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的实证研究

合集下载

MBO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效应实证研究

MBO后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效应实证研究
也 相 对 简单 的 多 。 1研究假设。 . 假 设 : 施 上 市 公 司 管 理 层 收 购 后 , 制 权 和 现 金 流 权 出 现 较 大 实 控 分 离 控 制 权 明显 大 于 现 金 流 权 。 且 关 于 控 制 权 和 现 金 流 权 的测 算 是 这 样 设 计 的 , 如 管 理 层 D拥 有 假
基 本 要 素 , 是 企 业 今 后 能 够 良好 发 展 的 基 础 。 文 拟 就 MB 也 本 O过 程 中 理 论 上 这 个 控 制 链 可 以无 限长 。这 样 做 有 什 么 好 处 呢 ?假 设 管 理
层 是 通 过 B公 司这 个 层 次 来 控 制 上 市 公 司 的 . 么 实 际上 管 理 层 只要 那
派 别 : 持 派 和 反 对 派 . 应 的 他 们 的 观 点 也 分 为 : 富 创 造 论 和 财 富 支 相 财 转 移 论
财 富 创 造 论 者 认 为 , O 改 变 了管 理 者 的激 励 与 约 束 机 制 . 一 MB 是 种 更 有 效 的 公 司治 理 形式 。 其 中 ,e sn和 H cl g 17 ) 利 益 趋 Jne eki (9 6 的 n 同假 说 (o vrec— fitrs ) 出通 过 管 理 者 持 股 , 以 一 种 内 在 C negn e o neet 指 - s 是 激 励 机 制 解 决 代 理 问题 。 MieWr h 认 为 一 些 管 理 者 具 备 了 形 成 企 k i t g
政府监管提供更好的决策依据是十分必要的。 目前 国 内关 于 MB 的实 证 研 究 主 要 集 中在 MB 的 定 价 、实 施 O O MB O过 程 中 的融 资 渠 道 和 MB O前 后 企 业 的财 务 绩 效 上 , 关 于 MB 而 [O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与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控股权与业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公 司 控 股 权 的 形 成 主要 由 公 司 的股 权 结 构 决 定 。 我 国上 市 公 司 的 股 权 结 构 中 , 有 股 在 国
占 比非 常 高 , 一 大 股 东 乃 至 前 十 位 股 东 都 是 国 家 股 或 者 是 国 家 法 人 股 , 们 的 研 究 表 明 . 第 我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控 股 股 东 控 股 程 度 ( 份 占 比 ) 公 司 业 绩 无 任 何 意义 , 是 在 控 股 股 东 与 中 股 对 但 小 股 东 的利 益 关 系处 理 上 , 股 股 东 发 探 了 决 定 性 的作 用 。 控 1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控 股 权 程 度 的实 证 描 述 : .
2 控 股 权 竞 争 理 论 .
控 股 股 东 如 果 作 为 管 理 者 还 会 面 t b 市 场 对 控 制 权 竞 争 的 压 力 , 称 为 外 部 接 管 市 l 部  ̄P 又 场 压 力 理 论 。 果一 个 公 司 的 业 绩 差 而 又 引 发 了股 票 价 格 的 大 幅 下 降 , 股 权 市 场 的竞 争 会 如 控 使 公 司 股 票 面 临 被 别 人 收 购 的压 力 , 果 外 部 收购 的 股 份 数 量 发 展 到 一 定 的 比 例 , 的 控 股 如 新 股 东 就 会 出 现 , 种 控 股权 市 场 的压 力 会 迫 使 控 股 股 东 作 为 管 理 者 去 努 力 工 作 , 保 全 其 控 这 以 股 地 位 和 作 为大 股 东 的利 益 。当 然 控 股 股 东 未 必 亲 自去 管理 公 司 , 是 , 们 会 选 择 其 代 理 但 他 人 去 实 现 自己 的 意 愿 。 以 , 种 压 力 通 常 的 表 现 形 式 在 于发 展 着 的企 业 总 是 在 市 场 上 寻 找 所 这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S uMM A Y U P T R O T U
