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中图版必修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2.1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中图版必修1
特别提示大气增温指近地面大气的增温。近地面大气主要的、 直接的热源是地面,但并不意味着整个地球大气层主要的、直接的 热源是地面。
-8-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典例1(2014安徽高考)通过海面的热收支方式主要有辐射、蒸发
和传导。下图示意世界大洋海面年平均热收支随纬度的变化。图
中表示海面热量总收支差额、辐射收支差额、蒸发耗热量、海-气
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因此天空中的云层和烟雾对大气保温
作用的强弱影响较大,如夜晚使用烟雾防霜冻即利用了此原理。
三、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7-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夜晚利用烟雾 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 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2.两大过程
(1)地面增温: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A升温。
(2)大气增温:近地面大气主要依靠吸收B增温。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云层、尘埃、空气分子等对太阳辐 射的 吸收、反射 作用。
(2)保温作用: C(大气逆辐射) 对近地面大气热量的补偿作用。
-5-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 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3-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自主梳理 核心突破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八第三讲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新课标2021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八第三讲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

考点集训(八) 第三讲大气受热过程与气温对应学生用书p255一、选择题对流层是地球大气圈的最底层,该层大气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大气的对流运动。

下图示意1957—1993年南极布伦特冰架上的哈雷站(约75°S,30°W)1月和7月低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1.1月份,哈雷站对流层上界高度约为(B)A.1.5kmB.8.5kmC.12.5kmD.22.5km[解析]读图可知,a月各高度平均气温普遍低于b月,故a月属于南半球冬季,即7月;b月属于南半球夏季,即1月。

1月地面以上至约8.5km处,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A错,B对;1月约8.5km以上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不符合对流层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一般规律,C、D错。

选B。

2.a月,高度1.5km以下气温垂直变化的原因是哈雷站所在地(B)A.大气削弱太阳辐射B.冰面强烈辐射冷却C.冰架融化消耗热量D.冰面反射太阳辐射[解析]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月即7月,1.5km以下大气平均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属于对流层大气逆温现象,主要是冰面强烈辐射冷却形成的,B对。

7月南极圈内,大部分地区出现极夜现象,位于75°S的哈雷站极夜时,没有大气削弱太阳辐射和冰面反射太阳辐射现象,A、D错;读图可知,哈雷站7月近地面大气平均气温低于-20℃,冰架不会融化,C错。

选B。

读我国某地区某河谷1月份晴天平均气温时空分布图,完成3~4题。

3.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相对高差约为(C)A.190米B.260米C.330米D.400米[解析]根据图例,该河谷从谷底到坡顶的最大温差约2℃,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约下降6℃,谷底、坡顶的最大相对高差约为330米,C对。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逆温现象持续时间约为8个小时B.8时逆温层厚度达到一天中最大C.该地逆温形成仅与夜晚吹山风有关D.日较差大小与逆温强度呈正相关[解析]逆温现象指的是下面温度低,上面温度高,不易形成对流现象,即谷底温度低于坡顶温度的时间,持续时间约为14个小时,A错误。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2021年整理)

近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2021年整理)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限时规范特训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全部内容。

限时规范特训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289页]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8·甘肃兰州一中期中)下图中,图甲为同一地点不同天气状况的昼夜温度变化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由图甲和图乙可知()A.a曲线表示昼阴夜晴,b曲线表示昼晴夜阴B.a曲线表示冷锋过境,b曲线表示暖锋过境C.a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小,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D.b曲线表示的昼夜温差大,主要是受到②④的影响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能使图乙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 D.④减弱1~2。

解析:第1题,a曲线反映气温日较差小,表示昼阴夜阴,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大气逆辐射也强,保温作用强,所以昼夜温差小;b曲线反映气温日较差大,表示昼晴夜晴,也主要是受到①③的影响,云层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弱,大气逆辐射也弱,保温作用弱,所以昼夜温差大。

第2题,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向大气中排放的温室气体减少,大气的逆辐射减弱,即③减弱。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讲义)解析版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讲义)解析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2.2 热力环流和大气环流历年考情:一、热力环流(一)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分析1.受热均匀假设地表均一且受热均匀,则大气得到同等的热量,气温、气压相等,形成与地面平行的等温线和等压面。

