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五《浮力》教案新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物理《第14章 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框架图
人教版《第14章压强和浮力》知识点框架图一.压强:压强: (1):概念: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2):公式:p=F/S(s物体共同接触的面积)(3):单位:帕斯卡(p a)(4).方向:垂直于物体的表面。
2.怎样减小或增大压强: (1). 增大压强的方法: F不变,减少S. S不变, 增大F.(2). 减小压强的方法: F不变,增大S. S不变, 减小F.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的特点:(底,壁, 深度,同一深度,液体密度.)2.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 液体受到重力的作用.3.液体压强的大小:(1).公式:p= gh(h---液体自由面到研究点的距离)4.连通器: (1).概念:上端开口,下端连通的容器.(2).规律:放同一种液体,液面不流动时,液面总保持相平.(3).应用:船闸,水壶,水位计,水塔,涵洞,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的存在:(1).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2.大气压的现象:吸盘,吸管,抽水机(活塞式,离心式.)3.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气体受到重力的作用.4.大气压的测量:(1).实验:托里拆力实验.粗细,管长,水银多少,倾斜,拔,压进入气体,外界气压,打孔.5.大气压的大小(标准大气压):p=1.013X105 p a=76cm汞柱=760mm汞柱6.大气压的变化:高度(高---气压低,低---气压高.)天气.7.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气压低, 沸点低. 气压高, 沸点高.)8.大气压的测量仪器: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高度计,水银气压计)四.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1.气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气体流速大, 气体压强小.2.飞机的升力:(硬币.两张纸)五.浮力:1.浮力的原因:上下压力差.2.浮力的方向: 竖直向上.浮力的大小: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六. 浮力的应用: 轮船:大小(排水量m水)由诃到海---浮起一些. 由海到诃---沉下一些.)2.潜水艇:所受浮力不变, 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浮沉.3.气球和飞艇:靠改变自身体积来实现浮沉.密度计:测液体密度.刻度上小下大,露出的体积越多, 测液体密度越大.第1页共1页。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
科学《浮力》教学设计(优秀6篇)教学过程篇一一、感受浮力:1、观察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小船浮在水面的情况,用手指轻轻按压小船,有什么感觉?分别把泡沫塑料块、木块、空瓶子压人水中,有什么感觉?2、出示关于浮力的描述性定义: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板书:浮力。
3、生活中我们什么时候感受到水的浮力?4、出示教科书12面的浮力和重力示意图,讲解示意图的含义。
(当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时,它受到的浮力等于它受到的重力,且方向相反。
)(设计说明: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浮力,是本课开始的基础。
教师要提供一些能浮的物品,让学生感受,为继续探索沉浮的秘密打下基础。
)二、测量一块泡沫塑料块的。
浮力:1、讨论怎样测量浮力:当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时,它受到的浮力有变化吗?是多大呢?我们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浸入水中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吗?2、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演示规范的测量方法,讲解注意的地方。
特别要讲清楚浮力的计算方法,可以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页的示意图,理解浮力等于重力加拉力的道理。
(未放入水前先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再用线拉住泡沫塑料块,使它进入水中一定的位置,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上拉力的数值。
把拉力加上泡沫塑料块受到的重力,就是泡沫塑料块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大小。
)3、学生测量泡沫塑料块浸人水中的浮力,按照教科书的要求测量三种状况,分别把测量结果(拉力大小和排开的水量)记录在表格中。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自重:牛顿)小部分浸入水中大部分浸入水中全部浸入水中拉力大小浮力大小排开的水量4、分析拉力、浮力和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得出:(板书)浸人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就越大。
三、测量不同大小泡沫塑料块的浮力:1、教师出示三块不同大小的泡沫塑料块或者三块不同大小的木块,让学生预测:如果把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或者木块,完全浸人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同吗?2、学生参照前一个活动的测量方法,独立自主完成测量,把测量结果填入记录表中,并分析浮力大小与体积大小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全国“教学中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参赛教案人教版物理教材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案设计宁夏石嘴山市第七中学寇惠琴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物理(九年级)3、课时:1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1)预习本节内容,找出疑难问题。
(2)查阅有关资料。
二、教学课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大气压强》三、教材分析:(一)“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同时也是一个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的物理量。
