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声筒详案
蛙鸣筒的使用方法
蛙鸣筒的使用方法蛙鸣筒是用来模仿蛙声的乐器,主要由蛙皮和蛙鸣筒体两部分组成。
使用蛙鸣筒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其基本结构和演奏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蛙鸣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蛙鸣筒的结构。
蛙鸣筒体通常是由竹制或塑料制成,外形呈圆柱形,上部有一个漏斗形的开口,下部连接着蛙皮。
蛙皮是以蛙的皮肤或者其他类似材料制成,其在蛙鸣筒体下部呈对称形状,并通过木钉或胶水固定在蛙鸣筒体上。
蛙鸣筒的演奏方法主要包括吹奏和塞孔两种方式。
下面我们详细介绍这两种演奏方法。
第一种演奏方法是吹奏。
首先,我们需要将蛙鸣筒的开口对准嘴巴。
然后,用双手捂住蛙鸣筒的底部,以免演奏时被气流吹起。
接下来,用嘴唇轻轻贴住蛙鸣筒的开口,并以吹气的方式产生气流。
在吹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所需蛙声的音高来调整嘴唇的位置。
通常情况下,如果要演奏较高音高的蛙声,嘴唇需要稍微向前突出,并保持较紧密的状态;相反,如果要演奏较低音高的蛙声,嘴唇需要稍微向内收缩,并保持松弛状态。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吹气的力度来产生不同音量的蛙声。
如果想要产生较大的音量,可以用较大的力度吹气,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是,在演奏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持续而稳定的气流,以便产生清晰的蛙声。
第二种演奏方法是塞孔。
除了直接吹奏蛙鸣筒的开口,我们还可以通过塞住开口上的小孔来改变蛙声的音高。
通常情况下,蛙鸣筒的开口上会有几个小孔,我们可以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进行封堵。
通过塞孔的方式可以产生不同音高的蛙声,具体的方法是:首先,用一只手捂住蛙鸣筒的开口,使其完全封堵。
接下来,用另一只手的一个或多个手指来逐渐封堵开口上的小孔。
在塞孔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所需蛙声的音高来选择封堵的孔洞个数和位置。
封堵的孔洞越多,产生的音高越低;反之,封堵的孔洞越少,产生的音高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塞孔的同时还要保持持续而稳定的气流,以便产生清晰的蛙声。
综上所述,蛙鸣筒的使用方法主要包括吹奏和塞孔两种方式。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声音的世界》,详细内容包括:认识蛙类的多样性,了解蛙声的特点,通过模仿、创作表达对蛙声的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蛙类的种类和特征,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声音的敏感度,提高音乐欣赏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蛙声的模仿和创作。
重点:了解蛙类的特征,感受蛙声的美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蛙类图片、录音机、音乐CD、画纸、画笔、彩泥等。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播放蛙声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引导幼儿谈谈听到蛙声的感受。
2. 讲解蛙类的特征(5分钟)教师展示蛙类图片,讲解蛙类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引导幼儿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3. 模仿蛙声(5分钟)教师示范蛙声模仿,引导幼儿学习并尝试模仿蛙声。
4. 创作蛙声音乐(5分钟)教师分组指导幼儿用彩泥、画笔等材料创作蛙声音乐,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作出独特的蛙声作品。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播放音乐CD,让幼儿跟随音乐节奏,用肢体动作表现蛙类的跳跃。
6.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蛙声音乐作品,引导幼儿相互欣赏、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蛙类特征种类:青蛙、蟾蜍等特征:两栖动物、四肢跳跃、皮肤湿润等2. 蛙声模仿与创作模仿:口技、乐器等创作:彩泥、画笔、音乐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小朋友画一幅自己最喜欢的蛙类,并注明其特征。
(2)模仿蛙声,录制一段蛙声音乐,与家人分享。
2. 答案:(1)示例:我画的是青蛙,它是一种两栖动物,四肢可以跳跃,皮肤湿润,有保护色。
(2)示例:请小朋友自由发挥,创作一段蛙声音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幼儿对蛙声模仿和创作的兴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艺术教材《蛙声十里》,主要围绕章节“声音的奇妙之旅”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观察青蛙的形态特点,学习模仿青蛙的叫声,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增强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
2. 学会模仿青蛙的叫声,提高幼儿的音准和节奏感。
3. 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感知能力,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学会模仿青蛙的叫声,把握音准和节奏。
重点: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感知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蛙图片、录音机、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特点,讨论青蛙的生活习性。
2.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青蛙叫声,让幼儿模仿,感受声音的奇妙。
3. 例题讲解:讲解青蛙的形态特点,示范如何用画纸和彩笔创作青蛙作品。
4. 随堂练习:幼儿动手创作青蛙作品,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堂拓展:组织幼儿进行“青蛙跳”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六、板书设计1. 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