0 0 0
2 0 0
23 / 的股权不能在证券市场流通 , 股权 的流
动性弱 ,但是 没有发现 流通 股比例与公司 业绩相关性;孙永祥、黄祖辉( 9 9 研究 19 ) 认为 ,随着公司第一大股东 占公 司股权 比 例的增加 ,托宾 Q值先是上升 ,直至该 比
的提 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价值 ,但不是正 相关 ,会 有一个界限 ,这个界限的表现正 是在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差的体现 。 ( )独立董事 占所有董事的 比例 三
独 立 董 事 具 有独 立 性 ,在 公 司 治 理 结 构 中 引入 独 立 董 事 制 度 ,一 方面 可 制 约 内
理 变量 包括 第一 大股 东持 股 比例 、流通
股 比例 。 ( )第一 大股 东持 股 比例 一
占的 比例 作为公 司法人 治理结 构的变量 ,
把 这 个 变 量 定 义 为独 立 性 。 因此 提 出 这样
公 司 为 研 究 对 象 来 分 析 研 究 公 司 治理
的三 个指标 与企 业价 值之 问的联 系 .
的三个指标 与企业价值之间的联系。
( )第一大股 东持股 比例与每股收 一
益 的 关 系
仁 一初 结 如股有强 I I 些 步 论, 大 东 更
的动机监 控管理 者 ;我 国上市公
司董 事 会 规 模 与 公 司 绩 效 之 间 存 在 负 相 关
表 1, 通 过 回 归 分 析 数 据 来 看 ,( R
或者说没有相关 性; I l l R I 0 t e = Mu i p
2 5 2 < , 4 8 4 03 也说 明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
实际控制权基本上掌握在第一大股东手中,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溢价的实证研究
步 伐 相 一 致 , 进 农 民 生 活 水 平 的全 面 提 高 , 是 保 障 其 具 有 基本利益 。农民利益得到保护 , 促 也 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 农村信用社 合 理 化 体 制 的基 本 措 施 。 三 、 化 农 村 信 用 社 体 制 改 革 的 意 义 深 在 农 村 也 就 获 得 了广 泛 的支 持 , 备 了广 阔 的 发 展 前 景 。 具 综 上 所 述 , 深 化 农 村 信 用 社 的体 制 改 革 , 高 其 管 理 水 要 提
有 良好 的 空 间和 长 足 的发 展 机 遇 。首先 需要 加 强 对 农 村 信 用 社 提 高农村发 展的现代化 程度 , 缩小城 乡差距 , 根据 农村经 济发
的法律支 持和保护 ,根据农村信用社 的发 展实际和基本性 质, 展 实际进行 体制 改革 , 信用社 能够较大 的得到农 民 的支持 。第
二 、 究 假 设 研 制 权 转 移 溢 价 的 影 响 。因 此 , 出下 面 假 设 , : 理 层 是 否 持 提 管 股和持股 比例与控制权转移溢价正相关 ; 4 } :经 理 人 代 理 成 本 i
下 面从控 制权转移 目标公司 的角度分析 控制权 转移 目标 即 自由现金流 与控制权转移溢 价正相关。 ()目标 公司债权 人 3 公 司价值 、 管理层 、 权 人、 债 股权 结构 对控 制权 转移 溢价 的影 对 控 制 权 转 移 溢 价 的 影 响 。目标 公 司 控 制 权 的 转移 会 加 大 债 权 设是保 障农村信用社深化体制改革 的外部 推力, 障其发展具 展 的中枢神经 , 大 了对农 村经济 的资金 投入 , 保 加 将较 大程度 的
制 定 具有 针 对 性 的 法 律 法 规 , 障 其 发 展 具 有 强 有 力 的 政 策 支 三 , 保 监管分离保 障信用 社发展的长期性。在深 化农村信 用社体

