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宋词四首》课堂导学设计精品

合集下载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上《21宋词四首》word教案(1)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上《21宋词四首》word教案(1)

宋词四首教课设计一、文章资讯《渔家傲》范伸淹 (989── 1052) ,字希文,吴县 (今江苏省苏州市 )人。

少孤贫,能勤苦自学。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中进士。

仁宗宝元三年 (1040) ,与韩琦同任陕西经略副使 (掌管边防军事的副长官 ),对稳固边防很有贡献。

康定元年 (1043) 任参知政事 (相当于副宰相 ),实行政治改革,因守旧权力抗争而失败,被贬为地方官。

后死于赴颍州途中。

谥“文正”。

范仲淹诗、文、词都有成就,语言精练,风格豪放。

诗歌创作继承了白居易的现实主义传统,给予后的诗文改革运动开了先河,有《范文正公集》。

《浣溪沙》晏殊,字同叔,北宋期间有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抚州(今江西临川)人。

景德初年,他刚十四岁,就以“神童” 的才名应殿试考取进士。

在西溪任上常讲学,后代建有晏溪书院,故西溪又称“晏溪” 。

仁宗庆历中,晏殊官至集贤殿学士,同中书门平章事(宰相)兼枢密使。

为官廉洁,秉直从政。

他曾上书皇帝,主张严格选任州郡长官,人尽其才地方知县,清除庸劣不称职者,这份万言书声震一时。

晏殊是一位有名的文学家,善于词令(长短句),尤擅小令。

风格婉约,历有“此宗令词之专精者,首推晏殊”的评论。

他的名作《浣溪沙》中的“无能为力花落去,似曾相逢燕回来”向来为交口称赞的名句。

晏殊曾多次担当参知政事,兼枢密使,这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官位显赫。

晏殊常常在家中款待客人,宴席之间总陪伴着歌声、乐声,所以晏殊的作品多表现诗酒生活和安闲情致。

《水调歌头》这首词是咏中秋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交口称赞,流传宽泛。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烂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可见,此词作于丙辰年,即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此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太守任上,政治上失落,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

中秋对月,心情抑郁难过,手足兄弟。

于是他一边观月一边喝酒,直到天亮,于是作了这首《水调歌头》。

此诗表达了对亲人、友人的美好祝福,也表现了诗人的超脱与旷达。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

《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共3篇《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1《宋词四首》教案(京改版八下)一、教学目标:1、了解宋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学习四首宋词的优美词句。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3、通过学习这四首宋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修养。

二、教学重难点:1、听、说、读、写并重,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书写能力。

2、辅以相关的课外读物,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三、教学内容:1、宋词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宋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流派较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佳话。

宋词最初出现于唐代,发展起来的宋词有一些独特的特点,如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意境纤细、形式多样、思想深刻等。

宋词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认识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2、四首宋词的选讲本节课选讲的四首宋词分别是《清平乐·别来倾听琵琶曲》、《定风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南乡子·登京洛铁塔》。

这四首宋词都是宋朝时期的作品,各具特色,代表了宋词的不同风格,本节课将对这四首宋词进行详细讲解。

3、学习方法教师首先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听读四首宋词,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然后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课文的作者、出处、写作背景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最后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有关的语言技巧和写作技巧,并加强对四首宋词的理解和艺术欣赏。

四、教学方式:1、听读互动教师首先进行听读练习,让学生边听边读,并进行简单的注释。

接下来教师可以对四首宋词进行简单的谈论,激发学生对宋词的兴趣。

2、互动讲解教师通过互动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四首宋词的作者、时代背景、语言特点、艺术价值等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四首宋词,从中悟得一些人生哲理和文化意义。

3、写作练习教师可以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从文学角度理解四首宋词,并进行个人阅读、思考和评论,加强学生对宋词的理解和艺术欣赏,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最新宋词四首教案

