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教案 苏科版
苏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12.2《内能热传递》word教案
难点: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集体备课
二次备课
一、新课导入:
二、 课内研讨
1.内能的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
(1)扩散演示实验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提问:实验表明什么?
(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
(3):热运动: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适当的启发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 能是与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内能的改变:内能是如何转移的?生活中有哪些实例?
热量的概念:
4.教材P40www1.2
四、小结新课:学习本节内容,你有何收获?
五、布置作业:见补充习题
教(学)后记:
内能热传递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2.知道什么是内能, 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3.知道物体温 度改 变时,内能随之改变。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用热传递来改 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12.2内能 热传递教案
二、内能热传递教学创意设计(1)本节内容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内能的概念,我在教学中先复习了初二的分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再采用类比法的方法建构新知识。
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降低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教与学达到最佳的结合。
(2)在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关系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墨水滴入温度不同的液体后扩散的速度不同”的实验,再让学生思考:“墨水的扩散速度不同说明了什么?”进而启发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这一教学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思维的好动性,让他们自己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喜悦。
(3)利用身边的点滴瓶和笔芯制作了教学教具,我们利用这个教具探究了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知道内能的影响因素是温度。
这个实验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又补充了实验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4)热传递是在小学科学中学过的内容,因此教材以“信息快递”的方式提供了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方向和结果,并没有涉及其他更多的内容。
教学中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所示的三幅图,引导学生分析温度和内能是如何变化的,再列举出日常生活中热传递的例子,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内能是如何转移的,最后出示自学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精心设计题目,拓展学生知识面。
做一做中的第3题1㎏ 0℃的冰熔化成1㎏ 0℃水内能将如何变化?让学生知道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除了与物体的质量,物体的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2)知道一般情况下,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4)了解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内能热传递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幼儿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
因此,在设计这次幼儿园科学活动时,我以“内能与热传递”为主题,希望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感知到热能的存在,并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一、设计意图本次活动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操作与情景模拟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孩子们亲手操作,观察和感受热能的传递,从而达到理解内能的目的。
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可以传递的。
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热水、冷水、温度计、气球、彩纸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包括热水、冷水、温度计、气球、彩纸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让孩子们感受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差异,引发他们对热能的好奇心。
2. 实践操作:孩子们亲自用温度计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3. 情景模拟:让孩子们将气球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从而理解热能的传递。
4. 讨论交流:让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引导他们思考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到热能的存在,了解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这次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通过实践操作,他们直观地感受到了热能的存在,并理解了热能是如何传递的。
同时,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有些孩子对温度计的使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多加练习。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第2节内能 热传递教案
二、内能热传递教案设计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初三学生刚学完机械能的基础之上的。
但由于内能是物体内部的能量,无法看到物体的运动或物体发生形变,所以,学生无法直接观察,也就建立不了直观的模型,在教学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在对比的基础上能抽象出一定的模型,加之学生能运用好逻辑推理。
所以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让学生充分发挥思维的好动性,让他们自己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体验成功的快感。
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以及热量的概念。
教材安排的内容、活动都遵循日常观察的现象,教材通过观察、讨论、再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
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一般情况下,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会用公式Q = cm△t计算热量。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2)根据比热的定义推导出计算热量的公式Q = cm△t,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体验用类比的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核心素养能力。
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内能的概念和物体内能的转移——热传递以及热量的概念。
首先,联系八年级所学的分子热运动理论的相关知识,采用类比的方法介绍内能的概念,通过一个小实验说明温度与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关系,进而分析说明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12.2内能热传递(共2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的第12.2节,即内能和热传递的相关知识。
具体内容包括:1. 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
3. 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 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掌握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能的概念及其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
