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变异性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
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研究高血压伴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而随着人们对中医的关注和研究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高血压伴焦虑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血压伴焦虑血压变异性与中医证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在治疗该疾病中的作用与意义。
一、高血压伴焦虑的流行病学特征高血压伴焦虑是一种常见并且容易被忽视的心血管疾病。
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高血压伴焦虑会导致血压的不稳定和波动,同时还会增加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研究高血压伴焦虑的流行病学特征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血压伴焦虑的病理生理机制高血压伴焦虑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涉及到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心理行为等多个方面。
一方面,焦虑状态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使得血管收缩,心率增快,血压升高。
长期的高血压也会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损伤,进而加重患者的焦虑状态。
深入研究高血压伴焦虑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三、高血压伴焦虑的中医证型中医认为高血压伴焦虑的发生和发展是由于气血阴阳失调所致。
根据中医理论,高血压伴焦虑可分为肝阳上亢型、肾虚阳亢型、心肾不交型等多种证型。
每种证型均有其特定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高血压伴焦虑的中医证型进行识别和辨证论治对于中医治疗该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四、高血压伴焦虑的血压变异性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在一定时间内不断波动的程度,它反映了心血管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状态。
研究表明,高血压伴焦虑患者的血压变异性往往较高,这可能会增加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研究高血压伴焦虑的血压变异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情况。
五、中医治疗高血压伴焦虑的意义中医在治疗高血压伴焦虑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个体化的治疗,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状态,还可以调节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从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高血压五项临床意义
高血压五项临床意义高血压五项指标的生理功能、分泌调节及临床意义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机体应激时,HPA轴通过释放促肾上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来调节皮质醇的分泌。
这会导致垂体释放ACTH,从而刺激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反馈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以达到自稳作用。
HPA轴紊乱会导致肾上腺疾病,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因此,检测HPA轴对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很重要。
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一种多肽类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的组织增生以及皮质激素的生成和分泌。
ACTH的生成和分泌受CRF的直接调控。
分泌过盛的皮质激素反过来也能影响垂体和下丘脑,减弱它们的活动。
ACTH分泌呈现日节律波动,入睡后ACTH分泌逐渐减少,午夜最低,随后又逐渐增多,至觉醒起床前进入分泌高峰,白天维持在较低水平,入睡时再减少。
ACTH增高可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异位ACTH综合征、库欣病、Nelson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遗传性肾上腺皮质对ACTH不反应综合征、周期性ACTH、ADH分泌增多综合征、手术、创伤、休克、低血糖等。
ACTH降低可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腺瘤或癌、单纯性ACTH缺乏综合征、医源性ACTH减少等。
ACTH检测的临床意义是鉴别皮质醇增多症,判断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状态。
肾上腺皮质肿瘤患者血皮质醇增高,而血ACTH水平极低;垂体依赖性皮质醇增多症,ACTH常轻度升高;异位ACTH综合征:ACTH含量明显增高,见于恶性肿瘤。
XXX和皮质醇的节律变化是相互关联的。
XXX的分泌受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调节,而皮质醇的分泌则受到ACTH的调节。
在正常情况下,ACTH和皮质醇的分泌呈现昼夜节律。
ACTH的分泌在早晨最高,晚上最低,而皮质醇的分泌则在早晨最高,晚上最低。
这种节律变化受到生物钟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然而,一些疾病状态可以破坏这种节律变化,例如库欣综合征和抑郁症等。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
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及对降压治疗的指导意义英国高血压指南建议,所有诊室血压在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以上怀疑高血压的患者都必须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对诊室筛查发现的高血压予以确诊[1]。
除了诊室血压≥180/110 mm Hg的重度或3级高血压患者,都应该等待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monitoring,ABPM)的结果才能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该指南强调了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诊断及治疗的指导作用。
在最近进行的欧洲高血压学会年会上,专门召开了“动态血压监测指南研讨会”,共同讨论制定第一部“欧洲动态血压监测指南”,。
由此可见,ABPM在高血压的诊断及治疗领域的地位不断提高。
Journal of Hypertension杂志上发表了澳大利亚动态血压监测专家共识[2](以下简称该共识)。
该共识的主要目的是提供降压起始治疗及降压靶目标的动态血压监测数值以指导临床实践,同时该共识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动态血压监测的临床应用。
1 与诊室血压相比,动态血压能更准确地反映实际的血压水平,与预后关系更密切三种常见的测量血压的方法是诊室血压、动态血压监测及家庭自测血压。
血压水平受到活动、体温、情绪及昼夜节律等的影响。
各大高血压指南主要依据诊室血压评价患者心血管病风险。
诊室血压因测量次数过少以至于不能准确地反映真实的血压水平[3]。
动态血压监测白天每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夜间每30~60分钟测量血压1次,通过增加血压测量次数既可以测量活动状态下的血压,也可以测量睡眠中的血压,因而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一个人整体血压水平(表1)。
西班牙高血压协会在2004年进行了一项大型的“西班牙高血压学会动态血压登记研究”[4]。
该研究共纳入10万余例进行ABPM的患者,通过对比ABPM与诊室测量血压的结果发现,单纯采用诊室血压管理高血压患者既可能低估高血压控制情况,也可能高估血压控制情况,不仅造成大量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严重不利于患者的健康。