2. 青蛙叫声的模仿方法。
3. 课堂创作:青蛙作品。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青蛙,学青蛙叫,并用画纸和彩笔创作一幅青蛙作品。
答案:根据观察和模仿,创作出具有个性化的青蛙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幼儿对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形态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模仿青蛙叫声时,部分幼儿音准和节奏感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可以引导幼儿尝试创作青蛙的故事,将绘画、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相结合,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会模仿青蛙的叫声,把握音准和节奏。
2.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青蛙叫声,让幼儿模仿,感受声音的奇妙。
3. 课堂拓展:组织幼儿进行“青蛙跳”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蛙鸣筒》说课稿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蛙鸣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蛙鸣筒》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教学歌曲。
本节课通过学习《蛙鸣筒》,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的魅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歌曲以富有童趣的旋律和生动的歌词,描绘了青蛙在池塘边嬉戏的情景,体现了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歌曲节奏简单,旋律易于掌握,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
在这个年龄段,学生们的思维方式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生动的教学资源更容易接受。
此外,学生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简单的节奏、旋律、唱名等,这为《蛙鸣筒》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说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蛙鸣筒》,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增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演唱《蛙鸣筒》,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蛙鸣筒》,掌握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旋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个别音高的准确性,以及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如图片、动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
3.采用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运用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青蛙叫声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歌曲聆听:让学生聆听《蛙鸣筒》歌曲,感受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3.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高和节奏。
4.分组演唱: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歌曲演奏:让学生用打击乐器演奏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蛙鸣筒的使用方法
蛙鸣筒的使用方法
蛙鸣筒是一种模仿青蛙叫声的乐器,下面是它的使用方法:
1. 准备蛙鸣筒:蛙鸣筒通常由竹子制成,中间有一段竹管,两头封口,其中一头有一个小孔。
确保蛙鸣筒无损坏,且清洁。
2. 握持蛙鸣筒:将蛙鸣筒拿在一只手中,握住中间的竹管。
3. 调整呼吸:调整呼吸,取得舒缓的呼吸状态。
4. 吹响蛙鸣筒:将嘴唇对准竹管的小孔,用舌头轻轻封住嘴唇,然后吹气。
在吹气的同时,用舌尖迅速抬起,再快速放下,让气流流过嘴唇造成嗡嗡声。
多次练习,调整舌头的力度和快速度,可以尝试不同的频率和音调。
5. 调整声音:根据自己的需要,可以调整吹气的力度、舌头的动作,以及手的位置,以改变声音的响亮度和音调的高低。
6. 练习和探索:通过练习和探索,逐渐熟悉蛙鸣筒的特点,锻炼出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和风格。
注意事项:
- 在使用蛙鸣筒时,请注意不要用力过大,以免损坏竹管或其他部分。
- 使用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戳到自己或其他人。
- 不要吹气太过频繁和持续时间过长,以免自己或他人不适。
请注意,蛙鸣筒的使用方法可能因制作材料和设计等因素而略有不同,上述提供的是一般的使用指导。
具体操作时,还需要根据自己的乐感和经验做出调整。
幼儿园蛙声一片的教案
幼儿园蛙声一片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自然之美——幼儿园蛙声一片》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关注,培养他们对动物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2. 帮助幼儿了解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3. 通过亲身体验和参与活动,促进幼儿的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4.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通过音乐和艺术活动,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重点:1. 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
3. 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4. 音乐和艺术活动的体验。
教学准备:1. 图书、图片或视频资源:介绍蛙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模型或图片:展示蛙的形态和特征。
3. 蛙声录音或视频:播放蛙声,让幼儿感受蛙的声音。