难点: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比热容计等)。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讨论冬天烤火取暖的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2. 知识讲解:(1)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讲解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影响因素,引导学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例题讲解: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内能、热传递、热量和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5. 板书设计:内能、温度、质量、状态;热传递、方式、影响因素;热量、比热容、计算方法。
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
(2)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运用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1)内能与物体温度、质量和状态的关系: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2 内能 热传递 教案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调整(3)、0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知识点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1.提出问题:(1)、物体的内能有大小吗?(2)、不同物体之间的内能的大小如何比较?(3)、同一个物体的内能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2.(探究)内能的大小与什么有关?(1)试一试:在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看一看,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2)实验表明: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快/慢),这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就越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它的动能就越,所以,当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增加,物体的内能就。
(3)比较下列各杯水内能的大小,并简要说明理由。
(a)(b)(c)(4)由此我们得到:内能的大小与和有关。
越高,越大,物体的内能就越大知识点3 热传递1、提出问题:看课本39页图12—17回答下面问题(1)、金属汤勺放在热汤中,勺的温度,内能。
(2)、食品放入电冰箱,食品温度,内能。
猜一猜: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快?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讨论总结:质量,状态等。
观察,思考,讨论。
说明:1、温度反映的是的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2、质量反映的是物体内部分子的数目或单个分子的平均质量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学过程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个案调整(3)、在太阳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中水的温度,它的内能。
在上述过程中物体的内能是如何转移的?2.思考:热传递是在温度(相同/不相同)的物体之间进行的,且能量从温度的转移向温度的。
热传递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4 热量:1、定义:.热量用符号表示2.热量的单位与能量的单位相同,也是3.由热量的定义可知:热量只有在过程中有意义.我们只能说物体多少热量,而不能说物体含有或具有多少热量.三、师生总结:通过本节你学习了哪些新知识?生阅读自学后回答。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2内能热传递学案设计.doc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学案12.2内能热传递【学习目标】1、通过类比了解内能的概念,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2、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了解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因果关系。
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
【学习时间】(1学时)【学习手段】自学实验【学习过程】()感情调节:运动着的汽车具有动能,这个能量来自何处?()自学互帮知识回顾:1.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1)0(2)。
(3)o2.物体由于而具有动能,物体由于---而具有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而具有弹性势能。
3.回忆以前所学的物理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将已知事物和未知事物进行比较,根据它们的相同或相似,推知未知事物也可能有某种属性。
这种认识科学的重要方法叫法O1.自学内容一:内能自学方法:阅读教材内能的内容,回答:(1)物体内部运动叫做热运动。
(2)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用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因此也具有。
以上运用了的研究方法。
结论:物理学中,我们把叫做物体的内能。
(3)演示: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玻璃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
实验表明:温度越高,分子扩散得越o结论: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就会: 一个物体温度降低时,它的内能就会。
2.自学内容二:热传递自学方法:(1)观察教材中P41图12--21的内容,联系生活想一想:属勺放在热汤中,金属勺的温度,内能;汤的温度,内能食品放入冰箱中,食品的温度,内能o在太阳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的温度,内能o(2)阅读教材“信息快递''的内容,回答:能可以从物体转移到物体,或者从物体的部分转移到部分。
传递的条件:0热传递改变内能的实质:o结论: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
3.自学内容三:热量自学方法:认真阅读P42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12.2内能 热传递教学设计
第一学期教案专用纸课题12.2内能热传递总第教时教学目标知识1、分子动能、分子势能、内能、热运动等概念2、热传递定义、传播形式及产生条件教具温度计、烧杯、温冷水、等能力1、能用热运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2、能运用热传递不同特点设计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该章节考点温度、内能、热传递条件的关系情感灌输能量守恒的相关思想重点能用热运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难点能用热运动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教师组织指导一、知识准备1、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微粒称之为:(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构成物质的此类微粒之间存在(160ml水+160ml酒精〈320ML),此类微粒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2、物体因运动具有,物体因举高或是形变具有。
二、新课—内能阅读p40课本填写一下内容:1、内能的定义()能运动分子分子()能机械能物体内能()能吸引或形变分子分子()能2、为何说: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原因是:物质是由构成的,构成物体的这种微粒是的。
这种运动是,所以任何情况下都有内三、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观察下图热传递的不同:A B CA:依靠流体的流动从高温向低温传递内能-----热对流B: 内能沿固体从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热传导C:内能不借助于任何介质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热对流小结:无论何种形式内能都是从部分传递到部分或是从物体传递到物体。
为此,要使热传递能够持续进行下去,物体或是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要存在。
四、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能量称之为:热量用符号Q 表示热量表示的是物体内能的改变量,为此,热量的单位也是焦J五、补充:1、一般我们不横向比较不同物体间的内能大小,你能说出为什么吗?(多是比较同一物体不同情况下的内能大小)2、你能说出同一物体什么情况下内能大?什么情况下小?什么情况下内能为零?内能与温度3、甲同学有5J的钱,乙同学有1J的钱,现在乙同学向甲同学借得3J,甲同学剩余2J,乙同学变为4J,在以上情况中,那个物理量可以称为热量?4、物体机械能为零时,内能是否也为零?六、小结七、作业布置P42 第一、二题板书提纲12、2内能热传递1、内能()能运动分子分子()能机械能物体内能()能吸引或形变分子()能2、内能(扩散)与温度温度升高物体内能增加。
