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案 文言文精讲
《兰亭集序》教案模板六篇
《兰亭集序》教案模板六篇《兰亭集序》教案模板六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
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背景简介]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课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1、基础知识点:⑴⑵⑶⑷⑸⑹2、内容分析:[板书设计]全文共3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时地,美景及活动。
《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5篇《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次”、“修”、“与”、“因” 等重要的文言词语;积累一些写景的句子。
2、提高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语感;学会比较,质疑与思考。
3、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重要的文言词语,学会联想与比较,在“语境”中对其意义确认。
2、理清文章结构,提高诵读能力。
3、领会王羲之在文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认识。
教学设想1、如此美文,诵读至关重要。
准备高雅的古琴、古筝曲《高山流水》配乐诵读。
2、通过联想、比较的方法,来阐释文体、积累词语、拓宽视野。
3、多媒体配合。
背景资料(一)作家作品1.王羲之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
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
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
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
以寿终。
世称王右军。
原有集10卷,已佚。
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
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
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
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
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
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
《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精选6篇〕《兰亭集序》优秀教案1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
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
2.才能目的: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3.情感目的: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的重难点1、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2、作者在文中思想感情的变化及原因。
我们如何对待,要有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课文导入大家知道唐太宗在生前非常珍爱一部书法作品,可以称得上是爱不释手。
要说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这部传世佳作的还有一个故事。
李世民特别喜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是王羲之的,王家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
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死了,就把这个作品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
唐太宗没有方法,只好让人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这部作品偷走了。
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在酒醉的状态下写下的《兰亭集序》。
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的跟他的儿子唐高宗立下遗嘱要把这件作品与他合葬。
这篇佳作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兰亭集序》。
二,介绍作者及其《兰亭集序》1,作者简介1、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5篇】2023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学问,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联系现代文写作,把写作学问融合其间3、升华全文中心,讲解对学习的认知【教学重点】1、从古文学习中体会写作方法2、体会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联系自身【教学方法】讲解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间】10~15分钟一、导入介绍自己、每篇古文都是古人学问的精华,也是每个大作家写作方法的体现,更是对每个学习人的一场考试。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答下王羲之给我们出的一份试题。
(1m左右)二、巩固基础带领大家把全段朗读一遍、重点字词解释的认知到位。
三、阅读理解【过渡】我们闯过了古人的基础题,下面就是古人留下的阅读题了。
下面我们看以下的几个问题,让我们在结构和思想上全面阅读找出答案。
整体感知其次自然段所谈论的问题是什么?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其结果是殊途同归,最终归结于毁灭(死亡)。
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索,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其次自然段中,的谈论跟前一段是怎样联系的?用“人之相与(人的交往),俯仰一世(过得很快)”句承上启下,由此引发对生活的感慨,自然之极。
接着指出两种生活方式的人,都是在美妙的时间中“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事过境迁,又留恋于过去的美妙时间,即留恋于生之乐。
再接着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终期于尽),死即失去美妙的生活,多让人伤心,至此,得出“死生之大”的观点是水到渠成。