4. 音乐播放设备:播放与蛙相关的音乐。
5. 蛙形状的模具:用于手工制作活动。
6. 蛙的图片或画纸:用于绘画活动。
7. 活动准备:如游戏道具、小组活动材料等。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播放蛙声录音或视频,让幼儿聆听蛙声,引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幼儿讨论蛙声的来源和可能的原因。
探索蛙的生活习性:1. 展示蛙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蛙的形态和特征。
2. 使用图书、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幼儿介绍蛙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和食物等方面的知识。
3. 组织幼儿参观学校附近的池塘或水域,观察蛙的生活环境和行为习性。
团队合作活动:1. 分组进行小组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蛙的特点或生活习性,设计小报告或展示,分享给其他小组。
2. 进行音乐和舞蹈活动,引导幼儿模仿蛙的动作和声音,加强团队合作和协作意识。
艺术创作活动:1. 使用蛙形状的模具,引导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活动,制作蛙形状的工艺品或玩具。
2. 提供蛙的图片或画纸,引导幼儿进行绘画活动,表达对蛙的感受和想象。
总结活动:1. 回顾幼儿在本节课中学到的蛙的知识和经验。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对蛙的喜爱和保护的想法。
3. 播放与蛙相关的音乐,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幼儿园乐器蛙鸣筒教案
幼儿园乐器蛙鸣筒教案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认识并学习使用蛙鸣筒。
2、能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性,并创编身体动作。
3、根据身体动作图谱来迁移配器,学习看指挥演奏乐器。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乐器:木鱼,铃鼓,鸣蛙筒。
2、幼儿用书,教学挂图,磁带。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请幼儿边听音乐边观察,讲述歌曲的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师:“今天我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群小客人,你们看看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用稍慢的速度弹奏乐曲,请幼儿学一学小乌龟的动作,感受歌曲的意境。
2、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为乐曲伴奏。
教师提问:“你听了这首乐曲自己有什么感觉啊?“
幼儿跟随教师随音乐做动作,感受乐曲节奏两遍。
3、引导幼儿感受图谱,将图谱转化为身体动过。
教师:“我们来看着图谱做一做身体动作。
“
4、引导幼儿进行配器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将图谱与乐器匹配,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坐在相应的位置上。
教师介绍蛙鸣筒。
5、看教师指挥,按顺序集体演奏。
教师放慢速度演奏乐曲的旋律,幼儿学习迅速的对教师的身体暗示做出节的反应。
6、幼儿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今天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我让每个幼儿都当上的小音乐家,都掌握的很好。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青蛙的叫声及其产生原因。
2. 学习用废旧材料制作蛙鸣筒,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体验合作制作的过程,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青蛙的叫声及产生原因2. 制作蛙鸣筒的材料选择及制作方法3. 合作制作蛙鸣筒的过程及注意事项三、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关于青蛙的叫声及生活习性2. 制作蛙鸣筒所需的废旧材料(如塑料瓶、木棒、海绵等)3. 剪刀、胶水、颜料等制作工具4. 音乐播放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叫声及其产生原因。
2. 制作准备:讲解制作蛙鸣筒的材料选择及制作方法,展示已完成的作品。
3. 制作过程:a. 分配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制作蛙鸣筒。
b. 讲解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c.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作品展示: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讲解制作过程中的趣事。
5. 总结评价:引导幼儿分享制作心得,总结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教学延伸:1. 音乐活动:播放青蛙叫声的音乐,让幼儿模仿青蛙的叫声。
2. 户外活动: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青蛙,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3. 家庭作业:让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制作家庭版的蛙鸣筒。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青蛙的叫声及其产生原因,学会合作制作蛙鸣筒。
难点:掌握制作蛙鸣筒的技巧,如剪裁、粘贴、涂抹等。
七、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直观展示青蛙的叫声及生活习性。
2. 实践操作法:引导幼儿亲自动手制作蛙鸣筒,提高实践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制作蛙鸣筒,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幼儿了解青蛙的叫声及其产生原因。
2. 制作准备:讲解制作蛙鸣筒的材料选择及制作方法,展示已完成的作品。
3. 分组合作:分配材料,引导幼儿分组合作制作蛙鸣筒。
4. 制作过程:讲解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