大气的压强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所以在教科书中安排在固体、液体压强之后,既是对压强知识的总结,也是对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重点考察了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教材中重点是对大气压的测量,既有利用固体的压强,也有利用液体的压强来测量,同时突出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在新教材中更加突出了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设计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也突出了大气压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气压是客观存在的.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结论;3. 了解生活中利用大气压的实例.知道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的工作过程4.了解气体的压强跟高度的关系.知道大气压强值可用气压计来测量。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一些实验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2.通过一些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值很大.3.通过实验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4.感知人类对大气压强的利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对大气压应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3.通过对大气压强的认识,使学生领略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三)教学重难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定2.理解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泵的工作过程四、教学方法:提问法、分析法、讲解法、实验法、归纳法等。
《压强和浮力》复习课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课教案(第1课时)监利县龚场镇廖池中学张良丰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复习掌握压强的概念;②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③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④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师生共同理顺知识结构,使学生对压强知识的理解系统化、条理化。
②通过课堂训练,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师生共同努力理顺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②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物理就在身边。
二、教材的重难点重点是压强的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是液体压强的知识及计算。
三、教法和学法以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思考、练习、分析为主的复习教学方法。
四、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复习投影展示图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图片中的表演者蔡师傅为什么没事呢?蔡师傅的表演就用到了压强的知识。
压强的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所应用,它也必然是我们中考的重要考点。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压强和浮力这一章中的压强部分。
2、帮助学生回忆,梳理知识网络压强压强压力:压强定义:公式:p=F/S单位: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应用液体压强特点计算:p= g h大气压强特点测量: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3、复习知识,巩固记忆结合幻灯片,将知识点一一展现,并辅以适当的习题进行巩固训练。
(1)压力的定义及压力与重力的区别。
(2)压强的定义、符号及单位、公式,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液体压强的产生、特点及计算公式。
(4)大气压强的产生、特点及测量。
(5)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讲解习题,加深理解(习题详见复习导学案)通过讲解习题,帮助学生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展示学生做的习题,指出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5、布置作业,巩固升华(作业详见复习导学案和《学在荆州》)6、板书设计:压强复习1、压力:2、压强p=F/S3、液体压强p= g h4、大气压强5、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浮力教案与反思
巧设实验,调动学习物理积极性——《浮力》教学片断与反思湖北省宜城市官庄中学易锐敏邮编:441417 《浮力》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五节的教学内容。
活动一:看一看师: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东西(课前准备好了木块、石块、橡皮、鸡蛋、蜡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学生开始动手实验,放好以后,学生表情很自然,没觉得有啥稀奇。
)师:放入水中的这些物体,它们都有哪些状态处于水中?生1:石块沉在水底,木块、橡皮、蜡块漂浮在水中,鸡蛋也沉在水底。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的?生2:我的鸡蛋也沉在水底,但轻轻晃动它,鸡蛋又会浮起来。
(师述:因为鸡蛋的密度和水的密度差不多,所以可近似认为鸡蛋悬浮在水中。
)师:放在水中的木块、橡皮和蜡块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呢?生3:木块、橡皮、蜡块受到水给它们向上托的力,使这个力等于重力而漂浮在水面上。
(师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液体。
)师:下沉的石块受不受浮力?生4:不受浮力。
生5:不对,有浮力。
(这时教室里学生议论纷纷。
)师:能不能用实验证明在水中下沉的石块也受到水的浮力呢?请同学们动手做一做。
(学生动手实验,然后老师请一位同学把实验结果告诉大家。
