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色和抒发离愁别绪,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了这首诗作为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和情感表达方式。

然而,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并进行了反思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1.1 缺乏明确的知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明确告诉学生们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意图。

这导致学生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1.2 忽视情感目标除了知识的传授,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使得学生们对于诗歌的情感体验和理解也相对较浅。

1.3 忽略实践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比如通过模仿写作或者朗读等方式,来加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体验。

二、教学方法不合理2.1 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解和讨论的方式,缺乏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这使得学生们的参与度和兴趣相对较低。

2.2 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我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没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这导致部分学生在诗歌理解和欣赏上遇到了困难。

2.3 缺乏互动性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设置足够的互动环节,如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这使得学生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三、教学资源不足3.1 缺乏多媒体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等,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2 缺乏文化背景资源我没有给学生们提供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社会背景等,这使得学生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相对较为肤浅。

3.3 缺乏实践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提供足够的实践性资源,如写作指导、朗读示范等,这使得学生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评估不全面4.1 重视知识考核在教学评估中,我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考核,而忽视了对学生情感和实践能力的评估。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篇,它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达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雨霖铃》这首诗进行教学,不仅让学生们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也让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反思进行总结。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即通过学习《雨霖铃》这首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雨霖铃》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我成功地激发了学生对这首诗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1.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共同分析、解读《雨霖铃》,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2.1背景知识的讲解在教学开始前,我先向学生们介绍了《雨霖铃》的背景知识,包括作者柳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2诗歌的分析与解读我通过引导学生们分析《雨霖铃》的诗歌结构、意象和语言运用等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

2.3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雨霖铃》的主题和意义,我引导他们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们深入思考诗歌与人生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3.1激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们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3.2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一些与《雨霖铃》相关的图片和视频,使学生们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3.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我鼓励学生们相互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四、教学效果的评估4.1课堂表现的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密切观察学生们的课堂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一首中国古代文人林则徐所作的词曲,通过描绘雨中的景色和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才华。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艺术内涵和文化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词曲。

正文内容:1. 雨霖铃的艺术特点1.1 描绘雨中景色:词曲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雨中的景色,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等,给人以清新、凉爽的感觉。

1.2 表达思乡之情:词曲通过作者对故乡的思念,表达了对亲人和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引发读者共鸣。

2. 雨霖铃的文化背景2.1 唐代文化:雨霖铃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2 文人墨客的情感表达:雨霖铃是文人墨客表达情感的典型之作,展现了他们对故乡、亲人和友情的思念之情。

3. 雨霖铃的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通过分析词曲的词句、描写手法和意境,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2 朗诵演绎: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演绎,通过声音、语调和表情的表达,体验词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3.3 创作扩展:鼓励学生在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进行创作扩展,写一首自己的词曲,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乡之情。

4. 雨霖铃的教学反思4.1 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词曲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能够深入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4.2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如阅读理解、朗诵演绎和创作扩展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4.3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和图片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总结: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发现,这首词曲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还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理解和欣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雨霖铃是一首古代诗词,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艺术表达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了《雨霖铃》这首诗词,旨在通过这首诗词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对我在《雨霖铃》教学中的反思进行总结,以期能够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教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引导学生理解《雨霖铃》的文学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更加明确地指导学生理解《雨霖铃》所蕴含的文学价值,如其艺术特点、情感表达和时代背景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首诗词的意义。

1.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除了理解《雨霖铃》的文学价值外,我还应该通过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这包括教导学生如何分析诗词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等,以及如何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1.3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通过学习《雨霖铃》,我希望学生能够在写作中运用到其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1 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雨霖铃》时,我应该采用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如通过音乐欣赏、影视赏析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对这首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

只有在学生对诗词产生兴趣的基础上,他们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2 多媒体辅助教学为了更好地呈现《雨霖铃》的艺术特点和情感表达,我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

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和视频,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3 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可以引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创作。

通过互相交流和合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雨霖铃》的内涵,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三、教学资源的准备3.1 选取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籍在教学《雨霖铃》时,我需要精选适合的教材和参考书籍,以便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首诗词。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雨霖铃》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本文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八课《词七首》的一篇文章。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在群星璀璨的北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全词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雨霖铃》是课内自读课文,但也可以做教读课文,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扬州慢》作为课内自读课文来处理,主要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备足无余。

