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

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

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它通常发生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中。

骨转移会导致骨骼疼痛、骨折、高钙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因此,对于癌症患者进行骨转移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骨扫描是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发现骨转移的情况。

骨扫描是通过给患者注射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然后使用放射性摄影机对患者进行全身扫描,通过观察同位素在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来判断是否存在骨转移的情况。

在骨扫描的报告图中,骨转移通常表现为局部骨组织密度增高,放射性同位素摄取增加的异常区域。

骨转移的报告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患者骨骼的情况,有助于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骨扫描时,患者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是否怀孕或哺乳期,因为放射性同位素对胎儿和婴儿有一定的影响。

其次,患者需要在进行检查前避免食用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因为咖啡因会干扰检查结果。

最后,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后,患者需要多饮水,促进同位素的排泄,减少对身体的影响。

在骨转移的治疗方面,目前常用的方法包括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骨保护治疗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癌症和骨转移的情况,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减轻骨痛、预防骨折,提高生活质量。

总之,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

骨扫描作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骨转移的情况,有助于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患者在进行骨扫描时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通过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的介绍,能够增加对骨转移的认识,提高对骨转移的重视,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帮助。

核医学骨显像ppt课件

核医学骨显像ppt课件
高的异常浓聚影,呈圆形,类似于“炸面圈” (doughnut)征。
ANT
POST
左股下端骨纤维肉瘤-骨显像呈“炸面圈”征
核医学骨显像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4. 骨外组织放射性浓聚
• 生理情况下,显像剂经泌尿系统排 泄,故肾脏和膀胱显影。
• 病理情况下,骨外组织摄取骨显像 剂可见于心包钙化或心瓣膜病、急 性心肌梗塞、畸胎瘤、包囊虫病、 乳腺炎症或乳腺癌、原发骨肿瘤肺 转移灶、脑膜瘤或子宫肌瘤钙化、 瘢痕皮肤及骨化性肌炎等。
• 骨组织由无机盐(羟基磷灰石晶体)、有机物(胶原纤维 和层粘蛋白)和水组成。
• 静脉注射骨显像剂后,其主要通过化学吸附(如99mTc-MDP) 和离子交换(如85Sr、18F)两种方式进入骨内与羟基磷灰石 晶体结合。
• 少量骨显像剂与骨组织中有机成分(胶原纤维)结合。 • 利用核医学仪器探测放射性核素所发射出的r射线,即可得
核医学骨显像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 儿童由于骨质生长活跃,在骨骺及干骺端有更多放射性 的分布是其பைடு நூலகம்征,通常是全身骨骼中影像最强的部位 。
ANT POST
半岁
ANT POST
4岁
核医学骨显像
ANT POST
12岁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 骨动态显像-三相骨显像
• 血流相:反映受检局部大血管血流通畅情况。 • 血池相:反映受检局部软组织血供。 • 延迟相:反映受检局部骨骼的代谢状态 。
血流相、血池相、延迟相 全身骨显像、局部骨显像
核医学骨显像
第一节 骨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图像分析
骨 动 态 显 像 ( 三 时 相 骨 显 像 )

全身骨显像报告

全身骨显像报告

全身骨显像报告
患者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50岁
检查日期:2021年9月20日
检查项目:全身骨显像
检查医生:李四
检查结果:
一、全身骨骼结构及数目
患者全身骨骼结构正常,共计206块骨头,未见异常。

二、各部位骨骼
1. 颈椎: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弯曲适度。

2. 胸椎: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弯曲适度。

3. 腰椎:未见明显异常,生理弯曲适度。

4. 骨盆:未见明显异常。

5. 右肩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6. 左肩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7. 右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8. 左髋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9. 右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10. 左膝关节:未见明显异常。

三、其他
1. 未见明显异常软组织肿物、肿块等。

2. 未见骨骼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骨质增生等。

3. 未见明显骨折、畸形、异常早熟、成骨不全等。

综合分析:患者全身骨骼结构正常,各部位骨骼未见明显异常,未见软组织肿物、骨质增生、畸形等异常改变。

建议定期复查,
以便早期发现异常情况。

以上内容仅为医学检查结果,须由医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制
定合理诊疗方案,并谨慎使用本检查结果。

如有疑问,请及时咨
询相关专业医生。

【G112】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

【G112】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

【G112】肾性⾻营养不良(肾性⾻病)概述肾性⾻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由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代谢病。

简称肾性⾻病。

表现为钙磷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骼畸形并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骼⽅⾯表现为⾻质疏松、⾻软化、纤维囊性⾻炎、⾻硬化及转移性钙化。

幼年可能引起⽣长发育障碍。

临床表现在⼉童或少年,疾病表现为发育不良、肌⾁软弱;⾏⾛时呈鸭步态,有膝外翻或内翻;⾻⼲骺端或肋⾻软⾻交接处肿⼤,股⾻上端⾻骺滑脱;严重者可引起股⾻颈纤维性⾻炎。