血压变异性内涵及其临床意义_任薇
窄及其并发症的问题,实际临床工作中,只有少数患者接受了超早期溶栓治疗,大部分患者错过了溶栓机会。
所以如何掌握时间窗减少并发症尤为重要。
研究表明动脉联合抗血小板治疗能使溶栓患者获得更大益处,可能是将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1]王玉才,周沐科,王会,等.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就诊延迟因素分析[J].华西医学,2010,25(3):449-451.[2]Naylor AR.Time is brain![J].Surgeon,2007,5(1):23-30.[3]宁观林,李冬华,吴世东.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15(22):61-63.[4]Hacke W,Kaste M,Bluhmki E,et al.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3 to4.5hours after acute ischemic stroke[J].N Engl J Med,2008,359(13):1317-1329.[5]Wahlgren N,Ahmed N,Davalos A,et al.Thrombolysis with alte-plase3 4.5h after acute ischaemic stroke(SITS-ISTR):an obser-vational study[J].Lancet,2008,372(9646):1303-1309.[6]Fisher M,Bastan B.Treating acute ischemic stroke[J].Curr Opin Drug Discov Devel,2008,11(5):626-632.[7]谭文琪,杨林华,陈晓育,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7,15(4):306-307.[8]张拥波,余刚,董为伟.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临床用药[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2(7):423-425.[9]王克英,王雪里,赵永春,等.rt-PA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4:212-213.[10]Pettersen JA,Hudon MF,Hill MD.Intra-arterial thrombolysis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 review of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J].Expert Rev Cardiovas Ther,2004,2(2):285-299.[11]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急性脑梗死6h以内的静脉溶栓治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4:212-213.[12]李文武,李志宏,武豫冬,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12(23):56-57.[13]Gahn G,Barlinn K,Dzialowski I,et al.Combined thrombolysis with abcixmab and rt-pa in patients with 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J].Acta Neurol Scand,2010,121(1):63-66.[14]Jeong SY,Park SS,Koh EJ,et al.Multimodal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ike:outcomes and related prognostic factors[J].J Korean Neurosurg SOC,2009,45(6):360-368.[15]朱其义,贾建章,沈兆波.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静脉溶栓后动脉溶栓的时机探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6,23(5):609-610.[16]Zivin JA,Albers GW,Bornstein N,et al.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transcranial laser therapy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9,40(4):1359-1364.[17]Eggers J.Acute stroke:therapeutic transcranial color duplex sonog-raphy[J].Front Neurol Neurosci,2006,21:162-170.[18]Sacco RL,Chong JY,Prabhakaran S,et al.Experimental treanment for acute ischaemic stroke[J].Lancet,2007,369(9558):331-341.[19]Urrutia VC,Wityk RJ.Blood pressure management in acute stroke [J].Neurol Clin,2008,26(2):565-583.[20]Gorelickn P,Sechenova O,Hennekens CH.Evolving perspectives on clopidogrel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J].CardiovascPharmacol Ther,2006,11(4):245-248.[21]Rha JH,Saver JL.The impact of recanalization on ischemic stroke outcome:a meta-analysis[J].Stroke,2007,38(3):967-973.[22]Rubiera M,Alvarez-Sabín J,Ribo M,et al.Predictors of early arterial reocclusion after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inducedrecanalization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J].Stroke,2005,36(7):1452-1456.[23]Saqqur M,Molina CA,Salam A,et al.Clinical deterioration after intravenous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treatment:amulticenter transcranial Doppler study[J].Stroke,2007,38(1):69-74.[24]Zhu Y,Carmeliet P,Fay WP.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is a major determinant of arterial thrombolysis resistance[J].Circula-tion,1999,99(23):3050-3055.[25]Cornu C,Boutitie F,Candelise L,et al.Streptokinase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n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meta-analysis:TheThrombolysis in Acute Stroke Pooling Project[J].Stroke,2000,31(7):1555-1560.收稿日期:2011-07-12修回日期:2011-09-16编辑:伊姗血压变异性内涵及其临床意义任薇△※(综述),杨国君(审校)(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浙江宁波315020)中图分类号:R5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12)02-0241-04摘要:血压变异性(BPV)是反映一段时间内血压波动的指标,并不依赖于血压水平而独立存在。
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
血压变异性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8-11-23T18:23:54.14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上第11期作者:胡闪闪李晨祥[导读] 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CVD为主要的死亡原因。