《2024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2024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了广大投资者、股东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健发展及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企业及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决策、规范运作,保障股东权益,降低企业风险。

因此,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治理结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年报、证券交易所公告等。

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一)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有控股、民营控股为主。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权集中度上较高,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则呈现出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

(二)董事会结构董事会作为公司决策的核心机构,其结构与运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水平。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均设立了董事会,并配备了相应的董事会委员会。

然而,部分公司的董事会独立性不足,董事会成员的选任机制有待完善。

(三)监事会与监事监事会与监事是监督公司运营的重要机构和人员。

然而,部分公司的监事会与监事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导致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

五、实证分析(一)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本研究假设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实证研究——来自制造业的实践

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实证研究——来自制造业的实践
维普资讯
李映照 蔡 少绵 : 上市公司控 制权转移实证研 究
上市公 司控制权转移实证研究
— —
来 自制造业 的实践
李映照 蔡 少绵
(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广东 广州 50 4 160) 摘要: 本文以我 国制造业上市公 司 2 0 0 5年控制权转移活动为研 究对象 , 用 A O A、 采 N V 因子分析和 L G O-
标的显著性 因素 , 但其模型预测 的准确度 只有 1%。朱宝宪 、 0 王怡凯 ( 0 2) 20 以净资产收益率 和主 营业务利润率衡量公司业 绩研究
了 19 年控制权转移 的公司样本 , 出了控制权转移 目标公司的一些特征 : 98 得 并购前 , 目标公司的业绩 在不 断下 滑; 原控股股被 收购 目标公司的业绩都较好 。 开红 , 苟 谷伟 ( 0 3) 20 采用 同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接 近
征主要表现在 : 资产规模相对较小 , 股权较分散 , 股权流动性和市净率较高 , 其模 型预测 的准确率达 到 7 .%。 1 8 凌春华等 ( 0 5) 2 0 采用
新编上证 10指数和深证 10指数作为对照样本 , 2 0 8 0 对 03年 目标公司的实证分 析发现 , 目标公司的盈利能力 、 营能力 、 经 偿债能力 、 经营发展 能力 、 每股净资产等均 明显低于非 目标公司。崔学 刚等 ( 0 6) 19 - 0 1 2 0 对 9 9 2 0 年的全样本进行研究发现 , 目标公司的主营 业务利润率 、 总资产对数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均 明显 区别于非 目标公 司。 作者简介 : 李映照 ( 9 2 , , 1 6-) 男 吉林长春人 ,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 蔡少绵 ( 9 2 , , 1 8-) 女 广东揭 阳人 ,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权利,控制权的归属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发展方向、经营策略以及股东权益的保障。

本文将从控制权争夺的背景、影响因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控制权的背景及意义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随着企业改制和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现象愈发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股东之间、内部管理人员和外部投资者之间的控制权争夺成为了一种常见现象。

二、控制权争夺的影响因素1. 股权结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是控制权争夺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直接决定了其在公司决策和管理中的话语权,控制权的胜出往往取决于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以及其他股东的结盟行为。

2. 经营业绩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关系到控制权争夺的结果。

通常情况下,投资者更愿意将自己的股权交给具有良好业绩的管理层,这也会影响控制权的归属。

3. 法律环境法律环境也是影响控制权争夺的重要因素。

法律的完善与否、法治环境的好坏都会对控制权争夺的结果产生影响。

4. 公司治理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合理性和透明度也会对控制权争夺的产生影响。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有效避免控制权争夺的发生。

5. 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控制权争夺产生重要影响。

包括政策环境、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环境等因素都会对控制权争夺产生重要影响。

三、控制权争夺的解决方法1. 完善法律法规在法律层面上,应当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加大对于控制权争夺事件的调查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也需要完善市场监管机制,规范市场行为。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解决控制权争夺的重要途径。

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监管,规范公司治理行为,促进公司内部利益的平衡。

3. 提高透明度增加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透明度,让股东和投资者了解到更多的公司经营情况,可以有效降低控制权争夺的发生。

透明度的提高也可以增加市场的信任,维护股东的权益。

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对企业价值影响实证分析

上市公司资产管理能力对企业价值影响实证分析
算 如下 :
总资产周转率来提升企业价值的建议。
关 键词 :酿 酒 行 业
标 实证 分析
内外学 者偏 向 于关 注企 业价值 评 估与 长
期 资本 运 营的 管理 ,对 于短 期 资金财 务 管 理 与企 业价值 的研究 并不 深入 。 因此 本 文 旨在通 过 建立 酿酒 行业 资产 管理 比 率 与企业价 值( 宾Q值 ) 托 的相关 性模型 , 研 究二 者 之间 的数 量关 系 ,提 出相关 的 建 议 ,以期 对我 国企 业提 高 管理 水平 和
资;反之 ,比率低则说 明投资者 对公 司的 发 展前景没有信心 。 由于 酿酒行 业上市 公 司的重置成本难 以获取 , 在计算 中本文 采 用上市公 司年 末的总资 产替代 。 公司 的总 市 值等 于 流通 市值 加上 非流 通股 份 的价 值 。非流通股份 的价值 , 采用 非流通股份 占年末净 资产 的金额计 算。 则托宾 Q值计
( )方 法 选 择 三
资本融资策略及现金流量对于企业价值的
影响。Y u g和 O、y on B me在其研究 中确定 了研发支出 、销售增长 、商誉和行业报酬 等影响 因素。 陈琳 、王平心 在对影响上市公司价值 的因素分 析中 , 得出公司 自身的资本结构 、
因为对于样 本中每个 上市 公司的总资 产周转率、应收账款 周转率与存货周转率
归分析法 ,将总资产 周转率、应收账款周
转率及存 货周转率对 Q值进 行回归分析 , 以便观察各解释变量 对 Q值的解释水平孰
到股票在各年 的平均价格是影响上市公司 市场价值 的重要 因素 ,所应剔除有重大违 规行 为操纵股票价格的上市公司。本文所 选1 5只股票 中不存在上述情况。 2数据来源 。 根据研 究的需要 , 所收集 的数据主要是 2 1 0 0年样本公 司年 度报 表 中的总资产、销售额、应 收账款、产品销 售成本和存货。 为了保障数据的客观性 , 本 文对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大多采取简单 的数学比例 ,希 望通过 直观的统计 结果来 说明问题 , 而未对任何样本数据进行修正 。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收益实证研究

