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拟声词的结构类型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曲拟声词的结构类型分析
【摘要】元曲中的拟声词词摹拟的声音繁多,因此其结构也颇为复杂。通过运用结构分析法来分析元曲中拟声词的结构类型,可以让我们较为直观的看到其在构成形式上的一些特征,从而为探析拟声词在元曲中的语法功能提供保证。同时,我们也可以从音节结构的构成上,看到元曲拟声词通过不同的构成方式,在从音律的角度来呈现出的声响的不同特点。
【关键词】元曲拟声词结构分析音节结构
元曲中的拟声词摹拟的声音繁多,因此其结构也颇为复杂。尽管拟声词是摹拟自然事物所发出的声音而构成的词汇,但是却并不是任意构造出来的。拟声词构词的最重要特点就是“因声而造,本文就是从元曲拟声词的结构类型对其进行分析。
一、单音节拟声词
元曲中的单音节拟声词,是指独立一个音节成词,依照结构称之为“a式”。此类拟声词在元曲中并不多见,但却极为重要,原因在于元曲中的多音节拟声词大都是由单音节拟声词重叠、衍生而来。元曲中的单音节拟声词摹拟的一般都是单一突发或声响短促的声音。如《尉迟恭单鞭夺槊》中“只一拳,珰的一声把他那鞭打在地下”的“珰”,显然是拳头和鞭突然相击而发出的短促声响。此外,从音节上看,单音节拟声词摹拟撞击声响一般多用塞音,摹拟摩擦类声响多用擦音,摹拟有强烈共鸣听觉的声响多用鼻音。在元曲中,虽然单音节拟声词可以独立出现,但事实上,单音节
拟声词后面一般都会接上数量词变成“…一声”,这就意味着该单音节拟声词摹拟的声响在人们的听觉上打破了最初的性状,完成了从无声到有声的转换。
现代汉语中,单音节拟声词继承了元曲中可以和“一声”组合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和“一下”进行组合。试比较二者的差异:
a.咚的黄昏一声鼓,好教我魂魄全无。(刘庭信,[南吕]一枝花秋景怨别)
b.咚一下撞在了门框上,头上撞了个大包。(李佩甫《羊的门》)例a中的“咚一声”实际上是强调突出了敲鼓的那一霎那发出的突兀声响;例b中的“咚一下”则是单纯摹拟了撞击门的时候发出的短促声响。
二、双音节拟声词
元曲中的双音节拟声词摹拟的声响范围广泛,表现能力极高,在元曲中占有重要地位。从音节结构上看,双音节拟声词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是“aa式”,一是“ab式”。
(一)aa式双音节拟声词
aa式拟声词由一个单音节摹音成分重叠而来,这种单音节摹音成分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独立成词的摹音词素,如“咚、叮、支、赤”等;一类是不能独立成词的摹音语素或摹音音节,如“喳、呵、汩”等。这些不能独立成词的语素或音节之所以不能单独使用,是因为从词义上看,它们无法构成一个独立的声响声音,只能和其他摹音成分相结合才能构成连续声音,例如“喳喳、呵呵、汩汩”
等。
按照aa式拟声词的摹音成分不同,我们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可以独立成词的摹音词素构成的aa式重叠拟声词;一类是由不能独立成词的摹音语素或摹音音节构成的aa式叠音拟声词。
aa式重叠拟声词。例如:吖吖(人的喊叫声)、丁丁(金玉撞击声)、唧唧(虫鸣鸟叫声)、簌簌(树叶摇动声)等。aa式重叠拟声词多是由a式拟声词重叠而来,一般是表示所摹拟声响的重复、延续或加重。
aa式叠音拟声词。例如:溅溅(流水的声响)、琅琅(说话声或响动声)、噎噎(哭泣声)、嘐嘐(鸣叫声)等。从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 aa叠音拟声词摹拟的声响一般都是连续无法拆分的一连串声响,比如水的流动一般总是一连串声响的听觉反馈等。所以aa