因此,CKD患者BPV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亳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安徽亳州 236800在普通人群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中,血压水平与心血管疾病(cadiovascular disease,CVD)相关,且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除了血压水平之外,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也是一个很重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近期的研究发现BPV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1]。
在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CVD为主要的死亡原因。
因此,CKD患者BPV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1 血压变异性基本概念BPV指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体内神经内分泌系统动态调节、综合平衡的结果,也是人类血压的一种最基本的生理特征。
BPV可根据原因,分为病理变异、生理变异和药物所致的血压变异。
BPV也可根据发生时间,分为短时变异和长时变异。
正常情况下,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呈周期性波动,昼夜间的变化有恒定的规律,呈现出类似杓型的“双峰一谷”波动曲线,即6点-10点和16点-20点会出现血压峰值,1点-2点则出现血压较低水平。
2 血压变异性检测方法及指标2.1 检测方法通常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法(ambulota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通过对24h多个时段的血压进行规律测量,较偶测血压,更能真实地反应血压在24h内的波动,多用于短时BPV。
研究示,CKD患者的ABPM可独立于传统测血压或其他标准的测量血压的方法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血压变异性
BPV概念的形成及演化
80年代初逐渐形成了血压波动性/变异性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
的概念
1987年国际高血压联盟主席意大利学者Mancia的实验室报告了BPV与高血
压病人的靶器官损伤有关
近30年动物学研究对BPV与靶器官损伤的机制性探索逐步完善 2010年大型试验ASCOT-BPLA、MRC、UK-TIA等对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的关
•
不同个体理应根据其独特的BPV模式和BPV曲线,选择个体化的降
压治疗策略
——Hou, B《血压变异的研究进展》Adv CardiovascDis, July 2009,30(4):594-597
• • • •
使用能够有效控制血压的药物,实现降压达标 使用能够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的药物,平稳控制患者血压 (包括晨峰
研究目的:评估内皮功能与高血压患者血
压变异的关系
前臂血流 :非杓型组低于杓型组
p < 0.05
方法:高血压患者中观察乙酰胆碱(内皮依
赖性扩血管)和硝酸异山梨酯(非内皮依赖性
扩血管)对杓型或非杓型血压患者前臂血流 的影响。
讨论:夜间非杓型血压患者NO释放减少, 因而内皮介导的血管舒张作用弱于杓型血 压患者
正常血压 24小时MAP: 81±9 袖带MAP: 94±4
0
临界高血压 中-重度高血压 重度高血压 103±2 110±16 126±25 111±4 124±6 148±12
Mancia.et al.,J Hypertension 2003;21(Suppl 6):S17-23
血压变异与内皮功能受损相关
Lancet 2010; 375:906-15
老年高血压患者长程(24小时)HRV与BPV的关系探讨
老年高血压患者长程(24小时)HRV与BPV的关系探讨发表时间:2013-12-25T10:16:15.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1期供稿作者:陈友桂[导读] 凡长期较重的高血压,小动脉壁/腔值增加、收缩反应增强,即使相同的外界刺激。
陈友桂(湖南省马王堆医院功能科 410011)【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长程心率变异性(HRV)与血压变异性(BPV)的临床关系。
方法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24 小时动态血压同时测量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得出24小时的心率变异性与血压变变异性。
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HRV异常,24小时动态血压的白天血压负荷明显增高,BPV异常。
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随着HRV减低, 24小时血压负荷以及BPV增高. 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亦增高。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动态血压血压负荷 HRV.BPV【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171-01 心率变异性(HRV)是反映自主神经活动的敏感且无创性的常用的定量指标,是预测,判断患者是否伴有自主神经系统损害最准确、最敏感的指标.有研究表明在老年高压病人中,LF、HF下降比中年人更明显,IF、HF与年龄呈负相关。
大于70岁者所有频率成分的NN问期变异性均降低.这可能由植物神经对心血管影响的改变以及随年龄增加而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减退所致。
.血压变异性(BPV)蕴含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血管调节的重要信息,BPV已被作为有别于血压的一项独立的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在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防治中有广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研究前景。
24小时BPV主要受自主神经对心血管中枢的影响。
尽管血压的变化调节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但交感和迷走神经对血压的作用是影响血压改变的最后公共通路,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神经体液调节失衡,交感迷走神经平衡功能失调,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副交感神经张力降低。
高血压时BPV的增强与交感活性的增强、迷走活性的减弱有关,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时BPV增强的主要机制之一。
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
血压变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摘要] 血压变异性是指血压的波动情况,目前应用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对于其波动机制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但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对于高血压靶器官心、脑、肾损害的诊断及预测有重要的意义,血压变异性越大,靶器官损害越大,选择长效降压药物,联合用药,能降低血压变异性有利于实现平稳降压,从而降低靶器官的损害。
[关键词] 血压变异性;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平稳降压[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8-0020-03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又称血压波动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情况,是定量评价心血管自主神经活动的无创指标,主要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对心血管的动态调节过程[1]。
1733年,stephen hales用玻璃管插入大鼠的四肢血管处观察动脉搏动,最早描述了血压随时间变化而波动,并宣称“在动物的一生中,随时间变化不可能出现相同的搏动”[2]。
此后大量科学家对于血压变异性进行了研究,但是对于血压变异性的量化研究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测量方法。
1960年以后动态血压计的临床使用,为其测量提供了方法。
