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的区别是什么?
五胡十六国—搜狗百科
五胡十六国—搜狗百科十六国主要有“五凉”(前凉、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四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西秦、后秦)、“二赵”(前赵、后赵)和北方的胡夏政权,南方的成汉政权。
16张五胡十六国前凉前凉(301—376)汉族张轨八王之乱时,西晋凉州刺史张轨及其子张寔守土保境,百姓纷纷前来避乱。
张氏子孙世代据守凉州,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汉人士族在那里传授儒学,保存了失传的一些经籍和学说。
州治姑臧(今甘肃武威),为西北汉文化的中心。
五胡十六国张氏虽然接受东晋封号,但由于与东晋相距万里,实际上也是一个割据政权,前凉先后打退了刘曜、石虎的进攻,又西越流沙,攻龟兹,西域诸国先后归附。
后又击败伊吾戌己校尉赵贞,在其地设立高昌郡,控制了从陇西到高昌的广大地区,盛时疆域覆盖今甘肃、新疆及内蒙古、青海各一部分。
376年,前秦天王苻坚以十三万步骑大举进攻,张天锡投降,前凉灭亡。
前凉,共传6世9主,立国凡75年。
前凉君主表庙号谥号君主在位时间太祖武王张轨301——314高祖昭王张寔314——320太宗成王张茂320——324世祖文王张骏324——346世宗桓王张重华346——353英宗哀王张曜灵353——354(约两周)高宗威王张祚354——355烈宗冲王张玄靓355——363神宗悼王张天锡363——376更多前凉统治地区出现的其他势力年号年号起讫时间君主使用时间凤凰386年二月—十一月张大豫10个月注:前凉一直使用西晋年号建兴,但北宋龚颖的《运历图》曾记载张寔年号永安;张茂年号永元;张重华年号永乐;张玄靓年号太始;张天锡年号太清,因有争议,不收录。
南凉南凉(397-414年)鲜卑族秃发乌孤都乐都(今属青海),盛时控有今甘肃西部和宁夏部分地区。
秃发即“ 拓跋”的异译,为拓跋氏的一支,被称为河西鲜卑。
秃发乌孤时期,以廉川堡(今青海民和)为中心,势力不断发展。
初附于后凉吕光,但于397年与后凉决裂后,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平西王。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几个 他们最后的结束是什么样的
五胡十六国分别是哪几个他们最后的结束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南北方疆域图内迁过来的众多游牧民族趁着西晋王朝虚弱之际趁机发难,他们三五成群的举兵反晋,你来我往的侵扰中原,没过多久西晋就灭亡了,西晋灭亡以后司马家族又在江南地区另起炉灶建立了东晋,北方地区从此成为了胡人异族的舞台。
因为当时举兵反晋、侵扰中原的胡族实在太多了,所以史家只选取了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主体作为代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五胡”。
北方游牧民族图片十六国其实也是一种统称,当时的北方、西南、东北、西北地区零零散散、前前后后差不多建立过二十多个少数民族政权和国家(也有部分国家是汉人建立的),史家只是选出了十六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家作为代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十六国里分别有哪些国家,它们是如何兴起、如何衰落的。
首先是成汉和前赵、后赵,它们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前赵和后赵都是从成汉政权分裂出来的。
1、成汉:这个政权的奠基人是氐族的领袖李特,李特死后他的侄儿李雄顶了上来,306年李雄称帝建国,李雄死后他的继任者们内讧不断,国势衰微,349年成汉政权被东晋的桓温所灭。
2、前赵:304年匈奴人刘渊建立匈奴汉国,刘渊死后匈奴汉国内讧分裂,中山王刘曜趁机自立,称帝建国,国号前赵,刘曜是个只会打天下但不会管天下的人,后赵在他统治期间除了打仗还是打仗,329年前赵被后赵所灭。
南北疆域演变图3、后赵:后赵是羯族人石勒(石勒原来是个奴隶,所以也有人称他为奴隶皇帝)所建,前赵的刘曜叛汉自立的时候石勒也脱汉建赵,为了和刘曜建立的前赵有所区分,他这个叫后赵,前赵和后赵经常你打我、我打你,打来打去前赵被后赵给打没了,石勒死后石虎篡权上位,石虎对内横征暴敛非常不得民心,他死后他的儿子们又开始争权夺位,一番厮杀之后他们都败给了石虎收养的孙子冉闵,冉闵在屠杀完石氏子孙和羯族人以后最终灭掉了后赵。
