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 百科
一万小时定律百科摘要:一、一万小时定律的定义和背景1.定律的提出者: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2.定律的来源:对小提琴手的观察和研究二、一万小时定律的核心观点1.成功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2.10000 小时是实现精通的最低时间要求三、一万小时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案例1.体育领域:运动员的训练和提高2.艺术领域:音乐家、画家等的创作成就3.职场成功:企业家、专家等的专业技能积累四、一万小时定律的局限性和争议1.时间的投入并非唯一因素2.个人天赋和潜能的影响3.成功路径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五、如何运用一万小时定律提升个人能力和成就1.选择目标领域和方向2.制定长期的训练计划和时间表3.持续学习和实践,积累经验4.调整策略,适应变化正文:【一万小时定律】在众多关于成功的理论和经验中,有一个定律被广泛提及并受到关注,那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这一定律由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Daniel Goleman)提出,源自他对小提琴手的观察和研究。
该定律的核心观点是,成功需要大量的时间投入,而实现精通的最低时间要求为10000 小时。
【定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案例】一万小时定律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验证和应用。
在体育领域,运动员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和比赛,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体能,从而达到世界级的水平。
例如,我国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在成为世界冠军之前,经历了长达10 年的艰苦训练。
在艺术领域,音乐家、画家等通过日复一日的创作和练习,逐渐积累起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技艺。
如著名钢琴家郎朗,从小接受严格的训练,每天练习钢琴长达十几个小时,最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职场成功方面,企业家、专家等通过在专业领域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不断积累知识和技能,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
【定律的局限性和争议】尽管一万小时定律在许多领域得到了验证,但它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有观点认为,时间的投入并非唯一影响成功的因素,个人天赋和潜能同样重要。
1万个小时法则
1万个小时法则摘要:1.什么是1万个小时法则?2.1万个小时法则的实践案例与应用3.如何运用1万个小时法则提升自己?4.1万个小时法则带来的启示正文:一、什么是1万个小时法则?1万个小时法则,又称“一万小时定律”,是由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的定律。
他指出,无论是在音乐、体育还是科技领域,那些顶尖的专家和高手,都是通过持续不断地练习,积累了至少1万个小时的投入,才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二、1万个小时法则的实践案例与应用1.音乐领域:世界著名钢琴家朗朗,从小开始练习钢琴,每天至少练习8小时,历经数十年的坚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2.体育领域:篮球巨星科比,巅峰时期每天早晨4点就开始训练,持续了整整20年,才有了他在篮球场上的辉煌战绩。
3.科技领域:比尔·盖茨和乔布斯,都在年轻时就对计算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积累了大量的编程经验,最终成为了计算机行业的领军人物。
三、如何运用1万个小时法则提升自己?1.确定目标:明确自己想要在哪个领域取得成就,为实现目标奠定基础。
2.制定计划:制定合理的练习计划,确保每天都能有固定的时间投入到练习中。
3.持之以恒: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
4.不断反馈:在练习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5.寻求导师:寻找领域内的专家或导师,向他们请教,以便更快地提升自己。
四、1万个小时法则带来的启示1.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持续不断的努力和积累。
2.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高手,关键在于是否愿意付出1万个小时的辛勤努力。
3.不要害怕失败,要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4.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努力。
总之,1万个小时法则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能够在某个领域持续不断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刻苦练习,最终都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
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法则10000小时法则10000小时法则(The 10,OOO Hour Rule),简单地说,任何人要在任何领域出类拔萃,脱颖而出,都需要认真投入10000小时以上。
10000小时是一个突破的临界点。
以每天10个小时算,10000小时相当于三年。
也就是说,要做成功一件事情,你就要每天10小时投入,持续3年。
如果每天只有5小时,那么需要6年。
10000小时是成功的临界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完美掌握某项复杂技能存在一个练习最小临界量。