四 、 论 结
我们 采 用 调 整 的 大 宗 股 权 转 让 溢 价 法来 衡 量 控 制 权 收 益 的 大 小 , 控 制 权 溢 价 ( 让 价 格 减 每 股 净 资 产 再 除 以 每 用 转 股 净 资 产 ) 以 控 制 性 股 东 的 持 股 比例 作 为 控 制 权 收 益 , 乘 收 集 了 20 — 20 0 0 0 7年 4 5个 大 宗 股 权 转 让 上 市 公 司 样 本 . 4 计 算 得 控 制 权 收 益 均值 为 1 . 33 %。 随 后 ,我 们 进 行 了 控 制 权 收 益 影 响 因素 的 实证 研 究 , 发 现 公 司规 模 和 财 务 杠 杆 是 影 响 公 司 控 制 权 收 益 的 两 个 主要 因素 , 计 上 显示 , 司 规 模 与控 制 权 收益 负相 关 , 大 公 司 统 公 即 受 到 来 自社 会 的更 多 关 注 , 司 治 理 较 完 善 , 股 东 获 得 较 公 大 少 的控 制 权 收 益 。 时 , 务 杠杆 与控 制 权 收 益 正 相 关 , 明 同 财 说 中 国债 权 人 对 公 司 内部 人 的 债务 约束 不 足 , 高 负 债 不 能 达 提 到 约 束 大 股 东 剥 夺 中 小 股 东 的 目的 , 而 起 到 反 作 用 , 映 反 反 了 中 国 债务 约束 软 化 的现 实 。 通 股 比重 和 控 制 权 收 益 的 负 流
C 显著负相关 : 让规模与 C R 转 R相 关 关 系不 显 著 。
表 2 Pe ro a s n相 关 分 析
IT n A 财 务杠 杆 O厂 转 让 规 模 ROE r 一 .0 ()00 9 013 .2 00 0 O5 5 .3 .4 — .1 (] 01 1 OO1 .9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测度——基于“大小非”减持行为的实证研究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测度——基于“大小非”减持行为的实证研究



问题 的提 出
控制权私有 收益是指大股东利 用其对公 司 的控制权 获取 中小 股东 所 不 能 获取 的公 司利 益 。一般 而言 , 制权 私有 收益 的获取极 为 隐 控 蔽, 因此 , 直接测度控制权私有 收益是 非常 困难 的。学术界对控制权私有 收益 的测 度通常采 用
宣布控制权转移后的第 一个交易 日的收盘 价之
让公 司前 3年净资产 收益率 的加权平均值作 为 控制权公共 收益 的近似估 计 , 实 了中 国上 市 证 公 司存在较 高控制 权私 有收 益 的事实 。 马磊 和徐 向艺 (0 7 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前 3年 20 )
差是 控 制 权 私 有 收益 的 良好 估 计 值 。 0 4 _ 20 1
不难看 出 , 些 间接 测度 方法 可 以归 纳 为 这
20 04年 间发生 的国有股协议转让 的股权交易
样本进行研究 , 发现 中国上市公 司控制 性股 东 对 中小股东 的侵害程度十分严重 。
第二种是投票权溢价法 。该 方法 由 R nl oa d
C. L ae,J h . Mc o n l, a d W a n H. es on J C n el n y e
公 司治理 ; 蓝发钦 (9 8一) 男 , 16 , 福建上杭人 , 东师范大学 国际金融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教授 、 士生导师 ; 华 博 研究方 向 : 司 公
治理 。
7 — 2

