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丨19位帝王驾崩之谜,这些致死原因现在仍在发生!

合集下载

19位帝王驾崩之谜 这些致死原因现在仍在发生!

19位帝王驾崩之谜 这些致死原因现在仍在发生!

19位帝王驾崩之谜这些致死原因现在仍在发生!5个清帝“年关难受”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讨论所讨论员阎崇年,曾经在央视的《百家讲坛》里提出这一现象——清朝12个皇帝中,有10个人是在两个时间段死的:一个是在冬天,农历的腊月、正月;一个是在夏天,农历的七月、八月。

阎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清朝的12个皇帝中死于腊月、正月的皇帝有康熙(农历十一月)、同治、顺治、乾隆、道光,一共5位;死于七、八月夏季的,也是5个人,嘉庆、咸丰、努尔哈赤、皇太极、雍正《黄帝内经》认为“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就说人体有病,阴阳失调,在他跟时间的节律相违反的时候,就加重,就可能死亡。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腊月、正月易死人并不是一个偶然或神奇的现象,而是于某些方面疾病在这种气候下高发有关。

满族贵族的饮食沿习了他们早先在东北的生活习惯,看清帝的食谱,虽然各类菜肴丰实,但蔬菜水果所占比重特别少。

阎崇年指出,清帝喜食“厚味”,嗜吃肉类,尤其是肥猪肉和肥鸭肉。

从清宫的档案里可以看出,一个皇帝吃饭,一天供应大油一斤。

清宫里头萨满祭祀,杀猪,杀猪前先把猪的耳朵用蜡灌上,灌它叫,叫“领牲”,然后就杀了。

把猪血接上后去皮。

在坤宁宫,支起大锅灶就在那儿煮,皇帝等就在炕上,就吃这个“胙肉”,即祭肉。

乾隆帝的饮宴菜肴中以鸡、鸭、鱼、猪、羊、鹿、鹅肉等为主,即使是早膳中也有肥鸭肉消失。

他爱吃一种“苏造肉”,就是用五花肉加上丁香、官桂、甘草、砂仁、蔻仁、肉桂等九味药料烹制而成的一道厚味肉菜。

由于皇帝们爱吃肉,皇宫里为了肉的保鲜也是想尽方法。

医学史讨论专家梁峻教授介绍说,在清朝的皇宫里就已经有了“冰箱”。

他们的“冰箱”当然不是用电的,而是烧制的厚厚的瓷皿,有盖,外面是绿色的琉璃瓦。

梁峻分析说,由于瓷本身较凉,厚厚的可用来隔绝外界的热气,里面再放上冰块,肉就放在冰块上,盖上盖子,肉就可以保鲜好几天了。

除了饮食上多油腻之外,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里,平常很留意运动的皇帝们活动量就大大削减。

唐朝总共21位皇帝 5位竟死于同一原因!

唐朝总共21位皇帝 5位竟死于同一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唐朝总共21位皇帝 5位竟死于同一原因!导语:唐朝是隋朝后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从建立到最终灭亡,一共21个皇帝即位,其中有非常出名的唐高祖李渊,唐太宗唐朝是隋朝后的大一统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唐朝从建立到最终灭亡,一共21个皇帝即位,其中有非常出名的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

而这21位皇帝有的因患病而死,有的因宫廷政变而亡,但其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同一原因而死!盛唐开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一代君主,雄才大略。

可惜天嫉英才,他只活了50岁,在他晚年时身患重疾,因服用丹药而丧命。

据说这丹药具有延年益寿之功效,当时唐朝继承魏晋的风气,服用丹药在当时特别流行,很多皇帝都有这个爱好。

中唐唐宪宗李纯,原名李淳,他是唐顺宗的儿子。

在李纯即位的那段时间里,他励精图治,勤于政事,取得明显成果。

同时李纯还参与削弱藩镇势力,在历史上有名的“元和中兴”,使得政府的威望得到振兴。

这本是一位不错的皇帝,但他花费很多时间寻找“长生不老”的仙丹,而最后竟被宦官利用这个弱点,用丹药将他害死。

他最终也没有找到他要的仙丹,却因此而丧命,不知道是不是天意?唐穆宗李恒,原名李宥,他是唐宪宗的第三个儿子。

唐穆宗即位期间,他整天沉迷于宴席之乐,不学无术,也不关心政务。

当时任用的几个宰相都觉得藩镇势力已被平定,放松警惕而消兵。

唐穆宗即位后,首先为自己的父亲报仇,处罚了当时为父亲炼丹的方士。

可是谁料到后来他自己也沉迷于丹药,重蹈他父亲的覆辙,最终因丹药中毒而亡。

唐武宗李瀍,后改名李炎。

唐武宗在位期间,他崇奉道教,因佛教势力扩大,后来他在赵归真这位道士的大力鼓动下,下令拆毁所有的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帝王之谜 雍正继位的未解之谜

历史趣谈帝王之谜 雍正继位的未解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帝王之谜雍正继位的未解之谜
导语:雍正篡位的传说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去世。

从官方记载来看,康熙“宾
雍正篡位的传说
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冬,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在北京西郊的畅春园去世。

从官方记载来看,康熙“宾天”时留有遗诏:“雍亲王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

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

”几天后,皇四子胤禛正式登基,改次年年号为雍正。

这份遗诏的原件今天还能看到。

但是,从它宣示之日起,就有人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

与此同时,有关雍正篡位的传说也在悄悄地流行。

人们最熟悉的说法是:遗诏中本来写的是“传位十四子”(十四子即胤禛的同母弟胤祯,后改名胤禵、允禵),而胤禛或许买通了亲信隆科多,让他在康熙帝弥留之际篡改了诏书。

具体的篡改内容,也有好几个版本。

一种说法是在“十”字加上一横一勾,改成“于”字,变成了“传位于四子”。

还有一种说法,笔画添得更多一些,把“十”字变成“第”。

第三个版本是说在改掉“十”字的同时还改了名字,说遗诏的原文是“传位十四子胤祯”。

“祯”是“祯”的古写,与“胤禛”的“禛”只有一笔半之差,略作改动,“胤祯”就变成了“胤禛”。

虽然篡改诏书之说甚为流行,它却是很容易被驳斥的。

首先,“于”的繁体字为“於”,虽然我们不能完全排除“传位於四子”写成“传位于四子”的可能性(古文常有用简体字的),但像发布传位诏。

历史趣谈:雍正皇帝驾崩无头案揭秘 雍正皇帝是怎么死的

历史趣谈:雍正皇帝驾崩无头案揭秘 雍正皇帝是怎么死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雍正皇帝驾崩无头案揭秘雍正皇帝是怎么死的导语:雍正帝道装像为清朝宫廷画家所绘,雍正皇帝登极之前就相信武夷山道士的算命、之后将江西道士娄近垣收为自己的佛家弟子、把道士贾士芳及张太雍正帝道装像为清朝宫廷画家所绘,雍正皇帝登极之前就相信武夷山道士的算命、之后将江西道士娄近垣收为自己的佛家弟子、把道士贾士芳及张太虚等养于宫苑以修炼丹药。