目前对于血压变异性一般应用动态血压变化的标准差来表示,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ssd),舒张压标准差(24 hd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ssd),舒张压标准差(ddsd)及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舒张压标准差(ndsd)。
1 血压变异性的产生机制一般情况下,正常健康人的血压呈周期性波动,在人体可耐受的范围内变化。
昼夜之间的变化有恒定规律,波动曲线类似杓型,有时夜间血压可低于白昼血压10%~20%。
一般在夜间2时~3时处于最低谷,凌晨血压上升,白昼处于较高水平,多数人有双峰(6时~8时和16时~18时),呈“双峰一谷”表现。
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规律受到破坏,使血压变异性增大。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
高血压的诊断性评估
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分类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 <120 <80正常高值 120~139 80~89高血压 ≥140 ≥90 1级高血压(轻度) 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 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 ≥160 ≥10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140 <90
3级高血压SB
1-2个其他危险因素
中危
中危
很高危
≥3个其他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
高危
高危
很高危
临床并发症或合并糖尿病
很高危
很高危
很高危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修订版
将合并糖尿病患者划为很高危人群
影响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1-3级)·男性55岁;女性65岁·吸烟·糖耐量受损(2小时血糖7.8-11.0 mmol/L)和/或空腹血糖异 常(6.1-6.9 mmol/L)·血脂异常:TC≥5.7mmol/L(220mg/dL)或LDL-C> 3.3mmol/L (130mg/dL)或HDL-C<1.0mmol/L(40mg/dL)·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 女性≥85cm)或肥胖(BMI ≥28kg/m2)·高同型半胱氨酸>10mol/L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修订要点及特色
指南修订的概况
卫生部疾控局委托高血压联盟(中国)、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对2005版高血压指南进行修订2009年2月18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和中国高血压联盟在北京召开指南修订新闻发布会2009年4月开始正式修订工作,近100位专家分工撰稿,多次讨论,修稿,定稿2011年5月15日更新版指南主要内容在北京发布
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
血压变异性的研究进展与临床意义发表时间:2014-12-26T11:45:55.1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8月第23期供稿作者:李佳(综述)任明(审校)[导读] 通常用动态血压标准差(SD)与变异系数(CV)来表示。
正常人体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现象,即勺型血压。
李佳(综述)任明(审校)(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2012级研究生 810001)【摘要】高血压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心血管疾病,据报道,我国高血压患者已达两亿,且发病率逐年上升。
高血压的防治已成为人类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血压水平受各种生理、病理、精神、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断变化。
随着高血压治疗的不断优化,对其研究也越来越多,但关于血压变异性(BPV)的研究却较为局限。
近年来,很多资料表明BPV与心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日益密切。
在2010年的欧洲高血压病年会上,各国专家就BPV 的重要性展开激烈讨论,提出BPV将成为高血压治疗的下一个重要目标。
本文通过对BPV的概念、分类、影响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意义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靶器官损害【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335-01 据统计高血压患病率高达10%-20%,由于工作压力大,环境恶化,饮食结构改变,其发病率持续升高。
血压是维持组织器官有效灌注的前提,为保证机体更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血压水平呈现明显的波动性,即血压变异性(BPV)。
BPV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具有一般规律,也存在个体差异。
目前联合降压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如何有效控制血压晨峰和血压昼夜节律,从而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已成为高血压治疗的关键。
1血压变异性的概念:血压变异性(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是体内神经内分泌调节、环境行为等因素共同的结果。
通常用动态血压标准差(SD)与变异系数(CV)来表示。
正常人体血压节律呈双峰双谷现象,即勺型血压。
2019年版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9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9 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点★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仍是增长态势,每5 个成人中2 人患高血压;估计目前全国高血压患者至少2 亿;但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
★高血压是我国人群脑卒中及心脏病发病及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控制高血压可遏制心脑血管病发病及死亡的增长态势。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区。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是脑卒中,控制高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降压治疗要使血压达标,以期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总危险。
★高血压是一种心血管综合征,需根据心血管总危险度,决定治疗措施。
应关注多种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
★我国每年新发生高血压1000 万人,对正常高值血压等高血压的易患人群,应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 mmHg 以下;高危患者血压目标是130/80 mmHg 以下。
在可耐受前提下,逐步降压达标。
★我国常用的钙拮抗剂、ACEI、ARB、利尿剂、受体阻滞剂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均可作为高血压初始或维持治疗的药物选择。
联合治疗有利于血压达标。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认真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限盐限酒,控制体重,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关注少儿高血压,预防关口前移;重视继发性高血压的筛查与诊治。
★加强高血压的社区防治工作,定期测量血压、规范化管理和合理用药,是改善我国人群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的根本。