《 上海 立信会 计 学 院学报》 双 月 刊) (
21 0 1年 第 4期
的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 包括 当年 ) 定义为投资者 对 目标企业增长率 的合理 预期 , 对我 国 2 0 0 3年
补偿 的思想, 改进特 别处理公 司的 累积超常收益率 法, 出新 的超 常收益率法 , 提 测度 中国上 市公 司的控制权私有收益。认 为基 于“ 大小非” 减持 行为 的测度 方 法较 适合 于中国上市公

课题研究论文: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公司价值

课题研究论文: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公司价值

公司研究论文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公司价值一、引言上市公司的终极控制人为了便于自身谋取控制权私有收益更多的使用控制型结构以更加严格的对上市公司加以控制。

由于持股较多的股东对公司的控制具有不可见性和难解答性,为其关联交易、利润转移、掏空上市公司等不符合运作提供了许多的捷径。

我国证券市场的上市公司中很多公司都存在这种不符合市场要求的问题,很多都是这种终极控制权的后遗症。

上市公司中的持股多的大股东通过各种“不正常竞争工具”使其拥有的公司管理决策权超过公司高层决策者对现金使用权,从而获得“同股不同权,小股有大权”的这种不正常现象,不能满足市场的宏观调控的“一股一票”的取证。

在这种不平衡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通过上市公司的最高层的掌权者才能提前预见公司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及其拥有的股票流权和现金控制权,从而正确理解上市公司最终控制人及其所有权和控制权与公司价值之间彼此的利益关系。

因此,无论在公司高层治理政策还是在政策监管层面,公司大股东控制人的现金流权、控制权及两权分离度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了大股东控制股东现金流向权、决策权及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首先对国内外已有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其次分析了两权分离的实现方式和计算方法,重点考察了金字塔式股权结构、叉持股和差别投票权三种情况下两权分离度的计算,然后理论分析终极控制股东现金流权、控制权及两权分离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接着通过数学模型的推导得出待检验的研究假设,并根据研究假设建立了四个实证模型,通过实证模型的计量结果,对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得出本文的结论及对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 Leland and Pyle(1980)提出了信息传递假说(signalinghypothesis),认为由于发行公司与投资人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拥有公司未来现金流量期望值的内部信息,此为投资人所不知,因此经营者可以藉由其所持有的股权比例来传递公司的价值给外部的投资人,一旦经营者预期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越大,则其会保留较多的持股比例,当经营者的持股比例越高即代表公司的价值越高,两者之间呈现正相关。

上市公司控股溢价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控股溢价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控股溢价的实证研究[摘 要]本文研究的目的是确定企业股权控股程度对其转让价格的影响。

通过搜集1997-2004年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及法人股协议转让交易数据,本文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控股溢价的存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研究表明,控股溢价平均值为14.08%。

上市公司股份的每股净资产、上市年限、上市地域、所属行业及股票的交易状况对控股溢价都有一定的影响。

经回归分析,将上市公司每股净资产的价值作为应变量时,对控股溢价很有解释力。

笔者认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我国企业的改制、兼并、重组、股权转让中控股权的合理定价以及防止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是有益的。

一、关于企业股权的控股溢价在企业股权转让交易中,出现了不少控股股权以与非控股股权相同的价格转让的状况,因此,有必要对股权的控股溢价进行研究。

企业股权溢价与折价的原因是企业的部分权益价值可能会高于或低于其在企业权益价值中所占的份额。

举例来说,假设某企业有两个股东,A股东持有75%的股份,B股东持有25%的股份,企业100%权益的每股评估值为6.00元。

由于A可以控制工资、股利分配等许多重大事项,因此A的股份与B的股份相比,每股应具有更高的价值,即应高于每股6元的价值。

同样,由于B只持有少数股权,对企业影响力较小,因此,B的股份每股价值应小于6元。

于是,A的股权相对于整体权益中的每股6元的价值需要溢价,而B的股权相对于每股6元的价值将需要折价。

假设确定控股溢价为66.67%,则A每股股权价值为6×(1+2/3)=10.00元。

因为B并不拥有控股权益, B的股权价值如采用20%的少数股权折价, B的股权价值为4.80元。

国际上计算控股溢价主要有三种方法:第一种,当上市公司控股权发生转移时,通过比较受让方为控股权支付的每股价格与宣布控股权转移前的某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来计算控股溢价。