此外,还有一说认为,雍正皇帝是服丹药中毒而死。

这些人通过细致的研究雍正朝的起居注发现,雍正皇帝是十分的崇尚方术的。

雍正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在宫里蓄养了大批的和尚、道士。

他自己也十分的热衷占卜、求神等术数。

甚至还常常用此来决定对官吏的任用和升黜。

在雍正的《御制文集》中写下了不少歌颂神仙、丹药的诗。

而且在政务之余,雍正还常常在道士和尚们的指导之下,研究炼丹、采苓、放鹤、授法等道家秘术。

雍正为了求得长生,还经常的服用道士们进献的丹药,在朝鲜的史籍中就有关于雍正帝沉迷方术,以至于病入膏肓,自腰以下不能动的记载。

另外,人们通过还从雍正的继位者,乾隆皇帝这里找到了一些证据。

雍正皇帝死后仅隔了一天,也就是八月二十五日,乾隆皇帝就突然下了一道谕旨,驱逐圆明园中炼丹的道士们出宫。

并对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说:“若伊等因内廷行走数年,捏称在大行皇帝(指雍正)御前一言一字……一经访闻,定严行拿究,立即正法。

”新君刚刚继位,雍正大丧未完,朝中有众多事务需要处理。

乾隆别的事情不去做,而急着下令驱逐数名道士,这种做法确有奇怪之处。

驱逐道士的同时,乾隆还另外降下一道谕旨谕令宫中的太监、宫女,不许妄行传说国事,“恐皇太后闻之心烦”,“凡外间闲话,无故向内廷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古代皇帝的非正常死亡

中国古代皇帝的非正常死亡

中国古代帝王的非正常死亡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讲的是关于中国古代帝王的非正常死亡。

皇帝,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在普通百姓眼里高高在上、逍遥快活、受人敬仰的存在。

然而,人们不知道的是,皇帝实际上是一个高风险的职业。

根据统计,中国历史上一共有611位皇帝,其中就有272属于非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比率达到44.5%,将近一半。

这些非正常死亡的皇帝都怎么死的呢?可真是千奇百怪,有人统计过,说是有十五种死法,有谋杀的、意外被杀的、意外死亡的、自杀的等,就说这他杀吧,就包括有:他儿子杀他、他老婆杀他、他哥哥杀他、他弟弟杀他、他舅子杀他、他外公杀他、丞相杀他、将军杀他、太监杀他、宫女杀他··大家可以看到,一般被杀的皇帝基本上都是被自己的亲人或亲信所杀,可见当皇帝每天还得提防自己身边的人,没有一点安全感。

当然了,我今天要说的这些皇帝呢,都不是他杀,他们的死法呢,更是出人意料,甚至是可笑。

首先我们要说的这位是晋景公,他是怎么死的呢?掉粪坑里淹死的。

《左传》记载:“将食,涨,如厕,陷而卒。

”晋景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孙子,姬獳,为巩固晋国公室的王权,杀了掌控大权的卿大夫赵氏全族。

三年后,晋景公梦见赵氏厉鬼前来索命。

景公召请巫师入宫,巫师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说:“那么寡人的病体吉凶如何呢?”神巫说:“小人冒死直言,主公的病,恐怕不能吃新麦了。

”时屠岸贾在旁,厉声呵叱巫人:“妖言惑乱国君,主公若能吃到新麦,你当死罪。

”即刻把巫师关进牢房。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景公忽然想吃新麦,命令厨子用新麦子煮好麦粥,立刻召巫师入宫,指着麦粥对巫人说:“你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你看这不是新麦吗?”马上喝令左右推出斩首,巫人死,景公将要取麦粥来吃,顿觉腹部膨胀要大便,急急起身上厕,忽然一阵心痛,站立不住,跌入厕内,陷于粪池中而死。

晋景公姬獳应该是第一位入厕“殉难”的皇帝了,只是非常奇怪,当时皇帝的厕所条件也如此简陋?实在太离奇!下面这一位死的不免有些滑稽。

传说中死因不明的清朝皇帝 现实都是怎么死的

传说中死因不明的清朝皇帝 现实都是怎么死的

[键入文字]
传说中死因不明的清朝皇帝现实都是怎么死的
清朝皇帝的死因在传说中都扑朔迷离,有的死于谋杀,有的死于雷击,还有的死于梅毒。

那么这些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有为什么有这样的传说?
一、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可以说基本上是战死的,他率领部队进攻宁远城。

明朝大将袁承焕采用守坚城用大炮的策略,不与后金骑兵激战,专门发挥明军火器的优势。

最终明军火炮击伤了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身负重伤,就被救走时已经半死不活。

二、皇太极
民间一直传说是多尔衮毒害了皇太极,这个说法是没有任何根据的。

根据现在的医学判断,皇太极最大的死因是中风。

因为皇太极在去世一年之前,就已经出现了腿脚不便的情况。

三、福临
在很多小说中都是顺治皇帝是为情所困而出家的,但在真实的历史中,顺治皇帝死于天花。

由于当时卫生水平有限,天花基本上是不治之症。

一旦得了天花很难痊愈,当然,后来的康熙皇帝是个幸运儿。

四、玄烨
康熙皇帝在位61 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康熙的死因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作为一个69 岁的老人,出现这样的问题很正常。

康熙的晚年也并不幸福,他为继承人问题而苦恼。

五、胤禛
在民间一直传说雍正是被人刺杀的,其实则是汉族对异族统治者的痛恨,进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雍正皇帝真正的死因是重金属中毒,这个皇帝喜欢服用丹药。

丹药中含
1。

历史趣谈帝王短命之谜 皇帝寿命为何都不及普通人

历史趣谈帝王短命之谜 皇帝寿命为何都不及普通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帝王短命之谜皇帝寿命为何都不及普通人导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

有以下事实为证:第一,在“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表面上中国皇帝权力巨大,荣耀无比,实际上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幸的一群人。

