地理教育的原则地理教育的原则是指在地理教学中需要遵循的指导性规范。
这些原则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
1. 生活化原则:地理教学应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
通过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地理知识。
2. 综合性原则: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3. 连续性原则:地理教学应该强调地理知识的连续性。
通过将不同阶段的地理知识有机地连接起来,可以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可操作性原则: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地理实验和地理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和实践能力。
5. 情感教育原则: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通过培养学生对地球的关爱和责任感,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三、地理教育的方法地理教育的方法是指在地理教学中运用的具体教学手段和策略。
合理选择和运用地理教育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1. 示例法:通过生动的示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中自然地理为例
三、理论阐述
1、知识点的有效性
有意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所学的知识应该是有意义的,而并非机械地灌输。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并建 立起知识点之间的。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有意义学习理论学生的内在动机和兴趣爱好的培养。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 以利用问题式教学、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 神,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高中自然地 理为例,以期为未来的地理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有意义学习理论概述
有意义学习理论是一种以奥苏贝尔(David Ausubel)为代表的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即学生将新知识和已有知识起来,形成新的 认知结构。有意义学习理论的特点包括主动性、关联性和建构性。在地理教学中, 有意义学习理论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将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形成自己 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以高中自然地理为例
目录
01 引言
03
高中自然地理教学现 状
02 有意义学习理论概述
04
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 理教学中的应用
05 案例分析
07 参考内容
目录
06 结论
引言
地理学是一门涵盖自然、人文、经济和环境等多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对 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自然地理部分是地理 学科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之一。为了提高高中自然地理的教学效果,许 多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其中,有意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 用逐渐受到。
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
地理常用的教学方法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探索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教师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地理教学方法,并分析它们的优势和适用情况。
一、讲授法讲授法是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可以系统地学习并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和现象。
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工具、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以便更好地呈现地理信息。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地理视频来展示地球的动力学过程,通过投影仪来展示地球的各种地貌特征。
讲授法适用于概念性和理论性的地理知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建立基础知识框架。
二、实地考察法实地考察是地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提供学生真实的地理体验和感受。
通过参观实际的地理景观,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海滩观察潮汐的变化,去山区考察地貌的形成。
实地考察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讨论法讨论法是一种促进学生互动和思维发展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设置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分析,并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在思想碰撞中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将某一地区的环境问题作为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分析问题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法。
讨论法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实验法实验法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比较有限,但对于某些地理现象的解释和验证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参与实验,学生可以亲自进行操作和观察,提升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水循环的模拟实验,让他们观察水的沸腾、凝结和降水过程。
实验法适用于需要实际操作和观察的地理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五、项目研究法项目研究法是一种具有探究性和综合性的地理教学方法。
通过指定地理研究项目,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获取和整理相关信息,并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地理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提高地理教学的效果,教师常常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有效方式。
本文将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义、优势以及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地理教学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和协作来达到共同学习的目的。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课堂讲授相比,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增强交流合作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造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许多优势。
首先,它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小组中,学生们需要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这种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学生在小组中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充分利用集体智慧解决问题,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创造力。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共同分工合作,相互支持,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造力,为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首先,教师需要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要求。
在安排小组时,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特长和能力,合理分组,以便提高小组的工作效率。
