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文化积累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散文二篇》

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 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① 每一个人的生命虽然是卑微、柔弱的,但整个人类的生 命却是无穷无尽的。
② 生命的道路是曲折的,要经历种种磨难。但它是强大的, 永久不朽,不能被任何的艰难困苦所阻挡。
③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要用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 限的价值。
阅读《外国名家随笔三则》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思维拓展
罗素的一生,是在知识海洋愉快遨游、 不息求索的一生,
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 是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 是丰富充实、精彩纷呈的一生。
思索者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 芦苇
不经过的思考的 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生命的意义比生命 本身更加重要
著名作家毕淑敏的观点:
生命本没有意义。没有人会替你确定人生 的意义,但如果你无法确定人生的意义,你将 一辈子活在无意义状态里面。大到每一天,小 到每做一件事,你都会感到无名的痛苦,因为 你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所以,每个人必须为 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而且确立目标要趁早。
五、课后作业:
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创造永久的价值。
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1、读准字音
jiù
臼齿
róng
茸毛
预习检测
màn
蔓延
diāo

凋谢 洗涤
2、积累词语 臼齿: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形如臼。 茸毛: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 :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 :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6、本文在平淡质朴的叙述中,充分显示了作者博大的情
怀和崇高的人格
爱情带来狂喜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教案及反思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及反思15、散文二篇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把握课文主要观点,领悟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课文的写作思路,品味文中意蕴深刻的语言,初步把握哲理性散文特点。

3.探寻作者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导入新课生命,总是令人深思。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阅读文章,把握文章观点1.世界上会存在永久的生命吗?阅读文章之前,请说说你对题目《永久的生命》的理解。

明确:(1)没有永久的生命;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寿命,从生物学的角度以及自然规律来看,不会存在永久的生命。

(2)有永久的生命;个体的生命也许总是有生有灭,但是生命总体却永远生机勃勃。

【教学提示】是否存在永久的生命?这本是个有趣而深刻的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

或许,思维敏捷的同学已经有了超越表象的答案,这无疑更有利于文本教学。

2.阅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明确:本文主要表达了“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

探究:请你在文中找寻支撑“生命是永久的”这一观点的段落或语句,说说你对它的理解。

(1)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理解:结合后文小草生长的事例可知,生命是“流动”着的,这个流动即小草随着寒暑易节的变化有生灭的现象,但它总能长出草,新生的草芽总能破土而出,说明生命的现象一直存在。

(2)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却是永久。

理解:结合后文形象的比喻可知,生命是以个体的方式存在的,一根草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只虫子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一个人也是一个个体的生命,他们作为个体都会出生与死去。

但是,老的个体生命逝去,总有新的生命诞生,因此从整个宏观的生命历程来看,生命是向前奔流不息的,是永久的。

部编初中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初中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点同步练习

部编初中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知识点同步练习永久的生命一、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亦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在1950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背景《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三、理解词义1.洗涤:冲荡;清洗。

2.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3.炫耀:照耀;夸耀。

4.混为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5.凋谢:(草木花叶)脱落。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1):从时光一去不复返入手,谈生命的易逝。

第二部分(2-3):写生命的永久。

第三部分(4-5):歌颂生命的奇迹。

五、问题归纳1.作者是怎样描述生命易逝的?有何好处?作者从生活中的一些细琐的事情入手,通过生活中的点滴小事的变化表现出生命的易逝。

这样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更有利于读者感知生命的易逝,通俗易懂。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我们的力量是那样的渺小,对于生命上的事我们丝毫不能做主。

作者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为下一步赞美生命蓄势。

3.“它充满了希望,……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生命生生不息,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失去的只是暂时的,希望永远就在前方。

我们应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命。

4.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最后一段采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篇末点题,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生命是一个奇迹,它将永久存在,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5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4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15散文二篇 我为什么而活着4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 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 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被判两个月 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
29
这几种追求的内在联系是: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 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体现了一个 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 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 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 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 人类,这一切都源于他心中一个辉煌 的梦:关爱人类,博爱精神。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1
①周国平:“人 是唯一追寻自身 存在意义的动 物。”
②1955年2月中, 《罗素―爱因斯 坦宣言》
2
伯特兰·罗素(1872—1970),
英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20世