成⼈表现为⾻软化症状,在路塞(Looser)变性区有压痛。

肾性⾻病进⾏缓慢,出现症状时已经是其晚期了,临床上以⾻痛,⾻折,⾻变形为主要特征。

⾻痛突发症状之⼀,常为全⾝性,好发于下半⾝持重部位(腰,背,髋,膝关节),运动或受压时加重,⾛路摇晃甚⾄不能起床。

病理性⾻折多发于肋⾻,其他部位也能由于轻微外⼒⽽引起⾻折。

多见于低转运型和接受糖⽪质激素治疗的肾移植患者,⾼运型少见。

成⼈易出现椎⾻,胸廓和⾻盆变形,重症患者引起⾝⾼缩短和换⽓障碍,称为退缩⼈综合症,⼩⼉可发⽣成长延迟。

影像表现在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X线⽚可能显⽰⾻密度增加,这在轴向⾻骼中更常见,其⾻⼩梁⾻质⽐⾻⽪质更多(图1)。

这种弥漫性⾻硬化的病因尚不清楚,它可能反映甲状旁腺激素的合成代谢作⽤。

尽管X线⽚显⽰⾻密度增加变硬,⾻骼在结构上却较弱,容易发⽣应⼒性⾻折。

脊柱通常表现出特征性的条纹外观(沿着终板的密度增加的交替条带和椎体中央部分的密度降低),也称为粗糙的针织脊椎(图2)。

图1。

60岁男性的肾性⾻营养不良,在接受肾移植肾⼩球性肾炎后。

腰椎的前后放射照⽚显⽰了腰椎的⾻密度的弥散性的增⾼。

图2。

正在接受透析治疗的28岁的肾病综合征和终末期肾病的妇⼥的肾性⾻营养不良。

腰椎横侧X线⽚显⽰沿着终板(虚线箭头)和中央透明区域(实⼼箭头)的交替性硬化斑块。

这种模式被称为粗糙的针织脊椎,这是以橄榄球运动员穿着的运动衫图案(右图所⽰)命名的。

肾性骨病诊断标准

肾性骨病诊断标准

肾性骨病诊断标准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是一组由慢性肾病引起的骨代谢异常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骨质疏松、骨病变和骨折。

肾性骨病的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至关重要,因此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肾性骨病。

一、临床表现。

肾性骨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痛、骨折、骨质疏松、关节疼痛和畸形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骨骼疼痛,特别是在腰部和下肢。

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尤其是在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时。

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变得脆弱,容易发生骨折。

关节疼痛和畸形则是由于骨骼的异常生长和发育所致。

二、实验室检查。

在诊断肾性骨病时,实验室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甲状旁腺激素(PTH)和25-羟基维生素D等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骨代谢情况。

其中,血清PTH水平的升高和血清磷水平的降低是肾性骨病的重要指标。

此外,骨密度检查也是诊断肾性骨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程度。

三、影像学检查。

X线、CT和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在肾性骨病的诊断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X 线检查可以显示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和骨折等表现,而CT和核磁共振则可以更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异常情况,帮助医生做出准确诊断。

四、骨活检。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骨活检以明确诊断。

骨活检可以直接观察骨组织的病理改变,帮助医生判断肾性骨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肾性骨病的诊断需要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骨活检等多种手段,以确保准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对于患者来说,及时就医并配合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是至关重要的。

希望本文所述的肾性骨病诊断标准能够对临床工作者和患者有所帮助,提高对肾性骨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骨显像-核医学

骨显像-核医学

PTH242, 正常12-72
六、急性骨髓炎与蜂窝组织炎的鉴 别
诊断
七、移植骨的监测
八、假体松动与感染的鉴别
松动表现为假体远侧端组织或两端 组织有放射性增加的表现,感染则表现为 假体周围弥漫性放射性摄取增加。
九、骨折的诊断
-----隐匿性骨折、应力性骨折
一对年轻的夫妇告诉大夫 他们的14个月的"宝贝"孩子永 远在哭. 特别不喜欢他们碰她 的右手.
1、骨骼显像的特点:
是一种形态显像,而且是一种反映骨 骼的功能性显像。只要有骨代谢、骨血流 和骨交感神经功能状态改变,即可以出现 骨骼显像的异常。
2、关于99mTc—MDP骨显像,显像 剂被脏器或组织摄取的机理是:( )
A.化学吸附 B.细胞吞噬 C.通透弥 散 D.选择性浓聚 E.选择性排泄
3、骨骼常用显像剂:()
取代: Ca-89Sr OH- - 18FPO43+ -各种放射性磷酸盐
99Tcm –PYP (焦磷酸盐) 99Tcm -HMDP(羟基亚甲基二膦酸 盐) 99Tcm -HEDP(羟基次乙基二膦酸盐)
摄取
清除
四、患者准备 1、鼓励病人多饮水; 2、检查前排空膀胱; 3、排尿时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及衣裤; 4、除去病人衣物上的金属物品; 5、检查中要求病人保持固定体位。
最常见的核医学检查项目;
功能显像,探测灵敏度非常高,较X线等检 查早3~6个月发现病变;
探查范围广(全身)。
骨静态显像的显像剂、原理、适应症、 临床应用。
骨动态显像的原理、临床应用。
骨显像图像分析。
临床运用。
显像过程
显像剂
2h
骨静态图像
细胞
骨质
骨基质

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

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

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一、引言骨转移是较常见的恶性肿瘤进展形式之一。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转移的诊治越来越受到关注。

而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是骨转移的重要诊断依据之一,本文将从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方面进行阐述。

二、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的定义及作用骨扫描是根据骨组织代谢情况,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以扫描形式呈现出骨组织基础代谢情况,以促进对骨组织疾病的诊断。