)生6:先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在空气中的重力,再把石块放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石块在水中的“重力”。
发现示数变小了,说明水给石块有浮力。
反思:在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最重要的教学手段。
学生面对浮力并不是一片空白,在前面关于力的学习中学生对力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见到的放入水中的物体的情况入手,认识漂浮、悬浮的物体有浮力,学生很自然的接受了,然而对下沉的物体有没有浮力,不太好理解,这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实验:称石块在空气、水中的重力,通过示数的变化,得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很自然的学生就掌握了。
通过这种由认识到实验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让学生经历了探究实验的过程,使学生真实感受到浮力的存在。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设计目录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 (4)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 (4)第二节质量 (6)¤实验:用天平称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8)第三节密度 (10)第四节测量物质的密度 (12)¤实验: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14)第五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16)第十一章复习和总结 (18)第十二章运动和力课时安排 (21)第一节运动的描述 (21)第二节运动的快慢 (23)第三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25)第四节力 (27)第五节牛顿第一定律 (29)第六节二力平衡 (31)第十二章复习和总结 (34)第十三章力和机械课时安排 (38)第一节弹力弹簧测力计 (38)第二节重力 (39)第三节摩擦力 (41)第四节杠杆 (43)第五节其它简单机械 (45)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复习提纲 (46)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49)第一节压强 (49)第二节液体的压强 (51)第三节大气压强 (54)第四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56)第五节浮力 (57)第六节浮力的应用 (59)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复习教案 (62)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 (65)第一节功 (65)第二节机械效率 (67)第三节功率 (69)第四节动能和势能 (71)第五节机械能及其转化 (73)第十五章功和机械能全章复习 (75)第十六章热和能 (78)第一节分子热运动 (78)第二节内能(1) (80)第二节内能(2) (83)第三节比热容(1) (85)第三节比热容(2) (87)第四节热机 (89)第五节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91)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93)第一节能源家族 (93)第二节核能 (95)第三节太阳能 (97)第四节能源革命 (99)第四节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03)第十七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复习 (105)知识复习建议: (109)【模拟试题】 (120)【试题答案】 (131)6.在如图1所示的四种电路图中,电路连接正确且电流表测L1电流的图是() (149)A B C D (149)0.6 (153)0.2 (153)N (158)A (187)A (189)A、教室地面到天花板的高度大约为5m (197)B、用手把2个鸡蛋举高1m,手对鸡蛋做的功大约为10J (197)C、一位体重正常的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200kg (197)D、成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大约为1.2m/s (197)A (198)B (198)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第一节宇宙和微观世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组成的。
大气压强教案
提出问题: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让班里力气最大的两名学生到讲台做实验:分别用力对着两个吸在一起的吸盘拉,其他学生观察,分析没有拉开的原因?
学生很兴奋地做实验
三名学生上来,其他学生认真观察,分析原因,并解释。
认真观察,分析原因
根据所学知识说出粗略测量大气压强值的办法
学生带着问题认真观看视频
学生认真思考并解答
通过身边学生孰知的物体制成实验仪器,做有趣、神奇的实验,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让抽象的知识变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探究,可以感知到大气压强的存在,激发出学生的潜能。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了解大气压的作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1、大气压的存在和大气压的大小
四、教学难点:
1、大气压产生的现象和托里拆利实验
五、教学用具准备:
较软的矿泉水瓶子1个、较硬的、侧壁打洞的饮料瓶13个、气球13个、透明杯子1个、硬纸片5个、大小一样的塑料吸盘两个、带有软塞子的试管1个(沸水消毒)、试管一个(沸水消毒)、吸管18个、饮料一瓶、两用气筒1个、圆底烧瓶1个、烧杯1个,多媒体等。
《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九年级
2、所用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3、课时:1(40分钟)
一、教材分析:
本节《大气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三节内容。这一节是在学习了《压强》和《液体压强》知识后,知道了压强的物理意义、什么是压强、压强的单位及其计算和液体压强的产生原因、特点和应用的基础上来学习。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平时又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大气压强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要使学生顺利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通过一系列新奇、有“魔术”效果的实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实验是本节的难点,对大气压强的值很重要。由于水银是中学物理实验室限制使用的物品,所以通过视频来了解这个实验。
