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2
医学免疫学练习题(二)
5.能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NK细胞 B.巨噬细胞 C.T细胞 D.浆细胞 E.B细胞 6可释放穿孔素特异性杀靶细胞的是 A .巨噬细胞 B.NK细胞 C. Th细胞 D .Tc细胞 E. B细胞
7.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A.CD4+Th细胞与树突状细胞 B.CD8+CTL细胞与肿瘤细胞 C.CD4+Th细胞与巨噬细胞 D.CD4+Th细胞与B细胞 E.NK细胞与肿瘤细胞
A.CTL B.树突状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红细胞 1.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细胞是( ) 2.具有特异性细胞毒作用的细胞是( 3.发挥ADCC作用的细胞是( ) 4.属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的是( )
)
A.血清病 B.类风湿性关节炎 C.自 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D .青霉素过敏 性休克 E. 接触性皮炎 1.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2.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3. 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
14.不完全吞噬指吞噬细胞 A.吞噬血液中的细菌 B.吞噬部分细胞 C.吞噬细菌后不再游走 D.不能将吞噬的细菌完全消化 E.被吞噬的细菌在细胞内仍生长繁殖
单选(B)
A.初次注射血清病 B.药物过敏性休克 C.药物 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D.接触性皮炎 E.输血反应 1.属于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2.属于IV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3.属于III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 A.记忆细胞 B.B细胞 C.效应T细胞 D.NK 细胞 E.树突状细胞 1.再次应答的基础是( ) 2.介导体液免疫的细胞是( ) 3.非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可溶性免疫分子-补体
(二)补体对固有免疫的调节作用; 1)调理作用:C3b、C4和iC3b 2)炎症介质作用: C3a,C4a,C5a 3)清除免疫复合物: (1) 免疫粘附 (2)抑制IC形成或溶解已形成IC (三)补体对体液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 1)CR2-C3d调控B细胞激活与应答 2) CR2-C3d参与B细胞记忆的产生与维持 3) CR2-C3d参与维持生发中心
C4aR,C5aR、C3eR、fH受体等。
2. 补体成分命名 (1)固有成分:用C后加阿拉伯数字表示,如
C1,C4,C2等。 (2)其他成分:用英文大写字母表示,如B因子、D
因子、P因子、H因子等。 (3)裂解片段:小片段用a表示,如C3a;大片段用b表
示,如C3b。 (4)酶活性成分:符号上划一横线,如C3bBb。 (5)灭活补体片段:符号前加 i 表示,如iC3b。
系统
(一) 经典(传统)激活途径
1.激活剂 Ag-Ab复合物( IgG、IgM )
2.参与成分 C1~C9
3.激活过程(三个阶段)
识别阶段
活化阶段
膜攻击阶段
(1) C1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N端
C1q
C1r C1s
C端
C1由 一个C1q、两个C1r 和两个C1s分子的共同组成 C1q(C1r-C1s)2
三、补体的生物学功能 主要包括 MAC的生物生物效应; 活化补体片段的生物效应。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2)
第一章
免疫(immunity)机体识别与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平衡与稳定得功能.