而骨转移是癌细胞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侵袭到骨骼系统中,并在骨骼的各处生长和繁殖而引起的。

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是骨扫描所得到的结果的总结和归纳,将扫描区域内的放射性同位素分布状况、各组织的代谢情况等信息,转换为图形展示的形式。

在诊断骨转移疾病上,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的主要内容1. 扫描区域信息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中常包含被扫描区域的相关信息,如扫描时间、扫描部位、扫描仪器等。

2. 组织代谢状况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展示了被扫描区域的各个组织代谢情况,如正常骨组织、骨转移区域等。

正常骨组织在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上通常呈现出均匀的、轻度放射性同位素分布。

而骨转移则在报告图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局部高放射性同位素分布。

3. 诊断结论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的最终目的是为医生提供一份可靠的诊断结果。

因此,除了展示相关的扫描信息和组织代谢状况外,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中还应包含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和结论。

四、结语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对于诊断骨转移疾病的作用日渐凸显。

在临床工作中,医生们可以通过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准确判断患者病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成功率。

同时,在患者接受治疗后,骨扫描骨转移报告图也可以帮助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评价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评价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应用的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价值。

方法:26例被临床确诊为mm的患者,均进行全身骨显像、x线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或病理活检及相关实验室检测,综合分析核素骨显像对mm的诊断意义,并通过多次复查骨显像,动态监测mm的治疗效果。

结果:52例mm患者中,核素骨显像阳性者46例,阳性率88.5%,x线检阳性者36例,阳性率69.2%。

12例患者不同期化疗后,复查全身骨显像显示骨病变范围缩小或病灶数目减少,病灶处放射性有所改变,临床也证实病情改善。

结论: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对mm的骨质破坏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并对mm疗效的动态观察具有指导意义,此方法可作为mm诊断和疗效观测的常规手段之一。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放射性核素显像;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2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8-0415-01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在骨髓内恶性增殖,并产生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进而导致多发溶骨性病变的一种进行性肿瘤疾病。

贫血、骨痛、骨折、高钙、肾脏损害及易感染为主要表现。

骨骼病变是瘤细胞浸润并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导致的溶骨损害。

本文对52例mm患者进行放射性核素99mtc-mdp全身骨spect显像,探讨核素骨显像对mm的应用价值。

现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由本院血液内科2004~2010年确诊的mm住院患者52例,男18例,女34例;年龄(26~75)岁,平均58岁。

全部mm患者均进行全身骨显像,显像前后1周内行x线影像学检查,部位包括:头颅、脊柱、肋骨、骨盆和有疼痛或骨折的部位;同期均行骨髓穿刺涂片或病理活检,血、尿免疫球蛋白测定及肾功能、血钙、血常规等相关实验室检查。

其中行全身骨显像次数≥2次者共22例,其中一例显像最多达12次。

2.2 方法:患者静脉注射骨显像剂99mtc-mdp(亚甲基二膦酸盐)740mbq(20mci),嘱患者多饮水(1.5~2.0l)、多排尿、禁止尿液污染内衣内裤,2~3h后患者排空膀胱,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miliennium hawkeye 双探头 spect行前后位和后前位全身骨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断层显像。

核医学骨骼显像

核医学骨骼显像

骨外显影 游离锝导致甲状腺、胃显影
(二)骨动态显像 1、正常影像 (1)血流相 注射显像剂8~10s可见局部较大 血管影,随后逐渐出现软组织轮廓,骨骼部位 放射性分布较少。 (2)血池相 注射显像剂1~2min获得,显像剂 大部分滞留于血循环,软组织影更为清晰,放 射性分布均匀,骨区放射性稍稀疏,两侧基本 对称。 (3)延迟相 同骨静态显像。
“炸面圈”样改变:病灶中心呈显著的放射 性缺损冷区,而环绕冷区周围则呈现放 射性增高影,形成一个圆环。
闪烁现象:骨骼的恶性肿瘤病灶经过治疗 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显著好转,但复查 骨显像放射性浓聚较治疗前更为明显, 过一段时间又会消退。是骨愈合和修复 的表现,表明血流增加,新生骨代谢增 加。
骨外显影: 骨外病变 如钙化的心包、心瓣膜,畸胎瘤。
三、影像分析
(一)骨静态显像 1、正常影像
2、异常影像
骨显像图上出现异常放射性增高或减低即为 异常。 放射性浓聚区——主要见于恶性肿瘤、骨纤维异 常增殖症、创伤及炎症等。
放射性减低区——多见于骨囊肿、梗塞、缺血坏 死、部分骨转移性肿瘤、使用激素和放化疗后的 患者。
甲状旁腺机能 亢进症及弥漫 性骨转移癌时 可出现:全身 骨骼核素浓聚 显著增高,软 组织本底极低, 双肾和膀胱不 显影。称为 “超级骨显像”
4、注意事项
(1)副作用:极少见,主要是变态反应。
(2)注意事项
生物因素
①患者要多饮水(300-500ml) ②肾功能的影响 ③ 年龄的影响 ④ 散射的影响 ⑤ 其它治疗后的影响 技术因素 ① 药物的影响 ②显像时间的影响 ③显像条件的影响
人为因素 ①病人移动 ②尿液污染 ③金属异物的影响 ④病损部位对诊断的影 响,如骨穿等。
三相骨骨显像有助于与蜂窝组织炎鉴别