但地面是受热不均的。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受热不均——(导致)大气的垂直运动[热胀冷缩]——(使得)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发)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形成)热力环流3.等压面的判断运用:(1)海拔与气压结合的等压线(面)图判读:第一类:高程剖面图由于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等压线不再保持水平状态,产生弯曲。

规律:等压面凸向高空为高压区,凸向近地面为低压区。

简记:凸低为高,凸高为低。

适用于任何类型的等值线,注意第一个高低指的是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第二个高低指才是其自身的相对高低。

因此A、D(凸高)为低压区;B、C(凸低)为高压区。

第二类:等压面高程图500百帕等压面高程(单位:米)在第二类图中,没有剖面图直观,但根据数值也可以知道海拔的相对高低,中心海拔数值高的说明等值线向高空凸(凸低压),说明其为高气压区;中心海拔数值低的说明等值线向近地面凸(凸高压),说明其为低气压区。

因此图中N为(高空,因为海拔高)高压区,M为(高空)低压区。

近地面则相反。

注意高空气压和近地面气压的区别:如果没有告知等压线图是表示近地面还是高空时,可借助等压线气压值的大小确定:一般等压线气压值在1000百帕左右为近地面,低于800百帕为高空。

高空和近地面没有明确规定的高度,但是一般以1500米为参考数值。

(2)判断下垫面的性质把握原则:温高(气压低)凸高(气压变高的方向);温低(气压高)凸低(气压变高的方向)。

a. 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上凸者为陆地。

b. 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

c. 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上凸者为郊区。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湘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8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湘教版

2.原理应用 (1)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 ①高海拔地区:(如青藏高原地区) 地势高 → 空气稀薄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 太阳能丰富 ②内陆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 气候较为干旱 → 晴天多、阴雨天气少 ↓ 太阳能丰富 ← 大气的削弱作用弱 ③湿润内陆盆地:(如四川盆地)
3 命题研析· 探究考法 考法一 综合思维:气温日变化分析 1. [2017· 全国卷Ⅰ, 9~11]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 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 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3)题。
(3)分析太阳能的分布 海拔高、空气稀薄,晴天多、大气洁净的地区,太阳辐射强, 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地区。 (4)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综合应用——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 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 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 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 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2 深化拓展· 精讲精练 【方法规律】 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常考的 类图像之六) 【判读关键】温压关系是判读气流垂直运动和气压高低的依 据,而风压关系是确定水平气流的关键。
1.判断气压高低 依据及判读思路如下: (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 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 , 如下图 , 在空气柱 L1 中 , PA′>PA,PD>PD′;在 L2 中,PB>PB′,PC′>PC。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第3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课件:第三章 第3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主要由地形造成,由于山坡散热快,冷 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 空气被较冷的空气抬挤上升
盆地和谷地的 夜间
锋面逆温
锋面之上的暖空气与锋面之下的冷空 气之间温度差异显著
锋面活动地区
第八单元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2)逆温现象的形成及消失过程,如下图所示。
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
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
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第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
关闭
A第.1连题续,考层查片热状力环B流.鱼。鳞气状流上升过程中,温度不断下降,水汽凝结成积云;
第八单元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13-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2.气温的分布和变化 (1)气温的垂直变化:在对流层中,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0.6 ℃;在平流层中,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2)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特征
气温分布规律
主要影响因 素
全 球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
第八单元
考点一
考点二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常考图形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17-
拓展延伸逆温的形成及其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流层气温上冷下暖。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 一高度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 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
第八单元
考点一
考点二
核心素养专项提升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021版高考地理(中图版)一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 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1.D 2.C 3.C [第1题,将温度计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 同高度处,温度计上的度数反映的为容器内的大气温度,由于水的比 热容大,升温速度慢,所以向外辐射的能量较沙子少,其辐射强度较 弱,所以在短时间内,甲容器内升温慢于乙。第2题,如果是大气直接 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或温度计通过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升温,温 度计的读数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排除A、B两项;水和干沙子温度差异 较大,对上部空气加热会造成较大的温度差异,C正确;水和干沙子 主要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将热量传递给了大气,D错误。第3题,由于装 有沙子的容器内的气温升高快,而装有水的容器升温慢,根据热力环 流的原理,装有沙子的容器气压低于装有水的容器。]
高度处。(3)将两个密闭容器在同一时间并列放置在太阳下。实验的 模拟图如下。请结合文字材料和图片信息回答1~3题。
1.下面关于半小时内,甲、乙两容器内温度计读数变化情况的
描述合理的是( )
A.同步升温
B.无明显变化
C.甲升温快于乙
D.甲升温慢于乙
2.甲、乙两容器内的干空气,从初始状态下的10 ℃到实验过 程中两温度计均出现了显著的读数增大情况(干沙子上部温度计的读 数更高)。在此过程中,下面关于热量传递过程的推断合理的是 ()
如果出现在高空,对飞机飞行极为有利,因为大气以 影响
平流运动为主,飞行中不会有较大颠簸
命题视角一 解读大气受热过程原理 (2019·河北衡水中学测试)济南某普通高中的小李和小王两位同 学结合所学的大气知识设计了下面两个实验来探讨热量在大气和不 同下垫面之间的传递过程及其差异。实验过程可简要描述如下:(1) 取甲、乙两个同样的空密闭容器,且两者内部均为10 ℃的干空气。 (2)接下来,在甲、乙两容器内分别加入同体积的水和干沙子;并将 完全相同的两个温度计(已清零)分别放置在水和干沙子上方的相同

