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生物的进化知识点归纳名词:1、过度繁殖:任何一种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强,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表现为过度繁殖。

2、自然选择:达尔文把这种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自然选择。

3、种群: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个体间彼此交配,通过繁殖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4、基因库:种群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其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基因库的一部分。

5、基因频率:某种基因在整个种群中出现的比例。

6、物种:指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而且在自然状态下能互相交配,并产生出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

7、隔离: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

包括:a、地理隔离:由于高山、河流、沙漠等地理上的障碍,使彼此间不能相遇而不能交配。

(如: 东北虎和华南虎)b、生殖隔离: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语句: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有四方面: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也有四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改变基因频率;隔离导致物种形成。

4、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原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

生物进化其实就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过程。

5、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可称为突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个体间出现可遗传的差异。

6、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种群的繁殖使有利变异基因不断积累,不利变异基因逐代淘汰,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一定方向缓慢进化。

因此,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的进化》 精选优质课件

《生物的进化》 精选优质课件
广博渊深的知识,对恩格斯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准确的传播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有很大的帮忙。
哺乳类陆续出现。 虽然我要钱的数量越来越大,是父亲来没有问过我什么,他总是对我说在学校里不要省钱,一定要养好身体才能搞好学习。
小学生读书心得(三):
读书让我快乐地成长
如果我是一棵小树,那么书就是灿烂的阳光,它照耀着我,让我快乐地成长; 在书中,我和小鸟一齐飞上蓝天,和小精灵一齐唱歌跳舞,和蝴蝶们一齐玩捉迷藏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一天天地长大,一本本书更是 成了我的好伙伴:我捧起了童话故事,捧起了科幻小说,捧起了百科全书,捧起了世界名著。 ”我看到了父亲眼睛闭上的一刹那微笑着点了点头。
泥盆纪开始于大约四亿年前。泥 盆纪使陆地上的植物开始发展。
泥盆纪最引人注目的 是鱼类的进步,原始的甲 胄鱼类和真正的有颌鱼类 都非常繁盛,被称为“鱼 类的时代”。盾皮鱼中的 恐鱼可超过十米,是海洋 中的统治者。
真掌鳍鱼
大约在3.5亿年以前, 有些长肺的总鳍鱼上了陆 地。爬上岸来的总鳍鱼, 逐渐进化成为陆地上的生 物,成为原始的两栖类动物。 当然,并不是所有水中的 脊椎动物都能登陆,总鳍 鱼具备了这种登陆条件, 它们有肺,还长有和腿差 不多的肉质鳍。
侏罗纪的大型蜥脚类-腕龙
新近的地层中也可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当国旗再次升起的时候、国歌在此再次响起的时候,那就是我们见证辉煌的一刻!
白垩纪开始于1.37亿 当国旗再次升起的时候、国歌在此再次响起的时候,那就是我们见证辉煌的一刻!
所得多少自然能够不去计较,可至少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刻进了保尔柯察金这个响亮的名字。
三叠纪约开始于 2.3亿年前,结束于 1.95亿年前。无脊椎 动物以菊石类、瓣鳃 类为主,脊椎动物中 的爬行动物开始发展。 在我国云南禄丰三叠 纪末期的地层中,曾 发现有兽齿类卞氏兽 化石。裸子植物松柏、 苏铁和蕨类植物繁盛。

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对生物进化的理解
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基因频率随时间而发生改变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由自然选择和遗传漂变等机制引起,导致生物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生物的适应性、形态和行为等方面。

生物进化可以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理解。

在微观层面,生物进化涉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过程。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中的随机变化,可以产生新的等位基因。

基因重组则是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来自父本和母本的染色体上的基因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型。

自然选择是指那些适应环境的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后代,使得适应性的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多。

在宏观层面,生物进化表现为物种的形成和灭绝。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种群之间的遗传差异逐渐积累,导致生殖隔离的出现,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同时,由于环境的变化和种间竞争等原因,一些物种可能会走向灭绝。

生物进化的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

现代生物学已经通过大量的实验和观察证实了生物进化的存在,并且提出了许多关于生物进化的理论和模型。

这些理论和模型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进化的机制和过程,还有助于我们预测生物种群的未来变化,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进化知识点