核医学习题集11章-骨关节系统

核医学习题集11章-骨关节系统

核医学习题集11章-骨关节系统第十一章骨、关节系统【学习目标】1.掌握骨、关节显像的基本原理,正常、异常影像表现及主要临床应用。

2.熟悉骨、关节显像的常用方法、显像剂、基本操作及影响显像图质量的主要因素;熟悉骨显像与其它影像学检查比较其优缺点所在。

3.了解骨密度的概念及测定骨密度的常用方法;了解PET 18F-FDG骨骼恶性肿瘤显像的原理、临床应用。

【内容要点】第一节骨、关节显像的原理、方法和影象分析一、骨显像的基本原理及影响骨骼各部位摄取显像剂多少的主要因素。

二、骨显像剂:常用的骨显像剂类型及特点。

三、骨显像方法:1.骨动态显像:可分为骨三时相显像(即血流相、血池相和延迟相)和骨四时相(在前者基础上再加24小时延迟相)2.骨静态显像:包括全身及局部静态显像。

3.骨断层显像4.骨融合显像(图像融合)四、骨显像图像分析1.正常骨显像影像表现:包括正常动态及静态骨显像表现。

2.异常骨显像影像表现;包括异常动态及静态影像,后者又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异常放射性稀疏缺损、混合型(浓聚与稀疏缺损同时存在)、超级骨显像等。

五、关节显像:基本原理、显像剂、显像方法及图像分析。

第二节骨、关节显像的临床应用一、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早期诊断,与其它影像学方法比较优势所在。

二、对原发性骨肿瘤的诊断(包括良性及恶性骨肿瘤)。

三、对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主要是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四、对骨坏死的诊断;包括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儿童股骨头骨软骨病。

五、对骨创伤的诊断:包括特殊部位骨折、细小骨折及应力性骨折等。

六、对移植骨是否存活的检测。

七、对代谢性骨病的诊断:包括骨质疏松、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Paget's病等。

八、对关节疾病的诊断:包括类风湿关节炎、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等。

第三节骨矿物质含量及骨密度的测量一、常用的骨密度测量原理及方法。

二、影响骨密度测定的因素及诊断标准。

三、临床应用。

第四节 PET 18F-FDG骨骼恶性肿瘤显像一、原理。

全身骨相扫描报告

全身骨相扫描报告

全身骨相扫描报告一、概述全身骨相扫描是一种无创的辅助诊断方法,通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可以对患者全身骨骼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这种扫描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检测疾病、评估骨骼损伤、发现肿瘤转移等。

二、扫描方法全身骨相扫描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SPECT)技术,患者需要注射一种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示踪剂,该示踪剂会在体内与骨组织结合。

然后,患者会被置于扫描设备的检查台上,设备会通过探测器对全身进行扫描,产生一系列骨相图像。

三、报告解读1. 骨密度分析全身骨相扫描可以测量骨骼的密度,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医生会根据扫描结果中骨密度的数值,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的风险。

通过监测骨密度的变化,医生可以及早发现并干预骨质疏松症。

2. 骨骼损伤分析全身骨相扫描还可以检测骨骼的损伤,比如骨折、骨裂等。

通过观察扫描图像中的异常信号,医生可以确定骨骼受损的位置和程度,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3. 肿瘤转移检测肿瘤转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会引起骨骼的损害。

全身骨相扫描在肿瘤转移的检测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可以帮助医生发现肿瘤转移的迹象,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 病灶评估通过全身骨相扫描可以评估患者全身骨骼的病灶情况。

医生会观察扫描图像中的病灶分布和数量,判断病情的进展情况,以便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

5. 骨髓炎检测骨髓炎是一种骨骼感染性疾病,常常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

全身骨相扫描可以帮助医生检测骨髓炎的存在和程度,以便对患者进行合理的治疗管理。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全身骨相扫描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自己的过敏史和目前是否有任何症状或不适。

此外,妊娠妇女应该在进行扫描前通知医生。

由于扫描需要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肾功能状况,以确保患者的身体能够安全接受这项检查。

五、结论全身骨相扫描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能够对患者的全身骨骼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

它在骨密度分析、骨骼损伤分析、肿瘤转移检测、病灶评估和骨髓炎检测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骨质分析报告单怎么看

骨质分析报告单怎么看

骨质分析报告单怎么看?骨质分析报告单是一项重要的医学检查结果,用于评估一个人的骨骼健康状况。

了解如何正确阅读和解释这些报告单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其他骨骼相关疾病非常重要。

本文将逐步介绍如何读懂骨质分析报告单。

第一步:了解报告单的基本信息首先,我们需要查看报告单的基本信息,这通常包括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和日期。

确保这些信息准确无误,因为这些因素与骨骼健康有关。

第二步:了解骨密度测量结果骨密度是衡量骨骼健康的关键指标之一。

在报告单中,骨密度通常以T值和Z值的形式呈现。

T值是与年轻成年人相比的标准差,而Z值是与同龄人相比的标准差。

一般来说,T值低于-1表示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而T值低于-2.5表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Z值与同龄人相比,如果低于-2,也可能表示骨质疏松症的风险增加。