《浮力》教案
《浮力》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浮力,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对物体有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2.通过观察法和课堂讨论让学生认识浮力,通过类比法、观察法让学生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认识浮力。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浮力产生的原因【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法教具:课件【教学过程】【激情导入,知识链接】( 1 )调查:洗澡时进入浴盆,感觉自己身体变轻的同学举手示意一下;(学生参与)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很久以前跟你们有同样的感受;( 2 )将一个小木块放进水里,它会漂起来教师: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请同学们举出例子。
引导得出浮力概念:一切侵入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做浮力。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观看实验,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一、实验探究——浮力如果我们游泳时,将自己的身体完全浸没水中,我们还受到浮力的作用吗?进行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演示实验)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吗?(以下是一种引导方案供参考)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变化就能知道;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等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没有浮力;在空气中测量的数值大于浸没在水中的数值,那么就存在浮力;我们分析受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从分析力的示意图开始;对第一个图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 F 1 和重力的作用;对第二个图中进行受力分析时,注意它受到一个拉力F2 、浮力和重力的作用;两个图中,石块都处于静止状态;静止状态意味着平衡,平衡意味着相等关系,列出关系式,最后的结果是用F1和F2来表示F浮;平衡导致了浮力必须和重力在一条直线上;浮力向上且与重力在一条直线上,那说明浮力的方向是与重力恰好相反,那么浮力的方向是什么?引导:同学们想一想,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得到了哪几条有用的结论,并归纳出来。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浮力》为九年级第十三章《压强和浮力》的五、六二节,本章知识是以前力学的延伸扩展,是初中力学部分的一个重点。
初中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学案(人教新课标版)
物理人教新课标版第14章《压强和浮力》单元复习学案审核人:授课日期:课题压强课型复习课学习目标1.理解压力的概念,能区分重力与压力。
2.掌握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增大压强减小压强的方法。
4.了解液体压强特点和连通器原理,会利用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
5.能用液体压强的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问题。
6.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事例,能用大气压解释简单的现象,了解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了解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能解释生活中常见的有关现象。
[来源:学科网]重点构建固体、液体、气体压强三位一体的知识网络,揭示其内在联系和区别;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有关问题难点能熟练运用固体、液体压强公式及大气压强原理分析解决有关的问题[来源:学,科,网]学具环节学习过程教师活动构建知识网络请完成下面填空:大小:在水平面上压力等于______压力的三要素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_____作用点: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定义:__面积上受到的__公式:P=___固体压强单位:____增大压强的方法:____、____固体压强:常用的公式:P=____产生的原因:液体受__且具有___压强压强规律:液体内部向_____都有压强;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液体压强液体在相同深度的压强__,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___有关计算公式:P=____测量工具:______液面相同条件:__、__应用:连通器常见实例:水壶、____测量大小的实验:____实验1标准大气压=__cm水银柱=____pa 大气压强变化的规律: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____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压强越__典型例题引导典型例题解答:1.请认真思考,缜密分析,独立完成下列题目。
【例1】(2009·兰州市)一块砖平放、侧放、立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左图所示,砖对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A.甲图中的平放B.乙图中的侧放C.丙图中的立放D.三种放法一样大【提示】砖对地面的压强决定于砖对地面的压力和受力面积,砖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砖本身的重力,由题意可知,砖对地面的压力不变,所以压强的大小决定于受力面积的大小.【例2】(2009·福州)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右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右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 A和p B,则()A.p A>p B B.p A<p B C.p A=p B D.无法判断【提示】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属于液体压强,根据公式P=ρgh可知,在液体密度不变的情况下,液体压强的大小决定于液体的深度。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青州市何官初级中学张振辉电话:3571040三、《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课本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的第三节内容。