高血压已纳入社区卫生服务范畴新指南修订组织单位包括卫生部疾病控制局、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卫生部疾控局的加入,体现了政府对中国高血压指南修订的重视,表明了政府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率持续增加,部分省市调查目前成人患病率达25%,全国至少有2亿高血压患者。
高血压是我国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70%脑卒中和50%心肌梗死的发病与高血压相关。
政府主导的新医改中,已将高血压纳入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范畴,表明了政府对控制高血压的决心和具体措施。
浅谈老年人不同类型血压的临床意义
浅谈老年人不同类型血压的临床意义随着老年人口的逐年增加,社会的医疗资源也渐趋紧张,做好社会健康保障、探索老龄化社会健康模式显得极为重要。
老年高血压病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衰、肾衰竭和主动脉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老年人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动态血压的节律变化与老年各个系统器官病变密切相关,老年高血压患者绝大多数血压节律均为异常,因此应大力推广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不仅可以发现异常的血压昼夜节律,而且还能指导临床用药。
目前,血压昼夜节律变化的机制还不是很清楚,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即夜间交感神经活性异常激活,副交感神经活性不良抑制有关。
有人认为,在靶器官损害与异常血压昼夜节律之间存在恶性循环。
1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晨峰现象11近年来,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显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晨峰现象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人从睡眠到清醒并开始活动以后,血压从较低水平迅速上升,是昼夜血压变异程度较大的阶段。
据观察,在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清晨6:00一10:00点时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甚至可上升-80mmHg,国内外把这种凌晨血压急剧上升的现象称作血.压晨峰。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晨峰高反应使得全天血压保持高负荷水平,带来潜在的严重靶器宫损害。
高血压晨峰现象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在清晨发生频率最高的重要影响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清晨血压升高与心、脑、肾靶器官事件的发生率显著相关,与一天中其他时间相比,心脏碎死危险度高29%,脑卒中危险度高49%。
血压晨峰是独立于24h平均血压水平的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12高血压晨峰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21自主神经活性失调:老年高血压患者压力感受器敏感性降低,交感神经功能失调以及合并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干扰了血压和心率的控制和变异调节,诱导老年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下降幅度降低,而白昼血压变异性增加。
122内分泌体液因素:清晨儿茶酚胺释放增加,氢化可的松水平升高,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和血容量增加,使得冠状动脉紧张度增加而血流明显减少,血流剪切力增加等都参与清晨动脉血压急剧升高,从而使清晨血压变异增大,成为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子之一。
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
性蛋白酶等水解酶的生物活性,避免肺泡内毛细血管表面蛋白质分解,以预防内液向外渗透[14]。
此外,乌司他丁通过抑制炎性因子、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加快机体对氧化游离基的清除,达到减轻组织损害、降低细胞浸润损伤、维持内环境免疫平衡的目的[15]。
因此推测,乌司他丁保护AECOPD患者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机体内炎症反应、降低组织损伤、改善缺氧状态、提高肺部生理功能来实现的。
综上所述,乌司他丁可明显提升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保护急性发作时缺氧、炎性反应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纳入的病例数相对较少,且非多中心研究;本研究只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功能的横断面研究;研究过程中可能未完全剔除影响认知功能的混杂因子。
这些局限性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存在偏倚,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完善研究。
参考文献:[1] 费凡, 郑玉龙. 炎性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免疫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8, 24(9): 1755-1759, 1765. [2] 王蕾, 杨汀, 王辰. 2017年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处理和预防全球策略解读[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5(1): 104-108. [3] DODD J W, GETOV S V, JONES P W.Cognitive function inCOPD[J].Eur Respir J, 2010, 35(4): 913-922.[4] 张曦, 张静娜, 秦显莉,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初步分析[J/CD].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8, 11(3): 275-279. [5] 刘惠莲, 秦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各项影响因素与伴发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6(17): 1841-1846.[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 36(4): 255-264.[7]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国防治认知功能障碍专家共识[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06, 25(7): 485-487. [8] 夏家惠. 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度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J]. 中国医刊, 2019, 54(7): 772-774. [9] 王兰, 江莲, 唐良法,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认知功能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5, 34(4): 391-393. [10] 沙正凯, 蒋燕升, 张祥杰,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伴发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J].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9,25(5): 101-104.[11] 李艳, 温红侠, 孙莉,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7, 37(7): 822-825. [12] 林颖, 和凤群, 汪金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障碍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6, 34(2): 124-127.[13] 张敏, 冯雪辛, 栾秀姝, 等. 