2021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2021高考中图版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2章 第1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具体如下图所示,探究下列问题:
①近地面冷热与气流垂直运动有何关系? 【提示】 近地面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冷,气流下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②近地面与高空的气压高低有何关系? 【提示】 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的气压。 ③近地面的气压高低与冷热有何关系? 【提示】 近地面热,形成低压;近地面冷,形成高压。 ④气流的水平运动流向有何特点? 【提示】 总是从高压指向低压。
高三一轮总复习






第 1 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本讲复习脉络: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点分层突破:
考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知识类考点——由浅入深 逐层突破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大气的热源 A_太__阳__辐__射__是地球大气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B_地__面__辐__射__是近地 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穿过_大__气__层_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_太__阳__辐__射__转化为热能增温。 (3)地面增温的同时,把热量传递给_大__气___。
A.雾霾笼罩
B.空气湿度大
C.晴空万里
D.阴云密布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A 2.C [第 1 题,甲为到达地球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乙为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途经大气,部分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所以甲大于乙的原因是大 气对甲具有削弱作用。第 2 题,图中丁环节为大气逆辐射环节,雾霾笼罩、阴 天及空气湿度大都会使其增强,而晴朗的天气,大气逆辐射相对较弱。]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8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含答案解析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8 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 含答案解析

考点8大气的组成、垂直分层和受热过程一、选择题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①B.②C.③D.④2.影响该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面辐射B.二氧化碳C.臭氧D.人类活动位温指气体从原有的压强与温度出发,绝热膨胀或压缩到标准压强时的温度。

空气块受热时位温上升,空气块放热时位温降低。

在对流层内,位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下图表示1979—2013年7—8月三个纬度范围对流层顶平均位温的经度变化。

读图,完成第3~5题。

3.导致同一纬度范围内对流层顶平均位温东西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分布D.洋流4.据图可知,对流层顶最高的地区是()A.青藏高原B.恒河平原C.巴西高原D.墨西哥湾5.①地对流层顶位温高于②地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海拔高C.距海近D.冰雪多太阳辐射强度受地形地势、天气与气候、纬度高低、大气透明度、太阳活动强度等多种因素影响。

下图为我国某地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6~7题。

6.该地可能位于()A.长白山区B.天山山区C.太行山区D.巫山7.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A.2月1日、晴天B.7月1日、阴天C.4月1日、多云D.12月1日、多云二、非选择题8.一般情况下,近地面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

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乌鲁木齐距海遥远,三面环山,北部平原开阔,好似一个朝向准噶尔盆地的喇叭口,冬季多雾。

下图为乌鲁木齐周围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乌鲁木齐冬季夜间多逆温现象,试分析原因。