其次自然段中,的谈论在本段中是怎么一步步实现的?讲解提示:(论述观点、与上下文联系)四、写作融入【过渡】这种论述的方式只能在古文中实现吗?展现作文分解其中几句找到相像的语句同时灌输修辞方法结构、中心思想、美丽语句(修辞方法)缺一不行五、人生题可联系时政加上中心两个思想+学习方法益民2023兰亭集序教案(篇2)【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熟悉感情由乐转悲的缘由以及在肤浅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喜爱之情。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兰亭集序》教案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整合文言知识,掌握文言文阅读的方法。
2、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再“痛”的思想感情及其变化。
3、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过程一、导入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凡大仁大智者都愿寄情于山水,青山可以淡定人的思想,绿水可以洗涤人的心灵,使原本被世俗烦扰的双眸明亮如初,使原本扭曲浮躁的心回复平静,使尘世的烦恼成为过眼云烟。
千年往事兰亭盛会便是一次文人与山水结合的人生乐事,也是一次人格与精神境界的升华。
“书圣”王羲之从这次兰亭盛会中体悟到了什么呢?他想通过这篇序文传达出哪些人生感悟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书法艺术与文学艺术珠联璧合、堪称绝世之作的《兰亭集序》吧!二、文体简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过渡]请大家默读单元提示,思考如下问题:1、本单元文章的体裁是什么?2、这一类文章一般都采用怎样的写作手法?3、我们怎样来学习这类文章?[明确] 1、山水游记类散文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3、①联系作者和写作背景②反复阅读③欣赏文中描述的自然风光④品味作者抒发的感情和文章寄寓的旨趣[过渡] 现在我们就按照单元提示的方法学习这篇文章。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
《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兰亭集序》优秀教案【优秀5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品味文中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3、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认识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3、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看图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书中极品,又是文中上品。
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方百计搜觅真迹,并日夜赏玩临摹之,以致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唐太宗驾崩,此真迹又作为殉葬品埋入地下,后来此墓被盗,真迹永远失踪,成为千古憾事。
我们现在所见的是唐代冯承素的摹本。
它跨越千年,魅力长在,历代文人吟诵品评,不能释怀,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这篇传世佳作。
(板书课题:兰亭集序王羲之)二、检查预习1、学生能用自己的话介绍作者、作品。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教辅),读懂文章内容,翻译文章一遍。
3、找出文章表示作者情感变化的关键词,尝试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的内在原因。
4、文言知识积累(见幻灯片)三、研习课文1、教师配乐范背课文学生找出感情变化的词语,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线索。
明确:乐——痛——悲2、回顾第一、二段:“信可乐也”,作者参加兰亭修禊事,乐因何而生?学生回答后明确:时令宜人--乐,高朋满座--乐,环境幽美--乐,活动高雅--乐,天气晴朗--乐。
总而言之,能“游目骋怀”“畅叙幽情”“信可乐也”。
(板书“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3、读第三段思考:王羲之参加兰亭雅集如此快乐,但他笔锋一转,呼出“痛哉”,痛由何而来?“痛”什么?讨论提示:第二自然段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夫人之相与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教案15篇
《兰亭集序》教案15篇《兰亭集序》教案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教案1本文是由语文教案工作室上传的:《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品读第一部分简练淡雅的语言,领悟语言营构的意境。
2、掌握部分重要文言词句的意义或用法。
【教学重点】品读简练淡雅的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语言营构的意境。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机、录音机。
【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1、实物投影显示王羲之《兰亭序帖卷》,让学生欣赏。
2、略作介绍:这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
帖卷上的字一个个写得遒劲刚健、清秀飘逸,书法之妙,历来备受推崇。
3、导入新课:王羲之不但精于书法,而且富于文才。
前人评论他的文章说:“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大家看到的这篇书法作品,素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又名《〈兰亭集〉序》,正是王羲之兴之所至,创作而成的。
《〈兰亭集〉序》既是佳作,又是名帖,可谓文、书双绝,相得益彰,千古传诵。
我们今天要阅读的正是这么一篇传世美文。
(板书课题及作者)二、简读题目,明确体裁1、请学生找出点明文章体裁的字眼:序。
明确:本文是王羲之为《兰亭集》这部诗歌集子所写的序言。
2、请学生听一遍录音范读,注意正音,并且体会这篇序言的抒情性特点。
三、品读第一部分的语言,领略语言营构的意境1、简介前人的评论,引起品读语言的兴趣:⑴投影显示古人评论一则,老师对其中的疑难字词略作解释。
多媒体显示:“其笔意疏旷淡宕,渐近自然,如云气空濛,往来纸上。
后来惟陶靖节文庶几近之,余远不及也。
”⑵ 投影显示现代评论。
多媒体显示:“语句简洁流畅,朴素自然,宛如一曲清溪,淙淙作响,流传至今。