生物进化知识点

生物进化知识点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群在时间的推移中逐渐发生改变和适应环境的过程。

本文将介绍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的证据以及进化的机制。

一、生物进化的基本概念生物进化是指在物种内部,由于遗传变异和选择的作用,个体和群体的性状和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进化的基本单位是基因,而进化的结果是物种的形成和多样性的产生。

进化的过程包括遗传变异、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

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它是指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重组等原因导致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这些差异可以是形态上的、生理上的或行为上的差异。

2. 选择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它是指环境对个体性状和基因频率的选择性作用。

根据选择的方式,可以分为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

自然选择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将其有利基因传递给下一代的过程。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有利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从而改变物种的性状。

3.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通常发生在小种群中,由于随机抽样效应,某些基因的频率会发生剧烈的变化。

4.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换。

它可以通过迁移、交配和种子扩散等方式发生。

基因流动可以增加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减少遗传分化。

二、进化的证据进化的证据主要来自化石记录、生物地理分布、比较解剖学、胚胎发育和分子生物学等方面。

1. 化石记录化石记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化石进行研究,可以了解到生物的演化历程和物种的起源。

2. 生物地理分布生物地理分布是指不同物种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生物地理分布的异质性可以通过生物进化的解释。

例如,大陆漂移可以解释不同大陆上的物种相似性。

3. 比较解剖学比较解剖学是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形态结构来揭示它们的进化关系。

相似的结构可以说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

4. 胚胎发育胚胎发育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之一。

通过比较不同物种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了解到它们的进化关系。

生物进化例子

生物进化例子

生物进化例子生物进化是指生物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逐渐适应环境,进化出更加适合生存的特征和形态。

生物进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遗传变异、自然选择、基因流等多种因素。

下面列举了10个生物进化的例子。

1. 鸟类的翅膀:鸟类的翅膀是一种非常适应飞行的结构,它们可以在空中飞行,逃避天敌和寻找食物。

鸟类的翅膀是由前肢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飞行的特征。

2. 鱼类的鳞片:鱼类的鳞片是一种保护性结构,可以保护鱼类的身体免受捕食者的攻击。

鱼类的鳞片是由皮肤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3. 猫科动物的爪子:猫科动物的爪子是一种非常适应捕猎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抓住猎物。

猫科动物的爪子是由趾骨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捕猎的特征。

4. 蜜蜂的蜂巢:蜜蜂的蜂巢是一种非常适应生存的结构,可以保护蜜蜂免受天敌的攻击。

蜜蜂的蜂巢是由蜜蜂的唾液和蜡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生存的特征。

5. 长颈鹿的颈部:长颈鹿的颈部是一种非常适应生存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获取高处的食物。

长颈鹿的颈部是由颈椎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生存的特征。

6. 象的鼻子:象的鼻子是一种非常适应生存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获取食物和水源。

象的鼻子是由鼻孔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生存的特征。

7. 蛇的毒牙:蛇的毒牙是一种非常适应捕猎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捕杀猎物。

蛇的毒牙是由牙齿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捕猎的特征。

8. 猴子的手:猴子的手是一种非常适应生存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获取食物和逃避天敌。

猴子的手是由手指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生存的特征。

9. 蝴蝶的翅膀:蝴蝶的翅膀是一种非常适应飞行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逃避天敌和寻找食物。

蝴蝶的翅膀是由前翅演化而来的,经过长期的进化,逐渐形成了适应飞行的特征。

10. 熊的爪子:熊的爪子是一种非常适应生存的结构,可以帮助它们获取食物和逃避天敌。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7篇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7篇

《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7篇《生物的进化》生物教案1教案课前检测:1、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生物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距今越近的地层,成为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

教学目标: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2.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

重点难点:一、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读P58页图24:1850年,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大多数是浅色的,只有少数是深色的读P58页图25,100年后的1950年,曼彻斯特已成为一个工业城市,树皮被熏成黑色,结果深色桦尺蠖变成了常见类型。