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的知识基础,并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实验能力,故对本节内容的处理拟以自主探究气体压强的相关知识为主。
二、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和测量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2)了解抽气机的工作原理。
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3)通过对大气压强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难点:设计多种方法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数值的方法。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索,分析对比,指导应用。
四、教学资源与器材准备(1)人教版新课标教材九年级物理(2)相关实验器材,如:水杯,硬纸片, 底部铺有沙子的瓶子,纸条,火柴,剥了皮的熟鸡蛋,塑料可乐瓶、针、开水、塑料吸盘、玻璃板。
(3)多媒体课件,如:托里拆利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总结液体内部压强产生的原因、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及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利用空气的流动特点与液体对比引入课题。
(二)、新课学习1、演示覆杯实验,引入新课(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往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再慢慢把杯口向各个方向转一圈,又看什么现象?(硬纸片仍没有掉下来)。
学生活动:动脑思索,回答问题,考虑这些现象与什么有关?2、学生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完成“塑料瓶变形”实验和“瓶吞熟鸡蛋”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原因。
3、历史重现,引人入境。
利用多媒体放映马德堡半球实验视频,回顾历史,感受著名的大气压存在实验。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一节压强
(1)、活动:钉木板
(2) 做一做:取两颗铁钉,分别让它们的钉尖和钉帽接触木板,然后用锤子去捶,请学生操作和观察,看结果如何。
讨论:为什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不同?
猜想: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可能有:
实验探究
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关系
结论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主备人
课时
课题
课型
时间
张文海
1
压强
新授
10.25
集体备课
个性化导学设计
问题积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压力
(2)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3)了解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
(4)理解压强概念
(5)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典型力举,认识什么是压力
(2)应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关系
A.增大螺帽对工件的压强B.减小螺帽对工件的压力
C.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防滑D.增大工件受力面积,减小压强
3、将重为2.5N的教科书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与桌面的接触面积为0.05m2,则书对桌面的压力为_____N,压强为_____Pa。
4、如图所示的事例中,属于减小压强的是()
5、一头重量为6X104N的大象,每只脚掌的面积为600cm2,它四脚着地时对地面的压强为_______Pa。若大象抬起一条腿,它对地面的压强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牛/米2,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公式应用
被誉为“沙漠之舟”的骆驼站在水平砂地上,它的体重为4000N,四只脚掌的面积为0.08平方米,问:骆驼对砂地的压强为多大?
2019-2020最新九年级物理全册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五、《浮力》教案 新人教版word版
这现象学生较熟悉,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和强烈求知欲。
讲授新课
1.研究什么是浮力
【演示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后放手。
【学生研究】: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实验研究得出浮力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研究浮力产生的原因
【演示2】:如右图
观察并回答提问
学生操作和观察实验,分析、归纳。
观察实验
【分析】:如右图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教学程序
教师主要活动
学生主要活动
复
习
1.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
2.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示。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浮=G―F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B同学:这说明了下面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力比上面受到的压力要大一些。
九年级物理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学案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14.1 压强》学案(第一课时)学校班姓名一、学习目标◎认识压力;通过实验知道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二、自主研学【探究点一】压力1、学生实验:(1)将钢尺水平放置然后将钩码放在钢尺上,观察钢尺的形变程度和方向,并将钢尺所受压力示意图画出来。
