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发展-靶向治疗_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肿瘤的靶向治疗PPT优秀课件
Med)
EGFR信号通路
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
VEGF信号通路
肿 瘤 免 疫
肿瘤细胞
T细胞活化增殖
抗原提呈
信号传递
信号1: MHC-抗原-TCR
信号2: 协同刺激因子 激活信号 抑制信号
MHC TCR
T细胞耐受无应答
CD80/8 CD28 6
树突状细胞 静息T细胞
APC
PD-1在抑制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调控蛋白功能: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和其他细胞作用
伏立诺他(Zolinza) 治疗加重、持续和复发或用两种全身性药 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罗米地辛(Istodax) 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 贝沙罗汀(Targretin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维甲酸类似物。 阿维A酸(Panretin) 治疗AIDS相关的卡波济肉瘤(KS)病人的皮 肤损伤。
Ipilimumab
Ipilimumab是活化的T细胞和抑制调节 性T细胞表达的抗CTLA-4的全人源单克 隆IgG1κ抗体,属一种新型的T细胞增 强剂和免疫系统激活剂 其靶向作用于CTLA-4,可阻断CTLA4与 B7结合,从而去除免疫抑制效应,并调 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1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ipilimumab用 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成功的范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4年生存为 88%, 75%仍处于慢性期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53.7%的患者部分缓解(PR), 27.9%的患者疾病稳定 (SD),88%的患者已存活1年以上
赫赛汀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易瑞沙、特罗凯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EGFR信号通路
其他酪氨酸激酶受体信号
VEGF信号通路
肿 瘤 免 疫
肿瘤细胞
T细胞活化增殖
抗原提呈
信号传递
信号1: MHC-抗原-TCR
信号2: 协同刺激因子 激活信号 抑制信号
MHC TCR
T细胞耐受无应答
CD80/8 CD28 6
树突状细胞 静息T细胞
APC
PD-1在抑制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调控蛋白功能:改变调控基因表达和其他细胞作用
伏立诺他(Zolinza) 治疗加重、持续和复发或用两种全身性药 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 罗米地辛(Istodax) 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 贝沙罗汀(Targretin治疗全身性药物治疗后无效的皮肤T细胞 淋巴瘤,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维甲酸类似物。 阿维A酸(Panretin) 治疗AIDS相关的卡波济肉瘤(KS)病人的皮 肤损伤。
Ipilimumab
Ipilimumab是活化的T细胞和抑制调节 性T细胞表达的抗CTLA-4的全人源单克 隆IgG1κ抗体,属一种新型的T细胞增 强剂和免疫系统激活剂 其靶向作用于CTLA-4,可阻断CTLA4与 B7结合,从而去除免疫抑制效应,并调 动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2011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ipilimumab用 于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
靶向治疗成功的范例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4年生存为 88%, 75%仍处于慢性期
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胃肠道间质瘤, 53.7%的患者部分缓解(PR), 27.9%的患者疾病稳定 (SD),88%的患者已存活1年以上
赫赛汀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
易瑞沙、特罗凯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
抗肿瘤药物研究与发展 PPT
整理课件
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药物
整理课件
前言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需要有相应的血管生成, 肿瘤及其周围细胞具有分泌刺激因子促进血管 生成的能力。
抑制血管生成可产生抗肿瘤作用。
整理课件
刺激血管生成的物质大体有7类:
1、生长因子: VEGF、bFGF、HGF、PDGF; 2、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尿激酶、白明胶酶; 3、微量元素: 铜离子; 4、癌基因: c-myc、ras、v-raf、c-jun; 5、细胞因子: IL-1、IL-6、IL-8; 6、信号传导分子: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 7、内源性诱导物: 整合素、NO合成酶、血小板