免疫防御(immune defense)防止外界病原体得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衣原体、寄生虫等)及其她有害物质。
免疫监视(immune surveillance)随时发现与清除体内出现得“非己”成分,如肿瘤细胞与衰老、凋亡细胞。免疫自身稳定(immunehomeostasis)通过自身免疫耐受与免疫调节两种主要得机制来达到免疫系统内环境得稳定.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就是指免疫系统识别与清除抗原得整个过程。
第二章
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inductive microenvironment,HIM)由基质细胞及其所分泌得多种细胞因子(IL—3、IL—4、IL—6、IL—7、SCF、GM—CSF等)与细胞外基质共同构成得造血细胞赖以分化发育得环境。
脾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pleen,CFU-S)应用同系小鼠骨髓细胞输注给经射线照射得小鼠,可在受体小鼠脾脏内形成由单一骨髓干细胞发育分化而来得细胞集落,包括红细胞、粒细胞与巨核细胞等,此称为脾集落形成单位。
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unit—culture,CFU—C)用半固体培养技术,在有造血生长因子存在得条件下,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不同谱系得细胞集落,称为体外培养集落形成单位。
初始淋巴细胞(naïve lymphocyte)尚未接触过抗原得成熟B、T细胞被称为初始淋巴细胞。
医学免疫学-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组织 共59页
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阴性选择形成自身
耐受。
胸腺功能障碍将导致严重的免疫缺陷
第二节 外周免疫组织和器官
外周免疫器官(peripheral immune organ )又称为 次级(二级)淋巴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和其他免 疫细胞定居以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
食道粘膜下层中散在的淋巴组织
结肠粘膜下层中的淋巴小结(淋巴滤泡)
1.肠相关淋巴组织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1)派氏集合淋巴结—
小肠粘膜淋巴滤泡组织,发生 肠粘膜免疫应答的重要部位
M细胞(microfold cell): 膜上皮细胞或 微皱褶细胞--- 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
M细胞及其介导的粘膜免疫模式图
(mucosal immune system, MIS)
消化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等的非膜包化淋 巴组织
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的淋巴组织,扁桃体, 小肠的派氏淋巴结和阑尾。
人体粘膜面积400m2 ,50%的淋巴组织存在于粘 膜系统--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
(一)MALT的组成
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和 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定义:定居在外周器官或组织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 淋巴管经淋巴干,胸导管或右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 淋巴细胞随血液循环到达外周免疫器官后,可穿越 HEV,并重新分布至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
医学免疫学实验二 对流免疫电泳
实验步骤
➢ 制版与打孔 取洁净玻片,将1.2%融化的琼脂3~4ml均 匀浇注于玻片上,厚度约1.5~2.0mm。待琼脂凝固后, 放置于打孔样纸上,按样纸上图形打孔。
➢ 倍比稀释 抗体(1:2、1:4、1:8、1:16) ➢ 加样 在加样孔中加入5ul待测抗原样品和抗体。靠近
负极的孔中加入抗原,正极端的孔中加入抗体,标记抗 原抗体方向。 ➢ 电泳 将已加样的琼脂板平放于电泳槽内,以纱布为 桥,电压为100v,时间约30min。
电渗
➢ 电场中,由于多孔支持物吸附水中的正/负离子, 使溶液相对带电,在电场作用下,溶液就向一定方 向移动,称为电渗。如果电渗方向与样品移动方向 相同,样品的迁移率将加快,反之,减慢,甚至倒 退。一般与电泳力方向相反。
➢ 在pH8.6的情况下,由于琼脂中含有SO42-,带负电 荷,造成静电感应使附近的水带正电荷,而向负极 移动,所以电泳时有两种力,即电泳力和电渗力。
➢ 火箭免疫电泳(roket immunoelectrophoresis, RIE):即单扩+电泳。比较快,但影响因素多。
➢ 免疫电泳(immunoelectrophoresis,IEP):即电 泳后进行双相琼脂扩散实验
➢ 免疫固定电泳(immunofixation electrophoresis) :即区带电泳+沉淀反应
➢ 沉淀线(带)对抗原与抗体具有特异的不可透性, 而非特异者则否。所以一个沉淀线(带)即代表一 种抗原与抗体的沉淀物。
医学免疫学名词解释 (2)
1.免疫( Immune):
是机体免疫系统辨别“自己”与“非己”,对自己成分形整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性异物产生清除作用的一种生理反响。
2.免疫防守( immunologic defense):
是机体抗御病原体侵袭和对已侵入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消除的一种免疫保
护功能,即抗感染免疫作用。
3.免疫自稳 (immunologic homeostasis):
是机体免疫系统经过自己免疫耐受和免疫调理体制,对自己成分产生免疫
耐受,对体内衰老损害细胞实时消除,对非己抗原性异物刺激产生适当免疫应