最新宋词四首教案

《宋词四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课前资料搜集与课堂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了解词的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的不同特点,了解宋词代表作家的创作风格和主要代表作;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填写对比表格,初步掌握对比阅读诗词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品味诗词,感受柳永与李清的哀愁,体会苏轼与辛弃疾的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词的思想内容,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赏析词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2课时【课前预习】1.查找婉约派、豪放派、柳永、苏轼、李清照及辛弃疾的相关资料;2.疏通作品中字、词的含义,大致了解每首词的内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先生以三句宋词精炼地概括了治学的三种境界。

词,又称诗余”长短句”起源于唐,大盛于宋,中衰于元明,复兴于清,绵延一千余年,始终是中国仕人最重要的抒情手段。

而宋词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更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二、相关背景知识介绍1.关于婉约派婉约派是词的风格流派之一。

婉约”一词古已有之,魏晋六朝人用它来形容文学辞章,有_________ 或 __________ 的意思。

名人徐师曾在《文体辩》中说:论词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__________ 欲其词情蕴藉,____________ 欲其气象恢弘。

”于是,文学史家论宋词便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之分。

婉约派题材比较窄,多写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词风_________ 、___________ ,追求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创造出一种柔美的意境。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宋词四首》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深入探究(一)《如梦令》1.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结合注解分析:①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②“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④板书设计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问,却——无意答对话:明说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二)《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 北京课改版

教学目标1、了解并体会四首作品中词人所呈现的内心情感。

2、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说明:《中国诗学史·词学卷》中写到,“北宋文人有着自己特殊的文化性格,简单概括起来,这是一种自律与自放相结合的雅儒风范。

宋人缺乏唐人那样一种昂扬活跃的生命动力,长期的书斋生活又培养了他们不同寻常的领悟力与感受力。

所以,他们的自放体现为深刻敏锐的人生洞察力,细致精确的审美感悟以及将生活艺术化的美感体验,以致在进行‘非正统’的词的创作时,文人一方面追求雅致清峻的审美风度,另一方面也颇敢于标榜‘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抒其情。

归根究底,词毕竟是心灵的解放与寄托,是一块较自由的空间。

”因而,在学习这四首作品的时候,我们应将注意力集中在感受词人袒露的真性情以及鉴赏其细腻独到的艺术技巧上。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充分利用课本信息(文本、注释),引导学生发现这四篇作品各自的形意兼备之美。

2、难点:让学生了解这四篇作品所表达的“感伤”主题的源头和价值,并进而初步了解词“缘情”的基本特点。

说明:通过对四首作品的一番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感伤”一词或许可以用来形容它们共同的情感表达。

事实上,“在中国文化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以悲为美’的倾向。

诗歌史的支流便是结合这种倾向发展的。

其中最早的当属《楚辞》。

屈原在荆楚大地上反复吟唱自己的悲哀、愤慨、怀疑、绝望,在关注社会的同时,诗人表现了情感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及至宋玉,淡化了政治激情,把‘感士不遇’作为表现母题,《悲秋赋》正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士不遇’更多的关联着诗人对于命运的个人化思考。

从屈到宋,愤怒演化为忧伤,抗争代之以悲泣,至此,‘感伤诗歌’正式滥觞。

”从东汉无名文人的《古诗十九首》到建安诗人群,从阮籍的《咏怀》八十二首到晚唐诗人的创作,“感伤诗歌由涓涓山泉汇成汩汩溪流,但诗人们在写作时往往是不自信的,因为‘缘情’之诗违背了‘言志’的诗学规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宋词四首》如梦令 北京课改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1课《宋词四首》如梦令 北京课改版