事实上,研究者们就练习时长给出一个神奇的临界量:10,000小时!“研究发现,任何一个世界级水平都需要起码一万小时的训练,”神经科学者丹尼尔·莱维汀写道,“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作曲家、篮球运动员、作家、溜冰选手、钢琴师、棋手,甚至江洋大盗,无论你是什么,一万小时这个神奇数字一而再,再而三地不断出现。
当然,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能从等量的训练中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目前还未发现任何一位世界级的专家在其专业领域上的训练少于这个数字。
大脑好像必须花费那么长的时间消化理解,才能达到极其精通的水平。
”你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吗?如果想,没有别的妙招。
或者,妙招非常简单,那就是认真投入10000小时吧!10000小时法则类似于“10年法则”10年法则:理学家西蒙建立了自己的一套心理学法则,意思是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大师,一般需要大约10年的艰苦努力。
西蒙的10年法则告诉人们:成就大师,要有远大的奋斗理想,高目标都有大成就;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任何朝三暮四终将是一事无成;要有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从弱小走向成功。
以下内容节选自Malcolm Gladwell新作《Outliers——The story of success》(《超常之辈——成功的故事》)“在汉堡,我们每天必须演足八小时。
”1. Sun公司的天才创始人1971年密歇根州立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新计算机中心成立了。
一万小时定律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过去多年来,训练方法是不断进步的。比如说作曲,假设一名普通学生使用普通训练方法六年时间能达到的水平,另一个学生使用新的训练方法三年就能达到,那么我们可以说这个新训练方法的“有效指数”是200%。统计表明,莫扎特当时的训练,他的有效指数是130%。而二十世纪的天才也许没有莫扎特有名,但其训练水平都能达到300%到500%!十三世纪的哲学家培根曾经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少于30年之内掌握数学,而现在的学生十几岁的时候已经学到多得多的数学,教学方法进步了。事实上,我们今天在所有领域都比过去做得更好,体育世界纪录被不断打破,艺术家们的技巧也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而坏消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但最关键的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中国传统思维比较强调一个“苦”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甚至是头悬梁锥刺股。而近代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则开始强调一个“爱”字,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寓教于乐,“哈佛女孩”的家长们纷纷写书,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何一路玩进名校。
刻意练习
首次提出“刻意练习”这个概念的是佛罗里达大学心理学家 K. Anders Ericsson。这套练习方法的核心假设是,专家级水平是逐渐地练出来的,而有效进步的关键在于找到一系列的小任务让受训者按顺序完成。这些小任务必须是受训者正好不会做,但是又正好可以学习掌握的。完成这种练习要求受训者思想高度集中,这就与那些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完全不同。“刻意练习”的理论目前已经被广泛接受,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它的特点。
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定律
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定律——10000小时定律。
他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
一个人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即每天3小时,练习10年。
只有受到如此多的训练,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
10000小时定律,对“天才”作出了的诠释,对天才的奥秘作了深刻的揭示。
即所谓“天才”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取得的,而后天的学习、训练必须是一个自觉的、刻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10000小时以上的时间。
10000小时定律再次昭示我们:
“天才出于勤奋。
”(高尔基语)。
10000小时定律
10000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1.1415525年),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美国两位畅销书作家丹尼尔·科伊尔的《一万小时天才理论》与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的一本类似“成功学”的书《异类》,其核心都是“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基本上都可以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1万小时定律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 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 1万小时定律” 。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 风雨无阻, 连续十年。