(2)将钢尺倾斜放置然后将钩码放在钢尺上,观察钢尺的形变程度和方向,并将钢尺所受压力示意图画出来。
(3)人用8N的力将钩码压在竖直钢尺上静止不动不动时,观察钢尺的形变程度和方向,并将钢尺所受压力示意图画出来。
2、知识归纳:压力是指作用在物体的力。
其方向于被压物体表面;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
3、学生练习(1)画出下列图中物体所受重力和物体对支持面压力的示意图。
(2)已知物体A、B的重力分别为30N、20N,底面积分别为S A、S B,按要求画出压力的示意图并判断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
a.甲图中物体A对桌面的压力b.乙图中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3)人用250N的力往墙上按图钉。
a.在甲图中画出人对图钉的压力示意图b. 在乙图中画出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力示意图(4)重为3N的茶壶,容积为500ml。
a.空茶壶置于水平桌面,画出茶壶对桌面压力的示意图。
b.将茶壶内装满水时,求茶壶对桌面的压力。
【探究点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1、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假设:学生实验:用一支一端削尖一端平的铅笔(1)用尖的一端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戳手指头,感觉手指头的疼痛程度和笔尖陷入手指的深度。
(2)使用大小相同的力,分别用笔的两端戳手指头,感觉手指头的疼痛程度和笔尖陷入手指的深度。
(3)通过实验,你认为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和有关。
3、设计实验:给你一块软硬适当的海绵、一小桌和一钩码,请你设计实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是否与和有关。
(1)实验应采用的方法是:(2)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应控制不变,改变的大小,观察。
4、进行实验:(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应选用和或和;可得出结论是:(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关系应选用和或和;可得出结论是:三、小结1、什么是压力?其三要素如何?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14.1 压强》学案(第二课时)学校班姓名一、学习目标◎理解压强的概念,知道压强是反映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增大或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二、自主研学【探究点一】比较压力作用效果大小的方法1、知识复习:○1压力是指○2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和有关;2、比较下列压力作用效果的大小并说明理由:(1)同一辆汽车空载和满载时,对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大小。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 压强和浮力》浮力教案 新人教版
3、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①、猜想:浮力的大小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后排开的液体的多少有关?
②、为了验证我们的猜想,我们必须测那些量?
③、课件演示阿基米德实验。
步骤:a、测出G物b、测出浸入水中物体重量G c、F浮=G物-G d、测出G桶+水e、测出G桶f、G排=G桶+水-G桶h、结论:F浮=G排
5.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6、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教材分析
重点:浮力大小的计算
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法提示
观察、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含作业安排)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常见的力有哪些。
4、生活中的浮力(板书课题: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F浮=G排
5、讲解教材例题。
6、F浮=G排=ρ液g V排
7、练习。
五、小结
浮力计算:1、称量法:F浮=G-G’
板书、2、阿基米德:F浮=G排
教学后记:
2019-2020年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浮力教来自新人教版科目物理
主备人
年级
九
时间
课题
浮力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3、思维向导(课件)
4、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课件)
《连通器、船闸》教学设计
《连通器船闸》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连通器船闸》是(人教课标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第二节《液体的压强》中的拓展内容。
“课标”要求会识别连通器,知道连通器原理和简单应用。
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而且重要的应,是利用小道理解解决大问题的典型范例。
因此在教学设计上,着重将知识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通过大量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利于“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的建立。
(二)学生分析:九年级学生正处在发育,成长阶段,他们对事物存在着强烈的好奇心,有较强烈的操作兴趣,有一定的操作能力。
学生学习本内容时以具备液体压强知识,为理解连通器原理奠定了基础。
但对连通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缺乏认识和了解,因此学习船闸运行原理是本节的困难点。
(三)教学环境分析本内容选择在网络教室授课,教学软件中为学生提供了充足的可动手操作的连通器原理及应用积件(连通器特点视频、锅炉水位计、牲畜自动饮水器、水壶、船闸等)适合学生在网络计算机上自主探究学习。
二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能知道连通器中液面相平的原理,了解连通器应用。
知道船闸的工作原理,训练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探究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提高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和热爱科学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理论联系实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连通器原理2.教学重点:船闸原理四教学过程(一)旧课复习、引入新课1.复习提问(1)简述液体压强的规律。
