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学习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 教案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熟记重要词语,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和说明文知识,加深学生对说明顺序的认识,并能适时总结。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分组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信息筛选整合的能力和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

通过拓展迁移,增强学生认真阅读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认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岩石记录时间的原因、方式、意义的了解,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他们理性思考、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分析文章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难点: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过程(一)读诗解疑,激趣导入:(PPT展示)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教师提问:诗中把时间比作旅行家,你是如何理解的?(时间,虽然我们看不到、触不着,但它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绵亘千古)我们如何记录它走过的脚步?(学生自由发言,不同时期的照片、写日记等)其实万事万物都有记录时间的方法,比如大树的年轮、化石、大山的岩石等。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去看一下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教师板书课题)解题:“时间的脚印”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岩石记录时间)过渡:学习有目标,效率才更高。

请大家齐读学习目标,明确说明文体。

(二)检查预习积累词语1.浏览作者简介。

陶世龙,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出版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火山和地震》《多变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2.检查字词读音、识记字体。

腐蚀()浑浊()帷幕()龟裂()沟壑()楔形()强调“龟裂”的“龟”的读音,并了解它的另外两个读音。

强调“楔形”的“楔”的读音,提醒学生只有一个读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教案 新人教版

8 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弄清本文的说明层次。

2.找出本文的说明方法。

3.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准确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2.教引学生善于观察自然现象并从中悟出一定道理。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法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欣赏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二、作者简介陶世龙,男,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它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评为有突出成就的科普作家。

“文革”中因发表讲述太阳黑子的文章,被定为“影射攻击党”的罪名,1979年取消并恢复名誉。

1980年参加中国科协科普考察团赴美国考察,此后致力于科普创作事业,主要从事自然科学与中国文化的融合的研究。

参与主编了《科普创作》、《科技写作》、《科普创作概论》和《黄河文化》。

编辑出版了《中华文化纵横谈》。

现侨居于加拿大之弗利德里克顿(Frederic ton)。

自行开辟网上新天地——“五柳村”网站,可谓“老骥未伏枥,壮心犹不已”!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踪.迹( zōng ) 装置.( zhì)腐蚀.( shí)沙砾.( lì)山麓.( lù)粗糙.(cāo )龟.裂( jūn )帷.幕( wéi )海枯.石烂( kū)浑浊.( zhu ó)钟鼎.文( dǐng )楔.形( xiē)四、图片展示在山东临朐县山旺由硅藻土沉积而成的其薄如纸的岩层(上图)中,保存着大量古动物和古植物化石,左图为玄武蛙的化石,右为拟银鹊树的叶子的化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 下册 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教案(表格式)
课时计划
课题
8时间的脚印
课时
1
班别