其次就是“凉”字辈儿,包括前、后、南、北、西四个凉。
4、前凉:前凉的奠基人张轨本来就是西晋王朝分封的凉州刺史,西晋灭亡后前凉成为割据政权,这个国家在兴盛了一段时间之后衰于内乱,376年被前秦的苻坚所灭。
五胡十六国介绍
五胡十六国介绍“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这个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五胡十六国综述【时间】公元304-439年西晋在曹魏统一北方,进而晋武帝灭孙吴统一中国之后,本可以继续秦汉统一之格局,但是司马王朝走的是门阀政体之局.这样一来,社会各个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动摇了晋王室的基础.晋惠帝末年的八王之乱,和其它的外患导致中原沦陷,边陲不保,群雄混战,生灵涂炭.司马王室南迁。
而北方的黄河流域则成为各少数民族的逐鹿之地,直至东晋灭亡,中原从未被东晋所收复,国家未为统一,此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除了建立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等十六国之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实际上共有二十国。
五胡十六国兴替的历史相当繁乱,这里仅述其大势。
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这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
永嘉(307-313)之乱后“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厉害。
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五胡十六国分述一、成汉(304-347)巴氐族李雄十六国之一。
公元301年,巴氐族领袖李特在蜀地领导西北流民起事。
304年,其子李雄在益州(今四川成都)自称成都王,306年称帝,国号成,建都成都。
李雄在位三十年,刑政宽和,战事稀少。
338年,李雄的侄子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
统治区域有今四川和云南、贵州的一部分。
一篇文章让你搞懂,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全概况
一篇文章让你搞懂,五胡十六国、南北朝的全概况上篇说到晋朝东迁衣冠,北方陷入混乱的局面,但是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晋朝虽东迁衣冠却也难挡灭亡的结局,这就是后话了。
今天我们来说说五胡乱华后在中国的出现的南北朝发生的那些事,叨叨也希望能通过这篇内容,让大家能够对南北朝有一个相当的了解。
一、五胡十六国概要五胡乱华差点导致华夏文明被摧毁,那么大家知道这五胡和胡人建立的政权都是指哪些吗?1、匈奴:一支居山西,建国为前赵。
另一支在河西张掖建国为北凉。
又一支自山西走建国为夏。
2、羯:乃匈奴别部,散居在上党的羯室建国为后赵。
3、鲜卑:慕容氏,建国为前燕、后燕、南燕。
拓跋氏,建国元魏。
(不在十六国内)段氏,建国辽西(不在十六国内)宇文氏,建国北周。
(不在十六国内)秃发氏,居河西,建国南凉。
乞伏氏,居陇西,建国西秦。
后鲜卑从辽东迁徙到河西,以慕容氏、拓跋氏两氏族为最盛。
4、氐:蒲氏,建国前秦。
略阳氏,建国后凉。
略阳清水氏,建国仇池(不在十六国内)5、羌:烧当羌姚氏,建国后秦。
以上五胡十六国割据在华夏大地之北方,又分有五段历史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各自强盛。
一、晋、赵、蜀三国鼎立时期、前赵最先兴起,据燕、豫、秦四省各一部,晋称赵、蜀为二寇,石勒灭刘耀占据中国北部一半,几乎统一北方。
后石虎死,鲜卑、氐、羌诸族趁乱起家北方局势大变。
后恒温灭蜀北方不久便成燕、秦分据的形势。
二、第一次,燕、秦分据时期。
前燕鲜卑。
慕容氏居龙城,蓟。
占据燕、齐、晋、豫四省。
三、苻秦全盛时期。
前秦氐氏居长安。
恒温伐燕不利,燕内乱。
慕容氏奔秦,秦灭燕。
四、第二次,燕、秦对峙时期。
慕容垂居中山,疆土与前秦一致。
冯拔篡后燕据和龙为北燕后被晋灭。
南燕后也被晋所灭。
后秦羌氏居长安,疆土占有陕、甘、豫三省。
五、刘裕灭秦后之北方三国。
刘裕入主长安,北方虽未平定而急于篡晋,是为宋。
后夏、凉相继被并入于魏,从而导致当时中国正式进入成南北朝时代。
二、北方政权的新生命(北朝)北方的中国历经五胡动乱,渐渐找到了复兴的新希望。
第十章十六国、东晋