12.2内能热传递教案:2023-2024学年学年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12.2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主要涉及第12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内能的单位是焦耳,影响内能的因素有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3.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4.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5.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概念,掌握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
2. 掌握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理解热传递与做功在改变内能上的异同。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热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实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影响因素、热传递的条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讨论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内能和热传递。
2. 知识讲解:(1) 讲解内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含义。
(2) 讲解内能的单位和影响因素,让学生了解内能的计量方式和内能变化的原因。
(3) 讲解热传递的条件和实质,让学生明白热传递发生的原理。
(4) 讲解热传递与做功在改变内能上的异同,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3.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过程和计算内能的变化。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1. 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单位和影响因素:焦耳,温度、质量和状态等。
热传递:1. 条件:存在温度差。
2. 实质:能量的转移。
七、作业设计1. 请解释为什么冬天感觉冷、夏天感觉热。
2.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如何变化?3. 请举例说明热传递的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生活中的热现象,引入了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2章第2节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内能的计算公式:E = K + U,其中E为内能,K为动能,U为势能。
4. 热传递的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5.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6. 热传递的公式:Q = mcΔT,其中Q为传递的热量,m为物体的质量,c为比热容,ΔT为温度变化。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公式,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热传递的实验现象和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内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的运用,热传递的实验操作和公式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包括温度计、烧杯、热水、冷水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烧水时水温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温度变化背后的原因。
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计算公式,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内能的含义。
3. 实验演示:进行热传递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公式讲解:讲解热传递的公式及其应用,让学生理解热量传递的原理。
5. 随堂练习: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内能和热传递知识进行解答。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内能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单位:焦耳(J)计算公式:E = K + U热传递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方式:传导、对流、辐射公式:Q = mcΔT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用质量为0.2kg的铁块加热,加热后的铁块温度为100℃,比热容为0.46×10^3 J/(kg·℃),小明给铁块浇上冷水后,铁块的温度降到了50℃,求小明给铁块浇上冷水后铁块放出的热量。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热传递教案
教案: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二、内能热传递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二节,主要涉及内能和热传递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教材内容具体包括:1. 内能的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内能的单位:焦耳(J)。
3. 热传递的定义: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4. 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5. 内能与热传递的关系:热传递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
6. 热效率的概念:热机有效利用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单位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内能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掌握热传递的定义、方式和特点,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热传递现象。
3. 理解内能与热传递的关系,能够运用热传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热传递的方式和热效率的计算。
2. 教学重点:内能与热传递的关系,热传递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冬天暖气片是如何传递热量的。
2. 概念讲解:(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3. 原理分析:(1)内能的影响因素:温度、质量和状态。
(2)热传递的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
4. 例题讲解:例题1:一个质量为1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100℃,内能增加了多少?解:ΔU = cmΔt = 4.2×10^3 J/(kg·℃) × 1kg × (100℃ 20℃) = 3.36×10^5 J例题2:一个热效率为80%的热机,消耗了1000J的热量,所做的功是多少?解:W = 热效率× 热量= 0.8 × 1000J = 800J5. 随堂练习:(1)计算一个质量为0.5kg的水,温度从20℃升高到60℃所增加的内能。
江苏省南通市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上册 12.2 内能 热传
课题:12.2 内能热传递【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2.知道一般情况下,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降低),物体的内能发生改变。
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1.关于内能、热量的概念;2.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3.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学习难点】1.认识内能及相关定义;2.内能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内能、温度与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⑴物体是由大量的构成的⑵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⑶分子间有作用力吗?2、与机械能类比: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物质是由_____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________的运动。
综合以上知识,你猜想:分子应该_____(填“具有”或“没有”)动能。
分子之间既有____力又有____力,这就好像被弹簧连着的小球,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_力;分子间的距离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____力。
从能量的角度分析: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具有势能,类似地,互相吸引或排斥的分子由于运动会经常偏离其平衡位置,你猜想:分子应该______________(填“具有”或“没有”)势能。
