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青海省平安县第一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
1.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次序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士→卿大夫
C.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D.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答案】C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社会结构
2.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帝高枕无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太祖废除丞相。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明太祖为加强皇权而废除丞相,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史料是反映明太祖废除丞相而非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史料是反映明太祖废除丞相而非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史料是反映明太祖废除丞相而非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太祖废除丞相
【名师点睛】当今历史试题的选材很多是学生平时所从未接触过的,但无论怎样选材其实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们的本来“身影”。
因此,做此类试题时可以采取回归教材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
物以及其发生的时间、空间等因素准确定位所考查的点是做对此类试题的关键所在。
3、近代一位英国作家打一个比喻说:“你拿了我的鸦片,我就拿你的岛屿,这样我们清账了。
”这里所说的被英国拿走的岛屿指( )
A.台湾岛 B.香港岛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
4、血战台儿庄》是1985年中国大陆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影片,这部集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国民党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高级将领形象。
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
台儿庄战役所属正面战场的抗战是( )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武汉会战 D.徐州会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台儿庄战役。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一部分,所以台儿庄战役所属正面战场的抗战是徐州会战,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而非淞沪会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而非太原会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而非武汉会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台儿庄战役
【名师点睛】文字型材料选择题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这些材料包括历史文献、历史人物的言论、诗词等,它的选择方法和其他材料性试题一样,必须首先读懂材料,即理解材料的本来意思,然后将材料所涉及到的知识与课本“挂钩”,借助课本知识进行选择。
5、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强学会
D、保国会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强学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而非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保国会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政治团体而非资产阶级革命政党,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同盟会
6、“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这里的“历史红”主要是指毛泽东在这里( )
A.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发动了秋收起义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成立了党的早期组织
【答案】A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农村革命根据地
7、如果我们上网百度下列几幅图片的历史信息,应键入的“关键词”是( )
A.土地革命
B.三大战役
C. 挺进大别山
D.红军长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红军长征。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幅图片均是红军长征中的大事,所以应键入的“关键词”是红军长征,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图片内容和土地革命无关,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内容和三大战役无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图片内容和挺进大别山无关,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红军长征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一般以相关、相似、相近或者是相反知识组成干扰题肢,主要考查考生们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在解答这类题目时一定要根据所学知识和题干的特定性,对相关的题肢逐一辨析,谨防被似是而非的题肢所干扰,避免出现好像对而实际上并不对的现象。
8、2010年6月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始,在2005年进行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106.30∶100。
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
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D.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答案】A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在做此类问题时首先审清时间、空间和设问限定词,准确提取材料信息,注意要全面,不要以偏概全,然后可以运用排除法、直选法(即在全面理解把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直接确定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9、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 )
A.皇权逐渐削弱 B.相权逐渐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缓和 D.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汉至元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所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是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逐渐加强,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皇权不是逐渐削弱而是加强,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相权是逐渐削弱而非加强,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逐渐激化而非缓和,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所呈现出的特点
10、《礼记》: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这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 )
A.军功B.门第C.品德D.才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意在强调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根据门第的,所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军功是战国时期的人才选拔的标准,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品德是西汉时期的人才选拔的标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才学是隋唐之后的人才选拔的标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
11、姓氏的起源有很多途径。
宋、郑、齐、鲁、陈、蔡、吴、秦等姓氏可以追溯到( )
A.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B.西周实行宗法分封制
C.远古部落氏族的标志符号D.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
【答案】B
【解析】
【名师点睛】此题难度中等,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要有准确巩固的基础知识,同时由于该题型的逻辑性较强,所以同学们还要具备一定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史学理论水平。
解答此类题的方法主要是逐个排除法,一个一个的仔细分析。
12、清朝设置了一个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其特点有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等。
该机构是( )
A.中朝B.枢密院C.军机处D.宣政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有官而无吏,办事效率较高,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是加强皇权的产物,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朝是汉朝时期的机构,选项A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该机构是军机处而非枢密院,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宣政院是元朝的机构,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名师点睛】高考历史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认再现、理解、运用。
因此,在审题时,一定要联系相关知识,一是为了对备选项进行筛选,二是为了准确理解材料的意思。
但是需要考生们特别注意的是审题的最基本做法是把题干和备选项细看一遍,千万不要只看一半就作出选择,而一定要把选择肢看完。
13、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
”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
”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太平天国和辛亥革命
【名师点睛】回答本题时要具有高度的发散思维能力,全面准确的把握材料内容,然后再结合教材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整理。
本题对学生的能力考查层次较高,突破了以往试题的考查方式,这就要求我们考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要思维活跃,灵活而机动的利用知识。
14、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 )
A.天京事变
B.定都天京
C.金田起义
D.提出《资政新篇)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天京事变。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转折点,
天京事变的滥杀无辜、自相残杀、争权夺利最能体现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天京事变而非定都天京,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最能体现“这些特性”的是天京事变而非金田起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的进步之处而非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天京事变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的试题时一定要对被选项要“三思”: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材料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紧要的。