•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在中国北部 境内建立政权的五个北方民族及其所建立的政权。五胡指匈奴、鲜卑、 羯、氐、羌。十六国指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 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成汉。
此外,还有代国、冉魏、西燕、吐谷浑等都在十六国之外。共有 二十国。 五胡十六国以公元383年淝水之战为界,百来年的历史大体可分 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既人们常说的“胡亡氐乱”。永嘉(307-313)之乱后 “五胡”所建立的多个政权一度为氐族前秦政权所统一,但淝水一战 失败后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 第二阶段更是祸乱不息,前秦灭亡后北方重又分裂,关中、关东、 陇右政局纷乱,民族之间的斗争又出现一个高潮,社会动荡比以前更 厉害。直到北魏统一北方,才结束“五胡乱华”。
平阳、长安 后赵 成都 东晋 姑臧 前秦 襄国、邺(河南安阳) 冉魏 邺 前燕 龙城、邺 前秦 长安 后秦 长安 东晋 中山 (河北定州) 北燕 长子 后燕 苑川(甘肃榆中) 夏 姑臧(甘肃武威) 后秦 西平、乐都(青海乐都)西秦 广固(山东青州) 东晋 敦煌、酒泉 北凉 统万 (陕西横山) 吐谷浑 龙城(辽宁朝阳) 北魏 张掖 北魏 平城 前秦
• 前燕文明帝慕容皝(297年— 348年10月25日),字元真, 小字万年,鲜卑族。中国五胡 十六国时代前燕的开国君王, 庙号太祖,谥号文明皇帝。其 父为慕容廆,慕容部落的酋长。 其庶兄建威将军慕容翰。
慕容皝,南败后赵,东兼高 句丽,北取宇文氏,十多年 内拓地三千余里,掠徒人民 十万余户。 发展农业生产,把土地分给 农民,并赐耕牛。 复兴文化教育
嘎仙洞 鲜卑族起源之地
• 鲜卑迁徙
• 先秦时已活动于大兴安岭中部与北部,其名则始显 于东汉初年。语言、习俗与乌桓同。秦、汉之际匈 奴灭东胡,乌桓、鲜卑并受匈奴役属。汉武帝大败 匈奴,徙乌桓于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 五郡塞外,鲜卑人随之南迁乌桓故地饶乐水(今西 拉木伦河)流域,一部分(拓跋部)则南迁至大泽(呼 伦贝尔草原)。东汉初,乌桓内迁,鲜卑又因之迁 到五郡塞外。北匈奴西迁,鲜卑进至匈奴故地,并 其余众,势力渐盛。汉桓帝时,首领檀石槐建庭于 高柳北弹汗山( 今山西阳高西北 ),组成诸部军政 联合体 ,东 、中、西3部各置大人率领。檀石槐任 用汉人 ,制法律 ,由汉地输入铁器,促进了鲜卑社 会的发展。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什么又叫五代十国?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什么又叫五代十国?这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大分裂时期,总结起来就一个字—乱!也正是因为太乱,我们正上学的时候这一阶段几乎都是被一语带过了,因此现在很多人都有点分不清这两个时期究竟是什么时候。
今天小祁就来给大家讲一讲纷乱的“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
(五胡十六国和东晋)时间定位首先给这两个时期进行一个大致的定位,因为我身边的朋友曾经也问过我,结果他们很多都会将这两个时期搞混,我想如果首先能够了解这个时期大致处于哪两个朝代之间,就容易区分和理解了。
五胡十六国是处在三国和隋朝之间,更精确的则是处于西晋和北魏之间。
公元304年因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前赵)而开始,到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北凉统一北方为止。
(五代十国)五代十国则处在唐朝和北宋之间,五代十国是五代(公元907年-公元960年)与十国(公元902年-公元979年)的合称。
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五胡十六国中的“五胡”指的是匈奴、鲜卑、羯、羌和氐。
自东汉以来,光武帝刘秀打破了西汉边民严禁内迁的铁律,此后边民不断内迁,而大量的游牧民族也因此以各种方式被迁入以充实边郡。
而到了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控制和补充内陆劳动人口的不足,因此强制将他们迁入内陆。
各少数民族人民在内迁后,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也逐步的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过渡。