Kamb et al.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6, 115–120 (February 2007) | doi:10.1038/nrd2155
整理课件
当前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研究方向
寻找新的作用靶点(酶、受体、蛋白、基因) 寻找新的抗癌活性物质 寻找新的实验方法(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设 计、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组学等)
2、此类药物主要有: 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基因药物
整理课件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化合物
甲磺酸伊马替尼( Gleevec,格列卫): 机制:在细胞膜内与底物竞争,抑制BerAbl酪氨酸激酶磷酸化,阻断肿瘤细胞信号 的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其调亡。
整理课件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
HCC-2998 神经系统肿瘤 U-251,SNB-75,SNB-19,SF-268,SF-295,
SF-539 卵巢癌 IGR-OV1,OVCAR-3, OVCAR-4, OVCAR-5,
OVCAR-8,SK-OV-3 前列腺癌 PC-3,DU-145 肺癌 A549,NCI-H226, NCI-H23, NCI-H322M, NCI-H460,
血管生成与抗肿瘤药物
整理课件
前言
肿瘤的生长及转移需要有相应的血管生成, 肿瘤及其周围细胞具有分泌刺激因子促进血管 生成的能力。
抑制血管生成可产生抗肿瘤作用。
整理课件
刺激血管生成的物质大体有7类:
1、生长因子: VEGF、bFGF、HGF、PDGF; 2、蛋白酶: 组织蛋白酶、尿激酶、白明胶酶; 3、微量元素: 铜离子; 4、癌基因: c-myc、ras、v-raf、c-jun; 5、细胞因子: IL-1、IL-6、IL-8; 6、信号传导分子: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磷酸化酶; 7、内源性诱导物: 整合素、NO合成酶、血小板
Kamb et al. 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 6, 115–120 (February 2007) | doi:10.1038/nrd2155
整理课件
当前抗肿瘤药物的主要研究方向
寻找新的作用靶点(酶、受体、蛋白、基因) 寻找新的抗癌活性物质 寻找新的实验方法(组合化学、计算机辅助设 计、药物基因组学、药物蛋白组学等)
2、此类药物主要有: 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基因药物
整理课件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化合物
甲磺酸伊马替尼( Gleevec,格列卫): 机制:在细胞膜内与底物竞争,抑制BerAbl酪氨酸激酶磷酸化,阻断肿瘤细胞信号 的传导,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诱导其调亡。
整理课件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
HCC-2998 神经系统肿瘤 U-251,SNB-75,SNB-19,SF-268,SF-295,
SF-539 卵巢癌 IGR-OV1,OVCAR-3, OVCAR-4, OVCAR-5,
OVCAR-8,SK-OV-3 前列腺癌 PC-3,DU-145 肺癌 A549,NCI-H226, NCI-H23, NCI-H322M, NCI-H460,
《肿瘤靶向治疗》课件
靶向治疗的原理
靶向治疗选择特定的靶点,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传导等关键过程, 从而实现精确攻击肿瘤细胞,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正常细胞的损害。
药物种类
靶向治疗的药物种类多种多样,包括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细胞周期调节剂等,每种药物都有其特 定的作用机制和应用范围。
优势和缺点
优势
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和耐受性,减少了化疗的不良反应。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应用情况
靶向治疗已在多种肿瘤类型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和生存率提升。
发展前景和展望
肿瘤靶向治疗仍在不断发展,未来将加强与其他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提高 治疗效果和个体化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结语
通过这份PPT课件,我们回顾了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具体应用,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前景。让 我们共同为肿瘤治疗的进步而努力!
《肿瘤靶向治疗》PPT课 件
这份《肿瘤靶向治疗》PPT课件将向您介绍肿瘤靶向治疗的原理、应用和发展 前景。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一令人兴奋的领域吧!