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

家”。为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 思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
你的人生追求?
人生的追求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很难分出高下。 只要你的追求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的,是有利于 大多数人的,是符合社会的进步要求的。
37
罗素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 他不是说自己很失败、很痛苦吗?
㈠罗素觉得他的人生追求是正确而崇 高的,回顾一生,问心无愧,并且不无 欣慰。
㈡他须要爱,他热爱知识,他要努力帮 助苦难中的人们。
7
释题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一个很古老的哲 学命题。人生的三大问题,即㈠我是谁, 从哪里来?㈡我为什么活着?㈢我将要 到哪里去?
内容:《我为什么而活着》(又译为
《我的人生追求》/《我为何而生》),
是罗素晚年为其所撰自传而作的一则前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课件(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课件(共26张PPT)

(9)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 难不可è zhì( 遏制 )的同情,这三种纯洁而无比 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10)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 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bīn lín( 濒临 ) 绝望的边缘。
(11)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 fǔ kàn(俯瞰 )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shēn yuān (深渊 )。 (12)我希望知道xīng chén( 星辰 )为什么闪闪发
(5)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 那些小niú dú(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 遍身金黄的róng máo(茸毛)。 (6)那些个体xiāo shì(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7)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fán zhí( 繁殖)着, màn yán( 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8)生命在那些终于要diāo xiè( 凋谢 )的花朵里永 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繁殖fán zhí是生物为延续种族所进 行的产生后代的生理过程,即生物产 生新的个体的过程。
凋谢diāo xiè 指(草木花叶)脱落、 衰落、零落。
臼齿jiù chǐ一般上下颌各六个,其 形如臼。
蔓延 màn yán向四周扩展延伸。
六、快速浏览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1)谈生命的易逝, 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11.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境界?
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关心的一个哲 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罗素作为一个伟 大的思想家、哲学家,用文学笔法,对这个永恒的命 题作出了响亮地回答,通俗而生动地亮出了自己的思 想——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的苦难。从中
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和伟大人格。
主题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散文二篇》课文原文及教案永久的生命严文井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迹印。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茸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我为什么而活着[英]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第15课《散文二篇》

我 为 什 么 而 活 着
每个人都需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而活着?
人活着,为了什么?
一个人应当为活着而吃饭,而不是为吃饭而活着。 ——莫里哀 人如果只靠吃饭活着,那饭就不叫饭,叫饲料。
——佚名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
——肖洛霍夫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 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 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 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 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冰 心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 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 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 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 愧.这样,当他临终的时候,就可以 骄傲的说,我已将全部的精力和生 命都献给了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
田世国和他的母亲
孝愿 子将 毅生 然命 捐回 肾赠 救母 母亲
总结:
个体生命易逝(先抑)
一、整体生命永久 生命自身神奇(后扬) 二、生命是奇迹,礼赞生命 表现手法:欲扬先抑 人生态度:积极乐观
主题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 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而 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 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 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 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 命。
罗 素
这画面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他为 什么而活着?从他身上你又读出了怎样的 情感和精神?
王致中17 岁,在贵州 以背煤为 生。一筐 煤40斤, 从煤坑向 上爬100 米,然後 再走1000 米路,挣1 元人币...
他为希望梦想而活!
财产不分给子女,这是盖茨和妻子 梅琳达的共同决定。
• 财产不分给子女,这是盖茨和妻子梅琳达 的共同决定。

八上散文二篇课堂笔记

八上散文二篇课堂笔记

八上散文二篇课堂笔记
1. 《舟之韵》
主要内容:舟之所以能够在水上行驶,是因为它具有特殊的形状和结构,使它能够顺利地在水上滑行。

船身呈弧形,尖端向上翘起,这样的设计能够减少阻力,提高船的速度。

船身下方有一片板状的结构,称为龙骨,它能够增强船的强度和稳定性。

船身上有一条细长的长桅杆,上面挂着风向标和风帆,这样船只就能够利用风的力量进行航行。

作者通过对舟的形状和结构的描述,向我们展示了人类以智慧和创造力制造出的工具的高超技术和科学原理。

舟的形状和结构的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船只的性能,使之能够在水上迅速前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可以改变世界,创造出各种方便和实用的工具。