教案名称: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蛙鸣的声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2. 学习利用废旧材料制作蛙鸣筒,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3. 通过观察、实践、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4. 感受科学活动的乐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蛙鸣:了解蛙鸣的声音特点、产生原因及与生活的联系。
2. 制作蛙鸣筒:学习制作方法,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3. 探索蛙鸣筒:观察、实践、探索,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废旧材料(如塑料瓶、纸管、橡皮泥等)、剪刀、胶带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制作简单玩具的经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蛙鸣的声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2. 制作蛙鸣筒:讲解制作方法,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动手制作。
3. 探索蛙鸣筒:让幼儿观察、实践、探索,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4. 展示与交流: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心得和探索发现。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正确描述蛙鸣的声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2. 幼儿能独立完成蛙鸣筒的制作,动手操作能力强。
4. 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乐于参与并分享自己的成果。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了解蛙鸣的声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2. 学会制作蛙鸣筒,并能够通过实践探索声音的产生原理。
难点:1. 熟练掌握制作蛙鸣筒的技巧。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七、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直观地了解蛙鸣的声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2. 运用实践操作法,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蛙鸣筒,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采用探索发现法,鼓励幼儿观察、实践、探索,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引导幼儿了解蛙鸣的声音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2. 制作蛙鸣筒:讲解制作方法,示范操作,引导幼儿动手制作。
3. 探索蛙鸣筒:让幼儿观察、实践、探索,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蛙鸣的声音特点,以及不同环境下蛙鸣的变化。
2. 学习用废旧材料制作蛙鸣筒,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蛙鸣:了解蛙鸣的声音特点,观察青蛙的生活环境。
2. 制作蛙鸣筒:学习用废旧材料制作蛙鸣筒,掌握制作技巧。
3. 实验探索:观察蛙鸣筒发出声音的特点,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4. 创意展示:展示自己的蛙鸣筒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 总结评价: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提高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废旧材料(如瓶子、纸杯、竹筒等)、剪刀、胶水、颜料等。
2. 环境准备:安静的室内活动场地,适当的照明和通风。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自然界中蛙鸣的声音,引起幼儿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2. 认识蛙鸣:讲解蛙鸣的特点,展示青蛙的生活环境图片,帮助幼儿了解蛙鸣的产生。
3. 制作蛙鸣筒:教师示范制作过程,讲解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制作属于自己的蛙鸣筒。
4. 实验探索: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蛙鸣筒发出声音的特点,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5. 创意展示: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蛙鸣筒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总结评价: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提高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五、教学评价:2. 幼儿能观察和描述蛙鸣筒发出声音的特点,掌握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六、教学步骤:1. 观看自然界中蛙鸣的视频,让幼儿初步了解蛙鸣的声音特点。
2. 教师讲解蛙鸣的原理,引导幼儿关注青蛙的鸣囊结构。
3. 发放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方法,引导幼儿动手制作蛙鸣筒。
4. 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蛙鸣筒发出声音的特点,探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5.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蛙鸣筒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6. 教师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强调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
七、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蛙鸣的原理。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界中蛙鸣的声音特点,知道不同的蛙鸣声音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学习制作蛙鸣筒,并能够通过蛙鸣筒发出不同的声音。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及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认识蛙鸣筒的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