什么是肿瘤靶向治疗
肿瘤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的新型治疗方法,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特定分子靶点,实现精确、个体化的 治疗效果。
发展历程
肿瘤靶向治疗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单个靶点药物到如今的组合 靶向治疗,不断推动了肿瘤治疗的进步和创新。
缺点
药物耐药性、治疗成本高以及靶向分子的选择限制是目前靶向治疗面临的主要挑战。
具体应用
1
EGFR靶向治疗
EGFR靶向治疗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等EGFR
ALK靶向治疗
2
突变型肿瘤,能够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 生长和转移。
ALK靶向治疗适用于ALK融合基因阳性的
抗肿瘤药研究进展与方向 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
陈晓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现状
• 200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超过1000万,死亡620万,患病
人数超过2200万。
• WHO 2001年报道,世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比1990年上升
了22%,今后20年还将上升。
• 男性高发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及结直肠癌。 • 女性高发癌症依次为: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及肺癌。 • 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将达1500万,死亡1000万,患病
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
1970s
顺铂、阿霉素
•
1990s
紫杉醇、喜树碱衍生物、
维甲酸
•
2000s
分子靶向药物
抗癌药物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 信号传导阻滞剂 • 高选择性的细胞毒性药物 • 实体肿瘤的分化诱导剂 • 癌化学预防药 • 细胞凋亡诱导剂 • 放化疗保护剂
信号传导阻滞剂所涉及的受体家族
—生长因子受体
减少延误就诊,以便增加存活、较少死亡和提高生活质量。
• 有可能治愈或显著延长患者生命的播散性癌症(如儿童急
性白血病):提供适宜的照顾以增加存活、减少死亡和提 高生活质量。
• 晚期癌症:加强缓解疼痛和其它症状并提高患者及其家庭
的生活质量。
抗肿瘤药物研究与治疗的历程
•
1940s
氮芥治疗淋巴瘤
•
1950s
Ten Leading Cancer Types for the Estimated New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by Sex, US, 2007
Source:CA Cancer J Clin 2007;57:43–66
Statistic data
陈晓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
现状
• 200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超过1000万,死亡620万,患病
人数超过2200万。
• WHO 2001年报道,世界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比1990年上升
了22%,今后20年还将上升。
• 男性高发癌症依次为:肺癌、胃癌、前列腺癌、及结直肠癌。 • 女性高发癌症依次为:乳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及肺癌。 • 2020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人数将达1500万,死亡1000万,患病
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
1970s
顺铂、阿霉素
•
1990s
紫杉醇、喜树碱衍生物、
维甲酸
•
2000s
分子靶向药物
抗癌药物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 信号传导阻滞剂 • 高选择性的细胞毒性药物 • 实体肿瘤的分化诱导剂 • 癌化学预防药 • 细胞凋亡诱导剂 • 放化疗保护剂
信号传导阻滞剂所涉及的受体家族
—生长因子受体
减少延误就诊,以便增加存活、较少死亡和提高生活质量。
• 有可能治愈或显著延长患者生命的播散性癌症(如儿童急
性白血病):提供适宜的照顾以增加存活、减少死亡和提 高生活质量。
• 晚期癌症:加强缓解疼痛和其它症状并提高患者及其家庭
的生活质量。
抗肿瘤药物研究与治疗的历程
•
1940s
氮芥治疗淋巴瘤
•
1950s
Ten Leading Cancer Types for the Estimated New Cancer Cases and Deaths, by Sex, US, 2007
Source:CA Cancer J Clin 2007;57:43–66
Statistic data
肿瘤靶向治疗及护理参考幻灯片
无皮疹、腹泻等;恩度有无心脏、消化道不良反应;贝伐单抗(安维汀)有无胃
肠穿孔、出血、高血压危象等。
4 .健康教育
(1) 告知患者用药后应卧床休息,
起床时不可过急,
下床活动应有人陪伴,
以
免发生意外。
(2) 指导患者正确服用口服类靶向药物如吉非替尼片
(易瑞沙)
、 盐酸厄洛替
尼片(特罗凯)、甲苯磺酸素拉非尼片(多吉美)等,并观察有无皮疹、腹泻等
? 肾癌:舒尼替尼、索拉非尼
2020/3/5
? 淋巴瘤:利妥昔单抗
? 骨髓瘤:硼替佐米
? 头颈部鳞癌:西妥昔单抗、尼妥珠单抗
13
教学目标
1
什么是靶向治疗
2
靶向药物分类
3
靶向药物护理
4
2020/3/5
14
靶向药物治疗前的评估要点
? 评估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对诊断、
预后的反应,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系统是否
2020/3/5
良好。