谢谢


应 知 却 试 浓骤 昨 是 否 道 问 睡夜

绿 海 卷 不 雨照李
肥 知 棠 帘 消疏“昨夜雨疏风骤”中的“疏”字应解为 “疏狂”,侧重于“狂”字。 2.结合杜甫《三绝句》诗句“不如醉里风吹 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说说女主人公昨夜 饮酒过量(睡醒了还有残酒),到底是为什 么? 昨夜酒醉是因为惜花。这位女词人不忍看到 明朝海棠花谢,所以昨夜在海棠花下才饮了 过量的酒,直到今朝尚有余醉。
如梦令
李清照
学习目标
1.把握李清照词深婉细腻的 艺术风格 2.欣赏李清照诗歌语言的特 点。 3.在诵读品味中体味作者思 想感情,提高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
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 丘人(今山东),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学 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 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 理.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李清照与丈夫 为逃避战乱来到江南,不久丈夫病逝,词人 展转于杭州,越州(今绍兴),金华一带,在孤 苦生活中度过了晚年,但她一直关心国家 大事,也从未停止过文学创作.
《象征派的创始者李金发》
三比
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异同
积累描写雨后花草树木的古诗词
花重锦官城…… 天街小雨润如酥……
总结
这首词的格调清新而又明快,从中可以 看出女词人早年曾经有过的幸福的生活。 可是,到她43岁这一年,金兵攻陷北宋 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市),她逃难到了 江南;不久,丈夫赵明诚又病故。随着 生活境遇的变化,她的词也显得悲凄了, 以后我们将会读到的。
无穷意焉。”
这首词所叙述的事发生在哪一个季 节? 从“藕花深处”可以判定是春末夏 初 它是词人当天写的吗? 从“常记”一语可以看出已经隔了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词人经常想到这件事呢? 有趣,值得回味。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21课《宋词四首》教案(北京课改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明白作者心情,观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观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如梦令»一、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依旧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点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形交融的艺术境域。

她还善于从描画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漂亮,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二、结合注解分析: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咨询答,诗人有心咨询,侍女却不解其意。

2、〝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想念亲人的情感。

板书: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咨询,却——无意答对话:明讲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想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明白得:消魂:指因想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西江月»1、简介作者:2、学生看导读,发言简述背景。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上《宋诗四首》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上《宋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互动过程师生互动过程第四课时《登岳阳楼》陈与义师生互动过程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活动过程:1.主持人上场,神秘地说:“我让大家猜个谜语,你们愿意吗?”大家回答:“愿意!”主持人口述谜语:“双手抓不起,一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主持人问:“谁知道这是什么?”生答:“水!”一生戴上水的头饰上场说:“我就是同学们猜到的水。

听大家说,我的用处可大了,是真的吗?”主持人:我宣布:“水”是万物之源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水说:“同学们,你们知道我有多重要吗?”齐答:“知道。

”甲:如果没有水,我们人类就无法生存。

小熊说:我们动物可喜欢你了,没有水我们会死掉的。

花说:我们花草树木更喜欢和你做朋友,没有水,我们早就枯死了,就不能为美化环境做贡献了。

主持人:下面请听快板《水的用处真叫大》竹板一敲来说话,水的用处真叫大;洗衣服,洗碗筷,洗脸洗手又洗脚,煮饭洗菜又沏茶,生活处处离不开它。

栽小树,种庄稼,农民伯伯把它夸;鱼儿河马大对虾,日日夜夜不离它;采煤发电要靠它,京城美化更要它。

主持人:同学们,听完了这个快板,你们说水的用处大不大?甲说:看了他们的快板表演,我知道日常生活种离不了水。

乙说:看了表演后,我知道水对庄稼、植物是非常重要的。

丙说:我还知道水对美化城市起很大作用。

2.主持人:水有这么多用处,你们该怎样做呢?(1)(生):我要节约用水,保护水源。

(2)(生):我以前把水壶剩的水随便就到掉很不对,以后我一定把喝剩下的水倒在盆里洗手用。

(3)(生):前几天,我看到了学校电视里转播的“水日谈水”的节目,很受教育,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知道了我们北京是个缺水城市,我们再不能浪费水了。

(4)(生):我要用洗脚水冲厕所。

3.主持人:大家谈得都很好,下面谁想出题考考大家,答对了请给点掌声。

【精品】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宋词四首课前预习训练(含答案)

【精品】北京课改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宋词四首课前预习训练(含答案)