答的一种生理功能。
4.免疫监督( 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是机体免疫系统实时辨别、消除体内基因突变产生的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
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保护作用。
第二章抗原
1.抗原( Antigen):
广义抗原泛指可以被固有和适应性免疫细胞辨别联合,使上述免疫细胞活
化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狭义抗原往常是指能与TCR/BCR特异性联合,使其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 细胞;同时又能在体内、外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联合,产生免疫效应或反响的物质。
2.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
指抗原可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即引诱 B 细胞产生抗体,引诱 T 细胞分化为效应 T 细胞的能力。
3.抗原性( antigenicity):
指抗原可以与免疫应答产物(相应抗体和 / 或效应 T 细胞)特异性联合,产生免疫效应的能力。
4.抗原表位( epitope):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别化学基团,又称抗原决定簇,即Ag 与
医学免疫学:实验2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实验方法
准备生理盐水管:0.5ml / 管
制备红细胞悬液: 碘酒、酒精消毒无名 指端, 采血, 1或2滴血液滴入生理盐水 管中
载玻片两端分别加抗A, 抗B血清各1滴
载玻片两端分别加红细胞悬液各1滴, 混 匀, 10-15分钟内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
呈红色片状凝集颗粒为阳性 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
玻片置于消毒缸中 塑料滴管弃去
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免疫标记技术: 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标记物相结
合的新技术,用于定性或定量检测未知的抗原 或抗体。
免疫标记技术
步骤:
1、加入待检标本50ul; 同时设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 (分别各加1滴)
go 2、加入酶结合物1滴/每孔,混匀,封板,
37℃30min 3、弃去每孔液体, 用洗涤液洗涤每孔,5秒×5
次, 拍干板
4、每孔加显色液A、B各1滴, 混匀, 37 ℃1015min
5、肉眼观察颜色深浅 (+:蓝色; —:无色)
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凝集反应(ABO血型测定)
凝集反应
原理:
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并 在一定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医学免疫学2
医学免疫学2
第23章免疫学防治
结合《医学微生物学》学习资料第8章、第25章学习.
一、A1型题(最佳肯定型选择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最佳答案。
1.隐性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属于 C
A.人工被动免疫B.人工主动免疫
C.自然主动免疫D.自然被动免
疫E.过继免疫
2.下列哪项属于人工主动免疫? A
A.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B.注射免疫核糖核酸治疗恶性肿瘤
C.静脉注射LAK细胞治疗肿瘤D.注射丙种球蛋白预防麻疹
E.骨髓移植治疗白血病
3.胎儿从母体获得IgG属于 D
A.人工被动免疫B.人工自动免
疫C.自然自动免疫
D.自然被动免疫E.过继免疫
4.注射丙种球蛋白属于 D
A. 自然主动免疫
B. 人工主动免疫
C. 自然被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E.自然免疫
5.下列哪项是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 E
A.抗毒素B.丙种球蛋白C.转移因子 D.胸腺素E.类毒素
6.可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的一组疾病是 E
A.破伤风、乙型脑炎、白喉B.肉毒中毒、霍乱、破伤风
C.结核、气性坏疽、肉毒中毒D.白喉、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气性坏疽、肉毒中毒、破伤风、白喉
7. 某护士在给一位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注射时,不慎被病人用过的针头刺伤手指。为预防乙肝病毒感染,应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D
A.注射抗生素
B.注射丙种球蛋
白 C.注射乙型肝炎疫苗
D.注射HBIg
E.注射a-干扰素
8.下列哪项属于免疫增强剂? E
A. 环孢霉素A B.环磷酰
氨C.皮质激素
D.硫唑嘌呤E.左旋咪唑
9.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A.人工主动免疫接种的物质为抗原
B.人工被动免疫不能用于治疗
免疫学实验二 ELISA(双抗夹心法)
17.抗原的提呈途径(两条)。
18. 固有免疫的组成及其与适应性免疫的关系。 19. 两种人工免疫的主要区别。预防接种的注意事项。 20. 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的主要区别。
第二十一页,共22页。
论述题(10×2=20)
• 免疫应答:
如TD抗原诱导体液免疫应答的过程; TD抗原诱导细胞免疫应答的过程。