(2)写出计算液体压强的公式。
2.引入新课(1)连通器定义:运行课件,显示图一所示“连通器定义”页面,结合动画给出连通器定义: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
图一(这是本课的第一个整合点:运用静态内容动态呈现使内容形象化的整合理念,将各种结构的连通器静态图形,以动画变换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呈现出来,利于学生识记连通器定义,识别各种结构的连通器)(2)连通器特点:运行课件,显示图二所示“连通器特点”页面,运用视频总结出连通器特点:连通器里的水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九年级物理第14章学案
14.1 压 强 要点梳理一、压力及其作用效果、压力与重力的关系1.压力: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压力,压力实际是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弹力。
压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上,方向与接触面垂直。
2.压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
3.压力与重力:压力与重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压力也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且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水平面的支持力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才等于它受到的重力,其他情况这两个力一般不相等。
二、会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1.分别将小桌正放和翻放在泡沫(或细沙)上,对比陷入的深度,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 的关系(课本14.1-3图)。
2.正放(或翻放)时,分别比较放钩码和不放钩码时陷入的深度,可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的关系。
三、理解压强的定义、公式、单位1、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2.公式:SF p (F= S= ),P 表示 ,F 表示 ,S 表示 。
3.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Pa 。
1Pa=1N/m 2。
四、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增大压力,如用力劈柴;减小受力面积,如将刀刃磨锋利。
2.减小压强的方法:减小压力,如路、桥对汽车的限重;增大受力面积,如铁轨铺在路枕上,房屋的基脚修得较宽。
趣味资料石墨烯发明者获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5日电 瑞典皇家科学院5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以表彰他们在石墨烯材料方面的卓越研究。
海姆和诺沃肖洛夫于2004年制成石墨烯材料。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仅有一个原子厚。
自那时起,石墨烯迅速成为物理学和材料学的热门话题。
目前,集成电路晶体管普遍采用硅材料制造,当硅材料尺寸小于10纳米时,用它制造出的晶体管稳定性变差。
而石墨烯可以被刻成尺寸不到1个分子大小的单电子晶体管。
第十四章 第五节 浮力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十四章第五节浮力
授课人:陆海荣 2010年11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浮力及浮力产生原因。
·学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大小。
·知道浮力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浮力、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与那些因素有关的过程,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亲身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活动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能实事求是的记录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提出自己的见解,有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愿望。
【教学过程】
教师:受不受到浮力,我们直接从弹簧测力计。
初中物理人教版第十四章第一节 压强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单位:安丘市兴安街道白芬子中学作者:王刚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物理3、版本:人教版4、教学模式:“三四五”教学设计和五三快乐高效课堂相结合5、课时:1教学课题: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压强教材分析:《压强》是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两幅对比鲜明的图片,丰富了学生关于压强的感性认识,并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了改变压强的主要方法.本节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研究,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中的发现、比较、归纳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从成功中获得愉悦,为提高学习能力和增强自信心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压强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压力与重力的区别和受力面积的正确理解.教学方法:探究法:通过学生自己独立的探究活动,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比较获得对压强概念深入的理解.比较归纳法:通过对具体现象、事例的对比、比较,提出问题,并通过研究归纳出一般的结论.教学过程:第一节压强教学设计主备人:时间:课型:序号:一、课前延伸:1、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是什么?2、压强的概念是什么?3、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4、请你动手做一做:思考:你的两个食指有什么感觉呢?请你试着解释产生这样感觉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