思考:它们的数量为什么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保护色:1、生物进化的原因:可遗传的有利变异内因:可遗传的变异外因:环境的变化生物的后代会发生不同的变异,若变异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则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能生存下来;若变异不能与生活环境相适应,则具有此种变异的后代就不能生存下来,将会被自然界淘汰。

二、达尔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巨著。

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根据20多年来积累的资料,以自然选择学说为中心,从遗传、变异、人工选择、生存斗争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物种的起源。

该书强调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给神创论以沉重的打击。

《物种起源》是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著作,是生物学研究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

①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着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

②自然选择的过程: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过度繁殖达尔文发现,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

达尔文指出,象是一种繁殖很慢的动物,但是如果每一头雌象一生(30~90岁)产仔6头,每头活到100岁,而且都能进行繁殖的话,那么到750年以后,一对象的后代就可达到1 900万头。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的进化课件PPT

《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的进化课件PPT
3、科学家研究表明,各种无机盐在陆生动物的体液中具 有一定的比例,这种比例跟古代海水中各种无机盐的比例 相似,由此可以推测陆生动物是由生活在 海洋的 原始 祖先 进化来的,这可作为 生物进化 的证据之一。
证明动物进化的一个关键环节,即( A )
A:水生到陆生
B:简单到复杂
C:陆地到空中 D:单细胞到多细胞
9.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大致是( C )
A:鱼类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B: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鸟类
哺行类
哺乳类
鸟类
D:鱼类 爬行类 两栖类
哺乳类
10.下列不是生物进化历程总趋势之一的是 ( C )
始 祖 鸟 化 石
始祖鸟化石复原图
辽 西 鸟 化 石
辽 西 鸟 复 原 图
辽 西 鸟 骨 骼
孔 子 鸟 复 原 图
②鸟类的进化过程(一类生物进化为另一类生物):
某种爬行动物 辽西鸟 始祖鸟
孔子鸟
结论: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
的地层里,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新 近形成的地层里。这说明生物是进化发展的。
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鸭嘴兽
最早的哺乳动物长得很奇 特。至今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 嘴兽和猫一样身上长着毛,体 温不大恒定,变化在26-35℃ 之间,长有乳腺但没有乳房, 用乳汁喂养幼儿;但它是和龟 一样属卵生动物。从以上特点 可以看出鸭嘴兽既有爬行动物 的特征(卵生、体温不恒定等), 又有哺乳动物的特点(披毛、有 乳腺、用乳汁哺养幼儿等),这 说明鸭嘴兽是哺乳动物中原始 的类群,同时也可看出哺乳动 物的祖先与爬行动物的亲缘关 系。
生物遵循 从无到有、从低等 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 到陆生的发展规律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3.原始大气成分来自于火山喷发,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气体构成。

原始大气中与现在大气明显的区别是没有氧气。

4.地球上生命的生存需要物质和能量。

5.米勒的实验:米勒将原始大气中的成分充入烧瓶中,通过火花放电,制成了一些有机物。

(1)原料:甲烷、水蒸气、氢、氨等。

(2)产物(证据):氨基酸。

(3)结论:原始地球上能形成简单有机物。

6.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条件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

后来,地球的温度逐渐降低,原是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又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7.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原始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地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10亿年左右,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8.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的。

9.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10.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11.原始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过程如下:无机物→小分子有机物→大分子有机物→原始生命。

(但是从大分子有机物到原始生命的过渡还没有被实验验证)二、生物进化的证据2.证据(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采用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生物的进化(生命史)

生物的进化(生命史)

恐龙
中 生 代
中生代霸主
恐龙
中 生 代
中 生 代
中 生 代 恐龙及大量生物的灭绝
中生代结束
•被子植物 占优势。
新 生 代 •哺乳动物 和鸟类占 优势 •灵长类动 物进化为 人类。
生物进化的历程
1.植物的进化历程:
原始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生物进化的历程
2.动物的进化历程:
二、地球上的生命史
(从地球形成到约5.5亿年) 单细胞 多细胞 原核生物 前 真核生物 真核生物 寒 武 纪 时