美国的Kasper,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控股溢价。

在1997年发表的《莫哥斯塔评论》中采用1980-1994年的美国上市公司并购交易数据进行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与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价格与价值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市 场上频 繁 交 易 的只是 少 数股 东 所拥 有 的股 权 ,
价 格 溢 价 率 的大 小 来 考 察 控 制 权 转 移 价 格 与 价 值 的 相 关 性 。 如 B o n e (9 0 的 研 究 显 示 , 9 8年 rw le1 8 ) 17 和 17 9 9年 两 年 美 国 并 购 案 中 支 付 溢 价 的 中 值 分 别 为 4 .% 和 4 ,% ; e a d r 1 9 ) 人 的 研 究 13 6 4 Alx n e ( 9 1 等 表 明 最 新 的 并 购 溢 价 均 值 为 5 ,% 。Z i e 05 hwu Ch n a d P n o g2 0 ) 究 了 中 国 非 流 通 股 的 折 n e g Xin (0 1, 研 价 问题 ,研 究 发 现 以公 开 拍 卖 方 式 转 让 国 有 股 的
基 金 项 目 : 苏省 科 学技 术 厅 软 科 学项 目( 20 5 6 。 江 BR 0 50 )
国 上 市 公 司 的 控 制 权 转 移 价 格 是 否 以 控 制 权 - -- 基 础 。 研 究 发 现 控 制 权 转 移 价 格 与 控 制 权 理 论 价 值 是 f f为 C . r ̄
相 关 的 , 相 关 性 不 大 。 这 说 明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的 控 制 权 转 移 价 格 的 制 定 有 其 合 理 性 ,e4 : 权 转 移 双 方 对 但 4  ̄制 - -
权转移价 格是否 以控制权 价值 为基础 。


文 献 回 顾
国 内 外 研 究 文 献 ,主 要 通 过 考 察 控 制 权 转 移
险 叉 大 于 流 通 的 公 众 股 。 外 , 于 我 国 上 市 公 司 另 由 的 股 份 中 很 大 一 部 分 是 不 流 通 的 国 有 股 ,在 证 券

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控股股东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盈余质量——基于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重 , 文 从控 股股 东 的 控制 权 和现 金 流权 对 民营 上市 公 司着 手 本
相 关的研 究 也 越来 越 多。 而相 对 于 国有企 业 , 民营企 业 的股 权 分 析 。并且 在 “ 利益 趋 同 ” 基础 上 , 出 以下假设 : 说 提 ・ 结构 研究 更 为复 杂 , 委托 代 理关 系 除 了需 要考 虑 传统 公 司治 理 假设一: 民营 上市 公 司 的会 计 盈余 质量 与控股 股 东 的控 制

一Leabharlann 、( ) 一 关于 委托 代理 理论
第 二类 委托 代 理 问题 。控 制权 与现 金流 权 分离 程度 越 高 。 大股 东转 移公 司利 润 的动 机就 越 强 , 夺小 股东 利 益 的欲 望也 剥
越强 烈 ,控股 股 东 与 中小股 东 的代 理 问题 就 越 严 重 。 F n等 a (0 2 2 0 )通 过对 7个 东 亚经 济 的 9 7个 公 司 的实 证 研究 发 现 , 7 股权 集 中和金 字 塔 及交 叉 持 股 的股 权结 构 产 生 了 控 制 性股 东 和外部 股 东 的代 理 问题 , 果造 成 了控 制 性股 东 通 常披 露有 利 结 于 自身利 益 的 、 可信 的会 计信 息 。 不 ( ) 二 关于 控股 股东 与盈 余质 量 关于“ 利益 侵 占” 。企业 作 为一 系列契 约 的 集合 , 约 各 说 缔
理 论 的所 有 者和 管理 者 之 间的 委托 代理 关系 , 必须 关 注 大股 还 东与 中小 股东 之 间的 委托 代理 关 系问题 。 权 之 间存在 直 线 关 系 , 控股 股 东 控 制 权 比例 越 高 , 司 的盈 余 公 质 量就 越 高。
会计 盈余 是 一种 最 重要 、 综 合 、 资 者 最 为关心 的信 息 。 最 投