有以下事实为证:第一,在中国社会中,皇帝的平均寿命最短,健康状态最差。

有人作过一个统计,历代皇帝有确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二百零九人。

这二百零九人,平均寿命仅为三十九点二岁。

有人指出,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过三十五岁,因此,皇帝的平均寿命并不低。

可是,三十五岁的平均寿命中包括大量的夭折人口,事实上,古代人均寿命之低主要是由于极高的初生儿死亡率造成的。

如果去除这个因素,人口学家推算,中国古代人口的平均寿命可达五十七岁。

众所周知,生下来就死掉的人不可能成为皇帝。

因此,五十七减去三十九点二,中国皇帝的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要低近十八岁。

除去非正常死亡因素,皇帝的健康水平低是造成皇帝整体寿命低下的重要原因。

宋明两代政治秩序较好,皇帝大都是善终而死,然而平均寿命仍低于社会平均水平。

两宋十八位皇帝,平均寿命四十四点六岁。

明代十六位皇帝,平均年龄四十二岁。

在明代十六帝中,只有五个皇帝寿命高过均龄,其余十一帝皆低于均龄:从宣德帝到正德帝这祖孙五代竟然都在而立之年左右撒手人寰,其中的成化帝也仅仅是刚过了四十岁。

然而明光宗登上皇位仅一个月,因为多幸了几个女人,就撒手人寰,其身体的虚弱可想而知。

第二,皇帝群体中非正常死亡比率高。

中国历代王朝,包括江山一统的大王朝和偏安一隅的小王朝,一共有帝王六百一十一人,其中,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皇帝惨死 唐朝竟有5位皇帝是死于服丹药中毒!

历史趣谈:皇帝惨死 唐朝竟有5位皇帝是死于服丹药中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皇帝惨死唐朝竟有5位皇帝是死于服丹药中毒!导语:中国历史上死于服丹药中毒的皇帝有很多,他们本想希望通过服丹药而长生不老,结果反而因中毒而早死。

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东晋哀帝司中国历史上死于服丹药中毒的皇帝有很多,他们本想希望通过服丹药而长生不老,结果反而因中毒而早死。

如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东晋哀帝司马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唐烈祖李升、明仁宗洪熙帝朱高炽、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明穆宗隆庆帝朱载垕、明光宗泰昌帝朱常洛、明熹宗天启帝朱由校、清世宗雍正帝爱新觉罗·胤禛等。

尤其唐朝,从建立到灭亡的290年间,一共有21位皇帝,其中至少有5位是因为服用丹药中毒而丧命的,他们是太宗、宪宗、穆宗、武宗和宣宗。

唐太宗(599—649,李世民)与秦始皇、汉武帝一样,都是中国皇帝中出类拔萃的人物。

歌颂他英明伟大的着作,大概几火车也拉不完。

但他到了晚年,在身患重病之下,也犯了与秦始皇、汉武帝一样的低级错误,即相信人可以长生不老。

但与秦始皇、汉武帝不同的是,他并非去求神仙,而是让一个印度方士为自己炼制长生药,然后服用之。

那是贞观二十二年(648),右卫率长史王玄策讨伐天竺国获胜,掳得一个名叫“那罗迩娑婆寐”的方士,此人自称有长生之术。

王玄策大喜,认为这下讨好皇帝的机会来了,皇帝对天竺国的珍奇宝玩可能不感兴趣,但他不会不想长生不老。

王玄策回到京城长安,即向太宗献上方士。

那罗迩娑波寐说自己已200多岁,一番天花乱坠的胡扯,令太宗深信不移,对他敬若天神;当即把他安排在金飚门客馆下榻,让他炼制丹药,并命兵部尚书崔敦礼监主此事。

随后又按罗迩娑波寐所开出的药单,派使者到全国各地采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揭秘光绪皇帝死亡之谜 很有可能死于砒霜中毒!

历史趣谈揭秘光绪皇帝死亡之谜 很有可能死于砒霜中毒!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光绪皇帝死亡之谜很有可能死于砒霜中毒!
导语:光绪帝的坟墓中留有若干头发、遗骨和衣服等,因而有关砒霜致死的结论,实际上比拿破仑要可靠得多。

一个皇帝是不应该随随便便死去的。

他活
光绪帝的坟墓中留有若干头发、遗骨和衣服等,因而有关砒霜致死的结论,实际上比拿破仑要可靠得多。

一个皇帝是不应该随随便便死去的。

他活着的时候,吃饭、出行,甚至做爱都不可能随随便便,何况死亡?当光绪腐败的尸体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头发上的砒霜总量就已高达二百毫克的结果出来之后,人们想起了拿破仑。

砒霜,一种古老的毒物再度走上了历史舞台。

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分子式As2O3,是最具商业价值的砷化合物及主要的砷化学物料,无臭无味,外观为白色霜状粉末。

这是某几种特定的矿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高毒性副产品,例如冶炼金矿、高温蒸馏砷黄铁矿,冷凝其白烟,就可得到砒霜。

光绪三十四年三月初九的“脉案”,御医曹元恒写下了这番话:皇上“肝肾阴虚,脾阳不足,气血亏损”,病势到了无药可用的严重程度。

同年五月初十的“脉案”,御医陈秉钧写有“调理多时,全无寸效”的话。

江苏名医杜钟骏为皇帝看过病后也表示,“不求有功,只求不出差错”。

同年九月的“脉案”指出,此时光绪的病状更加复杂多变,脏腑功能已全部失调。

也许这些档案有利于推翻光绪被毒死的结论,但英国驻华公使窦纳乐推荐的洋医的诊断结论也不可忽视,他说光绪“血脉皆治,无病也”。

和死在光绪八十七年之前的拿破仑相比,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多年幽禁的郁郁寡欢,死亡之前的突发急症。

历史上,砒霜家族就是毒药之王。

这种完全无臭无味而又容易携带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古代帝王驾崩之谜 宋太祖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历史趣谈古代帝王驾崩之谜 宋太祖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古代帝王驾崩之谜宋太祖死于心脑血管疾病
导语:蔡桓公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扁鹊能一眼看出来?历史上有被活活撑死的皇帝吗?雪夜暴毙的赵匡胤到底是不是死于弟弟导演的宫廷阴谋喜欢
蔡桓公究竟得了什么病,为什么扁鹊能一眼看出来?历史上有被活活撑死的皇帝吗?雪夜暴毙的赵匡胤到底是不是死于弟弟导演的宫廷阴谋……喜欢读史的朋友,一定会对这些历史谜团兴之甚甚。