其次,教师需要提供充分的支持和指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分享,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克服困难,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最后,教师还可以设置任务和竞赛等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在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它能够充分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
地理学科强调综合性和实践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能够结合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合作精神。
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分享资源和经验,这样能够互相促进,共同成长。
常用的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常用的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地理学科的教学方法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地理学科教学方法:
1. 视觉教学法:利用地图、图片、幻灯片等视觉工具来展示地理概念、地理现象和地理数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2. 探究学习法:通过问题解决、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和发现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项目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开展地理调查和研究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来学习地理知识,培养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4. 案例教学法:将具体的地理案例引入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讨论案例,理解地理原理和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模拟教学法:通过模拟地理现象或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践能力。
6.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电子教具、多媒体资源等现代技术手段,结合图像、声音、动画等来展示地理知识,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7. 制图教学法:通过制作地图、图表等形式来表达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绘制和分析地图,深入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关系。
8. 演讲和辩论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地理主题的演讲和辩论,培养学生的表达和论证能力,促进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思考和分析。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进行灵活运用,以达到更好的地理学科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学与思
浅谈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学与思摘要:在新形势下,初中地理教育存在一定的不足,过分强调了地理学科的地方自主性,忽视了学科本体性,不利于学科教研与教师个体发展,教师育人观点落后,方式手段陈旧,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及多媒体在地理课堂上的特殊作用。
初中地理教育应站在生态学的角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立足教学目标。
通过新型教学方式等有效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与创造性思维。
让学生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小在学生心中根植一颗与大自然与人类社会和谐的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育;地理教材;多媒体;特殊作用一、关于初中地理教材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初中地理教材都是自主选择,版本多样,学科要求不一致,知识逻辑结构与学龄不符,如粤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只安排了七年级和八年级,九年级就没有教材。
七年级学习世界地理,空间与时间概念强,前五章全是地球与宇宙空间,学生难以理解,对于刚进校门的初一学生无疑是一种打击。
八年级学习中国地理,学生学得很有味,积极性也高,这样的安排颠倒了学生认知规律。
同时地方编写的教材不利于跨区域同学科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不利于开展学科教研及教师个体成长。
二、关于新形势下的地理教育1.新形势是相对过去而言的过去我们的地理教育是教师在黑板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学生听进了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教师在黑板上讲“北京区位是北纬40度,东经117度”,它是个什么概念,学生不知道,如果把学生带出教室,在地上画一个经纬网,告诉比例尺度,效果肯定更好。
北京在地球上的区位,在他们的脑海里应该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新型的地理教育就是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去感受大自然。
在教学过程中,把地理与其他学科结合,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自己动手,深入生活当中,这样就容易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
在这里我可以列举两个小例子来说明这样的教育方式。
例1:在讲中国地理西北地区时,我们可不讲西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而是先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问父母,我们生活中用的煤气、油等这些能源是从哪里来的,或者直接让学生去向小区管理员、物业公司查询,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的社会活动能力,又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学科性质与特点
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学科性质与特点地理学科是一门探究地球和人类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了解地理学科的性质与特点,以便更好地进行地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理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一、多维性地理学科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地球的物理构造、自然地理要素、人文地理要素、地球环境以及地理知识的应用等。
而且,地理学科的研究需要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与方法,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等。
因此,地理学科具有多维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和理解各类地理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的能力。
二、实地性地理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的学科,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来获得。
地理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实地勘测、户外探索活动等,以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知识的内涵。
实地性的地理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综合性地理学科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学生将各个领域的知识相互联系,形成知识的整体认知。
地理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地理学科中,学生需要运用地理知识和地理方法,分析和解决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地理问题。
四、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在当代社会,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
地理教学中,我们需要教授学生地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并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信息技术不仅为地理学科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也为学生日后从事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五、社会关联性地理学科与现实社会密切相关,地理知识在经济、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十分广泛。