教学模式:实验启发式 教学流程:
一. 教学简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 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 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4) 会用弹簧称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2、 能力目标:培养实验操作、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重视实验、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G F浮>G F浮=G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浮力的概念,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的沉浮三.教学设计说明
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容之一,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就要求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也为下一节阿基米德原理打下扎实基础,所以我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下面就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1.学校教学设备简陋,能用上的电教设备只有普通投影机,所以只好用电脑制作所有的投影片,除了副板书之外,其余一律用投影。
演示实验的器材大部分自制。
2.本课开始就对本节课联系到的知识点:测力工具(弹簧称)、二力平衡条件、液体压强进行复习,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本课作好知识准备。
在引入新课时用了学生比较的例子和现象,这样去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3.在引入浮力的概念时,首先设计了演示实验1,浸入水中的乒乓球放手后向上浮,让学生感性认识浮上来的物体受到浮力,但沉下去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呢?这就交给学生去研究,从而设计了学生实验:首先让学生把重物挂在弹簧称下,测出重力G,然后用手向上托重物,观察弹簧称示数减小,记下弹簧称示数,并让学生算出这个向上托的力多大,最后再把挂在弹簧称下的重物慢慢浸入水中,学生观察到弹簧称示数也减小了,也记下重物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F示。
通过前后对比学生得出水对重物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样不仅自然引入浮力的概念,还让学生认识到这个力是竖直向上的,对浮力方向有一个初步认识,水对这个重物向上托的力(浮力)是多少,学生一下子就可以算出来,从而可以得出F浮=G―F示,也使学生排除错误观点“只有上浮的物体才受浮力,下沉物体不受浮力”。
4.讲浮力产生原因时,首先做演示实验2,把自制教具(透明圆筒两端用橡皮膜封住,筒身接入通气管)浸入水中先平放后竖直放置,学生观察这两种情况下圆筒两端橡皮膜的受力情况,让学生回答现象,然后出示受力分析图,让学生分析观察到的现象的原因。
这个演示实验非常直观地显示了圆筒两个表面的橡皮膜受到压力的情况,再从理论分析,就得出了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上下两个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它们的压力差就是浮力,而且方向竖直向上。
为了巩固浮力产生的原因,提出反问:如果只有上表面受到液体向下的压力,而下表面没有受到液体向上的压力是否有浮力产生呢?带着这个疑问设计了演示实验3(教具自制),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浮力产生的原因,这样难点就突破了。
5.而讲物体的沉浮条件时,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去讨论分析,得出物体的沉浮条件,这样把自主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6.最后是小结和练习巩固相结合,填空题是小结性的题目,而选择题第2、3题是提高类型题目,为下一节课讲阿基米德原理作铺垫。
四.课堂实录节选
(二)引出浮力概念的教学过程
师: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呢?接下来我们就用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介绍器材后演示:把胶塞挂在弹簧称下让学生读出示数5牛)问你们有没有最简单的方法使我这把弹簧称的示数减小到3牛呢?
学生:有,用手向上托胶塞。
(叫一个前排的同学用手向上托胶塞,并使示数为3牛)
师:刚才这位同学用向上托的力有多大呢?
学生:用了2牛。
(让学生做一扁刚才的实验)
师:除用手向上托,那么你们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使弹簧称的示数减小呢?
学生:有,把它没入水里。
师:到底是不是呢,请同学们把胶塞慢慢浸入水里,并观察示数。
(学生完成实验)
师:请A同学来回答刚才实验观察到的现象
A同学:把胶塞慢慢浸入水中时,弹簧称的示数慢慢减小。
师:为什么示数会减小呢?
A同学(想了一下):水对胶塞也有一个向上托的力。
师:对了,水对胶塞的这个向上托的力就叫浮力。
……
(三)浮力产生的原因
师:(演示实验2)我这里有个两端都用一样的橡皮膜封住的透明圆筒,当橡皮膜外面受到压力时就会向内凹进去,现在我把它浸入水中,大家注意观察橡皮膜的受力情况。
(完成实验后叫B同学来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B同学:当圆筒浸入水中平放时,观察到圆筒两端的橡皮膜凹进去的程度一样。
师:这说明了什么?
B同学:这说明了在同一深度的两个橡皮膜受到的压力一样大。
师:那么圆筒浸入水中竖直放置时,又有什么现象呢?
B同学:两个橡皮膜凹进去的程度不一样,下面的比上面的凹进要多一些。
师: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B同学:这说明了下面的橡皮膜受到的压力比上面受到的压力要大一些。
……
五.同行点评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教学流程合理,有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体现物理学科的特征,教学中能充分应用自制的、有创意的实验来启发引导学生,增强了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本节课教师能通过有趣和深刻的引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和教师的多个具有创新性的演示实验来突破难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的能力。
3.本节课教师的三个实验均具有特色和创新,效果甚好。
课练能精心设计,同时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一节成功的创新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