古 生 代
前 期 寒武纪: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三时虫时代”
三时虫时代
化石占海洋动物化石的60%
奥陶纪 古 生 代
前 期
志留纪和泥盆纪 古 生 代
中 期
首次出现陆生的裸蕨类植物
单细胞动物
无脊椎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 软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 鱼类
两栖类 鸟类和哺乳类
爬行类
原始鱼类 古代鱼类 原始两栖类 古代两栖类 原始爬行类 古代爬行类
脊椎动物的进化
现代鱼类
现代两栖类
原始鸟类
古代鸟类
现代鸟类 现代爬行类
原始哺乳类
古代哺乳类
现代哺乳类
地球上生命经历的进化过程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大灭绝和大爆发相互更替。 大量生物的灭绝释放了生态空间, 为新类型生物的产生和适应创造 了条件。
人类进化的过程
地球脊椎 动物 进化历程
人类的非常童年
人是怎样从鱼进化来的?
1
2
3
4

新教材生物必修2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新教材生物必修2 第6章 生物的进化

必修2 第6章生物的进化1.下列有关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然选择使种群发生定向的变异B. 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体色有浅色型(s)和黑色型(S),体现了物种的多样性D. 一种新药使用一段时间后,疗效就会下降,原因是用药后病原微生物产生了抗药性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进化理论的理解和识记能力,并运用相关知识对相应的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变异是具有不定向性的,A错误;B.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浅色桦尺蠖与黑色桦尺蠖没有出现生殖隔离为同一物种,不能体现物种的多样性,C错误;D.抗药性变异本身就存在,农药对其进行了选择,D错误。

故选B。

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起选择作用D. 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答案】C【解析】略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产生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B. 狼和兔子通过相互选择,达到共同进化C. 细菌接触抗生素后产生抗药性突变个体D. 外来物种入侵可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物种形成、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解答】A.长期的地理隔离若能产生生殖隔离,就可形成新物种,A正确;B.草原上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C.细菌是先产生的抗药性之后用抗生素对细菌抗药性突变个体进行了选择,C错误;D.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破坏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率和方向,D正确。

生物进化类型

生物进化类型

生物进化类型
生物进化类型主要有以下四种:
1.复化式进化:这主要涉及到多倍体的形成,即染色体数目的增加。

2.分化式进化:这种进化方式主要体现在种群中出现了新的、有别于亲代的变异,然后这些变异在种群中扩散开来。

3.特化式进化:特化式进化是指生物在形态、生理或行为等方面向着某一特定方向发展的进化方式。

4.简化式进化:这主要与退化、反分化有关,某些功能减弱或丧失,例如蜜蜂中的工蜂。

除了上述的进化类型外,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生物的进化都是由其自身信息系统主导的。

这个信息系统包括DNA、大脑-神经系统和社会信息系统等。

演化有很多种形态,比如个体演化、种类演化、种内演化以及自我进化等。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一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结构上是从简单到复杂,在生活环境上是从水生到陆生,在进化水平上是从低等到高等。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

生物进化的历程:(1)采用比较化石的研究方法;即比较不同类型动物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从而判断动物的脊椎动物进化的顺序是: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

(2)采用比较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方法,通过对始祖鸟与现代鸟和爬行动物的形态和解剖特征的比较,说明鸟类起源于古代爬行类,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3)利用组成生物体的一些重要物质的差异性来比较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的方法,表明人和黑猩猩的亲缘关系最近,马次之,果蝇和向日葵则较远。

二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生物进化是指一切生命形态发生、发展的演变过程。

“进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evolution,原义为“展开”,一般用以指事物的逐渐变化、发展,由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

1762年,瑞士学者邦尼特最先将此词应用于生物学中。

后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理论也是基于这一理论而诞生。

一般说来,进化过程的进步具有如下特征:1、在生物界的前进运动中,可以看到不同层次的形态结构的逐步复杂化和完善化;与此相应,生理功能也愈益专门化,效能亦逐步增高。

2、从总体上看,遗传信息量随着生物的进化而逐步增加。

3、内环境调控的不断完善及对环境分析能力和反应方式的发展,加强了机体对外界环境的自主性,扩大了活动范围。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有以下这些1.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是整个地球进化等级中最低的一个等级,在当今这个文明非常发达的时代,还有很多的水下单细胞生物的存在,例如着名的草履虫,就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凭借着自己一个细胞躯体能够顽强地活下去,说明它们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

第十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十五章 生物的进化.