”⑶ 引导学生明确这两则评论所极力推崇的是文章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找出序言中最能体现其语言风格、抒情色彩最浓厚的一段(第①段)。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集锦6篇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集锦6篇关于《兰亭集序》教案集锦6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兰亭集序》教案篇1兰亭集序教案教学目的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协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设想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关于《兰亭集序》教案九篇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兰亭集序》教案篇1【复习目标】1、复习本课的重点文言基础知识及翻译重点句子。
2、记诵全文。
【复习流程】一注音(5分)癸(ɡuǐ)丑会(kuài)稽修楔(xì) 激湍(tuān)流觞(shāng) 管弦(xián)游目骋(chěng)怀齐彭殇(shāng)晤(wù)言一室之内趣(qū)舍万殊一死生为虚诞(dàn) 曾(cēng)不知老之将至若合一契(qì)放浪形骸(hái)嗟(jiē)悼(dào)感慨系(xì)之二、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10分)1、群贤毕至(全)2、少长咸集(都)3、清流激湍(流势很急的水)4、亦足以畅叙幽情(深藏的感情)5、是日也,天朗气清(代词,这)6、信可乐也(诚,确实)7、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交好)(低头仰头,比喻很短的时间)8、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依,随着) 9、虽趣舍万殊(进取与退让)(不同)10、感既系之矣(附着) 11、不能喻之于怀(晓,懂得)12、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原因)13、列坐其次(排列) 14、列叙时人(一个个地)1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通“故”所以,因此)(看作一样)(是)16、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 17、或取诸怀抱(之于)18、晤言一室之内(对面谈话) 19、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20、向之所欣(向来) 21、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着)三、一词多义(15分)次:(1)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水边)(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次一等)(3)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有序的排列)(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驻扎)(5)余船以次俱进(次序)致:(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到达,最后所达到的结果)(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得到)(4)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5)肃宣权旨,致殷勤之意。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范文(通用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教案1一、朗读教学设计: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
2、全班齐读,讨论解决预习中有疑问的词句。
3、自由诵读,边读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4、全班齐读,从每一段中找出一个词概括作者的心情;个人朗读在朗读中分别体现出欢乐、痛苦、悲伤的感情。
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第一段中,作者欢乐的因素有哪些?第二段中他为何而痛?第三段中他又为何而悲?5、熟读成诵,可当堂成诵,亦可晨读成诵。
这样,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每一遍朗读都有目的,每一遍朗读都有任务。
通过朗读,使学生身临其境,直入文本深处,切身体验此景此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受文本、感悟人生。
二、课堂教学效果:师:同学们对《兰亭集序》已经作了充分预习,现在,我们进一步朗读学习《兰亭集序》。
首先大家先听我范读,边听边校正自己的读音、断句错误。
(听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师:听完我的示范朗读,大家哪个地方有疑问,请举手?生1:老师,课文第一段第一行中,您把会稽(huìjī)读成(kuàijī)。
是怎么回事?师:你听得很仔细,刚才我读的是(kuàijī),会稽作地名时读(kuàijī)。
还有疑问吗?请举手?生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中“夫”的读音,我没听清楚,您能告诉我吗?生3:念fú,夫是引起下文的助词,只能念fú。
师:对,很正确,那么这一句该怎么断句呢?生4:应该读成“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师:对,谁还对本文其它语句断句有疑问的?生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该怎么断句?生6:应这样读——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兰亭集序》教案7篇
《兰亭集序》教案7篇《兰亭集序》教案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亭集序》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兰亭集序》教案篇11.学习作者敢于冲破时俗,否定当时流行的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观点,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2.体味本文叙议结合、直抒胸臆的特色。
3.积累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学习重点》仔细揣摩本文景与情的关系。
《教学过程》(-)研读步骤步骤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解决生、难字的读音,能顺利诵读;2.查注释,疏通文意,掌握课文中的一些常用文言词语;3.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步骤二:课文分析。
1.体味文章以情御景的写作风格;2.体味本文回环曲折地抒发感情的特点。