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21.宋词四首自主学习主干知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边塞.( ) 千嶂.里( ) 燕.然( ) 宫阙.( )羌.管( ) 人不寐.( ) 徘.徊( ) 绮.户( )答案:sài zhàng yān què qiāng mèi pái qǐ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诉zhōng( )情貂qiú( ) bìn( )发寻mì( )chán( )娟 qióng( )楼玉宇 huàn( )溪沙朱gé( )答案:衷裘鬓觅婵琼浣阁3.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四面边声..连角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酒..问青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鬓先秋.,泪空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边声:边塞的种种声响。

(2)把酒:举着酒杯。

(3)婵娟:指月亮。

(4)秋:秋霜。

指头发已白。

4.文学常识填空。

(1)《渔家傲》作者范仲淹,字_______,_______(时期)_______家,_______家。

(2)《水调歌头》作者苏轼,_______(时期)_______家、诗人。

字_______,号_______,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3)陆游,南宋诗人。

字_______,号_______,越州山阴人。

有《_______》《老学庵笔记》等。

答案:(1)希文北宋政治文学(2)北宋文学子瞻东坡居士(3)务观放翁剑南诗稿5.“诉衷情”是不是陆游这首词的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是题目,是词牌名。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下《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1)

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下《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1)

《宋词四首》同步练习一、注音:飞鸿()枯藤()天涯()思量()宫阙()峰峦()波涛()潼关()踟蹰()经行()二、填空:1、《如梦令》中哪一句既写眼前景,又暗写内心之情?2、《醉花阴》中依次写了情、景、人的三句:,,《醉花阴》流传至今的名句是:《醉花阴》是怀念人的名篇。

“东篱把酒黄昏后”化用了什么诗句?你还能写出两句咏菊的名句吗?3、《破阵子》哪一句点明了作者在词中抒发的心情:4、《四块玉》用典的两句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是:5、《山坡羊》写景的句子是:,,三、默写: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题是___________。

2.“壮词”的意思是__________。

3.“醉里挑灯看剑”的是( )A.作者本人B.陈同甫C.一位将军D.作者想象中的英雄4.上阕描写的军营生活具有的特点。

5.表现作者为国为民族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6.“可怜白发生”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了作者为国为民族事业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励志故事】该低头时就低头被称为美国人之父的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那时他年轻气盛,挺胸抬头迈着大步,一进门,他的头就狠狠地撞在门框上,疼得他一边不住地用手揉搓,一边看着比他的身子矮去一大截的门。

出来迎接他的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访问我的最大收获。

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该低头时就低头。

这也是我要教你的事情。

”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得到的教导看成是一生最大的收获,并把它列为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一。

富兰克林从这一准则中受益终生,后来,他功勋卓越,成为一代伟人,他在他的一次谈话中说:“这一启发帮了我的大忙。

”话外语:做人不可无骨气,但做事不可能总是仰着高贵的头。

【试题答案】一、飞鸿(hóng)枯藤(kū)天涯(yá)思量(liang)宫阙(què)峰峦(luán)波涛(bō)潼关(tóng)踟蹰(chíchú)经行(xíng)二、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2、“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举例略3、可怜白发生4、“南亩耕,东山卧”“闲将往事思量过”5、“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三、略。

语文:第21课《宋词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21课《宋词四首》课件(北京课改版八年级上)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 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 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
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 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 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公为之
绝倒。‛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 的对比,隐然把苏词看成可与柳词相抗 衡的另一流派。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6 沉醉不知归路。6 兴尽晚回舟, 5 误入藕花深处。6 争渡,争渡, 4 惊起一滩鸥鹭。6 共6句
雁去
渔 家 傲
范 仲 淹
上阕写景 异
借 景 抒 情
边声 孤城 长烟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下阕抒情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这首词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和壮 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时也写出 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变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 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 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此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 時年41歲。因中秋夜醉後有感, 兼懷其弟蘇轍而作。先寫中秋的 寂寞,繼寫人間的失意,最後安 於現實襟懷超逸,由景生情,由 虛入實,反映出東坡矛盾心理的 轉化過程。通篇詠月,卻處處關 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清高, 下片用圓月反襯離別。錯綜迴環, 波瀾起伏,極具感染力。
范仲淹