? 评估患者精神状态、生命体征、重要脏器的 功能状态、是否过敏体质、有无过敏史。
? 评估药品包装是否完好无损、有效期、药品 有无浑浊、沉淀,储存设备是否安全。
? 评估抢救药品、设备是否齐全。备好心电监 护仪、氧气、输液泵、抢救车等。
15
靶向药物护理常规(2013修订)
第三十三节
分子靶向治疗护理常规
1 . 分子靶向药物一般放
2 ~8℃冰箱保存,
现配现用。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要求
正确配药,勿剧烈震荡。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时注意给药先后顺序。
2 . 首次给药前询问过敏史,
过敏体质以及蛋白类生物制品过敏者慎用,
必要时
《靶向治疗》课件
常见的基因治疗策略 包括溶瘤病毒治疗、 基因编辑等。
基因治疗可以通过多 种方式实现,如基因 敲除、基因置换或基 因修饰等。
03
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肺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通过 抑制突变基因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目的 。
详细描述
肺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肺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如 EGFR、ALK、ROS1等,通过使用特定的靶向药物,如吉非 替尼、克唑替尼等,来抑制突变基因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 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肺癌的目的。
肝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肝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肝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受体,如VEGF、EGFR、c-MET等,通过抑制突变基因和 受体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和受体的表达来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肝癌的靶向治疗主要针对肝癌细胞中特定的基因突变和受体,如VEGF、EGFR、c-MET等,通过使用特定的靶向 药物,如索拉非尼、贝伐珠单抗等,来抑制突变基因和受体的表达或促进正常基因和受体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 肝述 • 靶向治疗的主要类型 • 靶向治疗的临床应用 • 靶向治疗的未来展望 • 靶向治疗的挑战与对策 • 案例分享
01
靶向治疗概述
靶向治疗定义
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特定疾病或特定 基因突变的药物治疗方法,通过设计 特定的药物来针对疾病相关的靶点, 以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
靶向治疗的优势与局限性
01
02
03
耐药性
长期使用靶向治疗可能会 导致肿瘤细胞产生耐药性 。
高昂的价格
靶向治疗药物通常价格较 高,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 的经济负担。
不适用于所有患者
不是所有患者都适合接受 靶向治疗,需要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肿瘤靶向用药PPT课件
VEGF抑制剂在肾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针对肾癌,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等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缩小肿瘤体积,延长生存期。
详细描述
肾癌是一种血管丰富的恶性肿瘤,肿瘤的生长和扩散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VEGF抑制剂如贝伐珠单抗等可与 VEGF蛋白结合,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从而缩小肿瘤体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HER2阳性乳腺癌的靶向治疗
总结词
针对HER2阳性的乳腺癌,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可显著降低肿 瘤复发率,提高生存率。
详细描述
约20%的乳腺癌患者HER2基因过度表达,这些患者病情进展较快,预后较差。 然而,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可特异性地与HER2蛋白结合,抑制 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显著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肿瘤靶向用药ppt课件
目 录
• 肿瘤靶向用药概述 • 肿瘤靶向用药的研发历程 • 肿瘤靶向用药的临床应用 • 肿瘤靶向用药的未来挑战与对策 • 肿瘤靶向用药的案例分享 • 总结与展望
01
肿瘤靶向用药概述
肿瘤靶向用药的定义
01
肿瘤靶向用药是指针对肿瘤细胞 特有的基因或蛋白质,设计具有 针对性的药物,以抑制或杀死肿 瘤细胞的治疗方法。
肿瘤靶向药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靶向药的研发将更加深入,有望发现更多的治疗靶点和治疗 策略。
未来,肿瘤靶向药将更加个性化,根据患者的基因组、蛋白质组等特征,制定个性化的治疗 方案。
同时,随着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新型治疗方法的出现和发展,肿瘤靶向药将与其他治疗方 法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肿瘤靶向用药的发展前景
新型靶点的发现
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将会有更多的新型靶点被发现, 为肿瘤靶向用药提供更多的治疗