2. 学习蛙鸣筒的制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蛙鸣筒的制作。
3. 探索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蛙鸣筒发出的声音特点。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制作蛙鸣筒的材料:竹筒、尺子、铅笔、小刀、砂纸等。
2. 准备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竹筒若干个。
3. 准备音乐播放设备,用于播放自然界中的蛙鸣声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自然界中的蛙鸣声音,引导幼儿倾听并说出蛙鸣的特点。
2. 讲解:向幼儿介绍蛙鸣筒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
3. 制作:引导幼儿分组进行蛙鸣筒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蛙鸣筒,并尝试发出不同的声音。
5. 总结: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不同长度、不同粗细的蛙鸣筒发出的声音特点。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了解自然界中蛙鸣的声音特点,知道不同的蛙鸣声音是由什么原因产生的。
2. 幼儿能够独立完成蛙鸣筒的制作,并通过蛙鸣筒发出不同的声音。
3.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表现出观察力、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六、教学拓展1. 邀请青蛙专家或相关工作者来园进行讲座,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叫声特点。
2. 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观察青蛙的生活环境,亲身体验青蛙的叫声。
3. 开展“我是小小科学家”主题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实验,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七、安全注意事项1. 在制作蛙鸣筒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幼儿使用小刀、砂纸等工具的安全,防止意外伤害。
2. 提醒幼儿不要将制作的蛙鸣筒口对准他人,以免发生意外。
3.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操作,避免将蛙鸣筒放入口中,以防误吞。
幼儿园艺术优质教案蛙声十里通用
幼儿园艺术优质教案蛙声十里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艺术课程第四章《奇妙的声音世界》,主要内容为让幼儿感受和模仿大自然中的蛙声,通过音乐游戏和绘画活动,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详细内容包括:1. 认识蛙声:了解蛙类的多样性,欣赏不同种类的蛙叫声。
2. 模仿蛙声:学习用嗓音模仿蛙叫声,培养音乐节奏感。
3. 音乐游戏:通过《蛙声十里》游戏,加强幼儿对蛙声的辨识和记忆。
4. 绘画活动: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蛙声场景,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感受大自然中的蛙声,培养对生态环境的关爱。
2. 通过模仿蛙声,提高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和嗓音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用嗓音模仿蛙叫声的技巧,提高音乐节奏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自然声音的敏感性和关爱生态环境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乐CD、画笔、颜料、画纸、蛙类图片等。
2. 学具:小鼓、铃铛、沙锤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蛙声录音,让幼儿闭上眼睛聆听,引导他们说出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认识蛙声:教师展示蛙类图片,介绍蛙类的多样性,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蛙叫声。
3. 模仿蛙声:教师示范用嗓音模仿蛙叫声,指导幼儿学会模仿,并进行集体练习。
4. 音乐游戏:《蛙声十里》游戏。
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用打击乐器模拟蛙声,按照指定节奏进行演奏。
其他组幼儿需辨识出是哪种蛙叫声,答对者给予奖励。
5. 绘画活动:让幼儿用画笔和颜料,描绘出心中的蛙声场景。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蛙声十里》2. 板书内容:蛙类多样性模仿蛙声技巧音乐游戏规则绘画活动要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录制一段蛙声模仿秀,下节课分享。
2. 答案:无固定答案,以幼儿实际表现为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中,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一、教学目标1.认识青蛙,了解蛙声和蛙的生活习性。
2.学习大班曲线的画法,训练手腕和手臂肌肉的灵活性。
3.初步尝试绘画表达,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4.提升幼儿的自主、协作和分享精神。
二、教材准备1.一些干净的白色纸张和有色纸张,铅笔和橡皮,颜料和画刷等绘画工具。
2.青蛙模型或图片,蛙声的录音或播放设备等素材。
三、教学流程第一步:蛙声听感1.老师播放蛙声音频,让幼儿们听到不同的蛙声,并指导他们用身体的动作,识别出声音的高低、强弱和节律。
2.可以组织小游戏,让幼儿模仿青蛙跳跃、扑腾等动作,并且发出与之相匹配的声响。
3.讨论幼儿对蛙声的感受和猜测,引导他们观察青蛙的图像,并发现它们的眼、耳、嘴巴等特征。
第二步:画出蛙的曲线1.老师向幼儿展示大班曲线的画法,例如“一笔画青蛙”的方式。
这样操作可以锻炼幼儿手臂和手腕的协调性。
2.幼儿尝试模仿老师的演示并画出自己的青蛙形象。
3.老师让幼儿换用不同颜色的纸张进行绘画,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可爱青蛙形象。
第三步:用颜料作画1.老师向幼儿展示如何使用颜料和画刷来画出青蛙的形状、颜色和纹理等具体细节。
2.让幼儿尝试自己配色和刷画,使用更加细致的技巧和手法。