乌司他丁对老年脊柱手术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和脂多糖、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 47(8): 953-955.[14] 罗明. 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对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SP蛋白、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的影响[J]. 临床肺科杂志,2017, 22(12): 2194-2198.[15] 柴春艳, 刘娅萍, 王甜, 等. 乌司他丁辅助治疗70岁以上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49例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影响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8, 47(6): 790-792.收稿日期:2020-10-22;修回日期:2020-12-27(本文编辑:高天虹)24小时动态血压变化对老年H型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伤发生情况的影响汤峥丽,王芳,王唯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摘 要:目的 探究老年H型高血压不同靶器官损伤的发生率与血压变异性的关系。
血压变异性:一个仍值得探索的指标
血压变异性:一个仍值得探索的指标血压变异性(BPV)是指一定时间内血压的波动程度,有些病人多次测量的血压变化不大,有些病人则变化很大,后者就是血压变异性大。
血压变异性通常用特定时间段测量的血压读数的标准差(SD)或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CV)等来表示。
众所周知,血压和心率一样,时刻变化着。
血压变异既可以是生理变化,如昼夜变化的“两峰一谷”;也可以是病理状态,如出现发作性高血压、清晨高血压、夜间高血压、体位性低血压等现象,变化剧烈。
目前认为血压变异性既是一个临床指标(marker)也是一个治疗靶点,BPV增加可增加对血管壁的剪切力从而破坏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
自2010年ASCOT-BPLA BPV研究结果公布,BPV 与冠心病和脑中风事件的关系受到广泛关注,之后国内外出现大量临床研究着眼BPV的临床价值和干预措施。
目前普遍肯定BPV的临床价值,认为BPV是独立于血压值外的危险因素,目前认为应用长效的降压药如氨氯地平等有助于改善BPV。
但也有一些基本问题没有被明确。
如BPV的诊断标准,目前没有统一切割点来区分正常和病理BPV;如BPV测量的标准方法,基于不同血压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BPV有短时(基于有创血压监测或诊室多次血压测量:数分钟内甚至数秒内的变异)、中时(基于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一昼夜的血压变异)、长时(基于家庭血压监测或多次随访诊室血压:数周甚至更长时间)之分,哪个指标更具临床意义和上述指标间是否有相关性均不得而知。
近日美国高血压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正是评价了诊室血压测量、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家庭血压监测(HBPM)不同方法评价得出的BPV间的相关性,研究结论显示不管是“方法内”还是“方法间”不存在相关性或仅存较弱相关性。
(Am J Hypertens,2018 Feb 31(3):305-312)研究结论值得大家思考。
(1)因为BPV受所影响因素众多,在短时、中时、长时BPV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似乎也不同,如短时BPV 受交感张力影响较大,中时BPV受日间生活工作状态、夜间睡眠、降压药物选择影响较大,长时BPV受季节气温变化影响较大,那是否也可以说短、中、长时BPV描述的本来的就不是同一个现象,也就不存在相关性的问题了。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
动态血压报告解读xx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血管科血压作为重要的生理参数之一,随着机体的生理节奏或外界环境的变化呈明显的波动性,这种现象称为血压的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
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力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
目前大量的研究发现,(1)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可反映不同生理节律和外界环境时的血压变化,无测(2,3)量者偏差及“白大衣”现象,可全面、详尽地观察一天中血压的动态变化。
因此,采用动态血压检测技术可较好地反映血压的变异性,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临床常用的ABPM参数有平均血压、夜间血压下降率、血压变异系数、血压负荷、动态脉压、趋势图、最高血压值、最低血压值、曲线下面积、动态心率、谷/峰值和平滑指数等。
一. 监测方法:以美国 Welch Allyn 无创性携带式动态血压检测仪为例:袖带绑于受试者左上臂,自动充气测量收缩压、舒张压,并同时记录心率的变化。
设08: 00- 23: 00 为日间,23:00 - 08: 00 为夜间。
白昼为每15min 、夜间每30min测量一次血压,监测期间正常活动,每小时区间有效读数无缺漏,符合有效血压读数标准: 收缩压(4)70-260mmHg, 舒张压40-150mmHg, 脉压20-150mmHg。
有效测量血压>90% , 排除心房颤动者。
二. 动态血压正常参考标准:根据最新201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建议,“使用符合国际标准(BHS和AAMI)的检测仪,动态血压的国内正常参考标准:24小时平均值<130/80mmHg,白昼平均值<135/85mmHg,夜间平均值<120/70mmHg,正常情况下,夜间血压值比白昼血压均值低10-20%”。
血压变异性与hs-CRP的相关性探讨
血压变异性与hs-CRP的相关性探讨李燕萍;郝应禄;陶此玲;杨娴;王锐;钱宝堂【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6)004【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C reactive protein,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4年7月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的216例高血压患者按高血压分级分为3组,所有入选对象均进行生化及hs-CRP、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心脏、血管相关超声指标测定.结果 (1)3组间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组间颈动脉内-中膜厚度(TIM)、升主动脉内径(AAOD)、左心房内径(LAId)、左室后壁厚度(LVPWB)高血压3级与高血压1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 (3)3组间血压变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相关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变异性指标与hs-CRP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推测血清hs-CRP水平和血压变异性可能对高血压伴相应器官损害的患者治疗和预后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总页数】5页(P101-105)【作者】李燕萍;郝应禄;陶此玲;杨娴;王锐;钱宝堂【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昆明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云南玉溪653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4.1【相关文献】1.Hcy及hs-CRP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综合症患者的相关性探讨 [J], 陈峻;胡必成;王羽;陈亚玲2.血压变异性与hs-CRP的相关性探讨 [J], 李燕萍;郝应禄;陶此玲;杨娴;王锐;钱宝堂;3.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血清TNF-α、IL-6、hs-CRP关系的研究 [J], 王家赐;刘八一;李建功4.浅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与其血脂、血清hs-CRP水平的关系 [J], 张岚5.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探讨 [J], 沈美娥;韩建云;王新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PV血压变异性分析