第三步:注意骨骼区域的测量结果骨质分析报告单还会提供不同骨骼区域的骨密度测量结果。

这些区域通常包括脊椎、髋部、手腕等。

对于女性,髋部骨密度的测量结果尤为重要,因为髋部骨质疏松可能导致髋部骨折的风险增加。

了解不同骨骼区域的骨密度测量结果可以帮助医生或患者评估哪些部位的骨骼健康状况较差。

第四步:检查其他指标除了骨密度测量结果外,报告单还可能包括其他指标,如骨代谢标志物、骨转化率、骨密度评估等。

这些指标可以提供更全面的骨骼健康评估,帮助医生或患者了解骨质疏松症的发展程度和可能的原因。

第五步:与医生讨论结果最后,理解骨质分析报告单是重要的,但与医生讨论结果更为关键。

医生可以根据报告单的结果和其他病史信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如果对报告单有任何疑问或担忧,及时与医生进行沟通是必要的。

为了促进骨骼健康,我们还应该采取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度运动、避免吸烟和限制酒精摄入等。

总结起来,阅读和理解骨质分析报告单是预防和管理骨骼健康的重要一环。

通过了解基本信息、骨密度测量结果、骨骼区域的测量结果、其他指标以及与医生讨论结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骨骼健康状况,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全身骨显像-PPT

全身骨显像-PPT

骨关节显像(方法)
❖ 显像方法
❖ 99mTcO4- :口服KCLO4封闭甲状腺 静注显像

局部 全身 动态显像
❖ 99mTc-MDP:同静态骨显像
❖骨、关节显像图像分析
全身骨显像(SPECT正常图象)
❖ 分五区 ❖ 颅骨 ❖ 胸部 ❖ 椎体 ❖ 骨盆 ❖ 四肢
各关节处放射 性聚集高于邻 骨组织。内部 放射性分布匀 称,松质骨摄 取较多,密质 骨较少.
胃显影对结 果的影响
尿液显影对结果 的影响
导尿管影像
骨、关节显像临床应用
二、原发骨肿瘤(Primary bone tumor )
❖ 初步鉴别良恶性 ❖ 判定疗效
骨肉瘤(Osteoid sarcoma)
治疗前
治疗后
骨肉瘤
治疗前
治疗后
尤文氏肉瘤
右侧肱骨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
血流相肿瘤 区放射性明显浓聚
动态骨显像(方法)
❖ 显像剂:99mTc-MDP
动态骨显像(方法)
❖ 显像方法
❖ 探头包括病变及对侧 ❖ 血流相 1桢/3S 20桢 ❖ 血池相 1桢/1~2min 5桢 ❖ 延迟相 静态显像 ❖ 24小时 静态显像
三时相显像 四时相显像
动态骨显像(方法)
图像处理 计算机处理,利用感兴趣区(ROI)记数,
全身骨显像(原理)
❖ PET代谢显像 ❖ 18F-FDG能反映体内葡萄糖利用状况。绝大
多数恶性肿瘤细胞具有高代谢特点,因此, 肿瘤细胞内可积聚大量18F-FDG,经PET显像 可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及肿 瘤内的放射性分布。
全身骨显像(原理)
❖ PET骨显像 ❖ 18F-NaF中的18F离子可与骨骼中的羟基磷灰

骨骼系统显像(核医学)

骨骼系统显像(核医学)