日前,就有一位医生从专业医学角度解读25位帝王的病症,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分析历代帝王的驾崩之谜。

这本《病榻上的龙》是由爱好历史与文学的心血管内科医生谭健锹在医疗工作之余所著,作者表示:“今天,25位帝王已悉数粉墨登场,他们的身影伴随着历史爱好者的考据,带着一串串颇有意义的医学常识,走近你、我、他。


选读
蔡桓公,肝炎受害者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从扁鹊看病的这段记载看,桓公很可能是种与皮肤颜色密切相关的疾病,作为中医的佼佼者,扁鹊单凭一“望”便做出正确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脏细胞被破坏、里面的胆红素大量流散到血液系统内,从而形成脸色发黄,最常见的莫过于病毒性肝炎了。

一番推敲之后,我们不妨试着还原当年蔡桓公病亡的始末。

可以想象在山东生活的蔡桓公,某天在宴会上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来自齐国海边的鲜鱼,这条鱼恰恰未被洗干净,身上带有甲型肝炎病毒!桓公饱餐后,病毒便随着肠道进入血液,最后定居在一片肥沃土地——肝脏上。

当扁鹊第一次见他时,看到桓公脸上浮着不祥的黄色,直言不讳:“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解密康熙死因之谜 毒死之说可信程度有多大

历史解密康熙死因之谜 毒死之说可信程度有多大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康熙死因之谜毒死之说可信程度有多大导语: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

他偶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回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月,69岁的老皇帝玄烨兴致勃勃地到南苑去打猎。

他偶感身体不适,即命驾返回京师西郊的皇家苑囿——畅春园休憩,不料病情日渐加剧,延至十一月十三日晚上溘然长逝。

当夜,遗体送还紫禁城,安放在乾清宫,十四日大殓。

二十日,文武百官奉皇四子胤禛登极,是为雍正。

迫谥玄烨为仁皇帝,庙号圣祖。

康熙的逝世和雍正继承皇位,不但是当时震撼全国的重大事件。

而且由此产生了许多传说和怀疑,诸如:康熙是怎么死的?是因病寿终正寝还是被人鸩毒而死?雍正是怎样登上皇帝宝座的?他是康熙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吗?的确,宫禁事秘,传闻多误,这一团历史的疑云至今还没有揭开,理所当然地成为清史研究者着力探讨的一个课题。

康熙有子35人,女20人。

在诸皇子中,胤禔最长,但不是嫡出。

嫡出最长者为胤礽,康熙十四年被立为皇太子,准备日后继承大统。

清代自太祖以来皆不预立储位。

太祖曾说:“有德者即登大位。

”清代之立太子自此开其端。

胤礽立为皇太子以后,康熙选派大学士张英、儒臣熊赐履等教之,南巡北狩,都随驾从行。

康熙三十五年,御驾亲征噶尔丹于漠北,皇太子在京留守,得了狂疾。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康熙在布尔哈苏台行围时,召集诸大臣宣布废立,将胤礽幽禁咸安宫。

这是第一次废太子。

这时,太子兄胤禔为直郡王,弟胤祉为诚郡王,皇四子胤禛、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三子胤祥、皇十四子胤禵都是贝勒,各结党引类,觊觎储位,皇太子废立后,更加植党暗争。

康熙四十八年三月,康熙念储位不定,他日必定引起动乱,而废太生活常识分享。

中国历代皇帝死因大全

中国历代皇帝死因大全
宪宗蒙哥公元1251年即位。死于钓鱼山,年52岁。
世祖忽必烈公元1260年即位。
成宗铁穆耳公元1295年即位。死年42岁。(?)
武宗海山公元1308年即位。死年11岁。(?)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公元1312年即位。死年36岁。(?)
英宗硕德八刺公元1321年即位。被奸party弑,年21岁。
泰定帝也孙铁木耳公元1324年即位。死年36岁。疑被弑。(?)
郁林王萧昭业公元494年即位,被废杀,年22岁。
海陵王萧昭文公元494年即位,被废杀,年15岁。
明帝萧鸾公元494年即位,死年47岁。死前得暗疾,是壮阳药中毒。
东昏侯萧宝卷公元501年即位,亡国被杀,年19岁。是暴君。
和帝萧宝融公元501年即位,让位被杀,年15岁。
梁·武帝萧衍公元502年即位,被侯景逼,饿死,年86岁。
后主陈叔宝公元583年即位,亡国投降(?)隋文帝杨坚(541-604),581年称帝,在位24年.604年,杨坚被其子杨广杀死,时年64岁。
炀帝杨广(569-618),604年即位,在位15年.618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杀死,时年50岁。
xxxx公元618年即位。
太宗李世民公元627年即位。病痢死,死年53岁(可能被暗杀)。
xxxx(万历)公元1573年即位。
光宗朱常洛公元1620年即位。服红丸中毒死。年39岁。闹成红丸案,丑名远扬。
熹宗朱由校公元1621年即位。死年23岁。(?)
思宗朱由检(崇祯)公元1628年即位。国亡自缢。
xx
福王朱由崧公元1644年即位。亡国被杀。
唐王朱聿键公元1645年即位。亡国被杀。
明帝司马绍公元323年即位,病死,年27。(?)
成帝司马衍公元326年即位。病死,年22。(?)

历史趣谈中国帝王自杀殉国的五种主要死法大盘点

历史趣谈中国帝王自杀殉国的五种主要死法大盘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帝王自杀殉国的五种主要死法大盘点导语: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帝王将相不计其数。

仅封建朝代,从始皇帝嬴政,到末皇帝溥仪,史书上记载的有名有姓的皇帝有490多位,至于自己宣在中国的古代历史长河中,帝王将相不计其数。

仅封建朝代,从始皇帝嬴政,到末皇帝溥仪,史书上记载的有名有姓的皇帝有490多位,至于自己宣布称王称霸的就更多了。

按理说,有一位帝王就应该一位帝王陵,实际上,陵寑数量总数与帝王总数是不一致的。

原因很简单,其中不少帝、王系非正常死亡。

每一次宫廷政变,每一次王朝更迭,每一次江山分裂,就意味着血流成河,就会有人死于非命。

中国帝王非正常死亡原因主要有三类:一自杀,二他杀,三纵欲。

今天先聊“自杀”。

其自杀方式主要有自刎、上吊、投水、自焚、服毒等五种。

自刎所谓刎,就是割脖子;自刎,就是自己把自己的脖子割断,这是早年帝、王们自杀的主要方式之一。

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刘基所著的《述志赋》称,“种霸越而灭吴兮,终刎颈于属镂”。