(2)分析乌鲁木齐多雾的原因。

9.图1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2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图2(1)填写图1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B,C。

(2)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是(填字母);全球变暖与(填字母)过程增强有关。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题组层级快练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题组层级快练(八)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时间:30分钟分数:9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题4分,共44分)(2016·宝安模拟)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

旗云是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

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

读下图旗云,完成1-2题。

1.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主要是( )A.阳坡冰雪带 B.阳坡岩石裸露带 C.阴坡冰雪带 D.阴坡岩石裸露带2.产生旗云的时间段落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 )A.8-11时 B.11-15时 C.15-18时D.20-24时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3-4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D.②④4.据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该日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B.上海该日的降水可能是受台风影响所致C.哈尔滨该日的大雾天气可能是冬季气温降低所致D.该日北京的最高气温比西宁高是因为距海近(2016·西安五校联考)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利用假期对当地的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并绘制了如下所示的地形剖面图。

图中实线为近地面等压面,虚线为近地面等温面,箭头表示大气流动方向。

据此回答5-6题。

5.若图中信息只有一处不正确,不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6.若图中信息只有一处正确,则该地理兴趣小组的观测时间可能是( )A.20:00-21:00 B.3:00-4:00C.14:00-15:00 D.23:00-24:00(2017·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附近沙漠、戈壁低,温差最大可达30 ℃左右,这是由于周围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爽的小气候。

据此完成7-9题。

7.“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B.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阳光照射强弱的差异D.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8.“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 )A.年降水量增多B.热量交换变缓C.水汽蒸发加快D.地面风速增强9.上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冷岛效应”最显著的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017·百校联盟押题卷)读某区域等压面(单位:hPa)的垂直剖面图,回答10-11题。

202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训练题: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

202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训练题: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

2021届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与保温作用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升高,④减弱B.升高,③减弱C.降低,②增强D.降低,①增强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下图中甲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乙为宁波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3.甲图中A.①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B.②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③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D.④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4.照片拍摄季节,宁波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推测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分别是A.6—7月,增加④以降低白天土壤的温度B.7—8月,削弱③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C.11—12月,增强②以防止近地面夜间气温过低D.12—次年1月,减少①以提高大气的温度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表示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6.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

此时放火作煴(煴:微火,无焰的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降得过低②“烟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③“放火作煴”,将地面直接烤暖④“放火作煴”,将大气直接熏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B.受冷空气影响,加之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弱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雾霾是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漂浮在空气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混浊现象。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共82页文档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与风共82页文档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 力环流与风
31、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 32、鼓腹无所思。朝起暮归眠。 33、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34、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 扬明辉 ,冬岭 秀孤松 。 35、丈夫志四海,我愿不知老。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2021高考地理第三章 第2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2021高考地理第三章 第2讲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最新 考纲大气受热过程。

知 识 体 系考纲 解读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地面的保温作用。

2.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学会解释相关的地理现象。

3.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的影响因素,并能够在等压线图上判断风向和风力大小。

1. 大气的垂直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与人类关系对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下热上冷,空气上升,对流现象显著,与人类最密切平流层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大气平稳,天气晴朗适合飞机飞行 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存在若干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8~9 km ;②平流层的22~27千米处存在臭氧层,是地球生命的天然屏障。

2.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进程(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 (2)阻碍地面辐射的因素①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②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辐射比例也不同。

③气象因素:大气状况不同,阻碍地面取得的太阳辐射不同。

[专门提示] (1)大气保温作用能够归纳成易于明白得和把握的“知识串”:太阳辐射——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2)近地面大气要紧、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而不是太阳辐射。

1.大气的受热进程由上图可知,大气的受热进程可归纳为下表:2.(1)说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世界变暖的阻碍(2)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提高生产效益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避免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日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存等。

(3)利用大气的减弱作用原理分析某地域太阳能的多寡。

如:高海拔地域——空气稀薄,大气的减弱作用弱,太阳能丰硕。

内陆地域——晴天多,阴雨天少,大气的减弱作用弱,太阳能丰硕。

1.判定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020·广东文基)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021届广西高考地理导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点规范练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考点规范练第16页(2019山东济宁联考)某剧组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