SPECT/CT图 像融合显像
www,
四、图像分析
骨静态显像图像分析 骨动态显像图像分析 骨断层显像与融合显像分析
骨静态显像正常图像
全身骨骼显像清晰
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 上下分布均匀
疏质骨>密质骨。 扁 骨>长 骨 骨骺端>骨 干 大关节>小关节
双肾、膀胱显影
正 常 全 身 骨 骼 显 前位 像
肿瘤骨转移放射性“热 区”与“冷区”并存
A
B
C
D
A:X线平片-腰椎退行性变
B:MRI-L4、L5椎体信号改变 C:CT-L4椎体成骨性改变,L5椎体骨质破坏 D:骨显像-腰椎、骨盆、肩胛骨、颅骨、左股骨异常浓聚
见年
明。 显自 异觉 常双 ;腿 骨骨 显痛 像, 示多 多次 处
X
男 性 , 49 岁 , 鼻 咽 癌 放
值 ➢ 有利于发现原发病灶以外的骨转移病灶 ➢ 有助于手术或其他治疗后疗效的监测与随访 ➢ 骨三时相显像对于鉴别肿瘤的良、恶性有一定的
价值 ➢ 特异性不如X线、CT、MRI等
骨肉瘤
起源于骨间叶组织,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 样组织或骨质的原发性恶性骨肿瘤。好发 于20岁以下的青少年或儿童。
女性,16岁
显像最佳时间 静脉注射后3-6h
1.骨静态显像方法
患者准备
❖ 鼓励病人多饮水; ❖ 检查前排空膀胱; ❖ 排尿时避免尿液污染体表及衣裤; ❖ 除去病人衣物上的金属物品; ❖ 病人取仰卧位,检查中要求病人保持固定体位。
骨静态显像
全身骨显像 (whole body bone static imaging) 全身骨骼前位和后位 影像 临床应用:全身骨骼 病灶的寻找及诊断
LOGO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核医学-全身骨显像骨显像
3. 转移性骨肿瘤的典型形态包括:
椎体上的不对称病灶 沿肋骨走行的条形病变 大团、块状病灶 颅骨骨缝外的圆形或不则形病灶 盆腔不规则形病灶
临床应用-转移性骨肿瘤
二.转移性骨肿瘤的核素显像表现*
4. 多发性放射性增高灶的鉴别诊断(可能性:大→小)
转移性骨肿瘤:多发病灶、随机分布、放射性增浓 骨髓炎、关节炎 创伤,骨质疏松不全性骨折 甲旁亢、肾性骨软骨病、Peget病及其他代谢性骨病 其他: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多发性内生软骨瘤、骨梗塞
放射性增高的程度与病变的程度和性质有关,如恶性肿瘤常 较良性肿瘤明显增高。
冷区较为少见,可见于骨囊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等缺血性 疾病、溶骨性病变和病变进展迅速而成骨反应不佳者。
99mTc的γ光子能量较低,金属的腰带、纽扣和钱币等足以将 他吸收而显示局部冷区,应注意防止和识别。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三、正常静态影像
全身骨骼显影清晰,放射性分布左右对称。血 运丰富和代谢活跃的松质骨如颅骨、胸骨、肋 骨、骨盆和长骨的干骺端,放射性聚集较多, 长骨干等密质骨放射性聚集较少。
生长发育期全身骨骼(包括长骨骨干)代谢旺 盛、成骨活跃,除骨骺部位呈放射性高浓聚外, 全身骨骼影像放射性分布较为均匀。
双肾及膀胱生理性显影。
亦见于非恶性肿瘤患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软骨病 肾功能衰竭等
异常影像及其临床意义
五、骨骼外的软组织异常影像 骨骼以外的骨化灶、钙化灶和磷酸盐异常聚集部位,
也因可以沉积99mTc-MDP等骨显像剂而显影,多见于结石、 心包钙化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其特点是影像不在骨骼上, 多体位或断层显像不难与骨病变鉴别。
35-40倍。 骨转移瘤按X线表现可分溶骨、成骨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常见。 转移性骨肿瘤的好发部位为脊柱、肋骨和骨盆等中轴骨,四肢长骨较少

骨骼系统·核素治疗

骨骼系统·核素治疗
性血小板增多症)√ 153Sm-EDTMP(或89Sr)治疗骨转移癌√
放射性核素可以治疗的疾病
188Re-硫化铼治疗骨关节炎及血友病性关节炎√ 32P敷贴治疗皮肤病(局限性血管瘤等) 131I-MIBG治疗嗜铬细胞瘤 放射免疫导向治疗√ 肿瘤介入内照射治疗 其它疾病
153Sm-EDTMP 治疗肿瘤骨转移
骨膜新骨形成 常见于肥大性肺骨关节病
关节炎 骨关节炎、类风关、急性风湿热、痛风、 假性痛风、退行性骨关节病、关节强硬性 脊柱炎
肺癌引起的肥大性骨关节病
“热区”的其它原因
骨外显像
乳腺肿块显影
放射性缺损区(冷区)
破骨过程或破骨活性明显大于成骨活性时, 在骨扫描上就呈现为光子缺少的“冷”区。
骨骼系统·核素治疗
Skeletal Nuclear Medicine
静态骨显像
Static Skeletal Imaging
原理 Principal
骨组织由无机盐和有机物组成,99mTc或 113In标记的磷酸盐化合物通过化学吸附的方 式与骨骼中的无机物和有机物发生作用,而 沉积在骨骼内,使骨组织聚积放射性而显像。 骨骼各部分聚集放射性核素的多少与其血流 灌注量、代谢活跃程度及成骨过程的变化有 关。只要局部骨骼发生病理性改变时影响了 上述这些因素,就可导致局部骨骼影像异常。 我们利用这一原理,就能很方便地为骨骼疾 病提供诊断和定位依据
“冷区”最多见于恶性骨肿瘤,约占 80%~90%,胸骨、胸椎、骨盆多见。
前列腺癌多发性骨转移
“冷区”的常见原因
外科手术切除后 体内外致密物遮挡 伴有骨破坏或骨内血管阻塞的恶性肿瘤 局部血管受损 放射治疗 骨囊肿
过度显像(Super bone scan)
在骨显像图上发现,骨中放射性示踪剂出现显著 的、普遍的摄取增加,多呈均匀、对称的异常放 射性浓聚,软组织活性很少,而肾影常缺失

骨扫描报告

骨扫描报告

骨扫描报告根据您提供的信息,我整理了一个骨扫描报告,总字数为700字。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模拟报告,具体报告内容需要具体情况而定。

以下是报告内容:骨扫描报告检查日期:XXXX年XX月XX日患者姓名:XXX 性别:XXX 年龄:XXX岁临床信息:患者主诉XXX(疼痛、肿块等),临床怀疑XXX(骨折、骨转移等)。

检查方法: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示踪剂,经过适当的肾功能检查,1-2小时后进行全身骨骼扫描。