属镂,是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一把宝剑,吴王曾赐予伍子胥自刎用,与越王勾践剑一样出名。

当初越大夫文种用计使夫差杀了伍子胥,吴灭亡后,勾践难容功臣,文种也未能好好地活下去,勾践以同样方式令他用属镂自刎,刘基叹息的就是这事情。

这是史上很典型的“自刎案例”,当然这不是发生在帝王身上。

在中国古代早期的帝、王中,选择这种自杀方式的比较多,最著名的当数项羽的“乌江自刎”。

这位生前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虽然最后未能当上皇帝,但以这种“霸王的方式”结束楚汉之争,还是颇为英雄的,一直为后辈世人推崇,广受称道。

生活常识分享。

深宫迷案!中国史上十二大帝王真正死因曝光

深宫迷案!中国史上十二大帝王真正死因曝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深宫迷案!中国史上十二大帝王真正死因曝光导语:1、齐桓公姜小白饿死,尸肉生蛆67天。

在位41年,享年6070岁。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名叫小白,借被管仲射中带钩装死,终于及时赶回1、齐桓公——姜小白饿死,尸肉生蛆67天。

在位41年,享年60——70岁。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名叫小白,借被管仲射中带钩装死,终于及时赶回国接了王位。

小白“尊王攘夷”,大会诸侯当上盟主,手下有贤臣管仲鲍叔牙。

姜小白还同意了管仲的法令,允许开办公立妓院。

看起来,识见卓越,能让诸侯心服口服,当上春秋首任盟主,可见形象也是很不错的。

小白有个爱好,好美食,易牙为了讨好小白,把自己的儿子煮了给小白吃。

由此,齐桓公大为宠信易牙。

可惜,齐桓公最后就是被这个易牙封住了宫门,活活饿死,死后67天后新君才宣布发丧,其尸体上的蛆虫已经爬出窗户之外,恶臭数里。

2、秦始皇嬴政,巡视途中病死于沙丘(一说被胡亥、赵高害死)。

享年49岁。

灭六国、车同轨、书同文、郡县制,建中国2000余年大一统基业,万世不出的千古一帝。

死后一路秘不发丧,尸体臭不可闻,车队只能用咸鱼车来掩盖臭味。

秦始皇高鼻梁、细长眼睛、鸡胸加严重的声带支气管疾病,身材应该非常高(《太平御览》载八尺六寸,合今天 1.98米),武功也可以。

秦王为人残忍,母亲赵姬与嫪毐通奸,生了两个弟弟。

他亲自把两个弟弟摔死,把通奸的嫪毐车裂(五马分尸),把疑似老爹吕不韦放逐巴蜀,逼得吕不韦自尽。

3、汉成帝刘骜,于留宿合德宫暴卒。

后世认为,他与赵合德同房时,死于中风或心脏病,享年46岁。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18大不解之谜震惊亿万国人 秦始皇墓悬案

历史趣谈秦始皇陵18大不解之谜震惊亿万国人 秦始皇墓悬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秦始皇陵18大不解之谜震惊亿万国人秦始皇墓
悬案
导语:赵高、胡亥将鲍鱼与秦始皇“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

他,就是中国历
赵高、胡亥将鲍鱼与秦始皇“尸体”放在一起以乱其臭!公元前259年中国农历正月,一个长相并不特殊的男婴在赵国邯郸降生了。

他,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的创立者秦始皇。

在西方人眼里他是中国的拿破仑。

他13岁就继承了秦国国君的王位,22岁在故都雍城举行了成人加冕仪式,从此正式登基“亲理朝政”,开始了他一生轰轰烈烈的政治生涯。

他,39岁出兵击败了山东六国最后一个诸侯国,俘虏了齐王建,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历史大业。

接着他又不失时机地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统一的法令和措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政权。

他50岁病死在出巡途中“沙丘平台”(今河北巨鹿县境),结束了短暂的一生。

家喻户哓的秦始皇,因完成统一大业而名垂千古,因实施暴政遭千古骂名。

秦王朝只存在了15年,他的万世皇帝梦也就破灭了。

可皇帝制度、皇帝意识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不仅始皇帝的身世、生平、功过引人注目,连座落在骊山脚下的始皇陵也因众多未解谜团而倍受关注。

秦始皇陵墓何时建成?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就开始给自己修陵墓。

陵墓选在骊山脚下,因为这里是秦的都城。

秦始皇陵墓从公元前247年开始修建,到公元前208年秦末农民起义,秦王朝危在旦夕时,才由他的儿子秦二世草草完工,前后修了39年。

秦始皇陵整个陵园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公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中国二十个末代皇帝谁死得最惨?亡国之君列表

历史趣谈中国二十个末代皇帝谁死得最惨?亡国之君列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中国二十个末代皇帝谁死得最惨?亡国之君列表导语:盘点中国二十个末代皇帝的命运: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朝代数量最多、更替最频的国家。

因之,末代皇帝也就有长长的一大串。

中国的封建社会盘点中国二十个末代皇帝的命运:在世界历史上,中国是朝代数量最多、更替最频的国家。

因之,末代皇帝也就有长长的一大串。

中国的封建社会最漫长。

因其漫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称之为“具有特殊的超稳定性”。

但这种“超稳定性”,又恰恰伴之以内部的混乱和动乱,相互推翻的事从来相继不断。

一方面是“稳定”而一方面是“频乱”,时时出现“你死我活”式的恶性变革,这实在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

每一个朝代的“王”,或曰“皇帝”,一开始“创基”时大都有一点本领或业绩。

到了末代的“王”或“皇帝”,就成了这样那样的可怜虫。

他们到死,也不会有所感悟,找不出颇具理性的原因。

这就需要后人即今人替他们做一点应有的思考。

他们的行状,当然只限于中国历史上的事。

夏启从某种意义上说,夏朝的启应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他的父亲禹因治水有功,只是被部族推举为带有不固定性的首领,只有到了他儿子启才是确立了国号“夏”且有血缘承袭性的王。