时间




1.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文章举出了许多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事例来说明“时间的脚印”,教学中要充分激活学生的自主思考,引导他们理性思考、自主探究。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要通过本文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于说明顺序的认识,并适时总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1、明确目标
1、组织教学
2、导入新课
3、出示目标
同学们,考古学家通过一撮沙子,一块石头,就能得知地球的年龄。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岩石为何有如此奇异的记录历史的功能呢?它是怎么记录那些已逝的时间的?让我们在《时间的脚印》一文中寻找答案。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时间的脚印》,了解一下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
(5)“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
教师讲解: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比喻,形象具体,吸引读者。
教师总结: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把时间拟人化,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学生精读,小组内讨论,预期引导:作者并不是以静止的观点去看待岩石的变化,而是将岩石的变化纳入辩证唯物主义的宏观视野中,这是一种辩证的科学主义精神……
(3)本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进行复述。教师点评。
学生举手,交流,预期引导:陶世龙,1929年4月出生于四川省安岳县。1951年到北京市团委机关工作,次年参与建立北京地质学院,历任教务处科长、副处长,学报副主编、编审,地质学史研究室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
学生小组内互读互听,借助字典等工具,掌握识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5.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时间在历史、科技、生活中的重要性;
6.阅读课文《时间的脚印》,理解作者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本节课将结合课本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时间观念,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时间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提高学生的时间观念,使其认识到时间的重要性,懂得珍惜和合理安排时间;
有效克服这些困难的方法:
1.采用游戏化学习:通过有趣的游戏和活动,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2.增强互动性:鼓励孩子参与课堂讨论,与他人用英语交流,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创设语言环境:在家中为孩子创造一个英语学习的环境,如播放英语儿歌、看英语动画片等。
4.鼓励模仿和重复:孩子通过模仿和重复练习,可以逐渐提高发音准确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时刻、时段、时序等;
2.掌握时间的计量单位,如年、月、日、时、分、秒;
3.学习时间的变化规律,如闰年的判断、时间的推算等;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时间的意识;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时间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岁的孩子开始学习英语时,他们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如何有效克服这些困难?
5.个性化教学: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兴趣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6.定期反馈和鼓励: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1新人教版
-学生在自主学习和拓展过程中,如遇到疑问,可随时向我请教,我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建议学生将阅读和观看过程中的感悟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学情分析
《时间的脚印》一课的学习,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产生积极影响。通过文章中对时间价值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时间的宝贵,激发他们对学习的责任感。同时,课程中的小组讨论和思考环节,有助于培养学生主动提问、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师需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确保课程学习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提高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短文。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参与,学会了合作交流,提高了自己的思维品质和批判性思维。
-学生在课堂实践中,通过写作练习,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语言组织能力。
-学生在互评互学环节,学会了倾听、评价和提出建议,提升了自身的审美和评价能力。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课后作业的布置:课后作业的难度和量需要进一步调整,以确保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巩固所学知识。
改进措施: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求,合理设置作业难度和量,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消化和运用所学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增强了珍惜时间的意识。
-学生对文学作品中关于时间的表达有了更深的理解,提升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学生在探讨时间的过程中,培养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了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2新人教版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筛选信息,感知课文内容。

2.寻找关键,理清文章思路。

3.赏析妙点,探索表达之趣。

教学重难点1.感受表达之妙,是本文学习重点。

2.理清文章层次探究章法之妙,是难点。

教学创意本教学设计着眼于学法实践,在阅读中,通过“发现、赏析、创造”的方法进行语言探究式阅读。

教学步骤一、导入。

今年春节档最热门的电影,当属科幻片《流浪的地球》,大家都看了吗?它讲述的是地球的未来,太阳即将毁灭,地球必须去寻找新的家园。

今天,让我们循着时间的足迹,去探寻地球的过去,一起学习《时间的脚印》。

板书课题。

二、感知内容与层次——说发现的话这是一篇很有趣味的说明文。

知识链接: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或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

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

1.浏览,圈点勾画,本文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呢?说说你的发现。

交流。

结论:这些知识都是围绕着“岩石”进行的介绍。

板书:岩石2.跳读,发现三句话,这三句话具有以下特征:独立成段;具有提示内容的作用;分别介绍了“岩石”的三个方面。

交流,结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板书:记录时间岩石的形成保存痕迹研究意义小结: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来看,本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

这是从大处着眼的趣味。

三、鉴赏语言与表达——说赏析的话。

1.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赏析一个句子。

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赏析:这里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这里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这里使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朗读。