2. 《灾后的新生》
主要内容:这篇散文描写了一座灾后城市的重建过程。

在地震之后,整座城市变得一片废墟,人们失去家园,生活陷入困境。

然而,人们并没有被灾难击垮,他们团结一致,共同努力,重建了自己的家园。

在重建过程中,人们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和支持,各行各业的人都积极参与到了新城市的建设中。

政府也提供了资金和援助,帮助人们重新开始生活。

重建之后,这座城市重新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建起了更加现代化和美丽的建筑。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困难和灾难面前,人们的团结和勇气是无可匹敌的。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创造出全新的未来。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两篇课件

学习了《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后,请简要谈谈你的感悟。 过去的岁月固然令人怀念,但不必惋惜。因为生命是没有
终点的,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它能 够创造新的生命,并快乐地生长着。生命是易逝的,消逝的 成为过去,永不再来;生命又是长久的,它会以新的姿态, 迎接新的生命的来临。所以我们要更加勇敢、更富热情地去 工作、生活,用我们的满腔热血唱出对生命的赞歌。
开头两段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对这句话进行了论述。首先,通 过对生命在时间中消逝的种种自然现象,让人对作者的这种观点 感同身受。接着,进一步提出人们在过去了的时间面前的无能为 力,即“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当然在时间面前的这种无 奈感并没有让作者意志消沉,他旋即看到了生命积极的一面,即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类文欣赏
紫藤 叶全新 你种下什么,你就得到什么。
在这棵我已种下十五年的紫藤树下,我开始思索。惜春
的人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可我喜欢“人间四月天”这样的 句子。因为闰月,今年春天来得迟,虽然是四月,阴历还
在二月,但不知为什么,这棵紫藤却开花了。
十五年前种下后,便年年盼它开花,一直盼到第五个 年头,已经有朋友说这是不是一棵公紫藤?一棵月季花确 实有公枝和母枝,但一棵花树也有公树和母树吗?我再一 次为这种简单的无知而困惑。是第五年春天将尽的时节吧, 在高大疏朗的花架上,紫藤已按照我为它设计的路线,或 者说按照阳光的引领,将它的身体不可思议地伸长,并生 出无数枝节,尽一切力量抓住它的机遇,抓住它在这块注 定了的土地上被种下了的命运,开始繁殖绵延。现在它已 是一位清淑的少女,抬头望去,青绿的细叶像它的心思一 样一天天地覆盖着这片天空。这心思终于以最美丽的姿态 出现了,它开花了!
2. (吉林中考,T23) 如何理解第5段“凋谢和不朽混为一 体,这就是奇迹”这句话的含意?

2018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散文两篇》

2018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 《散文两篇》

2018年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散文两篇》兴味xìng wèi:兴趣。

洗涤xǐ dí: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bēi wēi:地位低下而渺小。

牛犊niúdú:小牛,乳牛。

茸毛róng máo: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消逝xiāo shì:[声音、时间等]慢慢逝去,不再存在。

繁殖fán zhí:生物产生新的个体,以传代。

凋谢diāo xiè:1. 草木花叶枯落花瓶里的旧花凋谢了。

2. 比喻老年人死亡朋友日凋谢,存者逐利移。

遏制è zhì:阻止,禁绝。

濒临bīn lín:指位置相邻,接界。

接近,将要。

深渊shēn yuān:1.特指海渊。

2.比喻险境。

3.比喻无法摆脱的困境。

星辰xīng chén:星的总称。

俯瞰fǔ kàn:从高处往下看。

(2018部编)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文注音及解释第 1 页共1 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备课资料初识作者创作背景课文精析写作技法拓展阅读

第四单元第15课散文二篇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湖北武昌人。

现代作家、散文家、著名儿童文学家。

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

1941年在桂林出版的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描写了孩子们的悲惨遭遇和对美好生活的热望。

1944年出版长篇小说《一个人的烦恼》,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软弱和个人主义思想。