叠音拟声词中的摹音成分一般无法独立成词。
(二)ab式双音节拟声词
元曲中的ab式拟声词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复音词,一种是衍生词。ab式复音拟声词是由两个不同的摹音音节构成,ab式衍生拟声词则是指其中一个摹音音节是由另一个摹音音节衍生而来。
ab式复音拟声词。从其摹音音节成分上看,ab式复音拟声词也可以分两类:
第一种ab式复音拟声词,如:各邦(撕咬声)、可绰(碰撞声)、支楞(崩断声)等。可以看出,这种拟声词中的摹音成分都无法单独使用或者独立成词,同时,此类拟声词在元曲中却很常见,这是
因为在元曲中,凡声音大都会有与其相对应的拟声词,这就给人们摹拟声响带来了困难,使得人们不得不在摹拟声音的时候,选择最为相近、合适的摹音语素或音节来组合构成拟声词。
第二种ab式复音拟声词,如:扑咚(鼓声)、萧飒(风声)、扑腾(飞腾声)等。这种拟声词由两个可以独立成词的摹音词素构成,比如鼓声:扑咚,可以拆分为“扑”和“咚”两个独立成词的词素。ab式衍生拟声词。ab式衍生拟声词是使用衍生的方式来构词,依照不同的衍生方式可以分两种:
第一种ab双声式拟声词,如:玎咚(金玉声)、啾唧(鸣叫声)、咿哑(橹声或乐器声)、啅噪(昆虫鸣叫声)等。可以看出,这类拟声词音节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双声的现象,同时ab两个音节的韵尾也是同一种发音方法,即:b音节若无韵尾,则a音节也无韵尾;b音节韵尾为鼻音,则a音节韵尾也是鼻音。此外,a音节的声音响度也比b音节低,这就在声响上最终构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响度的类似声音,给予人一种错杂的听觉效果。
第二种ab叠韵式拟声词,如:铿锵(金玉声或乐器声)、淅沥(风声)、铮鏦(金玉声)、笃速(马蹄声或颤动声)等。此类拟声词是将韵母或者韵尾成分进行重叠,目的在于延长最后一个元音的音长,即延长b音节。人们在使用这类拟声词时,音节之间的停顿时间短暂或者消失,减弱了双音节的性质,使其达到向单音节靠近的效果,从而更准确的拟声。
三、三音节拟声词
元曲中的三音节拟声词十分常见,可以分为三类:aaa式、abb 式、abc式。
(一)aaa式三音节拟声词
aaa式三音节拟声词基本都是在aa式双音节拟声词的基础上再次重叠而来,如:赤赤赤(暗号声或招呼声)、当当当(锣声)、飕飕飕(风声)、腾腾腾(撞击声)。这种拟声词重叠三次音节的目的在于实现声音的复沓性。
(二)abb式三音节拟声词
在元曲,abb式三音节拟声词的构成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音节摹音成分附加重叠式双音节拟声词,即a+bb式;另一种是ab式双音节拟声词重叠其第二音节,即ab+b式。
a+bb式拟声词,在这种拟声词中,音节a是摹音成分,bb则是叠音双音节拟声词,均可独立成词。如:扑咚咚(鼓声)、扑簌簌(流泪声或晃动声)、各支支(崩折声)、各琅琅(砧碓撞击声)等。a+bb式拟声词中,从结构来看,a和bb两者是并列关系,但是从意义上看,整个词并不单纯是摹拟声音,而是从声响的角度出来来反映一种动态的声音映像,表现出一种声觉的形象。例如:
a.听西厢,响扑地,见一人,到眼底。(詹时雨,对弈)
b.败叶苍苍,残花簌簌。(王修甫,[越调]斗鹌鹑)
c.可早三更了,你听那墙上土扑簌簌的,房上瓦厮琅琅的。(郑廷玉,包待制智勘后庭花,第三折)
在例a和例b中,“扑”和“簌簌”都是单纯的摹拟声音,例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