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说课稿

合集下载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

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1 教材信息•教材名称:青岛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单元名称: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目标对象:八年级学生1.2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不等式及其基本性质的概念、性质以及解不等式的方法。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将能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组。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解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够解不等式组2.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练习和实例,让学生掌握解不等式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不等式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挑战困难的态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不等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3.2 教学难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和实际应用四、教学准备4.1 教学工具准备•讲台、黑板、粉笔•课件(PPT或投影片)4.2 学生学习准备•教材和教辅书•笔、纸五、教学过程与方法5.1 学情分析在开始教学之前,需要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5.2 课堂教学安排本单元教学安排如下:第一课时: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引入不等式的概念,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包括不等式的加减性、乘除性和传递性。

3.给出一些简单的不等式例题,让学生掌握不等式基本性质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1.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2.介绍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3.练习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第三课时:不等式组的解法1.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组的概念和解法。

2.介绍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北师大版(精美教案)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北师大版(精美教案)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基本不等式又称为均值不等式,选自普遍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必修8890P P -,第章第节内容。

学生在初中学习了完全平方公式、圆、初步认识了不等式,同时,在本章前面两节学习了比较大小、一元二次不等式等,这些给本节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基本不等式是后面基本不等式与最大(小)值的基础,在高中数学中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工业生产等有比较广的实际应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我通过解读新课标和分析教材,认为:重点: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解析,我认为结果固然重要,但数学学习过程更重要,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探究能力,所以均值不等式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再者,均值不等式有比较广的应用,需重点掌握,而掌握均值不等式,关键是对不等式成立条件的准确理解,因此,均值不等式以及其成立的条件也是教学重点。

突出重点的方法:我将采用①用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引导启发法来突出均值不等式的推导;用重复法(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以各种方式进行强调均值不等式和其成立的条件),变式教学来突出均值不等式及其成立的条件。

难点:很多同学对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认识不深刻,在应用时候常常出错误,所以,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本节课的难点。

突破难点的方法:我将采用用重复法(在课堂的每一环节,以各种方式进行强调均值不等式和其成立的条件),变式教学等等来突破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这个难点。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推导基本不等式:2a b+≥。

()理解2a b+≥的几何意义。

()能分钟内写出基本不等式,并说明其成立的条件,准确率为 、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探索并了解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体会均值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索均值不等式的证明过程,培养探索、研究精神。

()通过对均值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分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范文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范文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范文基本不等式说课稿范文1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数学的一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基本不等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说课!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证明和简单应用。

它是在学完不等式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等知识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写出基本不等式,会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图形,推导、证明等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领略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本质并会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基本不等式几何意义的理解。

二、说学情。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对学生情况进行一下简要分析。

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不等式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运用能力不足。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由抽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过渡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总结可能会感到比较困难。

这都将成为我组织教学的考虑因素。

三、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育学的和谐完美与统一。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并结合新课改的要求,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演示法、引导启发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学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结合本节内容,我将学法确定为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又使他们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首先,我将利用多媒体战士20xx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让同学们边观察边思考:图上有哪些相等或不等关系?通过展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数学不等式应用说课稿

中职数学不等式应用说课稿

中职数学不等式应用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教材是中职数学教材中的不等式应用部分。

该部分主要内容涉及不等式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通过学习不等式的应用,学生能够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技巧,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技巧;(3)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技巧。

通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讲解、练习和总结四个环节。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20分钟)(1)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和符号表示,引导学生理解不等式的意义和解的含义。

(2)讲解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不等式的加减、乘除性质等。

(3)通过例题和解题技巧的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技巧。

3.练习(30分钟)(1)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和技巧。

(2)设计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不等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

五、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1. 不等式的定义和符号表示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1. 不等式的解法技巧2. 不等式的应用实例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技巧。

《基本不等式》 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 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

基本不等式不仅是不等式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解决最值问题的有力工具,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材的内容和结构教材首先通过几何图形引入基本不等式,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几何意义,然后从代数角度进行推导和证明,最后通过例题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其应用。