1945年写有反映土地改革的报告文学《一个农民的真实故事》和童话《丁丁的一次奇怪的旅行》。

课文选自《严文井选集》。

罗素(1872—1970)是20世纪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逻辑学家、历史学家,无神论或者不可知论者,也是20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之一,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

1950年,罗素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的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及其他文章甚多。

他的代表作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永久的生命》文章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比喻和哲理意蕴的散文。

标题中“永久”不言个体,而是从整体上、从整个人类生命而言的,文章不仅哲思深邃,鲜明生动,而且语言通俗易懂,感情充沛。

《我为什么而活着》文章用疑问句的形式做标题,向人们发问,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然后作者开篇点题,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了作者一生的三大追求,然后分别展开,一一道出作者为什么要活着的原因。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1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感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2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解析】1.作者活着的三个理由是:第一,对爱情的渴望;第二,对知识的追求;第三,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用“纯洁”“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指出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散文二篇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十五课散文二篇 复习要点

15 散文二篇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兴(xìng)味洗涤(dí)卑微牛犊(dú)茸(róng)毛消逝(shì)繁殖凋(diāo)谢遏(è)制濒(bīn)临深渊(yuān)星辰俯瞰(kàn)二、文学常识《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我为什么而活着》选自《罗素自传》,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

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

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晚年为自传写下的序言,简短的文字是他一生的总结。

三、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永久的生命》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垂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主要阐述了人活着应有的三点理由,告诉我们应有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表现了作者崇高而伟大的情怀。

四、知识点1、《永久的生命》(1)欲扬先抑,章法井然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如“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然后再谈生命的永久,以小草、小牛犊为例,从正面展开,指出“他却永远存在”;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2)通俗易懂,感情充沛语言通俗易懂,如“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这样通俗易懂的语句,阐述的却是深邃的哲理。

作者在行文中感情充沛,如“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不掉的生命吧”,表达了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我为什么而活着(1)结构严谨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自己的人生追求,第二部分(第2-4段)作者对其人生的三大追求进行具体的阐述,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上文。

2021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word教案

2021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word教案

2021秋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word教案15散文二篇知识和技能1简单地理解作者,阅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

2.把握哲学散文的特点,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将朗读、注释、共鸣和争论结合起来,辩证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和作者的感受。

思考生活,可以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

过程和方法情绪、态度和价值观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1.整体感知,把握文本内容,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知。

(要点)2。

仔细阅读,欣赏充满哲理的语言,以及“欲促先抑”的写作方法之美。

(困难)3。

思考延伸,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树立乐观开放的人生观。

一、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精彩,永恒而不朽;还有人说,没有永恒的春天,也没有永恒的生命。

生活是什么样的?现在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静的回答!二、教学新课目标指南1:掌握文本和整体感知提问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文本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谈论生命的易逝性;论生命的永恒性;最后,联系现实生活,唱生命之歌。

三层,清晰有序。

提问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清楚:作者首先意识到生命是易逝的,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会失去,这是无助的。

作者还意识到生命的永恒性,生命是无限的,个体生命将以一种新的形式永远存在。

这些感觉似乎相互矛盾,但实际上并不矛盾。

就个人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问题3:文章第二段中“地上的草”的隐喻是什么?清晰:生命本身的魔力;生活可以不断创造新的生活。

提问4: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作者用“欲促先抑”的写作方法,写人生感悟,先写人生易逝,人的无奈与怜悯,情感化为低谷;然后用“不应该对此感到悲观”来描述生活的魔力。

个体生命是有限的,集体生命是无限的,生命是不朽的,这是值得称赞的;最后,结合生活实际,用爱赞美生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文本解读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5课《散文二篇》文本解读

《散文二篇》文本解读1.文题诠释(1)《永久的生命》:重点理解生命前的“永久”一修饰词,任何生物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作者为什么说生命是永久的呢?指引学生品读第三段的第一句话就能找到答案。

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作者以此为题,表达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2)《我为什么而活》: 看到这个问题,我相信许多人都曾千百次地追问过自己,我们常常会在不同的年龄做出不同的回答。