地理教学应当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培养学生具备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思维。
综上所述,地理学科具有多维性、实地性、综合性、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性以及社会关联性等特点。
中学地理教学计划中的地球科学学习
中学地理教学计划中的地球科学学习地球科学是地理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的内容广泛且深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学地理教学计划中,地球科学学习应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系统地学习地球科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的构造、地质变化、自然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地理素养。
首先,在地球科学学习中,学生应该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变化。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内部的构造,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同时,地球的地质变化也是地球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板块构造理论,了解地壳运动和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的产生原因。
通过学习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特点和地理现象的原因。
其次,地球科学学习还应该包括对自然灾害的研究。
自然灾害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洪水、干旱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原因和发生机制,了解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并学习如何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地球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另外,地球科学学习还应该包括对地球环境的研究。
地球环境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气候、水资源、土壤等。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环境的变化和影响因素,了解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等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地球科学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球环境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此外,地球科学学习还可以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融合。
地球科学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科学的相关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地球的大气层和气候变化,了解大气物理和气候科学的基本原理。
通过跨学科融合,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科学思维,提高他们对地球科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地球科学学习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
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的是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及其空间分布的影响。
在地理教学中,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内容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发展规律,还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探讨地理教学中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并提出对经济地理学教学的一些建议。
一、经济地理学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教授经济地理学知识。
首先,可以采用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经济地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其次,可以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经济活动案例,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不同地域的经济发展状况,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经济地理学教学的效果通过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教学,学生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收益。
首先,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读经济现象。
其次,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特点、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差异,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有用的参考。
同时,经济地理学的教学还可以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三、经济地理学教学的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教学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案例,使经济地理学的知识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
此外,在教学中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综上所述,地理教学中的经济地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经济现象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对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为了提高经济地理学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和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建构
高三地理教学中的知识结构与知识体系建构地理是一门涉及人类和地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科学合理地构建地理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探讨这一问题。
一、知识结构的建构知识结构是指地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提高地理学科素养至关重要。
首先,应以地理基础知识为核心,构建地理知识的基础框架。
地理基础知识包括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地球的层次结构等。
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地理的起点,也是他们理解和掌握地理其他知识的基础。
其次,要注重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积累。
地理知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物候现象和气候变化、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等。
教师应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感知这些联系,促使他们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结构。
最后,要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安排知识的难易程度和深度。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学生已经接受了多年的地理教育,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教学内容的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使他们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建构更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二、知识体系的建构知识体系是指地理知识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组织方式形成的整体结构。