【新知导学】1、内能的概念:物体的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_______和______的总和。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量,机械能可以为零,内能始终________。
两点说明:1、内能是指微观世界中的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与宏观世界中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是有区别的(思考)静止在水平面上一块砖,没有动能,势能为零,所能它也没有内能。
这句话对吗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为什么?2、演示扩散现象: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3、热传递:是指能量从_____物体传到______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_______部分传到______________部分的过程;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______的多少叫热量,单位是_______。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12.2内能热传递
内能、热传递一、教学目标:会表达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内能,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三、授课类型:新授课四、教学资源: PPT 、视频等五、教学过程:1.1创设体验情境,导问获取新知【教师演示如图1所示的实验,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生:塞子飞出去了。
师:是谁把塞子推出去了呢?生:水蒸气。
师:水蒸气把塞子推出去了,说明水蒸气对塞子有没有做功呢?生:做功了。
师:水蒸气能对塞子做功,说明水蒸气有没有能量呢?生:有能量。
师:那么水蒸气具有的是什么能量呢?生:不知道。
师:这种能量和前面学习的机械能不一样,这种能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能”。
1.2对照已有知识,体验类比方法【教师在课件上展示如图2所示的图片,学生观察思考】图1师:我们知道运动着的篮球具有动能,运动着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动能呢?生:有。
师:我们把分子具有的动能称为分子动能。
师:下落的苹果和地球互相吸引具有势能,互相吸引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生:有。
师:被压缩的弹簧各部分互相排斥具有势能,互相排斥的分子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生:有。
师:我们把分子具有的势能称为分子势能。
师:刚才我们根据学过的动能、势能知识,通过物体与分子间的相同之处,推理学习了分子具有动能和势能,这种物理方法叫作类比法。
1.3讨论实验现象,体验推理思维【学生操作红墨水在冷水和热水中扩散的实验(如图3所示),并观察实验现象】师:同学们观察到哪杯水中的墨水扩散得快?生:热水。
师:这个现象说明什么问题?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师:同学们能根据这个结论推理出内能与温度的关系吗?【学生分组讨论推理过程】生: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就越大,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就越大,物体的内能也就越大。
即物体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就越大。
说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2.2内能热传递
主备内容二次备课
(备课人:________)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地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2)能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3)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体验用类比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内能、热量的概念。
2.类比分子动能和物体动能;
3.内能和机械能的异同。
【教学难点】
1.内能、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
用弹簧相连的小球(两只)、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红墨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提出问题:
回力玩具汽车的运动,其动能是从弹性势能转化而来的,而
真正的汽车开动时,它的动能从何而来?
复习提问: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那么,这种燃料燃烧所产生的能叫什么能呢?
二、内能
信息快递: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引导讨论
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那么处于热运动的分子是否具有动能呢?
受到地球吸引的物体如果被举高,具有重力势能,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相互作用力,分子之间是否也具有势能呢?
演示实验
两只用弹簧相连的小球(如图12- 所示)
实验方法:
改变分子模型间的距离,弹簧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
类比: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类似于上述的弹力的作用,由此可推知分子之间也存在势能。
结论:
物理学中,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问题讨论
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
2、00C时,物体的内能为零吗?
3、固体、液体和气体都有内能吗?
(组织学生围绕一些实例来讨论)
投影图片
(1)车胎内的气体
(2)炽热的铁水
(3)寒冷的冰山
图片说明
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
两点说明:
1、内能是指微观世界中的分子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与宏观世界中物体的机械能(动能、势能)是有区别的(思考)静止在水平面上一块砖,没有动能,势能为零,所能它也没有内能。
这句话对吗
2、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为什么?
活动12.4 观察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同时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两个烧杯中各滴入一滴墨水。
实验表明:
温度越高,扩散过程越。
小实验:
观察瓶内玻璃管中的液柱的变化
实验方法:
取一只玻璃广口瓶,内装有红色的水,用插有细玻璃管的
橡皮塞盖紧瓶口,使细玻璃管下端没入水中。
(1)用双手捂住封有空气的玻璃广口瓶的上半部分,你能看到什么现象?
(2)用开水浇一下封有空气的玻璃广口瓶的上半部分,你看到的现象与刚才有何不同?
实验结果:
被封闭的空气加热后能将瓶中的水挤压出来,说明这部分空气具有能,温度越高,水喷得越(高/低),这说明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无)关系。
可见,一般情况下,同一物体的温度越高,它的内能就越(大/小)。
概括结论:
温度高→扩散快→分子运动得快→分子动能大→物体的内能大
三、热传递——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
教师引导:
既然内能可以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那么,内能改变的方式有哪些呢?
投影图片
(1)金属勺放在热汤中,勺把变烫;
(2)食品放在冰箱中,温度变低;
(3)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被加热。
信息快递:
当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时,就会发生热传递。
热传递时,能量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直到温度相同。
想一想:
在上述过程中内能是如何转移的?
内能的转移是通过的方式来进行的。
议一议:
生活中还有哪些通过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实例?
教师引导:
我们已经知道了内能转移的方向是从从高温处转移到低温处,那么下面我们研究另一个问题即内能转移的多少。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量用Q表示,热量的单位与能量单位相同,也是焦(J)
知识归纳:
物体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物体间发生热传递时,传递的是什么?
热传递的条件——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
四、典型例题:
例1.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体积将减小。
比较这块0℃的冰和熔化成的0℃的水所具有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具有相等的内能 B.0℃的水具有的内能大C.0℃的冰具有的内能大 D.无法确定
例2.小明同学对“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这一知识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请你回答小明的提问:
(1)利用热传递如何使物体的内能增加?请说出办法并举一实例。
(2)不利用热传递的方法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请说出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