那作者又为什么而活呢?此题,无疑会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再次思索,揭示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在回答这个问题,帮助读者树立良好的人生观。

2.主旨(1)《永久的生命》通过对生命是永久的描述,表达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2)《我为什么而活》文章开篇明旨:为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就是罗素活着的全部内容。

虽然活得苦,但作者觉得活得值得,还乐意再活一次,再为人类奉献他的一切,这体现了作者崇高的品质和博大胸襟。

3.内容解读(1)《永久的生命》采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文章开篇先谈过去的时间不可逆转,在时光里,人会慢慢丢掉很多东西,会留下一些不好的印迹,任何人对此都无能为力。

所以,我们都非常可怜。

接着用“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句承上启下,一“却”字可见情感明显转折。

生命有限我们没有时间去悲观,我们应该看到整个人类生命的永恒。

以小草生命的卑微、柔弱为例,表达个体生命虽短暂,但群体生命却不息。

岁岁年年春风依旧,年年岁岁小草相似。

再用初生小牛犊的美好来意蕴生命的快乐、永恒。

春天,小牛犊在山坡上跳跳蹦蹦,炫耀遍身金黄的茸毛,在万物复苏的季节,在适合小牛犊自在生长的环境中,一只充满活力的,稚嫩可爱的小牛犊诠释了生命不止地繁衍和快乐、美好。

通过小草、小牛犊生命的不朽与美好让我们深刻体会“生命总是在永不休止地繁殖蔓延,随处预示它的快乐和威势”这句话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二篇》文化积累
1.作家作品
严文井简介:
严文井,原名严文锦。

1915年生,湖北武昌人。

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中,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1945一1951年任《东北日报》副总编辑。

到北京后历任《人民文学》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等职。

第一部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出版于1941年。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近作》《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

1958年出版的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被译成多种外文介绍到国外。

《严文井散文选》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

在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被授予荣誉奖。

严文井先生的前期创作以散文、小说为主。

有篇散文叫《给匆忙走路的人》,以生动贴切的比喻昭示读者,应该怎样对待时间、对待人生。

文中写道:“溪水从湖泊注入大海,一路上都在不停地奔流;陨星划过长空,每分每秒都在燃烧;它们的‘真美',它们的‘意义',就存在于整个活动过程当中。

假如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只为等待最后才可能到来的那个好时刻,而忽略了整个生命的过程,就实在是太愚蠢了。

”文章情感浓郁而富于哲理,很有感染力。

罗素简介:
伯特兰罗素(1872-1970),出生于英国, 2岁丧母, 4岁丧父,由他曾出任过两次英国首相的祖父把他抚养成人。

他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坚强地生活,后来成为一位集众家于一身的伟人。

他被称为“20世纪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还被无数人视为是“未来时代的先知”;他还是著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社会活动家,又被公认为“富有鼓动天才的辩论家”。

20世纪初,取得了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

在1950年他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被称为“百科全书式文学家”。

95岁高龄完成《罗素自传》的写作。

罗素一生追求真理,积极参加社会政治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多次发表声明和演讲。

二战期间,还因为反战坐了六个月的牢,但他仍不改初衷。

1955年初罗素、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发起了禁核签名运动。

1961年, 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两个月的监禁。

1964年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为筹集基金而拍卖了他的部分文献档案。

他于1967年出版了他的最后一部著作《在越南的战争罪行》。

他的最后政治声明是有关中东的,谴责以色列袭击埃及和巴勒斯坦难民营。

这个声明写于他逝世(1970年2月2日)的前两天,这说明罗素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为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的前途操劳。

2.文体常识
了解哲理散文
讲哲理,论道理的散文,即以散文的形式讲哲理,启迪人生的文章。

分为:经典哲理散文,爱情哲理散文,生活哲理散文,友谊哲理散文。

其开头没有鲜明开头,一般以一件事开头,论述道理,加以评论总结。

哲理散文一般十分工整,不但有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之外,还具有行文对仗的特点,十分有韵味,不仅余音绕梁,而且内容丰富,比起哲理诗歌、记叙文、议论文来,语言优美。

杂志《读者》中有许多哲理散文。

《一沙一世界》将哲理散文发展到了极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