这些少数民族种类很多,主要的就是匈奴、鲜卑、羯、羌和氐。
(五胡)但是这些内迁的少数民族人民却受到了残酷的压迫,他们对于统治者的怨恨是极深的,因而反抗不断发生。
随后西晋爆发了八王之乱,西晋宗室忙于争权夺利,无暇顾及少数民族,随后就开始了最黑暗的事件—五胡乱华,少数民族纷纷起兵建立政权,由此北方陷入了极度的混乱之中。
“十六国”则指的是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以及胡夏等十六国。
中国历史—(东晋十六国)〈2〉
中国历史—(东晋十六国)〈2〉东晋十六国(公元217年——公元439年)〈2〉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十六国,全称是五胡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东晋十六国时代的一段时期。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太武帝)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江淮及西域。
在入主中原众多民族中,以匈奴、羯、鲜卑、羌及氐为主,统称五胡。
他们在这个范围内相继建立许多国家,北魏史学家崔浩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基本情况在西晋时期,五胡居于西晋北方、西方的边陲地区,对晋王朝呈现半包围局面。
由于晋廷的腐败和汉官的贪污残暴,五胡在八王之乱后纷纷举兵,史称五胡乱华。
在西晋灭亡后,华北地区战火纷飞,掠夺与屠杀不断。
经济受到严重摧毁,影响了中国民族、文化、政治、军事等发展走向。
永嘉之祸带给人民巨大痛苦,大多逃难到凉州、辽东以及江南地区,使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渐渐繁荣。
在诸国混战期间,前秦皇帝苻坚一度统一华北,但在南征东晋时,于淝水之战惨败。
其后各族于关东及空虚的关中叛变,加上东晋北伐,前秦全面崩溃,北方再度混乱。
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圭、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北方各族的内徙促成民族大融合,在中国作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各国的君主为了增强实力,也在各自的根据地上实行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使得各地区在华北动荡的背景下,形成局部稳定的局面。
该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持续到南北朝时期,最后于隋朝时期完全融合。
此外,几乎在同一时期,欧洲的西罗马帝国也在经历被日耳曼人、匈人等游牧民族入侵,史称“蛮族入侵”。
十六国释名五胡十六国时期代表北方(有时包括蜀地)在西晋灭亡到北魏统一华北期间的时期,当时南方则为东晋时期。
“五胡”为匈奴、鲜卑、羯(匈奴分支)、羌和氐。
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前凉、西凉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族。
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五胡十六国(公元304年-公元43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也是一混乱时期。
该时期自公元304年李雄和刘渊分别在汉地巴蜀建立成国(成汉)、在中原建立汉赵(后称前赵)时起,到公元439年北魏拓跋焘攻灭北凉进入南北朝为止。
五胡呢是指五个外族,分别是匈奴、鲜卑、羯、羌、氐,代表建立北方诸国的主要民族,但是实际上建立者还有汉族(比如前凉、西凉等)、高句丽族(北燕)、丁零族(翟魏)等。
那么,十六国是哪十六国呢?十六国这个名称又是从何而来?其实啊十六国这个名称起源自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他从北方大大小小的政权中选出国祚较长、影响力大、较具代表性的十六国。
这十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和四川地区。
十六国分别是五凉(前凉、南凉、北凉、西凉、后凉)、四燕(前燕、南燕、后燕、北燕)、三秦(前秦、后秦、西秦)、二赵(汉赵、后赵)、一成(成汉)、一夏(胡夏)。