夏启一开始也曾仿效他父亲的艰苦朴素之风,吃粗食,卧蒿褥,兼之敬老爱幼,且又多建战功。

但后来他却受“权力惯性”的支配,大肆享乐起来,尤喜打猎和酗酒,不久便死了。

他的大儿子太康,比他父亲还腐败,被夷族首领后羿赶走了,将太康的弟弟仲康立了傀儡王,此人也不久便病忧而死。

而那个威风一时的后羿,也是个腐败分子,因迷恋喝酒打猎、不理政事而被人用酒灌醉,杀死了。

此种人大都不得善终,值得研究。

夏桀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古代皇帝如何被群臣忽悠 蝗虫摄于皇威集体自杀

历史趣谈古代皇帝如何被群臣忽悠 蝗虫摄于皇威集体自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古代皇帝如何被群臣忽悠蝗虫摄于皇威集体自杀
导语: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民族矛盾越加严重,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

清政府国力日益不足,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客观形势。

就在这样的情况
自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内忧外患,民族矛盾越加严重,阶级矛盾也日益激化。

清政府国力日益不足,形成了西强东弱的客观形势。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政治体制竟一波三折,引发一系列错误,更使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日趋紧张,多重矛盾交织,形成了积贫积弱的恶性循环。

由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处置不当,咸丰皇帝被迫跑到承德避暑山庄,最后死在北京故宫之外。

在继承人问题上,咸丰帝的遗嘱留下了很大的政治隐患。

他一方面考虑到皇后无子,贵妃幼子继承大统,将会出现皇后与母后专政间的矛盾,他设想出一个八大臣赞襄、两宫皇太后各执一印(皇后用“御赏”印、那拉氏代载淳用“同道堂”印)的政治体制,以求达到互相牵制的效果,这是咸丰帝死前的精心安排。

谁曾想到,他将六弟奕訢排除在体制之外,使之不能参与朝政,这就开启了政局不稳的先兆。

咸丰帝死后,肃顺等赞襄王大臣深知身为皇子生母的西宫那拉氏潜在的政治危险,就采取了“抑西扬东”的策略,从礼仪封号上先后为东宫、西宫封号,以示嫡、庶之别,通过对西宫的贬抑,以图分化两宫皇太后。

迫于情势,西宫慈禧太后不仅主动拉拢东宫慈安太后,还联合此时在京师与英法联军谈和的恭亲王奕訢,内外联手,最后除掉了肃顺等八大臣,不仅使双方生命得以保全,而且政治生命也得以延续。

同治初年,奕訢以议政王名分主持朝政,实握相权。

慈禧太后实握帝权,把持朝政,出现了帝、相、后并存的政体,这种以太后之尊听政的慈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揭秘杀死61位皇帝的惊天“十三杀” 谁杀了皇帝

历史趣谈揭秘杀死61位皇帝的惊天“十三杀” 谁杀了皇帝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揭秘杀死61位皇帝的惊天“十三杀”谁杀了皇帝导语:近来,一些媒体十分关注中国古代皇帝被杀事件,纷纷推出杀死中国古代六十位皇帝的“十三杀”。

这些事件虽然令人不寒而栗,但也道出了古代皇近来,一些媒体十分关注中国古代皇帝被杀事件,纷纷推出杀死中国古代六十位皇帝的“十三杀”。

这些事件虽然令人不寒而栗,但也道出了古代皇室父子相残、兄弟断臂、夫妻恶斗的刀光斧影宫廷政变的真相,以及君臣斗法、兵祸连接的历史渊源。

同时也揭开了古代皇帝这个危险性最大的职业真正地危险之秘。

下面这些媒体上常见的杀死61位皇帝的惊天“十三杀”,不知道大家看了有何感想?中国历史上的61位皇帝都死于哪些人之手?在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职业,危险性非常大,死亡率非常高。

这个职业就是皇帝!有人做了大致的统计,中国历史上的皇帝被杀害率为31%,活不到40岁的高达50%,寿命超过60岁的只有15%。

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2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其中一共有61位被杀。

而且大多数直系皇族的最后命运都非常惨,满门抄斩的断子绝孙的隐姓埋名的沦落奴仆的。

倒是两个少数民族的皇族得以保全性命,元顺帝跑回了大漠,清皇室被袁世凯优待了。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拥有近乎绝对的生杀大权。

一个人犯罪不只是一人遭殃,满门抄斩甚至是诛连九族的如家常便饭。

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杀人者在杀人的同时,自身的处境亦危机四伏,时时有生活常识分享。

皇帝缘何短命

皇帝缘何短命

皇帝缘何短命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20年第6期文/于永军有资料统计,从秦始皇开始算起,到仅过了两个月皇帝瘾的袁世凯为止,中国历史上大大小小共有408位皇帝,但活过70岁的只有武则天、李隆基等8人,而不足30岁就驾崩的竟有60多人,平均寿命只有39岁,在当时竟然不如民间普通百姓。

皇帝整天锦衣玉食,拥有天下无双的医疗条件,为何却偏偏短命呢?翻阅典籍,这当中除了遭人谋杀、生活无节制和迷信丹药之外,另有一个原因则与御医治病不担当有关。

何出此言?《清稗类钞》中有则《太医院处方》,可为佐证:“太医院医官恭请圣脉,皆隔別分拟,而又不得大有歧异。

医官患得罪,乃推一资格稍长者为首,凡用药之温凉攻补,皆此人手持钮珠某粒为记,各医生皆视为趋向。

又所开之方,必须精求出处,故诸医拟方,必用《医宗金鉴》,以其不能批驳也。

至次日复诊,照例不能复用旧方,又不得多改,惟酌改药两三品,方为合格,故复诊数次,即与初方宗旨迥不同矣。

”这则记载的看点是:“医官患得罪。

”于是,从“各医生皆视为趋向”的初方,到“复诊数次”的成方,都集体拼凑。

尽管处方符合《医宗金鉴》,但最终“即与初方宗旨迥不同”,远离了对症下药。

如此这般,事无专管、责无专人,名为共同负责,实则谁也不想担责。

结果呢,生了病的皇帝想活,只能是个侥幸。

这正是这则记载想让人知道而又没有说出来的潜台词。

借此打量现实生活,眼下尽管各级强调担当,强调担事、扛事,但这种“患得罪”的理事方法,时常闪现在一些官员的工作中。

譬如,上级做出部署规划,本该从实际出发抓落实,却热衷于照搬照抄,美曰:“执行不走样”;已经明确要求推进的重点工作,本该雷厉风行实干,却拖延等政策、等上级调度、等他人经验,美曰:“稳妥推进”;本该本部门直接“扣球”的问题,却习惯于当“二传手”批办转办,尤其是边缘性的事儿推诿扯皮、互踢皮球,美曰:“齐抓共管”;本应正常办理的事项,层层请示汇报,“甩锅”到主要领导那里,美曰:“对上级负责”;本来自己能够单独拍板的事,非要召开会议研究研究,只要有一人持异议,就下次再议,美曰:“充分发扬民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揭秘丨19位帝王驾崩之谜,这些致死原因现在仍在发生!每天都在关心自己的吃吃喝喝,今天小编也“文化人”一回,给大家说说历史中那点事:皇帝们都咋死的!(标题党一回~)。