葛拉威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否认任何行业, 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 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 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 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 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休息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 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 20多年以前, 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就曾经深入考察过 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 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俱只要方法得当,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 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 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 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信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 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 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 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10000个小时定律
10000个小时定律美国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定律——10000小时定律。
他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的练习的人。
一个人想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就需要练习10000个小时,即每天3小时,练习10年.只有受到如此多的训练,才能达到精通的程度.无意中在一篇文章中看到这个定律,我的心灵为之一震,并引发了强烈的共鸣。
10000小时定律,对“天才”作出了的诠释,对天才的奥秘作了深刻的揭示。
即所谓“天才”是经过后天的学习、训练取得的,而后天的学习、训练必须是一个自觉的、刻苦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10000小时以上的时间。
古往今来,人们对那些在学业和事业上取得重大成就的人,总认为他们是天才。
比如,有人说著述《周经》的周文王姬昌是天才;有人说文学巨匠鲁迅是天才;更多的人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是天才……世界上果真有“天才”吗?我们说,所谓“天才”就是指天资聪明、智商较高、成就卓著的人.近代科学家们研究一些试题在一定时间内对人们进行测试,从测试的结果看,的确,有人智商低些,有人智商高些,但绝大部分人都相差不大.那么,是不是智商高的人就能成为天才呢?未必。
现实中,同样智商的人,学业上、事业上的成绩天壤之别,智商高的人不见得就成才,相反智商低的人成大器者,比比皆是。
因此,智商的高低,不是一个人能不能成才、成功的决定因素,重要的是看他有没有在后天得到过良好的刻苦的训练,有没有达到10000小时.周文王之所以能演绎《周易》,是因为他被诬得罪了殷纣王,被关押在羑里这座监狱里7年之久.7年间他专注伏羲创造的八卦图,推演出64卦384爻,并研究创作出卦爻辞,以探索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为对人类文明的历史进化和今天的社会进步、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很有益的借鉴和重要启迪。
周文王下的功夫恐怕大大超过10000小时吧。
被毛泽东主席称之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鲁迅先生,一生写作1000多万字.有人算过一笔账:一个人从28岁开始写作,平均每天写1000字,28年才能写到1000万字.我们知道,鲁迅一生担任过很多工作,与很多友人交往,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写作千余万字,又岂止是10000小时才能完成的?有人说鲁迅是天才,鲁迅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1万小时定律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1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风雨无阻,连续十年。
葛拉威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否认任何行业,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休息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20多年以前,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Benjamin Bloom就曾经深入考察过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俱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信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但最关键的并不是练习的时间,而是练习的方法。
“一万小时”的成功定律_哲理故事
“一万小时”的成功定律“一万小时”的成功定律美国心理学家格拉德维尔一直致力于成功心理学研究,他提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理论——一个人在任何领域取得的成功都跟天分无关,只跟“练习”时间长短有关,一般说来,一个人如想在某一领域取得成就,他就必须“练习”一万小时以上。