3.鼓励幼儿园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随意表达和画出自己对“蛙声十里”的想象。
第四步:活动分享1.可以在班级里展示幼儿们的绘画作品,让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2.也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分享活动,让幼儿自然而然地成长成“我能·我学·我乐”的快乐幼儿,善于与他人协同合作和分享快乐。
四、教学效果评估1.通过对幼儿作品的评估,了解他们是否理解了青蛙形态、特征、色彩和纹理等绘画技巧。
2.对幼儿参与度、完成度、合作精神和自主性等综合表现进行评估,对幼儿的艺术创造力和个性发展进行反思和激励。
3.对教学流程、教学效果、教学方案和教学素材进行总结和反思,提高教学质量。
五、教学总结本次幼儿园艺术教案,旨在通过蛙声的启迪,让幼儿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与创造,强化幼儿跨学科思考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协作意识和社交沟通的技能,同时让每个幼儿发现自己独特的艺术天赋和个性魅力。
2024年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
2024年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艺术课程》第五单元“奇妙的声音世界”,主要涉及教材的第13至15页。
详细内容包括:1. 带领幼儿探索大自然中的声音,了解青蛙的生态特点及其叫声;2. 引导幼儿通过模仿、创造等方式,感受声音的变化与表达;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对艺术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叫声特点,提高幼儿对自然界的认知;2. 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度,学会倾听、分辨不同的声音;3. 通过声音模仿与创作,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提升艺术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准确地模仿青蛙的叫声,并将其融入艺术创作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听觉敏感度,激发他们对声音世界的探索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音响、图片、视频、画笔、颜料、画纸等;2. 学具:画笔、颜料、画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青蛙叫声的录音,让幼儿猜一猜是什么动物的声音,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 讲解: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青蛙的生态特点、叫声变化,引导幼儿关注自然界中的声音;3. 实践:分组进行青蛙叫声模仿,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体验声音的变化;4. 创作:指导幼儿用画笔、颜料、画纸等材料,创作一幅以青蛙为主题的艺术作品;5. 展示: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交流,给予鼓励与肯定;六、板书设计1. 《蛙声十里》2. 内容:(1)青蛙生态特点(2)青蛙叫声变化(3)声音模仿与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创作一幅以青蛙为主题的艺术作品,要求融入青蛙的叫声特点。
2. 答案: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画笔、颜料、画纸等材料,创作出具有创意的青蛙艺术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每个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声音模仿与创作的兴趣,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庭、社区等环境中,寻找其他有趣的声音,进行观察、模仿和创作,将艺术融入生活。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
大班自制蛙鸣筒科学教案游戏目标:1、通过操作,感知空心的传声筒能传出清晰、响亮的声音。
2、通过游戏,唤起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讨厌玩玩科学小游戏。
3、学习与同伴协作活动,增进同伴间的关系。
4、在活动中,使幼儿体验顺利的欢欣。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游戏准备工作:一次性纸杯若干、棉线、剪刀。
游戏玩法:1、将2个杯子底用针或者其他笔什么打个小孔,保证面线能穿过去,但也不能太大;2、面线的两端分别从杯底穿至杯子内部,然后伸长,也可以将在杯子内线踢在一段火柴厉害上用避免线开裂;3、两个人一个讲话,一个听。
活动思考: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主要是以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来进入活动并开展活动的,感觉与孩子们还是有一定的距离。
在今天的活动中,我尝试着以孩子们的玩伴这一角色进入活动,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发现,让孩子们感到我是他们的大朋友,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使孩子们能大胆地来提问。
设计意图在一次餐后区域活动时,两个小女孩把纸杯当小电话,模仿着大人聊天,只见她们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可高兴了。
其他孩子们觉得好玩,也纷纷用纸杯当小电话玩起了打电话的游戏,忽然一个孩子说:"要是纸杯真的可以当小电话传声音那该多好玩呀!"孩子们听这个提议可兴奋了兴致盎然地说着"用纸杯做电话"的不同看法,我马上捉住孩子这一兴趣点,根据大班孩子动手能力强、喜欢探索特点,设计了本次的科学活动"奇妙的传声筒"。
预设以幼儿自主学习为主,旨在通过科学的探索,引导幼儿在做做玩玩中获得科学知识,进一步激发主动尝试、积极探索科学的兴趣。
一、活动目标(一)了解声音能通过棉线、铜丝、塑料绳的震动进行传递。
(二)自学对照观测,能够对积极探索的问题展开预测与检验并做出精确的记录。
(三)感受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工作(一)经验准备:1.初步晓得"传声筒"的玩法。
蛙鸣筒的正确演奏方法
蛙鸣筒的正确演奏方法
一、前言
蛙鸣筒是一种传统的乐器,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音色独特,可以模仿蛤蟆叫声,常被用于表演、音乐教育和娱乐等场合。
然而,对于初学者来说,正确演奏蛙鸣筒并不容易。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演奏蛙鸣筒。
二、准备工作
1. 蛙鸣筒:选择一只质量好、音色清晰的蛙鸣筒。
2. 嘴唇保养:演奏前要保持口唇湿润,以免因为口干而影响演奏。