今天盘点古代19位帝王的致死病因,所谓“演古劝今”,不知各位看官看完后是否会“心有戚戚焉”?蔡桓公,肝炎受害者爱好历史与文学的心血管内科医生谭健锹在其书《病榻上的龙》中提到了蔡桓公的故事。

“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从扁鹊看病的这段记载看,桓公很可能是种与皮肤颜色密切相关的疾病,作为中医的佼佼者,所以扁鹊单凭一“望”便做出正确诊断。

肝细胞性黄疸是由于肝脏细胞被破坏、里面的胆红素大量流散到血液系统内,从而形成脸色发黄,最常见的莫过于病毒性肝炎了。

一番推敲之后,我们不妨试着还原当年蔡桓公病亡的始末。

可以想象在山东生活的蔡桓公,某天在宴会上兴致勃勃地品尝了来自齐国海边的鲜鱼,这条鱼恰恰未被洗干净,身上带有甲型肝炎病毒!桓公饱餐后,病毒便随着肠道进入血液,最后定居在一片肥沃土地——肝脏上。

当扁鹊第一次见他时,看到桓公脸上浮着不祥的黄色,直言不讳:“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

”但说法太直接了,而且严重缺乏医患沟通技巧和解释的耐心,接二连三碰了一鼻子灰后,他没有改变方式,要传达的善意和性命攸关的讯息,对方完全没有接收到,甚至产生了反感。

这段时间,桓公或许继续大摆筵席,继续过夜生活,已受损的肝脏继续透支。

最后,崩溃的肝脏不得不发出求救的信号——疼啊!这是肝脏的绝命信号,桓公终于收到了,但为时已晚,回天乏术了。

图|全科医师马岩蔡桓公之死教育我们,对别人的善意劝诫和有益建议,对身边的良好生活习惯,“勿以善小而不为”;对自己偏激和执拗的想法,对有损健康的琐碎生活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

宋太祖,心脑血管疾病?宋朝的开山鼻祖——太祖赵匡胤,49 岁那年冬天,在“斧声烛影”中突然神秘死去。

赵匡胤最终死亡的时间应是夜间,实情大概是这样,当夜朔风凛冽,大雪纷飞,寒气逼人,长期患病的赵匡胤病情有所好转,于是决定和手握重权的弟弟来一次推心置腹的交流。

见面后,二人把酒长谈,几分醉意的赵匡胤开始责备弟弟近年来在政坛上咄咄逼人,似乎对皇帝宝座有所垂涎。

他越说越生气,酒越喝越多,赵光义连忙起身认错,也不停地为自己申辩。

赵匡胤亦无可奈何,毕竟自己已老病缠身,儿子们又文弱不堪,而弟弟正如日中天,于是心有不甘地用柱斧在地上狠狠撞击,发出阵阵令人不安的闷响。

发泄一通之后,赵匡胤忽然觉得头痛欲裂,再加上烂醉如泥,于是无力地倒头躺下。

赵光义以为哥哥已酣睡,只好起身告辞,但他敏锐地预感今晚也许会出现意外情况,临走时向皇帝身边早已被收买的内侍使了个诡秘的眼色……在那个神秘的雪夜,真正把赵匡胤的生命推下悬崖的罪恶之手又是什么呢?从现代医学的角度看,最可能是心脑血管急症。

笔者认为在找不到罹患心脏病相关证据的前提下,可以大胆推断赵匡胤死于脑出血!赵匡胤有哪些脑出血的易患因素呢?第一,他很可能是个高血压病患者,体胖、嗜酒、中年后运动较少;第二,赵匡胤喜欢喝酒,长期饮酒会引起血管收缩舒张调节障碍,并出现血管内皮损伤,导致血管内脂质沉积,使得血管弹性更差,又为脑出血创造了条件;第三,赵匡胤是性如烈火之人;第四,赵匡胤死亡当晚,情绪处于激烈波动之中;第四,天寒地冻是赵匡胤脑出血的另一帮凶。

5个清帝“年关难过”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阎崇年,曾经在央视的《百家讲坛》里提出这一现象——清朝12个皇帝中,有10个人是在两个时间段死的:一个是在冬天,农历的腊月、正月;一个是在夏天,农历的七月、八月。

阎教授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在清朝的12个皇帝中死于腊月、正月的皇帝有康熙(农历十一月)、同治、顺治、乾隆、道光,一共5位;死于七、八月夏季的,也是5个人,嘉庆、咸丰、努尔哈赤、皇太极、雍正。

《黄帝内经》认为“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

就说人体有病,阴阳失调,在他跟时间的节律相违背的时候,就加重,就可能死亡。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腊月、正月易死人并不是一个偶然或神秘的现象,而是于某些方面疾病在这种气候下高发有关。