扫描范围从头到脚覆盖全部骨骼。

影像结果:骨扫描图像显示,患者的骨骼结构呈现正常形态与分布。

扫描显示骨骼各部位密度均匀,无异常放射性示踪剂集聚或异常放射性示踪剂分布。

头颅:颅骨正常,无放射性示踪剂异常集聚,未见明显骨吸收现象。

颈椎:椎体间隙均匀,未见骨质异常,无放射性示踪剂异常集聚。

胸椎:椎体间隙均匀,未见骨质异常,无放射性示踪剂异常集聚。

腰椎:椎体间隙均匀,未见骨质异常,无放射性示踪剂异常集聚。

盆骨:骨盆各部位显示正常,无异常放射性示踪剂集聚。

肋骨:肋骨正常,无放射性示踪剂异常集聚。

四肢骨骼:四肢骨骼正常,未见骨质异常,无放射性示踪剂异常集聚。

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主诉和骨扫描结果,未发现明显异常。

骨骼密度和结构正常,无放射性示踪剂异常集聚。

初步排除骨折、骨转移等疾病的可能性。

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其他检查结果,可能需要进一步评估和诊断。

注意事项:1. 本报告仅为骨扫描结果,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2. 骨扫描结果受患者个人情况和显像仪器等因素影响,可能存在一定限制性。

3. 如有不明确或需进一步评估的情况,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是针对骨扫描的简要报告,具体情况还需医生进一步解读和评估。

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性骨病核素骨显像结果分析黄之杰;陈建忠;王庆旭;孙志勇【摘要】目的探讨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骨显像在肾性骨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8~2011年经过确认的肾性骨病36例,行核素SPECT显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10例双侧胫腓骨摄取增加;8例双下肢骨、6例全身长骨骨摄取不均匀;5例全身关节膨大,双侧肱骨、股骨弯曲畸形;6例全身关节膨大伴周围软组织钙化;1例全身关节膨大伴全身多处软组织包块.结论结合临床资料,99Tcm-MDP骨显像能准确判断病变性质,可为肾性骨病的诊治提供有力依据.%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echnetium 99Tcm- methylene diphosphonate( 99Tcm- MDP )in renal osteopathy( RO ). Methods Thirty six patients diagnosed RO in our hospital from 2008 to 2011 were selected to receive the nuclide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SPECT )imaging. And their manifestation was analyzed. Results The uptake of bilateral tibiofibula in 10 cases increased. Uneven bone uptake occurred in bones of both lower limbs in 8 cases and long bones over the whole body in 6 cases. In 5 cases,joint intumescentia occurred over the whole body,and the bilateral humerus and femur bones were twisted and crooked. In 6 cases,joint intumescentia occurred over the whole body combined with calcification of surrounding soft tissues. In 1 case,joint intumescentia occurred over the whole body combined with several soft tissue masses. Conclusion Associated with the clinicaldata,99Tcm- MDP bone imaging can accurately judge the nature ofpathological changes and provide effective eviden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renal osteopathy.【期刊名称】《西南国防医药》【年(卷),期】2012(022)002【总页数】3页(P158-160)【关键词】肾性骨病;SPECT;99Tcm-MDP显像剂【作者】黄之杰;陈建忠;王庆旭;孙志勇【作者单位】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610083,成都,成都军区总医院核医学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5肾性骨病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并发症之一,又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是肾功能障碍引起的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和内分泌功能异常在骨结构上的反映〔1〕。

当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由于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钙磷代谢失常,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和排泄减少,同时肾脏合成维生素D减少,铝排泄障碍及透析治疗时,药物使用等多方面原因,使患者出现一系列骨内和骨外病变;临床主要表现为纤维囊性骨炎、骨质疏松、软骨病、骨硬化、儿童生长发育迟缓及转移性钙化;这些病变的发生与肾脏功能及透析疗法有关,因而统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即肾性骨病。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肾病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此病发病率也较以前增加,本文总结了我院2008~2011年经过确诊的肾性骨病36例,对其行核素SPECT显像与影像学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认识。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肾性骨病患者36例,其中男21例,女15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52岁;发病时间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病程约6年;其中糖尿病肾功能不全9例,高血压性肾功能不全2例,痛风性肾功能不全5例,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慢性间质性肾炎5例,多囊肾2例,尿路梗阻伴肾积水5例。

临床表现:除原有肾脏病变引起的临床表现外,均有腰腿酸软、全身乏力症状,伴骨痛者8例,骨骼畸形11例,皮肤瘙痒6例,肌肉萎缩4例,多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7例。

所有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钙降低,血磷不同程度增高,部分病例碱性磷酸酶增高。

1.2 检查方法仪器: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E.cam.SPECT仪,低能高分辨准直器,采集矩阵128×128;骨显像从头到足一次连续完成,每位患者取全身前位和后位显像,必要时加做局部断层。

显像剂及方法:患者静脉注射99Tcm-亚甲基二磷酸盐(99Tcm-MDP)(由成都欣科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25-30 mci, 2.5~3 h(饮水1000~2000 ml)后开始显像,显像前排空尿液,以免膀胱计数高而影响结果,去掉身上含金属或高比重的物品。

2 结果2.1 SPECT显像结果36例患者均行骨扫描检查,其中10例双侧胫腓骨摄取增加,表现皮质增厚;8例双下肢骨、6例全身长骨骨摄取不均匀异常增浓;5例全身关节膨大,双侧肱骨、股骨弯曲畸形,6例全身关节膨大伴周围软组织钙化,双手多关节摄取增加;1例全身关节膨大伴全身多处软组织包块。