在高三地理教学中,构建区域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地理知识体系对于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首先,应注重知识的分层与分级。
地理知识的分层和分级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础。
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应首先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的大致框架,然后逐渐深入学习相关的细节和深度知识。
这样的分层和分级安排有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
其次,要注意地理知识的区域性组织。
地理是研究空间的学科,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地理特点和问题。
教师应将地理知识按照地域划分,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七年级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我们怎样学地理教学反思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可以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地理特点,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七年级地理课程中,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学习地理知识,这让我们对地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地理课堂上,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来传授地理知识。
同时,老师还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我们的思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概念。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老师通过问问题引导我们思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并通过模型演示来帮助我们理解。
这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我们对地理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我们的学习热情。
地理实验也是我们学习地理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地理现象的变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水循环时,老师组织我们进行了水的蒸发、凝结和沉淀实验。
通过实验,我们亲眼见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更好地理解了水循环的过程。
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让我们参与其中,加深了我们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地理教学中还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如电子地图、地理模拟软件等。
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
例如,在学习地理气候时,老师通过播放气象预报视频,让我们了解到各地的气候特点和变化规律。
这种生动的教学方式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还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能力。
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我们还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地理知识的交流和分享。
例如,在学习地球的地形时,老师组织我们进行小组讨论,让我们根据地图上的山脉、河流等地理要素进行分析和解释。
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不仅巩固了地理知识,还培养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通过这一学期的地理学习,我深深感受到了地理的重要性和魅力。
地理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联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七年级地理课程中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多种多样,通过讲解、示范、实验、多媒体技术、讨论等方式,我们对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学与思
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学与思发布时间:2022-01-10T03:05:15.192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25期作者:张治田[导读] 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当前初中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张治田天长市龙集九年制学校摘要:地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当前初中阶段受应试教育影响,地理课程的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本文在笔者多年地理一线教学的实践经验上,总结地理学科在构建高效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其发展方向。
关键字:初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一引言地理是一门常识性、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既涉及到生活常识,又包含自然规律,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场,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地理作为一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世界观,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理教育者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授课效率,就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本文中我将通过总结新课改中涉及的教学要点和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实践经验,对初中地理的教学工作进行探讨。
二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及教学现状首先,地理作为初中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规定开设的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地理课程的开设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也符合国家对于全面人才培养的需要。
其次,地理课程是一门内涵广、实用性强的学科,同时具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具有地域性、融合性、实用性的特点。
这就意味着学好地理不仅仅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更是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对学生的要求。
通过地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足不出户欣赏我国的大好河山,领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体会大自然的奥妙。
还能在地理知识的学习中,领悟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自豪感和社会主义责任感。
目前实际教学过程中,初中地理课堂比较传统,教学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
但也有一些问题存在。
比如一些学校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将课程进行主次区分,地理课程被归类为所谓的“副科”,导致教师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
一年级科学地理学习
一年级科学地理学习科学地理是小学学习计划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帮助学生了解和探索地球的现象、自然资源及环境问题。
在一年级阶段,科学地理的学习主要围绕着认识家、学校和周围环境展开,培养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本文将以一年级科学地理学习为主题,探讨其内容和学习方法。
一、了解家和学校在一年级科学地理学习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家和学校的相关知识。
首先,他们将学习认识家中各个房间及其功能,如卧室、客厅和厨房等,了解每个房间的用途。
然后,他们将进一步了解学校的不同部分,如教室、图书馆和操场等,探索学校各个场所的特点和用途。