打个比方,如果你爱好打乒乓球,并想成为世界一流的运动员,你就必须苦练一万小时以上。
假如每天练球4个小时,一周练5天,那么成为一个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至少需要10年时间,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成功定律。
中国有句流传甚广的话:10年磨一剑,似乎与此理论不谋而合。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德国心理学家安德斯·埃里克森在柏林音乐学院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大约都是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9岁时每周6小时,12岁8小时,14岁时16小时,直到20岁时每周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神经系统科学家丹尼尔·列维京在更多的领域做过类似研究,他说:“人类脑部确实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和吸收一种知识或者技能,然后才能达到大师级水平。
”那些顶尖级的运动员、音乐家、棋手等,都需要花一万小时,才能让一项技艺至臻完美。
美国游泳好手麦克·菲尔普斯,除了手脚长的天赋外,他每天练习8小时,全年无休,这样持续五六年,方能缔造一人独得8枚金牌的奥运奇迹。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相信只要方法得当,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国际象棋,让3个女儿去学习。
结果他和妻子愣是把自己的3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级大师,她们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老二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亲爱的朋友,如果你现在还不成功,请不要抱怨命运、生活或社会的不公,那一定是你“练习”的还不够!。
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四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十年。
这就是所谓的一万小时定律。
摘自:作家葛拉威尔《异数》
对自己狠一点,离成功近一点
那些曾经激励和温暖我们的东西,永不磨灭
那些曾经激励和温暖我们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倒下磨灭。
有人提到了《肖申克的救赎》,没错,这正是一部关于希望的电影,其中有一段关于希望的情节和对话,颇值得细细体会。
主角安迪刚刚因为在监狱长办公室放莫扎特音乐被关了两周禁闭。
出来后和狱友一起吃饭。
狱友
牛逼就是天份加勤奋
2013写给为未来奋斗的每一个人
2013写给为未来奋斗的每一个人 1:穷人缺什么:表面缺资金,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机会缺了解,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事业缺毅力 2: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借用别人撞的头破血流的经验作为自己的经验,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非用自己撞得头破血流的经验才叫经验 3:不
永不言弃-励志短片-坚持不懈。
一万小时定律
【一万小时定律】
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大师级水平,工作时间必须超过1万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莫扎特6岁作曲,到20岁才创作世界级作品;甲壳虫乐队1964年风靡全球前已演出1200场;比尔盖茨1968年接触计算机,创业前已编程7年。
只要坚持做一件事10年甚至以上,你也可以成为大师。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万小时定律 百科
一万小时定律百科
(实用版)
目录
1.一万小时定律的定义和来源
2.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论依据
3.一万小时定律的实际应用
4.一万小时定律的争议和局限性
正文
【一万小时定律的定义和来源】
一万小时定律,又称“一万小时法则”,是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内,
只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经过大约一万小时的学习和实践,就能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这个概念最早由作家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著作《异类》中提出,并逐渐在各个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论依据】
一万小时定律的理论依据来自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
这些研究表明,人类大脑在学习和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训练和实践。
在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后,大脑的神经网络会发生改变,形成特定的技能和知识结构。
这一过程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而一万小时定律正是对这一过程的一种量化描述。
【一万小时定律的实际应用】
一万小时定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它告诉我们,在追求某个领域的专业水平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学习和实践。
同时,这一定律也强调了持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因为只有在不断学习和改进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一万小时定律的争议和局限性】