二、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在高中阶段又学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具备了一定的不等式知识基础。

2、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高中生的思维已经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但对于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定理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直观的图形来帮助他们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学生容易忽略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或者不能正确变形和构造式子来使用基本不等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和证明方法。

(2)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能够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和证明。

(2)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1)基本不等式的推导和证明。

(2)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对不等式成立条件的把握和式子的变形构造。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第十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是在学习了数轴、等式性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的基础上,从研究不等关系入手,展开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不等式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的研究学习。

本课题为第十一章第二节《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关于它的学习以等式的基本性质为基础,它是学生以后顺利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学生后继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必备技能。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经历不等式基本性质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不等式与等式的异同。

2、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运用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将不等式变形。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

2、发展学生的符号表达能力、代数变形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并且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正确运用将不等式变形难点:不等式基本性质3的运用四、教法分析活动是影响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生的学习只有通过自主活动并从中体验、感悟、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才能得到自身的发展。

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向,活动过程的积极化离不开教师的“导”。

本节课我采用从生活中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类比等式性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

在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五、学法分析“教为不教,学为会学”,“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同学们好,今天我给大家讲解一下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基本不等式。

基本不等式指的是形如a≥b的不等式,其中a和b是实数。

它与我们熟知的基本方程不同,方程要求等号成立,而不等式则允许不等号成立。

对于基本不等式,我们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首先是加法性质,即如果在不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

例如,对于不等式a≥b,如果我们在两边同时加上一个正数x,那么得到的不等式a+x≥b+x仍然成立。

类似地,如果我们在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正数x,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另外,如果我们在两边同时加上一个负数x,或者减去一个负数x,那么不等式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负数的绝对值大于它本身,所以加上负数相当于减去绝对值,而减去负数则相当于加上绝对值。

其次是乘法性质,即如果在不等式两边同乘(或除以)相同的正数,不等式的方向不变。

例如,对于不等式a≥b,如果我们在两边同时乘以一个正数x,那么得到的不等式ax≥bx仍然成立。

同样地,如果我们在两边同时除以一个正数x,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果。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在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负数,不等式的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是因为负数的平方大于它本身,所以乘以负数会改变不等式的方向。

接下来,让我们来看一些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方法。

首先是解不等式。

解不等式的方法与解方程的方法有些相似,但需要特别注意不等式的方向。

例如,对于不等式3x+2≥5,我们将2移到左边得到3x≥3,然后除以3得到x≥1。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x≥1。

类似地,对于不等式2x-4<10,我们将4移到右边得到2x<14,然后除以2得到x<7。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是x<7。

其次是证明不等式。

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比较灵活,可以利用之前介绍的不等式性质和运算规则。

例如,我们要证明一个关于实数x的不等式3x+2≥5x-1成立。

首先,我们可以将不等式化简为2x≥-3,然后除以2得到x≥-3/2。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

《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 掌握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3. 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基本不等式的定义;2. 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3.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在开始教学之前,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出不等式的概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例如:已知a > b,b > c,求a与c的大小关系。

2. 理论讲解(15分钟)首先,介绍基本不等式的定义:若a > b,则a - b > 0,这就是基本不等式的定义。

接着,讲解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对不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且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可以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且不等号的方向不变,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反转。

3. 证明方法教授(30分钟)以证明a² ≥ 0为例,介绍基本不等式的证明方法。

步骤一:假设a > 0,根据基本不等式的定义,有a - 0 > 0,即a > 0。

步骤二:两边同时乘以a得到a² > 0,即a² ≥ 0。

步骤三:当a = 0时,直接代入原不等式得到0² ≥ 0,即0 ≥ 0。

结论:无论a为正数还是零,都有a² ≥ 0成立。

4. 练习与讨论(25分钟)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尝试证明不等式的正确性,并在学生结束练习后,采用板书的形式,对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和讲解。

5. 应用实例(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他们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a + b = 10,求a² + b²的最小值。