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下的公司价值——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终极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下的公司价值——基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
况下 , 终极 控制股 东 就 有 可能 通 过利 益 转 移 和 掏空
选 用单 一 。我 国 民营上 市公 司终 极控制 股东 的控制
权 和现 金流 权是 否发 生偏离 ?其 偏离对 公 司价值是
公 司资产等 方式 , 占小 股பைடு நூலகம் 的财 富 , 到与其 所持 侵 得 有股份 比例 不相称 的 、 比一般 股东 多 的额 外收 益 ( 控 制权私人 收益 )2 ] [ 。 与 国外相 比, 内这方 面 的 研究 相 对 较 少 。刘 国 芍佳等 2 0 年对 我 国 1 6 ]0 1 1 0家 上 市公 司的 控股 股
的研 究方 法 , 探讨 东 亚 9个 国家/ 区总共 2 8 地 9 0家 公开 上市公 司 的股 权 结 构 , 果 也发 现 有超 过半 数 结 股权结 构为 家族控 制 形 态 , 多数 公 司的 管理 层 同 且 时为终 极控 制股 东 所 参 与 和 控 制 。F ci aco和 L n ag 等 、 d o m 等 及 C en k ]Ga h u h r y h等 对 西欧 、 拿 加 大 、 大利亚 以及对 新 兴 和转 轨 国家 的研 究 也 支 持 澳
第2 9卷 第 4期 21 0 0年 4月
技 术 经 济
T e h l gy Ec no i s c no o o m c
Vo129. No. . 4
终极 控 制权 与 现金 流 权 偏 离 下 的公 司价值
— —
基 于 我 国民 营上 市 公 司 的 实证 研 究
胡 科 , 宗益 张 ・
等l, _ 他们对 全世界 2 个 发达 经济体 的上 市公 司进 】 7 行股 权结构 研究 , 发现 除 了美 国、 国及 日本显 示 出 英 较 高程度 的股权 分散 比率 外 , 余 国家 大 都存 在 终 其 极控 股股 东 。Ca se s等口 参 考 L ot l sn e aP ra等『 2 ]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实证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实证分析

2 样本 的选 择 和 控 制 权 私 有 收 益 的度 量
2 1 样 本 的 选 择 .
在实证 研究 中 , 多 国内外学者对 获取 控制权都 许
设定 了划一 的标 准 。B rly和 Hod res 的研究 ac a len s 发现 在 美 国买 方 获 得 5 以上 的 股权 就 能够 获 得企
l 文 献 回顾
控 制权 私 有 收益 这 一 概 念 最 早 是 由 Grsma os n
小额 股权交 易进行一 一 配对 , 他 同时也存在 着 由于 但

年 内 同时发生小 额 股权 交 易 和控 制 权交 易 的公 司
和 Hat rl 首先提 出的 , _ 2 他们 认 为 控 股股 东 的收 益 包
股股 东通过 侵害 的方式转移 资产所 获取 的收益 , 如关
联交 易 、 操纵 股价等 ; 货 币性 收 益则 是 指 控股 股 东 非
在经 营过程 中所受 到的社会 的尊重 以及在 职消 费等 。
收稿 日期 : 0 9 1 3 2 0 —1 —2
业 控 制 权 。余 明 桂 等 I 8 究 发 现 转 让 比 例 超 过 研
即使 英美这 样股权 高度分散 的 国家 , 其所有 权结构 也 业 呈 现出 了适 度集 中 的趋 势 。集 中 的所 有 权 结构 通 过 加 强对企业 管理层 的管理 和监督 , 降低股东 和经理人 的传统 的代 理 问题 从而提 高企业价 值 , 但也 带来 了控
股 股东对 中小股东 利益 的掠夺 。
侵 害行为 的严重程 度 , 大股 东侵 害行 为 的产 生原 因与
机理。
小额 股权交 易进行 配对 , 因此控 制权交 易价格 与基准 价格 均有可 能受到 其他 因素 的影 响 , 重要 的是配对 更 样本 法只能 从整体层 面上 研究 控制权 价值 , 能从个 不

中小型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小型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

中小型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摘要】本文对中国中小规模的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与价值进行了实证研究。

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进行股权改革时,不必刻意追求股权的分散化、制衡化,而是应由股东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应提高董事会所持股份的表决权,限制经理层所持股份的表决权;建立中国的经理人市场机制;在制度上保证独立董事行的独立性;中小企业在融资时应更多采用权益融资而不是负债融资。

【关键词】上市公司;治理机制;公司价值一、引言近年来,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力量,而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则需要引入现代管理制度,成为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清晰、治理结构严谨、管理科学、有效激励的现代新型企业。

公司治理对于合理安排公司的控制权、经营权和监督机制,协调公司各个利益相关主体的关系,公司良性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小规模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探索公司治理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二、样本选取与研究方法1、样本的选取及数据来源本文所采用的上市公司的财务及公司治理结构的数据来源于北京大学ccer与csmar数据库,选用的公司样本是2005-2011年的上市公司。