2.3 生物进化的证据
2.1 生命的起源
上帝创造
宇宙固有
进化起源说
2.1.1 生命起源的条件
• 初生大气(氢、氦为主)消失,形成的还原性次
生大气(主要是CO2、CH4、N2、水蒸气、H2S和NH3
等)为生命起源提供了原始素材;
• 热能、太阳能和放电提供了能源;
• 原始海洋提供了场所。
2.1.2 生命起源的过程 化学进化
绝灭原因
• 球外事件
灾变论 新突变论(超新星爆发、外星体撞击地球) • 球内事件 磁极倒转、海平面升降、火山爆发、地球板 块构造运动
•第6次物种大灭绝的特点
• 在生物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有如此众多的物种在 如此短的时间内遭受灭绝的威胁 • 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 标志是鸟类和哺乳类,其灭绝率是“本底灭绝”
1)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使生物向着适应环境
的方向发展。
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突变、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的机制。
• 第三次修正。 进行中
当前古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在宏观和微观两个领
域的成果对其进行修正。
–古生物学证明大进化过程并非“匀速”、“渐
变”的,而是“快速进化”与“进化停滞”相
Charles Robert Darwin 1809-1882 其进化论的主要内容:
1)变异和遗传。一切生物都能发生变异,至少有一
部分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
2)自然选择。
繁殖过剩-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任何生物所产生的生殖细胞或后代的数目要 远远多于可能存活的个体数,在所产生的后代 中,一般具有最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的个 体有较大的生存机会,并繁殖后代,从而使有 利变异可以世代积累,不利变异被淘汰。

生物进化的五个阶段

生物进化的五个阶段

生物进化的五个阶段生物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遗传变异和选择适应环境的过程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物经历了五个主要的阶段,分别是原始生物的形成、单细胞生物的出现、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脊椎动物的进化和哺乳动物的兴盛。

第一阶段:原始生物的形成原始生物是生命进化的起点,也是最早出现的生物。

它们是由无机物质在地球上形成的,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原始生物的形成标志着生命的诞生,为后续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单细胞生物的出现随着原始生物的演化,一些生物逐渐发展出了细胞核和细胞器,形成了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具有简单的细胞结构,能够进行基本的代谢和增殖。

它们可以通过分裂繁殖,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为生命的多样性提供了基础。

第三阶段:多细胞生物的演化多细胞生物是由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它们由许多细胞组成,具有不同的功能和结构。

多细胞生物的出现使得生物体内各个细胞可以分工合作,提高了生物体的适应能力和生存竞争力。

多细胞生物的演化推动了生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进一步发展。

第四阶段:脊椎动物的进化脊椎动物是一类具有脊柱的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等。

脊椎动物的出现标志着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们具有高度复杂的神经系统和器官系统,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脊椎动物的进化推动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阶段:哺乳动物的兴盛哺乳动物是地球上最高级的动物类群之一,也是生物进化的最后阶段。

哺乳动物具有温血、胎生和哺乳的特征,拥有复杂的社会行为和高度发达的智力。

它们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多样的形态和生活方式,包括陆生、海洋和飞行等。

哺乳动物的兴盛标志着生物进化的巅峰,展示了生物多样性的极致。

生物进化经历了原始生物的形成、单细胞生物的出现、多细胞生物的演化、脊椎动物的进化和哺乳动物的兴盛这五个主要阶段。

每个阶段都是生物进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推动了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不断发展。

生物的进化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课堂PPT学习

生物的进化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课堂PPT学习
生物的进化人教版高一年级生物课堂 PPT学习
年 级:高一年级 学 科:生物(人教版)
生物的进化
能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 能运用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一些相关现象 识记并理解协同进化及生物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生物的进化
证据
直接证据 --化石 间接证据 --比较解剖学证据、胚胎学证据、
生物进化
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1)可遗传变异的来源: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 基因重组 (2)可遗传变异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①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产生新的基因型。 ②只提供了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自然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影响 原因:淘汰不利变异的个体,选择有利变异个体。
选择的对象:作用于个体的表型,最终选择决定表型的基因。 选择的结果 ①基因方面: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 ②生物性状方面: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
环境选择 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物种A 生殖隔离
物种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比较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
共同点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①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
①变异是进化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①进化局限于个体水平 的原材料
③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②遗传变异-性状水平 ②解释生物的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100% =
×100% = 9.3%
(B+b)基因的总数
44×2+5×2+1×2+43+7
重点辨析 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的计算公式
设A的基因频率为p,a的基因频率为q,则p+q=1。
雌配子 雄配子