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特别清楚,语言简洁明了。

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

三个层次,层层深入,从不同层面上写尽离情别绪,可叹为观止。

(三)鉴于以上两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1.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领会、宋词的艺术特点;初步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词中意象,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和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以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3)情感态度:体会作者的感情,领悟作者当时的理想;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引言概述:
《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词曲作品,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实践和反思,我深刻体会到了这首词曲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教育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反思,分别是:作品背景介绍、词曲特点分析、情感表达解读、文化内涵剖析和教学方法探索。

一、作品背景介绍:
1.1 《雨霖铃》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1.2 作品的创作时间和历史背景
1.3 作品的流传和影响
二、词曲特点分析:
2.1 词曲结构和形式特点
2.2 词曲的音乐特点和表现手法
2.3 词曲的语言特点和意象塑造
三、情感表达解读:
3.1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主题
3.2 作者通过词曲如何表达情感
3.3 读者对作品情感的共鸣和体验
四、文化内涵剖析:
4.1 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
4.2 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
4.3 作品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五、教学方法探索:
5.1 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5.2 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
5.3 教学效果评价和改进策略
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反思,我深刻认识到这首词曲作品的深厚艺术内涵和
教育意义。

它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和文化理解,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深入领略《雨霖铃》的魅力,进一步提升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_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经典之一,它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刻的情感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曾经在教学中选择了《雨霖铃》作为教学内容。

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反应以及教学反思这四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教学目标1.1 学习传统音乐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2 掌握《雨霖铃》的基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1.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教学方法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开始之前,我通过介绍《雨霖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引起了学生的兴趣。

我还播放了一些相关的音乐片段,让学生感受到这首曲子的美妙之处。

2.2 分析乐曲结构,讲解乐理知识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雨霖铃》,我对乐曲的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讲解了其中的乐理知识,如音符的音高、音符的时值等。

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对乐曲的演奏技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3 练习演奏,培养情感表达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了学生进行反复的乐器演奏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技巧和情感表达能力。

我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通过演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情感。

三、学生反应3.1 学生对乐曲的兴趣提高通过教学的引导和激发,学生对《雨霖铃》的兴趣得到了提高。

他们对乐曲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3.2 学生乐器演奏技巧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的乐器演奏技巧得到了显著提升。

他们能够准确地演奏出乐曲中的各个音符,并能够较好地掌握乐曲的节奏和表情。

3.3 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增强通过演奏《雨霖铃》,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增强。

他们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乐曲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教学反思4.1 教学目标的设定需更加明确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教学目标的设定并不够明确。

下次教学时,我将更加具体地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

《雨霖铃》说课稿引言概述:《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诗文,以其深情的描写和真挚的感受,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雨霖铃》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诗歌背景、诗歌主题、诗歌结构、诗歌表达手法以及诗歌意义。

一、诗歌背景:1.1 唐代社会背景: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文人雅士辈出。

1.2 柳宗元的生平: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以清正廉洁而闻名于世。

1.3 诗歌创作背景:柳宗元写《雨霖铃》时正值他流亡岭南的时期,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二、诗歌主题:2.1 怀念故乡:《雨霖铃》通过描写雨夜孤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2 忧国忧民: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忧虑,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切之情。

2.3 追求真理:柳宗元在《雨霖铃》中表达了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追求内心的宁静和真实的境界。

三、诗歌结构:3.1 诗歌形式:《雨霖铃》是一首七绝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3.2 押韵方式:诗中使用了押韵的手法,使整首诗更加优美动听。

3.3 篇章结构:诗歌以写雨夜孤寂的景象为引子,通过对故乡思念、忧国忧民和追求真理的描写,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四、诗歌表达手法:4.1 比喻手法:柳宗元通过运用比喻手法,将雨夜孤寂的景象与自己的思乡之情相结合,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4.2 对仗手法:诗中运用了对仗手法,使每句诗的音韵和谐,给人一种韵律感。

4.3 感情表达: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更好地感受到他内心的思想和情感。

五、诗歌意义:5.1 文学价值:《雨霖铃》以其深邃的思想和优美的语言,成为唐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2 人生意义:诗中表达了对故乡、国家和真理的思考,激发了人们对于家国情怀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5.3 人情味道:《雨霖铃》通过对雨夜孤寂的描写,表达了人们对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思念和渴望,使人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

《雨霖铃》说课稿(5篇)《雨霖铃》是宋代柳永的名篇,雨霖铃说课稿怎么写?三人行,必有我师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下面是作者勤劳的小编帮家人们找到的《雨霖铃》说课稿【较新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说课稿篇一一、教材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雨霖铃》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IV第二单元7首宋词中的第二首,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根据本文感情细腻,情景相融的特点,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征,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⑴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对意象的分析,感受《雨霖铃》的感情和意境,体会词中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