15、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实行 C.察举制的实行 D.科举制的实行
【答案】B
【解析】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
16、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但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加强相权削弱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规律,材料所属现象反映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封建中央政府是不存在民主政治的,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是材料现象的重复,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是反映皇帝和丞相的关系而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名师点睛】纵观当今历史试题的命题动向不难发现,高考题虽然仍旧依托教材知识点,但所要表达的内容未必与教材一致,这就要求学生在分析题干时切忌想当然,而是要研读题干、材料,用题干检验选项,用选项检验知识点,做到首尾兼顾,一定要做到一切从题干出发才可以。
17、有人认为:“(中国)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
”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甲午战争 D.辛亥革命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中成功的开端,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中所说的成功的开端是辛亥革命,鸦片战争是近代史的开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是近代化的开端,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甲午战争和从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的历史转型无直接的关系,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帝王专制到民主政治
18、.一份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决议中指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退出苏区后遭到的严重损失的主要原因是博古和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从而对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一场争论作了明确的结论。
该会议( )
①发生在长征途中②是党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③彻底结束了“左”倾错误的领导④确立了毛
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遵义会议
【名师点睛】在历史选择题中,命题者常常有意设置一些说法正确、但和题干无关的题肢做干扰,考生如
果不对照题干仔细辨析,就会误选,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错误,即回答的并非所问的问题,所以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只能选择那些与题干之间存在联系、且意思一致的题肢,对那些和题干无关、即使本身说法再正确的选项也是不能选的。
19、唐代有人在中央负责政令的草拟工作,那么他应该任职于( )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吏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书省。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令的草拟属于中书省的职能范围,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门下省不负责政令的草拟工作,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尚书省也不负责政令的草拟工作,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吏部只是三省之下的机构,更没有负责政令的草拟工作的职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书省
20、“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
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
”此童谣反映了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得到了海外华侨的大力援助 B.进行了正面战场的抵抗
C.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实行了全民族抗战
【答案】D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最主要原因21、“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
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
”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中国革命的特点是( )
A.城市暴动,武装起义 B.以俄为师,党内合作
C.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合作,全民抗战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革命的特点。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色瑞金闹革命,工农政权建起来”意在强调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已经形成,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村革命而非城市暴动,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以俄为师,党内合作反映的是国民革命,而本题却是井冈山斗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国共合作,全民抗战反映的是八年抗战,而本题却是井冈山斗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的特点
22、陈独秀说,中共“一大”对“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找到了中国革命与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
”这是指中共“二大”( )
A.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 B.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C.确立了同国民党进行合作的方针 D.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答案】B
【解析】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二大”
【名师点睛】这类试题往往以相关的知识作为干扰题肢,这类题目不难,不过考生如果记忆模糊就会失误,所以这就要求考生们在平常的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对相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理,把历史学“宽”,对重要的事实、重要的史实,一定要尽可能的弄懂来龙去脉,防止混淆不清而遗憾丢分。
23、《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这在当时是符合历史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的方向和道路。
”这表明《资政新篇》()
A.是先进中国人顺应近代化的救国方略 B.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
C.是近代中国唯一而又正确的救国纲领 D.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太平天国运动。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中国人提
出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一个顺应近代化的挽救太平天国的救国方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资政新篇》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必然产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中国正确的救国纲领不仅仅包括《资政新篇》,还有很多正确的救国纲领,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由于时局的问题,《资政新篇》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更没有促使农民阶级摆脱了封建思想的羁绊,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
【名师点睛】解答历史选择题,最基本的就是审清题目,这是解题的关键。
尤其是题目中的限定词语,不
仅规定了试题的属性,也规定了试题具体的解答要求。
因而,准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定词语,明确题目的时间、内容和解答限定,进而以此为突破口,排除错误项,是得出正确选项的常用方法。
24、随着反腐力度的不断加大,中央巡视组巡视地方工作已全面展开。
下列古代官职与其职能相似的是( ) A.秦太尉B.西汉刺史C.宋同平章事 D.明布政使
【答案】B
【解析】
25、吴光玲在《闽东传统民居的地理经济选择及文化内涵》一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民居中,堂屋是住宅的
主体,是宗法制家族的象征,是家族的礼制中心、教化中心。
据此推断,假如是在汉代,下图中有资格继
承住宅堂屋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③属于
嫡长子,所以有资格继承住宅堂屋的是③,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①不是嫡长子,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②不是嫡长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不是嫡长子,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26题15分,27题10分,共25分)
26.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 材料二中A、B、C三幅地图反映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5分)
【答案】(1)变化:由秦朝三公九卿制变为隋唐三省六部制(4分)。
(2)A:分封制;图B:郡县制;图C:行省制。
(6分)
(3)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取消;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5分) 【解析】
(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二是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三是对边疆的管理不断的加强,在做此类试题时要灵活运用这一规律即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变化、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名师点睛】材料题是考试中学生最头疼失分最多的题型,解答此类材料题时,第一,先粗读材料,然后看问题,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读材料,第二,找准题眼,找材料与题干问题相关的部分,第三,联系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在教材中印证材料观点且符合问题的知识点,最后,总结答案。
27、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10分)
【答案】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推翻清朝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③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牢记教材基本知识其实也很重要,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一定要多角度的分析和理解,例如,从政治角度主要突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从经济角度主要突出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当然最后还要回答出辛亥革命的国际意义,此类试题关键在于回答完整。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