(二)问题探究1.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兰亭集序》》。
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
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
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2.文中“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3.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第二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兰亭集序》教案4篇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4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设想教学重点理清课文线索,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学习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王羲之不但文章写的好,又善书法,有书圣之称,于是兰亭,(兰渚之亭)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就让我们共同欣赏吧。
(展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帖卷》,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朗读配乐朗读(教师范读)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学生齐读。
(教师订正)(1)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模事也以中速读。
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2)朗读指导:··固知/一/死生/为/荒诞,齐/彭殇/为/妄作。
读出节拍,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由分之现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了解序的题材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一般写在书或文集的前面,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文,有的则如说明文,还有的写法上同散文笔调,这一类的多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
《兰亭集序》就是这样的一篇文章。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5篇
《兰亭集序》教案关于《兰亭集序》教案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设计说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作为书法作品,历来为人推崇,被尊为“墨皇”,亦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
其实,作为入选教材,文章也是文辞优美,识见高远,至今脍炙人口,熠熠生辉。
而作为一篇文言文来教学,如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妥善处理好文言关系,打破传统机械的先“言”后“文”教学模式,却值得探讨研究。
鉴于此,笔者以“文言融生”(详见拙文《文言文教学:行于文言之中》)为教学理念指导,试图将“因言释文”和“因文悟言”相结合,尝试另辟一条文言文教学之蹊径。
下面设计则拟从这一角度作如是探讨。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写景言情时关键词语(重点文言词语)的作用及影响。
(“因言释文”)2.在了解兰亭宴会的基础上,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人生思考的哲理性。
(“因文悟言”)3.了解本文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行文笔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长诗文。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而失传。
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却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真可谓是“文质双绝”。
下面,我们就来一同欣赏这篇文章。
二、审读课题提问:《兰亭集序》这一标题如何断句?(或问:这是一种什么文体?在文中哪几句话能看出来?)明确:“兰亭/集序”还是“兰亭集/序”?A.会于会集山阴之兰亭。
B.后之览者,亦。
C.故列叙时人。
(掌握“序”这种文体:书序与赠序区分;为下文“兰亭集会”展开垫本)三、朗读文章,研习文本1.朗读课文,提问:既然《兰亭集序》是一篇序文,它与通常序文有不同之处吗?明确:作为书序,除了具备一般书序介绍写作缘由、成书过程和本书意义外,最大的不同是:文章由事及理,从一次宴会上升到对生死的思考。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最新
兰亭集序教案(优秀8篇)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兰亭集序》教案怎么编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呢?下面是为大伙儿带来的8篇《兰亭集序教案》,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的要求:1、学习一些古汉语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感受作者兰亭盛会之乐和聚散之悲,学习作者对于人生的积极态度。
3、揣摩本文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感情发展的线索安排,领悟一点为文之道。
教学重点和难点:1、几处词类活用现象和“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等难句。
2、情景交融和感情线索。
3、作者对庄子“一死生、齐彭殇”虚妄论调的批判。
教学内容和过程:一、由“入木三分”的成语故事导入新课先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可以用上一个什么成语?明确:“入木三分”。
设问: 它的出处和原意怎样呢?明确: 我国最著名的大书法家,人称“书圣”的王羲之,唐朝张怀灌著的《书断》里,记有他的一个故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所谓“祝版”,是古时的祭祝文字,都写在木板上,所以叫“祝版”。
因为他笔力强健,落笔有劲,所以深透入木。
因此形容书法用笔功力之深,谓之“入木三分”。
后来也可形容文章言论深刻有力。
讲解: 王羲之,东晋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他写的《兰亭集序》(板书课题),流传至今,即所谓“兰亭字贴”,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