2、研究变量设定(1)被解释变量。

本文将公司价值定义为被解释变量,用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价值。

托宾值q=(a股流通市值+非流通股数*每股净资产+总负债账面价值) /总资产(2)解释变量定义。

以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top1)衡量股权集中度,以第二至第六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top2-6)来代表其它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引入herfindahl指数,指公司前n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

本文采用公司前6位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和herfindahl-6指数。

(3)控制变量定义。

公司规模(size)用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资产负债率等于总负债/总资产。

3、模型的构建基于上述理解和思考,本文建立并运用下列模型,利用spss16软件,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全部纳入法与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

实际控制人特征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实证分析

实际控制人特征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研究——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实证分析
比较 严重 的代 理 问题 。
政府所控制。20 , 02年 他们以上述国家的 5 9家公 司为样本进行分析 , 3 发现控制性股东在上市公 司中的
现金 流量权 越高 , 企业 价值越 高 , 特别是 在投 资者保 护弱 的国家 , 控制性 股东 的激励 效应更 加显 著。
万立 全 : 河南财经学院会计学院
郑州
4 0 0 电子信箱 :t00 6 .o 。 502 l6 9 @13 cr j n
中小股 东利 益一 致 的平 台初 步搭 建 , 么实 际控 制人 与 中小股 东 的代 理 问题 是 否有 所 缓 解 ?实 际控 制 人 那 对 上市 公 司的价 值是 提 升还 是 降低 ? 控 制链 的长 短 对 上 市公 司 的价 值 是 否 有 影 响 ?本 文 拟 对 上 述 问 题
关 键 词 实际控制人
控制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有权
控制链
公 司价值
JL分类 : 2G 4G 1 中图分 类号 :237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 0- 4 (000- 0 -1 E G1, 1 ,2 F5. A 1 06 9 21)4 03 2 0 2 0 0

引 言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 , 在全流通 的背景下 , 实际控制人 的持股 比例可能有所下降 , 实际控制人与广大
提供 证据 。因此 , 本文 另外 对 国资 委控 制 下 的上市 公 司与 其 他政 府 部 门控制 下 的 上 市公 司以及 非 国家 控 制公 司 的价值 进行 对 比以说 明新 型 国有资 产监 管体 制 的效 率 。

文 献 回 顾
L P r t 1(9 9 在分析 2 个富有经济体的最大的 2 a o a . 19 ) te a 7 O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时首次追溯公 司最终 的控制性股东 , 研究发现 , 除了美 国、 国等国家 的公 司股权较 为分散外 , 英 其余 国家 的公 司大多被家族和

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正在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管理层收购是指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通过收购公司的股权或者其它资产,从而取得对公司的控制权或者实际控制权。

相比其它的收购方案,管理层收购具有以下优势:第一,精准地定位公司的优势资源和潜在的增长机会,从而实现资源优化和价值最大化;第二,管理层收购能够避免由交易对手的资本、技术或者文化等方面的背景差异可能带来的整合困难;第三,此时的管理层往往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市场前景有更好的理解和判断,使得收购方案更加实际可行。

在中国,由于上市公司的所有权分离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管理层收购往往面临着种种挑战。

例如,由于上市公司实行董事会一人一票制,高层管理人员带来的投票权往往比较有限,加之一些业绩不佳、治理不善的上市公司容易被“董事搞垮”,一些管理层收购常常失败。

此外,管理层收购所需的资金量大、融资成本高等问题也是制约该收购模式发展的重要因素。

鉴于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该模式的优缺点、弱化其不利影响、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以及主要思路本研究旨在系统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问题,并通过实证研究探究该收购模式的成效、影响因素以及相应的规制机制。

具体地,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理论性阐述。

首先,阐述管理层收购的基本概念、特点以及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其与其它收购模式的区别和优势。

其次,探究管理层收购模式的理论框架以及其背后的理论逻辑,揭示该模式的规避机制,识别一些潜在存在的问题。

(2)实证研究。

基于2010-2018年中国A股市场上证综指成分股的数据,本研究拟采用面板数据回归分析方法探究管理层收购与股价表现、财务绩效、公司治理等之间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研究问题,本研究拟进行以下4个方面的实证研究:第一,管理层收购的股价反应。

研究管理层收购对上市公司的股价产生何种反应,这一问题既涉及到市场认可度的问题,同时也为管理层收购带来一定的纵向比较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