⑴过程与方法目标:合作学习进行探究,通过美读、美赏、美说,品味局部语言,整体把握意境,掌握赏析诗词的方法。

⑴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体会短暂与永恒的辨证关系。

【教学重难点】学生已经接触过不少诗词,对于诗词鉴赏的方法和诗词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了解本文融情于景的手法并不难,重点就在于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铃》中的意境和感情。

而品赏这首宋词的真挚感情和凄凉的意境,相对困难在于了解本词中典型的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写作特点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方法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据此采取以下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法;学生讨论与教师点拨相结合的方法。

三、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并且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悟能力,已经基本能理解诗句的意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五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五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五篇《雨霖铃》教学反思五篇篇一:《雨霖铃》教学反思诗词赏析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诗歌教学该以何种方式才能发挥最大的课堂实效性,是我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思考的内容。

在上完《雨霖铃》后,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反思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所得所失。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词作的内容把握和情感体验为重点,以诵读、品味为手段,力图通过意境的创设以和师生共同感悟达到预设情感体验目标,同时把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渗透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主要设计了“重朗读,抓意象,品语言,析手法,明感情”这五个教学环节。

教学环节的一些得失总结如下:一、激趣环节:在课堂一开始我就以“黯然神伤者,唯离别也。

”入题,要求学生说出以前学过的一些关于离别的诗歌,如“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认不识君”等等。

这些诗句都是以前学过的,重新朗读,既是一种很好的复习,又为本课的创设作铺垫。

结果有的学生说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有的学生说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堂气氛活跃热烈。

二、朗读环节: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要培养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从读诗入手。

”以朗读为突破口,能较好的品味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读让学生理解文意,感受作者情感,体会诗词所描绘的意境。

因此,我就以学生集体朗读、个人朗读、教师带读的方式来进行。

.对于学生朗读的指导,我不是硬性的示范,而是用提问启发的方式来进行。

我问学生“对长亭晚”,该如何划分节奏;“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念”字是什么意思?这时该怎么读才识合适的?“今宵酒醒何处?”既然是个问句,要不要停顿。

学生很快的豁然开朗。

三、意象与语言环节:我先让学生在课本上划出诗中所用的意象,然后要求学生调动所学来分析意象,相当一部分同学表现得非常积极。

如解读“寒蝉”,能够把寒蝉的两层内涵(一是透露季节是秋天,而是渲染凄清冷落的离别氛围)分析得很到位。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

《雨霖铃》教学反思14篇《雨霖铃》教学反思1教学是门失败的艺术,而我在这种艺术当中不停地摸爬滚打,积累失败的教训。

先谈谈我这次的授课吧。

柳永的《雨霖铃》,一首送别诗,词意本身不难理解,重点是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并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表达出来。

所以我安排的重点是学生活动和发言。

英才一班是一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的班级,平时学生上课状态好,愿意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发言积极,思维活跃,所以我自认为让学生分析品味后发言交流是符合学情的。

但是,不测是学生看到教室后面坐着20位老师和领导,出现了紧张和压抑情绪。

不论我怎么引导孩子们就是不敢发言。

课后我问了不少学生原因,他们给我的答案很一致,那就是怕回答错了给我丢人……。

我感动与学生的懂事,但是也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为什么学生这么害怕答错?从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就告诉他们,在语文课堂上无所谓对错,只要是敢说,并且言之成理都是值得肯定的。

表面上看这种话,似乎是在鼓励学生发言,但是另一种心理暗示可能就是他们必须言之成理,还有就是我始终把他们当做学生,当做孩子,他们可能会说错,没有把他们真正当做课堂的主人。

所以,问题在我。

其次,评课老师提出我放手的问题太宽泛:1. 几分钟相互讨论,然后提出问题,不论是字面,还是理解上的疑惑,举手发言,共同讨论。

2. 选出你感觉最精彩的句子,并一起讨论这句话为什么给人这种感觉。

我的设想是在学生提问和分享的过程中,把学生望情感方面引导,提到意象,引出意象反映出的情感,分析句子(重点是:执手相看泪眼,就无语凝噎;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就适时进行补充,这样情感理解,名句欣赏,情境关系,虚实关系就会在相互探讨中逐渐明朗。

但是,学生却始终都不敢张口说话。

或许我的问题太大让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但是这两个问题确实是我常规课堂上最常见的问题,通常的课文我都会提问这两个问题,要说理解应该不是难度。