第三讲抗肿瘤药物研究进展幻灯片
(四)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的药物
1.微管蛋白活性抑制药 长春碱类 与微管蛋白相结合,抑制微管聚集,破坏纺锤 丝的形成。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M期, 也能干扰蛋白质合成和RNA多聚酶,对G1期 也有作用。 长春碱(vinblastine) 长春新碱(vincristin) 长春地辛(vindesine)长春瑞宾
分子靶向药物的特点
高特异性
高亲合力
理想的靶向药物
高通透性
高同源性
高稳定性
分子靶向治疗的难点
癌基因突变 人源化
分子靶向治 疗的难题
寻找特异性 靶点
肿瘤诊 断
1 细胞信号转导及其靶向抗癌药
1.1蛋白酪氨酸激酶及其靶向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激酶(PTK) 是一组蛋白酪氨酸残基 磷酸化酶, 能催化 A T P上的磷酸基转移到许 多重要 的蛋白酪氨酸残基上, 使其磷酸化, 从而激活各种底物酶, 通过一系列生物效应 影响细胞的增殖、 分化。
0 Breast
Colon
Kidney
Liver
1978–1980 1984–1986 1987–1989
Lung* Ovary Pancreas
*1-year survival rate
Data from the EUROCARE II study
二、抗肿瘤药物现状
60年来 ,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 ,且疗效确切、 不良反应少、 价 格适中。
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的对比
传统化疗药物
分子靶向药物
DNA,RNA或蛋白质 特定蛋白分子,核苷酸 片断
差
强
差别很大
效果明显
消化道和造血系统 少有,但独特反应
分子靶向药物与传统化疗药物的对比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及其发展简介ppt课件
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及其 发展简介
主讲人: L09003 林旭升
内容
1.抗肿瘤药的分类 2.抗肿瘤药PK-PD研究 3. 思考与讨论
精品ppt
2
肿瘤细胞的分类
按细胞增殖动力学分类:
1. 增殖细胞群: M期,G1期,S期和G2期
2.非增殖细胞群
无静增止殖(力G0)或期已细分胞化的细胞 死亡细胞
精品ppt
▪ 剂量-毒性的关系和给药方案有关
精品ppt
11
抗肿瘤药物PK-PD研究
分析
大丸药和灌流MTX的明显差异可能是 摄取MTX的细胞饱和 代谢MTX的活跃的谷丙酸盐饱和 MTX产生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的细胞毒素
讨论
建立时间解离模型来预测体内的毒性和剂量关系 ,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
可以模仿抗药抗体的作用,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精品ppt
10
抗肿瘤药物PK-PD研究
▪ 实验材料
▪ 大鼠
▪ 口服或者灌注不同浓度的MTX
▪ 分析方法
▪ HPLC
PK
▪ MTX的PD研究表明,肠的上皮细胞对MTX比骨髓组
织更敏感,而且,MTX对肠的上皮细胞的损害会导致 吸收障碍和体重减少。体重减少 TD
▪ 结果
▪ 体重减少时间明显滞后于给服MTX后的达峰时间
(3)嵌入DNA干扰转录RNA的药物: 放线菌素D和柔红霉素。
(4)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长春碱类、三尖杉酯碱和门冬酰胺酶等。
(5) 影响激素平衡,抑制肿瘤的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雄激素等。
精品ppt
7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3.按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类:
烷化剂:氮芥类、亚硝脲类等。 抗代谢物: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等。 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
主讲人: L09003 林旭升
内容
1.抗肿瘤药的分类 2.抗肿瘤药PK-PD研究 3. 思考与讨论
精品ppt
2
肿瘤细胞的分类
按细胞增殖动力学分类:
1. 增殖细胞群: M期,G1期,S期和G2期
2.非增殖细胞群
无静增止殖(力G0)或期已细分胞化的细胞 死亡细胞
精品ppt
▪ 剂量-毒性的关系和给药方案有关
精品ppt
11
抗肿瘤药物PK-PD研究
分析
大丸药和灌流MTX的明显差异可能是 摄取MTX的细胞饱和 代谢MTX的活跃的谷丙酸盐饱和 MTX产生细胞周期的某个阶段的细胞毒素
讨论
建立时间解离模型来预测体内的毒性和剂量关系 ,减少毒性反应的发生。
可以模仿抗药抗体的作用,应用于肿瘤的治疗。
精品ppt
10
抗肿瘤药物PK-PD研究
▪ 实验材料
▪ 大鼠
▪ 口服或者灌注不同浓度的MTX
▪ 分析方法
▪ HPLC
PK
▪ MTX的PD研究表明,肠的上皮细胞对MTX比骨髓组
织更敏感,而且,MTX对肠的上皮细胞的损害会导致 吸收障碍和体重减少。体重减少 TD
▪ 结果
▪ 体重减少时间明显滞后于给服MTX后的达峰时间
(3)嵌入DNA干扰转录RNA的药物: 放线菌素D和柔红霉素。
(4)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长春碱类、三尖杉酯碱和门冬酰胺酶等。
(5) 影响激素平衡,抑制肿瘤的药物: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雄激素等。
精品ppt
7
抗肿瘤药物的分类
3.按化学结构和来源分类:
烷化剂:氮芥类、亚硝脲类等。 抗代谢物:叶酸、嘧啶、嘌呤类似物等。 抗肿瘤抗生素:丝裂霉素、博来霉素等。 抗肿瘤植物药:长春碱类、喜树碱类、
分子靶向抗肿瘤药物的临床应用进展ppt课件
ppt精选版
分子靶向治疗