读出其中的情味。

注意读出轻重。

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1厘米岩层记载的时间长;岩石形成的过程漫长、不易……2.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一个段落。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会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他们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课堂
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学生完成课后作文后,我会认真阅读并给出具体的评语,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八年级(2)班
3.授课时间:2022年3月25标
1. 语言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时间的脚印》,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自己的感悟。
分享交流: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分享,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巩固练习(5分钟)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课文相关的作文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语言技巧进行创作。
3. 实验器材:本节课不涉及实验操作,无需准备实验器材。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室布置成适合小组讨论和分享的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共享展示区。
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5分钟)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关于时间流逝的视频,如日出日落、季节更替等,让学生感受时间的无形流逝。
问题提出:引导学生思考,“时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时间?”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跟随时间的脚印,走向科学的宝库教学目标:1、理解“时间的脚印”的含义及其特点2、通过思考讨论,理解全文结构,品析语言特色3、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科学好奇心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全文结构,品析语言特色难点:激发学生解学好奇心教学环节:一、温故知新(2分钟)《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中,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对新墨西哥州拉顿地区的岩层的研究,让我们知道了地壳活动,看到了历史痕迹。

看似普通的岩石,为何可以记录一个时代呢?这背后的科学道理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到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中去寻找答案。

二、发现时间的脚印(18分钟)1、齐读《时间伯伯》这首诗。

这首诗(引出了时间话题)。

时间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留下了哪些脚印(时间的踪迹)呢?结合预习,快速阅读课文,看谁能以最快的速度回答这个问题。

【岩石,砾岩,化石】2、时间是如何留下这些印记的?细读课文,圈点勾画出岩石、砾岩、化石是如何形成的,结合书中关键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时间是如何留下这些印记的。

【学生结合文章内容概述这些岩石的形成过程。

如果学生解释不清砾岩,由老师解释。

最后板书文章结构顺序。

】【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文章结构的作用。

并讲设问的作用。

】【边板书,边总结:作者举出大量的例子,说明时间的大幅度变化引发的种种岩石的变化。

自然界中,地壳的运动、气候的变化、生物的繁衍生息等,都在岩石中留下了痕迹。

侵蚀、瓦解、搬运、沉积、新生,无论是毁灭还是新生,都透露出时间的踪迹。

要了解地球的过去,就要读懂这“时间的脚印”。

】3、“时间的脚印”具体指什么?为什么用这个标题?【地球变迁留下的印记。

比喻,形象具体,吸引读者。

】三、欣赏时间的脚印(18分钟)科学小品文,逻辑周密,语言严谨的同时,不乏形象具体的描绘。

难以察觉的地球时代的变迁,作者如何用形象具体的文字描绘出其深深浅浅、清晰明了的脚印的?跳读课文,划出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时间的脚印的句子,联想一下画面,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8 时间的脚印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8 时间的脚印

《时间的脚印》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知文章丰富的内容,把握灵动的说明结构,体会语言的生动性。

2.能力目标: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文章丰富的内容2.学习说明的结构、语言特色。

课时:一课时一、导入:(PPT展示时钟倒计时的动画,让学生感受时间的踪迹。

)1.(上课起立坐下后,可以用手指放嘴上,或用手放耳边,示意学生用心听钟表秒针运动动画中发出的滴答声。

)教师:同学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学生答)。

感受到了时间的脚步吗?而后谈感受,并交流自己积累的有关时间的句子。

学生交流:①.“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俗语)②.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③.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朱自清《匆匆》)④.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2.教师:同学们,时间,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但是,我们能感受到时间的飞逝;我们不能让时间停止,但是我们会用各种方法记录时间。

现在我们有手表、手机、日历等等先进科学的手段记录时间,那以前的人们怎么记录时间的呢,同学们,说说看你所知道的古代人们记录时间的方式。

(古代的日冕、圭表、沙漏、漏壶、人们也用二十四节气、十二时辰等记录时间。

)3.教师:人们感受到的时间,无论是过去的还是现在的,都是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但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类的时候,我们到哪里去寻找时间的踪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国著名科普学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去找寻答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全文共2200多字,请同学们用6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全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完成一个任务,课文标题为《时间的脚印》,这是比喻的说法,读完课文后请根据课文内容给课文拟一个副标题。