第十六页,共22页。
THANKS
第十七页,共22页。
2009级医疗专科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2.5*8,共20分
免疫、抗原、抗原决定基(表位)、异嗜性抗原、白细胞分化抗 原、TD-Ag、 TI-Ag、抗体、免疫球蛋白、单(多)克隆抗体、 补体、经典途径、旁路途径、细胞因子、IL、IFN、CSF、TNF、 MHC、MHC限制性、TCR、BCR、模式识别受体(PRR)、抗 原提呈细胞( APC)、适应性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调节、 超敏反应、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计划免疫 注:红色标记为要求掌握英文
第十八页,共22页。
二、填空题(0.5×40=20分) 三、单项选择题(1×30=30分)
第十九页,共22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简答5×2=10
1. 免疫的三大功能及其生理和病理表现。
2. 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3. 医学上有哪些重要的抗原。 4. 简述Ig的基本结构。
医学免疫学课件:2免疫细胞
巨噬细胞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巨噬细胞具有吞噬、处理和杀伤病原体,以及分泌多种细胞因 子的功能。
巨噬细胞通过吞噬病原体、免疫复合物和其他抗原,分泌促炎 性细胞因子(如 TNF-α、IL-1β 等)和抗炎性细胞因子(如 IL10)来调节炎症反应。
巨噬细胞还可以通过呈递抗原和分泌 costimulatory 分子促进 T 细胞的活化和分化,以及通过产生 NO、ROS 等机制杀伤病 原体和靶细胞。
B淋巴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01
免疫球蛋白
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免疫球蛋白,包括IgM、IgD和IgG等,这些抗体
分子是针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识别结构。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HC分子
B淋巴细胞表面也表达MHC分子,MHC分子是抗原提呈的关键分子
,参与抗原的摄取、加工和提呈过程。
03
共受体
B淋巴细胞表面表达多种共受体,如CD19、CD20、CD21和CD40等
抗原识别能力
免疫细胞具有抗原识别能力,可以识别并攻击 入侵人体的病原体或抗原,从而保护人体健康 。
免疫记忆
免疫细胞具有免疫记忆功能,可以对再次入侵 的病原体或抗原快速、有效地产生免疫应答。
免疫细胞在人体中的地位
防御病原体
01
免疫细胞通过产生抗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分子,可以有效地防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二)_真题-无答案
口腔执业医师-医学免疫学(二)
(总分118,考试时间90分钟)
A1型题
1. 可产生和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A. 浆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巨噬细胞
D. NK细胞
E. CTL
2. 用以下哪种标记最适合鉴别或分离成熟的T细胞
A. CD3
B. CD4
C. CD8
D. CD14
E. CD19
3. 无抗原特异识别受体的细胞是
A. 免疫动物的B细胞
B. 非免疫动物的B细胞
C. 免疫动物的T细胞
D. 非免疫动物的T细胞
E. 免疫应答中的Mφ
4. Th细胞特有的分子是
A. CD2
B. CD3
C. CD4
D. CD8E.CD38
5. 只有T细胞才具有的表面标记为
A. 识别抗原受体
B. C3受体
C. 细胞因子受体
D. CD3分子
E. 有丝分裂原受体
6. 有特异性抗原受体的细胞是
A. B淋巴细胞
B. 浆细胞
C. 巨噬细胞
D. NK细胞
E. 单核细胞
7. 外周血中T细胞绝对数达成人水平的年龄期是
A. 新生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学龄前期
E. 学龄期
8. 未成熟B细胞
A. 只产生μ链
B. 是T、B细胞的前体
C. 表面同时表达IgM和IgD
D. 表面只表达IgM
E. 必须经过胸腺才能成熟
9. 巨噬细胞不具备的一项功能是
A. 吞噬作用
B. 胞饮作用
C. 抗原特异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D. Fc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E. 补体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0. 与树突状细胞无关的一项是
A. 可与单核、粒细胞有共同的祖细胞
B. 可与T细胞、NK细胞有共同的祖细胞
C. 广泛分布于全身各脏器
D. 外周血、脾含量很少
E. 膜表面表达特异的抗原识别受体
医学免疫学 第2章 抗原
3.根据来源的不同 a.天然抗原 细菌、病毒、粉尘、异种动物血清 等 b.人工抗原 人工制备疫苗,基因工程疫苗
4.根据抗原性质 a.完全抗原 b.半抗原
(二)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
1.抗原本身的理化性质 2.抗原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免疫方式)
(1)异物性:
异种物质: 病原微生物、异种蛋白、药物 种系关系相差越远,免疫原性越强 同种异体: 血型抗原、血清蛋白 自身物质: 精子、晶状体蛋白等
七、超抗原(superantigen, SAg)
(一)概念
通过与MHC-II类分子(APC)和TCR-V(T 细胞) 结合,刺激表达有特殊TCR-V 的T细胞亚群活化 的一类多克隆激活剂。
主要为细菌的毒素性产物,逆转录病毒蛋白
敏淋巴细胞,且仅能与该特异性抗体或淋巴细
胞结合并相互作用
结构基础:抗原决定簇