6. 拓展延伸(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不等式问题,例如:证明(a + b)(b + c)(c + a) ≥ 8abc。

7. 总结归纳(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的基本不等式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基本不等式在数学证明和实际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基本不等式优秀说课稿(定稿)

基本不等式优秀说课稿(定稿)

基本不等式优秀说课稿(定稿)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基本不等式求解问题。

二、教学内容分析1.不等式概念在数学中,不等式是指两个数、两个量或两个式子之间用“≤”、“≥”或“<”、“>”连接而成的关系式。

与等式不同的是,不等式中的等号可以被替换为“≠”或删去。

2.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基本不等式是指当a>0时,有$$(1+a)^n \geqslant 1+na$$其中n为任意正整数。

根据不等式的推导过程,可知基本不等式的性质如下:(1)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是a>0且n为正整数;(2)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a=0或n=1。

3.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可以有多种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直接证明法(2)数学归纳法(3)对数函数法(4)二项式定理法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本教学重点介绍直接证明法和数学归纳法。

4.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金融、建筑、贸易、科学等领域。

本教学将以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体验基本不等式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1.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和性质;2.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3.实际问题中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1)导入新课:利用图示引出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体验不等式的内容和特点。

(2)探究问题:给出两个数,让学生用“≤”、“≥”或“<”、“>”的方式表示出来,引导学生思考不等式的使用场景。

(3)概念阐述:根据学生探究出的不等式特点,引出不等式的概念,并简要介绍符号的含义。

2.讲授(1)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与性质:通过证明基本不等式的推导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基本不等式的性质与特点。

(2)基本不等式的解法:介绍基本不等式的解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各种解法的优缺点。

(3)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介绍基本不等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多个例子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原理与方法。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3篇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3篇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3篇基本不等式说课稿(一)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选择的课题是必修5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第一课时。

关于本课的设计,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向各位评委老师汇报。

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 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在课本封面上就体现出来了(展示课本和参考书封面)。

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

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求最值又是高考的热点。

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探索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试验、归纳、判断、猜想等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体会数与形的和谐统一,领略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基本不等式。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内涵及几何意义的挖掘,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二、教法说明本节课借助几何画板,使用多媒体辅助进行直观演示。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开始尝试活动。

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享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课堂上主要采取对比分析;让学生边议、边评;组织学生学、思、练。

通过师生和谐对话,使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潜能、创造性最大限度发挥,使认知效益最大。

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学会。

三、学法指导为更好的贯彻课改精神,合理的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始终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

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

2.2《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说课稿

2.2《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第2节《基本不等式》第1课时的内容。

基本不等式是一种重要且基本的不等式类型,在中学数学知识体系中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的内容,它与很多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性质有关。

基本不等式的代数结构也是数学模型思想的一个范例,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学习基本不等式内容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等数学核心素养,为后续进一步学习不等式内容打好基础。

二、说学情分析基本不等式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并且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

基本不等式是几何平均数不大于算术平均数的最简单和最基本的情形。

基本不等式的代数结构也是数学模型思想的一个范例,借助这个模型可以求最大值和最小值。

在理解和应用基本不等式的过程中,体现了数形结合、数学建模等数学思想。

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不仅能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数学运算和数学建模的数学素养,而且能使学生把这些认识迁移到后继的学习中去,为以后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等打好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对赵爽勾股圆方图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基本不等式;理解基本不等式的三种不同证明方法;2.结合具体实例,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3.进一步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等数学核心素养和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4.通过赵爽勾股圆方图,展现中国古代数学成就,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信。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基本不等式的内容、意义,应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大(小)值问题。

难点: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本节课以赵爽勾股圆方图引入,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基本不等式。

以问题驱动课堂,教师不断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堂上,教师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素养。

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1)引导发现法。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三章“不等式”中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是证明不等式和解决最值问题的有力工具,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基本不等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和证明方法,但在应用方面还不够熟练,对于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同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不等式的形式和条件,并能灵活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际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过程,体会数学建模的思想。