图1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图2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图21.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弱C.②强、④强D.②强、④弱2.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A.①的减弱B.③的增强C.④的减弱D.①的增强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甘肃月牙泉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空气能见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即②强,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D项正确。

第2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秋冷高压势力越来越强,天气晴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大气逆辐射越来越弱,即④不断减弱,容易发生霜冻,C项正确。

(2018湖南怀化质检)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3~5题。

3.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M日次日为晴天C.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D.N日次日风和日丽4.乙时刻大约是()A.6:00B.15:00C.19:00D.24:005.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3.B 4.B 5.C解析:第3题,图中N曲线丁时刻风力接近10级,不可能是海陆风;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8月,该气象站位于浙江沿海,最可能是台风,次日受台风影响,不可能风和日丽,D项错误;M曲线表示的是海陆风,14时陆地气温最高,海洋和陆地温差最大,风力最大,乙时刻为14时,M曲线乙时该风力比N曲线大,说明M日正午气温较N日气温高,A、C两项错误;M日夜间风力也较大,夜间气温较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次日可能为晴天,B项正确。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8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点规范练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考点规范练第16页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第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答案:1.A 2.C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城市天气现象(白天/夜间) 最高温/最低温北京28 ℃/18 ℃上海25 ℃/19 ℃哈尔滨24 ℃/11 ℃西宁22 ℃/3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北京晴转多云,最低气温出现在午夜B.上海中雨,应防范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C.哈尔滨有雾,大气能见度低,需注意行车安全D.西宁晴,外出应做好防晒、防中暑准备4.该日上海与北京最高气温不同,图中能正确解释其根本原因的序号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3.C 4.B解析:第3题,地面辐射在日出前后最弱,故北京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上海地处平原,地质灾害少发;哈尔滨白天多雾;西宁最高气温22 ℃,无需防中暑。

第4题,该日上海天气状况为阴天,阴天云层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故最高气温低于晴天的北京。

②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与之相符。

下面图1为某区域热力环流剖面示意图,图2为该环流近地面与600米高空垂直气压差的分布状况图。

读图,完成第5~6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8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

第2课时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考点一常见热力环流与等压面判读【例1】(2015·某某文综,7~8)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城市冬季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该城市可能位于( )A.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B.40°N附近大陆西岸C.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D.40°N附近大陆东岸(2)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审题能力培养]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答案(1)D (2)A(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市区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在下沉距离之外。

2.等压面的判读方法(常考22类基础图示之八)(1)判断气压高低依据及判断思路如下:①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

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

②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

如上图中PD′=PC′、PA′=PB′。

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

(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凸高凹低”。

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

(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①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上凸者为海洋(湖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规范练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点规范练第16页 (2019山东济宁联考)某剧组12月5日来到甘肃月牙泉(周围为沙丘)拍摄节目。

图1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图2为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图1图21.节目拍摄过程中,队员感觉当地昼夜温差明显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弱C.②强、④强D.②强、④弱2.剧组人员还了解到这里深秋容易出现霜冻,主要是因为( )A.①的减弱B.③的增强C.④的减弱D.①的增强答案:1.D 2.C解析:第1题,甘肃月牙泉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空气能见度高,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即②强,白天气温高;夜间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即④弱,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D项正确。

第2题,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深秋冷高压势力越来越强,天气晴朗,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大气逆辐射越来越弱,即④不断减弱,容易发生霜冻,C项正确。

(2018湖南怀化质检)影响风力大小的主要直接因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而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由地表热量分布不均造成的。

下图为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中某两天测定的风力大小统计图。

读图,完成第3~5题。

3.关于该气象站M、N两日的判断,合理的是( )A.M日正午气温相比更低B.M日次日为晴天C.N日正午气温相比更高D.N日次日风和日丽4.乙时刻大约是( )A.6:00B.15:00C.19:00D.24:005.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向最可能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答案:3.B 4.B 5.C解析:第3题,图中N曲线丁时刻风力接近10级,不可能是海陆风;由材料可知,此时为北半球8月,该气象站位于浙江沿海,最可能是台风,次日受台风影响,不可能风和日丽,D项错误;M曲线表示的是海陆风,14时陆地气温最高,海洋和陆地温差最大,风力最大,乙时刻为14时,M曲线乙时该风力比N曲线大,说明M日正午气温较N日气温高,A、C两项错误;M日夜间风力也较大,夜间气温较低,大气逆辐射作用弱,次日可能为晴天,B项正确。