尽管一万小时定律在很多领域得到了验证,但它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局限性。
首先,不同领域的学习难度和要求不同,因此,并非所有领域都需要一万小时的学习和实践。
其次,一万小时定律强调的是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并未考虑到个体差异、学习方法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万小时定律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麦尔坎·葛拉威尔在《异数》一书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 并非天资超人一等, 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只要经过 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
”他将此称为“ 1万小时定律” 。
一万小时是什么概念?那大约是每天练习三小时, 风雨无阻, 连续十年。
葛拉威引述大量研究数据表明,世界上否认任何行业, 当你具备基本技能后,最终能否出类拔萃,成为专家、权威、大师,只有一个因素最重要, 那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 最低限度是一万小时。
随着畅销书《异类》的流行, “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这个口号现在是尽人皆知。
也许仍然有不少相信那些不世出的天才必有天生的神秘能力, 但科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已经达成共识, 那就是所有顶级高手都是练出来的。
不但如此, 最近几年的科学进展,人们可能第一次拥有了一个关于怎样炼成天才的统一理论。
好消息是除了某些休息项目对天生的身高和体型有特殊要求之外, 神秘的天生素质并不存在, 也就是说人人都有可能成为顶级高手。
早在 20多年以前, 芝加哥大学的教育学家 Benjamin Bloom就曾经深入考察过 120名从音乐到数学多个领域内的精英人物, 发现他们幼年时代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后人的研究更证明,在多个领域内,就连智商都跟一个人能不能达到专家水平没关系。
有个匈牙利心理学家很早就俱只要方法得当, 任何一个人都可以被训练成任何一个领域内的高手。
为了证明这一点, 他选择了一个传统上女性不擅长的项目, 也就是国际象棋。
结果他和妻子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训练成了国际象棋世界大师,这就是著名的波尔加三姐妹。
这个实验甚至证明哪怕你不爱好这个领域, 也能被训练成这个领域的大师,因为三姐妹中的一个并不怎么喜欢国际象棋。
而坏信息是成为大师需要长时间的苦练。
每天练三小时, 完成一万小时需要十年时间, 但这只是达到世界水平的最低要求。
统计表明对音乐家而言, 世界级水平要求的训练时间是十五到二十五年。
10万小时定律和1万小时定律
10万小时定律和1万小时定律你们知道吗?有个很厉害的定律叫1万小时定律。
就是说呀,如果你想在一个领域变得很厉害,那大概需要花1万小时去练习呢。
就像弹钢琴的小伙伴。
有个小朋友叫小明,他特别喜欢弹钢琴。
刚开始的时候,他连琴键都找不准,弹出来的声音可难听了。
但是他每天都坚持练习,一天练一个小时,一年差不多就有365个小时。
那经过好多年的练习,等他练习到1万小时的时候,他弹钢琴就变得超级棒了。
他可以弹出特别优美的曲子,就像那些大钢琴家一样。
他的手指在琴键上轻快地跳动,那声音就像山间的小溪流水一样动听,大家听他弹琴都陶醉了。
还有画画的小红。
她一开始画的人呀,就像个小木棍儿一样,歪歪扭扭的。
可是她特别想画好,就每天都拿着画笔涂涂画画。
慢慢地,她画的东西越来越像了,后来她画的风景就像照片一样真实。
她用掉了好多好多的画纸,那些画纸堆起来都有她半个人高了。
这就是她不断练习的证明,她花了1万小时在画画上,最后成了学校里画画最棒的同学。
那10万小时定律又是什么呢?这就意味着要花更多的时间啦。
比如说科学家们。
有个科学家爷爷,他一辈子都在研究星星。
他白天在天文台看星星的资料,晚上就用望远镜看星星。
他研究星星的时间加起来可能都超过10万小时了。
他知道好多星星的秘密,他能说出哪颗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哪颗星星上可能有什么东西。
他就像星星的好朋友一样。
他的头发都花白了,眼镜也换了一副又一副,但是他一直坚持研究。
他的桌子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资料,那些资料都被他翻得破破烂烂的,上面还密密麻麻地写满了他的笔记。
这两个定律告诉我们呀,只要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情,花很多很多时间在上面,我们就会变得很厉害。
不管是学习数学、语文,还是跳绳、踢毽子。
我们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就像种小树苗一样,要每天给它浇水施肥,它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如果我们今天做这个,明天做那个,什么都做不好。
我们要像小明、小红还有那个科学家爷爷一样,选定一个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就一直做下去。
天才也避不开的十万小时定律
天才也避不开的⼗万⼩时定律对于10000⼩时定律⼤家应该都不陌⽣。
现在许多时间管理的书中都会提到这个定律。
那么到底什么是10000⼩时定律呢?有没有依据?是不是适⽤于每个⼈呢?今天我们来浅析到底什么是10000⼩时定律。
⼀万⼩时定律是美国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书中指出的定律。
“⼈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凡,并⾮天资超⼈⼀等,⽽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
1万⼩时的锤炼是任何⼈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万⼩时定律”。
⾳乐天才莫扎特4岁就表现出极⼤的⾳乐天赋。
但是即便是他的成功也是经历了漫漫13的磨练,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也没有有光靠天分成功的可能,成功的本质应该是选择⼀个领域,付出10000⼩时的时间!⼀万个⼩时还有另外⼀名字,那就是“⼗年”定律。
要在任何领域成为⼤师,⼀般需要约10年的艰苦努⼒。