为了加强学生对家和学校的认识,可以进行以下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校园不同场所,引导他们观察并感知不同环境的特点;2. 建模认知:引导学生利用纸盒、纸板等材料制作家和学校的简单模型,提升对空间概念的认知;3. 图片描述: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描述家和学校的不同场所,训练他们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认识周围环境除了了解家和学校,一年级的学生还需要认识周围的环境,包括街道、公园、超市等。
这些地方是他们日常活动的场所,认识周围环境有助于扩宽他们的视野,并激发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兴趣。
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展以下活动:1. 野外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街道、公园等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所见所闻;2. 视频观赏:通过播放有关周边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其中的特点;3. 集体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周边环境的观察和感受,激发他们对环境的思考。
三、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在一年级的科学地理学习中,学生将初步了解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概念。
他们将了解一些常见的自然资源,如水、空气和土壤,以及这些自然资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他们还会学习简单的环境保护知识,如垃圾分类和节约用水等。
为了增强学生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的认识,可以进行以下活动:1. 视频学习:播放与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教育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形象的方式了解概念和重要性;2. 小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如观察水的沉淀和过滤过程,帮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自然资源的变化和应用;3. 制作手工:通过制作回收手工艺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实践能力。
谈地理学教学
谈地理学教学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研究地球及其特征、气候、环境、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地理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环节。
在地理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意识,使他们具备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
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实验和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解释过程,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教学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理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技能等多个方面。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既讲解地理理论知识,又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感受地理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和记录实地中的地理现象,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地理学教学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学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不仅观察,还要进行分析和推理。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地理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运用地理知识解释地球上的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等。
地理学教学还应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地理学与其他科学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地理学与地球科学、气象学、地质学、生物学等相关联。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的知识和实例,结合不同学科的概念和方法,拓展学生对地理学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现代技术在地理学教学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教师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卫星图像等现代技术手段,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现象。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GIS软件分析地理数据,并绘制相关的地理图表,让学生亲自体验地理技术的应用过程。
综上所述,地理学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的重要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地理教学中的学、考、用系别地理系专业地理教育班级10级(2)班学号131008088姓名冉克玉指导教师王晔立2013年05月03日地理教学中的学、考、用冉克玉(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地理系甘肃定西743000)摘要:对于地理的教学与实际应用是学者们一直探究的问题,而本文主要以学习方法和实际分析为主。
本文所介绍的学习方法主要有:培养兴趣,轻松学习;文理交融,学法兼用;图文结合,易学好记。
又从服饰与地理、气候与地理、饮食与地理、住房与地理、出行与地理等方面介绍了地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分析与运用。
意在于我们在生活生产方面能够全面的运用地理知识,让知识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学习方法学习技巧考察目的实际应用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包括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生物地理学、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和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学习地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教学生如何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一、地理学习方法作为一名地理教师,仅仅教给学生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是不够的,若能教给学生独立获取地理知识的技能,那么学生就会终生受用。
到底怎样才能教给学生终生受用的地理学习方法呢?1.培养兴趣,轻松学习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只要我们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生活离不开地理;只要我们联系实际学习,就会感觉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发展,就能培养起对地理的兴趣,学习地理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就一定能够轻松地学好地理[1]。
2.文理交融,学法兼用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
例如,学习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学习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时,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学习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还可以充分利用本地的乡土地理知识,引起学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能当堂就能把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识记。
3.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科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地理知识都能通过地图来体现。
所以学习时要做到看书与看图相结合,熟记;平时要多看地图(还可以填图、绘图),“图不离手”(每次看几分钟也行),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能在图上再现知识[2]。