(学生可能拟题:“石头记”、“岩石的变迁”、“岩石的奇异功能”、“岩石如何记录时间”等等。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2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4.增进语言表达能力:学习课文中精准、优美的词语和句式,提高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强化语文基本素养。
5.塑造正确价值观:通过感悟时间的珍贵,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合理安排生活的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时间的脚印》的主题:课文通过对具体事物和时间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一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时间的珍贵,培养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价值观。
教学内容:
1.课文《时间的脚印》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探讨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物和时间的变化,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4.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词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5.结合实际生活,讨论如何珍惜时间,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观念。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时间流逝这一抽象概念时,确实存在一定难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入手,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时间流逝的直观感受。此外,通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手法来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在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积极性很高,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运用修辞手法时仍然显得有些生疏。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修辞手法的掌握,我打算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理解时间流逝的基本概念。时间流逝是指时间在不断地前进,它影响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述。这些描述展示了时间流逝是如何被作者观察和表达的,以及它如何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变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 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




作为说明文其语言要求,准确,严密,有时又不失生动有趣
找修辞手法并分析表达效果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狂风、洪水冰河势不可挡的破坏力。
……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拟人的修辞
“大约”这个词语可否删掉“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2、课外阅读、搜集一些有关时间的名言、诗句进行交流分享。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成功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们能积极思考问题,勇于发言,课堂气氛活跃。所设问题难易适度,学生能带着问题从文中寻求答案,在阅读中逐步熟悉了课文内容,了解了“岩石是如何记录时间的”。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发现和探究问题的乐趣,学到了很多知识,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看图片,回答老师的问题
了解作者,进而把握文本
用时间和石头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默读课文,Leabharlann 答字词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掸(dǎn)掉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帷幕:遮挡用的帷布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山麓:山脚下。
地壳运动: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22-26)可从岩石结构、石头颜色、生物化石等方面去考虑。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27-29)根据不同类型的化石去思考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8《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8《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8《时间的脚印》【教案】8 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

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3. 通过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1.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学案先行,自主互助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吗?对,是年轮。

那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吗?(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来看一看时间是怎么在自然界留下它的脚印的。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二、检查预习完成学案中的题目:1.给加点字注音。

腐蚀.(shí) 浑浊.(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 龟.裂(jūn) 刨.刮(bào)楔.形文字(xiē)2.解释下列词语。

(1)腐蚀:是指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失去它原有的性质的变化。

可引申指腐烂、消失、侵蚀。

(2)山麓:山脚下。

(3)沟壑:溪谷,山涧。

(4)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5)海枯石烂:海水干涸、石头腐烂。

形容历时久远。

比喻坚定的意志永远不变。

3分钟自主完成,小组长组织检查批改,组内完成不了的,全班解决。

三、默读课文,发现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下面两个问题:1.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士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

你能说说这样写有何好处吗?2.文章围绕“时间的脚印”写了很多内容,你能试着概括一下写了几方面的内容吗?明确:1.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学案新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学案新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学案新人教(部编)版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字词。

2.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主要内容,明确说明的对象。

3.品味语言,培养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进行科学观察探索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积累字词默读课文,标画生字词,重点是“读读写写“中的词。

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语境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踪.迹( ) 装置.( ) 腐蚀.( )沙砾.( ) 山麓.( ) 粗糙.( )龟.裂( ) 帷.幕( ) 海枯.石烂( )2.释词(1)踪迹:(2)装置:(3)腐蚀:(4)山麓:(5)粗糙:(6)龟裂:(7)帷幕:(8)海枯石烂: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二、问题探究1.文章开篇引用出自高士其《时间伯伯》的四句诗有何作用?2.找出本文所举实例,结合用实例说明的内容,理解举例这一说明方法在本文中的作用。

三、品味语言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密又生动有趣。

请同学们就此思考、讨论,结合语句进行分析。

(1)准确性、严密性。

(2)生动有趣。

四、拓展文本阅读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完成文后问题。

匆匆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我不禁汗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新人教版