另外除十六国外,还有汉人冉闵建立的冉魏、丁零翟氏建立的翟魏、武都氐帅杨氏建立的仇池国、鲜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汉人谯纵在蜀地所建的谯蜀、鲜卑拓跋氏建立的代及北魏等政权,总计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政权。
东晋和十六国形势那么在西晋后期,怎么就分裂为东晋和十六国呢?其实这个还要从东汉中叶说起,朝廷常以招引或强制的方式,将边疆的北方各族内迁,以便监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劳动力。
到了西晋时,中国北部、东部和西部,尤其是并州和关中一带,大量胡族与汉族混杂,史书记载“西北诸郡皆为戎居”,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对晋帝国呈现半包围形势。
晋武帝在世时,西晋国力强盛,各胡族还能向中央称臣。
晋武帝去世后,胡汉摩擦愈演愈烈,直至西晋八王之乱爆发,使西晋失去在地方的影响力,胡族开始陆续叛变。
公元304年,成汉与汉赵的建立,正式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成汉(公元306年-公元347年)是五胡十六国首个建立的政权,由氐族首领李雄在四川成都建立。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什么又叫五代十国?
什么叫五胡十六国?什么又叫五代十国?谈秦说汉(439)自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两个大分裂时期,一个是“五胡十六国”,先后存在35年。
另一个是“五代十国”,先后存在了77年。
这两段分裂时期内分别建立了哪些国家,又是如何灭亡的呢?下面我们具体来梳理一下。
“五胡十六国”是指从西晋晚期到南北朝初期(304——439年)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为主的五个胡族在中原建立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16个少数民族的国家。
“五代十国”是指从唐朝到北宋初期(902——979年)在中原建立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政权,同时存在中原以外的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十个割据势力。
事实上“五胡十六国”时期中原超过了16个国家,而“五代十国”时期,也超过了10个国家。
而这些国家相互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因此被称之为割据势力。
•五胡十六国,最终并入南北朝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驾崩后,司马衷继位为帝,也就是晋惠帝,貌丑而性妒的贾南风被封为皇后,因贾南风干政而引发了“八王之乱”,继而导致了“五胡乱华”。
塞外的匈奴、鲜卑、羯、羌、氐趁乱反晋,大量汉人南下到长江流域,史称“衣冠南渡”。
成汉(304年~349年),氐族领袖李雄占据蜀地,在成都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
公元347年,被东晋的桓温率兵灭亡。
前凉(318年~376年),西汉赵王张耳的后人张寔在西北称帝,建都姑臧,土地包括了东起金城,西到西域,延至西海的广大地域,史称“前凉”。
公元376年,被前秦名将苟苌攻灭。
后凉(386年~403年),氐族人吕光在“前凉”旧地建立了“后凉”,仍定都于姑臧(今凉州市),土地包括甘肃西部和宁夏、青海、新疆、内蒙、外蒙一部分。
公元403年,被后秦所灭。
南凉(397年~414年),鲜卑人拓跋乌孤在乐都(今青海省)建立了“南凉”,土地包括了今甘肃西部和宁夏的一部分。
史上王朝快速兴亡交替的“五胡十六国”
史上王朝快速兴亡交替的“五胡十六国”史上王朝快速兴亡交替的“五胡十六国”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形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的概念是《晋书》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东汉末到晋朝时期迁徙到中原的几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北魏建立。
对五胡乱华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历来有争议。