好不容易点一个学生回答,又总是不在状态,引导很久也说不出什么,在这个环节纠结太久,导致我我后面的环节没有展开,即1.为这首词加个词题2.提取这首词的.意象,改为诗歌或者散文这是展示学生能力的环节,也是亮点所在,通过这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汲取知识之后活学活用的能力。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雨霖铃》是一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爱情故事,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为一名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雨霖铃》这篇文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学的美,还帮助他们理解了其中的情感与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并分享一些我认为成功的教学方法。

一、文学背景介绍1.1 介绍《雨霖铃》的作者及其创作背景1.2 分析《雨霖铃》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1.3 解读《雨霖铃》中的人生哲理和价值观二、教学目标设定2.1 设定学生对《雨霖铃》的基本理解目标2.2 设定学生对《雨霖铃》中情感表达的理解目标2.3 设定学生对《雨霖铃》中人生哲理的理解目标三、教学方法与实施3.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3.1.1 利用音乐、图片等多媒体资源,营造出雨夜的氛围3.1.2 引入相关的背景知识,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3.1.3 利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3.2 分析文本,帮助学生理解情感表达3.2.1 分段解读,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情节3.2.2 分析词语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方式3.2.3 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情感转折,理解故事中的情感冲突3.3 探讨人生哲理,引导学生思考3.3.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人生哲理3.3.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人生哲理的理解和感悟3.3.3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四、教学效果评价4.1 学生对《雨霖铃》的基本理解是否达到预期目标4.2 学生对《雨霖铃》中情感表达的理解是否深入4.3 学生对《雨霖铃》中人生哲理的理解是否有所拓展结语:通过对《雨霖铃》的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教学中的一些成功方法,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等。

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如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评价方式。

我将继续努力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

《雨霖铃》说课稿优秀6篇篇一:雨霖铃说课稿篇一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其次单元的《雨霖铃》。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介绍、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过程五个部分来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必修四其次单元编选的是宋词,在人教版五个必修模块中,这是唯一的宋词单元。

本单元选取的是四位着名词人的作品。

四人中苏轼和辛弃疾是北宋和南宋的豪放派代表,而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文人,李清照是宋代最杰出的女词人,四人在词坛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教材编者可谓专心良苦,编选四人各富代表性的词来学习,通过比较,使同学了解完全不同的两种词风,进一步体会四位词人不同的创作风格。

本单元教学课上努力做到同学、老师、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公平对话与沟通,在同学理解词的内容后,教给鉴赏词的方法。

通过鉴赏,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分析是如何传情达意的,进一步了解词的特点和写法(情景交融、点染、白描、叠字等),让同学在学习后对词的鉴赏建立一个初步的感性的理解。

由于必修五模块已没有古典诗词的学习内容,所以本单元的学习还应引导同学对鉴赏古典诗词的一般方法进行总结,为以后进行诗歌与散文系列模块的选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文特点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着、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离情”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景中见情,以情带景,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教学大纲》要求“培育同学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力量,能感受形象,品尝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索,受到感染和启迪”。

依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如下:学问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

力量目标:1、初步把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

雨霖铃说课稿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雨霖铃说课稿(精选3篇),欢迎大家分享。

雨霖铃说课稿1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的《雨霖铃寒蝉凄切》。

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教学目标本单元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包括风格、意象、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诵读古典诗歌的兴趣。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1、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这首词写的是才情卓绝、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在深秋雨后的傍晚时分,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

以“别离”为线索,用白描、铺叙、点染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话别时难舍难分的情景,景中见情,以情带景。

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

2、重点讲读课本单元是古典诗歌单元,即古典诗歌,包括唐宋诗词及元曲。

《雨霖铃》承担着培养学生鉴赏古典诗词能力这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因此有着重要地位。

《雨霖铃》是婉约派代表作,因此学习它,对于学生了解婉约派风格有着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两个普遍班,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也有一定了解,因此我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新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提高文学品位。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品位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②了解作者柳永及雨霖铃词牌2、过程与方法①体味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②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四、重点、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鉴赏名句,体会作者情感五、教学策略1、诵读法2、启发法3、讨论法六、学法指导1、课前让学生查找作者柳永的资料。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

《雨霖铃》教学反思引言概述:《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通过对这部作品的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一、教学内容设计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确定教学目标。