生物学生物进化

生物学生物进化

生物学生物进化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重要领域之一,它研究的是生物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环境和改变的过程。

通过进化,生物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提高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

本文将从进化的基本概念、驱动因素以及示范性案例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深入探讨生物进化的奥秘。

1. 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是指物种在长时间内适应环境,逐渐改变其遗传特征和形态结构的过程。

进化发生在生物的种群级别,是一种持续和渐进性的过程。

进化基于两个核心概念: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

1.1 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它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方式产生。

遗传变异使得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在不同环境下发挥不同的作用,进而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成功率。

1.2 适应性选择适应性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随机变异的特征进行筛选的过程。

环境中的选择压力会使得某些个体具有更高的生存能力和繁殖成功率,这些个体将更有可能将其有利特征传递给下一代。

适应性选择推动了有利特征在种群中的积累,从而导致物种的逐渐进化。

2. 进化的驱动因素进化是由多种驱动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驱动因素:2.1 突变突变是生物遗传变异的一种形式。

它是指DNA序列发生改变,导致基因型和表型的变异。

突变可以是无害的、有害的,也可以是有利的。

有利突变有助于个体适应环境变化,并在种群中获得进化优势。

2.2 基因流动基因流动是指不同种群之间基因的交换。

它可以通过基因迁徙和基因交配等方式发生。

基因流动增加了遗传多样性,促进了物种间的进化。

2.3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由于随机事件导致个体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它在小规模种群中的作用较大,能够导致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遗传漂变可能导致有利基因的丧失或未利基因的积累,从而影响进化方向。

2.4 环境选择环境选择是根据环境条件筛选某些特征的过程。

环境中的选择压力会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进而影响遗传特征在种群中的分布。

环境选择推动了物种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

生物的环境适应与进化

生物的环境适应与进化

物种进化:自然选 择、基因突变、遗 传漂变等
物种形成:新物种 的形成过程
物种多样性:生物 多样性的重要性和 保护措施
生态平衡: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动态平衡关系
协同进化:生物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适应和相互影响
协同进化的例子:蜜蜂与花 的相互适应
生态平衡的例子:食物链和 食物网的平衡关系
生物进化的证据
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化石记录了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化石揭示了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历程 化石提供了生物进化的时空框架 化石证据支持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
适应方式:生物通过改变自 身形态来适应环境
例子:北极熊的白色皮毛有助于它们 在雪地中隐藏,热带鱼类的鲜艳颜色
有助于它们在珊瑚礁中隐藏。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光 照、食物等
生物的行为:觅食、繁殖、 迁徙等
பைடு நூலகம்
适应方式:改变行为、生理 结构、遗传特性等
实例:北极熊的冬眠、候鸟 的迁徙、植物的光合作用等
生物的形态结 构:适应环境 的变化,如鸟 类的翅膀、鱼
生物进化的过程:自然选择 和遗传变异
生物大灭绝的影响:物种多 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失衡等
生物大灭绝的原因:环境变 化、自然灾害、人类活动等
生物复苏的过程:新物种的 形成、生态系统的恢复等
生物复苏的影响:物种多样 性增加、生态系统稳定等
生物种类繁多,包 括动物、植物、微
生物等
生物具有不同的生 理功能,如呼吸、
类的鳍等
生物的生理功能: 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恒温动物的体 温调节、变温动
物的冬眠等
生物的行为习 性:适应环境 的变化,如候 鸟的迁徙、昆 虫的趋光性等
生物的遗传变异: 适应环境的变化, 如细菌的抗药性、 植物的抗虫性等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环境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环境
环境影响:生物的形态特征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例如,生活在寒冷地区的动物通常 有厚厚的皮毛,以适应寒冷的环境。
生物的生理特征与行为习性
生物的生活习性:如候鸟的 迁徙、昆虫的冬眠等
生物的繁殖方式:如植物的 开花结果、动物的繁殖等
生物的形态特征:如鸟类的 翅膀、哺乳动物的毛发等
生物的生存策略:如动物的 伪装、植物的共生等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 环境
汇报:XX
目录
01 单击此处添加目录标题内容
02 生物进化的历程
03 生物的适应环境
04 生物进化的实例
05 生物进化与人类的关系
添加章节标题
生物进化的历 程
地球生命的起源
原始海洋:生命的摇篮 原始生命:单细胞生物 生物进化: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 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适应各种环境
适应性进化的定义:生物为了适应 环境变化而发生的遗传变异和自然 选择的过程
适应性进化的机制:基因突变、基 因重组、自然选择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适应性进化的例子:达尔文雀、桦 尺蠖、大熊猫等
适应性进化的影响: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物的生存和 繁殖等
生物的适应性变异
概念:生物在 环境变化中发 生的遗传变异, 以适应新的环
基因突变:基 因在复制过程 中发生随机变