【配套K12】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新人教版

时间的脚印(一)教学建议1.学生自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思路。

2.教师指导学生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

3.赏析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

4.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

5.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设计示例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思路,理清课文说明顺序;2.体会本文单句成段的作用,赏析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风格;3.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思路,理清课文说明顺序;2.赏析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方法自读与讲解结合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目录一、导入新课二、解读课文三、布置作业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理清课文说明顺序;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二、解读课文(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请同学们用5分钟时间浏览课文,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思路。

1.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引出话题,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2.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这部分分二层。

第一层(第5至第21自然段)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第22至第29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3.第三部分(第30、31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时手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去大自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宝库。

(二)再读课文,关注单句成段,把握文章内容1.文章中的单句成段很有可能意味着这个句子起着总起或总结性作用。

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2021学年)

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辽宁省恒仁满族自治县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 8时间的脚印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时间的脚印》课题《时间的脚印》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①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②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③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①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②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式、自主学习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二、明确目标三、解题四、预习检测五、感知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吗?对,是年轮。

那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来看一看时间是怎么留下它的脚印的。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师提炼关键词板书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

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学生思考,体会学生思考并理解学生理解问题学生介绍文学常识选四名学生板书拼音,其他学生练习本上书写拼音课文六、总结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1、请同学们介绍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2、请同学们给加点字注音:掸踪迹装置烘烤腐蚀砂砾山麓沟壑龟裂帷幕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明确: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的脚印》
课题
《时间的脚印》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①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②认识岩石记 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③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讲授式、自主学习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4.结合课文谈谈“寻找时间的脚印”有何意义。
讨论后明确:“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 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或“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非常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
请学生回忆并组织语言谈谈本课收获。
学生思考,体会
学生思考并理解
学生理解问题
学生介绍文学常识
选四名学生板书拼音,其他学生练习本上书写拼音
1、请同学们介绍作者相关文学常识。
2、请同学们给加点字注音:
掸踪迹装置烘烤
腐蚀 砂砾山麓沟壑
龟裂帷幕
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 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 ?为什么?
明确: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 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评价
(这是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 确性,而且能用 简洁的语言表达。)
学生思考,讨论并发言,评价
(设计此题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物质运动的规律,从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之二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学生思考,讨论并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倾听并评价(这是文章的又一难点,意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岩石在生成过程中,究竟是怎样留下“时间的脚印”的?请结合课文回答。
明确:岩石是由泥沙等落入湖海中的沉积物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 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使泥沙胶结而形成的。它最初生成时,像书面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加在 一起,每一层岩石都凝固了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我们根据这些不同时期的气候、生物在岩石中的反映,就可以推测出该岩石形成的时间以及同一岩层的气候、生物等的状况。
2.从文中不难看出“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那么,作者为什么又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逐渐成为泥沙的过程呢?会不会喧宾夺主从而对说明对象有所影响?
明确: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而渐成泥沙的过程,是为的岩石不断地生成,这是物质运动规律的体现。因此,这些内容不仅不会喧宾夺主,而且会使人们对说明对象的了解更具体、更全面。
一、导入
二、明确
目标
三、解题
四、预习
检测
五、感知
课文
六、总结
同学们,你们知道树是用什么记录时间的吗?对,是年轮。那你们知道人类有哪些记录时间的方法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一起来看一看时间是怎么留下它的脚印的。(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
师提炼关键词板书
本文是一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目的是说明认识岩石这一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文章的题目《时间的脚印》,是从 高土其《时间伯伯》一诗中引申借用来的。其拟人化手法的运用,形象地说明了那些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岩石中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以引起人们的探究欲望和阅读兴趣。
学生思考,谈论并发言,评价
(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之一,意在提高学生对地质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
学生回忆并组织语言,发言
七、布置
作业
1.搜集有关时间的名言。(下节课以小组形式展示)
2.搜集珍惜时间的古诗句。(下节课以小组形式展示)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