这样,当我们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能浮现出一幅形象、清晰的地图,于是,我们就可以准确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与生活中的问题。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带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
在热带沙漠地区墙厚窗小,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房屋顶尖,多高脚楼。
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房屋多是窑洞,南方的房屋尖顶,北方地区的房屋多平顶[3]。
二、考察目的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地理思维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教师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一切可以利用的储备的知识,从学生的认知能力角度出发,一步一步深入挖掘,有利于学生的思考。
如在分析地貌的时候,学生往往会有对全球地貌形成的一些零碎的认识,如知道有大陆漂移说这种理论,但具体这种学说支持的依据如何就不太清楚,此时老师就应该深入挖掘,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飘移,要解决几个问题呢?学生就会逐步去分析,出现两个问题,一是大陆水平漂移的动力,来源于什么地方,为什么长期朝一个方向,二是大陆这么重,为什么还会飘移。
然后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假设,最后归结到目前比较成熟的板块构造学说理论,也能充分理解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的区别。
2.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形成正确的地理思维打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学生是很难进行正确的地理思维。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足够重视一些具有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的内容,对这么内容教师要有充分的思考,甚至要动用全教研组的力量来思考,然后实施教学。
如分析阿巴拉契亚山脉为什么比较平缓,就结合高一地理的内力和外力作用而已。
如果遇到一些相关的学科,则更要请教一些相关学科的老师,这样学生的地理思维才能建立得比较全面。
如对全球定位系统的卫星数目的分析,即要定位一个物体,需要几颗卫星,就需要和物理中的相关知识配套。
这样学生就可以充分理解。
同时为完善地理知识结构,地理教师可以采取在高三的最后阶段尝试让学生去记忆教材的大标题和黑体字的方法,因为教材的编排往往按照一定的地理思维来进行的。
三、实际应用1.服饰与地理(1)地形与服饰我国地域辽阔,地形地貌复杂,民族众多。
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生活在各自不同环境区域中的各族人民,身着各式各样的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无不体现着所处的地理环境特色和民族风情[4]。
总体可以概括为北边长南边短,北边宽南边窄,北边厚南边薄。
同时,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反映在民族服饰、情感、语言、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但都体现着实用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集中统一,体现着各自民族符号性的文化选择。
①青藏高原地区,主要人口为藏族,他们生活的地方,海拔高,气温低,冬季漫长,夏季短暂,因而他们一年四季都穿着长袍,冬季皮袍,夏季棉袍,袖长宽松,白天当衣,晚上当被。
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这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
由于这种恶劣的地理环境和严酷的气候条件,使黄土地上人们的服装另有一番情景。
冬天人们穿着老羊皮袄,头上裹着白羊肚手巾。
夏季白布的尕汗褡儿,青布的黑夹夹儿,是这一地区典型的民族服装。
③生活在新疆天山南北地区的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塔吉克,俄罗斯等少数民族兄弟的服饰,则明显的带有西亚各国和俄罗斯的特色,这显然是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
维吾尔族传统的民族服装为男子穿绣花衬衣,外套斜领,无纽扣的“裕袢”,“裕袢”身长没膝,外系腰带。
在北疆因天气较寒冷,外套常常有纽扣,妇女则喜欢穿色彩艳丽的连衣裙,外面往往还套穿绣花背心。
男女皆喜欢头戴绣花小帽,脚穿长筒皮靴。
④居住在云贵高原的苗族,布依族,侗族,瑶族,水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服饰,也与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传统文化习习相关。
最具特色的是侗族,他们的蜡染闻名于世,成为贵州地区亮丽的风情线。
由于这一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山大沟深,林木茂密,溶洞暗河遍布。
长期以来与世隔绝,交通不便,为了生存,他们自己纺纱织布,加工洗染。
这种用传统手工艺制作的布料厚实,美观,耐用,可穿,可佩,可戴,可提,不仅有实用价值,更有观赏价值,近年来又成为旅游开发项目之一。
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江南地区的形容和向往。
河流密布,湖海相连,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地势平坦,植物茂盛。
在这种地理环境中生活的各民族同胞,他们的服饰天人合一,环境造就,典雅别致,小巧玲珑,以薄,短,轻,柔,艳而著称。
⑥彩云之南的傣族,僳僳族,白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由于生活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这里气候宜人,山川秀丽,天蓝水碧,风景如画。
他们的服饰色彩艳丽,轻柔飘逸,女人们的裙子有摆裙,有长裙,有褶裙。
特别是傣家妇女穿的筒裙,五颜六色,美丽得像孔雀开屏,不仅好看而且合身适用。
⑦我国广大的平原和丘陵地区,是重要的农耕地带和人口集中区域,生活在这里的广大同胞以汉族为主,服饰介于高原和水乡之间。
生活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渔民,服饰与其他各地区民族的服饰相比较,则是最简洁不过的了。
渔民们长年生活在气候温热湿潮的水上作业,捕鱼打捞,穿着简练,轻便,易于晾晒的服装,这完全是由于地理环境而形成的。
⑧我国北方民族喜欢在嫁妆的鞋垫,肚兜上刺绣鸳鸯戏水,喜鹊登梅,凤穿牡丹,富贵白头,并蒂莲,连理枝,蝶恋花及双鱼等民俗图案,以隐喻的形式,将相亲相爱,永结同心,白头到老的纯真爱情注入到形象化的视觉语言之中,反映了朴素纯洁的民俗婚姻观,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真诚期盼,表达朴素纯真的审美情趣。
从上面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服饰实际上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也代表了一个地区的形象。
由于受到地理环境和情感的影响,服饰千差万别,千变万化,无不打上这一地区的烙印。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地理环境和情感造就了民族服饰。
(2)气候与服饰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在人们的服饰上留下了独特的乡土风情。
复杂多样的气候,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族服饰。
简便的草裙与炎热的气候相关连;丰厚的皮服与严寒的气候相伴随。
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服饰的多种多样。
①干旱荒漠地区的服饰阿拉伯人,头缠层层白色的头巾,身穿宽大的白色长袍;女子外出蒙着黑色面纱,并留两个小孔露出双眼,这与西亚,北非黄沙滚滚,气候干旱,天气晴朗,日照强烈密切相关:长袍裹身,头缠头巾,白色的大袍,有利于遮挡强烈的阳光,保护皮肤免受伤害,防沙,防晒成为这种服饰的主要功能。
土库曼斯坦别称"沙漠牧场"。
男人爱穿紧身衬衣,宽档裤,外套长袍,脚蹬皮靴,便于骑马驰骋;妇女爱穿束身连衣裙,长袍,头戴高帽或扎头巾,以适应干旱多风沙的环境。
②高寒牧区的服饰从事畜牧业的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的穿戴,多取自牲畜的皮毛,都有穿长袍的习惯,主要是高原气候变化无常——白天日照强烈,气温上升,夜间气温骤降,寒气袭人(昼夜温差大)。
穿皮制长袍,既可抵御严寒和风沙的侵袭,又能在游牧途中作为夜间防寒的铺盖。
蒙古族的长袍腰身肥大,下摆不开叉,以利于骑马时护膝防寒;衣袖稍长,骑马持缰时,冬季可御寒,夏季可防蚊虫叮咬。
③热带多雨地区的服饰东南亚的居民,常穿无领的上衣,衣服具有短小贴身的特征,女性套上短小的筒裙,头戴斗笠。
这与东南亚地区气候炎热多雨,河流密布,森林茂密密切相关——轻巧的斗笠就地取材,即能防晒又能防雨,还可以当扇子扇风取凉,一物多用;多水地区以水为伴,趟水过河,入水游泳,是常有的事,贴身短小的衣服,穿脱方便,便于晒干,适合与水打交道;短式紧身衣,在密林中不易钩挂,行走方便。
④我国东北地区,人们冬天穿皮衣,除毛皮可以防寒保暖外,还因当地的自然条件不宜植棉,而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兽类的毛皮长得特别丰厚,保暖防寒性能好。
大兴安岭的鄂伦春族居住地,"林海雪原"为他们提供了狍皮,熊皮等兽类毛皮,其穿戴也以皮衣,皮裤,皮鞋,皮帽为主,以往皮帽往往完整地保留兽类的眼,耳,鼻,口,在狩猎时作为伪装诱惑猎物。
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随意捕杀野生动物的现象逐渐得到控制,现在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服饰也逐步地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