《兰亭集序》不仅书法出众,而且文章本身也为人所称道。
下面我们就要学习这篇文章。
二、释题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朋友以及儿子、侄子共四十一人在兰亭聚会,饮酒赋诗,事后把诗汇编成集,王羲之为这本诗集作了序。
(序是一种文体,放在书的前面或后面)题目意思是“兰亭集会的诗集的序”。
它是古代诗序中的名篇。
三、点拨字词句,疏通文意1、点拨字词句。
本文文字简练,有的字句有一定难度。
课文注释中有的,这里不再重复,没有而又需要理解的,稍作补充解释并归类如下。
《兰亭集序》教案(精选12篇)
《兰亭集序》教案《兰亭集序》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文言字、词、句教学,读懂文章内容,并能成诵。
2、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3、把握文章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的写法。
【教材分析】1、本单元所选皆山水游记散文,此类文章一般不只是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它往往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成分。
具体到本文,作者借由眼前“乐”事,想到生命短暂,故而有了“痛”感,并进一步想到“前人”、“后人”对“生死”的共同感慨,由此生出了“万古同悲”之叹(无论过去,还是将来,人的生命终将归于寂灭,此乃亘古不变之规律,故悲)。
当然,教学本文也不能忽略作者表达的积极情绪。
这是本文教学难点(不是重点),不可不引导学生体会。
2、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部分载有“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的说法,字、词、句教学是本文教学的一个重点。
3、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载有“古代诗文……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的说法,鼓励学生多读是本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重点】1、字、词、句教学,如“岁、虽、所以、引、信、相与、兴、或、向”等,帮助学生读懂文章。
2、诵读教学,提示学生抓住文中表示感情变化的关键词语,如“乐、痛、悲”,以此带动对全文的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1、领会作者“乐”、“痛”、“悲”情绪变化后面的生命感慨。
2、把握本文融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音频朗读、集体朗读、教师范读。
2、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教学以学生质疑、师生解疑方式展开。
3、以“讨论法”引导学生领会作者在文章中的情绪变化。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范文7篇
关于《兰亭集序》教案范文7篇关于《兰亭集序》教案范文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旷达胸怀;2、通过朗读训练,体会本文清丽流畅、骈散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1、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2、本文写景、抒情、叙事和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导语设计]: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
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书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称“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以书法艺术名扬百世的[《兰亭集序》]《兰亭集》中的诗,到了现在,除了搞专门研究的人外,一般人了解甚少,而王羲之这篇序却声名远播,流传千古,除了它书法上的极高成就外,恐怕也有其内容上的原因。
我们今天不妨就来一起学习王羲之这篇文质俱佳的《兰亭集序》[背景简介]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今天我们不仅欣赏到其书法美,还要跟大家一起来欣赏其文章的美。
[课文学习三步法]:第一步:学生朗读,圈点、勾画疑难点。
第二步:老师答疑解难。
第三步:强调重点知识:1、基础知识点:⑴⑵⑶⑷⑸⑹2、内容分析:[板书设计]全文共3个自然段,分为三部分: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介绍时地,美景及活动。
《兰亭集序》教案范文5篇
《兰亭集序》教案范文5篇《兰亭集序》教案范文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教学重点】1、了解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人生无常的感慨,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1、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对文中多义词具体义项的确定。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亭──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超过了兰草的清香。
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兰亭集序》吧。
二、作者介绍学生读注释①。
教师补充:1、魏晋,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书法家。
王羲之即其中最有盛名的一位。
他有书圣的美称。
他不仅长书法,也长诗文。
字和文都任意而行,得自然之趣,风格潇洒放脱。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最为有名,它被后世评论者誉为行书第一,那么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面貌呢──请看插图。
古人评价: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只可惜,我们看到的只是临摹本,其真迹已经失传。
据说被李世民带到地下了。
王羲之的诗文以《兰亭集序》最出色。
从注释我们已经知道,它是诗歌集子的序。
集子中的诗文艺术性不高,但是集子的序却脍炙人口,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下面我们就来欣赏它吧。
2、了解序的体裁特点:明确:序是一种文体,有两种。
一是赠序,一是书序。
《兰亭集序》教案锦集八篇