遗传漂变:种 群中的基因频
率随机变化
物种形成:新 物种通过地理 隔离、生殖隔 离等方式形成
生物进化的速度与方向
生物进化的速度:受环境变化、基因突变等因素影响 生物进化的方向: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增强繁殖能力 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记录、分子生物学、比较解剖学等 生物进化的影响: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平衡、人类健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有关下图所示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图中,害虫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出现的频率,A点比B点高B.乙图中,该病的致病基因只可能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C.丙图中,植物净光合作用最高点所对应的温度就是植物体内酶的最适温度D.丁图中,曲线表示动物肌肉细胞内ATP产生量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2、人类的血型ABO类型由3个等位基因IA 、IB 、i决定。

对某人群抽样调查发现,血型频率(基因型频率)为:A型(IA IA,IAi)=0.45;B型(IB IB,IBi)=0.13;AB型(IA IB)=0.06;O型(ii)=0.36。

请计算IA 、IB 、i 3个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 IA 的基因频率为0.45;IB 的基因频率为0.1;i的基因频率为0.36B. IA 的基因频率为0.3;IB 的基因频率为0.1;i的基因频率为0.6C. IA 的基因频率为0.45;IB 的基因频率为0.13;i的基因频率为0.6D. IA 的基因频率为0.3;IB 的基因频率为0.13;i的基因频率为0.63、下列有关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重组包含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和非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B.检测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体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C.害虫种群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增强是由于使用杀虫剂对害虫种群定向选择的结果D.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n,AA、aa的频率均为,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4、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aXa、XaY等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若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频率为()A.1/8B.1/6C.1/11D.1/145、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如下所示。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图中X、Y、Z表示生物进化中的基本环节,则Z是隔离B.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可认为,有利性状的蜥蜴个体世代间不断保存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该岛上蜥蜴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D.该小岛上的蜥蜴原种和蜥蜴新种共同组成一个种群6、下列有关“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根尖分生区细胞一定不会与环境溶液发生渗透作用②生长素对植物生长一定起促进作用③没有细胞核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一定是37℃⑤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⑥两个种群间的个体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这两个种群一定属于两个物种⑦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物质一定是蛋白质⑧用斐林试剂检验某植物组织样液,水浴加热后出现砖红色,说明该样液中一定含有葡萄糖A.全部正确 B.有一个正确 C.有三个正确 D.全都不对7、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 一个随机交配的足够大的种群中,某一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型的频率是0.36,则该种群繁殖一代后杂合子Aa的频率是0.32B.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不一定会形成新物种C.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一部分片段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D.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其后代一定有4种表现型和9种基因型;该生物体中rRNA的合成一定与核仁有关8、褐鼠的不同基因型对灭鼠强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E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维生素E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E含量不足环境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强进行处理,则该褐鼠种群中()A.基因t的频率最终下降至0B.抗性个体TT:Tt=1:lC.Tt基因型频率会接近l00%D.基因库会发生显著变化9、同种动物的三个种群,初始个体数依次为26、260和2600,并存在地理隔离。