第21课《唐诗四首》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第21课《唐诗四首》课文精讲(北京课改版七年级下)doc

唐诗四首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樽()菜肴()投箸()岱宗()决眦()笛赋()凄凉()珍馐()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玉盘珍羞直万钱羞:直:⑵造化钟神秀。

造化:钟:⑶暂凭杯酒长精神长:⑷乱花渐欲迷人眼乱花: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诗句的意思。

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⑶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文学常识填空。

《行路难》作者____,__代诗人。

《望岳》作者___,__代诗人。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__代文学家,哲学家。

《钱塘湖春行》作者____,__代诗人,名篇有_____,______。

5.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点击思维1.注意“肴”和“淆”读音的区别,“眦”不要误拼写为“cǐ”。

2.要注意古诗文中的文言词语通假现象,如此处的“羞”同“馐”,味美的菜肴;“直”同“值”。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古诗句的含义主要是为了加深对诗句含义的理解,为背诵、默写打基础,不必字字落实。

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人称诗圣;其诗被喻为“诗史”;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其代表作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

有《刘宾客集》。

5.学习古代诗词,背诵默写是最基本的方式,也是积累语言材料的最好方法。

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停杯、不食、拔剑、茫然——忧郁悲愤冰塞黄河、雪满太行——应题“行路难”长风破浪、云帆济海——乐观自信(昂扬激越豪迈乐观)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三四句写泰山高耸云端的高伟雄俊五六句是想像之辞结尾两句写由望岳而引起的决心首联:直抒胸臆——愤激之情颔联:运用典故——感叹之情颈联:千古名句——自比之意尾联:点睛之笔——坚忍之慨孤山寺水平云底贾公亭莺争燕啄白沙堤乱花浅草(最爱)西湖早春图2.语言特色:《行路难》这首诗为古风,巧用典故,夸张的描写,象征的运用,跳跃式的结构,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诗风,全诗基调是昂扬激越、乐观向上的。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宋词四首课堂导学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21 宋词四首课堂导学 北京课改版-北京课改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21 宋词四首名师导学1理清结构:2语言特色:《渔家傲》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浣溪沙》语言婉丽,表达感情细腻、生动。

《水调歌头》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富有浪漫色彩,用笔奇特飘逸,风格潇洒,刚健有力,语言如行云流水。

《诉衷情》语言悲壮沉郁,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3把握重点:(1)《渔家傲》一词的重点在于欣赏其苍凉沉毅的悲壮美。

《渔家傲》写景抒怀,咏边塞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

诉之视觉的形象有秋来风景、某某去雁、千嶂孤城、长烟落日,以及满地严霜等等,构成苍茫无际凄苦严峻的塞下秋光的色调;而特别是作者描绘出来的音响,以号角为主旋律的塞上“边声”,弥漫于整个空间,应和着下片出现的令人不寐的悠悠羌管,更是拨动了人物的心弦,掀起了他们情感的波澜。

这边声,使人想到江山万里;这纷繁的战争,也使主人公想到燕然未勒,休说归期。

百感交集征戍频频,见闻思念,统统凝聚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艰辛酸楚,然而坚忍不拔,使我们于苍凉中可以听到沉毅雄迈的战士心音。

(2)理解《水调歌头》一词的主旨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悟是学习本词的重点全篇着眼中秋明月,并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4攻克难点:(1)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学习《浣溪沙》的难点。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2)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的赏析是学习《诉衷情》一词的难点。

这三个短句,声调急促,写出了词人对国耻未雪、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焦虑与慨叹;抒发了词人心忧国事,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悲苦之情。

5质询疑点:(1)《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下《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5).doc

【最新精选】北京课改初中语文八下《21宋词四首》word教案 (5).doc

《宋词四首》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重难点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读懂作者心情,欣赏宋词的意境美,陶冶情操。

3.准确反复朗读,欣赏宋词语言的音韵美,达到背诵。

4.明确四首宋词的名句、主旨句、用典句及修辞用法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深入探究(一)《如梦令》1.简介作者:李清照(约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是诗、词、散文皆有成就的宋代女作家,但她最擅长的,成就最高的还是词。