3. 姿势:坐直或站立姿势都可,但应保持身体放松。
三、基本演奏方法
1. 把蛙鸣筒竖起来放在嘴边。
2. 用舌头轻轻碰触蛙鸣筒口边缘,并吐气使空气流过嘴唇进入蛙鸣筒内部。
3. 同时用手指捂住蛙鸣筒顶端小孔,使空气在内部产生震动,发出“呱呱”的声音。
4. 调整口唇的紧度和气流的大小,可以产生不同高低音调。
四、进阶演奏技巧
1. 轻重音:通过控制气流大小和口唇紧度,可以产生轻重不同的音色。
2. 滑音:在发出一定高度的声音后,用手指轻轻捅开蛙鸣筒顶端小孔,使其发出滑动音效果。
3. 颤音:用手指快速地按动蛙鸣筒顶端小孔,使其发出颤动效果。
五、注意事项
1. 不要用力吹气或者太过用力捂住顶端小孔,以免影响演奏效果或者
损坏蛙鸣筒。
2. 演奏时应保持放松状态,不要过度紧张或者用力。
3. 初学者应该先练习基本演奏方法,并逐渐尝试进阶技巧。
六、结语
以上就是蛙鸣筒的正确演奏方法。
初学者可以通过反复练习来熟练掌
握基本演奏方法,并逐渐尝试进阶技巧。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蛙鸣筒的美妙声音。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蛙鸣筒》教学设计
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蛙鸣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蛙鸣筒》是湘艺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第6课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以富有生活气息的青蛙鸣叫为题材,歌词简单易懂,旋律明快,富有童趣。
歌曲采用2/4拍,共16小节,结构短小,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并体验不同的节奏和节拍,培养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热情和好奇心,对音乐表现出较强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在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仍有待提高。
在节奏、节拍方面,学生已有初步的认识,但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
本节课通过《蛙鸣筒》的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集体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并体验2/4拍的强弱规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2.学会《蛙鸣筒》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表现力。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4.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蛙鸣筒》歌曲的学唱,2/4拍的强弱规律。
2.教学难点:歌曲中节奏的变化,集体协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氛围中,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歌唱和节奏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法:教师示范,学生跟随,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和技巧。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蛙鸣筒》的歌词、图片、动画等。
2.教学乐器:蛙鸣筒、鼓等。
3.教学录音:歌曲《蛙鸣筒》的示范唱。
4.教学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蛙鸣筒》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和节奏。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中的青蛙鸣叫声,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蛙鸣筒,介绍其特点和演奏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演奏蛙鸣筒,体验音乐带来的乐趣。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艺术领域教材第四章《大自然的声音》,详细内容为“蛙声十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声音,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知道青蛙的叫声特点。
2. 技能目标:学会用轻快的节奏模仿青蛙的叫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轻快的节奏,模仿青蛙的叫声。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力和表现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青蛙图片、录音机、音乐CD、节奏卡片。
2. 学具:小鼓、沙锤、铃铛等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特点。
(2)播放青蛙叫声录音,让幼儿倾听并说出感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青蛙的生活习性和叫声特点。
(2)教师示范用轻快的节奏模仿青蛙叫声,并带领幼儿一起练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青蛙叫声模仿比赛,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2)用打击乐器为青蛙的叫声伴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学习心得。
(2)集体展示青蛙叫声模仿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青蛙图片,标注青蛙的特点。
2. 用不同颜色粉笔书写青蛙叫声的节奏,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向家长展示青蛙叫声模仿,并让家长参与进来。
2. 答案:要求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鼓励家长积极参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节奏掌握不足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活动,让幼儿走进大自然,观察青蛙的生活环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同时,引导幼儿关注生态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轻快的节奏,模仿青蛙的叫声。