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白天陆地升温快,14:00左右陆地气温达到最大,海陆温差达最大,海陆风风力达最强,则图中乙时刻为14:00左右,故选B项。

第5题,N曲线丁时刻该地风力接近10级,这不可能是海陆风,又因是浙江某沿海气象观测站在8月测得,所以最可能为台风,该市风力由小变大,台风从海上来,此时该市位于台风的西侧,吹西北风,选择C项。

正压大气是一种假设的大气状态。

在这种大气中,等压面和等温面在所有高度上都相重合。

斜压大气更接近实际情况,指等压面和等温面出现交角的情况。

下图是北半球1月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的斜压大气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6~7题。

6.图中M地正东方向吹(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北风D.西南风7.根据M地附近的大气状态判断,M地可能( )A.受西伯利亚高压控制B.是位于华北平原的某城市C.位于地中海沿岸D.位于台风中心答案:6.A 7.B解析:第6题,M地处低压中心,根据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对地面风向的影响规律判断,M地正东方向吹东南风。

第7题,M处较周边气温高,气压低,排除A项;地中海1月受西风带影响,排除C项;台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排除D项。

(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联考)大湖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

下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单位:米/秒)垂直剖面图。

据此完成第8~9题。

8.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9.图示环流最明显的时间可能是( )A.夏季白天B.夏季晚上C.冬季晴天D.冬季阴天答案:8.B 9.A解析:第8题,大湖和湖岸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导致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

第9题,近地面风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夏季白天。

(2019湖南益阳期末)湟水是黄河上游的一条重要支流,由于受地形影响,山谷地区热力不均匀,形成了一种局地环流——山谷风。

山风、谷风的转换时刻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上午日出及傍晚日落以后的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的时候。

下图为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一定时间内风向频数及风速日变化图。

读图,完成第10~12题。

10.据图可知,湟水谷地平安地段谷风的风向是( )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11.关于湟水谷地平安地段山谷风风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风大于谷风B.谷风大于山风C.正午风速最大D.傍晚风速最小12.推测造成平安山谷风是湟水谷地山谷风典型地段的主要原因是( )A.晴好天气多,昼夜温差较大B.植被覆盖少,摩擦阻力较小C.河道较宽阔,水平气流显著D.地形起伏大,峡谷效应显著答案:10.A 11.B 12.D解析:第10题,日出前该地以偏西风为主,应该是山风,日出后2~3小时左右,转为偏东风为主,依据题干可知此时应是山风转谷风的时刻,所以该地谷风的风向应为偏东风,A项正确。

第11题,此地偏西风为山风,偏西风盛行时,风速较小,偏东风为谷风,偏东风盛行时风速较大,说明该地的谷风风速大于山风,据图可知傍晚时风速最大,日出前后风速最小,B项正确。

第12题,山谷风主要是地势起伏造成的,地形起伏大,峡谷效应明显是首要考虑的原因,同为湟水谷地,在天气和植被覆盖率上,各地段差异较小;河道较宽阔,会缩小山谷间的热力差异,使得山谷风不典型,D项正确。

下图为某地区12月1日11时海平面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

前期,华北地区遭遇强降雪,融雪导致地面湿度接近饱和,温度降低,而同期中层大气显著回暖。

据此完成第13~14题。

13.此时( )A.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B.②地气压大于③地C.③地正值阴雨天气D.④地云量大,气温低14.此时,M地雪后发展起来的雾霾仍难以消散的主要原因有( )①逆温现象的存在 ②近地面空气湿度大 ③东南风风力小④山地阻挡了污染物扩散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13.A 14.D解析:第13题,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可知,此时①地受弱偏南风影响,故A项正确;由图中气压值可知,②地气压小于③地,故B项错误;③地受高压脊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正值晴朗天气,故C项错误;④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较小,故D项错误。