《兰亭集序》教案锦集八篇《兰亭集序》教案锦集八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兰亭集序》教案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兰亭集序》教案篇1教学目的1、领会本文的思想内容,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正确评价作者的生死观。
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感受幽远的文思,清新的辞采。
教学重点1、理清课文情感思路,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感情。
2、了解书序体裁的特色和本文在写景方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联系时代背景,理解文中流露出的有关生死的人生态度。
教学时数: 2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浙江的绍兴兰渚山是美丽的地方。
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
尽管兰花多且香,但过了季节,很难寻觅。
不过由于有了书圣王羲之的“修禊”仪式(古代以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这是古代的一朝风俗,到水边洗濯、嬉戏、并举祈、消灾的仪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谢安、孙绰等41人就在此集会,他们曲水流觞,引酒赋诗,各抒怀抱,最后有王羲之作序总述其事。
兰渚之亭,即兰亭,因此成为了流芳万古的文人圣地,多少文人墨客纷纷来到这里,吟诗作画,抒情遣怀。
现在便成了绍兴一处极具的旅游名胜。
(伴着音乐,展示兰亭美景)二、随着音乐,教师朗读全文。
要求:注意文章语气、节奏、字音。
刚才老师读的就是传唱至今的《兰亭集序》,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篇美文。
三、文体简介(有关“序跋”)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
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
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
“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
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投影内容)四、作者介绍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中有提到。 一痛时光流逝 ,情随事迁 (情随时化,感慨系之一)。人的心境
《兰亭集序》历来被誉为书、文兼美的艺术珍品,是一个传说,一 个神话。作者一扫风靡流行的骈偶风尚,以清新自然的散文笔法记 述了这次兰亭盛会,并触景生情,将自己对生命对人生价值的感悟, 坦诚且酣畅地倾诉于此文中。“使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的确, 一千六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重读这篇作品时,仍能真切地感受到 其中的景之佳、事之雅、情之幽、理之深,感受到生命魅力。
的生死观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把握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方法】 诵读式、讲解式结合;引导启发;多媒体辅助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一课我们简要介绍了作者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创作背景以 及“序”这种文体,并且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文章大意进行了分析 ,并 且整理了重点文言词汇,包扩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特殊句 式等,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分析这篇传世佳品,感受一下文章所写之景、 所述之情、所阐之理的独特的魅力,重点体会作者王右军在《兰亭集 序》一文中情感的变迁。
第二种人是旷达不拘的“躁者”,这一类人是张扬的。他们寄情于山 水声色、酒池肉林之间,在物欲的不断扩张中寻取肉体的欢悦与精神的 自由。(举例:阮籍的常常驾牛车而送,直到穷途末路,大恸而去。有 一个叫刘伶的,恒纵酒放达,或者脱衣裸形在屋。人们见到他都对冷嘲 热讽,他则淡然的对他们说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裤衣。诸君 何为入我裤中?”放浪形骸大抵这样。)当时东晋士林之中,的确弥漫 着他因身处现实环境而又不得不像时人一样服食谈玄、纵情山水,成为 或静或躁者之一。
第一种人是倦于游猎的“静者 ”,这一类人是内敛的。他们服药养性 (他们所服之药其实是五石散。),析理谈玄,于斗室清谈之间寻取人 生之兴奋与欢乐。在很多史料中都有记载,如《世说新语》。《世说新 语》是一部关于三国两晋人物的书。记载了很多他们的故事,我们不禁 为他们的睿智而长叹,比如说孔融: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 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 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 了了。”韪大踧踖。
五、板书设计 1、大自然的恩赐 2、文人社会的风雅 3、精神世界的畅游
记兰亭盛况 乐
一痛时光流逝 ,情随事迁
死 生 亦 大
矣 抒人生感慨 痛 二痛美好事物转瞬成烟云
三痛寿命长短终归死亡
述作序目的 悲 不能喻之于怀
1、 第一、二段 作者究竟为何而乐? 答案:大自然的恩赐、文人社会的风雅、精神世界的畅游 分析:第一愉悦的笔调叙写了暮春三月,文人雅士集会 兰亭这一兰亭盛况。第一段并不长,却写出了兰亭集的时令、地点、事 由、参与者、周围环境,简洁凝练。
二、课文分析 纵观全文可以知道作者的情感变化为乐——痛——悲,这在课文中
可以找到相关的字词或语句。作者在第一段写兰亭盛况之后用了这样的 一句话“信可乐也!”第二部分提到了“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 哉!”最后一段虽未有直接的言辞来表达这种悲,但是字里行间却无不充 斥着这样一中浓烈的悲的情感,这是一种比通更为浓烈的情感。
曹操: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王勃:天高 地回,说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觉宇宙之无穷,识益 虚之有数
岑参:庭数不知人尽去,春来还发旧时花
三、拓展延伸
作者因有所悲,“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 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那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 之后有什么感受。(自由发挥)
由此看来,作者的生命意识要高于失意文人的慨叹。失意文人面对 生命短暂、时光易逝,人世无常等往往发出无奈的、消极的慨叹。如乐
府《长歌行》大部分表达的就是这种消极的思想。但是在这里,作者虽 也感慨生命短暂,但并不消极。