亚组分析 按年龄、性别、吸烟状况、肥胖状况、糖尿病、高血压、 中风和心脏病进行了分层分析。与Q1-3组相比,BPV Q4 组预测所有亚组的痴呆发病率仍更高。在年轻、男性、 无高血压和当前吸烟的亚组中,痴呆的调整危险比略高 (图3;表S5和S6)。即使在对降压药物使用、血压对照 状态和绝对血压改变进行分层后,BPV和痴呆之间的关联 也保持一致(表S7;图S3、S4和S5)。
首先,血压的明显波动和灌注不一致导致组织缺氧缺血,可通过增强 Aβ 前体蛋白的表达和加工、激活小胶质细胞、损害神经元蛋白合成 并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细胞死亡,从而导致脑淀粉样变。特别是,这些 变化发生在最脆弱的区域,如海马,这是 AD 早期受影响的部位之一。 其次,血压波动和灌注失衡引起的内皮细胞和血脑屏障损伤可增加促 炎细胞因子和活性氧的分泌,诱导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神经炎症级 参与 AD 发病机 制的关键事件,例如 Aβ 和 tau 蛋白的错误折叠、聚集和传播。第 三,随诊间BPV是动脉重塑的上游决定因素。脑动脉重塑也可导致与 血管周围血流和Aβ清除有关的血管动力学中断。
要为用于痴呆症治疗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盐酸多奈哌齐利凡斯的明加兰他敏或nmda受体拮抗剂美金刚的处方申请费用报销医生需要根据国民健康保险报销标准记录认知功能障碍的证据
BPV血压变异性分析
研究背景与目的
最近,BPV血压变异性的升高成为阿尔茨海默痴呆症发展的一个新的危险因素, 以前的研究表明,BPV 是认知能力下降的危险因素。一些研究证实了BPV与大脑 结构损伤和认知能力下降的关系。这些研究使用收缩压 (SBP) 或舒张压 (DBP) 评估了 BPV,并没有研究 SBPV收缩压 血压变异性和 DBPV舒张压 血压变异性的 联合效应。BPV 与痴呆及其亚型发病率的关系也尚未完全确定。在本研究中,我 们的目的是评估40岁或以上成年人随诊间BPV与痴呆发病率及其亚型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研究了收缩压和舒张期BPV血压变异性的升高对痴呆的其他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压变异性在高血压病防治中的临床意义作者:郭慈兴郭蔚刘永明等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3年第03期关键词:高血压;血压变异性;血压晨峰中图分类号:R54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3-0064-03高血压病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平均每10人中就有2人患高血压。
一般认为,传统诊室血压如果测量正确的话,可以作为患者真实血压的指标。
事实上,患者的真实血压远远不是简单的诊室血压可以反映的。
既往强调的降压达标,是使血压在某个时点达标,却很少关注血压波动对疾病的影响[1]。
2010年3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上,英国帝国理工大学PeterSever教授报道了ASCOT-BPLA一项新的分析,在110万次的血压测量值的基础上阐述了血压变异与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引起心血管病学界和精神病学界的广泛关注。
由此,血压变异性成为高血压病新兴研究热点。
笔者就近几年的文献作一分析与总结。
1定义血压变异性表示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程度,包括短时血压变异性和长时血压变异,通畅用平均血压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以及独立于均值的变异(variation independent of mean,VIM)这三个指标来表示血压变异性,24 h动态血压监测得到的血压变异数据属于短时血压变异性的范畴,是目前最常用的血压变异性指标,也是新兴的高血压病研究热点[1]。
血压变异性是反映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人类血压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
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是有别于血压的一项能独立反映心血管活动的指标。
血压变异性主要受到自主神经对心血管中枢的影响。
交感和迷走神经共同调节血压波动,迷走神经起主导作用。
目前,血压变异性已被公认为有别于血压的一项独立反映心血管功能的指标,血压变异性增大,和血压升高一样,是血管病变、容量扩张以及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的最终结局,是一种严重的疾病状态。
诸多临床研究证实,血压变异性的增大与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如左心室肥厚、颈动脉硬化、蛋白尿等均存在相关性[2]。
2血压变异性与血管损伤血管病变是引发高血压并发症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机制可能是由于血压波动增强了血管内压力对管壁的损伤,促进血管内病变的产生。
当高血压患者动脉血管的弹性显著下降时,血管中血液的容量就会扩张。
当作用于血管与血液的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亢进或减退时,血压水平也会升高,这样就产生了我们通常见到的高血压。
多数情况下,这时候会同时会出现病理性的血压变异,血压变异增大,或者生理变异的下降或消失。
王向明等[3]研究发现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患者的24 h收缩压、日间收缩压变异性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
这提示了血压变异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也息息相关,说明血压变异性的升高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血脂的增高增加了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血管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性。
刘松岩等[4]研究发现,当高脂血症患者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大于50时,其24 h和白天的血压变异性较高。
而研究还发现高脂血症患者与同龄健康对照者比较交感神经的活动性增强和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
这印证了意大利学者Parati G教授早年发现的交感神经系统失衡和24 h动态血压的波动、血压变异性变化密切相关[5]的理论。
而在高脂血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比较动脉顺应性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动态动脉僵硬指数是反映整体动脉弹性功能的新指标。
李村淑等[9]发现,动态动脉僵硬指数与血压变异性相关,高血压患者24 h脉压、24 h平均动脉压标准差及24 h收缩压标准差是动态动脉僵硬指数的独立影响因子。
因为长期的血压波动,会引起高血压患者血管内膜和弹力纤维损伤,造成大动脉顺应性和扩张性下降,最终导致动脉硬化,使动脉僵硬度增加。
故而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异常较正常人群更明显,且与疾病的预后关系密切。
因为血压的波动性大可能导致斑块的破裂,在重要脏器中会行程缺血性损伤或失血性损伤,故而在已经发生动脉硬化的患者中,血压变异性还会产生更多更大的危害。
高血压是颈动脉粥样硬化过程中的独立危险因子。
沈俊娴[10]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硬化高血压组患者的日夜平均舒张压、日夜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高于无硬化高血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而夜间血压更高,那是由于肾血管也同时受到了牵连,故而无法及时有效地排泄过多摄入的钠盐,导致血管内血容量上升,继而产生夜间血压升高。
3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血压变异性是反映个体在一定时间内血压波动的程度,是人类血压基本的生理特征之一,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关系密切。
周克明等[6]通过对3783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合并靶器官损害者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大约40% 的病人有靶器官损害,以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障碍为最多见的3 种并发症。