A、a是等位基因,右图①②③分别表示以上三个种群A基因频率的变化,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种群越小基因的丧失对该基因频率的影响越大B.②在125代时aa个体约占总数的25%C.150代后3个种群之间可能出现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使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10、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 a表示基因突变,可改变种群基因频率B. b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C. 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 d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11、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12、经调查某兔群中雌兔基因型分别是FF(30%)、Ff(60%)、ff(10%),雄兔基因型分别是FF、Ff(40%)、ff (40%),其中ff的雌兔不能生育.如果雌、雄兔随机交配,则子代中()A.FF基因型频率不变 B. F和f基因频率不变C.Ff基因型频率为 D. f基因频率为1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进化只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B.发生变异的个体总是能适应环境的C.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相互影响D.共同进化总是通过物种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14、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曲线如图。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曲线Ⅱ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 曲线Ⅲ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 曲线Ⅳ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 曲线Ⅰ和Ⅳ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15、分析回答有关生物进化及多样性问题:(1)生物a为现今仅存于某个海岛上的一种昆虫,其翅的强健程度用T来表示,最近一次科学考察时测得生物a的T值分布曲线如下面左图所示。

请你预测一下当该海岛上的风力持续变强之后,可能测得的生物a的T值与a的个体数分布曲线图,并画在相应图的坐标上。

(2)(多选)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4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16,AA和aa的频率均为15/32。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_______。

A.发生了隔离B.发生了基因突变C.没有发生生物进化D.基因频率发生变化E.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F.发生了自然选择G.性状始终保持一致H.基因库没有变化 I. 会因定向变异形成新的亚种或物种16、果蝇的棒眼基因(B)和正常眼基因(b),只位于X染色体上。

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s,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甲所示),s在纯合()时能使胚胎致死。

图乙是某雄果蝇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图象。

(1)图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其染色体与核DNA数目的比值为________。

(2)正常果蝇体细胞中含有X染色体数目最多为一条。

(3)如果图乙中3上的基因是,4上基因是,其原因是________,B与b基因不同的本质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4)棒眼基因B能表达,与该基因的首端含有能与RNA聚合酶结合的________有关。

(5)若棒眼雌果蝇()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F1果蝇的表现型有3种,分别是正常眼雌果蝇、正常眼雄果蝇和________ 。

F1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2中B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数形式作答)。

17、《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

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________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

(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作用,使细菌的____________发生定向改变。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

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

将实验完善:①实验步骤: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1、A2、A3……),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1、B2、B3……)加入________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1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1上轻盖一下,再在B1上轻盖一下,这样A1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1之中,将B1培养一段时间后,B1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1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1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

②预期结果:在B2、B3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③本实验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

一、选择题1、D2、答案:B3、C4、C5、6、7、D8、C9、B10、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1、解析:依曲线图可知,随着选择世代数的增加,玉米的含油量逐渐增多,这是由于对含油量高的表现型进行了选择,导致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

任何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之和为1;人工选择并没有导致新物种的产生。

答案:C12、C14、【答案】 C【解析】对题目中提到四种交配方式逐一分析:1.杂合子连续自交Fn中Aa的概率为(1/2)n,图中曲线Ⅳ符合;自交得到的Fn中纯合体比例为1-1/2 n,Fn-1中纯合体的比例为1-(1/2)(n-1),二者之间差值是1/2n ,C错误。

由于在杂合子的连续自交过程中没有选择,各代的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D中关于曲线Ⅳ的描述正确;2.杂合子的随机交配:亲本中Aa比例为1,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概率为1/2,继续随机交配不受干扰,A和a 的基因频率不改变,Aa的比例也保持定值,曲线Ⅰ符合此种小麦的交配方式,同时D中关于曲线Ⅰ的描述正确,D项正确;3.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亲本中Aa概率为1,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F1中Aa概率为2/3,再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F2中Aa的概率为2/5,即0.4,再自交一次并淘汰隐性个体后F3中Aa的比例为2/9,所以曲线Ⅲ为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B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