2.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幼儿观察青蛙的特点,播放青蛙叫声录音,让幼儿说出感受。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
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通用教案:幼儿园艺术教案:蛙声十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艺术教材,具体章节为《春天的故事》。
我们将学习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蛙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孩子们了解蛙声的特点,学会用耳朵去聆听和用画笔去表现蛙声。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蛙声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孩子们的艺术表现力,让他们能够用画笔表现出蛙声。
3. 通过学习蛙声,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大自然,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蛙声,用画笔去表现蛙声。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描绘出蛙声的节奏和音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录音机、录音带、画纸、画笔、水彩颜料。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画纸、一套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一段蛙声录音,让孩子们闭上眼睛,用心去聆听蛙声。
然后让孩子们分享他们听到的蛙声是什么样的。
2. 讲解:教师向孩子们介绍蛙声的特点,如节奏、音调等,并示范如何用画笔去表现蛙声。
3. 实践:孩子们在画纸上用画笔和水彩颜料表现他们听到的蛙声,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孩子们展示他们的作品,教师对每幅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孩子们的创作。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蛙声的特点:1. 节奏:快慢、停顿2. 音调:高、低、变化如何表现蛙声:1. 用画笔:点、线、面2. 用颜色:鲜艳、渐变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再次聆听蛙声录音,并尝试用画笔表现出来。
2. 家长们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观察青蛙,让孩子亲身体验蛙声的美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蛙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用画笔表现出了自己心中的蛙声。
在课后,我们可以让孩子们继续观察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大自然美妙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尝试用其他形式来表现大自然的声音,如音乐、舞蹈等,从而提高他们的艺术表现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幼儿园艺术教材,具体章节为《春天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蛙声筒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蛙声筒的发声原理,完成一个蛙声筒的制作。
2、能够根据自己的探究何别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蛙声筒。
3、在制作交流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利用废物进行小制作活动。
活动重难点:
利用提供的材料完成蛙声筒的制作是活动的重点;能够给予自己的蛙声筒合理的评价并进行改进创新是活动的难点。
活动准备:
1、塑料杯子、纸筒、饮料瓶若干。
2、尼龙线、松香、木筷若干。
3、酒精灯、小铁盖、铁架台、石棉网等。
活动时间:
一课时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导入。
1)、小朋友喜欢玩玩具吗?老师今天带来了一种自己做的玩具,看一看吧
2)、对,是蛙声筒。
板书课题:蛙声筒
3)、蛙声筒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呢?我们能够尝试改变它的声音吗?这节课我们各自做一个蛙声筒,玩一玩,探究一下,有兴趣吗?
2、制作方法指导。
1)、怎样制作蛙声筒呢,老师这里有三种利用不同的废旧材料做成的蛙声筒。
下面我们来看看第一种材料做的蛙声筒。
2)、你们看看这是什么材料做的?那怎样做呢?具体的步骤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课件显示第一种方法的制作步骤。
3)、第一种方法清楚了吧,那么,如果我们把废杯子换成卫生纸的纸芯,该怎样做呢?听老师的介绍。
第一步还是点上酒精灯,把松香烤上待用。
第二步是在纸芯的一头贴上双面胶,再蒙上卡纸,注意卡纸要平整的粘贴。
然后在蒙上透明胶。
剩下的步骤就同第一种方法一样了。
4)、用饮料瓶,又该怎样做呢?同学们谁能够给大家介绍一下?
3、学生做蛙声筒。
1)、好,既然我们已经了解了三种方法,下面大家就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开始做吧!一个小组里面,最好能够做出三种蛙声筒啊!希望组员们能够合作好。
2)、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事项。
3)、学生分组制作蛙声筒。
4、学生玩蛙声筒。
1)、大家的蛙声筒做好了吗?尽情的玩玩吧,欣赏自己的杰作。
玩的时候,用手拿住木筷,用力晃动,使杯子、纸芯或者塑料瓶头旋
转,看看有什么发现。
2)、好,停下来。
在玩的过程中,大家有什么发现呢?说说看。
能够说说声音是从哪儿发出来的吗?
3)、能够评价一下自己的作品吗?满意,比较满意还是不满意?原因是什么呢?
5、学生思蛙声筒。
1)、能够让自己的蛙声筒发出的声音更响亮吗?你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2)、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谈自己的想法。
3)、大家的想法都很有新意。
但是不是对的呢,下去后,希望大家按照自己的想法或者别人的建议再做一个蛙声筒。
相信新做的蛙声筒一定能够赢得其他人赞赏的目光。
4)、教师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开心的玩了蛙声筒,既利用了废旧物品,保护了我们周围的环境,节约了资源,又锻炼了我们的能力,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想想生活中还能利用哪些废旧物品做成小玩具呢?下去以后,同学们可以自己动手做一做。