第14题,据材料知,地面温度降低,中层大气显著回暖,说明存在逆温层,大气的对流运动较弱,雾霾难以消散,故①正确;近地面湿度较大,雾霾长期滞留,故②正确;等压线分布稀疏,说明东南风风力较小,故③正确;M地北部受地形的影响,雾霾扩散的速度降低,故④正确。

故D项正确。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云南省大理市(25°32'N,100°12'E)地处横断山脉南段。

大理市下马关镇(市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1 976米,位于山谷,以“风期长、风力强;下关风,风高不寒,无沙无尘,有益无害”美名远扬。

该地已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

下面两图分别为洱海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大理风力发电景观图。

(1)依据材料写出下马关镇的气温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试分析下马关镇风力较大、风高不寒、无沙无尘的原因。

(3)分析该区域建成云南省较大的风力发电场的原因。

答案:(1)变化特点:气温年较差较小。

原因:①该地纬度较低,且受地形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冬季气候温暖;②地形以山地为主,海拔高,夏季凉爽;③洱海的调节作用较强。

(2)位于山谷地区,(形成狭管效应)加剧风势,风力较大;夏季,西南风风速较大,气温较高;植被覆盖较好,所以风中无沙无尘。

(3)①风力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②风能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环境效益好;③技术相对成熟。

解析:第(1)题,根据下马关镇所处纬度位置及地形阻挡冬季风来推断冬季气温特点;由下马关镇地形判断该地夏季气候凉爽。

此外要注意洱海对下马关镇的气温具有调节作用。

第(2)题,由图看出,下马关镇位于山谷处,受狭管效应的影响,风力较大。

下马关镇位于山谷向南敞开的山口处,夏季风大,风速较大时风向应该是西南风,气温较高;又因西南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所以风中无沙无尘。

第(3)题,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下马关镇建风力发电场的原因。

自然条件主要是风力资源;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技术、风电的环境效益等方面分析。

16.(2019湖南衡阳一中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光线在不同密度的透明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称为入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称为折射角(图1)。

许多有趣的光学现象都与折射引起的光线弯曲有关。

某些时候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会看到不远的前方路面上好像有积水,车开过去后却发现路面干燥,没有积水。

这些“积水”实际上是由于高速公路上方的空气存在密度差异,使天空向下传输的光线因折射而弯曲,将天空的图像“倒映”在路面上而形成的,这种现象和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成因一致。

图2示意沙漠中海市蜃楼形成过程中光线的折射路径,图3示意沙漠海市蜃楼的形成过程。

如图3沙漠中的海市蜃楼是光线向下传输时因发生折射而向上弯曲形成的,因此我们看到的海市蜃楼虚像位置往往低于实际物体,这种海市蜃楼叫下蜃景。

与此相反,还普遍存在虚像高于实际物体的海市蜃楼,叫做上蜃景。

图1图2图3(1)判断高速公路多出现“积水区”的季节,并说明此时高速公路上气温垂直分布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描述沙漠中下蜃景的形成过程。

(3)海面也是海市蜃楼的多发区域,海上海市蜃楼出现时往往伴随着雾气。

试分析雾气形成的原因。

答案:(1)夏季。

下热上冷,垂直差异显著。

(2)沙漠地区晴天多,夏季太阳辐射强,沙子的比热容小,吸收太阳辐射迅速增温,沙漠近地面空气温度较高;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密度变小,而上层空气温度较低,密度相对较大;光线自上而下由密度较大的空气进入密度小的空气,折射角变大;当折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发生全反射而向上照射,形成下蜃景。

(3)海上水汽含量丰富;海市蜃楼出现时海面温度低,近海面的空气温度低,水汽析出;海上空气下冷上暖,大气稳定。

解析:第(1)题,由题干“这些‘积水’实际上是由于高速公路上方的空气存在密度差异,使天空向下传输的光线因折射而弯曲,将天空的图像倒映在路面上而形成的”分析,此时实物成像位置降低,说明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公路路面附近温度高,空气密度小,高空密度大,天空光线由高密度介质进入低密度介质。

在夏季,太阳辐射强,路面比热容小,吸热多,升温快,路面辐射导致近地面温度高,空气密度小,从而出现该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