一、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又称 表位(epitope)。 1. 概念 (1)抗原决定簇:抗原分子存在的能 TCR/BCR或抗体Fab片段特异性结合的特殊化学 基团,是免疫应答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抗原结合价:抗原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指能够与抗体分子结合的决定簇数目。
有机小分子,如青霉素
3.载体(carrier) 赋予半抗原以免疫原性的蛋 白质。 半抗原 + 蛋白质 完全抗原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免疫系统的组成
B细胞亚群及功能
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 B1细胞产生抗体有两个特点:多为低亲 和力的IgM、IgA和IgG3,参与抗细菌感 染的黏膜免疫应答;能产生多种针对自 身抗原的抗体,与自身免疫病相关。 B2即成熟的B细胞,产生高亲和力抗体, 行使体液免疫功能。
二 免疫细胞 1 特异性免疫系统
抗原提呈细胞
是指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 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的一类免疫细胞。
包括骨髓内的前单核细胞,外周血中的 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骨髓内中的髓样干细胞受某些细胞因子 的作用发育成前单核细胞。前单核细胞 进一步发育成为单核细胞进入血流。然 后移行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内,发育成熟 为巨噬细胞。
Mφ的生物学作用特点
生物学作用 吞噬杀伤作用、抗原提呈 作用、免疫调节作用和广泛参与机体生 理功能
骨髓由红骨髓和黄骨髓组成,是人体主 要的造血器官。 B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再次体液免疫应 答的场所
一 免疫器官与组织 骨髓
一 免疫器官与组织 脾脏
一 免疫器官与组织 脾脏
脾脏的功能
各类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产生免疫应 答的基地 血液滤器 合成免疫活性物质
一 免疫器官与组织 淋巴结
淋巴结的功能
将CD3-、CD56+、CD16+淋巴样细胞认 定为NK细胞 NK细胞具有两种不同的受体。一种是能 激发NK细胞杀伤作用的受体,杀伤细胞 活化受体(KAR);另一种是能够抑制 NK细胞杀伤作用的受体,杀伤细胞抑制 受体(KI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免疫学(08,09年)
、名词解释(10题,每题3分,共30分)
1、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
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2、细粘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总称。根据其结构特点
可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3、补体: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一组不耐热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
4、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5、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6、抗体亲和力成熟:随着抗体应答的不断进行,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不断提高的现象。与
体细胞高频突变有关。
7、ADCC :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可通过其表面
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抗原。
8、PRR:模式识别受体。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
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主要包括MR,SR, TLR。
9、超敏反应:机体受到某些抗原刺激时,出现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的异常适应性免疫应答所
致。
10、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包括骨髓和胸腺。
1、简述补体活化的经典途径过程(6分)
答: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⑴ 识别阶段:抗原与抗体(IgM、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C1。C1是由C1q、C1r、C1s组成的多聚体复合物。当两个以上的C1q头部被抗体结合固定后,其构象发生改变,依次激活C1r、C1s,并裂解为大小片段。
⑵ 激活阶段:活化的C1s依次酶解C4、C2,形成C ---------------- 复合物,即C3转化酶,后者进
步酶解C3并形成C --------------- ,即C5转化酶。
⑶效应阶段:C5与C5转化酶中的C3b结合,并被裂解成C5a和C5b,前者释放入液相,后者仍结合
于细胞表面,并可依次与C6、C7、C8、C9结合,形成C5b-9,即MAC MAC可胞
膜上形成小孔,使得小的可溶性分子、离子以及水分子可自由透过胞膜,但蛋白质之类的大
分子却难以从胞浆中逸出,最终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溶解。
2、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6分)。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
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I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 T细胞识别。