满族贵族的饮食沿习了他们早先在东北的生活习惯,看清帝的食谱,虽然各类菜肴丰实,但蔬菜水果所占比重非常少。

阎崇年指出,清帝喜食“厚味”,嗜吃肉类,尤其是肥猪肉和肥鸭肉。

从清宫的档案里可以看出,一个皇帝吃饭,一天供应大油一斤。

清宫里头萨满祭祀,杀猪,杀猪前先把猪的耳朵用蜡灌上,灌它叫,叫“领牲”,然后就杀了。

把猪血接上后去皮。

在坤宁宫,支起大锅灶就在那儿煮,皇帝等就在炕上,就吃这个“胙肉”,即祭肉。

乾隆帝的饮宴菜肴中以鸡、鸭、鱼、猪、羊、鹿、鹅肉等为主,即使是早膳中也有肥鸭肉出现。

他爱吃一种“苏造肉”,就是用五花肉加上丁香、官桂、甘草、砂仁、蔻仁、肉桂等九味药料烹制而成的一道厚味肉菜。

由于皇帝们爱吃肉,皇宫里为了肉的保鲜也是想尽办法。

医学史研究专家梁峻教授介绍说,在清朝的皇宫里就已经有了“冰箱”。

他们的“冰箱”当然不是用电的,而是烧制的厚厚的瓷皿,有盖,外面是绿色的琉璃瓦。

梁峻分析说,由于瓷本身较凉,厚厚的可用来隔绝外界的热气,里面再放上冰块,肉就放在冰块上,盖上盖子,肉就可以保鲜好几天了。

除了饮食上多油腻之外,在一年中最冷的季节里,平时很注意运动的皇帝们活动量就大大减少。

阎崇年指出,清朝前期的几位皇帝,射猎、骑马、征战、出巡,运动量很大,但到冬天就不活动了,活动很少,气候又冷,血管又收缩,再加上其他一些疾病,身体很容易出危险。

据阎崇年统计,夏季(农历七八月)也同样是清朝皇帝死亡的高发时间。

清朝的皇帝胖子多,对于胖人来说,高温极易导致心脑供血不足。

因为胖人的血管壁上沉积着大量脂肪,血液中也有大量脂质斑块,容易使动脉形成粥样硬化,加剧血管堵塞,影响体内血液循环,减缓新陈代谢。

高温的天气里,体内水分流失多,血黏稠度上升,血液循环受阻,这使血的携氧量下降,心脏负荷加重,心率加快,极易引发血栓、栓塞、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看起来是不是很眼熟?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心血管疾病也同样是现代人的高发病。

看过宋、清两朝的帝王故事,注重健康的现代人更应引以为戒,切莫掉以轻心。

东汉皇帝多病短命再讲一朝帝王故事,说说生活方式糟糕会有多大坏处。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周贻谋曾指出,整个东汉时期总共有14个皇帝,在9个成年皇帝中,活到40岁以上的仅有3人,其他6人都是英年早逝的短命者。

其中,东汉开国皇帝即光武帝刘秀享年62岁,算是年寿最高的;汉明帝刘庄享年48岁,汉献帝刘协最终活了54岁。

其他6个皇帝都死得很早,如汉章帝刘炟终年31岁,和帝刘肇仅仅活了27岁,安帝刘祜死于32岁,顺帝刘保死于30岁,桓帝刘志享年36岁,灵帝刘宏终年34岁。

尽管造成这些帝王早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无疑跟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太坏有关。

影视剧照,光武帝刘秀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对东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仲长统的论断作了引述。

据记载,当时的王公贵族或是整天在家里宴饮醉饱,或是外出到处游荡寻欢作乐。

有些人尚未到达性成熟的年龄,却过早地生育子女,本身还是幼稚孩童便擅自耗损精血,或者正处于生病期间又肆意放纵房事。

他们的精子质量低劣,血脉尚未充实,此时勉强生育子女就会造成先天性的缺陷。

在这种情况下孕育出来的孩子,身体很柔弱。

而后天的养护又很不得法,常以厚重的衣被捂得体内高温高热不止,再加上令其多食肥甘厚味来损伤其脏腑,孩子无论先天后天全都受到损伤,必然更加脆弱多病。

此种羸弱多病的孩子尚未生长壮实,又放纵情欲,于是柔弱的婴幼儿一代代地出生,疾病也一代代地遗传下去。

乃至形成恶性循环。

要健康就记住一句话:多动腿,管住嘴!唐太宗,死于丹药中毒最后再说一点题外话,其实,排在帝王死亡率第一位的是中毒,包括丹药中毒、酒精中毒、春药中毒等。

脑血管疾病与精神疾病只能分列二三位。

这是历史学者史泠歌在《宋代皇帝的疾病、医疗与政治》一书中统计了有生卒可考的三百一十位中国皇帝后得出的数据。

而且,你可能不知道,英明神武的唐太宗就是死于长生药。

影视剧照,唐太宗李世民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章原曾作一文:《唐太宗:第一个死于长生药的帝王》。

文中指出,李世民生于公元598年,卒于649年,寿命还不到52岁,即便是在人均寿命不长的古代,也难称长寿。

这一方面和他晚年疾病缠身有关,另一方面更直接的原因则是服食所谓长生药,加剧病情,可谓死于丹药之手。

从种种蛛丝马迹来看,李世民的身体素来并不太好,特别是三十岁之后,更是多种疾病缠身,其中尤以“气疾”、“风疾”反复发作,给他带来了莫大的痛苦。

唐太宗所言“气疾”到底是什么疾病,史载不详,难以定论,有观点认为所谓“气疾”指“狂易癫眩,惊悸痫瘈,心神不定之证”,类似于今天的精神失常、头晕目眩等病症,可备一说。

“气疾”之外,唐太宗还患有“风疾”。

“风疾”在中医学上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概念,从记载来看,可能是一种带有某些遗传性质的疾病,因为有着血缘关系的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顺宗、唐穆宗、唐文宗、唐宣宗都先后患有此病。

尽管采取了各种措施,也延请名医治病,但始终未能彻底治愈,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特别是公元645年东征高丽之后,还引发了毒疮,一度无法站立行走。

无奈之下,他只能专心静养,朝廷大事交给太子处理。

随着健康状况的每况愈下,唐太宗很自然地开始留心起有关医药、养生方面的知识。

贞观十七年,他以帝王之尊,竟然亲自前往当时年逾百岁的名医甄权家里,“视其饮食,访以药性”,还赠授其官职,赏赐衣物等。

很显然,唐太宗希望向甄权请教养生之道,并咨询某些药物的特性,其求生的迫切心情由此可见一斑。

除了求助于医家之外,他更多地关注起神仙之术,并开始服用丹药。

公元647年,亲近的大臣高士廉故去,唐太宗准备亲自前往吊丧,大臣房玄龄、长孙无忌劝谏时明言:“陛下饵金石,于方不得近丧。

”可见,此时的唐太宗已经服食丹药有一段时间,在此之前,他还曾经赏赐大臣钟乳。

显然服食丹药并未奏效,唐太宗不但没有醒悟,反而认为是本土的炼丹水平不够,“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他将希望寄托在了胡僧——来自古印度的那罗迩娑婆寐身上。

该胡僧号称已经二百岁,深谙长生之术。

唐太宗对此深信不疑,将其尊为上宾,给以丰厚的待遇,请胡僧按照天竺国的秘方来配置长生药,甚至让堂堂的兵部尚书协助此事,担任监工。

至于胡僧配制药物所需的各类灵草秘石,更是举国之力,不论多么珍奇贵重,都派人想法获得,可谓劳民伤财。

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在唐太宗的一再催促下,胡僧总算是把“长生药”配制出来了。

唐太宗迫不及待地按方服食,然而讽刺的是,不但没有就此轻身飞举,反而病情加重,卧床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据记载,唐太宗当时的主要症状是极为严重的腹泻,朝野将太宗之死归于胡僧的“神药”,认为是服食丹药之后中毒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