它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陆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
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
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
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大裂变之五胡十六国
大裂变之五胡十六国“五胡十六国”(304年-439年)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北方期间,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曾在中国北部境内建立的政权,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建立的十六个政权为主,因此称之为“五胡十六国”,简称“十六国”。
但事实上入侵的少数民族不仅仅只有五个,政权数目也远非十六个。
该时期自304年刘渊及李雄分别建立汉赵(后称前赵)及成汉起至439年北魏拓跋焘灭北凉为止。
范围大致上涵盖华北、蜀地、辽东,最远可达漠北及西域。
北魏帝国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自西晋惠帝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匈奴刘渊称王建汉起,到南朝宋文帝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北魏统一中国北部为止,共一百三十五年,这一段时期史称“十六国时期”。
十六国这要由匈奴、鲜卑、羯、氐、羌五个少数民族上层分子所建,所以又称为“五胡十六国”。
“十六国”之称乃是因为北魏崔鸿等所撰写的《十六国春秋》而得名。
除了十六国外,另有冉魏、西燕、代等政权存在。
自公元439年起,中国进入南朝政权和北朝政权对峙的南北朝时期,十六国时期结束。
十六国帝王世系1、引火者汉国(304-329年)。
西晋末年八王之乱,匈奴人刘渊第一个起兵建国,打破西晋首都,先后俘虏了两个西晋皇帝,建立了汉国。
其族侄刘曜后来改汉为赵,后世为了与后赵区别,称其为前赵。
前赵与汉都是匈奴刘氏所建,故而实际上是一个国家。
2、奴隶翻身把歌唱的后赵(319-352年)。
羯族人石勒出身贫贱,一度被卖为奴隶。
他于困苦中奋斗,从低级军官做起,逐步崛起为刘渊手下的大将,后来脱离汉国的控制,遂建国于河北,称赵国皇帝。
前后二赵为争夺北中国的控制权爆发大战,刘曜敌不过精明强干的石勒,酒后出战被生擒,其国遂亡。
石氏后赵遂统一了北方。
石勒虽是胡人,但心向汉化,恢复了太学,实行西晋选官的故制,国力一时很是兴旺。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胡十六国是永嘉之乱西晋灭亡后,衣冠南渡,五个匈奴、鲜卑、羯、氐、羌北方民族建立的政权,也成五胡乱华,至439年北魏统一北方后,进入南北朝时期。
五代十国指的是唐灭亡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次第更迭的政权。
十国指五代之外相继出现的十个割据政权: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北汉,统称十国。
五胡十六国和五代十国的相同点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分裂时期,同时相较于北方,南方政权都相对于稳定。
不同点在于五胡十六国时间长,民族矛盾空前激烈,各种势力版图犬牙交错相互攻伐,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
而五代十国在北方的政权则是递次更迭的,相对十六国时期来说,较稳定一些,同时时间也更短暂一些。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五胡十六国
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五胡十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五胡十六国中国东晋时期塞北多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趁中原的西晋王朝衰弱空虚之际大规模南下建立胡人国家而造成与中华中统政权对峙的时期。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的游牧部落联盟。
百余年间,北方各族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国家,开启了五胡十六国时期。