(2)通过例题的讲解和练习的巩固,让学生掌握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条件。

(2)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最值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2、教学难点(1)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正确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问题。

(2)基本不等式中等号成立的条件的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问题驱动法: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法:讲解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方法和步骤,使学生掌握解题的关键。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证明问题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证明问题说课稿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思路方法技巧
命题方向 不等式的证明技巧—字母轮换不等式的证法
[例 1] 求证:a4+b4+c4≥a2b2+b2c2+c2a2≥abc(a+b +c).
[分析] 本题中的表达式具有轮换对称关系,将表达式 中字母轮换 a→b→c→a 后表达式不变,这类问题证明一般变 为几个表达式(通常几个字母就需几个表达式)迭加(乘),从而 获解.
2(a3+b3+c3)≥a2b+ab2+b2c+bc2+a2c+ac2 =(a2b+bc2)+(ab2+ac2)+(b2c+a2c) =b(a2+c2)+a(b2+c2)+c(a2+b2) ≥b·2ac+a·2bc+c·2ab=6abc, ∴a3+b3+c3≥3abc. 显然,当且仅当 a=b=c 时, a3+b3+c3=3abc.
[点评] 在 a3+b3+c3≥3abc 中,令 x=a3,y=b3,z=c3, 则变为:
x+3y+z≥3 xyz(x、y、z∈R+,当且仅当 x=y=z 时取等号). 我们也把a+3b+c,3 abc分别叫做三个正数 a,b,c 的算 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于是a+3b+c≥3 abc. 此式可以说成:三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 平均数.
学习要点点拨
1.注意基本不等式的基本形式是“和的形式≥积的形 式”还要注意“反向”不等式a+2 b≤ a2+2 b2在解题中的灵 活运用.
2.注意对字母轮换式的识别,从而通过某种形式的迭加 或迭乘使问题获解.
3.重视化归思想的运用,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不 等式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函数与不等式之间的转化等等.要 把握准转化的条件,达到化归目的.
名师辨误作答
[例 4] 求函数 y= xx2+2+54的最小值. [错解] y= xx2+2+54=x2+x24++41= x2+4+ x21+4≥2.∴函 数的最小值为 2.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基本不等式及其应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基本不等式”是高中数学必修 5 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二次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

基本不等式不仅是证明不等式和求最值的重要工具,也为后续学习圆锥曲线、导数等知识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注重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数学建模的过程,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基本不等式,体现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但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简单的不等式求解方法,但对于基本不等式的理解和应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高二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获取知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及其证明方法。

(2)掌握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和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基本不等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

(2)通过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和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基本不等式的内容和证明。

(2)运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的方法和条件。

2、教学难点(1)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说课稿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我喜欢教科书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节选自人民教育学会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标准数学》(必修5)中的不等式章节。

它是在学习不等式性质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

同时,它也为学习(选修4-5)选课中的几个重要不等式铺平了道路,选课内容包括不等式和未来的不等式证明。

本节内容具有变通灵活性、应用广泛性、条件约束性等特点,所以本节课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数学用数学的好素材。

同时本节知识又渗透了数形结合、化归等重要数学思想,所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基本不等式”广泛应用于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大值的过程中。

追求最佳价值是高考的热点。

它在科学研究、经济管理和工程设计中发挥着广泛的作用。

2、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学会推导并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这个基本不等式的几何意义,并掌握定理中的不等号“≥“是取等号的条件吗b.能力目标:通过实例探究基本不等式;c、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可以认识到数学来自生活,提高我们学习数学的兴趣3、教学重点、难点:a?b重点: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不等式,并从不同角度探索不等式ab?的证明过程;2a?B难度:用基本不等式,基本不等式AB求最大值和最小值?建立等号的条件24.教科书处理本节分为二个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讲解重要不等式a2?b2?2ab和基本不等式A.B(a?0,B?0)及其几何解释,掌握基本不等式在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第2课中的解释2:使用基本不等式:ab?A.B(a?0,B?0)来解决实际问题2ab?二.教法分析1、教学方法本节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归纳、抽象和概括,从数学角度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种安排是为了反映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数学的应用价值。