李清照词风婉约,她的艺术特征表现在:(1)善于抒情造境。

她善于把强烈的感情熔铸在艺术形象里,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她还善于从描绘一段情节、一个思想曲折中,显示出感人的意境来。

(2)用语浅显新奇。

李词语言既浅显自然,又新奇瑰丽,富于表现力。

她的词用典不多,却善于运用口语、市井俗语,使词写得明白而家常。

李词的音节和谐,流转如珠,富有音乐美。

2.结合注解分析:①1.3至7句写了什么?是哪两人对话?对话人各自心情如何?哪两个字表露了他们的不同心情?诗人与侍女的问答,诗人有心问,侍女却不解其意。

②“应是绿肥红瘦”,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无言外之意?明确:用拟人的方法描写花、叶,同时又一语双关,曲折表达自己因思亲而憔悴,自己像海棠花一样消瘦了。

③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惜春、伤春之情,深层地表达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情感。

④板书设计想昨夜:风雨醉酒试——有心问,却——无意答对话:明说海棠暗抒情——因思夫而憔悴(二)《醉花阴》1.思想内容:上片重阳:日长难挨,半夜难眠。

下片黄昏:思得消魂,思得清瘦。

重阳佳节,东篱把酒,抒发思念亲人的愁苦之情。

2.重点词语理解:消魂:指因思念亲人而心神迷离。

黄花:指菊花。

3.词中名上片重阳日长难挨昼夜活半夜难眠下片黄昏思生得消魂把酒感受思得清瘦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宋词四首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
2语言特色:
《渔家傲》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

《浣溪沙》语言婉丽,表达感情细腻、生动。

《水调歌头》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富有浪漫色彩,用笔奇特飘逸,风格潇洒,刚健有力,语言如行云流水。

《诉衷情》语言悲壮沉郁,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比一般仅仅抒写个人苦闷的作品显得更有力量,更为动人。

3把握重点:
(1)《渔家傲》一词的重点在于欣赏其苍凉沉毅的悲壮美。

《渔家傲》写景抒怀,咏边塞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所思。

诉之
视觉的形象有秋来风景、衡阳去雁、千嶂孤城、长烟落日,以及满地严霜等等,构成苍茫无际凄苦严峻的塞下秋光的色调;而特别是作者描绘出来的音响,以号角为主旋律的塞上“边声”,弥漫于整个空间,应和着下片出现的令人不寐的悠悠羌管,更是拨动了人物的心弦,掀起了他们情感的波澜。

这边声,使人想到江山万里;这纷繁的战争,也使主人公想到燕然未勒,休说归期。

百感交集征戍频频,见闻思念,统统凝聚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艰辛酸楚,然而坚忍不拔,使我们于苍凉中可以听到沉毅雄迈的战士心音。

(2)理解《水调歌头》一词的主旨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悟是学习本词的重点
全篇着眼中秋明月,并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的性格。

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的情怀。

4攻克难点:
(1)理解‘‘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学习《浣溪沙》的难点。

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

这是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2)对“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一句的赏析是学习《诉衷情》一词的难点。

这三个短句,声调急促,写出了词人对国耻未雪、岁月流逝、壮志未酬的焦虑与慨叹;抒发了词人心忧国事,报国无门的无奈和悲苦
之情。

5质询疑点:
(1)《水调歌头》中,上天为什么说成“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人世情怀的过渡?
上天而说“归去”,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

上片末两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是两片之间的过渡句,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2)为什么说《诉衷隋》一词“说尽忠愤,回肠荡气”?
作这首词时,词人已年近七十,身处故地,未忘国忧,烈士暮年,雄心不已,这种高亢的政治热情,永不衰竭的爱国精神形成了词作风骨凛然的崇高美。

但壮志不得实现,雄心无人理解,虽然“男儿到死心如铁”,无奈“报国欲死无战场”,这种深沉的压抑感又形成了词作中百折千回的悲剧情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