1.2 设计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包括文本分析、背景介绍、作者生平等内容。

1.3 引导学生思考:通过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思考作品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二、教学方法选择2.1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片、音频、视频,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互动式教学: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2.3 实践教学结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雨霖铃》的魅力,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三、教学评估方法3.1 考试评估:设立不同形式的考试,如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

3.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作业,包括课堂笔记、读后感、文献综述等,检验学生对《雨霖铃》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3 学生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情况,并进行同伴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互助。

四、教学效果评估4.1 学生表现评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教学效果。

4.2 学生反馈评估: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看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3 教师自我评估: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找出问题所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五、教学反思与改进5.1 总结经验教训:及时总结本次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找出问题所在。

5.2 改进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3 持续改进:教学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教师应保持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通过对《雨霖铃》教学的反思,我们可以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雨霖铃》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雨霖铃》说课稿(附教学反思)

《雨霖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雨霖铃》。

我主要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说教材(一)单元教学目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 包括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目标:1、领会唐诗、宋词的艺术特点2、具体领会唐代几位诗人以及宋代几位著名词人的艺术风格。

3、初步鉴赏古代诗词的方法。

(二)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课共有两篇教读课文《雨霖铃》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篇是婉约派代表作,一篇是豪放派代表作。

我选择《雨霖铃》这首词是为了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根据教材特点及《大纲》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第一、知识目标1、了解婉约派的主要特征2、了解柳永及“雨霖铃”词牌第二、能力目标1、初步掌握鉴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理解“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3、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第二、情感目标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及纯正的文学趣味教学重点:1、“景中见情、缘情设景”的艺术特色2、理解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名句的鉴赏方法二、说学情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但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高一时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说教法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一讨论一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雨霖铃》说课稿及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

教材分析:
《雨霖铃》属于新课程教材必修4第单二元。

重在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诵读和鉴赏评价能力,包括朗诵技巧、风格、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

以“离情”为线索,描写了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学习本词能让学生对婉约派风格有一个大致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大荆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这里的学生基础相对差但对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

在初中时已有接触,高一时学过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和《采桑子·重阳》,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根据教材特点及《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反复诵读背诵本词
2、品味意象,体会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诵读,整体感知,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离愁别绪。

2、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画面。

⒊,鉴赏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分析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古人伤离别、重真情的情怀。

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

二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采用诵读法、想象意境法的方法理解作者与友人的难舍难分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的朗读鉴赏课,因此我安排以下三个步骤的学法引导。

1.学生诵读,整体感知,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离愁别绪。

2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词中所创造出来的艺术画面,教师点拨补充并总结。

⒊通过鉴赏法分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运用到的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环节一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李商隐《无题》及以前学过的离别诗,创设“伤离别”
情境。

激发学生的兴趣。

环节二、作者简介
诗词鉴赏中知人论世及其重要。

有利于学生对词情感的理解。

环节三.整体感知
用“四读法”朗读课文,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与作者在情感上进行交流,感受到词中所蕴含的深深的离愁别绪。

环节四.探究文本:
思考: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
师: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

(板书)鉴赏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
(1)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2)哪些句子抒写了作者的感情?
(3)怎样理解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围绕以上教师问题适时点拨,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适当的补充相关诗句,以便学生对意象的理解,情感的把握。

通过欣赏名句把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表现手法。

环节五:达标提升
全班同学比赛背诵本词(注意把握伤离别的思想感情)
反思
1、学生课堂表现
2、学习目标落实
3、自己通过本节课,对新课标的感悟
A、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B、通过各种手段,注重学习过程,使学生学有所得
C、教师的组织、引导更为重要
D、必要的提升,尤其是情感价值观的培养,是体现语文学科特点的重要环节
【教学反思】
优点:
1.教学设计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体。

这节课学生活动地比较充分,通过反复诵读,学生能够理解词的感情,达到背诵的程度。

2.品味讲解诗歌,师生共同融入美的意境之中,在鉴赏时,学生能用优美恰切的语言诠释对此诗的意境。

3.鉴赏思路清晰,学生学习兴趣浓厚。

缺点:1.由于本课容量大,学生没有提前预习,上课前花费时间在预习上,所以上课时间较紧张,没有完成教学既定目标。

2.由于对大荆中学的多媒体不熟悉出现许多失误,导致课堂时有终断,今后要避免教学受多媒体影响,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3.学生独立思考较少。

附:板书设计
《雨霖铃》
感情基调:哀婉、悲伤、凄清
离别前,勾勒环境;
“伤离别离别时,描摹情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离别后,刻画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