31脑魏占云[7]通过检测老年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动态血压,得到:高血压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较未合并脑梗死组的血压水平明显升高(P32心高血压引起左心室肥厚是发生各种心血管并发症具有独立危险作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的死亡率比无左室肥厚发生率较高。
血压变异性是能独立反映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指标,与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其变化对评估高血压并发左心室肥厚、靶器官损伤和不良心血管疾病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春生等[11]研究提示,通过24 h动态血压监测血压变异性能预测左室肥厚的未来发生危险。
而朱静[12]通过研究发现血压变异性与左室肥厚关系密切,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邓珍等[13]研究得出,血压变异性与左心室肥厚关系密切,左心室肥厚不仅与血压水平有关,而且还可能与血压变异性相关,与以往的研究一致。
血压变异性越大,越易发生靶器官损伤。
血压变异性增大对左室肥厚的风险性预测有一定的价值。
王会明等[14]发现,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大者心室重构更显著。
血压水平和基础临床资料相当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越大,心室重构程度就越明显,两者呈正相关性。
李剑等[15]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常发生血栓性并发症,此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增大的慢性心衰患者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激活更明显。
因此,对血压变异性增大的心衰患者治疗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33肾持久的高血压可引起全身小动脉硬化,其中以肾脏最为明显。
高血压肾脏损害的诊断主要依据血清肌酐升高,肾小球率过滤降低和尿蛋白排泄增加。
谢军等[16]观察发现,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性早期肾脏损害密切相关。
赵晶等[17]研究发现:降低日间及24 h血压变异性可能阻止高血压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发展,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患者的早期肾脏损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而林涛等[18]研究亦认同了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与血压变异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不论何种水平的血压,24 h血压变异性的大小显著而独立地与原发性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有关。
血压变异性越大,肾功能损害越重。
国内外有研究证实,夜间血压变异性增高比单纯血压值升高与肾损害的相关性更加密切。
张少鑫等[19]研究发现:夜间收缩压变异性、24 h舒张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水平和三酰甘油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呈正相关。
侯海霞等[20]通过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简化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方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根据eGFR值将患者分为2组:每173 m eGFR4血压变异性与高血压相关疾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是慢性心力衰竭、各种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的危险因素。
仇萍等[21]研究发现,随着高血压病程增加,老年高血压患者主动脉瓣钙化患病率增大。
24 h收缩压及收缩压变异系数与老年退行性主动脉瓣钙化的发生有关,血压变异性增大。
主动脉瓣动脉钙化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收缩压变异系数增大时可增加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的患病率。
李剑等[22]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常发生血栓性并发症,该研究表明血压变异性增大的慢性心衰患者内皮损伤和血小板激活更明显。
故而对血压变异性增大的心衰患者治疗应加强抗血小板治疗。
Mancia G[23]在对2012例受试对象人均随访148个月后,观察分析得出,在一般人群中,血压变异性与远期预后间关系相对较为复杂,其中校正后的舒张压变异性可能有一定预后意义,亦即其昼夜差值越大,可能将增加继后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残存24 h舒张压变异性越大,则各种死亡风险也就越高,且校正后的舒张压变异性能独立预测所有死亡风险,是对预后最重要的预测指标。
5血压变异性与中医临床任敏之等[24]研究发现在阴阳失调的基础上,痰湿,血瘀的形成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密切相关;中医证型可能预测高血压心,脑,肾大血管等靶器官损害时间,特别是高血压心脏损害事件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先天所秉承的某种特异性的因素往往决定着它对某种致病的易感性及其某种疾病病变类型的倾向性。
中医学的体质分类,即是受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条件影响,不同的体质类型对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会产生重要的作用。
我们概括高血压总的病机和临床特征,将高血压患者体质分为阳亢和痰湿两大类型,这种体质类型的变化贯穿着高血压病理变化的整个过程。
钱岳晟[25]等通过研究发现,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较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可能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
研究结果发现痰湿质与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和血压负荷差异主要表现在夜间。
夜间的SBP和DBP的负荷参数,夜间SBP、DBP、MAP 变异的3 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表明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
联系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曾发现痰湿质高血压患者在血糖和血脂水平上明显高于阳亢质患者,而高密度脂蛋白则低于阳亢质患者,痰湿质的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再次提示痰湿质的高血压患者可能更容易导致靶器官损害。
6小结与展望高血压的风险不仅仅取决于血压水平,还取决于血压波动。
尽管业界还没有关于血压变异性的具体标准及干预措施,但我们对于血压的控制再不能仅仅满足于诊室血压的达标,而是应当在控制血压的同时,平稳、长期控制血压变异性,这样才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的产生,为社会有效降低疾病负担,降低血管损伤的发生概率。
在高血压患者治疗中,使血压变异性保持在一定范围,就能减少或减缓左心室肥厚危险的发生,从而更有效地抑制心室重构,以达到预防、延缓及逆转高血压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发生和发展,对减低心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同样的,对于其他靶器官损伤也具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高振华等[26]通过实验发现,有高血压家族史患者发病年龄提前,血压变异性增大,可能更易发生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