不难让⼈联想到中国的古话“⼗年磨⼀剑”。
某些平常⼈之所以能脱颖⽽出,就是因为他们有超⼈的耐⼼和毅⼒。
肯花⼀万个⼩时甚⾄更多的时间来训练和学习积累,所以才⽔滴⽯穿终成正果。
然⽽喜新厌旧是我们每个⼈的“特点”,⼈⽣何其短成功风⾬⼗年路。
需要尽快找到⾃⼰的⽬标,不再左顾右盼。
如果你只是等待唯⼀会发⽣的事情就是:你变⽼了。
按⼀个⼈⼀⽣的有效时间来算,更是长的可怕了!想想我⾃⼰吧毕业后换了好⼏份⼯作了,⽽且每⼀⾏跨⾏都挺⼤。
这样对于经验的积累和运⽤是极为不利的。
这不光是我个⼈的专利,频繁换⼯作⼏乎是当代⼈的“通病”。
“⼀万⼩时法”的关键在于,⼀万⼩时是最底限,⽽且没有例外之⼈。
没有⼈仅⽤3000⼩时就能达到世界级⽔准;7500⼩时也不⾏;⼀定要10000⼩时——10年,每天3⼩时——⽆论你是谁。
这等于是在告诉⼤家,⼀万⼩时的练习,是⾛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按⽐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作⼋个⼩时,⼀周⼯作五天,那么成为⼀个领域的专家,⾄少需要五年的时间。
40年前赫伯特· 西蒙和威廉·蔡斯在美国科学家杂志上刊登了⼀篇论⽂,在研究专业知识⽅⾯得出⼀个著名结论:“国际象棋是没有速成专家的,也当然没有速成的⾼⼿或者⼤师。
时间的力量:一万小时定律
时间的力量:一万小时定律作家格拉德威尔曾经在《异类》一书中说: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
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这也打破了“大师都是天生”的说法,认为任何人只要训练得当,都有达到世界级的顶尖水平。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调查,学小提琴的都大约从5岁开始练习,起初每个人都是每周练习两三个小时,但从8岁起,那些最优秀的学生练习时间最长,直到20岁时每周会达到30多小时,共1万小时。
“一万小时定律”听上去像一种励志的成功学,或者是给Loser 打气的心灵鸡汤,但在成功者身上,它却很容易得到验证。
比如,运动员从小开始接受枯燥的体能训练,从练习中国人眼中的“童子功”开始,以时间定义体能的成长,最终成为世界冠军。
作为电脑天才,比尔·盖茨13岁时有机会接触到世界上最早的一批电脑终端机,开始学习计算机编程,7年后他创建微软公司时,他已经连续练习了7年的程序设计,也超过了1万小时。
当然,对于这种说法,有学者也提出过质疑。
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有人提出:你只要是花足够时间,就能在你花时间的那个领域做得很棒,但是忽略了花时间练习的内容。
到了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其实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重复,你很可能只是达到一个平台的水平,而不是达到最棒。
其实,很多人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都可以达到某个领域上的专业水平。
但是,这个水平其实还达不到顶级,这只是你通往专家级别道路上的一个瓶颈,大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由于缺乏兴趣,很多人缺乏足够的精神动力,不会进一步的刻意训练磨练自己,也就只能停留在一般水平了。
掌柜认为,但要成为世界级的选手,天赋能帮助你更快地达成目标。
天赋可以决定你进入一个行业的起点,却没办法直接决定你会达到的高度。
几万小时法则
几万小时法则
一万小时定律是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
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
在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都是经历过“一万小时定律”的打磨才最终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日常生活细节中所有的理所应当,其实都是在享受别人“一万小时定律”精益求精的成果。
“一万小时定律”的例子,在音乐领域,莫扎特是公认的神童,据说他4岁就开始学习钢琴作曲,6岁就开始随父亲到世界各地演出。
在他短短的35年人生里,一共创作了将近600部作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成了后世经典。
但是,有人仔细研究了莫扎特的生平,发现所谓的“神童”其实并不是天赋异禀,而是经过了大量刻苦的训练。
早在莫扎特4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已经全职教他音乐了,每天训练的强度非常大。
在他6岁生日以前,他已经练习了3000多个小时。
所以,人们看到的天才背后,其实是辛苦汗水的付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一个多变的人,虽然每天都告诉自己必须要做好什么事情,可完全被时间控制的我,根本没有办法做到每天给自己定的任务,至少要求自己好久好久了,可就是没有做到,所以今天的自己感觉混得好差,好惨,好没出息。
最近在外地待了好长时间,亲眼目睹一个九岁小朋友的一周时间按排。
或许看后你也会觉得惊讶吧!时间按排如下.
周一到周五:早上6点50必须起床,7:20必需从家里出发去学校;中午必须在学校做课外练习半小时;傍晚4:40左右到家,4:50分左右必须拿起鼓棒开始打鼓半小时,5:20分开始写作业,估计6:00左右吃晚饭。
6:40左右开始写作业,晚上8:00左右做课外练习。
8:30左右开始洗洗准备上床。
睡前必须看半小时书,9:30必须睡觉。
从周一到周五都是这样按排的。
周六早上6:40左右必须得起,当然前一天晚上21:00必须睡觉,7:10出发到去课外强化训练辅导学校上课。
8:00上课一到到12:00,一个上午上三节课(英文、数学、语文)。
急忙吃个中午饭,下午13:30还得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学素描。
16:00素描课结束,16:40左右到家,17:00开始练半小时鼓;休息半小时18:00左右吃饭,今天可以休息看1小时电视。
然后又得做作业,21:30睡觉;
周天早上可以睡到7:40左右。
8:10分左右从家出发去学写字课。
10:30写字课结束,11:00左右到家继续在家写字,休息片刻吃饭,饭后半小时练习打鼓。
下午14:30去到打鼓学校学打鼓,16:30结束17点左右到家,继续写作业。
饭后还得温习课外班的英语,数学,语文等。
每周都这样。
所以1万小时定律还是非常有据可说的,您能坚持做一件事达到1万小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