3、第四段 (1)作者为何而悲? 分析:“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 怀”,生命短暂,古人重生死,作者王羲之每一次读古人文章的时候都 有这种同感,这是一种心与心的呼应。但是对于古人的这一种想法作者 是不甚理解的,文章中也提到了“不能喻之于怀”。于是作者联想到后人 看现在的文章也会像今人看古人的文章一样,内心感受契合,却不甚理 解。这的确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为了不让这种悲哀发生在后人身上, 所以他记下参加兰亭集会的人,并抄录了他们的诗作汇编成册。因为, 王羲之认为人们用来兴发感慨的情致是一样的。即便时代不同、世事变 化,只要有了当时的情致,后人就会生发出和作者相似的情感,从而理 解前人的情思。而不至于有 “若合一契 ”却“不能喻之于怀 ”的悲哀其实 是为了强调写作《兰亭集序》的目的及其必要性。 (2)作者说“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 能喻之于怀”,纵观历史长河,也有很多关于人生关于生死的诗句。 回忆你所熟悉的相关人生的诗句。(老师举例之后,学生分组,收集 古今中外相关诗句,进行小组竞赛,不能重复)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这次兰亭集是在“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是举行的,这 样的时段不得不联系到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本文的创作背景。王羲 之是东晋人。他生活的时代由于社会动荡,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许 多名士被卷进政治斗争的漩涡,引来杀身之祸、灭门之灾。正是“国破 家亡,亲友凋残。负杖行吟,则百忧俱至。块然独坐,则哀愤两 集。”(刘砚《答卢诺诗并书》)因而王羲之辞了官,并在祖坟前自誓永不 复出。《晋书》记载“羲之既去官,与东土人士尽山水之游,弋钓为 娱。又与道士许迈共修服食,采药石不远千里,遍游东中诸郡,穷诸名 山,泛沧海,叹曰:‘我卒当以乐死。’”他们悟道谈玄,流连山水,追求 精神的解脱和身体的解放。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以诗书、 山水、田园消解人生的苦闷。
2、第三段 (1)第一部分说乐,但第二部分笔锋一转写悲,作者是为何而悲? 答案:一痛时光流逝 ,情随事迁 (情随时化,感慨系之一)。
二痛时光如流水,良辰美景、赏心悦事转瞬成烟云 三痛寿命长短,终归死亡(死生亦大矣!)。 分析:第一二段中,王羲之的情感基调是“乐”,面对宇宙之浩淼,人不 能不有所思考,去畅叙幽情。所以文章自然地过渡到抒情、议论上来。 正所谓乐极生悲。“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是“相处”,当然, 这种相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包含人与自然的相处,也就是 讲人活在世上,“俯仰”是一抬头一低头,一世就是一辈子。就如小沈阳
(2)如何理解“死生亦大矣。”这一句话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作者的生 死观?(学生各抒己见) 分析:作者的 “死生亦大矣 ”一句是针对魏晋玄学对生命的态度而说 的,玄学“一死生,齐彭殇 ”,这种对生命的态度从某一角度来说,是超 越 “死 ”之界限的豁达、大度,但也隐含着对生命价值的漠视。不重视 “死 ”,哪能发现 “生 ”之珍贵 !正因为 “死 ”是一件大事,它的对立面 “生 ”才显得珍贵,而生命中的美好事物就更值得用心享受。正因为 “人生不 满百,常怀千岁忧”,苦难的人生历程中有几多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为何不在有生之年尽情享受清风、明月、高山流水,享受三五人静坐一 室,坦诚交流的友谊。
其实,在魏晋时期,人们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丰富多彩、景象万千的 自然魅力能使人心情舒畅。文人们亲近自然,娱情山水,陶醉在美妙的 自然景致中,欣赏品味着自然山水带给他们的精神愉悦,人与自然之间 形成了一种和乐融洽的亲近关系。当时所标榜和追求的,其实是一种自
由意识,需要人性脱尽层层的束缚,幻想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生活在 一个民主开明的社会之中。但他们的理想与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差距, 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只能转向自然去寻求。《兰亭集序》中描述的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觞曲水等清幽天然的环境,正好可 以安顿一个个在现实中碰撞得千疮百孔的心灵。“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却“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其实是悲剧性人生的最佳选 择。“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面对大自然,与会诸人 心情舒畅,怡然自得,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体味蕴涵在自然万物中的 宇宙精神,从而摆脱了世俗的羁绊,得到了精神上暂时的解脱与放纵。 在山水的游历中,忘却功名利禄,超然物外,在一觞一咏,一丘一壑中 体会到无限,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心境,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能 认识到山水自然之美,才能从感官的快感,体会到人的灵魂与自然交融 的玄学意味,进入生命的本真境界。“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具,大 自然的恩赐、文人社会的风雅,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畅游使得作者王羲之 在兰亭集中与少长咸集们畅快淋漓。
小品里所讲:一闭眼一睁眼一天过去了,一闭眼不睁眼,一辈子就过去 了。可见人生在世,转瞬即逝,如白驹过隙。李太白也讲“朝如青丝暮 成雪”,孔老夫子也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这短暂的人生中, 人们的生活状态怎样?王右军给我们列举了两种方式,其一取诸怀抱, 悟言于一室之内,其一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文言文基本知识;背诵全文。 2、反复朗读,体会文章自然清新的语言;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
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把握作者的生死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清课文思路结构,了解作者在文中的感情变化,把握作者
随着境遇的不同而变化,像今天如此美好的情境不可重复 ; 二痛时光如流水,多少良辰美景赏心悦事转瞬之间已成过眼烟云,
使人不能不感慨伤心; 三痛寿命长短,终归死亡(死生亦大矣!)。人的寿命长短并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