新课程标准对知识的发生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复使用“体验”、“感受”、“探索”等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需要行为动词,并注意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说课稿

《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说课稿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下面我将从五个角度进行说课:一、教材分析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基本不等式》是人教A 版必修5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基本不等式是必修5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完不等式的性质、不等式的解法及线性规划的基础上对不等式的进一步研究,同时也为学习选修4-5《不等式选讲》做铺垫,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本不等式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最值问题也一直是高考的热点与难点之一。

2,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定位——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结合新课程的理念以及本班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基本不等式,理解定理中等号成立的条件,能够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基本不等式不同形式应用的研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采用探究法,启发式教学,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思考,体会数学推理的严谨美、简洁美,同时感受数学的应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数学品质.3,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基本不等式,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难点:运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的变形、转化为突出重点,我采用学案教学,题目设计由浅入深,并反复强调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等号.为突破难点,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先做后说,有了切身体验后,再展示构造定值中的具体过程、技巧。

二、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说明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师生共同讨论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通过恰当的习题梯度去接受。

2,学法指导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尝试,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说课稿
杜晓军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基本不等式选自高中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3章第4节第二课时。

“基本不等式”在不等式的证明和求最值过程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并且求最值问题一直是高考的热点。

它作为一个工具,在电学、力学、机械设计与制造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巩固基本不等式的简单应用。

(2)能灵活构造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成立的三个条件。

(3)通过对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的分析,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习惯。

3、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突出重点的方法:我将采用学案教学,难度梯次递增。

强调基本不等式应用的条件;突出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重要性。

难点:如何构造定值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中通过条件的变换体现构造定值的具体过程,配备适量的习题让学生亲身去体验,从而突破构造定值这个难点。

二、教法分析
思维是一个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学习、探索以及解题过程中都是这样的。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都是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学生掌握知识的思维过程更重要。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恰当的编排习题降低思维的梯度引导学生去接受。

总之,时刻注意教师是作为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

三、教学程序
(一)、复习引入:
1、重要不等式
2、基本不等式
3、简单推论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为新课教学做好必要的铺垫。

(二)、例题讲解:
【题型1.不具备“正数”】
1. ()()91,01log a a x a x x ><<
2.求f =2+log x+的最值
【题型2.不具备“定值”】
3. 4.
【题型3.不具备“相等”】
5.
()4
0,sin 2x πθθθ⎛⎤∈ ⎥⎝⎦求函数f =sin +其中的最小值。

【题型4.分式型函数的最值求法】
()2710
7.11
x x x x ++>-+求函数y=的最小值。

8.25x +求函数y=最大值。

(三)、探索思考 1
9
1,x y x y +=+已知x>0,y>0,且求的最小值。

基本不等式成立的条件即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本节课设计的教学内容在于增强学生的条件意识,熟练构造定值和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学生分组讨论研究,板演解题过程,充分暴露思维的过程,加深对不等式条件的判断,从而突破本节课重难点。

(四)、小结
基本不等式的三个条件:
一、不具备“正值”条件时,需将其转化为正值;
二、不具备“定值”条件时,需将其构造成定值条件;
(构造:积为定值或和为定值)
三、不具备“相等”条件时,需进行适当变形或利用函数单调性求值域;
理清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规范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温故而知新,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1,(1)1
x y x x <=-+-若求的最值。

10,(12)2x y x x <<=⋅-若求的最大值。

1(1)1y x x x =+>-+求的最小值。

12x y x x ≥=+若时,求的最小值。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简单的基本不等式的应用,注意公式应用三个前提条件及如何构造定值,我们积累于知识,于枯燥中见新奇,与迷茫之中得豁朗。

懂得公式的灵活运用,乐在其中,领略基本不等式的神奇与美丽。

(五)、作业布置:全程设计(同步训练) P84页
分层作业考虑学生的差异性,让各个层次上的学生都学有所获。

(六)、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