五胡的概念是《晋书》中最早提出的,一般泛指在东汉末到晋朝时期迁徙到中原的几个少数民族,一般认为“五胡”指匈奴、鲜卑、羯、羌、氐。
五胡乱华的时间一般从西晋灭亡开始算起,一直延续到北魏建立。
对五胡乱华的历史作用,以及影响历来有争议。
它是晋朝历史上重要的现象,有学者也称之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神州陆沉”、“中原沦陷”等名称。
汉朝以来,就有胡人不断向中原内陆迁徙,逐渐盘踞华北地区,势力不断壮大。
到西晋时期,胡人已入居关中及泾水、渭水流域,对晋都洛阳形成包围之势。
在晋惠帝时期的八王之乱以后,晋室分裂,国力空虚,民生凋敝,中原汉族的军事力量迅速衰退。
胡人趁机起兵,于是中原大乱,在百余年间先后由胡人及汉人建立数十个强弱不等、大小各异的政权,史称“五胡乱华”。
又因为北魏末年的史官崔鸿曾撰的《十六国春秋》一书,该书将较具代表性的十六个政权独立记录,故又有将此一时期称为“五胡十六国”者,实则政权的数目远逾十六个,建立者也不限于胡人。
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西晋永兴元年至北魏统一),南至今淮河,北至阴山,西至葱岭,东至海,东北至鸭绿江下游以北,西南至澜沧江以东,相继建立了十六个分裂割据政权。
即西晋永兴年建立的成(巴氐)、汉(匈奴),西晋亡后建立的前赵(匈奴)、后赵(羯)、前凉(汉)、前燕(鲜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北凉(匈奴)、南凉(鲜卑)、南燕(鲜卑)、西凉(汉)、夏(匈奴)、北燕(汉)。
此外,还有冉魏(汉)、西燕,但没有包括在内。
五胡十六国一直记不住,这下记住了。最近听...
五胡十六国一直记不住,这下记住了。
最近听...
五胡十六国一直记不住,这下记住了。
最近听百家讲坛,又读了万绳楠整理的《陈寅恪魏晋南北朝讲演录》,终于记住了五胡乱华的这些名字。
五胡次序:一胡、二羯、三鲜卑、四氐、五羌。
胡,即匈奴。
十六国:一成一夏,二赵三秦,四燕五凉。
具体指:成,即成国,也称成汉;夏;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汉人成立);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汉人成立)。
从以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十六国并非都是汉人所建,当时也不是只有十六国,还有好多政权由于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或其他原因,并未列入十六国中。
五胡的名称最早出自前秦皇帝苻坚之口。
十六国的称谓来自崔鸿的《十六国春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五胡十六国和东晋十六国的区别是什么?
导语: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段时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
五胡十六国:是指自西晋末年到北魏统一中原这一段时期(304-439年),由主要的五个北方内迁民族在中国北部及蜀地建立政权,其中封邦命氏成为战国者有16国。
五胡指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主要的16国指从公元304年匈奴贵族刘渊建立汉国,316年灭掉西晋,到439年鲜卑拓跋部统一北方,这100多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先后建立了前赵(匈奴)、后赵(羯)、前燕(鲜卑)、前凉(汉)、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鲜卑)、西秦(鲜卑)、后凉(氐)、南凉(鲜卑)、西凉(汉)、北凉(卢水胡)、南燕(鲜卑)、北燕(汉)、夏(匈奴)、成汉(巴氐)等政权,总称十六国。
该时期也被称为“五胡乱华”时期。
东晋十六国:指西晋王朝灭亡后,公元317年,镇守建康(今江苏南京)的晋宗室司马睿在江南重建晋室,史称东晋;在长江以南东晋王朝与长江以北先后建立的十六个少数民主政权形成分庭对抗之势,持续100多年之久。
联系:五胡十六国与东晋十六国都是讲述了西晋王朝灭亡后,南北方政权变化的这一段历史
区别:确切的讲五胡十六国主要讲的是北方的十六个更替的少数民族政权,而东晋十六国是讲的东晋建立后的东晋与与十六国的对抗历史
附赠:
北方:五胡十六国——北魏一统北方——之后分为东魏、西魏——再后来王朝更替为北齐和北周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