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 以是肿瘤细胞上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 ,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以后特异性地选择 与这些致癌位点相结合并发生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特异性死 亡,而不会殃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 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20余年来,FDA共批准了近20个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其中有9种药品已用于肿瘤治疗。
Page ▪ 23
ppt精选版
单克隆抗体的组成成分
▪早期单克隆抗体全由鼠源性蛋白组成,对人潜在高 度抗原性,在输注期间存在引起超敏反应的风险。 另外,患者使用此类单克隆抗体治疗也常会形成抗 鼠蛋白抗体,由此抵消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应。
放疗 局部杀灭快速分化的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 特异性抑制肿瘤生长关键途径
化疗细胞毒药物 Page杀▪ 4灭迅速分化的肿瘤细胞
ppt精选版
免疫治疗 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
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1940s盐酸氮芥治疗淋巴瘤 1950s发现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1970s发现顺铂、阿霉素 1990s发现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近年来开发的单克隆抗体已含有或含有更高比例的 人组分蛋白,其中,嵌合型抗体含65%,人源化抗 体含95%,人型抗体含100%的人蛋白。
▪抗体分属类型亦能从其药名的后缀上加以识别,即 ~莫单抗(-momab)为鼠源性、~昔单抗(-ximab)为 嵌合型、~珠单抗(-zumab)为人源化、 ~目单抗(mumab)为人型单克隆抗体。
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的自身特性和肿 瘤内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及其异常状态。
Page ▪ 11
ppt精选版
分子靶向治疗
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该位点可 以是肿瘤细胞上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 ,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以后特异性地选择 与这些致癌位点相结合并发生作用,导致肿瘤细胞特异性死 亡,而不会殃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所以分子靶向治 疗又被称为“生物导弹”。
▪20余年来,FDA共批准了近20个单克隆抗体类药物, 其中有9种药品已用于肿瘤治疗。
Page ▪ 23
ppt精选版
单克隆抗体的组成成分
▪早期单克隆抗体全由鼠源性蛋白组成,对人潜在高 度抗原性,在输注期间存在引起超敏反应的风险。 另外,患者使用此类单克隆抗体治疗也常会形成抗 鼠蛋白抗体,由此抵消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效应。
放疗 局部杀灭快速分化的肿瘤细胞
靶向治疗 特异性抑制肿瘤生长关键途径
化疗细胞毒药物 Page杀▪ 4灭迅速分化的肿瘤细胞
ppt精选版
免疫治疗 激发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
近代肿瘤内科治疗的重要里程碑
1940s盐酸氮芥治疗淋巴瘤 1950s发现环磷酰胺、氟尿嘧啶
1970s发现顺铂、阿霉素 1990s发现紫杉类、拓扑异构酶抑制剂
▪近年来开发的单克隆抗体已含有或含有更高比例的 人组分蛋白,其中,嵌合型抗体含65%,人源化抗 体含95%,人型抗体含100%的人蛋白。
▪抗体分属类型亦能从其药名的后缀上加以识别,即 ~莫单抗(-momab)为鼠源性、~昔单抗(-ximab)为 嵌合型、~珠单抗(-zumab)为人源化、 ~目单抗(mumab)为人型单克隆抗体。
药物靶向治疗的效果取决于靶向药物的自身特性和肿 瘤内是否存在靶向药物作用的分子靶点及其异常状态。
Page ▪ 11
ppt精选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新型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 人源化单克隆抗体,与血管内皮生长因 子结合,阻止新生血管形成。
2、此类药物主要有: 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化合物。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特点
1、 治疗更趋于个体化 2、 治疗变得简便可行 3、一般没有剂量依赖性 4、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5、不受传统化疗药多药耐药性影响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
适应证: 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缓解率55-75% 2.胃肠基质瘤,有效率80-90% 不良反应: 脸肿、头晕、疲劳,缺乏食欲,呕吐等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1、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效的 同时也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
2、选择肿瘤细胞特异的靶点,应用针对该靶点的药 物进行治疗,从而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取得 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的重要 发展方向。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靶点有: 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特异蛋白等。