3、体液免疫应答中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的不同之处是什么?(6分)答:再次应答与初次应答不同之处为:
⑴ 潜伏期短,大约为初次应答潜伏期时间的一半;
⑵抗体浓度增加快;
⑶到达平台期快,平台高,时间长;
⑷下降期持久;
⑸用较少量抗原刺激即可诱发二次应答;
⑹二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为IgG,而初次应答中主要产生IgM ;
⑺抗体的亲和力高,且较均一。
4、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哪一型超敏反应?简述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发病机
制?(7分)
答: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属于I型超敏反应。发病机制为:
青霉素本身无免疫原性,但其降解产物可与体内组织蛋白共价结合形成完全抗原,可刺激
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致敏。当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时,其降解产物与组织蛋白的复合物可通过交联结合靶细胞表面特异性IgE分子而触发过敏反应,
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二、名词解释(共9题,每题3分,共27分)
1、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
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2、细胞因子:是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作用。
3、单克隆抗体:是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的、只作用于单一抗原表位的高度均一的特异性抗体。
4、MHC :即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染色体上存在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
群,其编码产物能够提呈抗原启动免疫应答,也可引起移植排斥反应。
5、免疫耐受:对抗原特异应答的T与B细胞,在抗原刺激下,不能被激活产生特异免疫效应细胞,
从而不能执行正免疫应答的现象。或者:免疫系统在某种抗原刺激下,表
现出的特异性无应答状态。
6、抗体亲和力成熟现象:随着抗体应答的不断进行,B细胞产生的抗体亲和力不断提高
的现象。与体细胞高频突变有关。
7、PRR:模式识别受体。主要是指存在于固有免疫细胞表面的一类能够直接识别结合病
原微生物或宿主凋亡细胞表面某些共有特定分子结构的受体。主要包括MR,SR, TLR。
8、变应原:是指能够选择性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引起速发型变态反应的抗原物质。
9、黏附分子:是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间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总称。根据其结构特点可
分为整合素家族、选择素家族等。
三、简答题(3题,共22分)
1、简述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提呈过程(7分)
答:完整的内源性抗原在胞浆中,在LMP的作用下降解成多肽片段,然后多肽片段经
TAP1/TAP2选择,转运到内质网,在内质网中与MHC I类分子双向选择结合成最高亲和力的抗原肽/MHC 分子复合物,该复合物由高尔基体转运到细胞表面,供CD8+ T细胞识别。
2、简述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8分)
答:第一是抗原的异物性,一般来讲,异物性越强,免疫原性越强;
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分子量、结构复杂性、分子构象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的免疫原,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第三是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
第四是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佐剂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内最佳,皮下次之。
3、简述补体参与宿主早期抗感染免疫的方式。(7分)
第一,溶解细胞、细菌和病毒。通过三条途径激活补体,形成攻膜复合体,从而导致靶细胞的溶解。
第二,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能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第三,引起炎症反应。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了具有炎症作用的活性片断,其中,C3a C5a 具有过敏毒素作用,C3a C5a C567具有趋化作用
四、论述题(12分)
列举4种具有杀伤作用的免疫细胞,比较其特点(膜分子、分布、杀伤特点等)。
答:1、CD8+ CTL是一种效应性T细胞,以CD8为主,分布在外周血,能特异性直接破坏靶细胞。
2、NK自然杀伤细胞,以CD16 CD56为特征性分子,不需要抗原致敏可直接杀
伤靶细胞,无特异性,是机体抗肿瘤免疫的第一道防线,主要分布在外周血和外周淋巴器官。
3、巨噬细胞:广泛分布在各组织中,表达模式识别受体和调理性受体,非特异,
可以通过吞噬、ADCC或者分泌某些细胞因子杀伤靶细胞。抗感染,抗肿瘤。
4、NKT :具有NK1.1分子和TCR-CD3复合物,主要分布在骨髓、肝和胸腺。多数为DN细胞。TCR缺乏多样性,主要识别不同靶细胞表面CD1分子提呈的共有脂类和
糖脂类抗原,属于固有免疫细胞。通过凋亡和坏死破坏靶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