2.2 其他影像检查结果 36例肾性骨病中,X线检查9例,3例行腰椎CT检查,6例行腰椎MRI检查,其影像表现以X线片为主。

全部病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软化及骨质疏松;其中有2例表现为佝偻病:干骺端扩大呈杯口状,毛刷状改变,骺板先期钙化带密度减低;5例表现为骨骼变形,骨盆变形,呈三角形或三叶状改变;3例为脊柱变形,脊柱呈侧弯或后突畸形;骨质硬化8例:表现为骨皮质和骨小梁增厚变粗;12例全身关节膨大,伴部分病例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及全身多处软组织包块;6例病理性骨折。

3 讨论骨显像用于临床已有30年历史,以一次成像能显示全身骨骼、探测成骨病变的高灵敏度、无绝对禁忌证和检查价格相对低廉等优点,在各种骨骼检查的医学影像中占有优势,其不足之处是低特异性和不精确的解剖定位,本组资料就骨显像在肾性骨病中的显像特点作出总结。

肾性骨病是肾功能障碍引起的全身骨代谢性疾病,亦称肾性骨营养不良(renal osteodystrophy),是由肾小球衰竭或肾小管功能障碍引起的骨病,临床上表现为低血钙、高血磷、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铝中毒等多方面因素在骨结构上的反映〔2〕。

根据病因是原发累及肾小球还是肾小管将本病分为两大类型:肾小球性营养不良和肾小管性营养不良〔3〕。

3.1 肾小球性骨营养性不良见于持久存在的尿毒症肾病患者,可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先天性包括多囊肾、先天性下尿道梗阻,后天性包括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高血压肾病;根据发病机制和组织学改变一般又可分为以下类型:(1)高转换型骨病:常见于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4〕。

(2)低转换型骨病:包括软骨病和无力型骨病,佝偻病及骨质硬化性病变属于此类病。

(3)混合型骨病: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矿化障碍并存所致。

(4)铝型骨病:是铝沉积于骨而引起的一系列组织学改变。

(5)骨外软组织钙化:骨外软组织钙化多因持续性钙磷乘积升高所致。

在影像学表现上又分为软骨病及佝偻病改变、纤维囊性骨炎、骨质疏松、骨硬化四型。

①纤维囊性骨炎:属于高转换型骨病,主要是由于甲状旁腺素增加引起骨质重吸收增加,骨的胶原基质破坏,而代以纤维组织,形成纤维囊性骨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见于骨膜下、骨内膜下、皮质骨的Havers管和小梁骨表面,严重者可发生囊样骨损害,ECT表现在关节边缘,在骨膜下或在韧带附着处,再有关节周围骨吸收,可侵及髋关节、肩关节及手骨髌骨关节。

②软骨病及佝偻病改变:属于低转换型及铝型骨病,主要是由于骨化三醇不足和铝中毒引起,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腰腿酸痛,肌肉无力,继而出现骨骼压痛。

软骨病及佝偻病的病理特点是骨样组织增多,且覆盖在骨小梁表面及骨皮质内衬,钙盐沉着不足,导致骨小梁变细,数量也变小,在骨样组织间形成大的管腔,因此骨样组织缝隙是软骨病及佝偻病的特点。

在ECT上表现为骨质密度减低、骨皮质变薄、骨骺板及骨干明显成角,双侧股骨头骨骺移位,骨骺滑脱,严重者引起病理骨折及骨变形,如漏斗骨盆、鸡胸、“O”型或“X”型腿等。

③骨硬化:发病机理未明,常见于长期透析的病人,ECT表现为骨皮质和骨小梁增厚变粗密度增高,弥漫性骨密度增高,骨硬化广泛存在,以脊椎及颅底较明显,长骨及骨盆次之,椎体及附件一致性骨密度增加,在椎体上下缘明显。

肾性骨病有一种特殊改变,即对称性骨端骨硬化,早期表现为骨小梁粗糙,之后融合成斑片状骨硬化;长骨骨硬化可见不规则的条状致密影,而颅底骨硬化在侧位上表现明显。

软组织改变主要为异位钙化,这是由于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引起,表现为关节周围条状及斑片状钙化,钙化也可发生在血管壁、角膜、结合膜、关节软骨、半月板、肾盏等处。

④骨质疏松:由于代谢性酸中毒需动员骨中的钙到体液中进行缓冲,导致骨质脱钙和骨质疏松症,常见于脊柱、骨盆、股骨等处;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表现为骺板与骨干成角和双侧股骨头骨骺移位。

3.2 肾小管性骨营养不良较肾小球性骨营养不良少见,常见于先天性肾小管异常,包括近曲及远曲肾小管病变〔5-7〕,引起骨病的机理有:(1)近曲小管对磷的回收吸收减低,尿磷增多,形成低血磷性佝偻病或软骨病;(2)远曲肾小管对酸碱平衡的调节失常,引起酸中毒;(3)近曲及远曲肾小管病变引起Farconi综合征。

综上所述,根据肾性骨病分类在骨显像时可以总结表现为:(1)四肢长骨显影明显;(2)肾显影很淡或不显影;(3)胸骨显影明显,表现为领带征;(4)中轴骨显影明显;(5)肋骨软骨连接处放射性摄取增高,呈串珠样;(6)关节周围显影明显;(7)严重病例可发现肺及胃的转移性钙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