机制:可逆性的EGFR/ErbB2酪氨酸激酶抑剂, 用于HER2、 HER1过度表达的乳腺癌。
优点:①口服给药。 ②制造成本较低。
二、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抗癌单克隆抗体发展特别迅速,在抗癌药物开发 市场目前占有率>30%,有10个已经得到FDA 的批准,尚有许多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1、第1代rmAB全抗体分子,其分子量大,不容易 穿透细胞膜。
2、新一代rmAB只含一个重链和一个轻链的可变区, 其分子量只有总抗体分子的1/10,疗效好、且 易于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b) 用于治疗乳腺癌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抗CD20 ) 1、激活补体介导的溶解及参与抗体依赖细胞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化合物 埃罗替尼(erlotinib,OSI-771)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埃罗替尼
作用与用途: 抑制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HER1/EGFR)的活性,用于非小 细胞性肺癌(NSCLC)的治疗。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化合物
Lapatinib ( Tykerb )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Lapatinib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有效杀灭CD20阳性的B 淋巴瘤细胞;增加化疗药物如CDDP、VP16的细胞毒作用。 2、用于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IMC-C225 (cetuximab):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用于头颈 癌、大肠癌、肺癌等。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Bevacizumab (Avastin):
2、此类药物主要有: 单克隆抗体、小分子靶向化合物。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的特点
1、 治疗更趋于个体化 2、 治疗变得简便可行 3、一般没有剂量依赖性 4、改善肿瘤病人的生活质量 5、不受传统化疗药多药耐药性影响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甲磺酸伊马替尼
适应证: 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缓解率55-75% 2.胃肠基质瘤,有效率80-90% 不良反应: 脸肿、头晕、疲劳,缺乏食欲,呕吐等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1、传统的化疗和放疗由于缺乏特异性,取得疗效的 同时也往往给患者带来较大的毒副作用。
2、选择肿瘤细胞特异的靶点,应用针对该靶点的药 物进行治疗,从而避免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取得 高效低毒的治疗模式,是当前抗肿瘤药物的重要 发展方向。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1、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常用的靶点有: 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通路特异蛋白等。
机制:可逆性的EGFR/ErbB2酪氨酸激酶抑剂, 用于HER2、 HER1过度表达的乳腺癌。
优点:①口服给药。 ②制造成本较低。
二、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抗癌单克隆抗体发展特别迅速,在抗癌药物开发 市场目前占有率>30%,有10个已经得到FDA 的批准,尚有许多正在临床试验阶段。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1、第1代rmAB全抗体分子,其分子量大,不容易 穿透细胞膜。
2、新一代rmAB只含一个重链和一个轻链的可变区, 其分子量只有总抗体分子的1/10,疗效好、且 易于基因工程技术大量生产b) 用于治疗乳腺癌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 Rituximab(抗CD20 ) 1、激活补体介导的溶解及参与抗体依赖细胞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化合物 埃罗替尼(erlotinib,OSI-771)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埃罗替尼
作用与用途: 抑制上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HER1/EGFR)的活性,用于非小 细胞性肺癌(NSCLC)的治疗。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小分子化合物
Lapatinib ( Tykerb )
肿瘤的分子靶向治疗- Lapatinib
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有效杀灭CD20阳性的B 淋巴瘤细胞;增加化疗药物如CDDP、VP16的细胞毒作用。 2、用于滤泡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IMC-C225 (cetuximab):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抗体,用于头颈 癌、大肠癌、肺癌等。
抗肿瘤生物制剂-单克隆抗体
Bevacizumab (Ava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